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诊断面临的趋势

临床诊断是对疾病认识的重要环节,是治疗疾病

的依据。临床诊断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它起了沟通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桥梁作用

对疾病是作出正确诊断还是错误诊断,是及时诊断还

是延误诊断,是仅作出一般疾病分析还是上升到个体

临床诊断问题是在发展中不

断提高认识的,还有许多问题目前尚且不能完满回答,

还有相当多的疾病原因暂时是不清楚的。居于目前的

条件,要认识复杂、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生命体.以现代科学为基础,聚中医宏观整体辨证精华,取西医

微观科学检查先进手段.来丰富临床诊断知识,形成一

种综合性、整体性、高层次性医学,将是医学发展的成

熟之路。

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医诊断学由于受到当时天文科学和

朴素辨证法哲学思想的影响,实质上是不自觉地应用

了模糊理论。所谓。模糊”是相对于“精确”而论的,中医模糊理论经历了比类取象——实践——理论,再由理

论到实践的过程。中医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是以系统

论来观察生命体的.系统论就是把任何事物看做是一

个开放独立的系统,开放性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既有

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过程。独立性是指机体本身

的整体性。在物质和能量交换中,人体内环境处于不断

自我调节、维持稳定而有序生长活动的过程。

虽然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从历史发

展观点看今天,中西医临床诊断在局部与整体、微观与

宏观的认识上都在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在理论和实

践上不断地互补。特别是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了“中

西医并重”的精神,在当今中医走向世界的潮流中,中

西医结合呼声越来越高以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为基

础,发挥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的各自优势,形成一种中西

医结合的现代临床诊断方法,来认识生命体的多层次

性、多变性、整体性、综合性,科学地把握疾病的发展变化,在临床工作中已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实用性、价值

性、迫切性、重要性。

辨证是中医的核心问题,证实质的研究以及辨证

客观化、现代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

意义。有关证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报

道颇多,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或

突破。分析其原因,既有技术方法上的问题,也有指导

思想方面的问题。现从临床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反

思和探讨一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希望引起同道的思

考和重视,对今后的工作或许有所裨益。

多年来,研究者们采用综合与分析相结合,宏观与

微观相结合的思路,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

法,从整体到器官、细胞、分子水平对中医辨证客观化

和现代化进行了广泛研究与探索,然而,验之于临床,

对证的确定往往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难以得到临床

医生的认可,没有真正的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上,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已经被中医广泛采用,其结果被用来分析病情,纳入中医辨证的参考体系,这已经是

约定成俗而无可非议的事实,是当前中医临床工作的

现状,是由于客观实际需要所决定的。分析这种状况

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医的病名和证候名称的含

义都比较笼统和不确定,如水肿脾肾阳虚型和黄疸肝

胆湿热型,均可由不同的疾病所致,但在治疗和预后

方面却相差甚远。如果不能确定是西医的什么病,则

往往缺乏全局性和特异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

化、治疗、转归等难以系统准确地把握。因此,目前存

在的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和能不能中西医结合诊断

与中西医结合辨证,而是怎样因势利导,通过深入的

研究,科学地规范和更合理地运用。那种认为中医和

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两者之间没有共同

或相通之处,将西医的诊断检查指标作为中医辨证的

参考依据,是对号入座,是西化和异化,是离经叛道,

予以全盘否定,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目前,对“证”的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比较完整

的概念认为:证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与外环

境之间以及机体内部之间相互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

是由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全面揭示疾病本

质的症状和体征所组成,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

位、病性、病势等的概括。中医辨证的方法门类众多,

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

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等。在临床上,要进行

正确而严密的辨证,需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底蕴,严

谨而又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传统

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及语言表述辨

证方法和内容,对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具

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要统一辨证依据,对证的组合要素进行定

性、定量、定位的分析。可采用积分法对症状和体征进行量化,对脉象、舌象等四诊客观化的检测结果确定其判别值,对现代医学理化检测的一些微观辨证指标可参照其正常值,这样可摆脱中医辨证完全建立在医生和病人主观感觉基础上的现象。在辨证资料定量化的基础上,要制定出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标准,可采用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科学的前瞻性设计,严格的调查实施,取得足够的样本数量,进行多因素及相关性的分析,确定辨别中医证的客观标准,并对证进行量化与分级,以增强临床中医辨证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对典型证和非典型证、交叉证和复合证也可进行客观的界定,达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使中医辨证的科学性得到提高。

确定中医辨证诊断标准,除必须遵循继承性、科

学性、实用性等原则外,还应该体现辨证的发展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从理论上讲,凡能说明疾病本质的一切临床资料皆可用作中医辨证的依据。微观辨证,是一种顺应科学技术进步,利用现代诊断技术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的方法。借鉴现代科学的信息来认识中医的病因、生理和病理,分析中医证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可为制定证的客观化、定量化标准提供素材和依据。长期以来,学者们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证本质和客观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对“证”的现代病理学基础已经有所认识。但是,通过已知的西医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去寻找反映证的指标,至今尚未发现任何一个证的特异性“金指标”,用微观分析方法的某些“特异性”指标来说明中医的证,也未能得到任何一个证的全部内涵和实质,不能为临床辨证所运用。由此可见,简单地将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用于中医证的判定和研究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我们不能以某个或某几个现代检测指标的数据来判

定中医的某个证。因为,中医的证是一个在整体层面上的综合性临床病理概念,可能带有多个层次的变量和参数,必须对其构成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得出可能与之相关的实质性客观指标,然后再结合临床,对其阳性和阴性的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等进行研究,这样对证的表达才能更加准确和完整。

进行微观辨证,不是用西医理论和方法来进行中

医诊断,而是要在中医主体思想和理论思维的指导下,将各项检查指标赋予一定的中医辨证的内涵,将现代医学的指标转化为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指标。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