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628-63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共55页文档

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共55页文档
锐利,浮雕样,细筛网状 • 低回声型: 边界清晰,外周稍强回声带包绕 • 混合回声型:边界基本清晰,强回声与低或无回声不规则
相间, 多见于较大的海绵样血管瘤
肝血管瘤CT表现
CT平扫低密度影,增强表现为
(1)动脉期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主动脉密度相近,门脉期延迟期 始终高于肝实质
(2)动脉期周边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延迟期完全被造影剂充盈 (3)动脉期瘤体无强化, 门脉期延迟期周边结节性增强,填充缓慢
肝囊肿
肝囊肿的分类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单发或多发(多囊肝) 寄生虫性肝囊肿(如肝棘球蚴病)
肝囊肿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1.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2.肝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病)
X线检查:大的包虫囊致肝影增大,右膈肌抬高, 外囊可显示环形或弧形钙化影。
高回声及血流信号
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肝,并 在肝内继续生长、发展及其组织学特 征与原发肿瘤相同。
常常发生肝转移的癌肿有结肠癌、 胆囊癌、肝外胆管癌、胰腺癌和胃癌 等。
转移性肝癌
癌转移到肝的途径有: 经门静脉转移,如消化道及盆腔肿瘤。 经肝动脉转移,如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 经淋巴回流转移,如胆囊癌。 直接蔓延,如胃癌、胆囊癌。
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
原发性肝癌居中国内陆癌症相关死 亡原因第二位。近年来肝癌的早期筛查 诊断较大提高了肝癌的手术切除率,改 善了总体预后。然而迄今仍有不少误诊 漏诊。因此对于筛查中发现肝占位病变 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十分重要。
询 超问 声病 发史 现体 肝检 占辅 位助
检 查
AFP>400μg/L,排除慢性肝炎, 肝硬化,妊娠和生殖系统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
导入
开伞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的 性质和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肝 区疼痛、食欲不振、消瘦等。
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 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同 时,血液生化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检 测也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02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
X线检查
总结词
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加强病理学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考虑进行穿刺活 检或手术切除,通过病理学诊断确定病变 性质。
误诊原因分析
影像学特征不典型
部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 特征重叠,导致难以准确诊断

病史采集不全面
医生在采集病史时遗漏重要信 息,影响对病变性质的判断。
生化指标检测不准确
由于检测方法或试剂等原因, 导致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不准确 。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 诊断
目录
• 肝脏占位性病变概述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 • 肝脏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
诊断
目录
• 肝脏常见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 诊断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与误 诊分析
01
肝脏占位性病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指在肝脏内出现异常的肿块或结节,这些肿块或结节可以是 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分类
肝脏占位性病变主要分为良性占位和恶性占位两类。常见的良性占位包括肝囊 肿、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恶性占位则包括肝癌、转移性肝癌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医学-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2017628

医学-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2017628

误诊为血管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20
肝转移瘤
21
病理特点
肝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多变。 组织学特征及肿瘤血供与原发肿瘤相似,影像学表现特点 也与原发肿瘤相似。 来自肾癌、恶性间质瘤、胰岛细胞癌、甲状腺癌、神经内 分泌肿瘤的多为富血供转移;来自胃肠道、胰腺癌、肺癌 的转移多为少血供。 肝转移瘤亦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结肠黏液癌、 乳腺癌、胃癌、卵巢囊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的转移瘤有 钙化倾向。
病理:原发性肝细胞癌
13
肝右叶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
15
CT影像表现
AFP多在正常范围 表现为境界不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分叶状或者不规则 形状。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与肿块内部坏死及黏 液聚集有关。 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少血供肿瘤。动脉期和门 静脉期病灶周围出现薄层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央低密 度区无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 化,强化方式是病灶边缘向病灶中心逐渐扩展。 多伴有肿瘤远端肝内胆管扩张,严重者呈软藤征。 病灶处肝包膜回缩被认为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 表现,与肿瘤内含有较多纤维成分有关。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内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灶,少数可单 发 坏死、囊变多见,有时候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或坏死。 增强扫描边缘呈不规则的花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少数转移瘤呈明显强化。 “牛眼征”: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 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密度的水肿带。
23
MR影像表现
MR信号变化多样,大部分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少数病灶T1WI可呈高信号,如黑色素瘤转 移或转移瘤伴出血或蛋白含量高。 典型表现为“牛眼征”或“靶征”,即在T2WI上病灶 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少数病例存在瘤周水肿,病灶周 围可见略高信号环,即“光环征”或“晕征”,可能 与瘤周水肿或血供丰富有关。 MR增强表现与CT增强表现相似。

医学-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2017628

医学-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2017628

动脉期
增 门脉期
平衡期





需 的 肝脏密度不均匀减低,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相对肌肉),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脂肪肝可以掩盖低密度病灶,增强是必需的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 管瘤的CT表4 现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
良性
肝囊肿 肝海绵状血管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脓肿……
2
肝脏一般检查程序
CT平扫仅能作为初筛,可能漏诊。 若平扫发现病变,原则上应增强扫描,以有助于 定性诊断。 尽量不做直接增强扫描,否则易误判。 腹部增强扫描均行多期相扫描,可增加病变定 性诊断准确性。 CT上肝脏应选择窄窗宽观察。 CT与MRI是互补影像检查方法。
3
排 平扫CT 除 肝 脏 疾 病
24
胰腺癌肝转移
肝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边缘可见轻中度不规则花环样强化,坏死区不强化,呈“牛眼征”。
c
25
肝多发转移癌
肝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边缘可见轻中度不规则花环样 强化,坏死区不强化,呈“牛眼征”。
26
征象:肝左叶病灶明显强化
甲状腺癌肝转移
27
壶腹癌肝转移
误诊为血管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20
肝转移瘤
21
病理特点
肝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多变。 组织学特征及肿瘤血供与原发肿瘤相似,影像学表现特点 也与原发肿瘤相似。 来自肾癌、恶性间质瘤、胰岛细胞癌、甲状腺癌、神经内 分泌肿瘤的多为富血供转移;来自胃肠道、胰腺癌、肺癌 的转移多为少血供。 肝转移瘤亦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结肠黏液癌、 乳腺癌、胃癌、卵巢囊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的转移瘤有 钙化倾向。

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讲课文档

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讲课文档
双环:表明脓肿壁(内环),周围水肿带(外环)外
环低于内环
单环:脓肿壁,周围水肿带不明显 三环:脓肿壁有两层结构:外层为肉芽组织,强化最
明显,中环为炎性组织,强化不及外层
多脓腔,常显示有多个分隔,分隔有强化。
第61页,共67页。
肝脓肿
第62页,共67页。
炎性假瘤
有近期发热史,右上腹痛
原发性肝C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原发性肝Ca分三种组织类型:肝细胞性肝癌、
胆管细胞性肝癌、混合型肝癌(肝cell,胆 管cell),其中肝细胞性肝Ca,最常见,占 90%以上 。
第3页,共67页。
(一)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成人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 与乙型肝炎关系密切,50-90%合并肝硬化,39-50%肝硬化并发
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或被原发肿瘤症 状掩盖。出现症状时,病灶常较多且较大, 表现与原发肝癌相仿,乏力、呐差、腹胀, 恶心,腹部包块等
AFP多为阴性,消化道转移者,CEA可升高
第34页,共67页。
转移性肝癌分类
血供丰富:来源于肾癌,绒毛膜上皮癌,恶 性胰岛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类癌,甲状腺 癌,肠癌
鉴别诊断
囊性转移灶与肝囊肿
囊壁不规则,厚薄不一,有时可见壁结节 增强后囊壁和壁结节强化 肝囊肿边界清晰、光整,无强化表现
不典型转移灶与肝硬化的再生结节和局灶 性脂肪浸润
前者可见肝硬化的CT表现,病灶为高密度 后者病灶边缘常较转移瘤模糊,增强扫描亦无
明显改变
第43页,共67页。
肝血管瘤
CT 增强(平衡期)
肿瘤和肝实质的密度均匀下降,两者之间对比减小,病
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MR影像表现
MR影像表现与CT表现相同: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 多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MR增强扫描与CT增强相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 进性延迟强化。
17
征象: 肝左叶团块状稍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匀, 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7
CT影像表现
表现为境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肿块,呈等低密度,可有 假包膜,可发生坏死或出血,可以含有脂质(脂肪变性)。 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杂乱的肿瘤血 管影或动静脉分流(巨块型常见)。 门脉期:强化消退,肿块呈等低密度影(相对于周围 肝实质);可见门脉癌栓。 平衡期:强化进一步消退,肿瘤相对周围肝实质比较 呈低密度,可见较有特征性的肿瘤包膜。 “快进快出”和“包膜延迟强化”是诊断肝癌的主要 征象。 混合有胆管细胞癌成分或者向胆管细胞癌分化的原发 性肝癌可以强化不典型。
22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内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灶,少数可单 发 坏死、囊变多见,有时候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或坏死。 增强扫描边缘呈不规则的花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少数转移瘤呈明显强化。 “牛眼征”: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 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密度的水肿带。
23
MR影像表现
MR信号变化多样,大部分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少数病灶T1WI可呈高信号,如黑色素瘤转 移或转移瘤伴出血或蛋白含量高。 典型表现为“牛眼征”或“靶征”,即在T2WI上病灶 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少数病例存在瘤周水肿,病灶周 围可见略高信号环,即“光环征”或“晕征”,可能 与瘤周水肿或血供丰富有关。 MR增强表现与CT增强表现相似。
原发性肝10癌
右肝巨大团块状等低密度病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 迂曲增粗的强化血管影;门脉期及平衡期强 化消退,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符合 肝癌的影像特点。
巨块型肝癌11
原发灶和肝内转移灶均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 并可见包膜延迟强化。
病理:巨块型肝癌伴肝内播散
12
肝右叶S6段不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可见假包膜。 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假包膜延迟强化。
8
MR影像表现
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常呈稍高信号, 较大肿瘤因液化、坏死、出血等导致信号不均 匀。 动态增强与CT增强表现相同,呈“速升速降” 的强化方式,延迟期包膜强化,是诊断HCC的 重要依据。 可见门静脉和肝静脉受侵犯及肝门淋巴结肿大 等。
9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平衡期
左肝外侧段可见团块状等低密度病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消退, 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符合肝癌的影像特点。
48
肝右叶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囊腔DWI呈高信号; CT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呈“双环征”。肝脓肿 Nhomakorabea49
T1WI
肝左叶S4段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囊腔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囊壁明显持续性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
肝脓肿
50
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变
37
病理
良性肿瘤样病变,由肝细胞、血管、增生小胆管、Kupffer 细胞等构成,病灶中央含有较多的纤维基质,并常形成中 央星形瘢痕 无正常的肝小叶结构 无瘤内钙化、出血和坏死。 无真包膜
38
CT影像表现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境界欠清楚,中央纤维疤痕 呈更低密度。 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纤维疤痕呈低密度,有时可 见增粗的供血动脉 门脉期及平衡期:肿瘤强化逐渐减弱,肿瘤呈等密度 或略高密度 中央星芒状瘢痕呈延迟强化。
误诊为血管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20
肝转移瘤
21
病理特点
肝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多变。 组织学特征及肿瘤血供与原发肿瘤相似,影像学表现特点 也与原发肿瘤相似。 来自肾癌、恶性间质瘤、胰岛细胞癌、甲状腺癌、神经内 分泌肿瘤的多为富血供转移;来自胃肠道、胰腺癌、肺癌 的转移多为少血供。 肝转移瘤亦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结肠黏液癌、 乳腺癌、胃癌、卵巢囊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的转移瘤有 钙化倾向。
2
肝脏一般检查程序
CT平扫仅能作为初筛,可能漏诊。 若平扫发现病变,原则上应增强扫描,以有助于 定性诊断。 尽量不做直接增强扫描,否则易误判。 腹部增强扫描均行多期相扫描,可增加病变定 性诊断准确性。 CT上肝脏应选择窄窗宽观察。 CT与MRI是互补影像检查方法。
3
排 平扫CT 除 肝 脏 疾 病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海绵状血管33 瘤
海绵状血管瘤
征象: 肝右叶S7段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 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呈明显高信号。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34
肝右叶S7段可见团块状等低混杂密度影, 增强扫描病灶内可见结节状明显强化,其余未见明显强化。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福鼎市医院 放射科 胡炫松 yxppt hxsfd.fj
1
肝脏分段解剖
三纵两平
顺时针
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肝左叶和肝右叶。 肝左静脉: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II、III)和外侧段(IV)。 肝右静脉:将肝右叶分为右前段(V、VIII)和右后段(VI、VII)。
门静脉将肝分为上、下部分;门静脉左右支发出上、下分支分别进入每段的中心。
动脉期
增 门脉期
平衡期





需 的 肝脏密度不均匀减低,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相对肌肉),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脂肪肝可以掩盖低密度病灶,增强是必需的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 管瘤的CT表4 现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
良性
肝囊肿 肝海绵状血管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脓肿……
31
MR影像表现
T1WI表现为类圆形或边缘分叶的均匀低信号肿块, T2WI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 增高,称为“灯泡征”。 伴有坏死出血囊变及纤维瘢痕的血管瘤信号复杂。 MR增强信号特点与CT增强相同:“快进慢出,渐进性 填充”。
32
影像表现:
肝右叶团块状稍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51
边界锐利清楚的长T1长T2信 号影,增强扫描无强化。
肝囊肿
52
肝内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囊性成分为主,多为多囊状,可见分隔或壁 结节,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可见强化
恶性
原发性肝癌 纤维板层型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血管肉瘤 肝淋巴瘤 肝转移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5
原发性肝癌
6
病理特点及分型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 瘤;少部分为少血供。易侵犯血管,门脉癌栓形成、 动静脉瘘;侵犯胆道,形成胆道癌栓,引起阻塞性黄 疸;淋巴转移和远隔性转移。 原发性肝癌的分型: 巨块型,≥5cm,最多见,占31%~78% 结节型,癌结节<5cm,单个或多个结节 弥漫型:小结节分布全肝,多小于1cm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 超过3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
46
MR影像表现
脓肿可单发或者多发,也可呈单房或者多房。 脓腔在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区,T2WI呈高信 号,DWI呈特征性的显著高信号,与转移瘤不同。 脓肿强化特点与CT增强相同。
47
肝右叶脓肿
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 增强扫描囊壁持续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呈“双环征”。
30
CT影像表现
表现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可以伴 有出血坏死及钙化而导致密度不均匀。 典型的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动脉期:肿瘤边缘可见散在的不连续的结节状、小斑片状 明显强化灶,CT值可接近同层腹主动脉密度; 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灶互相融合,并向逐渐中心扩展, 造影剂逐渐充盈病灶。 增强各期大部分病灶均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与血管的密 度相当。 不典型的血管瘤可以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伴有纤维瘢痕的 巨大血管瘤中心瘢痕可无明显强化,诊断困难。
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
35
肝左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填充。 肝左叶S2段可见结节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似有轻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可见不规则花环样强化。
误诊为胆管癌的肝血管瘤
36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40
征象:肝左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消退,呈相对等密度; 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FN41H
征象: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 影,中央可见星芒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 强化逐渐消退,呈相对等密度; CT及MR动态增强扫描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39
MR影像表现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中央可 见纤维瘢痕。 MR增强扫描与CT增强相似:动脉期FNH明显均匀强 化,门脉期及迟期强化逐渐减弱,常与周围肝组织呈 等信号。 中央瘢痕T1WI上低信号, T2WI上高信号,动脉期无 明显强化,门脉及平衡期可见延迟强化。 中央瘢痕T2WI上高信号的主要原因为内含慢血流的血 管、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等有关。
肝内胆管18 癌
征象:
肝左叶S4段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其内信号不均匀, DWI呈高信号,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