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

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一二年七月目录

前言1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2

(一)发展基础 2

(二)主要问题 3

(三)发展形势 4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5

(一) 指导思想 5

(二)基本原则 6

(三)发展目标 6

三、重点任务8

(一)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8

(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8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9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10

(五)培育高端产品市场 10

(六)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11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11

四、规划实施11

(一)严格市场准入11

(二)实施有保有压融资政策13

(三)严格供地用地管理 13

(四)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13

(五)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13

(六)加强宏观引导和行业管理14

(七)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14

名词解释15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钒和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钢铁、有色及化工的原材料生产。钒90%用于钢铁生产,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是发展新型微合金化钢材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钛有强烈的钝化倾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特性。含钒和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

铁路、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钒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调整、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指南,也是钒钛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到2015年。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下,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集约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冶炼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等方面显著提升,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储量分布进一步探明。截至2010年底,探明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4290万吨,比2005年增加199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1%;探明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下同)7.22亿吨,比2005年增加2.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7%。

我国钒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中。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53%,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地区。含钒石煤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47%,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等地。

我国钛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矿中。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95%。钛铁矿中钛资源约占总储量的5%,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金红石矿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产业基地雏形初步形成。长期以来,国家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建成了以攀钢、承钢为主的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形成了攀钢钒钛、河北承钢、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遵义钛厂、宝鸡钛业、宝钢特钢等一批钒钛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

综合利用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钒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依靠自主研发,创新了超细粒级钛铁矿回收技术、钙法焙烧制取氧化钒清洁生产技术、复合磁选-高效浮选分离钒钛磁铁矿新工艺、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

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2010年,我囯钒制品(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产量6.5万吨、表观消费量4.9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3.6万吨和3.34万吨;钛白粉产量147.2万吨、表观消费量147.2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77.2万吨和69.9万吨;海绵钛产量5.78万吨、表观消费量5.76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4.83万吨和4.72万吨;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3.83万吨、表观消费量3.6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2.82万吨和2.36万吨,钒钛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二)主要问题

我国钒钛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资源保障、综合利用、产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问题依然突出。

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水平不高。资源开采仍存在一矿多釆、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等现象。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仅47%、钛资源回收率不足14%,甚至还有将宝贵的钒钛铁精矿作为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的现象。石煤提钒、钛铁矿提钛水平较低,共伴生稀有金属未实现规模化回收。

深度加工不足,未形成集聚优势。攀西、承德及滇中等钒钛资源优势地区钛精矿产量占全国的95%,但深加工产品钛白粉、海绵钛的产量仅占全国的17%和3%。国内上海、山东、陕西、贵州、河南等钒钛资源深加工地资源保障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布局分散,物流成本高,产业链短。

产品档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钒钛产品多属中低档次,附加值较低。钒功能材料、高档金红石型和专用钛白粉、大飞机用钛及钛合金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薄弱,至今没有引领全球钒钛产业的龙头企业。

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还在大量使用敞口式高钛渣电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和半流程海绵钛生产线,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三)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世界其他国家钒钛产品生产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我国钒钛生产大幅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2010年,

我国钒制品、钛白粉、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27%、15%、9%、11%提高到45%、28%、37%、33%,钒制品、硫酸法钛白粉、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材料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同时,国际竟争曰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在氯化法钛白粉、钛及钛合金冶炼、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等尖端技术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出口或在我国合资、独资建厂,扩大在我国钒钛产品市场的份额。

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发展迅速,对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高档钛白粉、大飞机和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等关键品种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推进,迫切要求钒钛产业加快转变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钒钛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坚持控制开发总量,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布局、增强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钒钛产业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由钒钛资源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