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歌曲:鼓浪屿之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鼓浪屿之波教案初中

鼓浪屿之波教案初中

鼓浪屿之波教案初中课程名称:音乐课时:2课时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美妙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鼓浪屿之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合理运用气息练唱这首歌曲。

4. 掌握歌曲的情境,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和节奏。

2. 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2. 歌曲的情感把握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乐谱。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鼓浪屿之波》的片段,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提问:你们对鼓浪屿有什么了解?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借鉴。

三、歌曲分析(15分钟)1.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 讲解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四、歌曲演唱(10分钟)1. 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歌曲复习(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唱的歌曲《鼓浪屿之波》。

2. 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歌曲深入学习(20分钟)1. 深入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让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分享自己的心得。

三、歌曲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可以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鼓浪屿之波》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鼓浪屿之波》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3.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气息控制和发声技巧。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教案名称:鼓浪屿之波教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鼓浪屿位于厦门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2. 了解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3. 通过对鼓浪屿的波浪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物理波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呈现一幅鼓浪屿的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是鼓浪屿。

教师:没错,这是鼓浪屿。

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回答自己的了解)2. 学习:(教师给学生分发准备好的相关资料)教师:请看一下这些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在黑板上显示)a) 鼓浪屿位于哪个城市?b) 鼓浪屿何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c)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是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或个人进行思考和回答)3. 探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给予相关实验操作)a) 教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鼓浪屿的波浪现象。

请大家注意观察不同时间的海浪形状和大小,以及其变化规律。

b) 学生:(观察海浪的形状和大小,并记录观察结果)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鼓浪屿的海浪为什么会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波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非常好,你们的观点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5.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教师: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分析,你们觉得鼓浪屿的波浪现象与哪些物理原理有关呢?学生:(回答)教师:很棒!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鼓浪屿的波浪现象与海洋水流、风力等因素有关。

6. 小结: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鼓浪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对波浪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学习物理学时更好地理解波动现象。

7. 作业布置:教师:请同学们回家后,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进一步研究鼓浪屿和波浪现象,并写一篇关于鼓浪屿波浪的小论文。

要求结合相关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并展示你们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鼓浪屿之波初中教案

鼓浪屿之波初中教案

鼓浪屿之波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鼓浪屿之波》的介绍、欣赏、分析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鼓浪屿之波》,掌握弱起节奏,理解歌曲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之波》,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歌教学:(1)教师播放《鼓浪屿之波》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弱起节奏的演唱。

(3)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曲的象征意义。

3. 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鼓浪屿之波》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演唱练习:(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鼓浪屿之波》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鼓浪屿之波》。

2. 学生能够理解《鼓浪屿之波》的象征意义,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准确掌握弱起节奏,表现出良好的歌唱习惯。

五、教学资源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鼓浪屿之波》乐谱。

3. 教学挂图或图片。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好分组演唱活动。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鼓浪屿之波 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 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通过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让学生感受深切的爱国情怀,进一步深化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增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及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能力。

1、正确的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准确地表现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表现期盼之情2、自然准确的表现出歌曲中的切分音、弱起、前半拍的休止节奏构成的旋律。

新课内容:一.导入:1、师生问好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了香港、澳门两个景点旅游,领略了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今天让我们整理思绪,收拾行装继续我们的旅程,大家知道我们下一站到达哪里呢?2、小结导课:让我们出发去领略台湾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

同学们说的很对,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于台湾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首以台湾为主题的新歌《鼓浪屿之波》,(出示课题)让我们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

二.感受音乐1、初听全曲,交流问题。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师生互动小结后再学唱歌曲:情真意切的歌曲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学唱这首歌曲,让我们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用a模唱旋律:跟着音乐指挥学生,示范肢体语言让其融入到音乐的旋律中去,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美,提醒学生a的发声状态3、学唱乐谱:教师边示范边弹钢琴让学生唱乐谱,让学生自行找出曲谱中的难点,解决难点:提问:你觉得歌曲中哪一乐句比较难唱?(解决问题)4、学唱歌词: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和调性都已经掌握了,现在让我们加进歌词,带着思念期盼的情感演唱歌曲,唱的同时体会歌词的意蕴。

初中西南师大版音乐八年级下册2.歌曲鼓浪屿之波课件(12张)ppt课件

初中西南师大版音乐八年级下册2.歌曲鼓浪屿之波课件(12张)ppt课件
动的浪花,给人以一种源远流长的感 觉,带着期盼和依恋思乡情感早已漂 向美丽的台湾岛。
第二部分:充满了激昂和渴望促使 情感的迸发,渴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 统一。最后重复的“我渴望”有一丝忧 伤和向往。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聆听歌曲《鼓浪屿之波》,思考歌曲向我们讲述了 什么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 描述“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 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 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 故乡和亲人。
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这首歌采用单二部曲式。(A+B) 第一部分:比较抒情,犹如一股涌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知识是一种快乐 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 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 望。
因中外风格各异的 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 汇集、保留,有“万国 建筑博览”之称。
小岛还是音乐的沃 土,人才辈出,钢琴拥 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 得美名“音乐之乡”。
岛上气候宜人四季 如春,无车马喧嚣,有 鸟语花香,素有“海上 花园”之誉。
台湾是个美丽的宝岛,也 是个富饶的宝岛。宜人的 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 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 “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 腴之地”。有“米仓”、 “东方糖库”、“水果之 乡”、“森林之海”、 “东南盐库”、“兰花王 国”、“蝴蝶王国”、 “珊瑚王国”、“鱼仓” 等美誉。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作者:admin教案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35 更新时间:2009-2-23呼唤——《鼓浪屿之波》实例一、教学设想音乐是一种以美育为属性的学科,是靠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为主的活动。

在活动中应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体现其艺术性,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因此,我们应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美好体验。

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性、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分层次欣赏,分组讨论,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

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盼全国早日统一,并为此尽微薄之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加深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

3.通过相关的知识渗透,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旋律走向与力度的变化来感受歌曲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感。

四、教学流程在多媒体画面中展现日光沿与基隆港,在画面后来传出歌曲《鼓浪屿之波》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随之出示课题:呼唤导入:“看画同步法”导入1.提问:美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的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地方,你知道它是哪里吗?(课前让学生收集过台湾、鼓浪屿、基隆港的有关资料)生答:设计2,如答不出,可加重背景音乐,通过听到的歌词得出答案2.看着谱例完整欣赏作品《鼓浪屿之波》设计思路:通过第一遍欣赏初次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培养审美情趣,随之多媒体展示画面,由学生看着画面简单介绍鼓浪屿与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其位置,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3.情感源于旋律,让学生边划线边跟唱,感受旋律走向、力度的变化,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初步解决)①让学生听一段,在教师带动下划旋律线②以乐句为单位,让学生自己领会划旋律线③让学生边划旋律线边哼唱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指导性,在学生的动与唱中,体现其参与性。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掌握鼓浪屿的主要景点和特色;3.提高学生对鼓浪屿的艺术、文化和环境的认识和欣赏能力;4.通过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导入部分:介绍厦门市及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鼓浪屿的兴趣。

2.知识讲解:分析鼓浪屿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包括岛上的建筑风格、音乐文化、植被等。

3.活动设计:分组设计鼓浪屿旅游宣传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示鼓浪屿的魅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鼓浪屿之行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短视频、图片或地理工具等多种形式来介绍厦门市及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鼓浪屿是一个位于厦门市的美丽小岛,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步骤二:知识讲解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景点或特色,例如鼓浪屿的日光岩、琴弦、刘大白等。

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做简短的口头报告。

2.全班分享:每个小组依次展示所学内容,有关其他景点或特色的学生可以提问补充。

3.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鼓浪屿的独特之处,如何体现在建筑风格、音乐文化、植被等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活动设计1.分组竞赛: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组设计一个鼓浪屿旅游宣传活动。

鼓励学生在宣传形式、内容呈现和团队合作上发挥创意,比如可以制作海报、设计旅游路线推荐等。

2.活动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为其他小组的宣传活动打分评价,通过评分来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

步骤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鼓浪屿之行的心得体会。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分享,展示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

四、教学评估1.口头表达:根据学生在导入部分和演讲环节中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鼓浪屿的基本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团队合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内涵。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引导学生了解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

三、教学重点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

四、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对鼓浪屿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学唱、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鼓浪屿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歌曲和鼓浪屿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和视频材料,包括《鼓浪屿之波》歌曲的演唱版本和MV版本。

2. 鼓浪屿相关的图片、地图和历史文献资料。

3. 乐谱和音乐教材,用于教授歌曲的旋律和和声部分。

4.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5. 录音机或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背景音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鼓浪屿的美丽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鼓浪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歌曲学习:播放《鼓浪屿之波》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讲解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歌曲的主题思想。

4. 演唱技巧教学:教授歌曲的旋律和和声部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5.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歌曲和鼓浪屿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唱《鼓浪屿之波》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讨论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态度。

鼓浪屿之波-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鼓浪屿之波-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鼓浪屿之波-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爵士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爵士乐曲目《鼓浪屿之波》的演奏方法和演出技巧。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和特点,认识并能演奏爵士乐曲目《鼓浪屿之波》;2.熟悉爵士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和弦指法、乐句演奏、节奏感和即兴演奏等;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奏技巧,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演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爵士乐的演奏技巧和特点;2.《鼓浪屿之波》的演奏方法和演出技巧;3.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和乐器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爵士乐的起源和特点1. 爵士乐的历史和发展•认识爵士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爵士乐的各个流派和代表人物。

2. 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和演奏技巧•分析爵士乐的基本元素,包括和弦、节奏、即兴演奏等;•介绍乐器演奏技巧,如吉他、贝斯、鼓等。

第二课时:《鼓浪屿之波》的演奏方法和演出技巧1. 曲目背景介绍•了解《鼓浪屿之波》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2. 曲目演奏方法和演出技巧•指导各乐器演奏部分的技巧;•带领学生学习合奏和协作技巧。

第三-五课时:曲目演奏和表演1. 整体排练和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小组可以进行整合排练;•通过分组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演出表演•选取学生中表现最好的演员进行演出,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自己的表现能力。

五、教学方法1.介绍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听、看、模仿的方式来学习爵士乐和《鼓浪屿之波》的演奏技巧和特点。

2.练习和实践法:采用教师带领学生和小组训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创新性和启发性法: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厦门的热爱和自豪感。

3.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是一首描绘厦门鼓浪屿美景的歌曲,歌词中融入了厦门的特色元素,如鼓浪屿的波浪、白鹭、钢琴等。

2.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鼓浪屿之波》,理解歌曲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3.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意境。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象征手法等。

4. 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厦门的了解和感受,引出歌曲《鼓浪屿之波》。

2. 欣赏歌曲: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3. 讲解歌曲:介绍歌曲的背景、象征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5. 练习: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地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3. 学生对家乡厦门有更深的了解和自豪感。

4. 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鼓浪屿之波》乐谱、录音设备、教学PPT。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配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

七、教学过程1. 课前热身: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放松身心。

2.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唱《鼓浪屿之波》。

3. 歌曲欣赏:聆听《鼓浪屿之波》,让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中的象征手法,如波浪代表鼓浪屿的波澜、白鹭象征和平等。

初中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初中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初中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鼓浪屿之波》的背景知识,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欣赏与学唱。

2. 合唱技巧的指导与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引导学生关注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二、歌曲欣赏(15分钟)1. 播放《鼓浪屿之波》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学唱歌曲(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针对学生的歌唱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纠正。

四、合唱实践(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2. 让学生自主选择合唱段落,进行分组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二、合唱技巧指导(15分钟)1. 教师讲解合唱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关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声音协调。

三、合唱实践(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提高合唱质量。

2.让学生进行整首歌曲的合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歌唱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声音协调等。

3. 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如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让学生感受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合唱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鼓浪屿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建筑风格等基本情况;2. 了解鼓浪屿的特色景点和历史故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或教材资料;2. 地图或景点图片;3.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鼓浪屿的图片或地图,向学生介绍鼓浪屿的位置和基本情况。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步骤二:讲解鼓浪屿的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教师讲解鼓浪屿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如福建土樓文化的影响、外国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等。

同时,通过图片展示鼓浪屿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西式别墅、中式庭院等。

步骤三:介绍鼓浪屿的特色景点教师通过或教材资料介绍鼓浪屿的特色景点,如日光岩、海滩、音乐广场等。

同时,讲解每个景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

步骤四:学生观察和讨论教师为学生分发景点图片或地图,让学生自由观察和描述。

鼓励学生发表对景点的看法和建议,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步骤五:学生展示教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深入学习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海报、、小短剧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步骤七: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鼓浪屿的文章、设计一张旅游宣传海报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鼓浪屿,增加亲身体验;2. 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研究鼓浪屿的某个方面,如鼓浪屿的音乐文化、美食文化等。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和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美妙旋律。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

2. 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介绍。

3.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演唱和鼓浪屿的相关知识。

2. 难点: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2.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对音乐的欣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新课导入:讲解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3. 鼓浪屿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4. 音乐欣赏: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对音乐的欣赏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演唱等。

2. 演唱技巧: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包括音准、节奏和音色等。

3. 音乐欣赏: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反馈,评估学生对《鼓浪屿之波》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七、教学资源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乐谱和音响资料。

2. 鼓浪屿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音乐欣赏指导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2. 第2周:介绍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3. 第3周:进行音乐欣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4. 第4周:进行课堂评估,总结学习成果。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特点时,可以结合乐谱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初中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盼归”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 我” 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

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鼓浪屿之波》,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用深情、舒展的歌声表现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歌唱方法,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呼吸、吐字、咬字等歌唱方法,并初步掌握4/4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二)教学难点注意歌曲中的弱起结构|1 -- 0 1|、|1 5 5 - 5 1|与高音部分的1 2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歌曲《七子之歌—澳门》速度稍慢。

导言:这是一首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思念祖国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鼓浪屿之波》。

(二)新授1.聆听(1)初听《鼓浪屿之波》提问:这首歌曲描绘怎样的情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复听歌曲《鼓浪屿之波》,感受歌曲情绪和意境并说出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2.学习歌曲(1)朗读歌词(课件:朗读过程中配背景音乐《鼓浪屿之波》)(2)随琴用la来哼唱一遍。

哼唱后提问:哪句旋律给你的印象最深?(3)出示两条旋律:请同学们试着用手来划一划旋律线,来对比一下这两条旋律?(课件:对比旋律)(4)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注意咬字。

(课件:歌片)提问:在填词唱后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歌曲的歌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5)提问:这首歌曲的高潮唱的是什么地方?歌曲中为什么会特别提到日光岩?(6)简介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共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加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于是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

鼓浪屿之波-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鼓浪屿之波-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鼓浪屿之波-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鼓浪屿民歌《鼓浪屿之波》的歌曲内容、背景和特色;2.学习民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3.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和合唱技巧,完成全班群唱。

教学重点1.学习鼓浪屿民歌《鼓浪屿之波》的歌曲内容和表现技巧;2.掌握基于民歌风格的声乐唱法和合唱技巧;3.学习民歌配器的基础知识和乐器技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了解民歌《鼓浪屿之波》本节课主要介绍民歌《鼓浪屿之波》的背景,包括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歌曲内容的基本情节和歌曲特色等。

第二节:唱法教学本节课主要介绍学生如何唱好鼓浪屿民歌,包括声部唱法、咬字发音和节奏感掌握等。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唱歌、集体排练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第三节:合唱技巧本节课主要介绍合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如何把握节奏、声部合唱、音高和音域掌握等。

老师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听歌分析和实际排练等形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

第四节:乐器演奏本节课主要介绍音乐配器的基础知识和常见乐器演奏技巧,包括如何演奏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常见乐器,并结合歌曲情节进行学习。

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演奏、听乐分析和老师演奏等形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乐器演奏技巧。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问答法;4.实践法。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的主要评价指标如下:1.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和掌握情况;2.学生对民歌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的掌握情况;3.学生对歌曲的合唱和乐器演奏技巧掌握情况;4.教学资源的利用,如歌曲、乐器等。

5.教学语言清晰度和表述效果。

教学实施教学工具本次教学需要的工具包括:1.唱片机、CD、麦克风;2.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常见乐器;3.课件、PPT等教学资料。

教学流程本次教学的流程如下:时间内容方法第一节课了解歌曲讲授法、双向讨论第二节课唱法教学讲授法、演示法第三节课合唱技巧讲授法、实践法第四节课乐器演奏讲授法、演示法总结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鼓浪屿民歌的唱法和乐器演奏技巧,提升音乐素养,调动课堂气氛,增强班级整体合作能力,同时增加学习乐器的兴趣和爱好,为今后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鼓浪屿之波》.doc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鼓浪屿之波》.doc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鼓浪屿之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Z波》,掌握弱起节奏。

2.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感受大海的光彩和寓意于大海深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Z波》。

2.歌曲《鼓浪屿Z波》屮的弱起节奏。

教材分析1.《鼓浪屿Z波》《鼓浪屿之波》,D大调,4/4 tri,二段体结构。

曲调优美抒情,表达了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口冋归故乡的思乡情绪。

第一段:1—8小节(不包括前奏),共有两个乐句。

其屮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并为第二段乐曲高潮部进行铺垫。

第二段:8-17小节,与第一段不论是在力度和音区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旋律上升到“e”,随后乐句中运用的两个“我渴望”非常紧凑,充分表现了两岸人民渴望早LI相聚的迫切心情。

2.《西沙,可爱的家乡》这首歌曲曲调活泼优美,热情地赞颂了西沙的美丽景色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Z 情。

歌曲为C大调,节奏较为白由而且稍有变化。

歌曲分为两大部分。

前7小节为引子,曲调具有呼唤性。

第一部分:7—24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是弱拍起。

第二部分:24-47小节,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乐句连接紧凑,节奏由快到慢,尤其是40-43小节长达4小节的拖腔,更是将歌曲推向最高潮,更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Z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欣赏以人海风光为主题的视频(有波澜壮阔的惊涛骇浪、有委婉细腻的潺潺溪流等)I曲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大海美吗?美在哪里?生:讨论分析。

师:大海是美的,我们歌唱和赞美大海,大海是深邃的,寄托看我们无限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寄托着海峡两岸深情的歌曲《鼓浪屿Z波》。

二、教唱歌曲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描写大海主题的歌虬下面你们能否说出歌曲描写的是我国什么地方吗?生:台湾岛、鼓浪屿、基隆港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那里美丽的台湾风光吧!师:优美的I曲面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富饶美丽的台湾岛,使我们流连忘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歌曲:鼓浪屿之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3、有感情的演唱《鼓浪屿之波》,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

4、通过相关的知识渗透,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热爱祖国。

2学情分析
八年级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很大提高,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音乐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2、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提问: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这美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的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你知道它是哪里吗?
生答:台湾
师小节: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由于国共内战,1949年后两岸人民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台湾的画面调动学生们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