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硬脑膜炎的影像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影像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搜集近年来文献报道33例肥厚性硬脑膜炎,结合本院1例患者,分析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患者ct平扫5例,平扫加增强7例;mri平扫2例,直接增强2例,平扫加增强25例。
结果:ct平扫主要表现为天幕(50%,6/12)、大脑镰(33%,4/12)等处硬脑膜增厚,密度增高;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mri平扫显示增厚硬脑膜位于天幕(62%,18/29)、大脑镰(41%,12/29)、鞍旁海绵窦(31%,9/29)、颅底(28%,8/29)、大脑凸面(48%,14/29)等处硬脑膜。
病灶t1wi呈低信号(26%,7/27)、等信号(59%,16/27),t2wi呈低信号(70%,19/27)、等信号(7%,2/27)、高信号(7%,2/27)。
增强后病灶显著强化(96%,26/27),轻度强化1例(4%,1/27)。
病灶邻近脑实质水肿,mri呈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大脑半球4例(15%,4/27),小脑半球1例(4%,1/27)。
中耳炎表现11例(32%,11/34)。
结论:hcp具有特征性mri表现,在排除了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及感染性病变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特征即可做出可靠诊断。
【关键词】肥厚性硬脑膜炎;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038-04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
是一种以硬脑膜和天幕的炎性纤维化及肥厚为特征,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
本病较罕见,临床表现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近期发现1例,结合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33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2012年国内外文献有关肥厚性硬脑膜炎报道33例,作者报道1例,共34例。
男性17例,女性17例。
年龄4~71岁,平均45.2岁。
1.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4例(12%),慢性起病30例(88%)。
病程2 d~30年。
头痛34例(100%);受损颅神经包括外展神经12例(35%),三叉神经6例(18%),视神经5例(15%),动眼神经10例(29%),滑车神经7例(21%),面神经4例(12%);精神症状2例(6%),癫痫3例(9%),闭经泌乳1例(3%),共济失调1例(3%),发热4(12%)例,中耳乳突炎11(32%)例,鼻副窦炎2例(6%),外伤2例(6%),呕吐2例(6%),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9%),糖尿病1例(3%)。
1.3 检查方法
ct平扫5例,平扫加增强7例;mri平扫2例,直接增强2例,平扫加增强25例。
2 结果
2.1 ct表现
平扫天幕增厚、密度增高6例(50%,6/12),大脑镰增厚、密度增高4例(33%,4/12),中颅底硬膜增厚、密度增高2例(17%,2/12);硬脑膜呈等密度2例(17%,2/12);平扫阴性1例(8%,1/12)。
平扫ct值41~72 hu。
增强后,明显强化6例(86%,6/7),轻度强化1例(14%,1/7)。
增强后ct值89~116 hu。
见表1。
2.2 mri表现
平扫:未见异常3例(11%,3/27);增厚硬脑膜位于天幕18例(62%,18/29),大脑镰12例(41%,12/29),鞍旁海绵窦9例(31%,9/29),颅底8例(28%,8/29),大脑凸面14例(48%,14/29),全颅硬脑膜弥漫增厚2例(7%,2/29);t1wi低信号7例(26%,7/27),等信号16例(59%,16/27),t2低信号19例(70%,19/27),等信号2例(7%,2/27),高信号2例(7%,2/27);未注明平扫信号者1例(4%,1/27);增强:显著强化26例(96%,26/27),轻度强化1例(4%,1/27)。
见表1。
2.3 邻近结构受累情况
病灶邻近脑实质水肿,mri呈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大脑半球4例(15%,4/27),小脑半球1例(4%,1/27)。
中耳炎表现11例(32%,11/34)。
见表1。
2.4 病例摘要
患者,男,49岁,入院前8天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双颞部头痛为甚,呈持续爆裂状疼痛为主,伴双眼胀痛、恶心、呕吐。
无肢体抽搐及意识障碍。
查体:体温36.2 ℃,血压128/94 mm hg。
意识清晰,鼻唇沟对称,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深浅感觉障碍,颈阻(±),病理征(-)。
腰穿示脑脊液无色透明,滴数为80滴/分。
既往患者反复头痛4年,曾经多家医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于2012年4月6日入笔者所在医院。
2012年4月6日ct示:天幕及大脑镰后部密度增高,双侧大脑半球脑沟变浅,灰白质分界不清(图1)。
2012年4月9日复查ct:天幕及大脑镰后部密度增高,与2012年4月6日ct图无变化(图2)。
2012年4月18日mri:平扫示天幕、大脑镰增厚,呈等t1短t2
信号改变(图3、图4);增强后天幕、大脑镰及双侧大脑半球邻近硬膜显著强化(图5、图6、图7)。
左额叶可见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影。
双侧乳突见斑点状t2高信号影(图8)。
综合患者病史、症状及影像检查资料,最后诊断:(1)肥厚性硬化性脑膜炎;(2)双侧乳突炎。
3 讨论
3.1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病因及分类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最早由charcot and joffroy在1869年报道[5],是以颅内硬脑膜肥厚为特征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临床上罕见,临床表现复
杂多样,易误诊[6,8]。
hc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一般将其按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无特殊原因可循者称特发性或原发性[5-6],继发性者以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居多[1,6]。
继发性者常继发于感染性疾病,由硬脑膜直接受感染或邻近感染累及硬脑膜所致。
如各种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等[3,5]。
caldas 等[5]认为各种炎症、感染、外伤、中毒、肿瘤性疾病是继发性发病的原因。
wattamwar等[9]发现一例大动脉炎伴发hcp。
大多数感染患者处于全身免疫抑制状态,有明显的病灶邻近感染源或做过神经外科手术者[5]。
患者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或免疫抑制者[5]。
近年来报道的hcp逐年增多,可能与影像检查的进步有关[5]。
发病没有性别差异[5],也有学者认为男性病人居多[7]。
本病可侵犯颅内或/椎管硬膜[6],特别是在大脑镰和天幕[7]。
有报道认为,hcp 是一种非特异性硬脑膜慢性进行性炎症反应[1]。
一部分hcp患者增生肥厚的硬脑膜活检结果显示:增厚的硬脑膜为过度增生的纤维组织,在硬膜边缘伴有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散在的嗜酸细胞等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而病原菌检测多呈阴性。
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因素有一定相关的疾病[1]。
3.2 hcp的临床特征
hcp病程呈慢性、进行性,以频繁复发为特征[7],突然发病者罕见[6]。
一般认为头痛和多对脑神经损害是hcp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3,5]。
头痛多系局灶性或弥漫性硬脑膜炎所致,少数可
由伴发的脑水肿或脑积水引起[1]。
本组受损颅神经包括外展神经12例(35%),动眼神经10例(29%),滑车神经7例(21%),三叉神经6例(18%),视神经5例(15%),面神经4例(12%)。
曹代荣等[1]报道12例hcp,发现最常见的脑神经受累是外展神经,其次是三叉神经,再次是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
也有学者认为视神经最常受累[5]。
hcp其他的临床表现如癫、精神症状、共济失调、听力下降、垂体功能改变等,大多继发于包括大脑、小脑、乳突、垂体等邻近结构的受累[1]。
3.3 hcp的ct表现
ct平扫显示硬脑膜增厚、致密,特别是天幕、直窦、大脑镰、脑桥前方显示强化[6]。
本组12例经ct检查的hcp,平扫大多为天幕、大脑镰等处硬脑膜增厚,密度增高,明显强化达85%。
张忻宇等[2]对7例耳源性hcp做了ct检查,发现平扫受累大多为密度增高,其次为等密度。
增强后病灶大多显著强化,ct值增加25~44hu。
耳源性hcp显示中耳乳突炎同侧的天幕密度增高或呈等密度,明显强化,异常强化的范围可达同侧甚至对侧幕切迹,此为天幕发炎增厚的直接征象[2]。
hcp的ct表现极易误诊为急性、亚急性硬幕下血肿[7]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别是头颅外伤后。
但hcp脑沟、脑池密度无异常[3],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4 hcp的mri表现
hcp的mri特征性表现为沿大脑镰、小脑幕、颅底或颅顶内板下硬
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弥漫性肥厚为线条状或结节状[3,5],结节状肥厚与硬脑膜反复感染或不同部位感染程度不同有关[3]。
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代表致密纤维组织和炎性细胞反应。
t2wi
为明显低信号,代表致密纤维组织[3]。
t2wi低信号的硬膜边缘可出现薄层高信号影[6]。
增强后肥厚硬脑膜明显强化,近蛛网膜侧的硬脑膜强化更明显,小脑幕、大脑镰部位硬脑膜强化较特殊,呈双轨道强化[3]。
本组29例hcp做了mri检查,增厚硬脑膜位于天幕(62%),大脑镰(41%),鞍旁海绵窦(31%),颅底(28%),大脑凸面(48%),全颅硬脑膜弥漫增厚(7%)。
t1wi多为等信号(59%),其次为低信号(26%),t2低信号居多(70%),其次为等信号2例(7%)和高信号2例(7%);增强后显著强化(96%),轻度强化(4%)。
3.5 邻近结构受累表现
除了硬脑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强化,hcp的mri还可见脑水肿、静脉窦血栓、静脉淤血、继发性白质病变、脑积水、颅内出血[7]。
也有学者观察到了“硬膜尾征”[7]。
本组病灶邻近脑实质水肿,mri呈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大脑半球(15%),小脑半球(4%)。
中耳炎表现(32%)。
3.6 ct和mri检查的对比
ct显示中、后颅窝硬脑膜增厚不如显示天幕增厚容易,这是因为中、后颅窝硬脑膜紧贴颅骨内板不易显示,天幕游离易于显示,冠状面增强ct显示天幕增厚更佳。
mri不受颅骨的影响,通过各种扫
描方位及增强扫描可显示中、后颅窝及天幕硬脑膜的广泛增厚,优于ct。
ct显示颞骨骨质破坏比mri优越[2]。
mri是诊断hcp的最佳手段[6-7],显示增厚硬脑膜优于增强ct[5]。
3.7 hcp的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起病突然,头痛剧烈,无中耳炎病史。
ct显示天幕区、纵裂池密度增高,脑池、脑沟内也展示密度增高,短期内复查出血区密度逐渐减低。
无硬脑膜强化。
(2)脑膜转移癌:患者有肿瘤史,硬脑膜增厚不规则,有时可见结节影,可沿硬脑膜生长呈新月形,但多较局限,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中等强化,有时颅骨破坏,邻近脑实质常见水肿。
(3)各种类型脑膜炎:主要侵犯软脑膜,mri:可见软脑膜沿脑沟有增强效果,而硬脑膜炎病灶多局限于硬膜。
(4)低颅压综合征:增强硬脑膜有明显的增强效应,但此病具有特征性起立性头痛,可与本病鉴别。
总之,hcp具有头痛和多对脑神经损害的临床特征,常有中耳炎等病史。
ct平扫多为天幕、大脑镰等处硬脑膜增厚,密度增高,明显强化。
mri特征性表现为沿大脑镰、小脑幕、颅底或颅顶内板下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t1wi多为低信号,t2wi为明显低信号,强化显著。
karthik等[6]认为,虽然hcp的诊断依赖于排除其他肉芽肿型疾病及感染性病变,但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特征足以取得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曹代荣,慕容慎行,倪希和,等.肥厚性硬脑膜炎12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3):171-174. [2]张忻宇.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ct、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7):769-770.
[3]粱晓超.肥厚性硬脑膜炎二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5):555-556.
[4]周珏倩.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j].中华
神经学杂志,2008,7(4):402-404.
[5] caldas a r,brandao m,paula f s,et al.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 and skull base osteomyelitis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clin med res,2012,4(2):138-144.
[6] karthik s n,bhanu k,velayutham s,et al.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j].ann indian acad neurol,2011,14(3):203-204.
[7] park i s,kim h,chung e y,et al.idiopathic 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 misdiagnosed as acute subtentorial hematoma[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0,48(2):181-184.
[8]耿建红,刘志辉,刘美萍,等.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1):694.
[9] wattamwar p r,doshi s a,thomas b,et al.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 in a patient with takayasu arteritis: one more association[j]?ann indian acad neurol,2012,15(1):56-59.
(收稿日期:2012-07-25)(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