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解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解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解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本文概述自人类踏入科学研究的领域以来,生命的奥秘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探索的主题。

作为生命科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每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代表了该领域最前沿的科学成果,更预示了未来医学可能的突破方向。

本文将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背景,深入探讨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解读这一重大科学奖项背后的科学意义和影响。

端粒和端粒酶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保护染色体末端、防止染色体融合和降解的重要作用。

而端粒酶则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够合成端粒DNA,从而维持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对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它们在细胞衰老、癌症发生和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端粒与端粒酶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它们在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回顾相关的科学发展历程,并重点解读近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涉及端粒与端粒酶的重要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端粒与端粒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端粒与端粒酶的基本概念端粒,也被称为端区或端粒DNA,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它们像一顶帽子,保护着染色体的末端,防止其受到损伤或与其他染色体发生融合。

端粒的存在对于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端粒主要由重复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这些序列在染色体末端形成特定的结构,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端粒酶则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够合成端粒DNA。

其主要功能是在端粒DNA受到损伤或缩短时,通过添加重复的DNA序列来修复端粒,从而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长度。

酶工程论文 端粒酶

酶工程论文 端粒酶

课程论文(20 12 -20 13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酶工程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院:学号:学生成绩:关于端粒和端粒酶研究进展的综述摘要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对于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逆转录酶,是一种RNA依赖性的DNA聚合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RNP)复合体。

端粒的长短和端粒酶的功能异常与细胞衰老、肿瘤诊断和遗传疾病综合症有密切关联。

并促进了目前正处于临床检测的基于以端粒酶活性及表达为目标的癌症治疗新策略的发展。

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发现、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的综述。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染色体末端细胞衰老肿瘤细胞遗传综合症对于真核生物而言,一个细胞核内往往存在多条染色体,而每条染色体末端都存在一个特殊结构——端粒,该结构对于防止不同染色体之间末端的融合和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研究还发现端粒长度与衰老和癌症存在密切关系,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精细的生化研究揭示了负责染色体DNA末端合成的端粒酶这一早就预测到的对其内在RNA模板具有依赖性的酶的存在。

端粒酶的缺失将导致端粒重复结构在连续的细胞分裂中逐渐缩短,生命力受到抑制,并在复制衰老过程中以细胞死亡终结。

人体中,编码端粒酶复合物的基因编码元件发生的突变将导致以癌变、干细胞再生和组织维持缺陷为特征的遗传疾病发生。

许多能够无限增值的癌细胞能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来维持端粒结构稳定。

端粒酶的发现深刻地影响着生物医药的研究并促进了目前处于评估阶段的癌症治疗的发展。

1端粒的概念和结构1.1 端粒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是由端粒DNA和与端粒DNA特异结合的端粒结合蛋白组成的核糖核酸的蛋白质复合物[1],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从而保证DNA的完整复制。

1.2 端粒的结构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平均长度约为5 ~15kb,是DNA链自身回并与多种端粒结合蛋白复合而成[2]。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摘要】研究显示,端粒酶活性被激活,可维护端粒的长度,细胞将会延缓衰老,避免癌变。

此外,端粒酶的发现还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分子肿瘤学,据研究显示90%的人体肿瘤与端粒酶相关,若我们通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提前预知肿瘤的发生,从而提前预防和治疗,或者若我们能使癌细胞中的端粒酶再度“休眠”,恶性肿瘤就会停止生长,以此来治疗癌症。

【关键字】端粒端粒酶肿瘤癌症衰老染色体1.端粒和端粒酶的概述2009年,美国的三位科学家Elizabeth H·Blackburn、Carol W·Greider和Jack W·Szostak发表了题为“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也是从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开始,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为人类衰老和肿瘤带来了福音。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帽子样的结构,它具有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DNA降解和末端融合,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调节正常细胞生长等作用。

同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甚至相同组织的不同细胞由于处于不同的生命时相,端粒的长度也不一样。

由此可发现端粒的长度跟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有密切关系,所以端粒的长度被称为“生命时钟”【1】。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以自身RNA为模板,将端粒DNA合成至染色体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ibonucleoprotein,RNP)。

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的激活。

所以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端粒酶的活性存在于人的生殖细胞、肿瘤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和再生性组织中,一般情况下酶的活性处于抑制状态,只有当端粒体受到损伤的时候,端粒酶才被激活。

由于端粒和端粒酶对肿瘤和癌症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所以近年来,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也比较多,且主要是在妇产科学、基础医学、心血管疾病、泌尿科学、外科学等方面,其中端粒酶与肿瘤形成关系的研究占总文献比例最大【2】。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及应用及如何实现反老还童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及应用及如何实现反老还童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及应用及如何实现反老还童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及应用及如何实现反老还童生命科学焦点如何实现反老还童摘要:古往今来,“长生不老”成为人们一直追求的梦想,曾经有多少人用各种方法来延缓衰老,但终未取得显著效果。

近年来研究证实,端粒缩短导致衰老。

本文就端粒、端粒酶与衰老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衰老最早观察染色体末端的科学家始于19世纪末期,Rabl[1]在1885年注意到染色体上所有的末端都处于细胞核的一侧。

20世纪30年代,两个著名的遗传学家McClintock B [2]和Muller HJ [3]发现了染色体的末端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Muller将它定义为“telomere”,这是由希腊词根“末端”(telos)及“部分”(meros)组成的。

30多年前,Hayflick[4]首次提出将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有限复制力”作为细胞衰老的表征。

在此过程中,细胞群中的大部分细胞经历了一定次数的分裂后便停止了,但它们并没有死亡,仍保持着代谢活性,只是在基因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改变。

于是Hayflick猜测细胞内有一个限制细胞分裂次数的“钟”,后来通过细胞核移植实验发现,这种“钟”在细胞核的染色体末端——端粒。

但端粒究竟是怎样的复杂结构呢?Blackburn和Gall[5] 于1978年首次阐明了四膜虫rDNA分子的末端结构,他们发现这种rDNA每条链的末端均含有大量的重复片段,并且这些大量重复的片段多是由富含G、C的脱氧核苷酸形成的简单序列串联而成。

在1985年,CW·Greider和EH·Blackburn发现将一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加至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后,端粒的长度延长了,这就说明了确实有这样的一种酶存在[6],并将它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

之后,耶鲁大学Morin于1989年在人宫颈癌细胞中也发现了人端粒酶[7] 。

端粒端粒酶研究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进展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序列,它起到保护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染色体在每次细胞分裂时会缩短一段,当端粒长度过短时,染色体会发生异常,并最终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

端粒酶则是一种重要的酶,它能够补充并保持端粒的长度稳定。

近年来,对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首先,科学家们对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端粒由重复的TTAGGG序列组成,这些序列会通过端粒酶的作用被补充。

端粒酶主要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叫做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另外一个则是端粒酶RNA(TERC)。

TERT具有酶的活性,而TERC则是TERT的模板,用于合成新的端粒DNA。

端粒酶通过不断循环地合成新的端粒DNA来补充端粒的长度,从而延长染色体的寿命。

其次,研究表明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细胞中,端粒的长度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缩短,从而限制了细胞的生命周期。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会显著增加,导致细胞端粒的长度不断维持,并且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

这种增强的端粒酶活性对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殖和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端粒酶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开发端粒酶抑制剂,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在衰老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从而引发细胞衰老和组织功能下降。

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增强端粒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胞衰老,以延长寿命和改善老年病的发生率。

实验证据显示,通过增加端粒酶的表达或给予端粒酶活性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衰老。

这些发现为老年病的治疗和延长寿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总之,端粒和端粒酶在细胞衰老、癌症等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

研究人员们对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逐渐揭示了它们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究端粒和端粒酶的调控机制,并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盐城师范学院学生论文端粒酶的研究进展【摘要】20世纪30年代Muller发现了保持染色体稳定的端粒结构,1985年Greider和Blackburn在四膜虫细胞提取物中发现了端粒酶,并证实端粒酶具有维持端粒长度的功能。

1989年Morin等人在宫颈癌Hela细胞发现活化的人端粒酶,从此对端粒酶的研究便不断深入,本文对端粒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端粒酶结构活性调节肿瘤问题与展望1 端粒酶的结构1985年Shampay等[1]将四膜虫端粒DNA转入酵母细胞,发现酵母端粒序列与之相连并延长,因此他们假设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物质,能将特异末端序列转移至外源DNA上。

后来Greider、Blackburn等人在四膜虫细胞核提取物中首先发现并纯化了这种物质,证实该物质就是端粒酶[2],它具有端粒特异性末端转移酶的活性,它的活性不依赖于α-DNA聚合酶和DNA模板而使端粒序列自我复制[3]。

体内实验表明,端粒酶合成端粒DNA包括四个步骤:1)富含G 的3'-overhang作为引物与端粒酶RNA中的端粒互补序列相互识别、碱基互补配对;2)端粒酶RNA 作为模板,在底物dNTP 参与下,按5'→3'方向合成一个新的端粒重复序列,使染色体3'末端得以延长;3)端粒酶的转位。

端粒酶RNA模板与染色体末端配对解开,重新定位于新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的3'末端,并重复步骤2)的聚合反应;4)互补链的合成。

目前一般认为是以新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完成。

上述几个步骤循环重复,则可合成很多个端粒重复序列,使端粒得以延长。

对许多生物的端粒酶RNA组分研究发现:1)端粒酶RNA的一级结构不太相同;2)在纤毛虫中端粒酶RNAs有一个保守的二级结构。

最近人们在纤毛虫的端粒酶RNA中发现一种“假结”的保守结构,而且该结构在体内是和TERT装配在一起的,这样就形成了端粒酶RNA的主要结构元件,而且具有明显的定位功能。

端粒和端粒酶结构与作用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结构与作用的研究进展

选择已有 的确定点,并且布设一条长度确定的全站仪高程 与管理 ,2018(02):186-187.
闭合 的路线,并且需要联测所有的 GPS网之中的 “点”。
根据国家在测量的精准度方面的四等水准要求 ,必须要利 作者简介 邓勋 (1987-),男,汉族 ,湖南省安化县,助理工程师
用垂直角 中丝法来每部分往返三次 的进 行测 回。经过实际 本科 ,研究方向:测量。
机通常会选用 四五台南方的 9600北极星 GPS。机器 的标准 明相较于其他测量 的方式,在进行矿山的测量工作 中,通
称精度是平面少于或者多于 5mm+lO咱以内。高程是 多于或 过对矿山地面控制的测量的结果表明,更加适合测量 的方
者少于 lOmm+lO 以内,通常采用静态测量 的模式来作业, 法就是 GPS结合全站仪 。GPS技术与全站仪 的有机结合 ,

信 息记 录材料 2 01 8年 8月 第 1 9卷第 8期
数 目和长度 因物种而异 ,人类端粒主要 由 5’一(TTAGGG) 方案 。2015年斯坦福大学发表 的一项研究报告给出了新
rr_3’重复 DNA序列构成 。除少数细胞如生殖细胞 、干细胞 、 的启示:可 以借鉴端粒 酶的有力功能,开发一种可控 的功
的要求 。在进行测量 中,观测量采用无约束平差的方式, 更劳 固,前景更加美好 。
一 般进行二维约束平差的时候,选用 1954北京坐标系。
4.3高程测量 GPs网
【参 考文献 】
在进行高程测量中 GPS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相对来 [1]张高兴 ,李忠金 .GPS结合全站仪在矿 山地面控 制测量 中的
信 息记 录材料 2 01 8年 8月 第 1 9卷 第8期

端粒综述

端粒综述

摘要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对于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端粒长度的维持则需要端粒酶催化完成,端粒的长短和端粒酶的功能异常与细胞衰老和癌变有密切关联。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抗衰老对于真核生物而言.一个细胞核内往往存在多条染色体.而每条染色体末端都存在一个特殊结构——端粒( t e l o me r e s ) .该结构对于防止不同染色体之间末端的融合和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研究还发现端粒长度与衰老和癌症存在密切关系.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历史早在2 0世纪3 O年代,缪勒( He r ma n n Mu l l e r1 9 4 6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 发现被x线打断的果蝇染色体末端极不稳定,因而提出染色体末端结构可能是为了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并将希腊文末端( t e l o ) 和部分( me r o s ) 组成一词将其命名为端粒( t e l o me r e ) (1).Mu l l e r H J .Th e r e ma k i n g o f c h r o mo s o me s { J ]Co l l e c t i n g Ne t ,1 93 8,1 3:1 81 —19 8 ..几乎在同一时期,麦克林托克女士( B a r b a r a Mc Cl i n t o c k,因为发现玉米的转座子获得 1 9 8 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在研究玉米的染色体时也发现断裂染色体的末端处经常发生随机的相互粘连和融合而改变染色体的结构,但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却从不与其他断裂处连接,染色体彼此之间的末端也不会相互连接(2)[3 ] Mc C l i n t o c k B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b r o k e n e n d s o f c h r o mo s o me s i n z e a na y s [ J ] .Ge n e t i c s,1 9 4 1,2 6 ( 2):23 4 —2 82在学术会议上相识后,布莱克本与绍斯塔克合作进行了一个大胆的但又似乎很怪异的实验实验的结果十分令人惊喜,线性质粒能够在酵母细胞内稳定地复制[ 7 ] .测序发现酵母的端粒序列为不太规则的TGGG重复序列组成【8 ] .随后人们发现端粒序列不管是在单细胞生物,还是在高等植物和动物中都表现出保守性,序列长度和序列组成在各物种间还存在差异,如人的端粒序列为TTAGGG[ 9 ] Z a k i a n V A.T e l o me r e s :b e gi n n i n g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e n d .S c i e n c e [ J ] .1 9 9 5 ,2 7 0 ( 5 24 2 ) :1 6 0 1 —1 6 0 7 .[10 ] Mo r i n G B .Th e h u ma n t e l o me r e t e r mi n a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e nz yme i s a r | b 0n uc l e opr ot e i n t ha t s yn t he s i z e s TTAGGG r e p e a t s [ J ] .C e l l ,1 9 8 9,5 9 ( 3 ) :5 2 1 —5 2 9通过进一步研究,布莱克本和绍斯塔克很自然地推测可能存在一种末端转移酶来把重复序列添加到端粒的末端.1 9 8 4年,格雷德作为布莱克本的博士生进入其课题.经过精心细致的实验和反复的确认,他们利用四膜虫的核抽提液在体外实验中检测到末端转移酶的活性,[ 1 1 ] G r e i d e r C W,B l a c k b u r n E H.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as p e c i f i c t e l ome r e t e r mi n al t r a ns f e r a s e a c t i v i t y i nTe t r a h y me n a e x t r a c t s [ J ] .C e l l ,1 9 8 5 ,4 3 ( 2 Pt 1 ):4 05 —41 3 .随后他们把这种酶正式命名为“端粒酶”端粒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①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②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③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 N 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④决定细胞的寿命。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 端粒和端粒酶简介 •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端粒和端粒酶与人类健康 • 端粒和端粒酶的实验研究方法 • 总结与展望
01
端粒和端粒酶简介
端粒的结构和功能
端粒的结构
端粒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 构,位于染色体末端,保护染色 体免受损伤和降解。
端粒的功能
端粒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的 稳定性和完整性,防止染色体融 合和降解,同时参与细胞分裂和 衰老过程。
相关疾病。
端粒和端粒酶的调控机制
03
目前,研究者们正在深入研究端粒和端粒酶的调控机制,以期
更好地理解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01
深入探究端粒和端粒酶的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端粒和端粒酶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理解
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02
开发基于端粒和端粒酶的治疗方法
未来可以开发基于端粒和端粒酶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03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促进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的深入发展。
03
端粒和端粒酶与人类健康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
端粒与衰老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长度逐渐缩短, 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细胞功能异常,最终引发衰老。
端粒酶与衰老
端粒酶是一种维持端粒长度的酶,通过激活端粒酶可以延长端粒长度,从而延缓 衰老过程。
端粒和端粒酶与疾病的关系
端粒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端粒长度缩短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 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端粒与癌症
端粒酶的异常激活可以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因此与癌症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Your site here
LOGO
端粒酶应用的展望
肿瘤的诊断 :研究结果表明,85%的
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而癌旁 组织的阳性率仅有4%。因此端粒酶活性可 以作为肿瘤诊断的指标之一。可以用许多 材料来检测端粒酶的活性,不必采用手术取 样,因此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且端粒酶活性 水平还可以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选择 恰当的治疗方法。
端粒及端粒酶 研究进展
——王振

LOGO
端粒和端粒酶的概述
2009年,美国的三位科学家Elizabeth H· Blackburn、Carol W· Greider和Jack W· Szostak发表了题为“端粒和端粒酶是 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也是从这一重大研究成果 开始,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为人类衰老和 肿瘤带来了福音。
Your site here
LOGO
端粒和端粒酶
端粒酶的结构: 一般认为端粒酶由端粒 酶RNA(TR)、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催 化亚基(TERT)3部分组成。许多物种的TR 已经被成功克隆,如纤毛虫、酵母、人和鼠 等。
Your site here
LOGO
端粒的功能:
1.保护染色体末端 真核生物的端粒DNA-蛋白复合物,如帽 子一般,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被化学修饰或 被核酶降解,同时可能还有防止端粒酶对端 粒进行进一步延伸的作用。改变端粒酶的模 板序列将导致端粒的改变,从而诱导细胞衰 老和死亡。
Your site here
LOGO
端粒的功能:
3.决定细胞的寿命
染色体复制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细胞分裂 的次数是有限的,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 寿命,故而被称为“生命的时钟”。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综述文章编号:1009-0002(2007)04-0667-03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杨平勋,黄君健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摘要]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有结构,是由端粒结合蛋白和一段重复序列的端粒DNA组成的一个高度精密的复合体,在维持染色体末端稳定性,避免染色体被核酸酶降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端粒的长度、结构及组织形式受多种端粒结合因子的调控。

由于端粒的重要性,在哺乳动物细胞里,端粒的长度或端粒结构变化与癌症发生及细胞衰老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末端复制问题的存在,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不断缩短,细胞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老或凋亡。

由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长度的不断缩短与细胞分裂代数增加具有相关性,即端粒长度反应了细胞的分裂次数,因此有人将端粒形象的比喻为生物时钟。

在90%的癌细胞中,端粒酶被重新激活,以此来维持端粒的长度,使细胞走向永生化。

简要综述了端粒、端粒酶及端粒酶结合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端粒结合蛋白[中图分类号]Q26[文献标识码]AAdvancesofTelomereandTelomeraseYANGPing-xun,HUANGJun-jianBeijingInstituteofBiotechnology,Beijing100850,China[Abstract]Telomeresarespecializednucleoproteincomplexesattheendsoflinearchromosomes,consistingofmulti-kilo-baselongarraysofdouble-strandedTTAGGGrepeats,asingle-strandedoverhangofthe3'G-strand,andassociatedpro-teins.Itprotectstheendsoflinearchromosomes.Telomerelength,constructionandorganizationareregulatedbylotsoftelomerebindingproteins.Becauseofthesignificanceoftelomeres,thechangesoftelomeres'lengthorconstructurecancausecellstoentersenescenceorapoptosis.Telomeraseisimportantformaintainingtelomeres,andmostofcancercellshavetelomeraseactivity,so,itcanbeatargetforcurecancer.Thelatestdevelopmentofthetelomere,telomeraseanditsbindingproteinsfunctionwerediscussed.[Keywords]telomereUtelomeraseUtelomere-bindingprotein端粒的发现应归功于20世纪30年代2位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和赫尔曼・穆勒的观察结果。

4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4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三、端粒酶(telomerase)的特点和 生物学功能
2、端粒酶的组成 ⑴ TR及其作用 不同来源的端粒酶RNA中,模板序列不一定完全 相同,但都具有保守的二级结构,这对保持端粒酶的 活性非常重要。 Romero等和 Graham等推测出端粒酶RNA的二级 结构模型:从5’方向到3’方向包含4个保守的双螺旋 区,形成茎环结构中的茎,在双螺旋间是环,存在模 板序列,其中一个AC结是很保守的。
三、端粒酶(telomerase)的特点和 生物学功能
2、端粒酶的组成 ⑵ TERT及其作用

hTERT结构:由1132个氨基酸组成,MW小于120KD,具有 逆转录酶的共同结构---7个蛋白质结构域和一个端粒酶催 化亚基独特的保守域—T框。若将T框中D712、D868、D869 天冬氨酸突变,将丧失端粒酶活性。
三、端粒酶(telomerase)的特点和 生物学功能
2、端粒酶的组成
⑴ TR及其作用
hTR中5’-CUAACCCUAAC-3’是编码端粒重复序 列5’-TTAGGG-3’的模板区,其内特异核苷酸可能与 DNA引物和蛋白质亚基结合,在非模板区RNA的调 节下,共同形成酶活性位点。
三、端粒酶(telomerase)的特点和 生物学功能
三、端粒酶(telomerase)的特点和 生物学功能
2、端粒酶的组成 ⑴ TR及其作用
在哺乳动物和酵母中端粒酶的RNAs都明显较长, 分别为450和1300b,在四膜虫中端粒酶RNA仅 159nt即足以维持酶的活性,哺乳动物需要更长 RNA的原因仍不太清楚。 为研究四膜虫的端粒酶RNA功能,已经建立了 体内、外重构分析方法。对四膜虫端粒酶RNA的变 异分析集中在模板区。
三、端粒酶(telomerase)的特点和 生物学功能

端粒酶和端粒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端粒酶和端粒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命科学前沿教育生命学院生物技术074班姓名:刘姣学号:12107121端粒酶和端粒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刘姣生物技术07级4班学号:12107121摘要:三位美国科学家(E l i z a b e t h H .B l a c k b u m ,C a r o l W .G r e i d e r 和J a c k W .S z o s t a k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获得了2 0 0 9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它由简单重复的DNA 序列和与其结合的蛋白质构成,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降解或融合,使染色体能够完全复制。

端粒酶则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同时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

目前,对端粒及端粒酶研究的进展可概括为:端粒及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的活性研究;应用价值三个方面。

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诺贝尔奖;细胞衰老;癌化Advanc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 of Telomerase andTelomereAbstract : Three U.S. scientists (E lizabeth H. B lackbum, C arol W. G reider and J ack W. S zostak) found that “how do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 protect chromosomes” won the promise of 2009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Telomeres are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chromosome ends, it is by a simple repeat of the DNA sequences and the binding of the protein composition, protecting the end of chromosome not to degradation or merge and make full copy of chromosome Nenggou. Telomerase is the RNA and protein subunits, can extend the telomeres of a special reverse transcriptase, and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will cause cell immortalized or transformed into cancer cells. At present,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telomeras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elomerase; telomerase activity; telomerase value of three.Key words: telomere;telomerase;Nobel Prize;cell senescence;carcinogenesis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程中贯穿着“发现现象/ 问题”-“提出概念/ 模型”-“实验验证”的思路,整个过程如连锁反应一般相互联系并步步推进。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摘要: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串联重复序列,对基因组稳定性和完整性起保护作用。

端粒的长度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

其长度变化机制分为依赖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重组两类,氧化应激和铅(Pb)与端粒酶的功能蛋白相结合抑制其活性,致使端粒缩短,硒(Se)与二者具有拮抗作用,延缓衰老。

相关数据表明85%肿瘤细胞与端粒酶活性成正相关,以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治疗靶标称为当代热点之一。

主要对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与端粒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肿瘤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了解染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端粒。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状”结构,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细胞活性,其实质为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

端粒与有丝分裂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30~200bp,当缩短到2~4kb,会导致细胞复制功能衰退,引起细胞衰老或死亡,被科学家称为“有丝分裂时钟”和“生命时钟”[1,2]。

端粒的延长和重组机制都是通过端粒酶来催化和介导的,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活性和潜在的增殖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鉴于端粒酶在正常组织体细胞中的活性被抑制,而在肿瘤中则被重新激活,可能参与肿瘤恶性转化的机制,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2009年美国3位科学家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结构及其对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功能,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端粒和端粒酶1.1端粒的结构和功能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由一个富含G的DNA串联重复序列[3]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每个重复序列一般为5—7bp[4]。

不同物种其重复序列存在l~2个碱基差异,哺乳动物的端粒重复序列为5’-(TTAGGG)n-3’[5],植物的端粒重复序列为5’一(TTTAGGG)n-3’[6]。

端粒长15~20kb,其重复序列成T环结构,像帽子一样能有效防止染色体间末端重组、融合和染色体退化[7]。

端粒及端粒酶研究的新进展

端粒及端粒酶研究的新进展

端粒及端粒酶研究的新进展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病研究室(济 南 250012) 马道新 刘春生综述 提要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对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随着细胞分裂的不断进行,端粒逐渐缩短,减少到一定程度,细胞就趋向衰亡,被认为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生物钟”。

端粒酶是影响端粒长度的主要因素,以其R N A为模板,向端粒末端添加(T T AG GG)n序列,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

端粒酶的功能区主要在hT R的44-203核苷酸区,3p和10p上存在着编码调整端粒酶的基因,Estl可能是端粒末端结合蛋白,是端粒酶的识别位点。

正常情况下,此酶活性较低或无活性,但在干细胞、永生型细胞或肿瘤细胞此酶活性较强。

端粒酶的活性主要与细胞分裂速度、细胞周期因素及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增生活跃及肿瘤细胞在S期时活性较高。

在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活性较高,但在良性肿瘤和非肿瘤中活性较低,因而可利用T R AP技术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来进行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

同时可利用端粒酶抑制剂能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缩短端粒,使恶化细胞良转,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而且还可利用检测端粒酶作为治疗效果好坏的指标。

端粒及端粒酶的概念端粒是真核细胞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其端粒DNA是富含G的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

不同物种的端粒DNA序列并不一致,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端粒DNA序列由5′→3′方向的(T TAGGG)n反复串联组成,在人类大约有2~15kb,是非结构基因,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

端粒DNA的3′末端较5′末端伸出12~16bp的一段,而且弯回呈帽状保护着染色体,防止其断裂、重组或降解,并促进核膜粘着以及减数分裂时生殖细胞的配对。

单一端粒的缺失能导致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和姐妹染色体或/和别的染色体形成末端-末端融合,在减数分裂的后期形成双着丝粒或环状着丝粒的染色体以及其它类型畸变。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端粒、端粒酶在维持生命遗传信息稳定、调控细胞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通过维持端粒的长度,使细胞永生化,为抗衰老提供了光明前景,同时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研究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监测中的作用及研发端粒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已成为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端粒;端粒酶;肿瘤;衰老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已成为近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这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稳定、调控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功能,还由于端粒及端粒酶的行为异常与多种人类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

在这些疾病中端粒可表现出缺失、融合及序列缩短等异常,而这些异常又可能受端粒酶的调控。

1端粒、端粒酶的发现上世纪初,著名遗传学家McClintock B[1]与Muller HJ[2]发现: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是由染色体的末端来维持的。

基于此发现,Muller HJ将其命名为“telomere”,此定义来源于希腊词根“末端”(telos)及“部分”(meros)的组合。

20世纪60年代,Hayflick研究发现:经过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细胞的复制过程并非细胞的死亡过程,而只是细胞群中的大部分细胞在经历了数次分裂增殖后停滞在了某个特定状态,仅仅是基因表达方式发生了某些改变,细胞群大部分细胞仍保持其代谢活性,由此,Hayflick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细胞衰老的表征:即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复制力”。

同时Hayflick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即细胞内存在某种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控制器,类似于我们使用的“时钟”。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Hayflick做了大量的细胞核移植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发现这种“钟”位于细胞核染色体的末端,于是将其命名为端粒[3]。

20世纪80年代,CW Greider和EH Blackburn 2位科学家在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加入1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后,发现端粒的长度增加了,这表明的确存在一种可使端粒延长的酶,根据其特点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4]。

端粒、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2、白血病与实体肿瘤细胞克隆繁衍机制不同。
许多血液学的恶性肿瘤都不会在局部形成肿瘤, 细胞的增殖和循环都是单细胞的,因此每一个白血病 细胞都将竞争更有效的增殖,端粒酶在单个白血病细 胞中的表达是强烈的,瘤细胞分裂快速,端粒缩短, 使突变细胞在短期内形成群落。与此相反实体肿瘤位 于一点而不移动,因此子代对于不同突变的竞争被其 紧邻所限制。实体肿瘤中大多数成功的克隆将比白血 病细胞有更稳定的遗传特性。因为位于特殊环境中的 特殊表型必须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克隆形成群落, 所以实体肿瘤只有具备较长的端粒,才能有较稳定的 遗传特性,具备“最好”的表型从而被选择,进而生 长繁殖。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未端的 一种特殊结构,由简单重复富含G碱基的DNA序列及 端粒结合蛋白共同构成。人类染色体端粒序列已分离 克隆,主要由5-15个kb的5`TTAGGG3`上千次的重复 序列构成,它就像二顶帽子盖在染色体两端,能保持 遗传信息的完整性,保护染色体免受重组和未端降解 酶的作用,并提供一种可消耗的非编码序列以暂时缓 解或取消复制问题所带来的染色体DNA的进行性缩 短。大多数体细胞的端粒随周期性复制而逐渐缩短, 最终达到一个临界点,细胞增殖停止、死亡,这可能 是生命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端粒、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早在30年代,两名遗传学家Muller和Mcclintock
分别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生物做实验发现染色 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Muller 将这一结构命名为端粒(telomere)。直到1985年 Greider等从四膜虫中真正证实了端粒的结构为极 简单的6个核苷酸TTAGGG序列的多次重复后发现 了端粒酶(telomerase TRAP-eze) 。
阳性的肿瘤比阴性的肿瘤有更大的恶性倾向。通过 PCR技术形成的端粒重复扩增技术检测前列腺癌, 31例中有27例(87%)有高表达的酶活性,国内刘 洪坤总结有84%前列腺癌中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 粒酶可能是保持前列腺癌细胞持续生长必须的酶, 在细胞恶变过程中端粒酶激活是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3
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多种疾病(如癌症、衰 老相关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03 端粒酶的类型、分布及调 控机制
端粒酶的类型与分布
端粒酶的类型
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端粒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端粒酶逆 转录酶(TERT)和端粒酶RNA(TERC)。其中,TERT具有催 化活性,而TERC则作为模板参与端粒DNA的合成。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
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全面分析端粒和端粒酶相关基因在 细胞中的表达谱和调控网络。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仍面临许多技术 上的挑战,如难以在体内直接观测端 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以及缺乏特异 性高的端粒酶抑制剂等。
机遇
随着基因编辑、高通量测序等新技术的 发展,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将迎来新的 机遇,有望更深入地揭示其在细胞衰老 、肿瘤发生等领域的作用机制。
端粒和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 角色,因此针对端粒和端粒酶的靶向药物研 发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的风险。
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活性
02 端粒酶在多数肿瘤细胞中被重新激活,以维持端粒长
度,促进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
端粒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
03
针对端粒酶的抑制剂已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通
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诱导肿瘤细胞衰老或凋亡。
端粒和端粒酶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01
端粒缩短与衰老
端粒缩短被认为是衰老的生物标 志物之一,与多种衰老相关疾病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03
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专业:遗传学学号:
摘要:端粒是稳定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端粒酶可修复细胞分裂过程中不断丢失的末端端粒序列。

端粒与端粒酶的存在在细胞的永生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细胞衰老与癌变的重要决定因素。

本文综述了端粒与端粒酶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细胞衰老和肿瘤的关系。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肿瘤;细胞衰老
1.端粒与端粒酶
1.1端粒及其功能
端粒( t e l o m e r e )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生理性末端, 由含G量的高DNA序列和相应的蛋白组成,不同生物的端粒各异。

端粒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 具有特殊的功能:保护染色体末端;防止染色体复制时末端丢失;决定细胞的寿命;固定染色体位置等[1]。

1.2端粒酶及其功能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蛋白逆转录酶,由小分子RNA和蛋白质组成,能够合成和延伸端粒的核糖核蛋白。

端粒酶以自身RNA 为模版,能够逆转录合成具DNA 重复序列的端粒,从而使得端粒延长,保持染色体结构的相对恒定。

近年来,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这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稳定、调控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功能,还由于端粒
及粒酶的行为异常与多种人类肿瘤及肿瘤密切相关。

2.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正常培养的人类成纤维细胞在分裂期间端粒是逐渐缩短的,这些缩短的端粒激活了细胞衰老程序,但是有少数细胞则可以细胞衰老调控机制失控的条件下癌变,此时端粒酶被重新激活以维持癌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

因此端粒酶的活性有无与强弱与癌症的发生和治疗有着密切的关联。

端粒酶的两个基本组分分别是作为端粒DNA模板合成端粒序列的功能性RNA(hTERC),和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催化蛋白——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hTERT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是端粒酶活性的限速决定因子[2]。

雷红玮等[3]以荧光定量PCR分析hTERT的mRNA变化水平发现端粒酶的活性能够被JAK抑制剂所抑制,提示了端粒酶的活性激活与抑制依赖于JAK通路。

通过调控JAK通路可使端粒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阻碍癌细胞的永生化,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吴成举等[4]对组织标本中的hTERT进行RT-PCR扩增,检测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得出端粒酶结构中hTERT表达可以作为评价胃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东海等[5]对丙氧鸟苷5-氟尿嘧啶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化疗药物的不同使用剂量hTERT水平之间存在的关系。

并得出hTERT可以用来评定肿瘤是否易于复发。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通过端粒与端粒酶的活性控制、含量检测等手段,可以在肿瘤的提前发现,
更有效的治疗、病情检测和评估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端粒与端粒酶为肿瘤的监测及抗癌药物的设计提供了特异性的靶标,能够起到比传统的化疗更有针对性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效果。

另外,以端粒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热点, 端粒酶抑制剂具有高效、特异和广谱性, 可能对晚期和扩散肿瘤也有效,因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3.端粒酶与细胞衰老
目前的科学研究认为端粒之所以缩短的关键因素是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降低或缺失,这导致端粒不能被细胞所识别由此引发细胞的逐渐衰老。

端粒——端粒酶假说认为:正常人体细胞经过有限次的有丝分裂后, 分裂次数即达到Hayflick界限,染色体末端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不可逆地被阻断在细胞周期G 1 期和G 2/ M 期之间的某个时期, 这时细胞进入了老化期并随后凋亡。

如果细胞被病毒感染,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或原癌基因被激活,或DNA 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或影响了DNA甲基化的程度等,这时细胞可以越过阻断点, 并继续进行有丝分裂。

其中有少部分细胞此时激活了体内端粒酶活性,可以维持分裂时细胞染色体长度不再缩短,阻止细胞的衰老,使细胞进入永生化时期。

Sp1是TERT基因转录的激活因子,Hsin I L等发现Sp1过度表达将明显引起hTERT转录的增强[6],从而调节细胞衰老的过程。

杨静茹等发现在衰老的进程中,依赖于p53基因的DNA 损伤信号的重要性,
端粒功能失调会引起p53 基因的表达,进而加速异常组织细胞的衰老或凋亡。

端粒极度缩短诱导细胞和组织的改变,这个变化主要集中在p53 抑癌蛋白这一细胞压力传感器上,它可以对癌基因的激活、DNA 损伤信号和缺氧等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起到强制细胞周期停止或使细胞凋亡的作用[7]。

尽管发现了端粒和细胞衰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但如果想通过人为转入端粒酶到哺乳动物体细胞, 使其寿命可以得到极大的延长,甚至达到永生化,那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端粒和端粒酶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在细胞体内发挥生物功能作用, 如何协调部分细
胞衰老和存活,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4.展望
对于人类衰老与癌症的研究是社会各界的研究热点,也是我们目前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对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必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通过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与探讨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在人类衰老与癌症的研究上会有很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丽琴,刘腾,贾海鹰.端粒、端粒酶结构与功能[J].北方药学, 2007 (4) : 36-38.
[2]林禾雨.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综述[J].科技信息,2013,25:152.
[3]雷红玮,田亚男,王旭.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激活及机制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34.
[4]吴成举,谢鑫,柴纪严,等.胃癌患者的端粒酶的表达[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5-25.
[5]黄东海,葛林虎,范梦颖,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预测肺癌化疗敏感性的体外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09):1600-1601.
[6]Hsin I L, Sheu G T, Chen H H, et al. N-acetyl cysteine mitigates curcumin-mediated telomerase inhibition through rescuing of Sp1 reduction in A549 cells [J]. 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 2010,688(1):72-77
[7]Palm,W. et al. How shelterin protects mammalian telomeres[J]. Annu. Rev. Genet.2008,42,301–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