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先生而后熟等5题立意专家解析1500字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先生而后熟等5题立意专家解析1500字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先生而后熟等5题立意专家解析1500字标题: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先生而后熟等5题立意专家解析导言:高考作文是考生在高考中的重头戏之一,对于备考高考作文的同学来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是一个很好的练兵机会。

本文将针对2023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中的5题进行立意专家解析,希望对备考高考作文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题目一:先生而后熟立意解析:这个题目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一件事情做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思考,例如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领域。

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例说明这个观点,并提出如何成为一个“先生”的方法和建议。

篇章结构:1. 概述:阐述“先生而后熟”这个观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发展段1:从学习的角度分析“先生而后熟”的意义,并以自己的学习经验为例,展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最终的提升。

3. 发展段2:从工作的角度分析“先生而后熟”的意义,并以一个职场故事为例,说明在工作中经验的作用。

4. 发展段3: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先生而后熟”的意义,并提出如何提升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建议。

5.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先生而后熟”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题目二:做好封闭管理,坚决阻止疫情蔓延立意解析:该题目涉及到当前全球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考生就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封闭管理措施发表个人观点。

考生可以结合疫情爆发时的新闻报道、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学习材料中的相关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篇章结构:1. 概述:说明当前全球疫情以及封闭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2. 发展段1:介绍封闭管理的定义和目的,并从世界各地的案例中说明封闭管理的必要性。

3. 发展段2:分析封闭管理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例如民众的抵触情绪和经济困境。

4. 发展段3:提出如何做好封闭管理的建议,包括政府部门的角色、民众的配合和科学防控手段的运用。

5.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封闭管理对于阻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防疫措施。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牛大自耕田;也有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以上材料激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牛大自耕田”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只有体形高大的牛才能耕种田地。

这句谚语的含义是,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才能承担重要的任务和责任,牛大了,自然会耕田。

“玉不琢,不成器”指玉石不经过打磨,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不受教育就不能成才。

“自耕田”和“玉不琢,不成器”使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根本上是统一的。

人要能够承担重要的任务和责任前提条件是让自己变得有实力和能力,因此,这就需我们要有主观能动性,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技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样我们也需要外部的“雕琢”和管理,才能成才,就如璞玉,没有雕琢是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的,就如花园里的花朵需要园丁的浇灌和修剪才能更美好,泥巴需要工匠的塑性才能成为器物一样,没有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我们是难以成才的。

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变强大需要受教育”;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让自己变强大才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不变强大则成为废柴;最后可以论述变强大的条件是主动成才和受教育相结合。

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参考立意:1.琢磨才能成玉。

2.让自己变得强大。

3.变强大需要接受教育。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两句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方面有诸多的启示,请全面理解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谈谈你的思考。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15)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15)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15)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礼记》有这样的表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朱熹的《治家格言》中也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二)近年来,网络流行一个热词“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是厌战者的“嘴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是贫贱者的“嘴替”。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一主要由名言构成。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意指“慢言”,有智慧、有阅历的人说话总是经过反复考虑,不轻易论断。

这里指出“言”关联为人处世的智慧(道德)。

而“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意指“少言”“不言”,因多言易错,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里指出“言”关联为人处世的考量(代价)。

由此可见,材料一的两句名言,一是强调人“言”不仅是几个词语或句子而已,“言”承载的还有发声者为人处世的考量和权衡。

二是从表述的倾向看,将人们导向要“慢言”“少言”。

从中华传统为人处世方面普世价值的承袭来看,事实上确实有不少人将此奉为金律。

我们应当思考:对人们一直认同、奉行的“沉默是金”的传统观念在当下仍否是普遍适用的人生智慧?如果“慢言”“少言”甚至“不言”成为社会群体普遍的选择,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材料二的核心关键词是“嘴替”,由名词诠释和举例印证两部分组成。

根据“‘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这一诠释,把“嘴替”理解为“代他人、社会、时代言”的“要说”“敢说”“能说”的责任和担当,是准确的。

而材料二中所举杜甫、白居易皆为现实主义诗人,他们关心民生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触怒当权者,为厌战者和天下贫苦者发声,是替别人说,是为民请命,他们的“敢说”“能说”,是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益,是为时代发声,他们的“替言”彰显了责任和担当。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86-690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要求: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本题为带有任务驱动特点的思辨型材料作文,有明显的写作情境和明显的任务指令,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取向。

材料设计了一个具体情境: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从而引来人们的围观和议论。

这个情境应该是考生立意、立论、论证的基础,也是议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但考生的论证不能仅止于这棵被移植的大树上,而要能由此挖掘出社会和人生的道理,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这个具体情境,材料又给出了三个不同的观点,以期引发考生深入而有效的思考。

考生可以从三个观点中选择其一,也可以在综合的基础上兼顾多面。

为此本题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指令:“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考生要在这个问题的引导和激励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分析、说理,谈出自己的真实见解和解决问题之道。

范文:被人赏识的代价树从被移植搬运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要被修枝剪叶,即使伤了根,破了皮,也要在新的环境中无畏地生长。

因为它知道,这样才会被赏识,这样才不会辜负它之前所受的苦。

其实,人也是一样。

从你决定要背上行囊,踏上追寻梦想的道路时,你就不能因为在路途上遇到困难而退缩,就注定要被荆棘划开几道口子,流些血,然后擦干不服输的眼泪,继续向前走……我有一个表姐,她的丈夫是外地人。

2024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0106

2024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0106

2024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0106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梅奥教授受托为一家公司提高生产效率。

他让工作单调的工人们每天上、下午喝咖啡、聊天休息各10分钟,结果产量不减反增。

后来他又取消了此项规定,产量仍然持续增长,因为工人们已爱上了所从事的工作,并爱上了这个集体。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材料里公司调整制度,使工人得到休息,结果产量不减反增,变得团结热爱,公司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制度尊重了人的价值,公司的员工因为感受到了被尊重,产生了对集体的热爱,后面就算取消了这一规定,也能因为“人”的因素助力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材料中出现的三组关系:一是领导和工人的关系:爱人者,得人爱;先学会爱人,再成就功业。

二是制度和生产效率的关系:好的制度是发展的助推剂,以人为本,土木可兴。

三是工人和工作集体的关系:投之以桃,报之琼瑶;散之成沙,聚之成家。

围绕以上关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得出关于“交际”“发展”等方面的看法、启示。

行文时要从材料出发得出观点,不可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义写作。

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材料,要写出丰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启示意义。

立意:1.爱人在先,功业其后。

2.得人心者,逆势亦可涌行。

3.以民为本,江山永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

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偷得浮生半日闲江苏省盐城中学一考生①工人每天上午、下午喝咖啡、聊天,休息十分钟,看似“减速”的行为,却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达到“加速”的目的。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满江红》热播,给多地岳飞庙带来热度和流量。

但是,有的游客的言行却变了味,出了格。

2023年1月29日,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岳飞观里,一名游客突然情绪激动,一脚蹬到岳飞观前香炉上,高喊:“还我河山!”然后,不顾工作人员再三劝阻,掀起遮盖香炉的铁板,砸打秦桧等铸铁跪像,并站在跪像台基上喝问:“下一个谁来?”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电影《满江红》热播后,有游客在景点打砸秦桧跪像。

分析这类现象,用鞋底扇、吐口水等等,是岳飞观里常见的举动,据此间工作人员称,“打秦桧”已成为当地一种习俗,寓意祈福消灾。

而在杭州,因为岳王庙秦桧铁像总是被人砸烂,历史上曾重新修筑了9次。

中国人敬爱岳飞,爱的是其生于乱世却壮怀激烈、立于危局却勇猛精进的刚健精神,这种精神穿越岁月的厚障壁,呼啸而来,已经浸染进中国人的血脉。

以岳飞、秦桧等为载体,形成忠奸、是非、善恶等普遍认知,本身也是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石,殊为不易,值得珍视。

多地游客抽打秦桧像,且每每都能引发共情,并不难理解。

一者,英雄末路,壮志难酬,岳飞这样一个理想个体生命的遭遇,当然会让人意难平;再者,南宋时国势日蹙,奸臣当道,也会让很多人愤愤不平,希望找到一个具象的对应物泄愤……但是,这次太昊陵岳飞观里游客的行为,又是蹬香炉,又是掀铁板打砸铁像,甚至煽动更多人一起“搞事情”,就做过了头。

这是明显的破坏公物,严重扰乱旅游景点的公共秩序,和普通人朴素的“尊岳”信念无关,与热血无关,就是借机会发泄情绪寻衅滋事,其行为已涉嫌违法。

公众对历史人物有爱憎情绪,是正常的,但不能分不清现实和历史的区别;公众朴素的爱国、敬贤情感,也不应该被情绪绑架。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一)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一)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一)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眼前有苟且,眼前有芬芳;远方或是美丽的幻想,或是梦想和追求的光芒。

请以“眼前与远方”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眼前与远方”,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写作时,首先要弄清楚“眼前”和“远方”各自的含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眼前”代表着我们当下的“现实”,而“远方”则是我们的脚步还难以到达、心中却无限向往的“梦想”。

而材料前半句对“眼前”的阐述,则说明一方面对我们而言,“眼前”似乎总是充斥着平淡、平凡,甚至“苟且”;但另一方面,若是我们能脚踏实地,过好“眼前”,那么在苟且的生活里,我们也能找到乐趣的真味,诗和远方也同样在眼前。

而对于“远方”而言,它充满诗意和美好,是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美好希望。

有时候,“远方”对我们来说只是美好幻想,不切实际;有的时候,对“远方”的美好想象也能鼓舞我们前进,让我们朝着梦想奋勇向前,勇敢追求。

那么,“眼前与远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材料告诉我们,“眼前”再平淡无奇,那也是我们驻足的地方,我们无法抛掉它,离开它;而有了“远方”,“眼前”的一切我们都能忍受,有多少坎坷我们都能跨越;而有了“眼前”,“远方”变得不再遥远,可以企及。

没有“眼前”,“远方”永远是空中楼阁;没有“远方”,“眼前”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由此,我们既要有“眼前”,也要有“远方”,这样才是完整的人生。

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当下的生活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可先适当认可现实的意义。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每天为生活而奔波,为柴米油盐操劳,为吃喝拉撒忙碌,为孩子上学费神,为缝补衣服寻针线,为牛奶洒了心痛一宿,为多挣了二百块而兴奋半天——所谓的“苟且”就是指平凡的生活,当然包括平凡的出身、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甚至有些落魄的处境。

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青年们逐渐从“有什么读什么”转变为“想读什么有什么”,不断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某网络平台“青年领读者”栏目邀请你参加阅读推介视频的拍摄,请选择一本书,以“经典与未来”为主题,准备一篇推介稿,结合材料的启示,阐述推介的理由,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这是一则关于“阅读”的材料,当前的中国青年们可选择的阅读资料越来越多,但是选什么,如何选还需要有人引导,这则材料提示我们,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优秀青年,以当下的积累为攒足养分未来。

分析任务要求,你作为“青年领读者”,选择一本书,以“经典与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推介稿,参加某网络平台“青年领读者”栏目阅读推介视频的拍摄。

好书推介稿,要明确你推介的是哪本书,然后分条列举你的推介理由,注意你是从有利于青年成长的角度进行推介,这本书应当是对青年有精神上的引领作用,如推介《平凡的世界》,可以从孙少平入手:孙少平身上昂扬着精神的高傲,蕴含着灵魂的矜持。

孙少平有着保尔般的工作热情和圣徒般的道德修养。

面对歧视他忍辱负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关键时刻不计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质穷困根本没有成为他道德修养的束缚,反倒映衬出他人格的完善。

以这样的推介方式吸引青年读者。

同时注意应是一本“经典”书籍,最好是名著,或者是影响大的作品。

介绍完推介理由后,还应从阅读这样的经典作品对青年的影响角度来谈自己的认识,把主题中的“经典与未来”落实到位。

参考立意:1.阅读经典,收获未来。

2.用经典照亮未来。

3.以经典涵养底气,用文化传承未来。

【作文材料解读】材料第一段两个短语的理解。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守正创新等5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守正创新等5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一守正创新等5题立意专家解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是传统武术界的流行术语,意思是“师父教徒弟拳脚的时候,只教拳不教步法;一旦教了步法,徒弟就可能打败师父了”,可见,在拳术里面步法很重要。

“拳”指拳术,是中国武术中使手技法的总称;“步”指步型和步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从步法开始练起。

步法是中国武术的基本功,步法炼好了,武术才有根基,才可能有所突破,才可能“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否则,练成的只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材料看似在谈论“中国武术”,实则在阐述夯实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夯实基础与突破创新的关系。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夯实基础与突破创新的关系,打好坚实基础,奋发有为,守正创新。

审题时应注意分层次抓要点,读出言外之意。

材料由“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的含意说起,阐述了步法与拳术的关系。

“步法” 是“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才可能有所突破创新,才可能“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材料意在启示考生,夯实基础是创新、创造的前提。

无论学知识还是学技能,都要练好基本功,夯实基础,守正创新。

参考立意:①创新的前提是夯实基础;②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③循序渐进,守正创新;④夯实基础,助力创新;⑤以守正之心磨炼腾飞的翅膀。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 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常运用在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中。

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711-715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这是2023年老高考新课标适应性检测的作文题。

本次考试供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四省今年参与新高考的适应性考试之用,同一套试卷又分别命制了三道作文题,给不同省份的考生测试,此题是供吉林考生使用。

作文题材料字数最少,题目直截了当,聚焦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将写作任务置于社会生活大背景中,体现出语文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尝试。

题目将“简约”与“繁复”两个完全对立的生活态度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在矛盾中思考自己的取舍,再通过这样的取舍来探究背后的根源。

这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联与思考,也体现出高考新理念下命题设计的主观性、开放性等特点,意在使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和思想高度。

【审题立意】1.审读材料“简约与繁复”,是一道二元对立命题论述题,引导学生思考简约表达和繁复表达各自的美学价值,两个概念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简约有简约的价值,繁复也并非一无是处,要看具体的情境。

审美上,简约留白,蕴藉含蓄,富于意味;繁复浓墨重彩,铺陈渲染,也具有特别的意蕴;二者甚至可以并存于一篇之中,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关键看一个“度”的问题。

生活中,简约意味着做减法,简单朴实,心境平和;繁复似乎是贬义,意味着做加法,追求更多,欲望更多;生活本身就是繁复的,简约有时是一种痴望,但在繁复中保持简约的心态,却是值得提倡的。

或者由此引申的节俭与奢靡的人生话题,“很多人”“不少人”暗含立场倾向,尤其肯定“简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命题提供的材料非常简单,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审题,但有足够的开放度,也有足够思考挖掘的空间,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思考。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91-395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91-395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91-395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J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汤临初对书法艺术的阐述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书必先生而后熟”“生”是生疏、生硬,“熟”是熟练、“熟”交替”的周期。

如此规律之下,积累的量变会造就质变,庖丁自此目无全牛,凭神遇而不以目视。

整个人类社会的更迭亦是如此, 生产力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开拓积累。

从“熟练旧技术”到“发现新技艺”,在原有技术的基础铺垫下,开启一次次爆炸式的技术革命。

这时,人们既“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又能窥见山水背后的秘境。

汤临初先“生”为我们指出了“生”与“熟”在记忆发展中的真谛,作为后人,我们理应学习好。

运用好前人之经验,每个人的发展,价值终将付诸于对社会的影响与奉献。

顺应时代潮流在逆水行舟中不断进取,让我们做时代的开拓者精乎技艺.为祖国发展注入一支磅礴的力量。

【相关素材】1、陈绎曾《翰林粹言》:作字须是滑熟,不可生硬。

如如柳,初未尝有生硬之笔。

2、凡真正属于上乘之作品,既具严格之规矩法度,而又浑然天成,妙合自然,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如庖丁解牛,无不刀落肯繁。

气韵生动,人莫能窥其巧,笔墨俱化,人莫能穷其变者,谓之“神品二3、规矩可以力学,神妙必由悟入。

故凡冰雪聪明之人,亦须脚踏实地,先立规矩,而后修身读书,人品既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而后能身入神境。

4、故周显宗在《论书》中说:写字之法在手不在笔,在心不在手,在神不在心,神则妙矣,不可知矣,故规矩可以言传,神妙必由悟入。

何谓悟入,悟其所以立规矩之意,故当在规矩烂熟之后,而贯夫始终者,又在“熟字也。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九二)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九二)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九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2年6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应邀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告诚师生:“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

”中国“中兴”“华为”等科技公司受到制裁的事实让国人更加清醒:仅仅拥有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科技应用还不够,科技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基础科学,需要掌握更多核心技术,不能急功近利。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材料引用李政道的话,告诫我们要重视基础科学;还指出中国“中兴”受到制裁的事实让国人更加清醒。

材料引导我们认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更加重视基础科学,需要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夯实科技发展基础,广大青年应该担负时代重任,积极投身基础科学研究,让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参考立意:①为国担当,立志基础科学研究;②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夯实科技发展基础;③忽视基础科学会被人卡脖子;④科技发展不能急功近利;⑤重视基础科学,让科技自立自强。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中孔子认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而俗语说“智者有惑,学无止境”;范仲淹说,仁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说的是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有公心,去除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所以不会惧怕。

侧重强调的是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三个范畴,突出君子拥有这三点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思辨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分析和优秀范文(共7个主题)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思辨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分析和优秀范文(共7个主题)

高考语文思辨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和优秀范文01认清自我,保持定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

歼-20的发动机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成事不在早晚,贵在持之以恒。

2.早成而不努力,最终“未必有成”。

3.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保持正确心态,才可以成就事业。

4.每个人或者集体都有自己的节奏,要认清自己,保持定力,才能成功。

【范文】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是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名句。

成事不在早晚,只要持之以恒。

不要自矜于“早成”,不能自弃于晚不达。

早成而不努力,蹉跎岁月,最终“未必有成”,而年岁虽晚却锲而不舍,钻研进取,也“未必不达”。

正所谓: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

当代青年应有矢志不渝的勇毅与定力,在追逐中国梦的征途上赢取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古来圣贤皆寂寞”。

耐得住寒冬,才等得到花开;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自朝歌受挫之后,姜子牙便隐退渭水之畔,直至八十岁受聘于文王出山。

在这段时间里,世人眼中的姜子牙垂垂老矣,就是一介无名老翁,且看起来不太聪明,要不,他怎会用直钩钓鱼呢?可是,在这期间,寂寞的姜子牙可没闲着,而是不停给自己“充电”,这才有了出山之后的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姜子牙告诉我们:耐得住寂寞,才能迎得来繁华。

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从来很努力,丝毫不着急。

东晋时,王献之一出生就活在父亲王羲之的书圣光环下,长大后难免急于在书坛打出自己的名声。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28)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28)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28)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这样一句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确实,世事纷纷,每个人在面对选择时,都会有权衡与度量,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藏着自己的尺子。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到第四单元的课文涉及了众多真实或虚构的历史人物,请选择其中的一位,解读他生命中的“权”与“度”,并体现你对于人生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作文题是一则方向明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旨在通过考生的写作引导考生在解读他人人生的“权”与“度”中,寻觅属于自己生命的“尺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立意]本题是一道立意开放但要求明确的作文题,需要考生在作文中达成题目里的如下要求:①议论文体;②所议论历史人物必须来自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到第四单元的课文;③对历史人物的议论必须围绕历史人物的人生重大选择展开;④对历史人物的议论要能挖掘他选择背后的多层面的因素;⑤要能在对历史人物的议论中发掘自我应该选择的、坚持的“尺子”。

根据考生具体答题情况,参照高考评分标准,从任务完成度、结构、语育等多层面综合给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语出《荀子·大略》。

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能够深刻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够较好地解决事物的疑难。

荀子的这句话深刻阐述了“学”与“行”的重要性,常被引用来谈论治学之道。

其实,我们也可以超出做学问的范畴,将其置于新时代更加宏大的背景下加以领会、体味。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休,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荀子的话阐述了“学”与“行”的重要意义。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706-710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实体书店都有一面用于展示的独具特色的书墙,有一家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书店,其书墙甚至贯穿了三层楼。

这些书墙既能唤起读者读书的欲望,又能给读者艺术的美感。

如今,有很多学校的图书馆也筑起了高高的书墙,抬头仰望,好书满目,但这却引来不少质疑:只能远观,不能近读,美则美矣,华而不实。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以“美和实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第一段材料的观点:有些书店的书墙既美又实用,肯定了书店的做法。

第二段材料的观点:有些图书馆的书墙美而不实用,借“质疑”间接否定图书馆的做法。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中的“此”指代什么?“此”,指代上述材料的观点,合起来就是:建书墙来追求“美和实用”时,应该区分场合,学校图书馆不应盲目照搬书店的做法。

书店建书墙,可以做到美而实用;学校图书馆东施效颦建书墙,美而不实用。

注意,材料指定了话题,“美和实用”。

把主语变换一下,结合材料的观点,表述如下:“美和实用”能不能在书墙上兼而有之,要区分场合。

书店可以二者兼得,图书馆不必二者兼得,实用就好。

根据朱光潜的理论,美和实用是两个概念。

他举松树的例子:松树的形态及其引发的你的情感体验——这是美;松树可以做椽做梁做家具——这是实用。

换句话说,美,是不可以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美,就是不实用。

——美和实用,是两种不同的存在。

这种不同,又不是黑白分明的那种不同。

两者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只是看问题的不同视角。

所以,美和实用之间的关系,可以并存,可以统一相得益彰;可以取舍,但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

能够并存兼得,当然好,比如书店的书墙;不能兼得,就要取舍,比如图书馆的书墙,要美还是要实用,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2024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0100

2024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0100

2024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0100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构成。

第一句话中的“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意味着要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不循规蹈矩、故步自封,如此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一味地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走别人走过的“大道”,抑或日复一日地走在同一条自己熟知的道路上,固然不用担心路上的荆棘和坎坷,但这样也很难发现新事物,开拓出新事业。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坚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创造,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出新的辉煌。

第二句“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所谓“来时的路”,是指我们的过去和历史。

“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即忘记来路就没有出处,忘记历史就没有未来。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指引未来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句指向创新发展,一句指向不忘初心。

材料意在引导考生一分为二看问题,一个有出路的民族、一个能收获别样风景的民族,既要不忘初心,又要创新发展,唯有如此,方能行稳致远。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不忘初心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二者各自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对待不忘初心与创新发展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在论述“不忘初心与创新发展的各自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历史渊源、民族复兴等角度进行论证,使论证更深入。

在论述“如何正确处理不忘初心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时,考生应注意辩证分析,如以不忘初心为本,夯实民族之基;以创新发展为翼,开创复兴之路;不忘初心与创新发展对立统一,二者兼顾,不可偏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引起你什么感悟或思考?围绕材料按照要求拟写作文。

从前有个书生,精通佛道。

在夏天的一个夜晚,刚要睡觉,谁知耳边传来蚊子的响声;正想拿起蒲扇打蚊子,突然心中想起佛道:切勿杀生。

阿弥托福,书生放下了蒲扇,在一片骚扰中睡去。

第二天,只见他身上红肿,但他依旧面带微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题解析】:书生固守佛道,最终引来自身祸害。

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文:1、探究读书的真谛。

书生死读书,不知变通,没有恰当对待佛道。

2、打破成规成说,学会变通。

书生不懂变通之道,不从实际出发最终被蚊子叮咬。

3、“扬”与“弃”。

材料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所学文化,做到批判继承,为我所用。

注意,以下为偏题类作文:生命至上;乐观对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上帝创造沙漠的目的就在于使人能够面对美丽的椰枣树而微笑。

”这段话给你什么样的启发?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题型:比喻型材料作文。

沙漠——生活中所有对个人成长或愿望达成有阻碍作用的负面消极因素,隔膜,失误,挫折,打击,失败,否定,痛苦、丑恶、虚假等等;椰枣树——和谐,美好,成功,希望,快乐,幸福等等正态事物。

微笑——对二者关系有正确理解,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负态事物,懂得其对正态事物的激化和催化作用,能有积极转化的心态,进一步有勇敢处理的行动方法。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孙少平说,我迟早要搭上火车,去远方的世界看看;汪国真说,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海子说,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远方像一个梦,远方像一片海,远方有什么等着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议论性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虽内蕴丰富却语言平易简约,提供了关键信息“到远方去”,这就要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远方”的把握,“远方”隐含着“目标”、“理想”、“追求”、“信念”等,这是题意所在。

“到远方去”中的“远方”如果仅指一个地方,这就很难开掘出深度来,这“远方”的内涵可以指“心灵的远方”、“精神的天空”、“情感的归宿”、“灵魂的家园”等,把思维落脚到这些点上,能够体现出文章的内蕴来。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生活并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去体验和接受的现实。

——禅语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则命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前一部分的侧重点,落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上。

后一部分的侧重点,落在“需要去体验和接受的现实”上。

由“生活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挖掘出的写作意义,在于摒弃急躁,摒弃功利。

不要把生活的每一天,都设计成一个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需要去体验和接受的现实”,可归纳出的写作意义,包括:(1)生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由一个又一个的现实连接而成。

(2)生活的酸甜苦辣,都需要体验。

在体验中,才能真正感悟生活。

(3)生活无法逃避,必须学会接受,学会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接受各种现实。

将两个部分内容合并在一起,可以从下述几方面立意:(1)用心生活,体验每一天。

(2)用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酸甜苦辣。

(3)放慢生活的节奏,才能品味生活的美好。

(4)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人生却不能被这些矛盾控制。

学生作文中,还会挖掘出众多有价值的意义。

只要对材料的分析合情合理,即可视为切题。

5、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60分)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

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

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

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最新调查结果: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

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排名第一,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

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

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我们这个不折不扣的“压力之国”,亟需有人为它诊诊脉,开出合适的药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此为社会评论类文题。

此题写作应找到“中国压力全球第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压力全球第一,除了“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的原因之外,还可以从生存环境、社会竞争等方面来写;教育、城乡差别,文化、历史,物质、精神,社会、个体,主要、次要,正面、反面,这些角度都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找到问题的根源,需要从文化、理念、体制、管理、修养等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还可辩证分析压力巨大带来的积极影响。

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抓住关键,发人深省。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选择高楼就是选择远见,选择发展;点燃心中信念的灯;只有看到高楼,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把握现在,引领未来;物质援助与精神援助;激发内心的渴望。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如今城市交通中,还存在着一些机动车闯红灯、不走机动车道等违章行为,行人也存在着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行为,对交通警示牌视而不见。

有人说:在新加坡随地吐痰,可能被处以最高500新元(约2300元人民币)的罚款或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乱扔垃圾,有可能被处以最高1000新元的罚款或是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所以该国公民守法意识很高。

也有人列举了某城市中的普遍现象:机动车主动停车避让斑马线上横穿马路的行人。

并对此加以评论:“不是说我们的交通怎么不好,相比于过去,我们的交通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

今后也许行人、司机都懂得遵守规则了,城市交通安全就不再是问题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以诗歌形式写作),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文明、法治两个角度:去陋习,增强法制意识;文明进步靠大家;要用进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文明;严惩违法行为,才会提高公民守法意识;矛盾双方的进步,才会带来真正的进步;责任与义务缺一不可。

还可以谈:自觉守法、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

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了声。

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的颠簸;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向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

但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1)从老船长在风平浪静时祈祷的角度立意,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居安思危。

(2)从老船长在波涛翻滚时只照顾船的角度立意,危险时刻要靠自己、不惧怕困难、求人不如求己。

(3)从老船长祈祷和照顾好自己的船的角度立意,期待美好、不怕困难,事事认真才能成功。

(4)从游客的角度立意,正视现实、正确理解别人的做法。

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

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1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

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