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引发的血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缺氧等类型心脏病。

冠心病的疾病范畴较为广泛,其中也涵盖了炎症、血栓等导致的官腔狭窄或阻塞等。

冠心病属于人群多发性疾病,属于现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近几年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却呈现上升趋势。

为对冠心病的发病率进行控制,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正确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该文中将以冠心病为核心,展开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标签: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冠心病在早期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而随着近几年的相关调查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有逐渐上升趋势。

基于冠心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此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相关措施已经成为现代临床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其中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掌握对控制冠心病发病率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

该文主要以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几个方面,将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1 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灌装硬化病变所引发的一系列血管腔异常情况,最终导致缺血或缺氧性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多因情绪过于激动或重体力劳动时突然出现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左肩或手指的疼痛,在休息或服用适当药物后可有所缓解[2]。

冠心病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或夜间比较容易发生疼痛,也被称之为心绞痛。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疼痛感会逐渐增加,同时发病频率也有所提升。

冠心病患者在发病时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控制,如发病较为突然或病情较重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发生血压急剧下降、休克或心衰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冠心病也属于威胁系数较高的疾病類型。

另外冠心病的一个主要临床特点为疾病范围广泛,且发病人群较为广泛,据相关研究显示冠心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引起了医疗领域与社会公众的关注[3]。

2 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2.1 年龄因素分析
据大量对冠心病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但老年群体仍然属于冠心病的多发群体[4]。

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所引发的,而动脉壁内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临床医学认为年龄是冠心病的其中一类危险因素。

随着现代临床中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逐渐增加,行心血管相关手术的患者也随着增加,而老年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手术过程中所存在的血管事件风险也比年轻患者要相对较高。

相关研究中
有提出,冠心病患者年龄要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另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以85岁以上患者居多。

由以上种种可以证实年龄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2 性别因素分析
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绝经后冠心病患病率有显著提升,由此临床中认为雌激素的缺失是导致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5]。

而相关临床研究也证实雌激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由此说明研究雌激素是否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病率具有相关性影响,对疾病的控制具有一定作用。

心血管危险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的表现更为年轻也更为普遍,改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部分疾病危险因素。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对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中显示,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且男性不稳定性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也高于女性患者。

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可能与女性经常参加社区活动,运动量的增加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3 高血压因素分析
高血压是老年群体中的多发性疾病,而高血压水平越高则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则会越高,因此高血液与冠心病的发展与病程周期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

患者存在高血压病症会增加冠心病与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据相关临床研究证实,收缩压处于正常情况下,脉压能够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指标[6]。

收缩压会给予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是心血管类疾病的主要预测指标,人体心血管老化的一个主要指标是收缩压的升高与脉压的增加。

相关临床调查指出,血压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老年群体中收缩压每提升20 mmHg 或舒张压上升10 mmHg均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系数的大幅度上涨,而体位性低血压则可能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要显著高于年轻人高血压患者,而老年群体中高血压又是多发性疾病,因此可以证实高血压是冠心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2.4 血脂异常因素分析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关系,血脂所指的是血浆脂类的总称,其组成部分为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等。

冠心病的早期研究中有提出脂肪浸润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血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与疾病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

临床医学中大量的动物实验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均指出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存在着相关关系,控制高脂肪与高胆固醇能够起到降低冠心病危险系数的效果[7]。

血脂异常主要与人体的运动量有关,尤其是现代绝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不健康,油脂吸收过量容易出现高血脂等情况,再加之多数人缺乏运动,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同时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出现,增加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脂异常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因此证实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2.5 吸烟因素分析
吸烟行为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烟草内存在不同程度尼古丁。

据临床研究显示,尼古丁能够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收缩,进而导致血压上升,降低有益的高度密脂蛋白,提升有害低密脂蛋白,加快动脉硬化的形成[8]。

据相关研究显示,大量吸烟的人群中心肌梗死的危险系数比照不吸烟人群要高出3倍左右,且吸烟者的血栓体积增长较快,同时吸烟也能够导致高血压、心率失常、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等,以上多种因素均是导致冠心病主要因素。

冠心病危险系数的增加与平均每日的吸烟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长期存在吸烟习惯的人群能够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影响到冠状动脉舒张的正常水平。

国内相关研究中有提出,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存在独立相关关系,因此控制吸烟情况是控制冠心病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2.6 糖尿病因素
临床医学早有证实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着重要相关关系,糖尿病是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独立性预测因子。

空腹血糖调节功能不足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多存在血糖代谢异常情况,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糖调节异常也是较为常见的病症。

在对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冠心病组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群体,且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群体中,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相对较高[9]。

2.7 血尿酸因素分析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代谢的终极产物,是基于体内代谢的核酸或食物中的嘌呤物分解而来,由人体的肾脏进行排出,尿酸的出现与糖酵解有一定的关系,能够引起脂肪代谢异常。

尿酸是女性冠心病死亡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虽然尿酸同样是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但不属于独立性危险因素。

据相关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尿酸高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且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有以上种种研究结果证实,尿酸是冠心病的其中一项危险因素。

3 冠心病危险因素应对措施分析
3.1 调整不良生活习惯
在上文的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中有显示,吸烟行为是冠心病的其中一项危险因素,因此对吸烟行为进行控制是控制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烟草中所含有的一氧化碳与尼古丁对人体可形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不良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血小板聚集吸附性,血小板的激活一方面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能够释放出缩血管物质,引发冠状动脉痉挛。

由此可证实吸烟行为是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重要因素,对吸烟行为进行控制,对控制青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吸烟行为外,不良的作息习惯也是导致机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例如睡眠不足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血压的发病率,而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一项危险因素,由此也证实不良的作息习惯同样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维持正常的作息习惯,降低冠心
病危险因素。

3.2 控制饮食与增强运动量
在上文中有显示,饮食与活动量是诱发血脂异常的主要因素,而血脂异常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说明控制饮食与运动量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具有一定作用。

现代社会中饮食习惯多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下,高脂肪与高胆固醇以及高热量的食物摄取已经是常态,而此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另外缺乏运动量也是导致肥胖与高脂血症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饮食与运动量进行控制,是预防血脂异常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4 结论
综合上文所述,冠心病是一种人群多发性疾病,疾病范围较为广泛,其危险因素包括了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冠心病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但年轻群体中由于吸烟行为也导致了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而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则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对冠心病发病率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所有可能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阅春,何继强,姜腾勇,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3):178-181.
[2] 黄裕立,胡允兆,吴焱贤,等.不同性别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J].广东医学,2012,5(23):3556-3559.
[3] 孙建琦,章锡林,胡剑平.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11,6(2):213-215.
[4] 张新娅,韩雅玲,荆全民,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7(4):340-343.
[5] 王三宝,赵洛莎.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9(7):1094-1097.
[6] 郑宏,张丽莉,李艳华.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2013,4(3):382-384.
[7] 马欢,郑伊颖,耿庆山,等.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变类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5(14):1944-1945.
[8] 武文峰,江龙,王春梅,等.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4(8):1537-1540.
[9] 陈学智,唐強,王智,等.老年疑诊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J].心脏杂志,2016,2(2):170-174.
(收稿日期:2016-0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