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27例临床治疗分析

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27例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29T13:17:03.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作者:关向丽商玉芬[导读] 莒县中医医院山东莒县 276500 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莒县中医医院山东莒县 276500 摘要:探讨本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临床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的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结果发现,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3.7%,在临床治疗中,肺部真菌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特征,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合痰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才能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诱因为病人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化疗等,其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治疗和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结论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另外,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而且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治疗 现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呼吸内科疾病的感染率逐年提高,而且导致呼吸疾病感染的菌种也越来越多,在临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的困难。由于真菌与细菌有很大区别,并且其结构特性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感染率也很高。真菌是条件致病毒,只有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菌群失调时才容易引发感染。另外,由于真菌结构中存在染色体,,一旦引起感染,那么传染速度会很快,并且不容易查找病因。真菌感染还受患者的身体免疫状况、环境与机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真菌本身治病性的影响。现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的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9例,女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8例,年龄在45-9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3.5岁。一般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可以根据《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1]。 1.2 治疗方法 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一般采取西医抗真菌药物治疗,既可以口服药物治疗,也可以进行输液治疗,另外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镇静、退热、止咳平喘等,也可配合中草药进行治疗。要坚持按时用药,加强对自身的护理,保证有充足的休息休息时间,并且要注意营养的吸收,多喝清水,保持呼吸道通畅,远离感染源,做好对疾病的控制。 1.3 疗效评定 当症状减轻以及肺部阴影消失时即病情康复;若症状减轻,但阴影没有完全消失,则证明病情出现好转;当出现肺部阴影扩大并且症状加重时,则说明病情恶化[2]。 2 结果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内科共接治患者27例,经调查研究发现,肺部真菌感染可以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产生,在我院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常见,共有19名患者;其次,因长期使用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有6名;还有2例为哮喘患者。根据我院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容易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a许多患者在之前长时间应用静脉以及口服抗生素,其中使用最长时间为半个月,最短2天;b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c营养不良或化疗等。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以及咳痰等症状,而且会伴有舌头表面出现白色斑点等其他症状。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在采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后均出现好转或痊愈[3]。 3 讨论 如今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呼吸内科疾病的感染率逐年提高,而且导致呼吸疾病感染的菌种也越来越多,在临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的困难。肺部真菌感染可以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产生,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常见。另外,肺炎以及哮喘也占据了一些位置。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也是引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而且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大多数为老年人,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大多是反复肺部感染并且由于老年人呼吸功能已经衰弱,且自身免疫力相比于年轻人大大的降低,极易产生机体免疫下降以及菌群失调;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多数存在肝肾功能下降和低蛋白血症等问题,有的还有哮喘和糖尿病,这些都是易患因素。在关于呼吸内科的感染中,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二性霉素B等[4]。在运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时,需要避免长期使用。另外患者需静卧休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这时应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只有这样,肺部真菌感染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且白假丝酵母菌也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5],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另一方面还必须对患者实行积极性的综合治疗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汤兵祥;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38(6):90. [2]张宝才,王金凤,石甲鱼;等53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内科杂志,2000,23(7),临床肺科杂志,2007,8(12) [3]Bemfriend antibiotic and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nalysis[J].Chinese medicine,2008,37(2):38

真菌感染是怎么引起的呢

真菌感染是怎么引起的呢 真菌感染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脚底以及皮肤上,真菌感染的现象最为明显,希望患者可以及时的治疗它。一般真菌感染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个人的卫生或者皮肤破裂,导致真菌的感染等情况。我们都知道皮肤上存在的真菌以及细菌是比较多的,皮肤破裂就很容易滋生真菌。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一)浅表真菌病: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二)皮肤真菌病: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疾

病,发病率高。 (三)皮下真菌病: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四)系统性真菌病: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 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后,你们应该都知道真菌感染是怎么产生的吧,它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伤害。一般系统性的真菌病有支原体疾病以及衣原体疾病,也有手藓等疾病,希望你们可以根据它的发病原因去治疗它。

浅析临床抗生素的应用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浅析临床抗生素的应用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摘要】抗生素是临床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大类药物。随着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品种不断面世,并投入临床使用。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上升,致病菌也发生变化。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体内病原菌的药物,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的疾病,如何做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并尽量减少或防止毒副作用或耐药性的发生,是非常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目的:探讨临床中抗生素使用与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抗生素诱发真菌感染各种因素及部位。由于诸多因素所致的抗生素滥用现象非常普遍,抗生素药物的总体使用率偏高,据调查[1],经过卫生管理部门的一系列治理行动,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已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7年的74%,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也从2004年的27.8%下降到2007年的21.7%。结论:有必要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规范,围绕着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制定出“抗生素应用对策”,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干预手段,使这一政策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1 抗生素近几年的临床应用进展 1.1 根据抗生的抗菌谱及耐药性变迁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例如有的医生用氨苄西林治疗克雷伯肺炎杆菌引起的腹腔感染,用庆大霉素治疗溶血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这是因为不了解克雷伯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溶血链球菌对庆大霉素有固有耐药性。用氨苄西林治疗大肠杆菌所致感染,但效果不佳,因为大肠杆菌对其耐药率现已高达60%以上[2]。有的医生只会用苯唑西林治疗耐药金葡菌感染,不了解这类药中还有抗菌作用比它更强、耐药性比它小而且还有轻度酶抑作用的氯唑西林。再如对耐药金葡菌,有人以为头孢菌素越新越好(实际上对G+菌的作用,第一代强于第二代、更强于第三代,但对G-细菌作用则刚好相反),对绿脓杆菌感染只知用羧苄西林,而不知在广谱青霉素中酰胺类青霉素如呋苄西林,对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临床只需用三分之一羧苄西林治疗量即可有效控制绿脓杆菌感染。 1.2 准确与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不同抗菌药物在体内分布特点亦不同。只有在患病组织内浓度较高的药物才会发挥更好的抗菌作用。如,洁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费喹诺酮类的药物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又前列腺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大多较低,但红霉素、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在前列腺组织中可达有效浓度;再如,大多数抗生素从肾脏排泄,尿药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10倍至数百倍[3],下尿路感染时多种抗生素均可应用,最好选着毒性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药物。 1.3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我国IPF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诊断标准 一、定义 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指毛霉)和肺孢子菌等。IPFI 的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诊断IPFI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3个级别。 二、确诊IP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1.霉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表1 IPFI的诊断标准 注:★原发性者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 2.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3.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三、临床诊断IPFI

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及答案

1、患者,女,28岁。右足趾间瘙痒伴丘疹、水疱1月余,未给予治疗,昨日突发右侧足背、小腿红肿、疼痛。体检:T38.5℃,右足趾间针头大小丘疹,水疱伴轻度糜烂;右足背至胫前大片红斑、肿胀,紧张发亮,皮温高、触痛,右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左腿正常。WBC 12.5×109/L,N85%。 1)最有可能的诊断(丹毒) 2)可以通过哪些检查确定诊断(血常规皮损真菌学直检) 3)首选的治疗全身治疗: 青霉素,480万单位静脉点滴,每日2次。 局部治疗: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 2、患者,男,67岁。右侧胸部出现水疱伴剧烈疼痛4天。现病史:患者4天前,于右侧胸部开始出现疼痛,而后相继起红斑及水疱,沿肋间分布,未超过正中线,皮损破溃、糜烂,局部脓性分泌物;剧烈疼痛,夜不能寐。 1)最有可能的诊断(带状疱疹) 2)拟定治疗方案(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处理)抗病毒:阿昔洛韦,每次200~800mg,每4小时一次,一日5次,连用7~10天。也可用伐昔洛韦 镇静止痛:口服去痛片;睡前服用地西泮或安定5.0mg。肌注或口服VB12及VB1 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30~40mg/d 理疗中医中药内服龙胆泻肝丸 3、患者,女,30岁。全身泛发皮疹伴发热6天。患者6天前因咳嗽、流涕,自服阿莫西林、板蓝根冲剂等药物,6天前出现皮疹,渐泛发全身,伴发热、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既往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查体:全身泛发红斑、部分呈靶形损害,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为主,口腔黏膜糜烂。 1)最有可能的诊断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性皮炎(阿莫西林过敏) 2)首要的处理措施停止服用致敏药物,控制感染。内服: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400mg ,或地塞米松10~20mg ,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待全身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及时选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感染;外用: 皮肤损害: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剂。口腔粘膜损害:复方硼砂溶液或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忌辛辣腥。 4、患者,男,18岁。全身瘙痒半月余,当地医院拟皮炎或湿疹治疗无效,且皮损加重,夜间瘙痒明显。查体:全身以腹部、大腿内侧为主,散在分布针头大小红色或皮色丘疹,部分结痂少许渗出,手指间渗出明显;阴囊、包皮可见散在结节。家中多人出现类似皮疹。 1)最有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疥疮) ;依据:夜间瘙痒明显,家庭多人被传染,皮损部位外阴。 2)拟定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治疗:10%硫磺软膏外用洗澡后用该药涂抹全身皮损处无皮损也涂,早晚各一次,连用3—7天。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服。用药结束后次日洗澡,换下衣服烫洗灭虫。家庭成员应同时治疗,治疗后观察两周如有复发应重复治疗。

病例分析——肺炎.doc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 炎 一、概念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的炎症,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其他尚有理化因子、免疫损伤,药物因素等。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当人体免疫力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时,病原体可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和细胞浸润。临床上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症状,肺部可闻及固定的湿啰音,出现肺实变体征,胸片出现相应改变。 二、分类 (一)按解剖学或影像学分类 1.大叶性肺炎:病变起始于肺泡,经肺泡间孔(Cohn孔)蔓延至邻近肺泡,直至整个肺叶或肺段。影像学表现为肺渗出性阴影,通常不累及细支气管。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呈整叶肺实变。由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典型大叶性肺炎已少见,而多数仅表现肺段或亚肺段的渗出和实变。 2.小叶性肺炎 也称支气管肺炎。基本病变亦为炎症渗出,但病变常起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继而累及肺腺泡或肺泡。影像学特征是沿肺纹理分布的小片状或斑片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淡薄而模糊,以两下肺、内中带多见。病灶亦可融合成片状或大片状,密度深浅不一,且不受肺叶或肺段限制,区别于大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病变位于肺泡壁及其支持组织,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性不规则条索状及网织状阴影,其间可散布有密度增高的小点状阴影。 (二)按病原体分类 1.细菌性肺炎 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卡他莫拉菌等。此外,分类学上不属于细菌、但某些特征类似于细菌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以及分类学上属于细菌的细胞内病原体军团菌常被统称作“非典型病原体”,也是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2.病毒性肺炎 以儿童最常见,主要有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3.真菌性肺炎 大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肺炎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和毛霉菌。真菌性肺炎大多为继发性的,如免疫抑制、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其他重危患者。 4.寄生虫性肺炎(肺寄生虫病) 阿米巴原虫、弓形体、肺吸虫和棘球绦虫、血吸虫等均可以引起或主要引起肺部感染。 (三)按发病场所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最为常见。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机体受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肺炎,包括在社区感染,尚在潜伏期,因其他原因住院后而发病的肺炎,并排除在医院内感染而于出院后发病的肺炎。肺炎链球菌为最主要的病原体。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在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包括在医院内获得感染而于出院后48h内发病的肺炎。革兰阴性杆菌为最常见的病原体。 三、诊断要点 1.症状 2.体征 3.辅助检查 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例: 1.症状 患者多为青壮年,起病多急骤,受寒、疲劳、酗酒常为其诱因,先有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39~40℃,常呈稽留热,咳嗽,咳铁锈色痰,患侧胸痛,常伴肺外症状,如头痛,乏力,腹胀,恶心,呕吐,纳差等。数日后体温可急骤下降,大量出汗,随之症状明显好

真菌感染的分类及症状

真菌感染的分类及症状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肠道即表现为真菌性肠炎,可独立存在如婴儿念珠菌肠炎,或为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表现之一,如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1.浅表真菌病 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2.皮肤真菌病 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 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发病率高。 3.皮下真菌病 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4.系统性真菌病 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 后二者为深部真菌病,其感染危害最大,也是院内感染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缺乏有效诊断工具,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预防性治疗和经验性治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a5460543.html,/tixuan/2014/0807/189807.html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转载)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就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并且IFI日益成为导致ICU 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与规范我国ICU医生的医疗实践,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制定出《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与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就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与5、9%。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与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就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 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曲霉属中最常见的就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与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其中光滑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尽管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但其病死率高,就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在ICU 中,IFI除了可发生于存在免疫抑制基础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更多的则就是发生在之前没有免疫抑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这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导致的免疫麻痹/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与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ICU患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体腔与血管内的插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其她患者具有更多的皮肤、粘膜等解剖生理屏障损害,因此使得正常定植于体表皮肤与体腔粘膜表面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与血液。 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①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②侵入性监测与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③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④常合并糖尿病、COPD、肿瘤等基础疾病;⑤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⑥器官移植广泛开展;⑦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⑧ICU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延长。

40例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40例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院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与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40例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与原发病、治疗性创伤、免疫抑制及高效广谱抗菌药物时间有密切关系。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是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真菌感染;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3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fungal infe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order to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analyze 40 cases of hospital in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data of fungal infections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09.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fungal infections and original disease, treatment of trauma, therapeutic immunosuppression and efficient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time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c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immunosuppressant is the key to

护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doc

临床常用病例分析题汇编 一、某,男,81岁,近来几天严重腹泻,请问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护理? 答: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腹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严重腹泻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腹泻有关 如何护理:1.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保暖;3.调理膳食。鼓励饮水,酌情给予清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暂禁食;4.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5.保持皮肤完整性。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疑为传染病则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7.心理支持,促进舒适; 8.健康教育。讲解腹泻有关知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段某,女,29岁,因天气寒冷,在关闭门窗的环境下,用炉火取暖。后被人发现晕倒在家,发现时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请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该类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氧疗方法是什么? 答:该患者是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急救: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放置在空气新鲜处; 2.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要保持气道开放,持续吸氧; 3.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送至有高压氧的医院,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氧疗方法:包括常压吸氧和高压氧治疗。氧气吸入最好吸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宜早期应用。无高压氧舱条件者可经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流量8-10L/min,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低浓度氧气吸入,清醒后转为间歇给氧。 三、朱某,男5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近日天气变冷,突发呼吸困难入院,入院时口唇紫绀,检查血气为PaO2为50mmHg,PaCO2为80mmHg,请问该病人的诊断是什么?该类病人如何给氧?为什么? 答:该病人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方式是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 持续低流量给氧的理由是:1.呼吸主要由缺氧刺激:因此类病人的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差,故呼吸的维持主要由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了刺激,导致病人呼吸变慢而浅,肺泡通气量下降,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引起肺性脑病;2.避免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吸入高浓度的氧,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无效腔增大,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使PaCO2进一步升高;3.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特性:在严重缺氧时,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 四、一女性患者,在外伤补充了血容量后血压在90/60mmHg,医生开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请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滴速;3.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4.采用专用通路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不要与中心静脉压测量及其他静脉补液在同一条静脉通路;5.缩血管药与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6.加强对输注部位的观察,避免药液渗漏至血管外。

2021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转载) 欧阳光明(2021.03.07)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并且I FI日益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和规范我国ICU医生的医疗实践,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出《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咸阳215医院神经外科谢国强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 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真菌感染护理

真菌感染护理 1.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预防ICU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 2.中药漱口方预防及治疗院内口腔真菌感染 3.二黄三草漱口液 4.用1%~2%的苏打水(碳酸氢钠溶液) 5.口腔真菌感染出现部位主要在口腔两颊部、双唇内侧粘膜、齿龈外侧、假牙挂钩损伤的粘膜处、舌面、齿龈与 满口假牙的接触面。 6.促晨起、晚间刷牙,生理盐水饭前漱口,3%碳酸氢钠每日饭后和睡前漱口; 7.不进食时,清洁后放入3%碳酸氢钠溶液中浸泡,吃饭时拿出。 8.开窗通风2次。 9.漱口方法,严格执行 10.如果发现口腔内有可疑白斑、白点,用压舌板刮下,涂在滴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再放进培养皿中或加盖容器中 立即送检(不要用棉签涂刮);如果可疑物太少,可将压舌板直接压在载玻片上,同时提醒医生给患者留痰、大便及拍胸片,检查是否有相应系统的真菌感染 11.发现口腔真菌感染,用氟康唑治疗安全有效6,方法为氟康唑50mg加生理盐水100ml雾化吸入,4次 d,20min 次。每次雾化吸入前用原药直接涂在白斑、白点局部。当局部白斑、白点消失,口腔刮片检查连续2次阴性后,再继续雾化吸入2~3d后停药。在雾化期间和停药后,坚持用3%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漱口,并认真观察口腔内的情况,做好记录 12.口腔内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有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情 况下真菌大量繁殖,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真菌感染729。肝病患者特别是重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无疑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疗和护理难度。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针对真菌生长的特性进行护理,破坏口腔真菌的生存环境,阻断口腔真菌感染的播散是这类患者的一项重要护理内容。在酸性环境中真菌易于生长,用3%碳酸氢钠每日饭后和睡前漱口,使口腔处在碱性环境中,破坏真菌的生存环境。生理盐水饭前漱口,可以清洁口腔,减少异味,增进食欲。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代谢、解毒功能极度低下,因此,在雾化吸入治疗真菌感染过程中,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尽量减少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由于我们措施到位、观察仔细并有连续性,结合药物的应用,对真菌感染做到了早期预防、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了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13.呼吸科重症患者常并发呼吸道、肺部真菌感染.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寻求有效的 预防方法,除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外,我们采用了5%苏打水对1996年1月~8月期间的重症患者102人进行口腔护理,与1995年同期相比较.真菌感染率明显下降。 14.口腔是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起始部,是肺部感染入侵的门户,而肺部感染又是老年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 原因,首先让患者了解保持口腔卫生对于在防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性,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督促患者饭前、饭后、睡前及时进行口腔清洁,对口腔黏膜有真菌感染的立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行处理,用1%碳酸氢钠溶液,朵贝儿氏液等漱口,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抹患处3~4次/天。 15.1、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16.我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部分患者是从外院转来的,有的老年肿瘤患者已经接受过放、化疗和手术治 疗,有的是因其它原因放弃治疗,为了做好真菌感染的护理,入院后我们根据患者在上级医院治疗情况,对家属和患者进行有关健康教育,在充分沟通之后,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经过全面护理评估后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征得其配合,共同完成防治真菌感染的各项护理活动。 17.2、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知识讲座,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 18.(1)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的知识:根据各种抗生素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配制要求,准确执 行医嘱,尤其是对那些放、化疗及反复使用抗生素、激素的老年肿瘤患者。患者入院后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如发现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等表现,而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并及时告诉医生。

真菌感染的诊断检查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8a5460543.html,/ 1 真菌感染的诊断检查方法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不同类型真菌性感染之间的鉴别: 1.详询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受伤时间、场所,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对女性患者,应详询分娩或流产史;如为新生儿,应询问分娩史及脐带处理的情况。有少数病例无损伤史,亦未见明显的创口。 2.检查受伤部位、创口情况,创口周围肌肉有无痉挛及抽动,特别注意腹直肌是否强直。如创口有渗出物或脱落的组织块,应行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及厌氧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3.观察患者有无牙关紧闭、阵发性抽搐、痉笑、角弓反张,全身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特别注意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喉头痉挛。待患者安静后,再检查有无肺部并发症,也可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组织胞浆菌和副球孢子菌肠炎为地方性流行病,在我国少见,鉴别意义不大。 真菌感染后的检查及处理措施: 一般霜剂每天涂敷两次,治疗持续到皮损消退后7~10天。如果霜剂停用太快,感染并未消除,皮疹又会复发。 抗真菌霜剂要在使用几天后才显效,其间可用皮质类固醇霜剂缓解瘙痒和疼痛。可用市售的低剂量氢化可的松霜剂,浓度更高的氢化可的松需要医生处方。 严重的或顽固性感染,可用灰黄霉素治疗几个月,有时同时用抗真菌霜剂。口服灰黄霉素很有效,但可引起副作用,如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光敏、水肿和白细胞减少等。停用灰黄霉素后,感染可能复发。皮肤真菌感染也可用酮康唑治疗。与灰黄霉素一样,口服酮康唑也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肝脏损害。 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进皮肤愈合。感染处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擦干后扑撒滑石粉。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剂,因为它能促进真菌生长。 如果真菌感染有渗液,可能并发了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涂敷抗生素霜剂或口服抗生素。稀释醋酸铝溶液或怀特菲尔德软膏也可用来使渗液的皮肤干燥。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a5460543.html,/tixuan/2014/0807/189809.html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 的高发人群,且IFI正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当前,国内外有些学者把 IFI称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 ),对此尚有争论。为使 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指导与规范我国ICU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 一、ICU患者IFI 的流行病学 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AID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 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易被患者吸入。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与毛霉属的感染率亦有所升高。

加强对新现临床真菌感染的认识

加强对新现临床真菌感染的认识 ?????临床上真菌感染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致病真菌种类不断变化,新现临床真菌感染不断增多,类型主要包括:由新识别的菌种引起的真菌感染,如新认识的着色霉中的Fonsecaea monophora和Fonsecaea nubica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等。+冯佩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 员会真菌学组委员国际人和动物共患病大会组织(ISHAM)中国区通讯员国际人和动物共患病大会组织(ISHAM)着色芽生菌病组秘书Fungal Diversity, Mycopathologia, Mycoses, Medical Mycology 和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杂志审阅专家 科研成果:从事医学真菌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6年,曾多次赴荷兰皇家科学院真菌多样性中心学习交流研究,协办多届中国-CBS医学真菌培训班。主要研究领域为暗色真菌和双相真菌的致病性与分子进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共8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

SCI文章9篇。加强对新现临床真菌感染的认识 冯佩英席丽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冯佩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席丽艳) 目前真菌分类学从表型分类向基因型分类转变,使得对已知的疾病病原体有了新的认识,如我国孢子丝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球形孢子丝菌而非申克孢子丝菌;已知病原菌引起的新感染形式,如葡萄状维朗那霉(Veronaea botryosa)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病原菌在新的地方流行,国际人员交流的增多使一些地区流行性真菌感染如球孢子菌病等逐渐变成全球 性疾病。为了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日益增多的机会性真菌感染防范意识,我们在评价我国近年来新现和疑难真菌病的诊疗状况及面临的挑战基础上[1],就近5年我国新现的机会性真菌感染进行回顾。一、酵母和酵母样菌 念珠菌是人类机会性感染真菌中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原菌,尽管白念珠菌仍是临床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 sensu stricto)和光滑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感染率日益增高,其中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auris、Candida megyuniae、Candida quercitrusa 和Candida nivariensis等可引起念珠菌血症,而在我国血液标本中近平滑念珠菌分离率最高,达33.2%[2]。近平滑念珠菌是一种复合体,含有3种不同基因型,即近平滑念珠菌、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并且IFI日益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和规我国ICU医生的医疗实践,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出《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尽管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但其病死率高,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在ICU 中,IFI除了可发生于存在免疫抑制基础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更多的则是发生在之前没有免疫抑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这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导致的免疫麻痹/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与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ICU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体腔和血管的插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其他患者具有更多的皮肤、粘膜等解剖生理屏障损害,因此使得正常定植于体表皮肤和体腔粘膜表面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和血液。 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①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②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③应用广谱抗菌药物;④常合并糖尿病、COPD、肿瘤等基础疾病;⑤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⑥器官移植广泛开展;⑦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⑧ICU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