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我国慢性病现况
浅谈我国慢性病现况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危害日渐严重。
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前3位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卒中和心脏病[1]。
世界范围内,冠心病是目前最重要的死因和疾病负担之一[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2年全世界有550万人死于脑卒中[3]。
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患者约有1·6亿[4]。
另据WHO 估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可达1.5亿,其中近1亿是未被诊断的[5]。
本文对我国慢性病的危害、慢性病危险因素以及国外慢性病防治的经验进行综述,以掌握我国慢性病现状,为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慢性病现状危险因素1.主要慢性病的病因链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主要慢性病的病因链。
在个体层面上,年龄和遗传是不可改变的影响因素。
而不合理的膳食及过多的能量摄入、少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精神状况不佳则是这些慢性病共有的、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
大量研究证明,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针对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的干预比疾病发生后的临床干预,成本效益要好的多。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80%的冠心病、90%的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和1/3的肿瘤的发生。
这说明,不良的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病或患病风险中起主要作用。
2.我国慢性病发病情况根据WHO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
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成人最主要的死因。
未来10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
而在中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慢性病死亡人数将增长19%,其中糖尿病死亡人数甚至可能增长50%[8]。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常难以痊愈或不易治愈,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等。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资源匮乏,加上农民的生活、饮食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慢性病在农村地区呈现出一定的流行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来看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
农村地区人口密集,生活和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农民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压力大,饮食结构单一,膳食热量过剩,营养不良,劳动密集型的农作业环境往往也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职业健康风险。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由于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农村地区慢性病常常被忽视或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导致病情加重,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我们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
加强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源头上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慢性病防治机制。
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推行健康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农民解决治病就医难的问题。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措施,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民给予免费治疗或补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相对较为严峻,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健康扶贫政策等综合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为农民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慢性病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慢性病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慢性病管理的现状慢性病指的是持续存在并进展较缓慢的长期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负担,还对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压力。
在当前慢性病管理中,许多国家面临着以下一些共同问题:1. 缺乏全面的管理体系:目前,很多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患者个人档案和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导致不同医院或医生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和传递。
2. 管理分散不够协同: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指导原则,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这导致了在治疗决策、药物处方以及后续随访等方面存在差异化。
3. 医生时间有限:由于医生资源有限,每位医生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这就导致医生往往在短时间内不能给每位患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管理服务。
4. 缺乏患者主动参与:许多慢性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足够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意识,无法积极参与自身疾病的管理。
二、慢性病管理的发展趋势尽管当前慢性病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一些发展趋势:1. 信息技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的逐渐普及和跨医院信息传输的便利化,将有助于改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
同时,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在线健康咨询和远程监护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更好地沟通。
2. 强调个体化治疗:未来治疗方案将更加注重针对个体患者进行设计。
通过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血液透析、规范管理等手段来帮助患者降低可能出现的慢性病并发症风险。
3. 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倡导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以及合理生活习惯,可以减少与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同时,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知识和社会支持系统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参与慢性病管理的积极性。
昆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14应用预防医学2020年10月第26卷第5期Applied Prev Med,0ct.2020,Vol.26No.5•调查研究•昆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毛鸿彦,江丽,许玉屏,梅雪君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650228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抽取昆明市1080名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08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7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28%=调查对象有408人为慢性病患者,患病率为41.85%,其中女性患病率为45.28%,男性为37.44%。
患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影响调査对象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户籍、不同职业、教育程度、婚姻、工作现状、人均年收入、生活自理能力、自评健康状况和睡眠情况(P值均<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城镇居民、婚姻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OR值(95%C/)分别为1.413(1.055-1.893)、0.541(0.373-0.783)和1.541(1.159-2.050);健康状况好、睡眠质量良好是保护因素,OR值(95%C/)分别为1.756(1.452-2.125)和0.881(0.759-1.023)。
结论女性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等人群是昆明市老年人慢性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应针对这些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8X(2020)05-0414-03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居于世界之首,同时也是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叫在老龄化进程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50%患有慢性病叫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巨大的疾病负担。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慢性病作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居民健康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着重分析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一、慢性病管理现状1.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城市化、工业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国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却也带来了更多的慢性病问题。
然而,目前很多居民还缺乏对慢性病的正确认识,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缺乏主动防范和积极治理的意识。
2.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财政投入、资源配备等多种原因,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存在很多不足。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专业化的医疗人员和设备,慢病患者的管理也存在滞后和不充分的情况。
3.患者治疗遵从性较差慢性病患者管理需要长期的协作和耐心,但是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很容易存在不信任、不遵从、自我医疗等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充分,加重病情。
二、对策分析1.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推广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患者和家庭了解和管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促进患者和社会公众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引进专业护理人员和专业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相关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
配备专业设备,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3.开展多元化的慢病管理方式除了传统的医生门诊治疗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开展远程慢病医疗服务,开展慢病管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患者互助社区建设,搭建在线平台,便于患者随时随地在线咨询和交流。
4.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建立慢性病医疗服务团队,把专家、家庭医生、护士、康复师等有关医护人员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
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的现况调查
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的现况调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对某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发病情况、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们对某城市社区的6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90%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关节炎。
近半数老年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个人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
例如,老年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等。
环境因素:社区医疗资源、社会支持网络、生活环境等。
例如,医疗资源不足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医疗资源:医生的专业水平、医院的设施、医保政策等。
例如,好的医疗资源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知识水平,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增加社区医疗资源投入,提高社区医生的业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加强社会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和获得感。
优化医保政策:完善医保制度,提高慢性病药物报销比例,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问题严重,影响因素多样。
为了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健康教育、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加强社会支持和优化医保政策等。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应对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慢性病共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开展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年慢性病共病是指两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加重病情。
针对这一问题,挖掘共病模式和制定防控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挖掘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
中国慢性病报告范文
中国慢性病报告范文引言:慢性病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慢性病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策略和措施。
一、慢性病的定义、种类和流行病学特征(400字)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并缓慢进展的疾病,通常持续六个月或更久。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
据统计,中国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慢性病通常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高脂饮食,缺乏锻炼),基因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中国慢性病的现状(400字)中国是世界上慢性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慢性病患者数量达到3.3亿,其中糖尿病患者约为1.16亿,高血压患者逾3.2亿。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冠心病是中国最常见的慢性病疾病。
三、影响中国慢性病的因素(400字)中国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和吸烟等行为不良习惯是慢性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医疗机构布局,严重制约了慢性病的防治;健康教育普及率低,很多人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治知识较为贫乏。
四、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措施(400字)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减少患者数量,针对慢性病的风险因素,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摄入过量的盐、脂肪和糖分;大力推广体育锻炼,提高体质水平;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建设,提高慢性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五、结论(200字)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且给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要解决慢性病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慢性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力度,医疗机构应加强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公众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自身健康素养。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慢性病管理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慢性病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将围绕慢性病管理的政策环境、服务体系、技术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展现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全景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二、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
当前,我国慢性病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如《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我国还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服务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筛查、患者随访等工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全程、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广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提高了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在技术应用方面,我国积极推动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尽管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不够高,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待提升等。
关于农村困难群众慢病坚定现状材料
关于农村困难群众慢病坚定现状材料随着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困难群众的慢性病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慢性病作为一种长期、持续的疾病状态,严重影响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剧了贫困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困难群众慢性病确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应对策略与未来发展。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困难群众的健康问题,加大了对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投入。
然而,慢性病在农村困难群众中的确诊率仍然较低,导致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农村困难群众慢性病确诊现状及其原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农村困难群众慢病确诊率低的原因1.医疗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专业医生和先进设备。
这使得农村困难群众在面临慢性病问题时,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
2.群众健康意识薄弱。
许多农村困难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意识。
在病情初期,不易察觉,导致病情恶化后才寻求医疗救助。
3.基层医生诊疗水平有限。
农村基层医生普遍存在诊疗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更新慢等问题,难以对慢性病做出准确诊断。
三、慢病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影响1.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慢性病持续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昂,导致许多家庭债台高筑,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现象。
2.影响劳动力。
慢性病导致农村困难群众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影响家庭收入。
3.增加家庭负担。
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四、政策举措与成效1.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政府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2.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慢性病医疗保障力度,降低患者负担。
五、建议与展望1.增加医疗资源投入。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
2.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慢性病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本文将就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控制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1.慢性病高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成为农村地区最为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其中高发的为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
2.疫情蔓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呈现蔓延趋势,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而农民由于缺少健康知识,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更容易患上慢性病。
3.就医程度低: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就医程度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农民选择自我调理或采取传统偏方治疗,导致症状加重。
二、对慢性病的控制管理对策1.加大健康宣传:农村地区应加大对慢性病预防的宣传,进行常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正确饮食、定期体检等。
2.推广普及保健知识:为农村居民普遍提供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服务,如开展健康体检、健康讲座、为贫困农村居民提供抗病毒药物、绿色通道等。
3.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督促农民定期体检、线上咨询等,及时发现和引导农民进行早期治疗。
4.加强卫生治理:加强环境卫生治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较大程度上防止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三、慢性病防控方案改进策略1.制定专门的防控策略:建立完善、立体化的城乡一体化卫生体系,重点突出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
强化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和普及保健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的扩散及零星病例的治疗。
2.加强监控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实时监控,建立应急预案。
在出现疾病疫情或有感情病人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疗措施。
四、结论农村地区慢性病是影响老百姓健康的因素之一。
在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过程中,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和制定规范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非常重要。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政府、医疗应急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医生和病人都必须共同努力,落实控制方案保障老百姓健康。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
目录
01 一、我国老年人慢性 病现状
03 三、实践建议
02 二、应对策略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问题日益凸显。慢性 病是一种长期积累形成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本次演示将对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现 状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慢性病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慢性病容易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 生活质量降低。例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控制饮食、 按时服药,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负担。同时,慢性病还可能导致老年人的 社会参与度降低,社交圈子变窄,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法。问卷调查对象为南京市60岁及以 上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 慢性病患病情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同时,文献综述主要从公开发表的文 献中搜集关于老年人多重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整 理和分析。
2、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的支持力度,提供各种形式的照料和关 爱。此外,可以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健身活动等,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
3、个人调节:老年人自身也需要积极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例如,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等,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老 年人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慢性病的患病率 也相应上升。因此,年龄是慢性病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性别:女性老年人在慢性病患病率上高于男性老年人。这部分是因为女 性老年人往往比男性老年人更注重健康保养,但也需要女性老年人可能面临的特 殊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等。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一、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流行现状慢性病是指病程相对较长、进展缓慢、病情复杂多样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成为威胁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渐趋向多样化,肥甜食品的摄入量增加,农村地区居民体力活动减少,日常活动方式转变,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成为常态,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促成了慢性疾病的高发。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导致慢性疾病管理困难。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相对城市较为简陋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慢性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管理,加重了慢性病的负担。
农村地区健康意识观念滞后。
农村地区居民多以“治标不治本”为主,缺乏对慢性病的足够重视,认为一些疾病只是“小病”,不及时就医,缺乏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这些均是慢性病在农村地区高发的重要原因。
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管理现状较为严峻。
农村地区缺乏针对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机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存在一定不足。
患者对慢性病管理认识不足,缺乏专业指导,患者自行管理慢性病的意愿与能力不足,常常出现药物不规律服用、病情监测不全面等问题。
慢性病管理缺乏全程健康管理服务,缺乏长期跟踪与管理。
社会对慢性病管理的投入不足,缺乏全社会的管理共识。
三、农村地区慢性病控制管理对策1. 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文化水平。
通过传播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农村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增强自身的慢性病预防意识,以及促进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2. 完善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增加对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增加基层医生技术水平,提升基层医疗设施的保障能力。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
据统计,全球现有慢性病患者达4.3亿,这个数量在未来还会不断增长。
慢性病的管理和预防对于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优化措施、技术创新和政府角色等四个方面探讨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一、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1. 慢性疾病的高发性和低优先级慢性病的高发性和长期管理给医保系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人患有慢性病,这个数字将会不断增长。
另外,慢性病管理的优先级相对较低,人们常常只关注急性突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而忽略了长期慢性病的管理。
2. 长期管理和医疗资源的不足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而医疗资源有限,导致医疗资源的竞争加剧。
另外,医生的经验不足和慢性病患者的医疗知识水平不高也是慢性病管理中的困难。
3.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但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低,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
二、慢性疾病管理的优化措施为了优化慢性疾病管理,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家庭病床医疗、信息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预防和控制等措施。
1.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减轻医疗卫生资源的压力。
通过防控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2. 多学科协作在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不同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并协调医疗资源,因此建立多学科医疗专家团队,进行全面、系统、协同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3. 家庭病床医疗将医疗服务下沉到家庭,实现家庭医师的健康管理,增强了服务的接近性和可及性。
家庭病床医疗利用信息技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远程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服务,降低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慢性病调研分析报告
慢性病调研分析报告慢性病调研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趋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慢性病的现状以及其对人们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亿人死于慢性病,这占到了全球死亡人数的63%。
同时,慢性病给社会经济造成的负担也不容忽视。
根据统计数据,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消耗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卫生开支的75%。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慢性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不同地区的卫生状况、生活方式以及医疗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慢性病患者数量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情况。
而发展中国家则存在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手段相对欠缺、发病率快速增长的情况。
此外,调研结果还发现,慢性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以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年龄是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性别也是影响慢性病发病率的因素之一,一些慢性病在男性中更为普遍,而一些慢性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等也容易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患慢性病的易感性。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2. 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率与卫生状况、生活方式和医疗条件密切相关,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3.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都是影响慢性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4. 针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改善卫生状况、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医疗条件等。
综上所述,慢性病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通过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推动科学研究和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慢性病挑战,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一类在长期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成的疾病,通常持续时间长,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5%以上。
而农村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条件,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往往比城市地区更加严重。
本文将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
一、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1. 高发病率: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尤其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发病率已接近城市地区水平,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 缺乏健康知识:农村地区居民普遍缺乏健康知识,对慢性病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对慢性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常常出现忽视和轻视慢性病的现象。
这导致很多患者在早期患病时并未引起重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3. 医疗条件落后: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普遍较差,医疗设施稀少,医疗资源匮乏。
而且,农村地区的医院和诊所普遍缺乏专业的慢性病医疗服务,导致慢性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4. 生活方式不健康: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普遍偏向于重体力劳动和单一的饮食结构,缺少运动和多样化的饮食。
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和恶化。
二、农村地区慢性病控制管理对策1. 提高健康知识普及率:加强对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慢性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农村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 建立健康档案:对农村地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掌握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实施早期干预和治疗。
3. 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健康讲座、培训医生和村医参与健康宣传工作等,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能力。
4.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基层医院和健康服务中心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增加慢性病管理的力度。
护理论文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论文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慢性病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发展的一类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等原因,更易患上慢性病。
本文旨在分析老年人慢性病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护理措施提出建议。
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逐年增加。
首先,老年人患病率较高。
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慢性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其次,老年人患病类型多样。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等是老年人慢性病的常见类型,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再次,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困难。
老年人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护理,但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支持的缺乏,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面临诸多困难。
二、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1. 生理因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力减弱,造成了老年人更易患上慢性病的基础条件。
2. 社会因素: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也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较弱,经济状况有限,缺乏运动等社会参与活动,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患病的风险。
3.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易患上慢性病。
4. 心理因素:老年人常常面临着婚姻、亲人离世、退休等问题,心理压力较大。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也会加重老年人慢性病的病情。
三、护理措施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早期发现和干预慢性病,减轻疾病对身体的伤害。
3. 促进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和支持,提供经济援助、护理服务等资源,减轻老年人患病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压力。
4. 建立健康促进机制: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论文通过对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同时其患病风险与年龄、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有关。
而领导、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影响因素;预防和治疗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慢性病是指患者需要终身治疗或者长期治疗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自2011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到2020年预计将超过2亿,因此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老年人患病风险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
此外,领导、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也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希望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慢性病的患病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3%,因此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而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超过90%,大部分老年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
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59.9%,糖尿病患病率为22.8%,冠心病患病率为6.6%,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6.9%。
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慢性病。
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则可引起眼、肾、神经等多种并发症。
三、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器官功能下降、代谢率减慢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患病的风险比青壮年高。
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患病风险更大。
2.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例如饮食、运动等)是影响老年人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挑战,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尤为突出。
根据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以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慢性病是一类在长时间内发展成病、病情进展缓慢的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单一、缺乏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都是导致慢性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卫生知识普及率低,导致很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居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导致慢性病的防控工作难以落实。
针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管理对策。
加大对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鼓励居民定期进行体检,加强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及时进行健康干预和管理。
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推动健康扶贫工作,让更多贫困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服务。
开展慢性病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信息追踪等制度,实行全程健康管理,打通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水平。
加大对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倡导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适度休息等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加强对慢性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提高慢性病的防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尤为严峻,需要我们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1996年流行病学调查,我省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4.63%(全国3.21%),IGT的标化患病率为5.07%,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约有糖尿病病例200万人(50%以上为隐性病例)。
1998年的全省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岁以上居民已知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及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8.94%、2.87%、00.93%、1.01%和0.94%。
国内比较处于较高水平。
经体检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31.12%(1/3),有71%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趋势预测:随着我国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等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预示着我国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2 慢性病所致的危害严重慢性病的预后差,致残率高:慢性病通常病程长,预后差,并伴有严重并发症甚至残疾的发生。
如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致盲率高25倍。
我国现存的600万脑卒中患者中75%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而且不可逆转,由此造成了人们生命余年的痛苦,加重了疾病的负担。
疾病负担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指标,是指疾病所造成的健康期望寿命的损失情况。
健康期望寿命可以定义为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它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在当前众多的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疾病负担的新指标。
它由早逝造成的损失(寿命损失年YLL)以及残疾造成的损失(残疾生存人年YLD)两部分组成。
慢性病防治的根本任务就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进而预防和控制其发生。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慢性病的患病率上升导致了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
我国城市及县级医院中慢性病住院病人占全部住院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共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冠心病%);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
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
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
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
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
共计调查1 227人。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
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
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
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
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
共计调查1 227人。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资料分析处理方法采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统计学检验水准α= 。
2 结果
一般情况共调查社区居民1 227人,男性470例(%),女性636例(%)。
年龄18~95岁,平均(±)岁,其中18~59岁者758例(占%),≥60岁者367例(占%)。
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1227名常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男性%,女性%,性别间患病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P>)。
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P<),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
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四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COPD %)、冠心病%)。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水平调查该社区居民的吸烟率为%,其中男性吸烟率为%,高于女性吸烟率%(x2=,P<。
居民饮酒率为%,其中男性饮酒率为%,高于女性饮酒率%( x2=,P<;体育锻炼方面:有%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每天锻炼者占%。
在体育锻炼项目中,%的居民选择走、慢跑;体重指数方面:按照中国成年人的标准,在1 034名被调查者中,有%的居民体重指数≥24,即超重;有%的居民体重指数≥28,即肥胖;自我保健意识方面:%的居民不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以年龄、吸烟与否、饮酒与否、口味偏咸、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家庭人均年收入、主动获取保健知识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饮酒与否、口味偏咸、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表1)。
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及专业上认为可能相关的因素,即年龄、饮酒与否、口味偏咸、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家庭人均年收入和主动获取保健知识(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和主动获取保健知识是保护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
≥65岁的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性是18~65岁者的倍;体重指数为24~28、≥28的居民慢性病的患病危险性分别是体重指数<24者的、倍;缺乏锻炼的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性是参加锻炼者的倍;社区居民中口味偏咸者慢性病的患病危险性是口味适中及清淡者的倍(表2)。
3 讨论
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
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略高于鹿茸等报道的成都市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3],也略高于靖康宁等报道的重庆市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4];慢性病总患病率(%)高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20%)。
由此可见,该社区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 应加强居民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及其健康管理,降低其发病和患病水平是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
该调查显示老年(≥65岁)、超重(体重指数≥24)、缺乏锻炼、口味偏咸是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这与刘艺敏等对上海市社区居民的调查分析结果类似[5]。
同时这一调查分析结果一方面提示老年人是该社区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另一方面说明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是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诱因。
同时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也发现被调查居民中口味偏咸者占%,超重者达%,有%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不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这进一步证实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促进其改善生活方式,是加强该社区居民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必要举措[6~8]。
由于超重、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等情况普遍存在,而这些是慢性病患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有效降低该社区慢性病发病和患病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及其生活质量,社区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可以从预防医学、膳食营养、中医养生、运动健身等多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以促进居民改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