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摘要]幼儿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既要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园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关键词] 有效性隐性浪费效益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发展经验。而很多时候一日活动中由于教师重视为幼儿选择的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开展,轻视幼儿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进行;重视一日活动中小块活动的局部利益,轻视一日活动的整体效果;重视活动安排中的整体性,轻视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有效性;使幼儿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展。一日活动时间常常在教师无谓的消耗或幼儿的无所事事中流逝。那么,如何让幼儿在园的生活过得丰富、充实而富有价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一、集体活动的有效性

《纲要》中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集体活动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个有效形式,如何让幼儿在这一活动时间段

主动活动、充分活动,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发展。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物质材料的准备

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准备。如果教师不精心做好这个准备,必将造成时间的隐性浪费。教师的教具、幼儿的学具,都应充分的考虑如何合理摆放,便于教师取放和幼儿的收放。

(2)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在活动前应做好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孩子一碗水。同时还要把握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如果活动容不适合大多数幼儿的水平,导致低水平重复,低估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重复着幼儿已经知道或理解的容。或产生“对牛弹琴”的现象,教师高估了幼儿的能力水平,容深奥幼儿无法接受。使教育失去有效性。

2. 挖掘幼儿真实兴趣

幼儿主动的活动是受需要兴趣驱使的。幼儿有求知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经常看到教师在活动导入环节设置“虚构兴趣”导致拐弯抹角现象,如“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猜猜里面放着什么”“玩具”“不对”“糖果”“不对”……教师在导入阶段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必要的。但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兴趣”是虚构的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容的。只有挖掘幼儿真实贴切的兴趣才能将学习活动步步深入,取得活动的最大效益。

3.提炼浓缩教学语言

教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启发性的语言,问题情景的创设都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活动的亮点。有些教师活动中提问的暗示性导致“懂的要问,不懂的也要问”的现象。教师的提问有太多的暗示性是不需要考虑就能得出答案,是教师的表情就能读出答案的这无疑在浪费时间。提问应紧扣主题,减少不必要的废话,多问一些“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开放性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不需要幼儿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在组织语言时也要简洁少说废话,把握容的主线,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学习。

4.灵活创新活动形式

教师在活动中不要死守规,把活动模式化。从设计开始部分到基本部分,从基本部分到结束部分都必须经历某些阶段,遵循某种格式,把教学死板的组装,这就导致教师说了许多价值不大甚至根本无用的话。还有的活动片面强调游戏化导致“游亦未游,学亦未学”的现象。每一次活动似乎都与游戏结合,都要有游戏,而实质是既没游戏也没教学。时间在毫无价值的活动中流逝。

二、生活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一日中的生活活动如:盥洗、进餐、午睡……都被零星的散落在各个时间里。其实却占据了幼儿一日生活的大半时间,而事实上这些时间教师都没有合理、有效的安排或利用。时间在教师拖拖沓沓中浪费。而生活时间的浪费,常常使教师在下一活动的安排或组织上处于被动,如:冬天的下午起床吃点心的时间非常紧,但由于出现(尿

床、点心打翻)使教师下一环节集体活动的安排无法如期、有效的进行。生活活动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

1.教师观念要先行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这是新《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我们常常说家长有怕麻烦的心理是事事包办代替,而教师中虽然有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但也是“怕麻烦”的心理常常使这一思想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教这孩子穿裤子教这么久还不会,算了还是帮他穿得了”“他怎么这么慢,我都准备清场了,还是我过去帮他吧”,教师这种重教而轻实践的思想扼杀了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殊不知今天时间的浪费能提高今后生活活动的效率。

2.合理的常规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常规能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使幼儿在自律有序的活动中轻松进入下一环节,减少了教师在管理中造成的时间的隐性浪费,也能使教师有时间观察幼儿,钻研幼儿、调整教育策略和手段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有效的强化

生活活动中很多常规技能技巧的掌握能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效率,而这些常规和技能技巧掌握需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刺激和强化,使

幼儿在充分的学习和尝试中得到发展。如:小班入园不久,由于个别幼儿无法认自己的名字,经常拿错茶杯,搬错椅子,这也使其他幼儿无法拿到自己的茶杯或椅子,教室里一片混乱,时间在寻找茶杯或椅子中慢慢流逝。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这几个孩子认名字的强化改变这一混乱局面。当然可以用其他方法如:贴标贴、找特殊的位置来变通。但这些也需要一定的强化。而认名字强化不失为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强化可以通过游戏、竞争、区角活动(如:制作纽扣衣饰框,系鞋袋盒、名字卡片等)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融于幼儿的生活活动中,融于幼儿的学习中,融于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态度情感中得到强化。

4.适时诱导有效调整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灵活的安排、适时的调整和有效策略的运用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如:今天下午的点心是蛋糕,可以允许先起床的幼儿进区角活动,延迟吃点心的时间。又如:倒牛奶时提醒幼儿把自己这桌子的茶杯放在一起,倒的时候减少教师茶壶的移动围。班幼儿吃牛奶、豆浆等点心时就可以要求幼儿拿茶杯排队来倒,减少椅子搬来搬去时间的隐性浪费,当然这些活动灵活的安排、适时的调整和有效策略的运用都需要教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

三、过渡环节的有效性

由于幼儿每日活动的安排较细,所以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如不能有效的组织或利用,那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在无聊的等待中时间慢慢的流逝,如:中午教师在分发午餐时要求幼儿安安静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