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背诵全诗,领会诗歌情感主旨。

2、赏析名句,把握王昭君的形象特征。

3、总结归纳咏史怀古诗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王昭君的形象特征,领会诗歌情感主旨。

2、总结归纳咏史怀古诗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新课之前,我们来看这几幅图片(PPT展示图片),大家认识图中的几位美人吗?对,(几位演员扮演的古代四大美女),她们在元宵晚会中演了“国色天香”的舞蹈,这是我们今

人对古代四美的现代演绎。说到四美,中国古代有一副对联怎么说的?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其中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

昭君。

二、整体感知

(一)音读(要求读整齐,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情感)

1、全班齐读

2、纠正错音

万壑(hè)赴(fù)荆门朔(shuò)漠青冢(zhǒng)论(lún)

(二)意读(结合课下注释进行,根据自己理解复述诗歌内容)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可与同桌讨论

2、请同学起来复述诗歌内容

明确: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这里遗留有生长明妃的香溪村。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别汉宫便与北方荒漠连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漠漠黄昏。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画工曾经辨识昭君美丽的面容,(却因一己私欲致使昭君嫁匈奴),只有死后魂灵徒然

在月夜归来。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倾诉着她内心的怨恨。

3、请同学起来朗读(有感情朗读)

三、问题探究(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

(一)、找出描写昭君相关的诗句,概括昭君的形象特点?

(二)、诗歌主要塑造了昭君,首联却不写昭君,而是描绘昭君村的图景,目的何在?(三)、作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阅读课下注释1和14)1、讨论结束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写出自己总结的昭君形象特点

明确:貌美、不随世俗、爱国、恋乡、孤独、命运悲惨、满怀怨恨等

2、请同学起来回答第二题

明确: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这个奇女子。

进一步提问:既然讲到首联,人们都说“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赴”字用得好,好在哪?

教师指导答题思路——鉴赏诗眼三部曲:

第一,明确全诗的主旨。

第二,诠释诗眼所在句子的含义,关注其艺术手法。

第三,诠释诗眼的含义,并关注其是否用了艺术手法。

请学生按照答题步骤答题

明确:<1>“赴”这个字解释为“奔赴”。<2>群山万壑原本是静止不动的,作者却用了化静为动

的艺术手法,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伟壮丽的图景。<3>“赴”字

不仅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也把自己对这个奇女子的赞赏和惋惜

之情,巧妙的表达了出来。

3、请同学起来回答第三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诗人与昭君的相似之处

昭君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从而明确情感主旨: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发对昭君遭遇的深切

同情,和自己怀才不遇,思乡不得归的悲苦情怀

四、拓展阅读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哪两句诗概括了蜀相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2、本诗仅仅为了歌颂诸葛亮的功绩吗?找出本诗的主旨句,概括本诗的情感。

明确: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诸葛亮抒发了对诸葛亮功败垂成的同情和自己壮

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苦情怀。

五、总结咏史怀古诗的阅读方法

1、知史实

2、辨情感

3、明关系(相似、相反)

六、板书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相似之处——借他人之事迹,抒自身之怀抱。

咏史怀古的阅读方法:知史实

辨情感

明关系(相似、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