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讲义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医骨伤科的治疗手段,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02 03
提升中医骨伤科治疗效果
正骨八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 能够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同时也增强了中医骨伤科的信誉度和影响 力。
弘扬中医文化
正骨八法属于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中医文化的弘 扬和发展。
诊断明确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胸椎小关节错位或半脱位,表现为胸背痛、胸闷、呼吸 困难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采用俯卧位定点复位手法和牵引手法,根据病情选择手法方向和力度,以纠 正胸椎小关节紊乱,扩大胸椎间隙,缓解胸背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运用
诊断明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 动受限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正骨八法的基本技术 • 正骨八法的临床应用 • 正骨八法的优势和不足 • 结论
01
概述
正骨八法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正骨八法起源于我国古代中医骨伤科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 春秋战国时期,后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发展
正骨八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被完善和系统化,形成了 以"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为主要步骤的骨伤科 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骨科的精髓"。
腰椎间盘突出的运用
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 根,引起腰腿痛。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医学课件
(四)药品诊疗
早期宜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方用桃红
四物汤加田三七等。若有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等症,
可酌加枳实、大黄等通腑泄热。中期宜舒筋活络,
补养气血, 方用舒筋活血汤。后期宜补益肝肾, 强
壮筋骨, 方用壮筋养血汤。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44
第44页
(五)其她疗法
三翼钉
加压螺丝钉
手
术
疗
多根克氏针
法
带血管植骨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14
第14页
▪ 3。颈中型 骨折线经 过股骨颈中段, 供给股骨 头 动脉经关节面 滑
膜进入股骨头, 供给股骨 头 血液循环存在, 所以 骨折有可能愈合。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15
第15页
▪ 4、基底型 骨折线位于股 骨颈与大转子之间, 因为骨 折两断 血液循环良好, 骨 折轻易愈合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38
第38页
▪ (3)加压螺纹钉内固定 适适用于全部青年及 65岁以下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和陈旧性骨 不愈合者。它能使骨折断端维持压缩力, 但不 能预防骨折断端 旋转。拧入时螺纹必需越
过断端, 不然不能产生加压作用, 常需加压1枚 斯氏针控制旋转, 可采取二枚螺纹钉固定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8
第8页
【股骨头 血供】
▪ (一)圆韧带动脉 发自闭孔动脉 髓臼枝, 只 供给股骨头凹窝周围 小区域血运, 大部分不 深入股骨头。
▪ (二)股骨于滋养动脉 股骨干滋养动脉在 股骨干髓腔内行走, 对股骨头 血液供给极少。
▪ (三〕支持带动脉(关节类枝) 由旋股内侧动 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组成 动脉环, 是股骨头颈 关键血液供给起源。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手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旨要》说:“关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归纳为正骨八法。
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症、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 易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脱位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
(二)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
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I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弓[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
(三)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亦恢复满意。
对每一个骨折都应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堡型堂垂婆一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
所袒功盛菇啦,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还算满意。
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四)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fl磁呈胁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
伤后4〜6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
10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干货(胸椎、腰椎)正骨手法
干货(胸椎、腰椎)正骨手法扩胸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双手十指交叉扣住,置与颈项部,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侧膝部顶住患者第5—7胸椎棘突处,两手托握住其两肘部,使患者身体缓缓地做前俯后仰被动动作,待其放松后,再作后伸运动到有阻力时,术者双手同时向后发力,快速小幅度的将其两肘向后扳动。
[操作要领]1、扳动时,要让患者呼吸自然,切忌闭气。
2、膝部仅起顶按作用,不能在扳动时发力向前顶推。
3、膝部顶按的位置要准确。
4、扳动时用力不可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岔气,或损伤肩肱关节。
本法具有整复肋椎关节错缝的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岔气,胸痛,胸闷,肋椎关节微小错缝等症。
胸椎对抗复位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后颈部,术者站于其后,用一侧膝部顶住上胸段患部,两手分别从患者两掖下前伸,抱住患者两侧肩部前方,然后嘱患者做小幅度前屈后仰活动,待身体放松后伸有阻力时,术者两手向后,向上牵拉扳动。
[操作要领]同扩胸扳法。
此法适用于上胸段肋椎小关节紊乱,微小错缝之病证。
上胸椎后伸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两上肢上举180度,两手掌交叉重叠,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手拇指面顶住在上胸段正位胸椎的棘突上,一手在前用前臂抱按住患者两上臂下端近肘关节处。
然后让患者挺胸至有阻力时,术者抱按患者上肢之手向后扳动其双上肢。
同时,另一手顶按棘突之拇指向前快速推按患者棘突,使后突的胸椎向前复位。
[操作要领]1、抵按胸椎的拇指定位要准确。
2、在快速扳动时,拇指要用较大的力量向前抵按住着力部位,固定患者上身不向后倾,以保证扳动的力点在患部。
本法对胸椎后凸畸形有整复作用。
常用于治疗青年驼背,青少年姿势不良性胸椎后凸,驼背等病症下胸椎后伸扳法[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其一侧,一手手掌抵按在下段胸椎棘突处,一手手掌及前臂托住患者胸正中部,将其胸部向上托起至有阻力时,两手协同将其上身在向上托举扳动和向下按压胸椎棘突处,同时瞬间快速发力,使其后伸幅度扩大5至10度。
正骨手法PPT课件
提 按 端 挤
5、摇摆触碰
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 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 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 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擦,复位更 加稳定。
要领: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 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远段。
6、夹挤分骨
8、按摩推拿
本手法适用于骨折复位后,起到调理 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作用,可使扭转曲折的肌 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这对关 节附近的骨折尤为重要。操作时,手法要轻 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顺 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病案:患者张某某,女性,41岁,右桡尺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患者入院后予手法复位 下图为手法复位后,拍片后示:骨折线对位良好。
手法效能:
1
2
3
4
手法在骨科 的运用
手法的分类:
理筋 手法
正脊 手法
正骨 手法
一、正骨八法:
正骨手法在骨伤科尤其是中医骨伤治疗中 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整复 、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之一。具有方法简 便,疗效显著等特点。
正骨手法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尤其唐·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元·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 法要旨》等有关正骨手法阐述甚详。
下图为患者2周后拍片的结果
其他手法:
二、理筋手法
理顺经络的一种手法。操 作时一般先用按,推,摩,揉, 擦等手法,镇痛解痉,散瘀活 血,疏松肌肉;继用屈伸,旋 转,牵抖,摇晃等手法,调和 营卫,理顺经络,分离粘连; 最后运用叩击,揉搓,运展等 手法,调和气血静脉。用于各
பைடு நூலகம்类经伤的治疗。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2023《医学课件》正骨八法CATALOGUE目录•正骨八法简介•手法操作•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禁忌•康复与护理01正骨八法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著作,奠定了正骨八法的基础。
源自《黄帝内经》从东汉末年至今,正骨八法在历代医家和武术家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发展历程起源与发展中医理论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指导正骨治疗。
武术理论运用武术中的力学原理和运动生理学原理,指导正骨治疗。
理论基础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因跌打损伤、扭伤、骨折等引起的骨关节损伤和疼痛。
禁忌症对于肿瘤、结核等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以及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等,不宜使用正骨八法治疗。
适应症与禁忌症02手法操作总结词通过旋转关节的方式,使错位的骨骼或关节恢复原位详细描述旋转复位法是一种常用的正骨手法,适用于颈椎、胸椎和腰椎等部位。
通过轻柔的旋转手法,使错位的关节逐渐复位。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方向,避免过度旋转造成损伤。
手法一:旋转复位法总结词通过屈伸关节的方式,使骨骼和关节得到放松和调整详细描述屈伸收展法适用于脊柱和四肢等关节。
通过反复屈伸关节,可以放松肌肉和韧带,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用力或过快频率造成肌肉疲劳。
手法二:屈伸收展法手法三:端挤提按法总结词通过端挤和提按的方式,调整骨骼和关节的位置关系详细描述端挤提按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脊柱和四肢等部位。
通过端挤手法调整关节位置,再用提按手法调整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以恢复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用力柔和均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03临床应用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小夹板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干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指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小夹板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髋关节外展支架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腰椎正骨手法ppt课件
痛区手法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的或镇静的手
法。放松、镇痛的手法:抚摩、揉捏、按压、震颤、
叩打等。
例如:颈椎病引起头昏头痛者,在颈部正骨推拿后,患者仰卧, 术者抚摩前额,指揉头部痛区,点按印堂、攒(cuán)竹、 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位,指扣及掌震头部结束治疗。
腰椎正骨手法
正骨推拿法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放松手法(掌揉、拇指揉法) 第二步正骨手法 (坐式旋转摇搬法)
第三步强壮手法(捏拿、弹拨、拍打、点穴法)
第四步痛区手法
痛区手法
推拿的传统手法,即在疼痛麻木的局部施以手法, 在脊椎综合征的治疗中,由于病变主要在脊椎部,而四
肢、头部、肩部、胸腹部疼痛麻木区,是神经、血管继
对内脏功能障碍者,痛区手法应根据内脏功能而定
属兴奋过度者用镇静手法:如心律失常、哮喘、腹泻、消化 性溃疡等,可在胸部、腹部用抚摩法和按痛点法,配远端点 穴法,如内关、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等。 对功能低下者:如消化不良、支气管扩张症、内脏下垂等病
症,可用兴奋、强壮手法,如提拿肩井穴,重力(三指或五
小结
正骨推拿疗法的要领在正骨,其他手法 可随症状变通选用,在时间分配上,正骨手 法是短而快速的。揉法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 中,第一步以揉法为主,各部中重手法后都 用揉法予以调理为宜。
指点叩法)点腰背部俞穴,拍打胸部及双手重叠揉按腹部,
拇指推关元、气海穴等。 总之,痛区手法作为治疗后的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在时间 安排上,一般2~钟即可。
正骨手法(坐式旋转摇搬法)
适用于: 左右旋转式腰椎后关节错位者 胸腰椎其他错位类型辅助手法
以L3棘突偏左,L4棘突偏右为例: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中医正骨手法中,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
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 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置。
8. 靠法:属于“夹缚”范畴,既是正骨手法的补充,又有固定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中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挤、旋等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
本法适用于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畸形。
正骨ppt课件
膝关节破坏
详细描写
患者因运动不当导致膝关节破坏,出现膝关节疼痛、肿 胀等症状。通过正骨手法复位,患者膝关节破坏得到修 复,疼痛等症状消失。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详细描写:患者因长期重体力劳动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出现腰痛、下肢麻痹等症状。通过正骨手法复位,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得到缓解,腰痛等症状减轻。
详细描写:患者因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腰椎侧弯,出现腰 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经过正骨治疗,患者腰椎侧 弯得到纠正,疼痛等症状消失。
详细描写:患者因腰部外伤导致腰椎失稳,出现腰部疼 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经过正骨手法复位,患者腰椎稳 定性得到恢复,疼痛等症状消失。
正骨ppt课件
汇报人: 202X-12-30
contents
目录
• 正骨简介 • 正骨手法 • 正骨适应症与禁忌症 • 正骨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 正骨案例分享
01
正骨简介
正骨简介 正骨的概念
正骨是指通过手法复位、调治骨骼和 软组织特殊的方法,以到达治疗骨折 、脱位、软组织破坏等的目的。
正骨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动 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
颈椎拔伸法
通过持续的拔伸力量,拉伸颈 椎,缓解颈椎紧张。
胸椎正骨手法
胸椎按压法
通过按压胸椎棘突,纠 正胸椎错位,缓解胸椎
疼痛。
胸椎俯卧推按法
在俯卧位下,对胸椎施 加推按力量,使胸椎回
归正常位置。
胸椎旋转复位法
通过旋转胸椎的方式, 纠正胸椎错位,改进胸
椎活动度。
胸椎对抗复位法
通过对抗性按压和旋转 胸椎的方式,纠正胸椎
二次破坏
若正骨操作不当或患者过早活动,可能导 致骨折端再次移位或破坏,需重新进行固 定或手术治疗。
中医的正骨手法
中医的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又称整骨手法、接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的复位。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总结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在此基础上,经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形成正骨十法。
1.正骨手法的使用原则(1)明确:正骨手法实施之前,需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必要的影像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以便做到“心中了了”,便于采用相对应的复位方法。
(2)及时: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整复时间越早越好。
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整复。
伤后4~6 h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整复也相对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10日内可考虑整复,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3)稳妥:对骨折的复位,要求术者双手有良好的劲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应用暴发寸劲,同时又需要较长时间力量较大的拔伸牵引力,更需要心灵手巧,训练有素。
另外,整复骨折时全神贯注,体会手下感觉,并随之调整动作和力度,做到“手随心转,巧从手出”。
(4)轻巧:实施正骨手法用力大小要恰到好处,使骨折端按设计要求移动,使复位准确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施行正骨手法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力学原理,掌握技巧,动作轻巧,切忌鲁莽粗暴。
(5)到位:按照不同部位骨折对对位、对线的要求,达到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的要求。
(6)麻醉:伤后时间不长,上肢的简单骨折,估计整复较易者,选择骨折端的血肿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或者是复杂骨折,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选择神经阻滞麻醉,也可采用全身麻醉。
2.正骨十法(1)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术者用手仔细在骨折局部触摸,结合X线片或者CT等辅助检查,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整复过程中,要反复进行“手摸心会”,了解对位情况。
这是施用手法前的首要步骤,且贯穿于正骨过程的始终。
(2)拔伸牵引:是正骨手法的基础,能纠正骨折后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以便进一步整复。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相关研究
1 2 3
研究一
该研究探讨了正骨八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 果显示正骨八法能够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提高愈合质量。
研究二
该研究关注于正骨八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正骨八法能够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 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三
该研究探讨了正骨八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 的效果,结果表明正骨八法能够减轻疼痛、恢 复腰椎功能,且效果持久。
免影响治疗效果。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生建 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
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清淡、易 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 性食物。
预防复发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加强关节功 能锻炼和身体素质的锻炼,以预防 骨伤科疾病的复发。
06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目前,正骨八法已经成为中医骨伤科的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备受医学界的认可和 推崇。
02
正骨八法的基本理论
理论基础
基于中医理论
正骨八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特别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理论,通过调整骨骼和肌肉的
生理位置,达到治疗目的。
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础,正骨八法通过调整骨 骼和肌肉的位置,改善气血的运 行,从而治疗疾病。
择正确的手法进行治疗。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对骨骼和肌肉的活动 起到调节作用,正骨八法需要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便选择正确的手法进行治疗
。
生理学基础
生理机能
正骨八法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特别是骨骼、肌肉和神经系 统的生理机能,以便正确地应用手法进行治疗。
生理反应
正骨八法对人体的生理反应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疼痛、炎症等 反应的缓解和消除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正骨―手法释义
中醫正骨―手法釋义陕西民间接骨绝方主治一切骨折,局部瘀血肿起者最有效,骨折最重者不过7付药即愈。
服用本药半小时至四小时,必听到骨折局部有响声。
此方李医师几辈治愈上千人,均听响声,有的隔四五尺远都能听到。
声响后疼减痛止,几日内便可痊愈。
配方及用法: 骨碎补25克祖师麻15克当归身2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血竭10克儿茶6克自然铜20克(醋淬7次研为细面) 地鳖虫25个(研为细面) 后两味药混合均匀另包冲服!先将患者伤骨整理复位,用小夹板固定不可移动,先将后两味药研为细面备用,再将前7味药慢火共煎浓缩液后冲服细面. 一般视病情轻重,轻症一剂见效,肿痛疼痛大减,2-3剂即愈,重症一剂见效,肿痛疼痛大减,6-7剂即愈!注意:肠胃不好的病人,每剂药水煎2-3次混合均匀后,分2-3次服用,后两味研为细面的药可以一次冲服;肠胃好的病人,每剂药水煎2-3次混合均匀后,一次冲服细药面。
接骨绝方一剂即愈特效方主治一切骨折,局部瘀血肿起者最有效,骨折最重者不过7付药即愈。
服用本药半小时至四小时,必听到骨折局部有响声。
此方李医师几辈治愈上千人,均听响声,有的隔四五尺远都能听到。
声响后疼减痛止,几日内便可痊愈。
病例1:男、30岁,膝关节下部胫骨被砸断。
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送大医院骨科治疗一个半月稍愈。
因回家行路震荡,又复发,破流脓血水,疼痛更为严重,丝毫不能动转,经服此方3剂,完全接上,没有残废。
病例2:海南临高县工业交通局林礼端: 男、70岁、干部,他说:我哥哥林克钟在1991年11月10日遭车祸,造成右手肱骨折断、后肋骨折断六根,疼痛难忍,卧床不起。
在琼海医院住院治疗约半个月,后来医生建议动手术用钢片夹住,我哥哥问我是什么意见,我没有同意,而是用本方为他配药三剂,服用后疼痛完全消失,几天后便能下床活动了。
12月10日出院,骨折完全治愈。
出院后,还剩下一剂药,刚好我村一妇女也遭车祸,肋骨折断一根,住院一个多月疼痛不减,不能活动,我哥哥便将剩下的一剂药给她服用,她服用后疼痛也很快就消失了,不久便痊愈出院了。
正骨手法讲义
《新医正骨手法讲义》2009年10月版.txt备战、备荒、为人民。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75年第一次出版2008年10月第三次印刷目录:前言-----------------------------------------------------------------------------------------( 3)编者的话-----------------------------------------------------------------------------------------( 4)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新医正骨疗法--------------------------------------------------------------------( 5)第二节新医正骨疗法知要--------------------------------------------------------------( 5)第三节发病机理的新观点--------------------------------------------------------------( 6)第四节手法作用四则--------------------------------------------------------------------( 7)第五节新医正骨疗法特点浅析--------------------------------------------------------( 7)第二章诊法第一节诊断的新内容--------------------------------------------------------------------( 9)第二节临床测量检查法-----------------------------------------------------------------(12)第三节临床特殊检查法-----------------------------------------------------------------(14)第四节临床其他检查--------------------------------------------------------------------(17)第三章治法第一节治疗的新特点--------------------------------------------------------------------(20)第二节新医正骨手法诊疗要诀--------------------------------------------------------(21)第三节治疗三要素、四大法-----------------------------------------------------------(21)第四节正骨法则五要素-----------------------------------------------------------------(21)第五节三兼治-----------------------------------------------------------------------------(21)第六节两轻一重--------------------------------------------------------------------------(21)第七节三定点诊疗法--------------------------------------------------------------------(22)第八节治疗线-----------------------------------------------------------------------------(22)第九节常用的正骨治疗手法-----------------------------------------------------------(22)第十节药物--------------------------------------------------------------------------------(24)第十一节局部固定-----------------------------------------------------------------------(28)第十二节功能锻炼-----------------------------------------------------------------------(35)第十三节纠正不良的姿势与体位-----------------------------------------------------(37)第四章脊柱退变与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慨论第一节脊柱的解剖----------------------------------------------------------------------(37)第二节脊柱生物力学-------------------------------------------------------------------(58)前言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把中医中药知识和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指示,是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为我国医学发展指明了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医正骨手法讲义》2009年10月版.txt备战、备荒、为人民。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75年第一次出版2008年10月第三次印刷目录:前言-----------------------------------------------------------------------------------------( 3)编者的话-----------------------------------------------------------------------------------------( 4)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新医正骨疗法--------------------------------------------------------------------( 5)第二节新医正骨疗法知要--------------------------------------------------------------( 5)第三节发病机理的新观点--------------------------------------------------------------( 6)第四节手法作用四则--------------------------------------------------------------------( 7)第五节新医正骨疗法特点浅析--------------------------------------------------------( 7)第二章诊法第一节诊断的新内容--------------------------------------------------------------------( 9)第二节临床测量检查法-----------------------------------------------------------------(12)第三节临床特殊检查法-----------------------------------------------------------------(14)第四节临床其他检查--------------------------------------------------------------------(17)第三章治法第一节治疗的新特点--------------------------------------------------------------------(20)第二节新医正骨手法诊疗要诀--------------------------------------------------------(21)第三节治疗三要素、四大法-----------------------------------------------------------(21)第四节正骨法则五要素-----------------------------------------------------------------(21)第五节三兼治-----------------------------------------------------------------------------(21)第六节两轻一重--------------------------------------------------------------------------(21)第七节三定点诊疗法--------------------------------------------------------------------(22)第八节治疗线-----------------------------------------------------------------------------(22)第九节常用的正骨治疗手法-----------------------------------------------------------(22)第十节药物--------------------------------------------------------------------------------(24)第十一节局部固定-----------------------------------------------------------------------(28)第十二节功能锻炼-----------------------------------------------------------------------(35)第十三节纠正不良的姿势与体位-----------------------------------------------------(37)第四章脊柱退变与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慨论第一节脊柱的解剖----------------------------------------------------------------------(37)第二节脊柱生物力学-------------------------------------------------------------------(58)前言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把中医中药知识和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指示,是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为我国医学发展指明了道路。
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指示,用中西两法去解决部队腰腿痛这个常见病、多发病,我曾请示部队党委去向民间医师学习。
经党委批准,我于一九六九年向北京市双桥正骨科罗有明医师(人称王大妈)学习了半年时间。
罗医师已年遗七十,一字不识,除祖传方法外,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虚心向罗医师学习,并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治疗骨科疾病的方法。
“我又走访了一些医院和医师,听取了不同意见,参考有关资料,试图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整理编写出这本《新医正骨讲义》。
近年来,我根据上级指示,曾先后在山东省诸城县、昌潍地区、济南空军、济南军区等范围内举办了七期“新医正骨学习班”传授这种疗法。
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检查、治疗病人,手法轻巧,时间短,病人不受痛苦,疗效显著。
而且,这种疗法单凭医生一双手,不用药或少用药,就能治好一些疾病,甚至部分疑难病症也收到了较好效果,很适合城市、农村和部队的实际需要。
几年来,新医正骨疗法的传播,生动地说明,这种疗法有利于保护人民健康,有利于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和加强战备,深受广大工农兵欢迎。
在推广这种疗法过程中,受到济南军区空军后勤部党委、诸城县委和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新医正骨讲义》初稿拟定后曾请济南市卫生局、山东医学院中医系外科教研室、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胥少汀主任帮助审改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得不够,临床实践及编写经验都非常缺乏,时间又很仓促,可能错误很多,恳切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编者一九七五年六月于北京编者的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卫生革命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中西医结合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新医正骨疗法也在斗争中不断普及和提高。
一九七五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以后,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卫生部党的核心小组,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委托中医研究院举办了三期学习班,推广新医正骨疗法。
部核心小组和研究院党委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路线教育,加强对学习班的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互相研究、共同提高,尤其是前来协助办班的天津医院骨科尚天裕副主任热情支持新疗法,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使新医正骨疗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通过三期学习班六万余人次临床实践证明,新医正骨疗法方向对头、路线正确、内容新颖、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容易掌握,深受广大工农兵欢迎。
这次重印,是根据三期学习班的经验,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为推广新医正骨疗法提供教材。
但因时间仓促,仅略作修改。
由于我思想业务水平有限,新疗法不论从理论上和方法上还不够完善,真诚的希望全国医务工作者给予帮助。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为创造我国新医创伤骨科学而奋斗。
一九七六年五月于北京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新医正骨疗法新医正骨疗法是在唯物辨证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医正骨的经验,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初步总结出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并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提高和完善。
它既不是传统的中医推拿按摩疗法,又不同于西医的治疗方法,不是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机械相加,而是源于中西医,又区别于中西医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
软组织损伤部分是在批判了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克服了轻视、歧视祖国医药学的错误思想基础上研究了劳动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颈肩臂痛、腰腿痛等),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革新了技术,具有诊断定位准确,治疗手法轻巧,疗效满意,病人所受痛苦小,治疗费用低廉等特点,它标志着矫形外科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第二节新医正骨疗法知要一、适应症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适应症范围较广:⑴、颌颈部软组织损伤与相关疾病大全:1.颌颈部软组织损伤:颞颔关节紊乱症、颈部扭挫伤、落枕、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肌性斜颈、颈肋综合征;2.颌颈部软组织损伤相关疾病:头痛、头晕、耳鸣、视力障碍、血压异常、咽部异物感、心律失常、呃逆、牙痛、肩肘痛、低热、头部损伤并颈椎损伤后综合征。
⑵、胸背部软组织损伤与相关疾病:肋间神经痛、心律失常、胃脘痛、胆囊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糖尿病、腹痛、胸壁挫伤、肋软骨炎、腹泻与便秘、胸椎间盘突出症、背肌筋膜炎、胸肋关节紊乱症。
⑶、腰骶部软组织损伤与相关疾病大全:1.腰骶部软组织损伤: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中肌损伤综合征、臀肌挛缩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水平骶椎、腰椎椎管狭窄症、产后骨盆损伤综合征、腰椎滑脱症;2.腰骶部软组织损伤相关疾病:腰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异常\排便异常\性功能障碍\痛经\月经不调\下肢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下肢牵涉性疼痛。
⑷、四肢软组织损伤大全:肩部扭挫伤、肩袖创伤性肌腱炎、冈上肌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肱二头肌腱断裂、肱三头肌末端病、牵拉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肩峰下滑膜囊炎、肩峰撞击综合征、肘关节扭挫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土髁炎、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肘关节紊乱、旋前圆肌损伤综合征、旋后圆肌损伤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尺骨鹰嘴滑囊炎、腕关节扭挫伤、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腕管综合征、腕部尺神经管综合征、腱鞘囊肿、桡骨茎突部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掌指和指间关节扭挫伤、股四头肌损伤、股内收肌损伤、胭绳肌损伤、阔筋膜张肌损伤、弹响髖、髖关节一过性滑膜炎、臀大肌挛缩症、股骨大粗隆滑膜囊炎、坐骨结节滑膜囊炎、膝关节胫和腓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前和髌下滑膜囊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髌骨软化症、髌下脂肪垫肥厚、胭窝囊肿、腓肠肌损伤、踝关节扭挫伤、跖跗关节扭伤、跟腱部分断裂、跟骨结节滑膜囊炎、跟腱炎、腓骨肌腱脱位、踝管综合征、跗骨窦综合征、跟痛症、跖痛症、平底足关节炎、拇趾滑膜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