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教最新版七年级语文第十课《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孔子
•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 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 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 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 “大同”理想。 •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 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 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 《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独立 顺承 迷惑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顺承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承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出规矩。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 第2句讲 •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第二章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省吾身:
转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诚实
替 出主意 转折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作业布置
• 把第一到第四章原文及译文抄写一遍。
第一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学
也是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习之,不
同“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转折 生气
人不知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 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 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论语》十二章
张健新 2013.10.14
学习目标
• 知识和能力目标: •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 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 值。 •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 过程和方法目标: •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 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 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第四章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而知
新,
可以 凭借 成为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
课堂作业
• • • • • • 古今异义 君子 古义 可以 古义 朋 古义 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 为人谋
今义 今义 今义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小结
•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 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 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 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 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 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知识点回顾
• 上篇课文《王几何》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 一位老师形象?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 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 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 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 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 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 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