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章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生石膏和硬石膏的特征:
自生石膏和硬石膏常 为板状晶体,或为纤维状、 长柱状或粒状,分散或放 射状分布于碳酸盐岩中, 也常成层分布或呈结核状 或“鸡雏”状结构产出。 后者溶蚀后常使围岩显现 为特征的“鸡笼铁丝”状 格架的构造。
3.去石膏化作用
硬石膏和石膏的晶体被碳酸盐矿物交代的作用称为去石膏化作用。去石 膏化常与地表淡水和细菌的作用有关。在地下,还原硫细菌与硫酸盐产生下 列反应:
(1)CaCO3不饱和,并为弱酸性;
(2)孔隙水具有流动性。
在碳酸盐岩的各个成岩阶段都可以发生溶解作用,这些 溶解作用可以分为选择性溶解和非选择性溶解两种。
(1)同生期和成岩早期的溶解作用常具选择性的特点。
大气淡水 这是由于海洋沉积物内的不稳定组分,如文石和高镁方解 石的生物骨骼以及文石质的鲕粒和晶体比方解石易受溶解而造 成的。这类颗粒溶解后常常形成特征的溶模孔隙。 古代碳酸盐岩中能完好地保存溶模孔隙,可能是由于颗粒 选择性溶解而基质未受溶解所致,也可能是由于颗粒最外层的 泥晶皮或泥晶套的保护作用的结果(图14-1)。
二、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
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或方解石化作用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矿物的同质多象转化,这种转化仅发生晶格和晶形 的变化,并不发生化学成分的变化,如文石转变为低镁方解石 即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种变化有离子的带出,即有化学成分的变化,但不发 生晶格和晶形的变化。如高镁方解石转化为低镁方解石时有镁 离子的带出,但无晶格和晶形的变化。 现代浅海的碳酸钙沉积物是由文石、高镁方解石和低镁方 解石组成的,但在相应环境中形成的古代石灰岩却都由低镁方 解石组成。这一现象说明,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在成岩过程中已 转变为低镁方解石,由于转变的最终产物是低镁方解石,所以 又称为“方解石化”作用。根据大量现代沉积的研究资料,碳 酸钙矿物的转化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湿态转变。
三、重结晶作用
单纯的重结晶作用是指在 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状 和大小发生变化而主要矿物成 分不改变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趋向于出现晶 体长大的现象,福克称之为 “进变新生变形”作用。特殊 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晶体的缩小, 或称为“退变新生变形”作用。
1.微亮晶的形成作用 2.微泥晶的形成作用
1.微亮晶的形成作用
3.影响压实、压溶作用的因素
1 )碳酸盐颗粒的结构、填积、排列及形状对压溶作用 有明显的影响。 2 )连续持久的埋藏,将引起压实总效应的增加;地温 梯度较低、颗粒表面亲水以及贫镁雨水的渗入,均有利于压 溶作用的发生。 3)早期的胶结和白云石化作用,可增加碳酸盐沉积物 的强度,阻碍压溶作用发育。
1.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成分和结晶形态
现代海洋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即 低镁方解石)、文石、镁方解石(即高镁方解石)和白云 石。 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有三种结晶形态,即泥晶、纤维晶 和较粗的粒状晶体。 泥晶胶结物:任何一种碳酸盐矿物都可以构成泥晶胶 结物; 纤维状及针状胶结物:是文石特有的形态;镁方解石 有时也呈纤维状; 较粗的粒状晶体:粒状是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特 征形态,可呈自形与半自形菱面体、叶片状或他形。
影响碳酸盐胶结物具体形状和大小的因素有:( 1)首先是溶解离子对碳 酸盐胶结物晶出和形态的影响;( 2)其次是结晶速度对碳酸盐胶结物结晶形 态的影响;(3)再次是底质对碳酸盐胶结物结晶形态的影响。
百度文库
2.碳酸盐胶结物的世代
充填孔隙的胶结物往往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世代组成,有时随着世代的 不同其组构和微量元素的组成也随之 发生变化。在古代石灰岩中,早期胶 结物一般在颗粒周围组成薄边胶结, 常见为纤维状或马牙状无铁方解石; 后期胶结物多为粒状含铁方解石,有 时按含铁量递增或递减的顺序还可组 成多期胶结。 早期方解石胶 结 物多为 海水 成因 的 文石或 高镁 方解 石经成岩变化而成, 后期的可能为淡水 成 因或从 深埋 的地 下 孔隙水 或原 生水 沉 淀 形成 (图 14 - 5)。
第一节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 用的主要类型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中的狭义成岩作用类型很多, 主要有: 一、溶解作用 二、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 三、重结晶作用
四、胶结作用
五、交代作用 六、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一、溶解作用
碳酸盐沉积物(岩)最大的特征是具易变性和易溶性。 溶解作用是由于碳酸盐沉积物或碳酸盐岩中孔隙水的性质 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碳酸盐矿物或其他成分发生溶解作用。 可形成溶孔、溶缝、溶沟、溶洞等。 发生溶解作用的条件:
(1)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过程快,有的甚至在地表就已固结成岩; ( 2)由于其成岩快,故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受到的压实作用不如碎屑岩 明显; (3)埋藏过程中后期改造强烈,容易发生破裂作用和溶解作用; ( 4)受环境控制明显,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有很大差异。
第一节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环境及特征 第三节 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
3.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与新生变形方解石的区别
在碳酸盐岩中广泛发育着新生变形方解石晶体,它们在光学显微镜下 与亮晶方解石胶结物的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新生变形晶体大小不均,常呈斑块状或不规则状分布;亮晶胶结物 充填孔隙或呈皮壳状形式出现。 2)孔隙胶结物具充填组构,其长轴常垂直孔隙壁生长,向孔隙中心晶 体增大,个数减少;新生变形晶体的似球状斑块则相反,中心为微亮晶, 外部为放射状排列的较大的长形晶体。 3)新生变形晶体可破坏颗粒边界,但常保存其残余组构;铸型颗粒小 的亮晶胶结物不破坏颗粒边界,其特征与孔隙充填组构类似,常具两个以 上世代,不同世代晶体的成分和组构可以不同。
文石向方解石转化是通过晶体间的溶液薄膜进行的,它包括湿态的 同质多象转变和湿态的重结晶作用。其转化过程可能是通过文石在极小 范围内的溶解和立即沉淀,析出方解石而完成的,实质上相当于一种就 地的交代作用。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还发生了微量元素锶的丢失,此种情 况有助于说明文石向方解石的转化是一种湿态的过程,并且还伴随有重 结晶作用。 文石质生物骨骼 经方解石化后,其原 始壳层构造一般尚能 残 存 ( 如 图 14 - 3 所 示)。
4)亮晶胶结物干净透明,不含原岩残余物;新生变形晶体因常含上述 杂质而显得较浑浊,当有机质多时,还会使晶体显淡褐色或略具多色性。
5)新生变形晶体晶间界面一般为弯曲状;胶结物亮晶晶间界面较平直, 三个晶体接合时合成一个180°的贴面,接合率高达30%~73%。 6)骨骼的重结晶共轴环边(交代环边)切割邻近的基质或颗粒,胶结 物的共轴环边与邻近的胶结物或颗粒分界清楚,无切割。
(2)成岩作用晚期阶段,由于不稳定组分已经转变为低镁 方解石,其溶解作用多不具选择性,称为非选择性溶解。
粒间水(弱酸性)
这是水溶液沿节理、裂缝和原生孔隙流动并将它们扩大的 一种溶解作用,常形成溶孔、溶缝、溶沟和溶洞(图14-2)。 溶解作用是扩大和增加 岩石孔隙的作用,形成的新 孔隙系统往往又是油气渗滤 和储集的有效空间。 溶解作用可以在碳酸盐 岩成岩过程中多次发生,各 个世代的溶解作用对成藏的 影响不尽相同。因此,研究 和区别不同时代的溶解作用 及其孔隙特征是有很大实际 意义的。
2.微泥晶的形成作用
观察古代石灰岩时,常见某些有孔虫、珊瑚藻类和粪球粒,它们都是由 粒径仅 1 μm 左右的泥晶方解石组成 ,不透明 ,在反射光下略带白色 ,福克 称其为 “ 微泥晶 ”。微泥晶的原始成分可能也是镁方解石,在成岩作用过 程中, 由于富镁孔隙水产生的镁离子的 毒害效应,阻碍了晶体的重结晶 长大,最终只能形成极小的微泥 晶结构。 这可能就是罕见的一种“晶 体缩小”的重结晶现象,即“退 ++ 变新生变形”作用(图14-4)。
某些古代泥晶石灰岩,其泥晶的粒径一般为 5 ~10μm(而现代沉积仅为 1~3μm ),福克将这种大小为5~10μm的方解石晶体称为“微亮晶”。它是 在成岩过程中通过与镁离子的迁移有关的重结晶作用造成的。 由文石或高镁方解石组成的海相碳酸盐泥,在埋藏条件下发生渐进成岩 作用时,通过矿物的转化和重结晶作用,都要转变为低镁方解石,使晶体增 长至5~10μm大小的微亮晶(图14-4) 。
第十四章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定义: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或广义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是 在沉积作用阶段之后,碳酸盐沉积物及碳酸盐岩所发生的一系列的物理的、 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碳酸盐沉积物和 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成分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与碎屑岩相比,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有以下特点:
五、交代作用
在碳酸盐沉积物或碳酸盐岩中,原来的矿物和组分被新 矿物取代的作用称为交代作用。
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有白云石化、去白云石化、 石膏化和硬石膏化、去石膏化、菱铁矿化和黄铁矿化等。
1.去白云石化作用 2.石膏化和硬石膏化作用 3.去石膏化作用
1.去白云石化作用
方解石交代白云石的作用称为去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过程主要 是在富含硫酸盐的地下水作用下进行的,硫酸盐离子能从白云石中吸取镁 形成硫酸镁和方解石。其反应式如下: CaMg(CO3)2+CaSO4· 2H2O→2CaCO3+MgSO4+2H2O
六、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1.压实作用 2.压溶作用 3.影响压实、压溶作用的因素
1.压实作用
早期发育的 胶结作用或白云 石化作用,极大 地妨碍碳酸盐沉 积物压实作用的 进行,但在某些 颗粒碳酸盐岩中 , 压实作用仍是重 要的成岩作用。
颗粒碳酸盐岩中常见的压实现象有:( 1)颗粒点接触频率高;( 2) 颗粒定向和变形;( 3)颗粒间线状接触或曲面接触;(4)颗粒压平(图 14-6);( 5)颗粒断裂或破裂;(6)颗粒错断或分离;(7)颗粒表皮 撕裂;( 8)颗粒表部揉皱;( 9)颗粒内部构造形变;(10)颗粒在应力 作用下发生粉碎性碎裂;(11)有机质破碎变形为不规则细脉。
6CaSO4+4H2O+6CO2→6CaCO3+4H2S+11O2+2S
上式表示硫酸盐被细菌还原,产生硫化氢和硫,同时还伴生有方解石交 代石膏的作用,硫或被水带走,或留下富集成自然硫矿床。 四川三叠系 石膏质石灰岩常 见的去石膏化的 特征是,粒状方 解石或舌状、束 状及放射状方解 石或白云石具有 石膏晶体的假象 或石膏结核的假 象。石炭系亦有 同样的特征。
2.石膏化和硬石膏化作用
石膏和硬石膏交代碳酸盐矿物或组分的现象称为石膏化和硬石膏化。这是硫 酸盐化作用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可能与含硫酸盐的孔隙水活动有关。在地下 石膏将被硬石膏交代。
交代成因的石膏和硬石膏的特点:
交代成因的石膏和硬石膏,一般都具有被交代矿物或颗粒的假象。交代不完 全时,晶体中保留有残余颗粒的包体,这种包体在反射光下常呈混浊状到褐色。
2.压溶作用
碳酸盐岩在负荷或应力作用下,在颗粒、晶体和岩层之间 的接触点上,受到最大应力和弹性应变,化学势能不断增加, 压溶作用使应变矿物的溶解度提高,导致在接触处发生局部溶 解。主要的压溶构造有: 1)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特征性构造; 2)颗粒间的微缝合线(图14-7); 3)粘土和石英粉砂含量高(>10%)或有机质较丰富的石 灰岩和晶粒较细的白云岩中密细缝组合,与缝合线构造的溶解 作用的效应相似。
四、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一种孔隙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沉淀作用, 作用的结果是在粒间的孔隙中发生晶体生长,这类晶体就是胶 结物,它能把碳酸盐颗粒或矿物粘结起来使之变成固结的岩石。 组成碳酸盐岩胶结物的矿物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碳酸盐类 矿物。
1.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成分和结晶形态
2.碳酸盐胶结物的世代
3.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与新生变形方解石的区别
去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次生方解石的特征:
由去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次生方解石粗大,多呈不规则状,有时可见 白云石菱面体之假晶。常因交代不完全,可见次生方解石中残留有白云石 粉末质点。岩石中如果有生物屑、鲕粒遭受去白云化时,它们常常被次生 方解石切割。 去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石灰岩的特征:
去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石灰岩称为次生石灰岩,一般具有粗粒和中粒 结构,常呈透镜状和树枝状出现于白云岩中。有时次生石灰岩中残留有白 云岩的团块。去白云石化作用比较局限,分布范围不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