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生植物2教案教科版

合集下载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水生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生植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3. 水生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态作用。

4. 观察水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5. 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观察水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水生植物的分类和生态作用,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生植物的定义、分类、生长环境和适应性等基本知识。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水生植物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水生植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准备观察水生植物的场所。

2.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水生植物的资料,准备观察水生植物的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等)。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水生植物的定义、分类、生长环境和适应性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

3. 观察:组织学生前往观察水生植物的场所,让学生亲自观察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如种植水生植物、清理水体垃圾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讨论:分组讨论水生植物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和保护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水生植物知识的理解程度。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水生植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生植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3. 水生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态作用。

4. 观察水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5. 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态作用。

难点:观察水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生植物的定义、分类、生长环境和生态作用。

2. 实践观察法: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水生植物,指导学生记录和描述。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生植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水生植物的图片、视频和相关信息。

2. 准备实地观察水生植物的地点,如池塘、湖泊等。

3. 准备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4.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水生植物的定义、分类和生长环境。

3. 实例分析:观看水生植物的生长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前往观察地点,指导学生观察水生植物的外观、生长环境和生态作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生植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填空题:水生植物生活在_______环境中,具有_______的特点。

2. 判断题:水生植物的根系不发达,主要依靠_______来固定植株。

(对/错)3. 简答题:请描述一下水生植物的生态作用。

八、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常见的水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

3. 思考如何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一、教材分析本课安排的水生植物与前面所学的陆生植物相对应,从植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展示不同的植物个体,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现存的各种水生显花植物,是由陆生植物再度退回水域的次生现象。

水生植物分成三个类型,如金鱼藻全株沉没于水中,叫做沉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的植株的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水花生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之为挺水植物。

水花生还可以在陆地上生长。

教科书第10页安排了四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每一种水生植物由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写组成。

其中水葫芦、水花生和浮萍采用的是自然环境的照片,金鱼藻采用的是水族箱的环境,右上圆圈里两株水生植物中,左边一株就是金鱼藻。

本课主要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因此教科书中用“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来表述,而画面中间有一句话“我还认识水花生、浮萍”,意思是学生仅仅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不够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认识这些水生植物,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并不是在课堂上一次完成,应该在课外请父母帮助继续认识水生植物。

教科书第11页的上半部分是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二是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结构,仍然采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这是一项观察描述的要求,贯穿在本单元之中。

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活动是连在一起的,当学生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时,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在哪里?教科书提供了剖开叶柄的水葫芦的照片,叶柄中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探究这个问题。

教科书第11页下半部分是总结本课的观察研究结果。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指向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和生长需要,也是生命体特征的总结;水葫芦和狗尾草的比较,代表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总结出的结论,为建立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实际上也指向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水生植物,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与水域生态系统的联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图片、水生植物的特征、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水生植物的特征,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水生植物,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与水域生态系统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水生植物,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与水域生态系统的联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水生植物的图片和实物,了解水生植物的特征。

2.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水生植物的图片、实物、实验材料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观察水生植物的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生植物。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水生植物的特征,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等。

同时,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生植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学校附近的水生植物,记录下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环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观察水生植物》教案(2).doc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观察水生植物》教案(2).doc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1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水葫芦狗尾草2。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设计

《观察水生植物》说课稿教材分析:《观察水生植物》是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在前三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关注陆生植物,本课适时的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环境的植物——水生植物。

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

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这也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植物个体独特面貌的体现,多样性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

本课在单元中安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植物单元的几课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北方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对水生植物的感官认识更少。

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因为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察材料。

但在北方城市中根本难觅他的踪影,因为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05年的时候已经在冰城全面取缔销售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一种学生常见的浮水植物“水芙蓉”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已经掌握了运用感官来观察的方法,本可延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

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很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芙蓉也有是自己特殊的结构来帮忙。

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范文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范文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生植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水生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3.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4. 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保护水生植物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生植物的特点、分类及代表植物。

难点: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保护水生植物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生植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生长环境。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水生植物的实物或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水生植物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生植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水生植物的实物或图片。

2. 准备相关资料,如水生植物的科普读物、视频等。

3. 准备讨论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4. 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水生植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3. 分析水生植物的适应性,讲解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组织学生观察水生植物的实物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保护水生植物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案例分析:分析水生植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等。

七、课堂练习:(1)水生植物生活在_______环境中。

(2)水生植物的根_______在水中。

(3)水生植物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判断题:(1)水生植物的叶子都是浮在水面的。

()(2)所有水生植物都需要氧气。

()(3)水生植物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范文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范文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水生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水生植物。

难点:1. 学生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分析方法,研究水生植物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的水生植物资料和图片。

2. 实地考察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准备:1. 记录观察结果的本子和笔。

2. 实地考察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生植物,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

Step 2:探究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水生植物生长需要哪些特殊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从光照、温度、水分等方面进行思考。

Step 3:实地观察水生植物学生分组实地考察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观察并记录水生植物的生长特点,如叶子、花朵、根系等。

Step 4:小组合作分析Step 5:分享与交流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中得出结论。

五、作业布置:学生根据实地观察和课堂学习,完成一篇关于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的观察报告。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细致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检查学生完成的观察报告,评估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讨论。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1.1 课程背景1.1.1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我们设计了本节课程《观察水生植物》。

1.1.2 通过观察水生植物,学生可以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1.3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水生植物的定义及特点2.1.1 水生植物是指在水中或湿地上生长的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

2.1.2 挺水植物:生长在水域边缘,根系固定在土壤中,地上部分露出水面,如荷花、菖蒲等。

2.1.3 浮叶植物:生长在水中,叶片浮在水面上,如睡莲、菱角等。

2.1.4 沉水植物:生长在水中,叶片完全沉入水中,如水绵、金鱼藻等。

2.2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2.2.1 水域环境: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2.2.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根系需要固定在肥沃、透水性好的土壤中。

2.2.3 生物因素:水生植物与水中的鱼类、微生物等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3 水生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3.1 食用价值:水生植物如莲藕、菱角等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是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3.2 生态价值:水生植物能净化水质,维护水生态平衡,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2.3.3 观赏价值: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景观设计。

三、教学内容3.1 实地观察水生植物3.1.1 组织学生到湖泊、池塘等水域实地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

3.1.2 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如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

3.1.3 观察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如叶片、茎、花等。

3.2 探讨水生植物的生存策略3.2.1 分析水生植物如何适应水中环境,如浮力、呼吸、光合作用等。

3.2.2 讨论水生植物在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如叶片形态、生长速度等。

3.2.3 思考水生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观赏、生态保护等。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1.知道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研究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3.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重点与难点:揭示水生植物的共同特征,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上的秘密。

教学准备:每小组水葫芦、金鱼藻,水槽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金鱼藻)你知道这种植物生长在哪里吗?生长在水中的植物我们称为水生植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水生植物。

(提示课题)二、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师:在大自然中,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你见过哪些水生植物呢?2、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并介绍:金鱼藻、水葫芦、水花生、浮萍。

)这些水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方式一样吗?3、小结:水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方式不一样,金鱼藻完全生长在水下,水葫芦、浮萍浮在水面,水花生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生长。

三、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师:水生植物有很多,下面我重点来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特征。

2、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它呢?(学生简单汇报:可以画图,写记录)3、出示观察要求:(1)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画在P11观察夹内。

(2)写出它们的根、茎、叶各有什么特征?(3)思考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4)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填在P11“相同点”的观察纸内。

(5)你还想研究它们的什么问题?4、学生分组观察?5、学生汇报。

((1)展示学生的简图并评价。

(2)交流两种水生植物的形态特点。

(3)它们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4)它们都生长在水中,都有根、茎、叶,会繁殖会死亡。

还需要阳光和空气。

(5)重点研究: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四、研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原因1、先让学生猜测可能是什么原因?再说说水葫芦的叶柄为什么要鼓起来?猜测里面是什么样?2、各小组用小刀剖开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状态。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科学课中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水生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生植物的特点,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状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水生植物产生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态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生植物的特点,观察和描述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状态。

2.教学难点: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

2.观察法:学生观察水生植物,描述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交流对水生植物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样品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报告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水生植物有哪些特点吗?它们是如何适应水生环境的?”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

呈现相关课件,展示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教师提供的水生植物样品,描述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种类,使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适合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种类认识不多,需要通过观察和探究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此外,学生对观察植物的兴趣浓厚,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种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学会探究水生植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种类。

2.难点: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水生植物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特点。

2.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差异,分析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水生植物的图片、视频等。

2.实物:水生植物样本或模型。

3.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水生植物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生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水生植物的生长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样本,填写观察记录表,对比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差异。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总结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生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净化水质、提供生态栖息地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生植物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表格式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表格式教案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方法
观察法
所需器材
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附送: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谁更硬一些》word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谁更硬一些》word教案
课 题
第2课谁更硬一些
教学时数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观看水生植物》是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状是不同的,在前三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关注陆生植物,本课适时的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环境的植物——水生植物。

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专门典型的生存环境。

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状结构,这也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植物个体专门面貌的表达,多样性背后仍旧蕴涵植物具有生命的共同特点,本课的设计仍旧围绕生命体那个核心概念展。

本课在单元中安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植物单元的几课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形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北方的学生专门是都市的小孩对水生植物的感官认识更少。

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缘故,因为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看材料。

但在北方都市中全然难觅他的踪影,因为水葫芦繁育速度极快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05年的时候差不多在冰城全面取缔销售了。

在这种情形下,我选择一种学生常见的浮水植物“水芙蓉”进行观看。

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差不多把握了运用感官来观看的方法,本可连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

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专门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明白得,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看。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躯体验来明白得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状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缘故,水芙蓉也有是自己专门的结构来帮忙。

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因此然”,学生科学思维的进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3.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4.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5.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让学生课前采集的水葫芦或金鱼藻、刻刀。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2.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3.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4.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观察水葫芦或者金鱼藻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对比金鱼藻和水葫芦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他们在水里的秘密是什么?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1.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3.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四、板书设计植物的特点: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五、课后延伸1.完成2个维恩图。

2.捡落叶备用(提醒不是摘。

)附送: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水生植物》说课稿
教材分析:
《观察水生植物》是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在前三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关注陆生植物,本课适时的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环境的植物——水生植物。

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

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这也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植物个体独特面貌的体现,多样性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

本课在单元中安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植物单元的几课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北方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对水生植物的感官认识更少。

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因为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察材料。

但在北方城市中根本难觅他的踪影,因为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05年的时候已经在冰城全面取缔销售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一种学生常见的浮水植物“水芙蓉”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已经掌握了运用感官来观察的方法,本可延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

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很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芙蓉也有是自己特殊的结构来帮忙。

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大树和小草,总结出了大树和小草的一些共同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回想一下狗尾草的特点。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每一课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他们都存在相应的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回顾狗尾草的特点导入不仅是是为了呼应最后一个环节的韦恩图完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迁移探究狗尾草的方式方法继续学习)
不光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水生植物(板书课题)
二、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能说一说,你知道或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吗?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的同时与现实中的俗称相互联系,增强学生对这些植物样子的回忆。

同时帮
助学生建立水生植物的概念:这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并可以顺利的繁殖下一代的植物。

在学生的汇报中,相互答疑解惑,纠正错误认知)
2、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几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水生植物,请大家仔细看,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重点观察的两种植物(金鱼藻和水芙蓉)。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介绍。

3、观察的金鱼藻和水芙蓉
1)确定观察内容
如果给大家这个机会去观察金鱼藻和水芙蓉,你都想要了解他们的那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要重点观察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会比无序的观察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汇报的时候也是在相互补充自己可能疏漏的观察内容,从两种植物的根茎叶三方面入手观察。


2)观察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观察大树的方法吗?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用眼看、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特别是观察植物在水中的样子,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回顾观察方法,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观察陆生植物方法的知识迁移)
3)小组合作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单
4)分别汇报两种植物的结构特点:金鱼藻的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状为丝状(如金鱼藻)。

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和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

茎柔软不容易被水流冲断。

(设计意图:与本课陆生植物的代表狗尾草进行对比,由于金鱼藻的外形与狗尾草十分接近所以此处重点分析金鱼藻的身体各部分在水中的功用,探讨为什么会生成这个样子,表明了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


4、探究水芙蓉漂浮的秘密
1)结合学生刚才的回报中的发现,提出要探究水芙蓉不沉的秘密
刚才同学提出了自己发现水芙蓉会一直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即使把他们压在水底,也会漂浮上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猜一猜,会和它身体那一部分结构有关系呢?
2)实验探究
用装水的塑料瓶,来模拟下雨的情景,看一看水芙蓉到底有什么法宝可以使自己浮在水面上!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他的叶子上长有许多绒毛,不会沾水,当水滴在它身上的时候会形成一颗颗大水珠,从叶子上滑落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证明水芙蓉浮在水面的原因,和它自身的结构有关)
三、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1、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发现了水芙蓉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利用韦恩图完成)
2、这些水生植物和狗尾草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结合导入部分对狗尾草的回顾)
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维恩图进行比较。

最后总结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韦恩图的总结,找出植物的共同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