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语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境

[摘要]语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上下文语境、时间语境、地点语境、心理语境、家境语境还是社会文化语境都对学生理解文章、体会文章内涵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随时引导学生注意语境,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语言,以便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境

一、导语

“情随意转”、“时过境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语境之重要,前人早有所见。做为语文交际圈三大内容构建之一的语境是人借助语言文字完成语用交际的场所,研究语文交际圈教学,研究语境应为首要。

《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语境也有多处做了要求与说明,仅以阅读板块为例:

在阶段目标之中,第一学段阅读之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阅读之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阅读之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第四学段阅读之四:“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之八:“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其中的“上下文”、“生活实际”、“文化背景”等都是语境研究所要涉及的内容。那什么是语境呢?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条件,这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和人之间产生的。任何思想的交流都离不开与说话者有关的语境。在语文的阅读材料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语句的意思跟上下文,以至与整部作品的背景知识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下面几种语境因素.

二、语境因素

语境包括以下几种

1、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指的是词、短语、句子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是指特定语言成分的前言后语。上下文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也可帮助学生消除歧义。例如:

“祥子!”她往前凑了凑,“我有啦!”

“有了什么?”他一时蒙住了。

“这个!”她指了指肚子,“你打主意吧!”

愣头愣脑的他“啊”了一声全明白了。(老舍《骆驼祥子》)

其中“我有啦”的意义,只有依据下文“指了指肚子”及祥子与虎妞之间的特殊关系,才“全明白了”。这是下文补充交待了言语的情景后,才使言语意义得以明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山中避雨》中有这样一句话: “有生以来,没有尝试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写的是避雨山中的琴韵之趣.这种趣味给作者的印象感受为什么如此之深呢?这也是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的关键.单看这句话,学生肯定无法理解。教学中,激起学生的疑问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顾上下文,反复阅读。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作出评价后再谈自己的看法:远离尘器,避雨荒山,让作者看到了纯朴天然的景物美,纯真和谐的人情美,让他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

雨中空蒙的山色,静静的小茶店,茶博士坐在门中,悠悠地拉着胡琴,这一切,就如画家手中淡淡几笔勾勒出的山水画,而一曲《梅花三弄》,又使这幅疏淡的山水画,平添了无穷的意趣美和醇厚的朴素美。这是一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眼中才能感到的趣味和美啊!

一把胡琴、一首乐曲,不仅让两个女孩转忧为喜,纵情歌唱,而且让村里的人都来了,村里的青年都齐声歌唱,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在这种感染力的驱动下,人们真挚纯然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得以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和睦,这真下让作者感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通过这样联系上下文,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2、时间语境

语言的产生总跟一定的时间相联系。从古至今,语言在发展变化,这要求理解词语或句子时,注意时间概念。如《天安门诗抄》中有这么一首:黄浦江上一座桥,

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

眼看要垮掉;

请指示,

是拆还是烧?

诗中的“江桥摇”,是借谐音喻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这样的情境意义,粉有联系当时的时代才能悟出。所以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就要介绍好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隐含的意义。

另外,古汉语中的一些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都应注意时间语境。甚至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评价也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代散文,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离现在很久远,学生要理解课文,

这也涉及到时间语境的问题了。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教师首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陶渊明的资料,然后教师概括,让学生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从而让学生理解他产生“世外桃源”这种理想社会的思想和社会作用。二、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话语上(尤其是“交通”、“问讯”、“绝境、“间隔”、“无论”、“妻子”等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帮助学生建立古今词义存在的意识,从而少犯以今律古,以今释古的毛病。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呢?老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A、桃源人为避战乱,为何只带妻子而狠心地丢下儿女?( “妻子”为“妻子和儿女的”的意思。) B、他们来此“绝境”不是自寻死路吗?( “绝境”的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辨析古今异义是本文重点之一,若教师直接讲授,学生无兴趣,印象也不深,现将“交通”、“问讯”等词语的理解转化为以上问题,既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兴趣。

3、地点语境

地点作为语境因素,指的是语境所产生的地点。是以说话人所处的位置作为参照点的。在很多的情况下,言语的意义与特定地点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方言词语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描写的语句、理解时应该结合地点语境。另外,在使用语言时,也应注意场合之分。王占馥教授说得好“不同的交际场合,决定着不同的内容、目的、方式和特点,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决定着谈什么,不该谈什么,该怎样谈。”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头的这一段话“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段话写出了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