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之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座谈讨论等方法,对宁波市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了调研。并基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论证,揭示了健身俱乐部市场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即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健身俱乐部管理的多元化和健身俱乐部服务的多样化。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体育消费;体育市场;市场构建

中图分类号:g81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45―03

当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时,体育健康消费就将开始启动。体育健身俱乐部就是伴随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启动而兴起的。宁波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城市竞争力排进全国十强,这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社会经济支持。然而,宁波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状况如何?其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企业所有制和市场定位、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管理体制和人员素质又如何?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引导和市场促进的建章立制,以及怎样构建健身俱乐部的市场体系,是体育行政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宁波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研,揭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市场运作的困难,并基于此,构建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宁波市16家有代表性的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作为调研对象。

1.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调研这些健身俱乐部的投资结构、所有制结构、社会经营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健身俱乐部会员有关消费资料,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4份,有效问卷171份。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采用实地访谈法,与健身俱乐部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和俱乐部会员座谈访问,以获取有关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 宁波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

2.1.1 所有制结构与规模调查结果显示:国营性质的健身俱乐部2家,占12.5%,个体民营性质14家,占87.5%,2家国营性质的健身俱乐部分别挂靠市妇联下属企业工人文化官,个体民营所有制的俱乐部占主导地位符合浙江经济的特色,表明民营资本已进人体育产业。

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上的5家,占31%;50-100万元的5家,占31%;50万元以下的6家,占38%。总体规模不大,这和俱乐部目标市场定位有关。

2.1.2 经营项目及经营状况从经营项目看,单一项目经营者居多,即单一健身健美俱乐部占多数。综合性项目的其次,即除提供健身、健美项目服务外,还提供桑拿、康复理疗、按摩、健身咨询、美容等服务。

经营状况:赢利7家,占43.8%;持平7家,占43.8%;亏损2家,占12.4%。

2.1.3 消费对象的基本特征消费对象的构成特征受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投资项目、投资档次、目标市场和经营理念所决定。调研显示:宁波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会员的基本特征如下:

1)女性多、男性少。参加俱乐部的女性占被调查人数的57.9%,男性占42.1%。

2)青年多、老年少。健身会员中青年占71.2%,45岁以上中年人仅占27.8%。

3)学历愈高、比例愈大。大学学历的会员占57.8%,高中学历的会员占31.6%,初中

及小学学历的会员各占5.3%。

4)收入水平呈橄榄型。低收入和高收入者分别占5.3%和10.4%.中等收入者占84.3%。表明中等收入人群是健身消费者的主体。

2.1.4 收费方式和消费水平健身俱乐部消费方式基本上为两类:

1)会员制(准会员制):会员制的收费方式其实是优惠制,即采用年卡、季卡、月卡。年卡1000-3300元,季卡160-1500元,月卡60-520元。

2)散客方式:散客的收费价格,因俱乐部的规模与档次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低则每人次10元,高则每人次68元。

2.1.5 经营者对自身经营前景的判断经营者对自身经营前景是否看好,不仅取决于经营者对企业自身的把握程度,还取决于对企业外环境的满意度:如产业政策、法制建设、城市现代化以及体育消费水平等。调查表明:前景看好的占58.6%,目前尚难以判断的占40.4%,前景不好的仅占2%。表明投资者和经营者对这一市场的基本判断。

2.2 俱乐部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市民体育消费观念滞后,体育消费人口偏少“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远不如保健消费强烈。2001年宁波市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教育、卫生,娱乐、健身的支出分别占总支出的14.5%和19.6%,宁波市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7.8%,这是体育健身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消费不花钱”的观念仍具很强的惯性,体育健身消费群体总量不足。因此提高体育消费意识,增加体育消费人口是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前提。

2.2.2 俱乐部规模小,缺乏合理布局在调杏的16家健身俱乐部中,规模较大的有7家,经营场所的面积在800m②左右,大多数俱乐部经营场所面积在100―400m②之间,且经营的项目以女子健美操和美容为主。与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比较,宁波市的健身俱乐部规模小,档次低、缺乏有品牌的连锁店,而且缺乏规划。实地考察发现,仅在鼓楼步行街附近100m圈内,竟然开办了金谷健身中心、植美村和伊露健身中心3个俱乐部。按照“有效经营半径”的原理,显然这种布局是不合理的。

2.2.3 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近年来,宁波市政府行政部门制定了一些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如何扶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设尚不到位。缺乏市场法规保障,突出问题是:行业标准不全,影响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譬如尽管出台了健身俱乐部准入条件,但缺乏必要的行业星级标准和收费等级差,导致健身俱乐部规模小、档次低、重复建设的现象,已经引发非良性竞争,最终造成健身市场整体疲软。

2.2.4 经营人才严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资料显示,2001年宁波市每万人拥有体育项目经营人员仅5.8人,且大多为普通职员。在调查的16家健身俱乐部经营主管中,大学本科学历者仅3名,其余都是高中以下学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热爱体育、热心体育,但缺乏体育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致使健身俱乐部总体经营和管理水平较低。因此,体育经营人才的缺乏是影响宁波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2.5 经营场馆利用率低,且经营品种单一在调查中发现,尽管不同的项目场地器材设施的利用率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场馆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健身器材的利用率较低,不少场地器材经常处于闲置状态。健身俱乐部普遍是白天暂停营业。场地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势必抬高经营成本,从而不利于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健身俱乐郎的经营品种非常单―,在16家健身俱乐部中,经营健美操和美容项目的有10家,占62.5%,经营健身器械、健美操、跆拳道、休闲茶室、蒸气浴室、桑拿、美容项目的有6家,占37.5%。可见,宁波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品种如此单一,很难满足大众多层次的健身娱乐需求,同时也影响了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市场运作非常困难,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健身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