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4页word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艾滋病(AIDS)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珠海市斗门区为全国艾滋病患病率较高的地区,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及异性性传播为主。
高效抗逆转录酶(HARRT)抗病毒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自我国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3],但是它有诸多不良反应,故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综合评价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给予合理的抗病毒药物组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治疗的同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前就本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03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6月~2012年1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感染科接受HARRT初治患者共计103例,所选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指标无异常,男86例,女17例,年龄25~50岁,平均35岁。
HIV/AIDS 患者通过静脉吸毒方式感染73例(70.87%),通过性传播29例(28.16%),原因不明1例(0.97%),已于珠海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艾滋病确认试验,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订的2011版《艾滋病诊疗指南》[4]。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抗病毒治疗前由珠海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免疫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WB),明确为HIV感染,同时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功能(CD4+、CD8+T细胞计数)检测,治疗前行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B超等检查,排除合并其他并发症及机会性感染,质控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
1.3 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予HARRT治疗,药物为国家卫生部统一发放的免费AIDS 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符合国家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标准[5]。
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17例,3TC+AZT+依非韦伦(EFV)56例,司他夫定(d4T)+3TC+NVP 13例,d4T+3TC+EFV 17例。
分别于患者服药后0.5、1、2、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是否漏服或多服药物、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服药后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CD4+T细胞计数检测。
2 结果
2.1 4种不同治疗方案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1。
2.2 4种治疗方案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比较
见表2。
本研究中41例(39.81%)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26例(25.24%)患者出现以贫血及白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常出现在治疗后0~3个月,均为轻至中度损害;35例(33.98%)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13例(12.62%)患者出现疲倦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头昏乏力
出现时间均较早(0~1个月);所有不良反应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
3 讨论
HARRT治疗是目前的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手段,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它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探讨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意义重大。
其中,d4T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炎,其次为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轻度至中度上升,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寒战、发热、腹泻及皮疹、乳酸酸中毒;3TC耐受性良好,已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不良反应少见,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症状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NVP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肝功异常、疲劳、发热、头痛、嗜睡、消化道不良反应和肌痛;AZT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皮肤色素沉着、肝硬化伴乳酸酸中毒;EFV主要不良反应为精神异常、抑郁、失眠多梦,其次为高敏反应、皮疹、肝毒性、持续严重的神经系统的毒性[6]。
本研究中41例(39.81%)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26例(25.24%)患者出现以贫血及白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常出现在治疗后0~3个月,均为轻至中度损害;35例(33.98%)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13例(12.62%)患者出现疲倦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头昏乏力出现时间均较早(0~1个月);由此看出,多数不良反应都发生在治疗初期[7-8]。
部分常见的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药物特异性[4]。
本研究提示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考虑主要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但不能排除与该组经过静脉吸毒传播(70.87%)的艾滋病患者大多数并未完全经过药物戒断有关;
含NVP组中肝功能损害及皮疹的发生率较其他组高;含AZT组中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其他组要高;这些结果均与《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描述一致。
HARRT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将血浆HIV载量降至检测线以下,CD4+T淋巴细胞上升,使HIV/AIDS受破坏的免疫功能获得重建,发病推迟,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病死率下降[9-10]。
临床医生应对AIDS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和发生的时间有充分认识后对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让患者对所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详细的了解并能正确认识,使其在以后的长期治疗中有更好的依从性,避免耐药的发生。
而且,应该在对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早期阶段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保证抗病毒治疗的顺利实施。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