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徐工集团-国际投资基金收购中国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的第一例

合集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一览

中国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一览

中国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一览米塔尔并购华菱管线2005年1月,作为华菱管线的控股股东,华菱集团与米塔尔钢铁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前者将其持有的华菱管线74.35%国有法人股中的37.175%转让给米塔尔。

转让后,米塔尔与华菱集团在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

此后,随着国内钢铁行业新政策出台,明确规定外商不能控股国内钢铁企业的背景下。

并购双方重新谈判,米塔尔钢铁公司同意其购入的股权减少0.5%,以1%的股权差距屈居第二大股东。

凯雷收购徐工机械2005年10月,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国际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凯雷出资3.75亿美元现金购买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

由于徐工机械持有徐工科技43%的股份,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徐工科技的控股股东将变为凯雷投资。

拉法基控股四川双马2005年11月,全球最大水泥企业拉法基公司与其合资公司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以3亿元的价格完购四川双马投资集团。

由于双马集团持有四川双马66.5%的股权。

经过此次股权变更,拉法基瑞安将成为四川双马的实际控制人。

大摩、IFC投资海螺水泥2005年12月,海螺水泥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海螺集团通知,海螺集团已与战略投资者MS Asia Investment Limited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下称IFC)签署协议,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3200万股和4800万股国有法人股分别转让给MS 和IFC。

阿赛洛入股莱钢股份世界第二大钢铁商阿赛洛股份公司旗下全资企业———阿赛洛中国控股公司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在济南签署了《股份购买合同》,阿赛洛中国以约20.85亿元人民币收购莱钢集团所持莱钢股份35423.65万股非流通国有法人股,占莱钢股份总股本的38.41%。

在收购完成后,阿赛洛中国与莱钢集团并列莱钢股份第一大股东。

中石化整合旗下A股公司2006年2月,中石化发布公告称,以现金整合旗下石油大明、扬子石化、中原油气、齐鲁石化4家A股上市公司,以现金要约的方式收购旗下4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用于流通股部分的现金对价总计约143亿元。

浙江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生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材料1 中铝收购力拓股权失败备受关注的中铝-力拓合作案最终由交易双方出面证实以分手告终。

6月5日,中铝公司确认,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双方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迄今数额最大的海外投资交易遭否决。

2009年2月12日,中国铝业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将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和认购可转换债券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元。

其中,123亿美元用于与力拓集团组建铁、铜、铝资产层面的合资企业,包括力拓最优质的八大核心资产;以72亿美元认购发行的次级可转换债券。

该债券转股后,将使中铝公司持有力拓集团总股份比例由目前的9.3%上升至18%。

材料2 并购失败上汽集团花40亿元买教训4年前,上汽的目标是“汽车业首个跨国并购”,当时双龙也还是SUV的不错品牌,但错就错在上汽对未来没有充分估计,双龙是否具备先进技术本就有争议,柴油车的前景在国内也不被看好,加上石油紧缺,油老虎SUV 并不被看好。

不仅如此,当初设想中的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毫无踪影,“韩国公司中国化”的计划泡汤,这可能是更大的战略失败。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认为,上汽根本都没进到双龙中去。

显然,上汽对韩国国内的复杂法律关系、劳资纠纷估计不足,对自身管理能力过于自信。

材料3 从2005年开始,强大的外资挟带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或产业资本在神州大地攻城略地,一系列大动作的并购活动令人目不暇接:美国私募基金巨头凯雷将徐工机械揽入怀中,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入股华菱管线,比利时英博集团天价将福建雪津啤酒收入囊中,疲软多年的水泥业已成为外资最青睐的香饽饽……种种迹象明显地告诉我们:外资并购盛行的年代已经来临! 一般情况下,与新设项目进行跨国投资相比,并购投资具有节省建设时间、减少资本投入、可以利用现有的营销网络、获得现成技术与管理制度等优点。

借壳上市经典案例

借壳上市经典案例

投资人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将原上市公司资产、业务进行必要处置或剥离后,将自己所属业务“装进”已上市公司并成为其主营业务,即为“借壳上市”。

本章在大成律师之研究与实务操作的基础上,介绍如何取得已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八大类基本手法。

一、协议收购:金融街集团(000402)是怎样上市的?协议收购,指收购方与上市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

协议收购是我国股权分置条件下特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收购方式。

北京金融街集团(以下简称“金融界集团”)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全资的以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为主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金融街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在当时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公司IPO有诸多困难。

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000402,以下简称“重庆华亚”)成立于1996年6月18日,主页为纸包装制品、聚乙烯制品、包装材料等的生产和销售,其控股股东为重庆华亚的控股股东华西包装集团。

为利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实现公司快速发展,1999年12月27日,华西包装集团与金融街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华西集团将其持有的4869.15万股(占总股本的61.88%)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金融街集团。

2000年5月24日,金融街集团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了股权过户手续。

2000年7月31日,重庆华亚更名为“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控股”)。

之后,金融街控股将所有的全部资产及负债(连同人员)整体置出给金融街集团,再由华西包装集团购回;金融街集团将房地产类资产及所对应的负债置入公司,置入净资产大于置出净资产的部分作为金融街控股对金融街集团的负债,由金融街控股无偿使用3年。

2001年4月,金融街控股注册地由重庆迁至北京。

至此,金融街集团实现借净壳上市。

2002年8月,公司公开增发融资4.006亿元;2004年12月公开增发融资6.68亿元,2006年12月27日定向增发融资11.81亿元,累计融资22.469亿元。

外资收购徐工案引发大争论 牵一发动全身聚焦国家经济安全

外资收购徐工案引发大争论 牵一发动全身聚焦国家经济安全

收购椽‘集团 l f : : 程机械有耀公川 ( 以下简称 ” 徐 ’ 5 的股权 1 % 8 随着这桩收购案的提交待 市. 它引发丁业界对中}工程制造行业被国外
了明确规定, 井首次将并畸j升到e家羟济安
往美嗣财团凯雷收购徐I进人相持阶段 :
2( 年8 口.商务部等6 J (】 月R ) 6 部r联台公布 《 F 荚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 内企业的规定》简称 ( “ 规定”.明确要求今后外国投资青并购境内 ) 企业并取得实际拄{I , l 涉及重点行业 、 i I 权 存在 影响或可能影响阿家经济安垒困索的, 当事人
钉中阿铁路轴承市场f 2%。 l0 l 5 2 ∞年, q 裔资 公亩竟变成 r裔弗恸的础资企业 L' 南孚 J  ̄3. t 、 电池和乐凯胶卷等, 就隔外珊并购而带来了乖
品牌 的册落
尚势 部研究院专家梅新肯告 《n 代删 r『 寸 》 龇雷_购稼工的争论是对外资享受越阿 , 蚌 雎待遄的厦弹. 任何陶家和政府都有权利和义
中 国市场 J恶 =并 晌 . 是任 何一 个 土救 国家 钓 这
解陕就 同际化,可能给外资以可莱之机 .
后患尤穷 利梦熊说 ”
温和人 t 榴比. 作为你 f 竞争刈于的 i 一重工执仃总裁 向文波显 得激进很 多
2 0 年6 ,他 站 出 来公 开 反 埘凯 雷 性 情 德 06 月
——曼一置z执 行曩●真立璃抽 量憾。 胁 卫箨综台觅争力 在我¨ 1
业的若干意见》 以来. 巾国政府连续刊外资并
2 0 9 5 T 0 6. 1 I
e W e kl 6 e y 7
维普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其中,规定” -提} ” 专I } J {
全高度 之时. 出台的“ 规定” 不一定针 埘l 个个案 , 椠 但

徐工集团并购事件案例

徐工集团并购事件案例

徐工集团并购事件案例何伊凡他是一个不怕身后洪水滔天的国企改制者?还是一个拿民族品牌和国家利益做交易的人?亲手导演了徐工改制的王民,究竟会把他自己和2万人的徐工集团带往何处“这不是一场战争”。

寒风瑟瑟下,空旷的华北平原,200多辆重型机车,最轻的也有十八吨,扬起滚滚尘埃,大地为之震颤,“这是一次科技的较量!”2005年1月,徐工集团首则形象广告在境外的凤凰卫视热播,媒体的选择和画面的气势暗示了其对自身的期许:突破本土防线,成为国际市场有力竞争者。

然而,广告语成了错误的预言。

在那之后不久,这家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年销售收入200亿的大型国企就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改制之争”。

它与国际私募投资基金凯雷的合作被舆论描述为一桩浮士德式的交易,而其民企对手三一重工的总裁干脆指责这桩交易将成为腐败的注脚和民族品牌沦陷的开端。

毫无疑问,徐工是近20年来国企改制史中难得一见的高透明度的样本。

改制过程中的每一步、谈判交易的每一处细节、协议文本上的每一个字,都被人们拿到“聚光灯下解剖台前详细检查”。

另一方面,这起引发了巨大争议的海外私人资本并购国企案,也被国际舆论当作中国对外开放“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的标志。

但是迄今为止,负责审批的商务部、国资委和发改委的高层官员都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放行。

大幕尚未落下,“导演”王民已站上了前台。

尽管许多人迫切希望从他此前一直紧闭的口中得到某些适用的普遍结论,但显然,这位无意中制造了历史的国企董事长的自白仍不会是最后的谢幕陈辞。

不过,第一当事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心路轨迹会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切面。

妥协2006年10月17日,徐工集团全资拥有的徐工机械发出通告,一天之前,徐工集团、凯雷、徐工机械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之修订协议和《合资合同》之修订协议。

根据这两则修订协议,凯雷放弃了控股徐工机械的计划,将持股比例从85%下调到50%,未来徐工机械可能带上的帽子将从外资企业变更为合资企业。

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机械85%股权

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机械85%股权
~ ~
据介绍 , 此次出售严格按照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 凯雷与徐工机械将履行大股东 的义 务, 并支持徐工 于国有股权转让的有关规定进行招标 。徐工集团聘 科技的发展 , 徐工科技也将获益于徐工机械在国内、 ¨ 用摩根大通作为财务顾 问全程参与, 并邀请相关部 国际市场上 的发展及品牌认知 的加强 。
圈 2 世界 S 0强按区域统计 的市场份 额
5 瑚 美J 一L 集 团收购徐 工机 械 8 %股 权 .lI ~工船 l鞅 _ 国凯雷 -帽 幽一
不久前,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宣布 , 徐工
工机械做强做大、 向国际化 的步伐 。 走
此外 , 徐工机械持有上市公司徐州工程机械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4 的股份。在凯雷顺利实现入 3
维普资讯
20 年 2 06 月
地 质 装备

有 1 家, O 销售额合计为 18 1 亿美元; 9 .7 瑞典公司有 4 销售额合 计为 8 . 2 美元 ; 国公 司有 5 家, 89 亿 德 家, 销售额合计 为 5 .1 8 4 亿美元; 中国公 司有 9 , 家 销售额合计为 4. 8 9 4 亿美元; 芬兰公 司有 2 , 家 销售 额合计为 2. 亿美元 ; 53 法国公司有 3 , 家 销售额合 计为 2 .6 19 亿美元 ; 韩国公司有 2 , 家 销售额合计为 l. 9 93 亿美元 ; 国公 司有 l 销售额合计为 1. 英 家, 91 亿美元 ; 奥地利公 司有 2 销售额合计为 7 3 亿 家, .5 美元; 瑞士公司有 l , 家 销售额合计为 75 . 亿美元 ; 印度公 司有 1 , 家 销售额合计为 42 亿 美元 ; .3 南非 公司有 1 销售额合计 为 4 2 亿美元 ; 家, .1 意大利公 司有 l 销售额合计 为 25 亿美元。 家, .4 美国、 本 、 日 瑞典 、 国、 德 中国公司占据世界市场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收购引发的思考随着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境外资本参与国企改制的大力鼓励,面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市场强大的增值潜力,外资迫不及待地蜂拥而至。

徐工被凯雷收购,不亚于一场行业地震。

我们在庆幸徐工终于找到一个投资者的同时有没有警惕过:海外资本实力开始强势渗入我国装备制造业。

以卡特彼勒等为首的跨国巨头图谋的不仅是中国市场,而是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整合”中国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

如果不积极应对,那么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

我们一直在强调坚持对外开放,但是可知,外国企业就是利用了我们这一政策,纷纷开始进驻中国市场。

原本民营国企之间相互合作整合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范围的“国退洋进”,外资代替民营“帮助”国企更好的发展下去。

我们应该明白外资存在的野心,他们追求的永远只是利益关系,而并非真正的帮助投资企业实现转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提升投资企业的内涵价值。

在国有企业改制的浪潮下,有人质疑,在国企本位和地方政绩的驱动下,地方政府缺乏把握“国退洋进”的充分动机和能力。

表面上看每一项国企改制都经过了严格的资产评估、层层审核和公开招标,但因为在地方政府在与外资的谈判合作中很难取得对等的地位,甚至难以代表国有企业的真正利益。

国企改制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屈服于国际资本的意志。

从凯雷集团收购徐工可以看出,学习国际资本在华产业投资并购,对于将来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生存以及寻求发展良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是每个中国企业都必须正式与认真面对的课题。

借鉴国外资本在国内的成功收购经验,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今后在与国外资本大鳄的对话的过程中,知己知彼,从而增加资本对话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了解国外的游戏规则,也能为将来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实施产业并购提供支持,从而避免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对话的不平等状态。

除此之外,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外国投资者并购国有企业政策规定,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保证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揭秘徐工收购案

揭秘徐工收购案

真 能 被 批 准 的 话 ,这 对股 价 一 直 处 于 低 购 方 在 融 资 后 实 现 不 了承 诺 而 被 强 行 司
迷 期 的 徐 工 科 技 无疑 也 是 一 剂 良药 。
2 贸26第 期 6 经 .0 9 年 0

摊 销 前的 收益 ) 到 约定 目标 ,则凯 雷溢 购 方 来说 是 高 风 险 高 收 益 ,但 对 被 收 购 报价 为 3 9 2 达 9 5亿美 元 ,徐 帅 国资 委少 收 l
维普资讯
竞购 始 末
20 0 3年 ,徐 工集 团实现营 业收入 1 0 5 亿 元 ,成 为 中国最 大 的工 程机 械开 发 、 制 造 和 出 口企 业 。 体 制 的局 限 性 一 直 限 制 然而 ,由于与卡特彼勒在商谈 中出
现一 些 矛盾 ,因此这 家 世界 著 名的重 工 业
相 中 凯雷 之 后 ,徐 工 所 有 人 道
价 12亿美 元收购 徐 工机械 24 . 2亿美 元资 产 ;若 徐 工未 能 达标 ,则 凯雷 仅 出资 0 6
亿美元。
方来说 却 是高 风 险没 收益 。换 而 言之 ,在
杠杆 收 购 中 ,收 购 方 实现 了 以小 博 大 的
15 1 4亿元人 民币 ,即使考 虑将来 1 2亿元
的心 声。很 显 然 ,凯雷 的这 一表
i t  ̄ 因 着 徐工 的进 一步发展 。早在 2 0 0 2年底 ,江 企 业 已被 徐 T: 除在 外 。 “ 为徐 工 不 愿 ” 苏 省 委 、 省 政 府 已经 将 徐 工 集 团列 入 需 意 仅仅 成 为卡特 彼 勒 在 中 国 的代 理 商。 要改制的 8 2家 大企 业 集 团名 单 。 20 0 4年 6 ,徐工集 团旗下 的上市 公 月 而凯 雷 集 团 ,这 家 号称 “ 统班 底 ” 总

百思买1.8亿美元控股五星

百思买1.8亿美元控股五星

和国际大公司的差距至 少有十几年。 ”
据悉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多家大
型企业都在与外资进行合资合作谈判. 大家部在盯着徐工 目前. 。 商务部正 在对该并购进行最后审批 ( ) 独仁
l 圜

麦 肯锡 5月 发 布 的调 查显 示 :
济学家赵晓预测: 首先 . 政府仍然会行
政 调 控 ,但是 这 个 行 政 调 控会 更 加 细
百患买 18 . 亿美元控股五星
汇资金 内部 运作 的基 础上 .进一 步
减 少限 制 允许 跨 国公 司集合境 内
外的外汇资金进行 外汇资金池运 作 .
f 田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 科技部等十
能有一半在转型中被淘汰出局。
中 国是仅 次于 日本 的 亚 洲第 二 大
i 田

国家外汇管理局 臼前透露 :中国
十部委促推纺织业结构调整
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将取消
乳品市场。 麦肯锡认 为: 中国消费者对
高附加值乳制 品需求强烈。而许 多国 内企业在研发配方和市场细分方面都 力量薄弱。国内前五大乳品制造 商的 研发投 资仅占营收的 1 而西方企业 %.
} 固

5 1 月1 日消息; 建设部拟在全国范
销量都要超过1 亿只左右 。 南孚电池 0 “ 负责人表示 :该指令使得所 以无论 是 贴牌还 是自有 品牌出 口欧盟 ,都会受 到一定影响。 有专家表示: 近几年来欧
盟 不断 对 电池产 品提 出新 的环保 标 准 . 中国 电池 出 E企 业 也 有一 定 准备 。 l 去 年 中 国 电池 产 量 达 3 0亿 只 . 0
方 向将 是我 们 所 不能 掌 握 的 ( 独仁 )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案例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案例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案例导语:外资私募基金在中国开疆拓土的步伐日益加快,一桩桩浮出水面的并购案例引人注目。

但并不是每个收购案例都进行得干净利落,收场皆大欢喜。

凯雷收购徐工和高盛收购双汇就是这样两个对比鲜明的案例。

同样是外资私募基金中的佼佼者,同样是意欲绝对控股中国的行业龙头企业,可是结局却是截然不同,悲喜各异。

外资私募基金在复杂的中国政治社会环境中,如何折冲樽俎才更能顺利取得最终的胜利?魔鬼藏在细节中,为此,我们先回顾一下两起收购案。

1、凯雷收购徐工案路线图2002年改制以徐工机械为平台启动改制计划。

2002年,徐工集团开始启动改制计划。

2003年中,摩根大通正式出任徐工集团的财务顾问,引资改制进入操作阶段。

自2003年中开始,原徐工机械中非实业资产得到了剥离,同时清算了内部企业交叉持股的资产。

徐工集团为数众多的合资公司则大部分未进入徐工机械,最终打包的资产主要包括徐工集团核心的重型厂、工程厂、装载机厂以及上市公司徐工科技,亦包括“徐工”品牌的知识产权。

20xx年初,打包完毕后的徐工机械引资工作正式展开。

20xx年选秀凯雷入围徐工集团。

引资之初,入围的有多家投资者,作为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巨头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一度被视为最有力的竞争者。

徐工集团对卡特彼勒并不陌生。

早在1995年,徐工集团即与之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

20xx年中,徐州方面对入围者进行了第一轮淘汰,公布了六家主要的潜在投资者,卡特彼勒赫然在列。

20xx年10月,第二轮淘汰已见分晓。

出人意料的是,清一色的金融资本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和凯雷亚洲投资公司胜出,而此前志在必得的卡特彼勒正式出局。

年敲定战略投资者确定为凯雷。

第二轮淘汰后,剩下的三家投资基金以数月时间对徐工机械进行了更深入的调研,并与徐州市政府开始了进一步谈判。

在xx 年5月左右,凯雷已然获得了进行细节谈判的优先权。

年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

凯雷徐工并购案谢幕前后

凯雷徐工并购案谢幕前后

购案都是研讨的重点。 凯雷虽然背景很深,
收购定价却在递增 ,由 3 0亿元收购 8 % 但其在 中国的业务开展并不顺利。“ 5 他们 国活动。相对来说 ,委员会对 中国国情并
0 底终于鼓起了勇气 。 公开放弃了这笔交易。 股份调整为 侣 亿元收购 5 %股权 ,随后 投资委员会设在美国 ,投资经理们则在中 凯雷集 团和徐工集团的最初联姻,可 更是几经调整 ,最终却依然是铩羽而归。
而作为中国领先 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 , 会起导向性作用的” 。 “ 中国。经营者需要系统地识 别有 在
关的利益相关方和各 自的职位,有计划地 耽误徐工的发展 ,反而成为徐工加快发展
”刘庆东说 。“ 这三年是徐工职工 凯 雷曾经 同意以 37 美元 收购徐 主动发展 与管理和这些 利益相关 方的关 的动 力。 5亿
这笔 交 易会 难 以获 批 。在此 之 前 ,有 关 方 门或者 一 个部 委 能够 决 定 的事 情 了 ,更重 作 。
面已经进行 了长达一年 的透 明的拍卖程 要的是 。此前造成舆论影响实在太大 ,以
政府的支持。 中国股市 当时正处在又一轮暴跌期 , 国有的徐工机械迫切希望向海外扩张,并
些被 民族主义者嘲讽 为贱卖战略性资产的 需要获得商务部 、证监会 、发改委、国资
工商总局 、 外汇局等多家主管 “ 婆婆” 价值会在其整体上市后得到充分体现。仅 交易。之后 ,凯雷两次削减其计划投资的 委、 规模 ,以努力保证批准通过 ,但即使是同 的批 复。“ 监管部 门太 多,在对 待该 案件 徐工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徐州重型机械的
西南证券分析 师孙听表示 ,如果凯雷 这 些 公 司 1 % 的股份 。 ∞ 收购方案获得批准,则凯雷将间接持有徐 “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竞争 激烈 ,徐 工 额控股及战略性少数股权投资。 目前已经完成了多宗亚太区内最大规

借壳上市案例-徐工机械

借壳上市案例-徐工机械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借壳上市案例:徐工机械
三、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凯雷收购徐工(600520)的“后山小道”
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也就间接控股了上市公司,还可以避免很多法律、政策上的障碍。

如样板戏中所唱:山前强攻不是办法,可以探寻一条攻占威武山的“后山小道”。

凯雷投资收购徐工科技(000425)母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就是一例。

徐工机械于2002年7月28日成立,徐工集团以净资产6.34亿元作为出资,持股51.32%,余下的股权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持有。

次年1月,徐工机械无偿受让了徐工集团持有的徐工科技(000425)35.53%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凯雷投资是注册美国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其在亚洲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称为凯雷亚洲投资公司。

为完成收购徐工集团,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专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凯雷徐工。

在徐工机械并购案例中,并购对赌体现在并购标的的定价上。

协议中规定,在徐工股权转让获批后,将支付2.55亿元的收购价款,购买82.11%徐工机械股权。

同时,凯雷徐工将对徐工科技分两次进行总额为1.2亿美元的增资。

第一部分的6000万美元与2.55亿元同时支付。

另外的6000万美元则要求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达到约定目标方可支付。

由于徐工机械直接及间接持有徐工科技43.06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因此凯雷徐工实际上也取得了徐工科技的相对控股权。

1。

凯雷徐工并购案

凯雷徐工并购案

凯雷徐工并购案2008年7月23日,为国内外财经界广泛关注的凯雷徐工并购案历时三年之久,终于尘埃落定。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凯雷投资集团共同宣布双方于2005年10月签署的入股徐工的相关协议有效期已过,双方决定不再就此项投资进行合作,徐工将独立进行重组。

2005年10月,徐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徐工科技曾公告称,凯雷将出资3.75亿美元现金购买徐工机械85%的股权。

2006年10月收购方案进行了修改,凯雷的持股比例下降至50%。

2007年3月,凯雷再次将收购方案的持股比例减至45%。

在经历三次修改后,凯雷入股徐工机械的方案仍然没有获得商务部的批复。

其间,国内工程机械类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纷纷就外资并购徐工是否危及国家产业安全、徐工国有资产价值是否被低估展开了激烈辩论,商务部两度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7月23日徐工、凯雷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再次表明双方合作的原委:“初衷在于借助凯雷的国际专业技术和网络,帮助徐工进行全球扩张及提升其行业领导地位。

”然而时至今日,双方的合作意向最终未能实现。

联合声明表示:“基于发展进程中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合作双方一致认为对徐工而言,当前的最佳策略是尽快进行企业重组,打造一个高度整合、精简的机构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全球范围的竞争。

”联合声明还表示:“尽管目前双方不再进行此项投资,我们珍视彼此建立的强有力的合作关系。

双方坚信徐工的拓展将为与凯雷和旗下投资公司进行合作创造良好的机会。

”2)公共讨论促进徐工发展徐工、凯雷的联合声明发布后,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行业民营企业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向媒体表示,凯雷与徐工的联姻失败在意料之中,希望徐工并购案的结束成为贱卖国资的句号。

“我们已经在恪守并购双方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对当初确定的徐工机械资产估值情况作了最大限度的澄清和说明,而且已经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审核并作出结论。

”徐工集团新闻发言人刘庆东说,“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我们要尽职尽责做好企业层面的基础工作,更要服从和执行国家的战略决策和最终意见。

2006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06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06中国十大并购案例(含评选标准)(ZT)上海国资·亚商2006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并购市场欣欣向荣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全面开花的局面。

与去年相比,影响并购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有关并购的两大法规的颁布及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

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第35号令,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内容,在总结中国有关并购方面制度沿革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资本市场及并购趋势的新变化,在规范及完善上市公司收购方式、权益披露、聘请财务顾问及监督管理上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尤其是其中对要约收购的规定由强制性要约改为部分要约,使得要约收购更具操作性。

同时,由商务部等国家六部委颁布的第10号令,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在加大反垄断审查及对特殊目的公司特别规定的同时,在支付方式方面也有重大创新,允许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为换股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交易中被广泛使用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2005年5月份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具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给并购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实现股票全流通,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纷纷降低,使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更加激烈。

通过二级市场举牌、部分要约实现增持目的的并购方式将更多地应用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

股票全流通也使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以想见,未来借壳上市式的并购将越来越多。

从全年并购事件来看,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内资并购与外资并购齐升温,海外资源型并购热经营性并购冷的局面。

并购市场整体呈现出逐渐活跃的态势。

内资并购异彩纷呈2006年,中国发生的并购事件中,数量最多是内资并购。

并具有以下特征:1.并购行业涉及各个领域。

从并购发生的领域来看,2006年中国发生并购事件的行业可以说是全面开花,特别指出并购多发的热点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金融业、IT业,房地产业、零售业、电信业、钢铁业、铝业、医药业、航运业、石化业等等。

凯雷并购徐工案:危害我国产业安全的典型案例

凯雷并购徐工案:危害我国产业安全的典型案例

最近 ,美 国凯雷集 团并 购徐 工 集 团 的 核 心 子 公 司 ~ 一 徐 工 机 械 一 案 ,引起 了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 这 一 并 购 案 已 具 有 标 杆 意 义 , 如 获 国 家 有 关 机 构 批 准 , 将 成 为 一 个十分 有害 的榜样 ,威胁 我国 产 业安全 ,误导 国有 企业改革 。
工 , 就 不 存 在 产 业 安 全 问 题 国 工 程 机 械 的半 壁 江 山 , 转 眼 被 不 设 股 权 限 制 , 不 等 于 一 定 要 让
国外头号竞争 对手收入 囊 中。 有 人 说 “ 雷 控 股 徐 工 不 是 凯 还 有 人 说 : 协 议 规 定 严 格 限 权 根 据 实 际情 况 决 定 合 作 合 资 条
所 以并购不 会损 害徐工 的 “ 核心 竞争力 ” ,对我 国机械 工程 行业的 影 响不 大 。 他 们 不 了解:外 方 控 但 制 了产权 后 ,中 国人还能 不能掌 握 企 业 经 营 权 , 就 不 是 由 你 说 了
业 , 遵
守 中 国
Hale Waihona Puke 算 的 。所谓 “ 留管理 团队和 品 保 牌 ” 的承诺 可信吗 ?就算 它还在 中 国 注 册 ,但 中 国 人 已 经 不 可 能 对 企 业 行 使 经营 和分 配 的决 策 权 。 这个企业 的 “ 核心竞 争力”再强 , 也 是 为 外 国 人 服 务 的 , 对 中 国 人 有 什 么 意 义 ? 有 人 问 得 好 : 关 键 是 徐 工 是 一 个 外 国 公 司 了 , 再 用 在 一 些 徐 工 品 牌 、 有 技 术 、 能借 助 凯 人 看 再 再 雷渠道 打开 国外市 场 ,赚 的钱是 来 , 一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退洋进”——对凯雷收购徐工的案例分析 08计算机1班 0820410128 任倩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国内金融管理逐步开放,外国资本在国内市场流动的频率和数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在国外企业如美国吉列控股南孚电池,法国SEB集团成为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全球最大钢铁公司ArcelorMittal收购了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73%股权之后。

本文拟从凯雷收购徐工的案例进行分析,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退洋进”局势。

关键字:收购;控股;国退洋进;出让股权改制一、相关企业介绍(徐工集团概况)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系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

该公司成立于 1989 年 3 月,1997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 120 家试点企业集团,是国家 520 家重点企业,国家 863/CIMS 应用示范试点企业。

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54.4亿元(人民币,下同),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 170 亿元。

从1992年起徐工集团开始大规模扩张,在全国各地展开大量收购,加上政府委托管理的企业,最后集中了大大小小一二百家子公司,但集团资产质量十分低下。

2000年,徐工现任董事长王民上台不久,即开始采取股份退出、破产等处置方式,清理当年扩张恶果,剥离辅业,并使得徐工在2003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营收超百亿的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徐工的改制方案也提上议事日程。

2002年底,徐工集团被列入江苏省政府82家改制企业的名单,其下属的徐工机械迅速被确定为改制平台。

徐工机械是年7月28日刚刚成立,由徐工集团与华融、信达、长城和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其中,徐工集团以净资产6.43亿元作为出资,持股51.32%。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其拥有的徐工集团的债权转为股权持有。

次年1月,徐工机械无偿受让了徐工集团持有的徐工科技35.53%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凯雷并购徐工案收场

凯雷并购徐工案收场

凯雷并购徐⼯案收场2019-09-07此次徐⼯、凯雷正式宣布合作意向结束,事实上是为徐⼯独⽴重组计划全⾯启动拉开了⼤幕。

徐⼯集团将旗下徐⼯机械的⼤部分核⼼资产注⼊上市公司之后,徐⼯科技将成为国内最⼤的⼯程机械上市公司。

7⽉23⽇,徐⼯集团正式宣布与凯雷签署的相关协议有效期已过,双⽅决定不再就此项投资进⾏合作。

虽然经过长达三年的“感情培养”,但最终凯雷与徐⼯机械最后还是不得不结束这段“恋情”。

“此次徐⼯、凯雷正式宣布合作意向结束,事实上是为徐⼯独⽴重组计划全⾯启动拉开了⼤幕。

”徐⼯集团新闻发⾔⼈刘庆东⽇前说。

“独⽴发展,对国有企业的长期利益发展等硬件⽅⾯和国有企业的⽂化环境、产业控制权升级、⼈事变动等软实⼒提升⽅⾯都有很⼤益处。

”河北师范⼤学商学院教授张光庆对记者说。

合资搁浅徐⼯科技(000425·SZ)7⽉23⽇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徐州⼯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徐⼯集团⼯程机械有限公司不准备再与凯雷徐⼯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就合资事项进⾏合作。

徐⼯凯雷长达三年的“恋爱”就到此“结束”。

2005年10⽉25⽇,凯雷徐⼯机械共同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凯雷拟通过股份收购徐⼯机械85%的股份,付出22.13亿元,当时由于民众认为徐⼯机械被外资控股将危及国家产业安全和国有资产流失,所以要求限制外资收购;鉴此,双⽅为了尽快完成合作任务,2006年10⽉25⽇,双⽅签署修订协议,凯雷对徐⼯机械股权的收购⽐例降⾄50%,付出15.09亿元,这样的商议最终还是没有获得商务部、证监会等部门批准,这场“爱情”没有得到亲⼈的“祝福”;于是,为了能顺利合资,双⽅进⾏再次努⼒,2007年3⽉,徐⼯与凯雷再签协议,再将收购⽐例下降⾄45%,变相提⾼收购价格。

最终,7⽉18⽇徐⼯科技披露定向增发收购的资产⽬录,徐⼯集团整体上市基本敲定,这也意味着凯雷不得不放弃收购徐⼯的想法,黯然离去。

虽然⽆奈,但以凯雷向来的做法,可能并不⽢⼼失利,谢幕后的凯雷下⼀个⽬标会是谁呢?在强⼤的外资⾯前国有企业怎样才能“与狼共舞”,提升⾃⼰的产业竞争⼒?徐⼯独⽴华北电⼒⼤学的扬⼩名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徐州重机主营产品是汽车起重机和混凝⼟泵车,汽车起重机排名全国第⼀,混凝⼟泵车位居全国第三,⽆论从企业效益还是产品档次上看,都是响当当的优质资产,所以从企业的⾃主控制权和发展权来看,还是独⽴发展⽐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