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实务——儿童社会工作PPT学习教案

社会工作实务——儿童社会工作PPT学习教案

20
(三)社区方法
1、定义:调动社区参与、服务社区儿童
2、内涵: (1)一种工作模式:社区工作模式;(2)一种综合社会建设
方式:发动社区居民、创建生存环境(3)一种理念:自助、互助、自决的 精神,及儿童权利观念。
3、介入手段: (1)物质性建设;(2)教育性服务;(3)突发事件介
入;(4)综合服务;(5)社会舆论;(6)社会资源。
宣传教育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协调长幼关系、指导同辈相处、学习 生存本领
(四)快乐成长:游戏与娱乐 (五)卫生保健:女婴保健、学校卫生工作 (六)家庭服务:保护家庭儿童权益、普及儿童教育知识、服务
个别“问题”儿童
(七)权益保护:基本权利保障、社会环境改善、自保能力增强 (八)信息资讯:开展问题调研、评估服务质量、提供决策建议
第25页/共27页
2021/6/10
26
(三)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行为偏差儿童的 矫治)
1、少年法庭
(1)内容:教育和指导;(2)特殊要求:专业训练、保障生活 教育权益、调动社会资源。
2、轻微犯罪:提供健康活动、帮助重返社会(少教所、工读学 校)
3、社区服务:干预闲散儿童、脱离原有轨道
专业价值:通用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尊重、接纳、自决、个 别化、正面引导、一致性)
第9页/共27页
2021/6/10
10
(四)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 1、生物学理论
生物性力量的影响:自然法则、生理遗传
2、心理学理论
心理发展是儿童发展的重心:知觉、认知、情感、人格
3、社会学理论
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家庭、社区、组织
(此点最重要,也最不易考虑到)
(1)哲理、社会观念(社会意识、弱势地位、儿童观、政 府责任);(2)社会政策(法制保障);(3)社会机制 (运作保障机制);(4)社会行为(具体的社会服务:家 庭建设、社区发展、社会组织)

培养社会工作技能的教案

培养社会工作技能的教案

培养社会工作技能的教案教案概述:该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技能,包括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

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促进有效的信息交流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学生将扮演不同的社会工作者角色,通过模拟实践来提升技能。

2. 案例分析:学生将分析真实案例,讨论解决方案,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

3. 团队合作:学生将以小组形式参与项目,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4. 模拟演练:学生将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社会工作中的关键技能。

教学计划:第一课:沟通技巧的培养- 学习沟通的重要性和原则- 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提问等-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沟通技巧应用第二课: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分析案例,讨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第三课:团队合作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 学习团队协作的技巧,如沟通、协调、互助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实践团队合作技能第四课:领导能力的提升- 学习领导能力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分析领导者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通过模拟演练,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提升领导能力教学评估:1. 角色扮演的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合作项目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和效果。

3. 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评估: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改进提出的合理性。

4. 模拟演练的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领导角色中的表现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教学资源:1. 沟通技巧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分析2. 问题解决能力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3. 团队合作项目的案例和指导材料4. 领导能力的模拟演练指导和评估表教学反思:在培养学生社会工作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第一篇: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概述一、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一)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

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二)主要内容: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心理情绪辅导、行为纠正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主要服务对象: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流动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儿童、犯罪或过失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儿童以及被情绪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儿童等。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一)服务性与非赢利性秉承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以及助人的原则,用在这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服务中,既要最大程度、想尽一切办法地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能量去适应社会生活,又不把服务商业化,将赢利做为服务目的。

(二)发展性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虽以治疗行为为主,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方法的科学化这点还是针对工作者的技术来说的。

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需求的时候,方法要灵活多变、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尽量提高服务实际效果。

这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即使不做社工,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种知识储备。

(四)遵守平等化、尊重案主、案主自决、保密等工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的,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原则是必须的,作为这个专业的每一个成员,骨子里就要具备这些东西,这叫一个人的专业素养。

比如我们同样开展团队工作,你们会发现经管等专业的手法会比我们专业犀利,我们会顾及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更具备人文关怀。

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课件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课件



儿童小组工作的要求——
(1)活动安排要新颖有趣,符合儿童特点,但要注意安全; (2)利用示范来说明活动的安排和小组规则; (3)避免空泛的道理和讲述过于复杂与抽象的问题; (4)工作者应具有亲切和蔼的态度和亲和的沟通能力。 (5)工作者应给儿童平起平作的感觉。
21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25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与家庭关系恶劣或离家出走的青少年; 辍学或有可能辍学的青少年; 流离或流浪的青少年; 经常于街角玩耍的青少年; 帮派少年。
26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的目标 提升社会功能(重点——保护服务):解决成长中 的适应困难;提供社会资源;提供就业机会;安排 就学或复学;满足需要;填补服务空白;提供个人 指引或支持;鼓励发挥个人潜能;改变不合理的社 会制度及政策 预防犯罪行为(重点——矫治教育):教导法律及 社会责任;改变负向认知及价值观;改变不良行为; 回归社会传统制度;促进对家庭学校及社会方面的 角色有更好的态度;情绪或心理辅导;协助脱离帮 派组织;协助处理人际关系。

30
一、儿童虐待
主要工作层面包括: 受虐待儿童的处遇。缓和虐待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 响。虐待造成的心理影响包括:焦虑、无法自我缓 解所发生的躯体症状、攻击性行为,以及人际关系 方面的问题等。主要对策:认知行为疗法、结构性 小组工作、非结构性小组工作。 施暴者的处遇。仅靠监禁收效甚微,一般配合其他 辅导工作,如压力管理技巧强化儿童管理技巧、学 习沟通技术、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另外小组工作, 如匿名父母互助活动等,也很有效。

33
二、家庭寄养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功能与目标。

2. 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流派。

3.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其应用。

4. 社会工作技巧:沟通与建立关系、信息收集与分析、需求评估、干预计划制定、效果评估等。

5.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社会工作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分析与讨论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社会工作场景,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实际运作。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40%。

2. 期中考试:对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技巧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工作实务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各类社会工作实务案例,供学生分析与讨论。

4. 视频资料:选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地考察:联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安排学生实地考察。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相结合。

3. 授课进度:第1-4周: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理论第5-8周: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技巧第9-12周: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讨论、小组讨论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十三课我来做主人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第二十三课我来做主人教案一年级下册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一年级下第二十三课我来做主人教案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自理和独立性培养的初期阶段。

他们对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感还在形成中,对于能够独立完成的家务和学校任务有限。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和学校中的角色和责任,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参与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成员和学校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学习基本的家务和学校任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体验家庭和学校中的不同角色,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家庭成员和学校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每个人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习基本的自理能力。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认同帮助家庭和参与学校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完成任务,而不是依赖成人。

四、教学准备1.准备角色卡片和工作描述表,包括“爸爸”、“妈妈”的家庭角色和相应的任务。

2.准备绘图材料,用于绘制奖状。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家庭小明星”游戏(10分钟)1.游戏规则:(1)自愿选择扮演“爸爸”或“妈妈”。

(2)每位扮演角色的学生将按照分发的工作描述表,模拟父母在家庭中的工作。

(3)扮演“爸爸”或“妈妈”的学生将在教室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他们在家庭中的工作。

他们可以使用简单的动作、表情和声音来展示他们的工作。

(4)其他同学的任务是猜测扮演“爸爸”或“妈妈”的同学在做什么。

2.想一想:(1)你的爸爸、妈妈在家还需要做什么?(2)你认为他们的工作辛苦吗?3.总结在刚刚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一起了解了爸爸和妈妈在家里做的工作,以及他们为家庭所做的贡献。

我们发现:(1)爸爸和妈妈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每天都很辛苦。

(2)对父母表达尊重和感激很重要。

(3)我们可以帮助爸爸和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聊天室(2分钟)刚刚我们说爸爸妈妈很辛苦,为了减轻他们的辛苦,我们应该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

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

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

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

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

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

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

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

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

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

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

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

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

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

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一.青少年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第八章儿童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现在在有些城市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流浪儿童在沿街乞讨,有的身患残疾的孩子更加令人同情,但估计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一些孩子竟然是被犯罪团伙以几千元不等的价格租来进行乞讨的。

他们的残疾被当作博取人们同情以赚钱的工具。

最近,深圳市公安局连续出击,打掉了12个这样的黑心团伙,解救出47名儿童。

被解救儿童王某今年只有11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

记者见到他时,他被暂时寄养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

2005年,他被一个叫宫继兰的女人以2300元租用后,从安徽带到深圳。

在被警方解救之前,王某在宫继兰的操控下,必须每天向路人乞讨,然后将讨来的钱如数上交给宫继兰。

被救助儿童:“要不到钱他打我。

”和王某在一起行讨的还有一个姓宫的孩子。

经查明,他是被一个叫宫春备的人租用后又转给宫继兰的。

两个小伙伴长期在一起,只有王某能听懂他含糊的语言。

被救助儿童:“他叫他妈,他说他想他妈妈。

”记者申宇红:“他这个样子,怎么可以去讨饭呢?”被救助儿童:“他讨不到了,打他的这个头嘛。

”一这些流浪儿童被犯罪嫌疑人以或租或买的形式逼迫他们进行乞讨。

生活上得不到任何照料,身体上的疾病更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孩子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记者:“要不到咋办?”被救助儿童:“要不到挨打。

”记者:“挨打?”被救助儿童:“嗯。

”记者:怎么打呀?被救助儿童:要不上钱的话,拿扫帚打头,打我的头,打我的脸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

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的先决条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长久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儿童服务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社会工作在儿童领域的开展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的年龄界定“儿童”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是儿童具体指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界定,不同的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年龄的界限是0—15岁,中国学者陆士桢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等等。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教案名称】社会工作导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2.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3. 熟悉社会工作的专业领域和实践模式;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历史背景1. 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门以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专业领域。

2. 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国家,起初主要是为贫困人群提供救济和援助。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社会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社区工作、儿童保护、老年人服务等。

2. 专业化:社会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等。

3. 国际化:社会问题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社会工作需要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1. 人本主义: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需求和权益。

2. 社会正义:社会工作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3. 自主权:社会工作鼓励个体自主权的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身潜能。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领域和实践模式1. 社区工作:通过组织社区活动、提供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

2. 儿童保护:保护儿童的权益,预防和处理儿童虐待和忽视问题。

3. 老年人服务:提供老年人的健康、福利和心理支持。

4. 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士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5. 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领域和实践模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社会工作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社会工作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的教案

培养学生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的教案

培养学生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学生发展和提升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

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是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展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技能,并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情商的能力。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情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中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4. 培养学生的行动力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1. 模拟社会情境通过模拟社会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式。

例如,组织学生扮演志愿者团队,处理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并反思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表现。

2. 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社区组织,走访社区里的老人或残障人士,参与环保活动等。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3. 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并提供一定的自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训。

例如,成立学生志愿者协会或社区服务俱乐部,让学生自行组织和实施社会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支教、环境公益活动等。

4. 主题讲座和案例分享邀请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主题讲座和案例分享。

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和服务领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5. 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开展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例如,分组研究社会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展示和展览的形式,向校内外的人群传递有关问题的信息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表现和团队表现。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前言和前14讲教案)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前言和前14讲教案)

前言一、自我介绍各位同学,大家好。

很高兴这学期将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

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张茜,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

本科和硕士都是念的社会工作。

我导师是研究妇女的,我觉得她属于一个比较激进的妇女主义者。

这个领域比较高端,我个人较为愚钝,窥其门而不入,走的方向有点不太一致,更多的时候是聚集在儿童青少年这块儿。

像本科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进入到社区做亲子关系方面的东西,去过农民工子弟学校做调查,开展活动。

08地震以后,参加过国务院妇儿工委会开展的儿童友好家园项目,去了大凉山开展灾区儿童服务。

后头又去了阿坝州,以羌文化传承作为主题,以儿童作为对象开展过服务。

以18到25岁的羌族青年作为主要群体开展过民族社区青年志愿者团队培训。

再后来,又去救助站打过一段时间的酱油,对救助站流浪儿童这个群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当打拐这个话题比较流行的时候,曾一度还想以大街上的流浪儿童作为群体去深究一番,不过这个想法还没实现就毕业了。

如果有同学想以这个方向作为毕业论文的,倒是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后来呢,我在温江实习过,又针对社区流动儿童开展过服务。

总的说来,孤儿群体及贫困的儿童群体对我来说更加熟悉一些,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研究院舍孤儿的自卑心理,所以为了这个课题,混迹于孤儿院,整整扎根了九个月。

以上呢就是我个人这些年所接触到的跟这个课程挂钩的群体。

一直以来,我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是一线社工或者是一名初中或者小学教师。

那现在社工不是真的,小学教师也没有做成。

大学老师离人生预期不太一致,也就是说我也不知道这份工作我到底能不能胜任。

今天站在这个台子上,刚刚走出校园,我的教学经验是不足的。

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同学,我也会紧张,也会有说了上句接不上下句的时候。

在理论上深度上呢,更没有办法和前辈们相提并论。

但是我自己一直是游走在一线的,自己在实务经验方面还是比较自信的。

为了不误人子弟,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所知道的一些东西与同学们分享。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干预策略等实务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社会工作实务操作技能,如访谈、调查、评估、干预等。

4.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

5.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社会工作概述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涵2. 社会工作的历史和发展3. 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二单元:社会调查与评估1.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2. 社会评估的原则和技巧3. 问卷调查和访谈技巧第三单元:个案工作1. 个案工作的概念和流程2. 个案管理和服务计划3. 个案工作中的沟通和关系建立第四单元:小组工作1. 小组工作的定义和目的2. 小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3. 小组工作中的领导和支持第五单元:社区工作1. 社区工作的概念和目标2. 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3. 社区工作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协调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问题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务操作:模拟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实务技能。

5. 反思与总结:通过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五、课程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问题能力。

3.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项目完成质量。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推荐使用《社会工作实务》等专业教材,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作为参考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

社会工作导论教案《社会工作导论教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主要取向、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

同时,课程还将介绍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主要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社会工作的整体理解和认识。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掌握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主要方法和技能;- 了解社会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 建立起对社会工作职业伦理和专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2.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畴- 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社会工作的范畴和职能。

2.2 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取向;- 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

2.3 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社会工作的主要实践方法;-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技能和工具。

2.4 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情况;- 社会工作的国际交流和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教学安排3.1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3.2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小组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对社会工作导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语《社会工作导论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社会工作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社会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未来的发展和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学习教案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学习教案
《发展心理学》,David R.Shaffer & Katherine Kipp著,邹泓等译
第2页/共68页
读书不是为了要辩驳,也不是要盲 目信从,更不是为了寻找谈资和讨 论的话题,而是为了去权衡和思考。
——培根论读书
第3页/共68页
二、本课的上课形式
课堂讲授 课外实践 课堂讨论
第4页/共68页
第37页/共68页
3 人本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罗杰斯 罗杰斯的人性观:
➢ 人是理性的,能够对自己负责, 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 的成长
➢ 人是值得信任,也可以合作,懂 得尊重他人,能够对别人产生同 感的了解,能第发38页/共展68页亲密的人际关 系
3 人本主义理论
人的责任 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动的构建者,小
第14页/共68页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 作概念
广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 面面,特别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青 少年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 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它的工作对象指向所有青少年,工作内 容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 娱乐、社区、家庭服务、职业辅导介绍、 婚姻服务、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方面。
第12页/共68页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 作概念
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所有儿童的社会工 作
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 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 康地发展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第13页/共68页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 作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
➢ 狭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 工作,或者称为消极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它是以全体青少年,特别是发展方向上有 偏差、发展道路上有障碍的青少年为自己 的工作对象,通过多种服务手段和方法, 帮助青少年矫治、纠正发展方向上的偏差, 清除它们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以促进青 少年全面和健康成长。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三课合作求成功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三课合作求成功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三课合作求成功合作求成功–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引言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合作求成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还能增强他们的情商和自信心。

本文将介绍一堂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的第二十三课,“合作求成功”的设计。

通过此课程,我们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一、目标与意义1. 目标:通过此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技巧,以便在学校和社区中取得成功。

2. 意义:合作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自信心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a. 合作的定义与重要性:解释什么是合作,为什么合作对于个人和集体的成功十分重要。

b. 合作的核心技巧:- 沟通与倾听技巧:学习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 分工与协作技巧:学会合理分配任务,并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

- 团队合作与弹性技巧: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灵活适应和解决团队中的问题。

c. 合作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讨论合作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合作的必要性和应用。

d. 合作小游戏: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拆字游戏、团队拼图等。

2. 教学方法:a.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讨论,分享他们对合作的看法和经验。

b. 合作游戏:通过游戏和小组活动创造生动的合作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励。

c.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合作情景,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a. 热身活动:进行一些活跃身心的热身活动,如做简单的体操、唱歌或玩游戏,为课程的展开做好准备。

b.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关于合作的经验和观点。

2. 正文:a. 基本概念:讲解合作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合作对于个人和集体的意义。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4讲)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4讲)

第三节孤儿一、了解我国孤儿的现状2005年4—7月份,在民政部的邀请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儿童保护中心的调查组参与组织了中国首次全国性孤儿登记排查。

对孤儿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

根据全国31个省统计所得到的资料来看,当时我国处于18周岁以下,父母均死亡以及在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共有57.4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点四三。

在2011年重新进行统计时,人数上升到了71.2万,5年时间增加了24%。

以青海、西藏、新疆、宁夏以及广西、贵州、云南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孤儿占人口比例高于其它地区。

新疆、广西、河南、安徽、湖北、云南等地疾病致孤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可能与艾滋病局部流行有一定关系。

农村户口的孤儿占总数的86.3%,城市户口的孤儿占13.7%。

从年龄上看,我国孤儿绝大部分集中在6到15岁的年龄组。

在这个年龄之前和之后的孤儿比重都大大小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

从原因上看,我国城乡地区不同年龄孤儿致孤的原因有明显差异。

城市地区孤儿致孤的首要原因是遗弃等其他原因,尤其是女婴,并且0-3岁的遗弃儿童比例最高;其次是疾病病故;排在第三位的是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导致的孤儿所占比重非常低。

遗弃就成为城市孤儿致孤的最重要原因。

在农村地区,父母因为疾病病故是首要原因,第二是意外事故,第三才是遭到遗弃,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自然灾害。

二、孤儿的概念我们书上说的,父母亲均不在位,不在位有很多种情况。

这里的孤儿并不仅仅是无父无母的孩子,而是从更大的范围进行界定,具体符合以下情况:第一、父母双亡;第二、父母中一方由于疾病、死亡、服刑、改嫁、离婚等原因导致缺位,另一方迫于生存压力(经济压力、身体疾病、精神疾病),无法独自承担起照料孩子的重任;第三、被亲生父母抛弃,查找不到亲生父母或者领养人死亡,事实上无人照料的孩子;第四、父母健在,因为残疾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缺少经济来源,处于极度贫困,无力承担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

第五、父母离异,事实上均未承担起抚养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概述一、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

这里的治(一)定义: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二)主要内容: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心理情绪辅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 ;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导、行为纠正服务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流动(三)主要服务对象: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儿童、犯罪或过失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儿童以及被情绪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儿童等。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一)服务性与非赢利性秉承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以及助人的原则,用在这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服务中,既要最大程度、想尽一切办法地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能量去适应社会生活,又不把服务商业化,将赢利做为服务目的。

(二)发展性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虽以治疗行为为主,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方法的科学化这点还是针对工作者的技术来说的。

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需求的时候,方法要灵活多变、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尽量提高服务实际效果。

这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即使不做社工,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种知识储备。

(四)遵守平等化、尊重案主、案主自决、保密等工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的,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原则是必须的,作为这个专业的每一个成员,骨子里就要具备这些东西,这叫一个人的专业素养。

比如我们同样开展团队工作,你们会发现经管等专业的手法会比我们专业犀利,我们会顾及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更具备人文关怀。

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第二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家庭功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失灵,就会直接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处境中的儿童,就必须对家庭功能进行了解。

一、定义年代提出来的。

学术界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以说70家庭功能这个概念是20世纪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从具体的特征定义家庭功能: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也可以用家庭的关系结构、反应灵活性、家庭成员交往质量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来表示一个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从家庭完成的任务来定义家庭功能: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

为实现这一基本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如满足个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适应并促进家庭成员的发展,应付和处理各种家庭突发事件等等。

二、家庭功能不健全的表现(一)单亲家庭指在因丧偶、离婚、未婚生育或独身领养而形成的残缺型家庭结构中,父亲周岁以下的、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18或母亲单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生活。

中国当代的单亲家庭有四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一方去世,留下另一(未办理法律手续同居所生子女跟父母一方共同生活、、方跟子女共同生活)未婚式独身领养的小孩子)分居式(没有离婚,保留夫妻名分,子女跟随其中一方生活)这种家庭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缺乏父爱或者母爱。

(二)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家庭及其成员之表现为冷嘲热间的暴力。

不仅仅是拳打脚踢,家庭冷暴力也是功能不健全的表现。

成员之间讽,在语言上进行恶意攻击,故意贬低、刺伤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再关心对方和家庭,不再承担夫妻和家庭的义务、责任,这种家庭里面,关系疏散,亲情疏离。

父母不和,家无宁日,一直是一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父母有缺陷的家庭父母智力或身体有缺陷,父母双方或一方是残疾人,盲人;精神病人。

父母素质低下的家庭。

父母是偷鸡摸狗、吃喝嫖赌、道德败坏的典型代表。

(四)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父母用惩罚来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稍有差错就打骂或者是其打压型:它一些稀奇古怪的严厉惩罚。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不希望孩子走弯路,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子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全家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服从服务于孩子,溺爱型:事事迁就、处处代劳。

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小孩子无法适应竞争性的社会,抗逆力会较差。

父母忙于工作、应酬、生意,没有太多时间对子女的言行进行教育,而放纵型:且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乖孩子,对有些缺点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这里就跟之前讲的亲子关系的类型可以联系起来考虑。

除了这几种,隔代教养也在这个范畴。

还有一种情况,爷爷奶奶把孩子的成长做了周密的计划。

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活力,很木勒。

这种情况也属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五)贫困家庭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挣钱的技能较差,生活水平低下,为了生计,对子女的教育会较少一些。

城市底层或者偏远地区,有可能会辍学或者沦为问题青少年。

三、家庭功能不健全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一)对儿童心理、人格的影响:自卑封闭、暴躁易怒、冷漠自私、报复心强(二)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自暴自弃、犯罪率高学习不良儿童、青少年的疏离感、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幼儿的行为问题都跟家庭功能有关,家庭功能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儿童的孤独感。

这些往往都是心理学上作出的研究,用量表和数据结果说话。

四、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的救助(一)支持性的服务网络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针对家庭结构虽然完整,但是已经出现问题的情况,强调运用家庭本身的力量去降低亲子关系的紧张等等。

可提供直接的家庭个案服务;提供保护性服务,讲求最小程度地区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防止儿童杯虐待、被忽视、被剥削,从而加强家庭的功能;针对未婚或未成年父母及其家庭服务。

(二)辅助性的服务网络当父母亲或者家庭遭遇危机、困境或者父母本身能力有限而无法充分为子女提供教育或教养的需求时,对儿童的基本状况做必要改善和补充,主要是针对透过辅助可能恢复功能的一些家庭。

目的是要补充家庭的角色功能或者是父母能力所不足的部分。

在美国主要包括居家服务、托儿服务、学校社会服务。

我们国家这部分内容里面还没有形成网络,涉及到的就是针对留守儿童的部分志愿服务。

(三)替代性的服务网络针对家庭功能解组或者来自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因素而使父母亲负担能力不足,对儿童成长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完全用替代的措施去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

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时,需要短暂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包括寄养服务、机构式服务、领养服务。

五、对家庭功能不健全儿童的社会工作让父母清楚问题的严重性,教育与引导父母为儿童提供解铃还须系铃人。

第一、直接的、良性的学习对象。

不能忽视学校与老师是孩子们重要的情感依托的作用,第二、从外在环境入手。

指导老师对孩子们有足够的重视,善于在平凡的小事中给予加倍的关心;推动教育机构充实学前教育、修订课程结构,设计有利于儿童综合发展的课程模式,将社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部分;在社区层面,协助社区精华物质和人文环境,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交流;社会政策覆盖层面,倡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儿童权利保护、发展和福利等领域推行可行的计划,营造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宏观环境。

组织儿童开展群体活动。

或者绘画、戏沙、玩偶、娃娃屋、注重游戏治疗。

第三、相互说故事等较适合的专业手法。

第四、精准地把握社会工作伦理和守则。

第五、注重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促进当事人的福利,才用伤害最小、永久性伤害最小、即使伤害也最有可能恢复的方法,将保护生命视为首要原则。

第三节残疾青少年一、定义指人体某部分因疾病等原因造成缺损或生理功能障碍,在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生活,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青少年。

包括智力残疾青少年、肢体残疾青少年、听力残疾青少年、视力残疾青少年、语言残疾青少年。

二、特征首要特征是生理上缺陷或障碍;在自我意识上感觉到自我与他人的差距,心理上可能对于心理上高度敏感;自身的缺陷存在严重的自卑感。

残疾对其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上造成的障碍使残疾青少年意识到他们需要比健全人更多地集中精力和付出代价,所以过重的心理负担有可能会产生困扰,使其陷入异常悲观的境地。

生活范围的限制级社会交往的缺乏有可能会导致孤僻性格的形成。

总之,就是有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需要父母中有一方进行照顾,会影响家庭收入。

进行治疗生活上的贫困性。

会花费医疗费,高昂的医疗费可能会加重贫困,进而绝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缺乏精神方面的娱乐、文化消费。

恩格尔系数比较高。

三、现阶段残疾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基本生活得不到起码的保障,严重威胁生存权;部分青年的发展权受到剥夺,较难享受到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就业机会缺乏,就业范围和选择的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缺乏医疗保障和必要的康复服务;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经常发生权益受到侵害事件。

四、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包括身体康复、精神康复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康复。

借对残疾青少年的医疗康复;助医学治疗帮助肢体残障者实现残缺康复、预防可能再度残缺;借助医学治疗使精神残障者症状减缓以及初步防止症状的复发。

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青少年实施普通教育对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方式。

社工应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政策,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不歧视,同学们能帮助和尊重。

对不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青少年实施特殊教育方式,学习盲文或手语。

对于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对残疾青少年进行职业康复工作;劳动要求的,有工作意愿的残疾青少年进行就业指导,心理训练,技能训练。

进行就业前的咨询和评估,考虑他们适合哪些共走。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工作协助他们进行社区康复;和社会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包括协助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其合法权益,号召全社会对其的关爱、尊重与理解,消除歧视,激励其自强自立,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运用个案工作和团体工作的方法对残疾青少年进行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