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上课讲义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医骨伤科的治疗手段,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02 03
提升中医骨伤科治疗效果
正骨八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 能够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同时也增强了中医骨伤科的信誉度和影响 力。
弘扬中医文化
正骨八法属于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中医文化的弘 扬和发展。
诊断明确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胸椎小关节错位或半脱位,表现为胸背痛、胸闷、呼吸 困难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采用俯卧位定点复位手法和牵引手法,根据病情选择手法方向和力度,以纠 正胸椎小关节紊乱,扩大胸椎间隙,缓解胸背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运用
诊断明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 动受限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正骨八法的基本技术 • 正骨八法的临床应用 • 正骨八法的优势和不足 • 结论
01
概述
正骨八法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正骨八法起源于我国古代中医骨伤科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 春秋战国时期,后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发展
正骨八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被完善和系统化,形成了 以"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为主要步骤的骨伤科 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骨科的精髓"。
腰椎间盘突出的运用
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 根,引起腰腿痛。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医学课件
(四)药品诊疗
早期宜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方用桃红
四物汤加田三七等。若有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等症,
可酌加枳实、大黄等通腑泄热。中期宜舒筋活络,
补养气血, 方用舒筋活血汤。后期宜补益肝肾, 强
壮筋骨, 方用壮筋养血汤。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44
第44页
(五)其她疗法
三翼钉
加压螺丝钉
手
术
疗
多根克氏针
法
带血管植骨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14
第14页
▪ 3。颈中型 骨折线经 过股骨颈中段, 供给股骨 头 动脉经关节面 滑
膜进入股骨头, 供给股骨 头 血液循环存在, 所以 骨折有可能愈合。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15
第15页
▪ 4、基底型 骨折线位于股 骨颈与大转子之间, 因为骨 折两断 血液循环良好, 骨 折轻易愈合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38
第38页
▪ (3)加压螺纹钉内固定 适适用于全部青年及 65岁以下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和陈旧性骨 不愈合者。它能使骨折断端维持压缩力, 但不 能预防骨折断端 旋转。拧入时螺纹必需越
过断端, 不然不能产生加压作用, 常需加压1枚 斯氏针控制旋转, 可采取二枚螺纹钉固定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8
第8页
【股骨头 血供】
▪ (一)圆韧带动脉 发自闭孔动脉 髓臼枝, 只 供给股骨头凹窝周围 小区域血运, 大部分不 深入股骨头。
▪ (二)股骨于滋养动脉 股骨干滋养动脉在 股骨干髓腔内行走, 对股骨头 血液供给极少。
▪ (三〕支持带动脉(关节类枝) 由旋股内侧动 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组成 动脉环, 是股骨头颈 关键血液供给起源。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
23
骨折概论
.
24
骨折定义
❖ 由于外力作用破坏了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
.
25
骨折的外因分析
• 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于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打、压、枪、撞击)
• 间接暴力 骨折发生于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 • 传达暴力,如:桡骨远端骨折 • 扭转暴力,如:投掷所致的肱骨干骨折
• 筋肉牵拉 肌肉附着点附近骨折(髌骨骨折) • 持续劳损 长途跋涉(跖骨骨折)
.
13
CO学派是中医正骨学不断发展的历 史积淀
❖ 汉代中医外科鼻祖华佗研制了麻沸散麻醉,进行骨 科手术,独创“五禽戏”,指出功能锻炼在骨折愈 合过程中的作用;
❖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了夹板固定、颞 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循环障碍、神经功 能障碍的症状,并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性损 伤应立即缝合,是中医内固定的最早记载;
.
26
骨折的内因分析
• 年龄和健康状况 • 骨的解剖位置与结构状况
• 静止段与运动段连接处、疏松与致密交接处 • 幼儿:青枝骨折;少年:骨骺分离;老年:骨
折风险增加 • 骨骼病变
• 骨感染、骨软化病、骨肿瘤等
.
27
外因+内因 骨折
.
28
问题:如何描述(诊断)?
.
29
问题:如何对X片进行描述?
• 嵌插骨折
• 裂缝骨折
• 骨骺骨折
• 压缩骨折
.
45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 横断骨折
• 斜形骨折
骨
• 螺旋形骨折
折 碎
• 粉碎骨折
成 三
• 青枝骨折
块 以
腰椎正骨手法ppt课件
痛区手法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的或镇静的手
法。放松、镇痛的手法:抚摩、揉捏、按压、震颤、
叩打等。
例如:颈椎病引起头昏头痛者,在颈部正骨推拿后,患者仰卧, 术者抚摩前额,指揉头部痛区,点按印堂、攒(cuán)竹、 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位,指扣及掌震头部结束治疗。
腰椎正骨手法
正骨推拿法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放松手法(掌揉、拇指揉法) 第二步正骨手法 (坐式旋转摇搬法)
第三步强壮手法(捏拿、弹拨、拍打、点穴法)
第四步痛区手法
痛区手法
推拿的传统手法,即在疼痛麻木的局部施以手法, 在脊椎综合征的治疗中,由于病变主要在脊椎部,而四
肢、头部、肩部、胸腹部疼痛麻木区,是神经、血管继
对内脏功能障碍者,痛区手法应根据内脏功能而定
属兴奋过度者用镇静手法:如心律失常、哮喘、腹泻、消化 性溃疡等,可在胸部、腹部用抚摩法和按痛点法,配远端点 穴法,如内关、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等。 对功能低下者:如消化不良、支气管扩张症、内脏下垂等病
症,可用兴奋、强壮手法,如提拿肩井穴,重力(三指或五
小结
正骨推拿疗法的要领在正骨,其他手法 可随症状变通选用,在时间分配上,正骨手 法是短而快速的。揉法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 中,第一步以揉法为主,各部中重手法后都 用揉法予以调理为宜。
指点叩法)点腰背部俞穴,拍打胸部及双手重叠揉按腹部,
拇指推关元、气海穴等。 总之,痛区手法作为治疗后的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在时间 安排上,一般2~钟即可。
正骨手法(坐式旋转摇搬法)
适用于: 左右旋转式腰椎后关节错位者 胸腰椎其他错位类型辅助手法
以L3棘突偏左,L4棘突偏右为例: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PPT课件
损伤病理:头颈屈伸运动是靠颈前的斜角肌(屈)和颈后头颈夹肌、 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长期低头或半低头工作,如阅 读、书写、司机、电脑、财会、缝纫工、车床工等工种,容易导致伸 肌群劳损。特别是项韧带。该韧带是颈部最坚韧的骨骼肌韧带,深埋 于所有颈椎叉状棘突中,起到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椎正常向前弯曲 的曲度以及各颈椎中轴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劳损,肌力下降,颈椎 骨失去中心维系力,产生旋转、侧弯、出现颈曲紊乱,而致颈椎病。 防治机制: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 练功方式: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 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 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 复10~20次。 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
损伤病理: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胸腰部是脊 柱运动的枢纽,因此运动胸廓可带动腰椎。 其运动力主要是背阔肌和腰骶棘肌,这二 组肌肉可因长期坐位(如司机、办公室工 作等)而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胸腰椎 关节紊乱,产生腰背痛。 防治机制:双手抱腰背部,以稳定二组肌 肉,转动胸廓,使之肌力协调平衡,久坐 充血可消散,损伤可恢复。 练功方式: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 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10~20 次。 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 转。
第二式;抱头侧颈式 第三式:抱头屈曲式 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 第五式:左右开弓式
第六式:双胛合拢式
第七式:抱肩转胸式 第八式:抱背转胸式
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
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 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
第九式:摸膝转胸式
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
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及头 颈夹肌、肩胛提肌是维持颈曲、 支撑头颅重力的重要肌力。此 组肌肉因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 继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组 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 施。 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按摩 推拿的方法,可使粘连松解, 缺血者增加血运和肌容积,增 强肌张力。 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双 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 后肌肉,并提拔10~20次。 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不要 拿伤皮肤。
中医正骨课件(针灸推拿专业)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 1.根据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 (1)闭合骨折 (2)开放骨折
2.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 (1)橫形骨折
(2)斜形骨折
• (3)螺旋形骨折 (4)粉碎性骨折
• (5)嵌插骨折 (6)青枝骨折
• (7)压缩骨折 (8)裂纹骨折
成绩考核:
• 1.平时成绩(30%) • 包括:作业、单元测验、实训报告、
手法考核。 • 参考成绩:作业、出勤。 • 2.期末考试(70%)
绪论
• 学习目标知识: • 1、掌握中医伤科学与中医正骨的定
义; • 2、了解中医正骨的发展简史。 • 3、知道中医正骨现在面临的种种挑
战与机遇。
绪论
• 中医骨伤科学的定义: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 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和经络损伤 疾患的科学。
• 治疗的总原则:固定与活动统一(动 静结合 )、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 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 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 合(医患合作) 。
• 一、早期正确复位 • (一)时间宜早 • 力争伤后1~4小时以内成功 • (二)力争复位一次性成功 • (三)尽量采用手法复位
• 二、局部外固定 • (一)石膏固定 • (二)夹板固定
• 2.作用:使术者脑 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 的立体图像
• (二)拔伸牵引
• 1.方法:沿肢体纵 轴
• 由远近端对抗牵引
• 2.作用:矫正重叠
• (短缩)移位
•
其它手法基础
• (三)成角折顶 • 1.方法: • 2.作用:矫正严重 • 重叠(短缩) • 移位。
• (四)旋转回绕 • 1.方法: • 2.作用:旋转—— • 矫正断端间的旋转 • 移位
中医正骨教育课件
2.体育比赛和锻炼造成的运动损 伤。
3.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骨关 节损伤。
复习思考题:
• 1.中医骨伤科学与中医正骨学的定义? • 2. 中医正骨学发展各阶段的主要贡献、成
就、著述? • 3.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正骨有那些重大发展? • 4. 中医正骨现在面临的挑战有那些?你如
• 4.并发症是骨折后产生的除骨折外的重要病 理改变。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 1.根据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 (1)闭合骨折 (2)开放骨折
2.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 (1)橫形骨折
(2)斜形骨折
• (3)螺旋形骨折 (4)粉碎性骨折
• (5)嵌插骨折 (6)青枝骨折
• (7)压缩骨折 (8)裂纹骨折
• 4.《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其
中有菌观念无菌操作等值得后世学习。
• 5.其他 • 《备急千金要方》等。
• (五)中医正骨学的发展 • 1.宋代 • 从宋代开始,政府医院均设有骨
科。
• 张杲的《医说》在练功方面有贡 献。
• 《夷坚志》记录了同种异体接骨术。
• 2.元代 • (1)李仲南《永类钤方》创制了手
中医伤科学之(中医正骨)
•
教育课件
学习目标:
• 通过对《中医正骨》的系统学习,使 同学们掌握中医正骨的基本理论、诊 断方法及运用传统的正骨手法治疗疾 病的方法。
• 使之学会能正确运用正骨手法,更好 地为病人服务。
学习要求:
• 1.课前预习 • 2.课堂认真听讲 • 3.课后复习 • 4.勤于思考、善于模仿、不懂就问 • 5.反复操作练习、熟能生巧 • 6.查找资料、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精选ppt
46
第二阶段:原始骨痂形成期(4-8 周)
内、外骨膜的成骨细胞 断端间和髓腔内的纤维组织
骨样组织
软骨组织
内骨痂、外骨痂
环状骨痂、腔内骨痂
膜内化骨
骨折愈合
软骨内化骨
膜内化骨过程短、愈合快 ,临床上应防止较大血肿
精选ppt
47
原始骨痂形成期示意图
精选ppt
48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 周)
骨小梁的排列不规则 应 力
规则
精选ppt
49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周)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致密,骨折 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形成骨性连接,这一 过程大约需要8~12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 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 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最终骨折的痕迹从成 骨细胞大量产生,钙盐也逐渐在成骨细胞周围沉积下来,纤 维组织逐渐变为骨组织。此期相当于损伤三期辩证的后期,
精选ppt
6
近三十年来,在中西医共同发展的政策鼓舞下,中医 骨伤科学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 坏死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治疗 拇(足+母)趾外翻及相关畸形”,山东文登整骨医院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手部大范围多元组织毁损的研究” 等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肝肾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
精选ppt
50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周)
精选ppt
51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①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② 局部无反常活动;(勿试) ③ X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④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无异常; ⑤ 去除外固定后,上肢向前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平
中医正骨学精品课课件
运用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和技术,如理疗、运动疗 法等,加速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前景
优势互补 减少并发症 拓展治疗范围 推动学科发展
中医正骨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注重客观检查和 精准治疗,两者结合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少单一治疗手段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 感染、愈合延迟等。
向患者和家属传授中医正骨相关知识和技 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安排随访和复诊计划,确保患者得到持续关 注和治疗。
06 现代医学在中医正骨学中 的应用
现代医学检查技术在中医正骨诊断中的应用
X线检查
通过X线平片、CT等影像技术, 观察骨折类型、移位情况和愈合 过程,为中医正骨提供客观依据。
MRI检查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软组织 损伤、脊髓和神经损伤等,提高中 医正骨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中医正骨学的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
中医正骨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 通道,与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器官密切 相关,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可以治疗骨伤疾病 。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中医正骨学认为,骨伤疾病的发 生与发展与气血津液的盈亏和运行不畅密切 相关。
脏腑学说
中医正骨学强调脏腑与筋骨的内在联 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筋骨疾 病,治疗时需注重调理脏腑功能。
牵引手法
通过拉伸肢体或脊柱,增加关 节间隙,减轻神经压迫。
旋转手法
对关节进行旋转运动,调整关 节位置,改善关节功能。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
在施行手法前,必须明 确疾病的诊断和病理改
变。
循序渐进
手法的力度、频率、持 续时间等应逐渐增加,
按摩和正骨手法培训课件
一、前 言
中医在我国运动创伤领域中的应用和开 创者,乃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国著名骨 伤科专家、中国第一所体育医院首任院长, 我们的先师郑怀贤教授!
按摩和正骨手法
1
2/28/2021
郑氏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拜师中国多位武学 和武医大师习武学医,博采各家之长,铸就了武术太 极、形意、八卦、擒拿、刀枪棍剑和飞叉绝技,形成 了郑氏中医伤科学术思想体系。
比,不愧为中国一代武医宗师和中国运动创
伤创始人。
按摩和正骨手法
3
2/28/2021
二、手法概述
《汉书.艺文志》序:
《方技略》
《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兴,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 岐
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
按摩和正骨手法
8
2/28/2021
《内经.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发乃去。”张隐庵释曰:“术数者, 调养精气之法也。”如按摩气功、导引 吐纳等。
按摩和正骨手法
9
2/28/2021
《素问.异法方宜论》:
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唵昧,故论其书,以
按摩和正骨手法
4
序方2/技28/20为21 四种。”
现今手法统称推拿或正骨手法。古称按 摩、按蹻、案杌等。早在五千年前上古时, 按摩已与针灸、药物和导引吐纳一样,成为 华夏祖先广泛使用的一门古老医术了,有其 独特疗效。“推拿”这一名称,始见于明代。 清代大型医典《医宗全鉴》已正式把按、摩、 推、那四法列为伤科正骨八法之中。
正骨ppt课件
操作轻柔
正骨手法要求轻柔、准确,避免粗暴操作,以免加重损伤或导致并发 症。
患者配合
患者在接受正骨治疗时,需保持平静、放松,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 过度紧张或抗拒。
治疗时机
正骨治疗需在受伤后24-48小时内进行,此时软组织尚未发生粘连, 治疗效果较好。
错位。
腰椎正骨手法
01
02
03
04
腰椎定点复位法
通过定点按压的方式,纠正腰 椎错位,缓解腰椎疼痛。
腰椎牵引法
利用牵引力量,拉伸腰椎,缓 解腰椎紧张。
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斜扳法
在侧卧位下,对腰部施加适当 压力,使腰椎回归正常位置。
腰椎旋转复位法
通过旋转腰椎的方式,纠正腰 椎错位,改善腰椎活动度。
四肢关节正骨手法
肩关节旋按法
由于颈部突然扭转或过度后伸而致颈椎小 关节错位,出现颈椎及枕部疼痛、活动受 限等症状。
由于突然的弯腰、扭伤或搬重物时姿势不 当,导致胸椎小关节错位,出现胸背疼痛 、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腰椎小关节紊乱
骶髂关节紊乱
由于腰部突然扭转或过度前屈而致腰椎小 关节错位,出现腰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由于长期姿势不当或外伤引起骶髂关节错 位,出现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通过旋转和按压肩关节的方式,纠正肩关节 错位,缓解肩部疼痛。
腕关节拔伸法
通过拔伸腕关节的方式,纠正腕关节错位, 缓解腕部疼痛。
肘关节按压法
通过按压肘关节的方式,纠正肘关节错位, 缓解肘部疼痛。
膝关节牵引法
利用牵引力量,拉伸膝关节,缓解膝关节紧 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正骨手法
非常实用的中医正骨手法有八种:
1、摸法:用摸法作初步的诊断,以手触病患者的伤处,这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裂纹或是脱臼和有无并发症,然后再根据伤情进行治疗。
自从正骨科采用X光摄影以后,以断定病伤上更稳妥确切了,用X光和摸法的判断互相印证,给予正骨科的帮助很大。
2、接法:使已经折断骨合拢起来,整复如初。
骨的跌伤错落形象不同,有断离分开的,有折断后缩下去的,有粉碎凌乱的,更有断离突起的。
这时就要根据病状,实用独特手法逐渐把新断折骨接合,使下陷部突出,突出部平下来,粉碎骨部慢慢完整。
3、端法:用手把握着应端的病位,斟酌用力,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使脱臼的关节不偏不倚地复回原位。
4、提法:将陷下去的骨提起,使恢复正常。
如遇到扭腰岔气,或肋骨凹陷的病症都用提法。
5、按摩法:如果软组织受伤,局部麻木,血行迟滞,气血不通,机能障碍等病,用手往下压慢慢按摩,使瘀闭阻塞气血部位畅通,消失臃肿,更可以帮助循环。
6、推拿法:“推”是用推使病肢复原,“拿”是用手掐定患处使缓缓复位,如果伤已痊愈但仍觉得气血不通,机能障碍或关节错落等,就用推拿法。
上面所叙述的八个正骨科手法,我揣想也许根据学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渐渐体会出来。
让我把正骨心法节录一段出来,看看它是怎样谆谆告诫地强调手法: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乃复于旧也。
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知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
盖一身一骨体皆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况所伤之处多有关性命者。
如七窍上通脑髓,鬲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即或其入心者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过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准支,设手
法再误,则万难挽回。
所以尤当审慎者也。
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乎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婉转运用之妙,可以之卷舒高下疾除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致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
这段描写重视手法的文章,对手法的运用说得很透彻。
当然,今天一般正骨科医生都偏重于手法,甚至将手法看成是“杀手锏”的医疗观点,多是受到它的思想影响。
擅长手法的医生把手法评价很高,这当然还需要商榷,至于提高药疗减低手法能否收到预期疗效,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作正骨科医疗业务已经25多年,见的病症比较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以我的体会,手法在医疗过程中还是比较重要的。
手法,在正骨科中占着主要的地位,也可以说手法是正骨科的独特治疗方法。
药物只是起着辅佐作用,所以要学正骨科首先要钻研手法。
如果手法不精深,用什么特效药也不会收到较高的疗效。
但手法谈起来也许有人认为无关紧要,或竟有人还对手法抱怀疑态度。
其实,一个正骨科医生要对病患者真正负到责任,就必须领会手法真谛不可,而且要做到手法精深简练的地步,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做到的。
譬如,人身全部骨骼肌肉和神经的分布位置,各个关节不同的式样,联络卸接的形态,骨骼关节的机能等,作为一个正骨科医生都必须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根据多年来的病例比较,正骨科中最常见的病症有四类型:①骨折;②陈旧性骨折和手术后遗症;③关节脱臼;④外伤性软组织损伤。
首先我们谈谈骨折,骨骼任何部分发生折断或是裂隙都算骨折,有外伤性和特发性的分别,其中常见的是外伤性骨折。
成年人因为劳动机会多,骨折的发生也较多,儿童因为跌倒也容易酿成骨折,有些人热情地从事祖国建设,但缺乏安全生产观念,也不断发生骨折。
造成骨折的原因是多由于骨的弹力遇到外力的侵袭。
所谓外力又有直接和间接的分别。
皮肤组织完整叫皮下骨折或单纯骨折,皮肤组织连带受伤叫开放骨折或复杂骨折。
另外再根据损伤的轻重又分为全骨,不全骨折或裂隙骨折。
骨折的形式很多,如纵折、横折、斜折、螺旋折和塌陷折等。
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在前臂(尺桡骨)、下腿(胫腓骨)、肋骨、锁骨,其次是肱骨、股骨、髌骨、脊椎、趾骨等处。
单纯骨折的症状是患处肿胀疼痛、变形,机能障碍,活动患处时有隐隐擦音或患处皮肤慢慢变色。
复杂骨折的症状是血液涌流,往往可以看到游离骨折端部突出在皮肤外或周围组织的破坏等特征。
其次我们再谈谈关节脱臼,凡各部位的关节之间丧失了正常结合而形成脱转离解的都认作脱臼。
脱臼的性质分为三种:①外伤性脱臼;②病理性脱臼;③先天性脱臼。
正骨科经常见到的是外伤性脱臼,其他两种比较少见。
外伤性脱臼产生原因是由于外力强加在关节上,而关节因为负荷不起所产生的,常见的部位是下颌、肩、肘、腕和髋关节等处。
根据脱臼的程度又分为全脱臼和不全脱臼。
根据有没有副伤又分为单纯脱臼和复杂脱臼。
再根据脱臼的具体经过又有
新鲜、陈旧性和习惯性脱臼。
更以脱臼的方向位置分为前方、后方、侧方和分散脱臼。
脱臼的症状是这样:局部疼痛、机能障碍、关节变形、患处肿胀、病肢伸长或缩短,并且微觉着有弹拨性的抗力。
     中医正骨科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它的历史是悠久的。
根据医学文献上的记载,这种医疗专科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
远在周秦时代,那时候的封建王朝就特别制定设有专治外伤性的骨科医生。
陈邦贤所著医学史上说:“王亲卿大夫的疾病都是专设医师治疗,其中的疡医主治一切肿疡与创伤”。
历史上相传下来的疡医就是今天的正骨科中医,治疗方法是既简单又便利,大部分病症差不多都依靠手法,虽然也用药疗,也只不过是辅佐而已。
这种正骨手法是稳妥安全,简便易行,不但在短期内使病患者恢复肢体机能,而且很少遗留下后遗症。
正骨科在中医外科中是个古老的专门医疗系统,它的医疗对象是硬性外伤和骨现畸形,也是俗话所说的“跌打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外伤骨折和关节脱臼。
一个人当他不幸受到骨伤以后,那种痛苦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中国人民在古时就知道尊敬那些为人解除痛苦的医生,唐朝曾给名医“扁鹊”建造了庙宇,到了13世纪更特别建立了光医庙,供奉着自古以来的名医。
直到今天我国各地还存在着纪念医生的庙宇和颂扬医生的碑石遗迹。
医生的神圣任务是“救死扶伤”,帮助人和疾病斗争。
虽然他们以忘我的人道精神和卓越的医疗技术挽救了许多生命,挽回了许多伤残,被广大人民歌颂和敬重,但是一般流俗人还是瞧不起他们,所谓“医卜星相”,医居然和卜星相并称,就充分说明了这种轻视医生的情形。
在明朝,轻视医生的观念更来得普遍和严重。
华佗本来是个知识分子的医生,晚年曾经对自己的医生经历表示悔恨;六朝时的殷浩,虽然精通医学却不愿使人知道,悄悄地烧毁了自己的秘方。
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当时的读书人都不屑于读医学,认为医生是属于“下九流”的行业。
明朝施行“官医制”,在官医共分为十三个科,而金簇和正骨并作一起是十三科中的一科,在表面上虽然也是个独立科系,然而人们对它却不重视。
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很长一个时期。
到了清朝,这种风气才稍有转变,正骨科在封建王朝政权组织系统内,才有了明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