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校企“双主体”育人实践与探索——以《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例

校企“双主体”育人实践与探索——以《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例

( ) 一 政策引导 近年 来 , 随着 国家 加 大对 职 业教 育 的重视 和支
【 收稿 日期]0 2 0 - 0 2 1- 8 3
[ 网络出版]t :w c k.e/c /e i4 .2 8C. 10 2 .6 40 7hml ht / ww. i t ms t l 516 . 2 2 9 114 .1 .t p/ n n k d a/ 0
王 忠 昌 黄 尧z
(. 1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研究所 , 广西 南宁 50 0 ; 30 8 2广 西南 宁奥理 可赢 企业 管理 咨询 有 限公 司 ,广西 南 宁 5 02 ) . 30 2
【 要1 摘 校企“ 双主体” 育人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其中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育人的两个主体,
校依托 企业 培训 教师 , 参加 企业 生产 实践 , 企业 选派 工程技 术人 员为 学校 提供 教学服 务 ;鼓励 企业 在职 业 院校 建立 研究 开发 机构 和实验 中心 ,促 进学 校 的
技术等工作 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 才。 在这里 , 学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两极 , 是处 于平等 地位 的两 个实 体 , 个实 体是 学校 , 一 另一个 是 企业。 由学校和企业构成的“ 双主体”其根本 目标和 , 共 同的责任是相 同的 , 即为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
计等方面取得 了一系列的成效。 【 关键词] 校企合作 ; 主体 ; 双 育人 ; 营销与策划 【 中图分类号1 1 G7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9 3 2 (0 2 0 - 0 8 0 10 - 6 1 2 1 )5 0 6 - 4
Hale Waihona Puke 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校企联合 ,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主体 ” 育人 , 实质 上是 学校 与企 业深 度合 作 共 同培 养 术学 院按 照不求所 有 、 求所 用 的原 则 , 分整 合 和 但 充 高技 能人 才 , 校 与企业 之 间不仅 是 结果 的合 作 , 学 还 利用 区域优 质教 育 资 源 , 引进 基 于 “ 主 体 ” 人 的 双 育 为满 足学生 见 习 、 产 性实 训 和实 习创 生 是过程的合作 ; 校企之间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 , 合作的面扩大 , 双 造 了 良好条 件 。 方接 触点 增 多 , 互 依 赖 性 增 强 。充 分 利 用 学 校 和 相 1 学校 控股 企业 .
及教职工参股 , 协议经营、 资源共享 、 风险共担企业 , 如拟建 的孝感市老年康复中心等。
2 政 府 控 股 企 业 .
5 租 赁经 营企 业 .
租 赁 经营是所 有 者或 出租 人将 生 产 资料 出租 给 承租 人 使 用并 收取 租 金 的 经 营方 式 , 企 业 的所 有 是
第l 5卷第 1 期
21 0 2年 3月
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RNAL OF HU EIP LY EC OU B O T HNI N T T T C I S IU E
NO.1 V0L. 5 1
M AR. 01 2 2
[ 文章编号]17 —87 (02 0 —o 1 5 6 1 18 2 1) 1 o4
基 于校 企 “ 主体 " 高职 人 才培 养 模 式探 索 与 实践 双 的
以湖 北职 业技 术 学院为例
李进 军, 李佳 圣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 湖北 孝感 42 0 ) 30 0
[ 摘要]校企“ 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是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施主体角度 出发来界定高等职业院校人 才培养模式。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结合 自身特点探 索实践 了引企入校 实体合作、 冠名学院、 订单培养、 学 工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研究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研究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研究一、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理论基础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合作理论、职业教育理论和社会需求理论。

教育合作理论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并倡导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职业教育理论则认为,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社会需求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最终目标。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正是基于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诞生的,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

1. 教育资源共享与整合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要求学校与企业间进行教育资源共享与整合,通过学校与企业资源间的互补性来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资源和工作场景,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

而企业则可以在课程开发中提供实践指导和专业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职业培训和实践机会。

2. 需求导向的教育内容设计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需求导向,根据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计和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课程。

通过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市场的需求,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和所学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能力。

3. 高校师资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度合作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要求深度整合学校的师资资源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源,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学校的教师可以与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深度合作,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出更加专业、实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1.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场景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2. 促进产教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适用性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产教融合,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

“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重视。

学徒制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教育模式,通过师徒制度传授技艺和知识。

学徒在工场、企业中实践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和专业指导,逐渐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徒制度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目前,“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首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双主体”,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负责提供理论知识和学科教育,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而企业作为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学生能够融合理论与实践,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其次,“产教融合”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点。

学校和企业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而是将教育和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会根据市场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并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考核标准。

这种紧密的产教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三段式”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点。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历三个阶段的培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实习和技能提升。

在第一阶段,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第三阶段,学生在企业进行技能提升,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段式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徒制度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初探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初探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初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与探索。

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逐渐被质疑,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它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将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初探,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学生培养成具备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是“双主体”,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责任和任务。

学校侧主要负责教学和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侧则主要负责实践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和工作实践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培养方式。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加深了校企合作的程度,促进了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1.培养目标明确。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培养目标,即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就学习到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实践能力强。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下,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3.校企合作加强。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拓宽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领域,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水平,为两者共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和保障。

4.就业竞争力强。

通过实践的培养方式,学生在毕业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使其在就业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5.人才质量提高。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实践育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实践育人机制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多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践育人方面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提升技能和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吸引和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研究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对于深化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通过探讨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实践育人机制,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育人模式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促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发展。

研究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实践育人机制,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培养环境和机会。

3.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在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作用和发挥,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和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品质和育人效果。

4.促进校企双主体育人下的学生培养模式创新。

通过探讨校企双主体育人下的学生培养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选择,实现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研究校企双主体育人视域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

高职院校校企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校企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探析

业教天地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3期高职院校校企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探析孙婷薛丽红张丽丽(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升级,这也促使高职院校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遥为了迎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向着校企双主体模式转变,以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也在不断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

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人才素养、打造高质量技能人才方面效果显著,有利地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为实现人才强国创造了条件。

1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状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重任。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支持下,职业教育取得的成效越来越大。

我国高职院校积极调整创新育人模式,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理念为岀发点,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协同发展,采用校企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围绕企业岗位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重视学生就业情况,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就业,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校企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开展校企合作是教育创新改革的需要,不过,很多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是两张皮,学校和企业各自为政,说是进行校企合作而实质并没有改变,育人还是高职院校单方的事情,这导致培养岀来的人才不适应企业的需求,也导致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脱节。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双向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强调了企业实践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

实施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冶金技术专业为例

实施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冶金技术专业为例

1 通 过 冶金 技 术 岗位 分 析 , 确 定 其 职 业 能 力 , 构 建 基 于 、 职 业 岗位 工作过程的 “ 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 系; 2 、推行 以职业 岗位能 力为核心的综合课程考核标准及考
核体 系:
3 创 新教 学 方 法和 手 段 。 、
根据企业生产 的需求采 用项 目教学 、任 务驱动 、案例教学 等发挥学生 主体作用 的行 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和方 法 ,以工作任 务 引领教学 工作 过程 统领教学过程 。提 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激 发 学生 学习 的 内动 力 ;充分利 用校 内实训 基地 和企 业生 产车 间 ,模拟典 型的职业 工作 任务 ,在教学过程 中教 师展示 、演示 和学生 分组操作 并行 ,学生 在 “ 中学 、学 中做” 做 ,从而 获得 工作过程知识 、技能和经验 ,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4 改 革评 价 手 段 和 方法 。 、

试行校企合作的 “ 双主体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 合作的 “ 主体 共育 ”人 才培养新模 式 ,指导 思想是 双 “ 以企业需求为宗 旨、以学生就业为导 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和职业素质为 目标 ,充分利用学 校和企业 的教育资 源 ,学校 与 企业 共 同培 养 适 用 人 才 ” 它 强 调 对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和 动 手 能 力 及 。 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 的培养 ,以校企 合作为途 经 ,依托行 业和企 业优 势 ,把 “ 企业 的需要 ”作 为办学的 出发点和落脚 点 ,利用 企业的教育资源 ,通 过学校和企业 两个育人 主体 、两个 育人环 境 ,以冶金人 才需要 为依据 ,使学校教育 贴近生产 、贴近企业 、 贴近社会 ,使学生走 上工 作 岗位后 尽快缩短 适应期 ,尽 快适应 冶金 企业 对人才 的需要 。校企合作 的 “ 主体共育 ”人 才培养 双 模式 ,可实现教学过 程的实践性 、开放性 和职业性 ,有 利于学 生在各阶段的学 习中获得真实 的职业训练 和工作体验 ,促进 职 业 能力和职业素质提 高 ,同时增加 对社会 的了解 ,增 强就业能 力 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学 生的知识 、能力 和素质与企业 的需求 完全 吻合 ,实现人才培养与 职业 岗位标准 的 “ 零距离”学生 的职业能力考 核 ,采用项 目评价 、阶段评价 、目标评价 、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 评价模 式 ;关注评价 的多元性 。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分析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分析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分析作者:陈华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学。

高职院校在专业和产业的订单培养、教学模式和企业合作利益进行衔接,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有效的利用资源,形成“双主体互动、校企双赢”的教育模式。

这一条双主体的育人之路,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学校担任校企合作的管理人员,对此方面有较多的经验,本文就校企双主体教学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主体实践探索1 概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人才紧缺成为了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大力倡导校企合作的培养计划,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的高质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让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外,在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提前适应社会环境和职场环境。

这样具有良好特色的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还使学校和企业保持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形成互惠互赢的新局面。

2 校企双主体育人存在的问题①缺乏对培养模式的平台支持。

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

但是从学校培养模式来看,缺乏一定的平台支持。

学校倡导的“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的贯彻落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完全不能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

在实行校企合作时,企业在操作流程、考核标准、规范管理的条例没能完善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能在企业中真正学到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校企能够进行良好互动的支撑平台。

②缺少对学生在企业中的有效管理。

校企合作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学校中选取一部分学生集中培训,有的也称为订单班,然后进入企业进行工作,使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的目的。

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

本文从定义、特点、优势、案例和效果评估等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实施案例的分析,发现该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

本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重要启示,强调教育要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

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培养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实践、发展趋势、教育创新、教育改革。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发挥作用,相互合作,共同育人。

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接触优质人才的机会,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如合作机制、资源整合、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困难。

深入研究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使其更符合企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 引言1.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背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

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如理论脱离实践、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径,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目标。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帮助院校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需求,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定义与特点双主体办学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办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和企业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任务。

双主体办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一是资源共享,高校和企业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实践基地和就业信息等,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并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和知识;三是学生就业率高,由于校企合作紧密,企业对学生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反映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出现,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路径,有利于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

2. 正文2.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实际案例来说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情况和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会共同制定项目目标、合作方式和学生培养计划,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举例来说,某高职院校与当地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设汽车制造技术专业。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高职医学院校的任务日益繁重,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医学人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学人才需求,而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提出,为高职医学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积极的探索和应用。

通过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合作,学生得以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和医疗资源,提升了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提出,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建立和实施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对于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围绕着此主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1. 引入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有助于高职医学院校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医学人才。

2. 新模式的实施可以促进高职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 通过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望提升高职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4. 研究此模式的实施效果,对于进一步推动高职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促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研究该模式的创建与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双向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和问题与挑战的分析,可以为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和探索,旨在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可持续和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项重要的育人模式。

校企双主体育人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旨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更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学习质量,更好地接轨社会市场。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安排等方面和企业开展交流、实践让学生更加紧密地融入学习和士体关系之中。

相比传统课堂学习,校企双主体学习模式既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团体、关注集体利益的团队合作精神,更直接的受益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的培养。

除了把具备市场具体需求的内容融入课堂学习,校企双主体还提倡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思维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完成就业社会化转型。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①—————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李晓艳,庄晓纯(广东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普宁515300)[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利用企业的技能人才和生产环境,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利用高校的教师人才和科研力量,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瓶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校企共投共建实训基地和教学科研团队,协同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2-0048-02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飞跃发展,高等教育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高职教育同样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

因各种原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的不断探索表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不失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李克强总理批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检测专业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和人民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背景下而开设的一个新型专业。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机构对食品检测技术十分重视,纷纷加大了设备投入和技术培训。

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提高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显得十分必要。

一、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方向与路径校企合作的动力必须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合作的基础是优势互补,合作的目的必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 1 3 2 ・
第2 3卷第 2 期
v o 1 .2 3 No . 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 i c h u a nV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2 0 1 3 年 4月
校企“ 双主体 ” 育人是我院推进校企合作、 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重大举措, 是河南省教育 厅立项支持的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 目。我院数控技 术专业 2 0 1 1 年开始与河南北方星光机 电有 限责任 公 司合 作 成 立 校 企 共 建 二 级 学 院一 北 方 星 光 机 电 学 院, 并 招 收第 一批 订 单学 生 , 作为 试 点班 级 , 实 施 “ 双主体” 培养 。 2 0 1 2 年 继 续和 豫西 南经 济 区相关 企
分析、 课 程体 系设 计、 制定人才培养方 案、 教学过程 实施 、 考核评价等 , 实现 了学生能力从“ 学徒—— 中级工—— 高级工” 的递进 提高 , 真正实现 了五个对接。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 : G 7 1 8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0 9 4 ( 2 0 1 3 ) 0 2 — 0 1 3 2 — 0 3
业 合作 , 计划 进行 ‘ 双 主体 唷 人 。
方法的学 习; 第二个学期 , 到企业进行金工实习和 职场体验实习, 了解企业文化 、 机械加工过程, 掌握 基本机械加工方法与制 图、 测量 、 制造技术 , 经过实
践 锻 炼 能够 成 为学 徒 ; 第三个学 期, 学 生 回到 学 校

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及成效研究

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及成效研究

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及成效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我院药学专业与乐山海棠医药有限公司组建的“海棠医药班”的试点,探讨了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对教学班级的组建、教学内容的确定、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实施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途径提出了建议,为有效地实施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简单的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等环节。

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使学校与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主体,使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应该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企业管理理念等融入到课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其既是学校人又是企业人。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探索了适合与本专业进行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的企业类型,并同乐山市海棠医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组建“海棠医药班”,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探索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的途径。

本文就我院药学专业与乐山海棠医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海棠医药班”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打下了基础。

一、企业类型的确定课题组通过与成都、乐山两地的医药企业进行座谈、交流,认为企业同学校进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的目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学校可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学历的提升以及职称评定时的论文、科研支持;二是为企业培养适合其发展需要的人才。

同时,有意愿同我院药学专业进行合作共同育人的企业类型为:该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流动性强,而且企业有不断扩张的计划,需要人才的储备。

因此,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为药品经营企业。

目前,与我院药学专业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有四川健之佳福利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和乐山海棠医药有限公司。

“双主体、四融合、六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

“双主体、四融合、六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

探索篇誗人才培养“双主体、四融合、六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文|魏日成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职业学校汽车相关专业的热度居高不下,特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方向覆盖面广,学生就业率高。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课程体系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不能及时对接行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从而导致人才培养适应性不足;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与企业真实工作情景契合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有偏差;缺少支撑教学资源的载体,专业教学资源碎片化,资源数量、质量、系统性无法满足模块化教学的需求。

一、校企育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校企育人双主体育人作用的发挥,而其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变化联合机制,进一步明确对人才进行培养的目标和方案,有力地推动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这两大方面的精准对接和动态更新。

在此期间可以通过组建“冠名班”“现代学徒制班”等方式推动常态化校企交流,每年召开企业参与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共同建立、优化、完善相关机制、方案,共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并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校级实践教学标准;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制度,合作企业技术总监、技能大师进校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工作手册等课程资源。

二、“岗课赛证”四融合学校应深度调研产业链发展情况,瞄准岗位需求,将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结合学业水平考试考纲要求,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以“赛”为促,借助大赛平台,引入竞赛标准,以赛促教、促改、促研、促建、促训;以“证”为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为依据、理论教学和职业实践同步推进,融通多类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牢固掌握学科知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所积累的学习经验也并不丰富,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由于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而产生诸多困惑。

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高职医学院校中,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可以有效地将学院和企业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和实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高职医学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一、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创建1.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高职医学院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双主体育人培养的目标和计划。

学校可以与医疗机构、大型药企等企业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实习基地等方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2.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需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相关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行业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专业的知识。

3. 实习机会与就业指导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习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信息和帮助。

1.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规范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通过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确保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2. 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的需求,学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训教师的校企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3. 学生实习管理学校需要对学生实习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监督、实习报告评定等。

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管理,确保实习环境安全和实习质量达标。

4. 教学质量评估通过定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对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进行监督和评价。

校企双主体共建“厂中校”的探索与实践——以皇冠学院为例

校企双主体共建“厂中校”的探索与实践——以皇冠学院为例
2 0 1 3年 第 8期 总第 2 3 2期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 o . 8 , 2 01 3
S e r i a l No. 23 2
准开发专业课程 ; 探索建立 ‘ 校 中厂 ’ 、 ‘ 厂中校 ’ 实 习实训基 地” 。如何充分利用企业 的场地 、 人力资源及 资金 , 探 索建立 “ 厂 中校 ” 校企合作新模 式 , 实现校 企深度 融合 , 是高职 院校 在提升 内涵建设过程 中重点思考 的课题之一 。本 着 “ 资源共 享、 优 势互补 、 责 任共担 、 互 惠双赢 ” 原则 , 从2 0 1 0年开 始金 华职业技术学院与 皇冠投 资集 团有 限公 司、 南龙集 团、 浙江 安德 电器有 限公 司等 3家公 司合作 成立 “ 厂 中校 ” —— 金华 职业技术学 院皇冠学 院, 启动校企双主体共建“ 厂 中校 ” 的探
校 企 双 主体 共 建 r 校" 的探 索 与 实践
以 皇 冠 学 院 为 例
胡新华 , 马 广 , 王 理 凡
( 金华职业技术学 院 机 电工程学 院 , 浙江 金华 3 2 1 0 1 7 )
摘要 : 校企合作是 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 是经济社会发展对 高职教 育提 出的客观要 求 , 也是 高职 院校 生存 、 发展 的 内 在 需要 。文章从“ 厂 中校 ” 建设的 内涵和原 则出发 , 以创建皇冠 学院为栽体 , 重点介 绍 了“ 厂 中校 ” 建设 中企业主体 的选择 , . 校
毕业生 , 以提升企业 的人力资源品质 。对双方合 作开发 的科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涵 盖建 筑 工程 施 工 、 理 、 备 、 料 、 饰 、 管 设 材 装 机械 和 电气等 建筑类 专业 .
教 师 跟 进 贴 身 指 导 , 实 提 高 学 生 的 业 务 素 质 切 和职业 能力. 校对 订单 班 采取 “ 军 事 化” 学 半 或
企 业 化 的 管 理 模 式 , 格 按 照 校 企 共 同 制 定 的 严
提供 实训 场 地 、 器材 、 备 、 术 师资 、 理 经验 、 设 技 管 耗 材 、 习和 就 业 机 会 等 支 持 , 校 为 企 业 提 供 员 工 实 我 学历 培训 、 输送 毕业 生 等 服务 . 实践 证 明 , 用 校企 采
收 稿 日期 :2 1 —0 0 2 7—1 6 作者 简 介 :梁 惠 ,女 , 山东 泰 安 人 ,讲 师 ,工 程 硕 士 , 副院 长
体” 育人 的 成 功 之 路 .
关 键 词 : 高 职 院 校 ;校 企 合 作 ;龙 信 学 院 ; 双 主 体 育 人 ; 渗 透 式 教 育 模 式 中 图 分 类 号 :G 7 8 5 1 .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 9 —3 5 (0 2 0 —0 3 0 5 5 0 2 1 ) 3 0 5—0 3
充 分 利 用 校 企 资 源 , 施 “ 单 ” 养 计 划 . 两 实 订 培 近
联 合成立 了“ 龙信 学院 ” 并 建 立 了龙 信 集 团建 筑 技 ,
术培 训 中心 、 信 集 团 执 业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培 训 基 龙
年 , 信集 团在 上 述 专 业 2 1 、 0 1级 学 生 中 , 龙 0 o 21
学 习 和 实 践 环 节 , 绩 优 秀 者 可 直 接 与 公 司 双 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学院坚持立足珠海、面向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服务定位,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主动联合行业企业,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积极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广东大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珠海伟创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办学,开创了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

学院还适时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意见》等管理文件,校企合作办学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同时,学院积极争取政府及行业企业的支持,珠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珠海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珠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珠府〔2010〕91号),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会员企业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紧密合作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意见》(粤高企协〔2010〕11号),学院先后与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省工业设计协会、珠海市软件协会等签订了“合作共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协议,这些举措为学院创新政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体制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胆尝试探索,多方深入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
学院一直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方针,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取得可喜成果。

学院开设了海泉湾班、伟创力班等10多种订单培养班,财务管理、法律事务等10多个专业采用了边学习边实操、再学习再顶岗的工学交替培养方式,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采用了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产品造型设计、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主动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一系列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工学结合培养方式和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学院基本确立了由两支培养队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两个培养阵地(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培养专业人才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三)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瞄准岗位改革课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学院主要围绕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立足珠海产业需求,锁定重点建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将现有的39个专业整合成8个专业群,目前,学院已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学院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以及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目前,学院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教指委精品课程5门,出版国家精品教材2部、“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校企合作编写教材、讲义42部。

学院不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和2个省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建有校内实训室168间,校外基地309家,积极联合珠海金辉礼饰纪念品有限公司、深圳梦网软件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建了一批教学企业。

(四)多渠道开展社会培训,多层次进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研发项目94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励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4项,15项技术研发成果实现转让,学生设计的44项作品和开发的20款软件技术获得行业企业认同并被企业采用;依托“四个基地”和多个合作企业的培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4期,培训30000多人次;学院还与3所兄弟院校签订协议,开展对口支援与合作。

可以说,学院已形成了开放式继续教育体系和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模式。

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技术服务与技术创新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是仍存在一些制
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未能完全适应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2.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未能完全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

3.现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办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未能完全适应办学需要。

今后,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秉承“工学融合,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培养社会真欢迎一线高端人才”的办学理念,为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构建政府主导、校企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大平台
学院将促进珠海市政府以组建珠海市职教集团为突破口,从政府主导下的校企紧密合作、学校自身以及专业教学实体三个层面,进一步促进落实并完善“省政府投资为主、珠海市政府大力资助、地方政策导向各相关行业(企业)资源深度参与、学校高质量回报社会”的政校企紧密合作办学体制,全力构建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紧密合作,共同育人、共谋发展的人才培养大平台。

(二)重点建设一批校内外教学企业
以专业(群)为依托,校企通过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场地或人员等要素,共同组织实施生产性教学,共同承担生产经营性项目或技术研发项目,共同营造企业化的育人环境,逐步完善有效的校企共赢和利益共享的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和方式,共同建设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教学企业。

专业兼职教师在“教学企业”中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0%;学生在“教学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在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创新适应“校企双主体”理念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
学院紧密依托各行业企业以及校内外“教学企业”,联手设计适应“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积极构建符合“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标准、嵌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内容的专业主干课程,改革与创新多学期、业余段、分段式等教学组织形式,为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教学创造条件。

(四)实施“校企互聘共培”工程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优秀骨干团队
学院以创新分配人事分配制度为切入点,通过“校企互聘共培”的方式,充实以行业企业(特别是“教学企业”合作单位)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代表的兼职教师队伍,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改造和提高专任(兼职)专业教师的高职教育执教能力,打造双师结构专业教学优秀团队。

(五)进一步拓展服务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能力
努力建设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三基地”(多功能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省职教师资继续教育基地、技术人才岗位能力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科技服务“二中心”(区域性新技术应用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一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