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0.螳螂捕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螳螂捕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本文结构特别,故事中套着故事,应找准切合点,直奔中心,使其形散神聚。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应引导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教师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板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人为本,注重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议结合、读写结合,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借助课文语言文字,明白蕴含其中的道理,感受文中人物的特点。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搜集、阅读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搜集、阅读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抄写下列词语一遍,记住字形。
螳螂捕蝉诸侯国禀报
2、为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拿不准的查查字典。
大()王打着()鸟处()死
前爪()弹()弓乘()虚而入
3、认真地将课文读通读顺,争取做到流利。
父母或同学对你的课文朗读评价是:(在相应的括号内打√)
优()良()中()重新练读()
4、读读下列成语,解释加横线的字,并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提示:(——)自然段写故事的起因,(——)自然段写故事的经过,(——)自然段写故事的结果。
6、用上以上四个成语,简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课堂研讨
(一)检查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听写新词。
2、检查课文朗读。
3、交流课文内容的概括,进行评价指导。
(二)学习故事
1、在文章里,我仔细搜索了一下,没有看到“螳螂捕蝉”这个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文中哪些文字直接写这个故事的?【出示故事】
2、练习朗读故事,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3、练习讲故事。这个故事如果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黄雀在后】
4、故事讲完了,我来考考大家。少年说“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是什么呢?【板书“利益”、“祸患”】完成表格的填写。
生自由练说后指名填空。
6、这段话说得很明白,但这段话少年说给吴王听了吗?少年为什么不把这段话说给吴王听?比较少年与大臣劝谏方法的不同。(针对吴王的身份、性格、时机等情况智劝、巧劝。)
7、少年没有直接把这段话说给吴王听,而是通过讲故事,告诉吴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其实也就是告诉吴王——【板书:吴国攻楚,诸侯在后】的道理呀!
8、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少年,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在课文中感受这位少年的不凡之处。
三、当堂训练
1、听写生字新词。检查课文朗读。
2、交流:它们“眼前的利益”、“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
呢?
,;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体会少年的机智勇敢,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搜集、阅读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听写词语。
螳螂捕蝉、诸侯国、禀报、乘虚而入、不堪设想、隐伏祸患、恍然大悟
2、这是一篇()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
()的故事,劝诫吴王
()并使()的念头。
3、想一想: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围绕这两个问题,对文章进行批注。
二、课堂研讨
(一)走近少年
1、【出示】自学要求
为了劝吴王,少年用心良苦。读课文2-11自然段思考。从他的所作所为中,让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少年呢?关注细节,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体会。
2、交流。
(1)一心为国
A、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了,不允许别人来劝阻,他还要去劝说,说明少年是一个关心国家非常勇敢的人。
B、辨析两个“死”的意思。
【出示】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死:①失去生命②不顾性命③表示坚决④不活动,不灵活
(1)吴王已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2)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3)这条沟多年没有人清理,曾经哗哗直流的水成了死水。()
(4)战士们个个满腔热血,希望同对岸的敌人决一死战。()
(2)坚韧不拔【出示】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A、谈感受。
B、少年毫不介意,那么他到底介意的是什么呢?
难怪第一个清晨,雾气弥漫,他——
第二个清晨,天色朦胧,他依然——--
第三个清晨,天刚拂晓,他又一次早早地——
(3)胆识过人、足智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