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医学论文—人文与古代中医完整版
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7篇)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土壤孕育出来的,要想很好地学习中医、发展中医,就必须先全面地学好中国传统文化。
从历代名医大家著作中看出中医文化经过长期累积形成了特有人文关怀与伦理价值,唯物辩证思想、哲学思想、和衷共济思想等。
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篇1一、中医文化释义“中医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指中医是对人体病理、生理、防病治病规律的探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科学术语大文化,所以受中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狭义指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汉民族的医学。
二、传统中医文化(一)传统中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关医药起源的说法,最早在皇帝时期就出现了。
在经过了长期与病痛的斗争之后,中华民族的医学知识已经是非常的丰富了。
关于在大众嘴里经常说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就是对我们祖先的医学医学回忆。
医学早在夏朝、商朝跟周朝就已经是处于萌芽发展期了,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是在战国、秦与汉三国时期形成的,其中标志性的理论著作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跟《伤寒杂病论》等。
从理论到实际临床的中医学新发展,最早出现在两晋至隋唐,并且还不断完善了中医学的文化内涵。
晋王叔和着了《脉经》,关于脉学的一些理论还有基本知识记载都是十分丰富的,《备急千金要方》最为我国最早医学百科全书由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邀着。
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医学的发达兴盛时期,形成了“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养阴派”金元四大家。
革新趋势的医药学最早是在明清时期开始发展的。
温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发展又取得了突出成就。
(二)传统中医文化以医家为传承载体从历代名医大家著作中看出中医文化经过长期累积形成了特有人文关怀与伦理价值,唯物辩证思想、哲学思想、和衷共济思想等。
1.中医文化的形成受到儒家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汉朝的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儒家思想始终贯穿于我国历史的变迁,儒家经典更是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趋向。
医学论文:中医文化中的医学人文关怀思想探析
中医文化中的医学人文关怀思想探析1 中医文化的内涵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集中体现,不仅为人类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也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医药文化,即“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中医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防病治病的自然科学学科,本身就是“文化”[1]。
所以广义的中医文化就指中医本身。
狭义的“中医文化”是指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蕴含的人文内容和文化特征[1]。
通常我们所指的“中医文化”是指狭义的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强调医者要把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尊重患者的生命,关心、同情患者,给患者以亲人般的人道之爱,以此为基础提出医治和防范预防手段,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中医的这种理念富含深刻的人文色彩,与现今医学界提倡的人文关怀理念是相通的,本文探析总结中医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希望为凝炼和建构医学人文关怀思想奠定基础。
2 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强调以人为主体,倡导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也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务人员以人道精神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
本质是以人为本,体现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注与尊重,是一种体现人类人文精神具体化的过程[2]。
我国自古便有“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人本主义思想,“大医精诚”思想更是我们传统医学思想的精华。
“医乃仁术”“无恒德者不可作医”,这些医学理念在早期的《黄帝内经》、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明代陈实功的《医家五戒十要》等论著中随处可见。
所以在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探析总结人文关怀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对建构当代的医学人文关怀思想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 中医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中医文化内涵丰富,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医理论包含文、史、哲、伦理学等众多人文学科知识,作为中医主要的诊治方法的望、闻、问、切,救治过程强调尊重、关怀、同情患者,整个过程均体现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
介绍中国古代医学作文
介绍中国古代医学作文《中国古代医学》篇一嘿,你知道咱中国古代医学吗?那可真是一个神秘又超厉害的领域,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打开来能让你惊掉下巴。
咱先说说扁鹊吧。
这人可牛了,就像古代医学界的超级明星。
我就想啊,他是不是有双透视眼呢?据说他能通过看人的气色就知道得了啥病。
这哪是看病啊,简直就是看相嘛,不过是超级准确的看相。
他那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现在的中医还在用呢。
望,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眼睛得像鹰眼一样锐利;闻呢,鼻子得比狗鼻子还灵,能嗅出病气;问就像是在和病魔玩问答游戏,从病人的回答里找到病魔的藏身之处;切脉就更神了,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像接通了和身体内部的电话线,能知道身体里气血的流动情况。
还有华佗,他简直就是外科手术的鼻祖啊。
我在想,他做手术的时候是不是像现在的外科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呢?当然不可能啦,哈哈。
他能给人开膛破肚,还发明了麻沸散,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呢。
在那个时候,这简直就是魔法药水啊。
要是没有麻沸散,做手术不得疼死个人。
就像有人拿着刀在你身上乱割,你却只能干嚎,想想都可怕。
古代医学的理论也很有趣,什么阴阳五行。
这阴阳就像白天和黑夜,互相交替,互相制约。
五行呢,就像五个小伙伴,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身体里的器官也和五行对应,比如说肝属木,心属火。
我有时候就搞不太明白,这心脏怎么就属火了呢?是因为心跳起来像火一样热烈吗?也许是古人的一种独特的理解方式吧。
不过呢,古代医学也有它的局限性。
毕竟那时候没有现代的高科技设备,像X光、CT啥的。
有时候可能只能靠经验和感觉。
比如说,要是遇到一些很奇怪的病,可能就像在黑暗里摸索,全靠猜。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古代医学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古人治病救人的道路,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现在去看中医,喝着苦苦的中药,就像在和古代的智慧对话。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呢?《中国古代医学》篇二中国古代医学,那可是一部超级精彩又有点让人捉摸不透的大戏。
中国古代医学史的优秀论文
中国古代医学史的优秀论⽂ 医学是伴随着⼈类漫长的⽣活、⽣产实践活动⽽逐步产⽣并发展的,⽽中国古代医学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时期。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史论⽂的相关⽂章,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医学史论⽂篇⼀ 中国古代医学源流述要 【摘要】医学是伴随着⼈类漫长的⽣活、⽣产实践活动⽽逐步产⽣并发展的。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时期,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的战国、两汉时期,此后,顺源⽽下,不断发展和壮⼤。
在继承发展的洪流中,既有冲破束缚的开拓创新,有时也难以避免地有停滞徘徊的局⾯,但⾄今仍焕发出勃勃⽣机。
【关键词】中国医学史;起源;发展 1 起源 中医学的起源,⾸先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之“三皇”有关。
他们所处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5 000年,是原始蒙昧向⽂明肇端的转型期,中华古⽂明的诸多源头发乎于此,⽽中医学之滥觞亦可追溯于此。
传说⼋卦出于伏羲的创制。
由此⽣发出来的⼋卦学说,在中国传统⽂化中蔚为⼀⽚神秘哲学的原野,⽽作为⼋卦学说基点的阴阳学说,则居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地位。
神农曾遍尝诸多植物,进⽽发现了治病之药,并教⼈治病。
“当此之时,⼀⽇⽽遇七⼗毒”[1],活画出医药启蒙时代原始先民们艰⾟求索的曲折历程。
在⽂明起源的传说中,神农更⼤的功绩是创制了农具,教民农业⽣产,使中国原始时代由伏羲时的采集渔猎进步到了农业,⽽药物知识的积累与应⽤也是与种植农业的进步息息相关的。
传说中的黄帝被奉为中国黄河流域各族的共同祖先,⽽他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特殊。
黄帝对医药颇感兴趣,在他的周围,汇集了⼀批精通医药的⾂僚,古代史书中仅有名姓记载的就有七、⼋⼈之多。
其中最著名的是岐伯,相传他是黄帝的侍医,被尊称为天师,黄帝经常向他请教医药⽅⾯的问题,现存《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他们相互问答的内容。
因此,在传说中,黄帝、岐伯被确定为医学始祖,后世亦往往以“岐黄之术”或“岐黄”⼆字来代称中医学。
不难发现,“三皇”与医药的传说有⼀个共同点,即把医药学的产⽣都归之于某⼀先知先觉,这也是中外医学史上⼀度流⾏过的“医源于圣⼈”之说。
人文与医药结课论文
人文与医药结课论文引言人文与医药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
医药作为一门科学,追求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技术。
而人文学科则关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两者看似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文与医药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医学实践和患者护理的影响。
人文对医药的影响人文学科为医药提供了宝贵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人文学科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文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这些对医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哲学的思辨精神为医生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审视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是否符合伦理规范。
文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则使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此外,人文学科还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和历史资料。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背景知识和历史维度。
通过对过去医学实践的了解,医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现有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寻求新的突破。
医药对人文的影响医药的发展也对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医学的进步使得人类的寿命延长,疾病治愈的成功率提高。
这使得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医药的进步让人们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而这正是人文学科所关注的。
医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价值。
医学的进步也对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对医学伦理和公平分配等话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发了社会和法律层面的讨论。
这些问题都需要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
人文与医药的互动关系对医学实践和患者护理的影响人文与医药的互动关系对医学实践和患者护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医学实践需要综合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其中人文学科的贡献尤为重要。
人文医学论文
中国传统医德文化与现代人文医学的关系【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医德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医乃仁术"不仅揭示了医学职业的本质,而且确定了传统医德的仁爱原则。
而现代人文医学认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这两者思想是互相承接的。
该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德文化与现代人文医学的探讨,强调现代医者应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知识、人文素养,重视人文关怀和医德医风建设,重塑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现代人文与医德。
【论文关键词】传统医德;人文医学。
1.传统医德文化的精神核心。
汉医中的人文精神汉医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传统人文精神。
《素问》提出“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认为医道充盈于天地四海之间。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曰“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早在两千多年前《素问》就指出,执医者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晋代杨泉(《物理论》) 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 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道德原则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教义,在汉医领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汉医历史上医出于儒,“医乃仁术”,说明汉医与儒家有着共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传统。
汉医是治病的人,不单是治人的病,这些都是汉医人文精神之所在。
《医灯续焰》认为:“医以活人为心。
故曰,医乃仁术”。
《千金方》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清代徐廷祚曰:“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认为只有谋利的心淡薄了,良心和责任心才能产生。
孙思邈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重视医家的道德素养,才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病人为中心,从而提高疗效,这是医德的一种表现。
藏医中的人文精神藏医对医德医风历来重视,核心价值从佛学的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道德思想出发,对医生的人文精神与医德医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021年医学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分析论文
医学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分析论文医学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既包括向医学科学注入人文精神,还包括向人文医学注入医学科学精神,以科学精神充实、丰富人文医学,使人文医学具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和现实针对性,摆脱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当前在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的呼声中,我们人文学者似乎忽视了这一点,因而影响人文学科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
xx年6月30日~7月1日,由医学与哲学 ___社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于北京联合举办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研讨会”,是一次向人文医学注入科学精神的有益尝试,它意味着我国人文医学迈开了新的重要一步,并将对我国人文医学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的思维是遵循着神学思维、玄学思维、科学思维的规律向前推进的。
周有光老先生说:玄学思维是推理性的,譬如我们看到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推出地球围绕太阳转;科学思维要靠实证,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还认为:我们至少在社会科学方面还停留在玄学时代。
”他这里批评的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有所不同,但人文学科也应实践,也应由实践检验,也应是符合现实并经得起现实的检验。
试想,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文学,一种与现实生活不沾边、对现实没有多少作用的人文学,会有谁理睬呢?不错,人文学本质是批判性的,并具有思辨性的特征。
但无论是批判性也好,思辨性也好,都应言之有据,因为有据才能有理,只有有理才能评论、思辨。
比如,我们批评当今我国的一些大医院丧失了公益性,而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根本。
但这一结论必须有事实作依据,这不是单靠思辨就能解决的。
本次会议上,一些学者提供了一批人文医学实证研究的成果,为我国的人文医学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春风,实在催人奋进。
以人作为主体对象的人文科学,其实“并不存在人文这种实体。
只有把各学科视为主体性的不同领域,即人的存在的不同形式或载体,视为人的本质的多项规定,才能获得人文学科概念。
人文与医学论文—人文与古代中医完整版
人文与医学论文—人文与古代中医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论人文与古代中医人文,从现在大多数人认可的概念来说,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它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
尊重人,关心爱护人。
也有观点认为,人文更应深化为人的文明处事,是一种高尚道德,追求的是一种唯美的境界。
我认为,这些都可以归入人文的范畴,人文的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重视人、尊重人、关心爱护人”这三个人文的中心,在一个医学生看来,不难敏感地觉察到,这和医学中体现的一系列原则恰恰不谋而合。
重视、尊重、关心爱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为重要,在我们医者的工作生活中更应该予以重视。
在现代医学中,人文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仁心和仁术一直都是同等重要的,只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一些具有“仁术”的医者也未免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渐渐丢失了“仁心”。
作为一名中医学子,纵观古今医学之路,古代中医的种种智慧,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引发了我的深思。
不久前看了一本书,叫做《古代的中医》,我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被他们高超的医术所折服,也会被他们高尚的医德所感动。
《古代的中医》这本书所讲的就是李东垣、朱丹溪、傅青主等七位医家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家世、学医缘由、拜师学艺以及他们的一些着名的医案,很特别的是,在这七位医家当中,有四位是由于家人患病而发愤学医的,我认为,他们是将对亲人逝去的痛苦之情转化为对天下苍生的博爱情怀,或拜师,或自习,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最终成才的。
在一个个医家感人肺腑的情节里,人文贯穿了整个故事,那种发自内心的一心一意为天下苍生着想的情感,令我感动不已。
在讲述到李东垣的医学之路的时候,有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李东垣与真人范尊师谈话时说道:“作为一个医生,太累了,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我的面前死去,我拼命地去救,却经常无能为力,我刚刚救活了一个,那边又死了一百个,天下为何如此之乱,苍生为何如此不幸啊。
谈谈医学的人文性论文
谈谈医学的⼈⽂性论⽂谈谈医学的⼈⽂性论⽂ 在个⼈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家肯定对论⽂都不陌⽣吧,论⽂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深⼊研究的⽂章。
你知道论⽂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谈谈医学的⼈⽂性论⽂,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个时期以来,医学的⼈⽂教育不断遭到社会的关注,医学和医疗成为⼈们关注的焦点。
⽬前,⼈们的⽣死⽔平进步了很多,对安康和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时进步,所以关于医疗和保健⼯作的请求也在进步,医患关系曾经发作了基本的变化。
新时期的医患关系怎样谐和和融洽,是医学⼈⽂性的研讨⽬的。
以⼈为本、以公平为基准,正确处置医学的⼈⽂教育问题,是医学教育⼯作者必需认真看待和研讨的问题。
下⾯结合本⼈的⼯作谈谈医学的⼈⽂教育问题。
1、医学⼈⽂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体制决议了医学教育没有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所以医学教育不断过⽕注重医疗技术的教育,⽽关于医学教育的⼈⽂性相对⽆视了。
医⽣作为⼀个职业,请求从业⼈员要把医疗技术和医⽣职业道德结合起来。
医⽣这个职业请求理论和社会活动相统⼀,医⽣的'职业技艺是经过医学教育⽽取得的,教育是医⽣医学⾏为和医疗理论的根底,因⽽医学教育应该是医疗⾁体和⼈⽂⾁体的统⼀和交融。
但是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中,⼀度曾经是科学主义的盛⾏,传统的医学形式招致医学的⼈⽂性持久丧失。
直接结果是医患关系僵化,医疗纠葛频发。
医务⼈员的拜⾦主义招致医疗糜烂现象严重,社会⾔论及其不好。
处理的⽅法除医院增强管理外,还应该把留意⼒放在医学教育上,也就是医学院校的教育上。
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医学院校在⼝头上⼗分注重,实践上仍然是技术第⼀。
没有真正把医疗⼈⽂性放在重要位置。
医护关系的融洽没有得到基本注重,⼈⽂课程开设的很少。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时数缺乏,授课效果不好,都影响了⼈⽂性在医学教育中发挥。
2、产⽣问题的缘由剖析 医学⼈⽂教育的现状不是⼀个很容易处理的问题,应该供认,很多医学院校的师⽣都在积极努⼒改良这种场⾯,但是由于体制的缘由,不断没有更好地处理。
人文与医学主题论文
人文与医学主题论文导言:在当今社会,人文与医学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不仅与生物和生理因素相关,也与文化、信仰、社会环境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本论文旨在探讨人文与医学的相互影响,以及人文因素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人文因素对医学实践的影响人文因素是医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首先,文化背景对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健康、疾病和治疗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医生在处理不同文化背景患者时需要注意文化敏感性,以确保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和治疗合作。
其次,宗教信仰也是医学实践的重要因素。
有些宗教信仰鼓励患者积极寻求治疗,而另一些则强调对生命的敬畏,限制医疗措施的使用。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宗教信仰,以便在医疗决策中考虑到这些因素。
再者,社会环境也对医学实践产生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和居住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
第二部分:医学对人文的回应医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不仅关注生物和生理因素,也越来越重视人文因素的影响。
首先,医学教育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
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沟通技巧和文化敏感性,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医学实践越来越注重患者中心的护理。
医生和护士们渐渐认识到,只有全面关注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此外,医学研究也逐渐关注人文领域。
一些研究探讨医疗系统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适应性,以及宗教信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等。
第三部分:人文因素在医学伦理中的应用人文因素在医学伦理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人文因素有助于医学伦理决策的合理化。
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以便做出符合患者价值观和人权的决策。
另一方面,人文因素也帮助医生面对伦理困境和道德冲突。
学会尊重患者的自主权、隐私权和尊严等人文原则,有助于医生在伦理抉择中找到平衡和指导。
结论:人文与医学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人文因素不仅对医学实践产生影响,也为医学回应提供了重要方向。
谈古代文人与中医
谈古代文人与中医谈古代文人与中医卫云英(山西职工医学院030012)摘要古代中医名家,大多早年博通经史,才学出众。
如孙思邈、朱丹溪、李时珍等,年轻时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为从医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
古代的许多文人雅士,不仅能吟诗作赋,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如白居易,苏轼,曹雪芹等,而且精通医药,是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
关键词古代文人;中医药;医学家;经史典籍中华文化数千年灿烂的历史,保存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祖国的中医药学是其中一块瑰丽的珍宝。
古代医儒不分,儒不必医,医必须儒,故称儒医。
他们或先儒后医,或由儒转医,或医儒兼顾。
至于古代文人诗文集中谈论医药治病,养生保健的则不可枚数。
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一、古代中医名家与经史典籍中医药学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壤,和中国古代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很深的渊源。
翻阅古代医家传记,大多早年诵读经书,通晓诸子百家之说,广涉博览各学科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修养。
从医之后,深入探究前人遗训,博采众家之长,医术精深纯熟,成就辉煌卓著,成为医学巨人。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孙思邈传)。
早年的博学赢得了“圣童”之称。
他擅长阴阳、推步和医药,精通养生之道。
学问广博,贯通古今。
其医学理论,主张极具哲理性,句式工整对仗,不同程度受到老子、庄子、儒家经书的启发的影响。
如卢照邻(初唐诗人)问:“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天地有可消之灾”(孙思邈传)。
将深奥玄妙的医理用优美的文字,凝炼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文采纷呈,华章迭出。
照邻曰:“人事奈何?”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人文医学论文六篇
人文医学论文六篇人文医学论文范文1“范式”(paradigm)一词源自语言学,指谓现代语法中词形的各种变化规章,诸如动词的人格化、名词的各种变格等,由此引申出范例、模型、模块、模式等义项。
库恩将范式移植于科学哲学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规律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
一种范式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东西。
反过来说,也正由于他们把握160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尽管这些成员在其他方面并无任何共同之处”[1]。
这里,我们可以把库恩的范式理解为“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
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供应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进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讨论范围”[2]。
可见,正如库恩所言,范式问题就是一个学科何以可能的“学科基质”(disciplinarymatrix)问题。
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内涵丰富,通常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有原则的对医同学进行教育引导和施加各种教育影响,使医同学理解并把握从事医学职业所必需的思想意识、理论观点、医德规范以及人文理念等,从而培育和提升医同学的医学人文素养并使其具备符合肯定社会要求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就此而言,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特别的系统,必定有其自身所关注的基点性问题、元问题或曰核心问题,有其自身相对完善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方法,同样也有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主体所秉持的共有人文信念、人文价值以及实施技术等。
可以说,以上诸多要素共同塑造与铸就了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范式。
因此,所谓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范式,就是指人们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教育现象所持有的形而上的见解、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框架的总称,是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进行哲学思索的理论反映。
人文与医学发展结课论文
人文与医学发展结课论文引言人文与医学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文关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医学发展也不局限于单纯的科学技术进步,而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与尊重。
本文旨在讨论人文与医学的关联性以及人文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人文与医学的关系人文与医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医学是一门科学,研究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而人文关怀则关注患者的需求和生活品质,注重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状况。
二者的结合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人文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文关怀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医学是与人相关的,关注人的需求是医学发展的出发点。
人文关怀使医生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背景、家庭情况和需求,从而给予更好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其次,人文关怀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其对治疗的信任和依从性。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理解,医生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排解情绪困扰,增强治疗效果。
最后,人文关怀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通过尊重患者的权益、主动沟通和信息共享,可以建立起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信,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人文与医学的发展趋势当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是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体系中。
在医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同时,医疗机构应提供更加人文化的环境和服务,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此外,社会的参与也是人文与医学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才能共同推动医学的进步。
结论人文与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人文在医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医学实践中,才能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学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以上就是人文与医学发展的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古老的医学智慧中国古代医药的作文范文
古老的医学智慧中国古代医药的作文范文古老的医学智慧——中国古代医药古代中国医学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广泛传承至今。
其中融合了丰富的经验总结、智慧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医药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独特之处。
一、历史源流中国古代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最早的医学典籍记载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黄帝内经》。
在此之后,中国古代医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嬗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理论基础1. 阴阳五行理论:中国古代医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理论,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通过阴阳和五行相互作用来解释。
这一理论被运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追求人体内外的平衡状态。
2. 人体经络理论:古代医学认为,人体内有365个经络,它们连接着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和能量的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中药学说:中国古代医学重视中草药的应用,将草药分为四气五味,以及寒热温凉等属性。
通过配伍使用中草药,可以调和阴阳、治疗疾病。
三、独特之处1. 个体化治疗:中国古代医学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表现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这种方法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强调整个人的身心健康。
2. 预防为主:古代中国医学强调预防胜于治疗。
通过调节饮食、锻炼和保持心理健康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种健康理念也被称为“以治未病”。
3. 外治结合:中国古代医学注重内外两个方面的治疗,除了内服中药,还广泛采用外治方法,如针灸、推拿和草药敷贴等。
这些方法在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和调整身体功能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四、现代应用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和疗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得到赞誉。
例如,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要的医疗技术。
古代医学智慧所蕴含的独特理论和疗效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要继续深化研究,注重整合现代科技,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和临床应用的证据,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古代医术与中医药的人文价值与意义
古代医术与中医药的人文价值与意义古代医术和中医药作为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兴盛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古代医术和中医药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首先,古代医术和中医药体现了崇尚自然的思想。
古代医学家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运转,发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药则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和谐共生,摒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开发。
其次,古代医术和中医药注重治疗的个性化和整体性。
古代医学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医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药则强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重视综合病因和病理的分析,以及个体差异的考虑。
这种个性化和整体性的治疗模式,提醒我们在现代医学实践中不能只看病症,还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尊重患者个体差异,注重治疗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另外,古代医术和中医药强调预防和治未病。
古代医学强调的是“上善若水”的医德观念,主张预防胜于治疗。
中医药也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当今社会,许多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不可分,预防和保健成为重要的健康理念。
古代医术和中医药的预防思想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的日常保健,改善生活方式,并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古代医术和中医药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古代医学家重视人体的内外环境,提倡正常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强调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而中医药则强调人的身心合一,注重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医药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改善人的身体状况,调整人的心理状态。
这种关注身心健康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要充分重视和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通过对古代医术和中医药的人文价值和意义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医学和中医药的智慧所在,还可以从中汲取教益,为我们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活的健康提供指导和借鉴。
人文与医学论文
人文与医学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
正如其名,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
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是人类的一种意志、情感、精神,作为人类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表现,是在医疗活动中对人生命的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情感的关切、人的心灵的安慰和人的发展的考量,其出发点是“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医学是研究人的生理指标处于良好状态的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为目的。
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因此医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
所以要让医学发展的更合理,健康,文明,就要在对医学科学精神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
医学社会科学与医学社会学科不是同一个概念,医学人文科学和医学人文学科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均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和侧重。
科学是指一个体系,学科是指科学的分类。
广义的人文是包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狭义的人文科学的,它们都是广义人文的产物,广义人文概念在这里和广义科学概念相通,是博物、是知识、是文化。
狭义的人文科学主要包含文、史、哲、美学、道德伦理等这些学科所囊括的知识内容,以及这些知识所揭示和传达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规范等等,当然也可能会在制度、心理、行为上体现出来。
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言论自古即有,但较早时期医学人文只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一般是由长期或曾经从事医学工作人员自主思考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或心得,医学人文长期处于无正式定义阶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其质量也日益提高,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
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5篇
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5篇第一篇:传统文化与中医论文对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选通识课时看见一门课的名称叫’传统文化与中医’,心想:中医是给人看病的,望闻问切, 开方抓药,这和传统文化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个疑问选了这个课, 学完了一学期,在武老师生动形象的解释引导下,对于这个疑问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但还是感觉这个论题实在是太大了,自己只能领悟到皮毛,仅就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什么是中医?这很难用一个科学标准的概念去简单概括。
班固在枟汉书·艺文志枠中提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这和现代医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谓“方技”,指的就是中医;所谓“生生之具”,指“使生命长生的工具”。
中医到底指什么?其实指的就是:医学是一门技术,是使生命能够长生的工具。
中医经典之首枟黄帝内经· 宝命全形论枠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医家孙思邈枟千金要方枠云:“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等,都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维护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
中国传统医学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征1.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厚德载物的阴柔精神,中正和谐的中和精神。
”“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枟周易· 乾卦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就是说天的运行刚强劲健,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的运行要不停地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刚健有为。
“厚德载物”一词出自枟周易· 坤卦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为地,大地深广而厚实,无私地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具有宽厚、包容、博大、担当的品德,君子应效法大地厚实和顺的美德而载育万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大精神是相互融合的,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自强以法天,厚德以法地。
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作文
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作文咱老祖宗留下的中国传统医学,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宝贝,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奇妙玩意儿的百宝袋。
先说说这中医的理论吧,什么阴阳五行的,听起来就特别玄乎。
就好比这世界是一个大舞台,阴和阳就是舞台上的主角,他们相互配合又相互对抗,谁也离不开谁。
而五行呢,金、木、水、火、土,就像是舞台上的不同场景,这人体里的各个器官啊,就跟这五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说肝脏属木,心脏属火,要是木太旺了,可能就会把火弄得太盛,人就容易上火,脾气暴躁。
这就像是森林里的树木如果太多,着火了那可不得了。
虽然这些理论乍一听像天方夜谭,但其实是老祖宗们经过无数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对人体和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
中医看病的方法也特别有趣。
望、闻、问、切,就像一场侦探破案。
望呢,就是医生看你这人的气色,就跟算命先生似的,但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
要是你脸色蜡黄,眼睛无神,那可能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
闻呢,就是闻你的气味,别小看这个,有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可能就是疾病的信号。
问就更直白了,医生就跟唠家常似的,问你吃啥了,睡得咋样,大小便是否正常。
这切脉可就神了,三根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像接通了人体内部的电话线,能感知到你身体里气血的流动情况。
这脉象啊,有的像琴弦,有的像流水,有的像滚珠,医生就根据这脉象来判断你身体的毛病。
中医的药材更是五花八门,什么草根树皮、昆虫矿石的,都能入药。
像人参,那可是大补的东西,长得就像个小娃娃似的,感觉充满了生命力。
还有那蝉蜕,就是蝉褪下的皮,居然也能治病,能疏散风热啥的。
这中药的炮制过程也很有讲究,就拿地黄来说,生地黄是清热凉血的,经过九蒸九晒之后变成熟地黄,就成了滋阴补血的良药了。
感觉就像把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经过一番调教,变成了一个稳重的大人。
再说说中医的疗法,针灸那可是闻名世界的。
一根根细细的针,扎在身体的穴位上,就像给身体的各个部门打电话,告诉它们要好好工作,别捣乱。
还有拔罐,一个个圆圆的罐子吸在背上,那印子就像拔火罐的勋章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与医学论文—人文
与古代中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论人文与古代中医
人文,从现在大多数人认可的概念来说,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它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
尊重人,关心爱护人。
也有观点认为,人文更应深化为人的文明处事,是一种高尚道德,追求的是一种唯美的境界。
我认为,这些都可以归入人文的范畴,人文的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重视人、尊重人、关心爱护人”这三个人文的中心,在一个医学生看来,不难敏感地觉察到,这和医学中体现的一系列原则恰恰不谋而合。
重视、尊重、关心爱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为重要,在我们医者的工作生活中更应该予以重视。
在现代医学中,人文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仁心和仁术一直都是同等重要的,只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一些具有“仁术”的医者也未免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渐渐丢失了“仁心”。
作为一名中医学子,纵观古今医学之路,古代中医的种种智慧,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引发了我的深思。
不久前看了一本书,叫做《古代的中医》,我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被他们高超的医术所折服,也会被他们高尚的医德所感动。
《古代的中医》这本书所讲的就是李东垣、朱丹溪、傅青主等七位医家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家世、学医缘由、拜师学艺以及他们的一些着名的医案,很特别的是,在这七位医家当中,有四位是由于家人患病而发愤学医的,我认为,他们是将对亲人逝去的痛苦之情转化为对天下苍生的博爱情怀,或拜师,或自习,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最终成才的。
在一个个医家感人
肺腑的情节里,人文贯穿了整个故事,那种发自内心的一心一意为天下苍生着想的情感,令我感动不已。
在讲述到李东垣的医学之路的时候,有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李东垣与真人范尊师谈话时说道:“作为一个医生,太累了,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我的面前死去,我拼命地去救,却经常无能为力,我刚刚救活了一个,那边又死了一百个,天下为何如此之乱,苍生为何如此不幸啊。
”范尊师叹了口气说:“是啊,这是乱世”。
李东垣说:“他们要砍掉别人的胳膊,要杀掉一个人很容易,可是我们医生要让伤口复原是多么地难!我经常感觉眼前一片黑暗,不知道何时才能得见光明。
”
沉默片刻,范尊师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睛直视着李东垣,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东垣,你不要放弃,你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当世的人,更是为后世做的啊,要知道,天下总有国泰平安的那一天,那个时候的百姓,更需要你的学问。
”
李东垣和范尊师的这段对话让我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下来,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大概就是这样的情感吧!看着患者在眼前死去,却无能为力,那样残忍的画面,作为一名未步入职业生涯的医学生来说,是极其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的情景,不禁在内心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在将来治病救人时感叹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当我们去回头看古代的医学大家们,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大家,他们不止是医术高超,高尚的医德更是必不可少,如孙思邈着名的《大医精诚》中所说的,习医之人应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同时,医者当“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普救含灵之苦”。
每每读到此处,不仅对古代的医学大家们肃然起敬,敬佩的不仅是妙手回春今人望尘莫及
的高超医术,更是那普济众生的人文情怀,将重视人的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不止可以在古代医家们的身上看到闪闪发光的人文情操,在他们的经典着作中的字字句句,也无不体现着伟大的人文关怀。
奠定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黄帝内经》就是注重人的调护的典范,当中强调的四季养生、情志护理、食物疗养,无不体现着天人相应的思想,“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如此尔尔,注重人的养生,强调人这个主体的调护,这也是人文的一个具体体现。
再者,纵观中医的医学模式,很多中医学的观点本身便具有浓厚的人文因素。
中医学的基本观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注重的便是从整个人体的角度来进行诊断和治疗,辨证论治也是根据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疾病不同阶段的“VIP”式的诊断和治疗。
另外,类似于“情志疗法”,也是建立在重视人、关注人的思想体系上的观念,七情内伤是中医中很多疾病病因病机重要的一部分,像上文提到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提示我们要注重自己的情绪,尤其对于当今生活在如此快节奏、压力较大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古代的中医,之所以透露出与人文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当中有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影响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医学的发展兴衰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思想,
可以说,中医学常常与儒学相贯通,中医业处处有儒者之风骨:从古医籍的注释研究到新着作的编撰成书;从对医学内涵的认识到医生的道德品质修养;从学术观点的阐发到医理的分析讨论;从诊治原则的确立到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
儒家对中医学的影响、渗透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医为仁术”的儒医理念,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伦理关系,并以“仁”为核心,这是众所周知的,浸浴在儒家文化中的医学伦理,也自然而然地在“仁”这个框架中。
医家喻昌曾说道,“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可见,道德标准是儒医的主要标准。
首先是儒者博爱的思想,作为“活人之术”的医学,本身就带有儒家的这种博爱济众的特征,也是基于此,加上一些儒者思想的传播,渐渐地,医学就被定名为“仁术”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儒者演变成医生,悬壶济世,这些作为医生的儒者,强调用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的准则,从而普遍提高了医家们对医德的认识水平。
其次,用儒家“仁”的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在很多医话、习医着作中都有所体现,将“仁爱”二字作为首要的要求。
如明龚信《明医箴》开篇就是“今之明医,心存仁义”。
在一些着作中也提出了行医时应禁绝的事,比如《大医精诚》中,“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等等,都明确地“划分”了医者当做的与不当做的事情。
另外,孝也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古代中医的人文方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医孝合一的观念,张仲景曰:“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皇甫谧曰:“若不精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
地,无以济之······”这样的观念便是上文所提到的《古代的中医》中将对亲人逝去的痛苦之情转化为对天下苍生的博爱情怀这样的情感。
医孝合一,故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
医学具有明显的人文属性,古代的中医们就撰写了不少关于医德的着作或者文献,明代医家李忠梓撰写的医德专论《不失人情论》,便是根据《内经》所言发挥的,强调了治病不失人情,认为人情有三种:“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
”不失病人之情,是指除了一般的诊察外,还要了解病人的性格和精神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不失旁人之情,对病人亲戚、朋友、邻居的意见,医生和病人都要善于分析,不可轻从;三是不失医人之情,要对医界的各种不正之风注意引以为戒。
我认为这是对于医学的人文属性很好的一个概括。
反观现在的医学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侧重于专业知识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不够重视医学伦理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各种新型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接触、沟通越来越少。
去医院见习的经历让我更加体会到现在医患沟通的真实情况,在中医内科诊室,每天医生要看很多号病人,每个病人平均下来看诊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不到,病人很难将所有情况反映给医生,医生也难以做到仔细的望闻问切,由此引发的系列问题层出不穷,但所幸由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中医科的医患矛盾相对较少。
这让我联想到电影《医痴叶天士》,叶天士由于治病技术高超,被以“神医”的名号称呼,他经常被各个地方的人请去看病,每天都往各处赶,特别忙碌,但尽管如此,他对待每一个病人都一样,每一次看病
都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如此,对于贼窝里的山贼首领也是这样。
最令我动容的是有一次他在赶着去给一个人看病时,路边行乞的乞丐向他乞讨,他观察到这个乞丐患有某个疾病的一些症状,便不自觉地停下来在路边给他扎针,针到病除,本想继续赶路,乞丐说道他家中的老母亲也是这样的症状,但比他更严重,卧床不起,恳求叶天士可以到他家中看一下。
叶天士思考再三,跟随他去到他家中,给他的老母亲针刺之后,开了一个药方,嘱咐他去抓药给他的母亲巩固虚体。
乞丐十分失落,他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给他母亲看病抓药,叶天士称自己看病一定要收诊金的,乞丐把他所有钱都给了叶天士。
叶天士临走时说道:“你不是乞丐吗为何这个时候不行乞呢”乞丐恍然大悟,向叶天士乞讨,叶天士从自己的袖子里掏出了一个大大的银子给他,然后微笑着就走了。
乞丐激动不已,大喊叶天士是活菩萨之类的话语。
这一幕让我十分感慨,这样的医者是古代很多中医的缩影,但这样的医者,不就是我们应该去成为的医者吗?毋庸置疑,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在现代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浮躁”社会中,我认为我们应该要重拾古代中医们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人文素养,勿忘初心,仁心仁术,谨记最初“医者父母心”的循循教诲,让中医绽放出更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