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中的“和”
2008年09月03日14:48文摘报【大中小】【打印】
中国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而为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和谐、平和等思想观念。
“和而不同”
“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古人对“和”与
“同”的异同有着深刻的洞识。孔子明确提出过“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此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意含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致中和”
中庸观念讲的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当适度,强调对欲望、情感和行为等有所节制,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与“中庸”概念相近,古人有“中和”一词。《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谓“和”为“中节”,并把“中和”提升到宇宙精神的高度。
在儒家看来,如果人人能够“文质彬彬”,“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做到行为有度,进退有矩,那么,整个社会与宇宙的和谐,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和为贵”
历史上作为社会规范与制度安排的“礼”,它的特性有二:其一是“别”。旨在依据共同体成员的职位、年龄、性别等因素来划分权利和义务范围,规定不同社会角色的各自行为边界,以此来避免因无别而造成的利益冲突和社会无序。其二是“和”。《论语·学而》载有子的话说:“礼之用,和为贵。”“礼”以“和”为贵,是“和”的体现。制度化的“礼”与精神性的“和”,两者刚柔相济,不可或缺。
“和”字来源与解释
什么是和?《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和字最早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
“和文化”与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主题、宏大叙事。“和合思想”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灵魂与瑰宝,“和文化”与“中国梦”之间有着悠远的传承与深刻的关联。今天,我们沿着“和文化”这条主线,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和合哲学的学术深度,对“中国梦”这个重大范畴进行深入研究、深刻阐释。这样的探讨。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国际传播体系、争取国际话语主动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和”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弘扬“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我们要辩证从中华传统的和谐思想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突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此可以证明中华的传统文化打下了深深的和谐烙印"这一和谐印最突出的就显现在我国北方古民居建筑上,北方的古民居建筑历史悠久既保持有中国建筑的传统特征又注意因地制宜,为了适应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特殊条件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风格,总的说来有以下特点如:平面布局、造型体系、院落组合、细部装修、飞檐翘脊、柱高梁粗、墙后宅深等建筑特点。这些建筑特点有机的融合到民间建筑中不仅体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氛围,而且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仍然被承袭运用。
“和文化”与世界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鸟巢里上演了一部“奥运大片”,气势恢宏、美伦美奂。而那随着一个个活字排列出来的“和”字,最能令人深思。“和”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但是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希望人与人和平相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雨果曾经在其著作中写到“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