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老师版)

合集下载

(80页)华中科技大学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笔记打印版

(80页)华中科技大学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笔记打印版

(80页)华中科技大学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笔记打印版
摘要:
本文档是华中科技大学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汇总笔记打印版,共
有80页。

这份文档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中、详细的研究资料,
帮助他们复生物知识、提高成绩。

内容概述:
本文档的内容覆盖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知识点,包括细胞学、遗传学、生物进化、生物分类学等。

每个知识点都以简明扼要的形
式进行讲解,重点突出、重难点明确。

同时,文档中还附有相关的
示意图、图表和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特色和优势:
1. 简洁明了:文档内容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清晰易懂,避
免了冗长和晦涩的表达。

2. 全面系统:文档囊括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知识点,从基础
到深入都有涉及,帮助学生全面复和掌握知识。

3. 重点突出:文档中对于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明确
标注,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复。

4. 图文并茂:为了更好地辅助理解,文档中配有丰富的示意图、图表和实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应用推广:
本文档适用于华中科技大学高中生物课程的研究者,也适用于
其他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者。

学生可以将本文档作为复资料,帮助
他们快速回顾和巩固知识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本文档作为教学
参考,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预和课后复的参考资料。

结论:
通过本文档,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复习生物知识,并在考试中取
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档的简洁明了、全面系统的特点将为学生学习
生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需要掌握的重点一、DNA、RNA、蛋白质、质粒、基因、端粒、聚合酶、密码子、突变、变性的概念或结构、性质及特点;二、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加工修饰、靶向输送的主要过程及特点;三、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产物的类型及细胞定位、癌基因活化致癌的主要机制;四、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主要步骤、酶学及特点;五、基因表及其调控的原理、主要过程或步骤,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节机制;六、常用的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技术;七、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管家基因、抑癌基因、Klenow片段、核蛋白体、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人类基因组计划、原位杂交的概念;八、双脱氧末端终止法DNA测序、重组DNA技术的主要步骤;九、结构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遗传密码、反式作用因子、氨基酰-tRNA、基因组文库、DNA多态性、转位因子、探针、Tm值、DNA微阵列、DNA甲基化的概念、性质;十、核酸分子杂交的主要类型、PCR的主要步骤及引物设计;十一、DNA、RNA及多肽链的合成方向;十二、真核细胞转染的基本方法;十三、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点;十四、DNA损伤及修复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十五、基因文库筛选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名词解释●质粒——是细菌细胞内携带的染色体外的DNA分子,是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能独立进行复制。

质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复制。

●基因——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及表达这些信息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

●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它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以引起细胞癌变。

●基因克隆——是指把一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基因片段)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得到一群完全相同的基因片段,又称DNA克隆。

●抑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当这类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发生。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整理版)

1)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物质基础的学科。

研究细胞成分的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和表达产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信号的转导等。

2)移动基因:又称转座子。

由于它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组上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是指在不同染色体之间跃迁,因此也称跳跃基因。

3)假基因:有些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出功能蛋白质,这些失活的基因称为假基因。

4)重叠基因:所谓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5)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

6)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7)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8)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9)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10)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11)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1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13)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14)转录因子: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

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20XX级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基因(gene): 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2. 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基因组。

3. 基因家族(gene family):是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组基因.4. 假基因(pseudogene):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与正常功能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相似,但不能表达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DNA序列,被称为假基因。

5. 质粒(plasmid):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之外的,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是能独立复制的最小遗传单位。

6. 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是指一组由多基因家族及单基因组成的更大的基因家族,其成员的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可能起源于相同的祖先基因,但功能并不一定相同。

7. 卫星DNA(DNAsatellite):是一类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基因组DNA被打断成约104bp的片段后,经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在不同层面的DNA形成了不同的条带,可以看到在一条主带以外还有一个或多个小的卫星带,这些在卫星带中的DNA被称为卫星DNA 8. 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由于等位基因间在特定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造成的DNA多态性。

9. 操纵子(operon):是指数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及其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10.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11.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能够与顺式作用原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1. 定义重组DNA 技术将不同的DNA 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 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DNA 重组技术2. 基因表达研究调控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4.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3. 简述DNA 的一、二、三级结构一级: 4 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 分子的化学成分二级: 2 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级: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4. 原核生物DNA 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 的特征?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5.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6. DNA 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 复制的准确性?线性DNA 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 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

环状DNA 复制:B型、滚环型、D 型①以亲代DNA 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②DNA聚合酶I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7. 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8.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9. 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第六章DNA和RNA的结构⼀、DNA结构1、DNA结构特征: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双螺旋形式相互缠绕(反向平⾏)2、主链:3’-5’磷酸⼆酯键(磷酸⼆酯键赋予DNA链固有极性,由核苷酸的不对称性和他们结合的⽅式所决定)互补碱基之间由氢键连接是双螺旋的⼀个基本特征,有助于双螺旋的热动⼒学稳定性和碱基配对的特异性。

(G≡C A=T A、C以氨基形式存;G、T以酮式形式存在)3、变性:双螺旋的两条链依靠较弱的⼒(⾮共价键)结合在⼀起。

当DNA溶液温度⾼于⽣理温度(接近100℃)或者PH较⾼时,互补的两条链就可以分开,该过程称为变性。

当DNA缓慢地恢复到正常的细胞环境,变性的双链会特异恢复到有⽣物活性的双螺旋结构(复性或退⽕)——其过程可逆变性条件:⾼温、极端的pH或者变性剂来破坏氢键4、增⾊效应:当DNA溶液温度升⾼到接近⽔的沸点时,光吸收值在260nm处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增⾊效应。

(核酸发⽣变性时,超螺旋结构多核苷酸转变成单链多核苷酸,对紫外光的吸收值随之增加的现象。

)减⾊效应是因为双螺旋DNA中的碱基堆积降低了对紫外线的吸收能⼒。

(单链多核苷酸复性成超螺旋结构多核苷酸时,对紫外光的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将DNA的光吸收对温度绘制函数曲线,吸收度增加到最⼤值⼀般时的温度叫做DNA的熔点,⽤Tm表⽰。

Tm值是DNA的特征常数,取决于DNA中的G+C的百分含量和溶液中的离⼦强度,其值越⾼,Tm值越⼤。

⼆RNA结构1、DNA&RNA①RNA上含有核糖,⽽不是2’-脱氧核糖②RNA中尿嘧啶取代胸腺嘧啶(两者区别:U缺乏5’甲基基团)③RNA通常是单链的多聚核苷酸④RNA参与翻译、调控等。

组成结构(如rRNA)、⼀些重要反应中的酶(核酶)。

第七章基因的结构、染⾊体、染⾊质和核⼩体⼀、染⾊体DNA及其结合的蛋⽩质组成1、功能①、染⾊体是DNA的紧密结构,更适合存在于细胞中②、保护DNA免于损伤,完全裸露的DNA分⼦在细胞中相当不稳定③、只有包装成染⾊体的DNA才能在每次细胞分裂时有效地将DNA传递给两个⼦代细胞④、染⾊体将每个DNA分⼦全⾯的组织起来,有助于基因的表达和亲本染⾊体之间的重组,使所有⽣物的不同个体间产⽣多样性2、相关概念⼆倍体:细胞中每个染⾊体有两个拷贝同源染⾊体:同⼀个染⾊体的两个拷贝(分别来⾃⽗本和母本)单倍体:细胞每条染⾊体只有⼀个拷贝,并且参与有性⽣殖(如精⼦、卵细胞)多倍体:细胞每条染⾊体都超过两个拷贝(巨核细胞)重复DNA包括:微卫星DNA(由⾮常短的串联重复序列构成)、基因组范围的重复序列转座基因:指能从基因组的⼀个位置转移到另⼀个位置的序列常染⾊质:指间期核内染⾊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 处于伸展状态, ⽤碱性染料染⾊时着⾊浅的那些染⾊质。

分子生物学总复习期末考试总复习

分子生物学总复习期末考试总复习

分子生物学课程重点,以及一份真题。

1、绪论(1)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互作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3)经典历史事迹1928年格里菲斯证明了某种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1944年艾弗里做了肺炎双球杆菌转换实验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桑格尔两次诺贝尔学奖2、染色体与 DNA(1)真核生物染色体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和DNA。

在真核细胞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完全融合在一起,其蛋白质与相应DNA的质量之比约为2:1。

这些蛋白质在维持染色体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2)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DNA组成核小体。

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为H1、H2A、H2B、H3及H4。

组蛋白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其中H3、H4富含精氨酸,H1富含赖氨酸。

H2A、H2B 介于两者之间。

H1易分离,不保守;组蛋白的特性:①进化上的极端保守,②无组织特异性;③肽链上分布的不对称性;组蛋白的修饰作用⑤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3)C值反常现象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一般情况,真核生物C值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

(4)DNA的结构•DNA的一级结构即是指四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DNA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相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盘绕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分两大类:一类是右手螺旋,如A-DNA和B-DNA;另一类是左手螺旋,即Z-DNA。

DNA三级结构:是双螺旋进一步缠绕,形成核小体,染色质,染色体等超螺旋结构,5、每轮碱基数10•DNA的高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旋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超螺旋结构是DNA高级结构的主要形式(非唯一形式),可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类,它们在不同类型的拓扑异构酶(通过催化DNA链的断裂和结合,从而影响DNA的拓扑状态。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第一讲染色体与DNA一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1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储存遗传信息量大;碱基互补,双螺旋结构使遗传稳定;核糖2′ -OH脱氢使在水中稳定性大于RNA;可以突变以进化,方便修复以稳定遗传2真核细胞染色体特点:①分子结构相对稳定;②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 染色体蛋白主要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中, DNA与组蛋白的质量比约为 1:1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分为H1、H2A、H2B、H3及H4五种,与DNA共同组成核小体。

组蛋白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其中 H3、H4富含精氨酸, H1富含赖氨酸。

H2A、H2B介于两者之间。

5 组蛋白具有如下特性:①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十分相似)②无组织特异性(只有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 H5)③ 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而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

碱性的半条链易与DNA的负电荷区结合,而另外半条链与其他组蛋白、非组蛋白结合)④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如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

修饰作用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间和组蛋白的特定位点上)二DNA1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2 C值反常现象:①所谓 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②同类生物不同种属之间DNA总量变化很大。

从编码每类生物所需的DNA量的最低值看,生物细胞中的C值具有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逐渐增加的趋势。

3 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①不重复序列(它占DNA 总量的 10%~80%。

不重复序列长约750~ 2 000bp ,相当于一个结构基因的长度)②中度重复序列(各种rRNA、 tRNA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等都属于这一类)③高度重复序列—卫星 DNA(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占基因组的 10%~60%,由 6~100个碱基组成)三染色体与核小体1 染色质 DNA的 Tm值比自由 DNA高,说明在染色质中DNA极可能与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2 在染色质状态下,由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的DNA 复制和转录活性大大低于在自由DNA 中的反应3 DNA片段均为 200bp基本单位的倍数,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00 bpDNA和组蛋白八聚体(由 H2A、H2B、 H3、 H4各两个分子生成)组成四级压缩:第一级(DNA+组蛋白→核小体)第二级(核小体→螺线管)第三级(螺线体→超螺旋)第四级(超螺线体→染色体)4 原核生物基因组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 DNA含量少主要是单拷贝基因整个染色体 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所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分子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双螺旋模型。

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染色体组成:(1)组蛋白:H1、H2A、H2B、H3、H4。

(2)非组蛋白(3)DNA(4)RNA染色体包装:①核小体:200bp左右DNA分子盘绕在H2A、H2B、H3、H4各两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外,H1位于核小体外。

7②螺线管:染色细丝盘绕成而成,每一个螺旋包含6个核小体。

6③超螺旋:30个30nm螺线管缠绕而成。

40④染色体:超螺旋圆筒进一步压缩。

5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①基因组庞大;②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序列;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⑤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⑥存在大量顺式作用元件;⑦存在大量的DNA多样性,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⑧具有端粒结构。

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①结构简练;②存在转录单元;③有重叠基因。

DNA的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DNA的二级结构: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①右手螺旋:A-DNA:与B-DNA比大沟变窄,小沟变宽。

每圈螺旋11个碱基对B-DNA:是大多数DNA的构象。

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即顺中心轴方向,每个0.34nm有一个核苷酸,以3.4nm为一个结构重复周期,双螺旋的直径为2.0nm。

②左手螺旋:Z-DNA:每圈螺旋含12对碱基,大沟平坦,小沟深而窄,核苷酸构象順反相间,螺旋骨架成呈Z字形。

DNA的变性:DNA溶液温度接近沸点或者pH较高时,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

复性是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从单链恢复成双链的过程。

Tm值:DNA在260nm处吸光度最大。

将吸光度相对温度变化绘制曲线,吸光度增大到最DNA的解链温度(熔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复制叉: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所以,这个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被称为复制叉。

复制子:单独复制的一个DNA单元被称为一个复制子,是一个可移动的单位。

一个复制子在任何一个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

Klenow片段: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而从全酶中除去5’-3’外切酶活性的肽段后的大片段肽段。

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

内切酶:是一种能催化多核苷酸的链断裂的酶,只对脱氧核糖核酸内一定碱基序列中某一定位置发生作用,把这位置的链切开。

前导链: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运动方向相同,以5'-3'方向连续合成的链。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端粒酶:是负责染色体末端(端粒)复制,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其中的 RNA 成分是端粒复制的模板.(因此端粒是逆转录酶) 作用:维持端粒长度.DNA复制参与的酶和蛋白: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SSB蛋白),引发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线性DNA末端复制方式:1)环化;2)末端形成发卡结构;3)某些蛋白质的启动。

DNA修复的方式: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反应。

AP位点: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AP修复:DNA分子中一旦产生了AP位点,AP核酸内切酶就会把受损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由DNA聚合酶Ⅰ合成新的片段,最终由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成新的被修复的DNA链。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第一章基因概念的演变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顺反子:即基因,是一个具有遗传功能的单位,一个顺反子决定了一条多肽链。

2.突变子:在一个顺反子中有若干个突变单位最小的突变单位叫做突变子。

3.全同等位基因:在同一基因座位中,同一突变位点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

4.非全同等位基因:在同一基因座位中,不同突变位点发生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

5.减色效应:双螺旋结构,即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都会由于碱基的相互遮挡而减弱碱基对紫外线的吸收,这种效应叫减色效应。

6.增色效应:核酸变形后,对紫外光的吸收增加。

7.变性: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被解开,变成无规卷曲的线团的过程。

8.复性:变性DNA两条单链的碱基重新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9.熔解温度Tm:指第DNA分子变性S曲线中,消光值A260达到最大值一半的温度。

10.C值矛盾:C值(DNA总量,或基因组大小)与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或遗传复杂性)并非线性相关的现象称为C值矛盾。

11.C值: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

12.c 值:编码结构基因的DNA 总量。

13.基因组:一特定生物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 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14.基因重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

15.反向重叠基因:编码在同一DNA区段不同极性单链上的重叠基因,它们的转录方向相反。

16.同向重叠基因:编码在同一DNA区段同一极性单链上的重叠基因,它们的转录方向相同。

17.间隔基因|断裂基因:由若干个外显子(即断裂基因中编码的序列)和内含子(即断裂基因中不编码的序列)相间隔排列成的间隔基因。

18.外显子即断裂基因中编码的序列19.内含子即断裂基因中不编码的序列20.跳跃基因|转座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以自主复制和位移的一段DNA序列。

21.DNA的一级结构:DNA中各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22.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细胞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下,DNA双螺旋结构参数存在差异的现象。

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3级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基因(gene): 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2. 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基因组。

3. 基因家族(gene family):是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组基因.4. 假基因(pseudogene):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与正常功能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相似,但不能表达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DNA序列,被称为假基因。

5. 质粒(plasmid):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之外的,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是能独立复制的最小遗传单位。

6. 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是指一组由多基因家族及单基因组成的更大的基因家族,其成员的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可能起源于相同的祖先基因,但功能并不一定相同。

7. 卫星DNA(DNAsatellite):是一类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基因组DNA被打断成约104bp的片段后,经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在不同层面的DNA形成了不同的条带,可以看到在一条主带以外还有一个或多个小的卫星带,这些在卫星带中的DNA被称为卫星DNA 8. 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由于等位基因间在特定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造成的DNA多态性。

9. 操纵子(operon):是指数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及其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10.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11.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能够与顺式作用原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友情提示:一般出判断题一般出填空3、-------- 一般出名词解释4、******** 一般出简答题5、阴影部分也是重点(一)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它的化学结构。

二级结构:指借助主链不包括侧链的氢键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的构象。

三级结构:指1条肽链包括主链和侧链完整折叠而形成的构象。

四级结构:指含有多条肽链的寡聚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构象。

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是在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两个层次。

超二级结构:指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在侧链基团次级键的作用下彼此靠近而形成的规则的聚集结构。

结构域:指在1条肽链内折叠成的局部结构紧密的区域。

组成四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蛋白质的亚基,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为寡聚蛋白质1 维持蛋白质分子构象的作用力,主要包括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范德华引力、离子键和二硫键。

2 二级结构主要包括下面几种基本类型一α?螺旋二β折叠三转角四β突起五卷曲六无序结构3 β折叠有两种类型,1种是平行式,1种是反平行式。

反平行折叠在能量上更稳定。

4 转角主要分两类:β转角和γ转角。

转角结构通常负责各种二级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作用。

5 常见的3种超二级结构单元为:ααββ,βαβ。

6 结构域不仅仅是折叠单位和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还是一个遗传单位7结构域可以分为4种类型:反平行α,平行α/β,反平行β,不规则的小结构1、多肽链的折叠过程天然蛋白质是多肽链合成后经折叠而形成的热力学上稳定的构象。

多肽链的折叠是一自发过程..人们现已提出了一些多肽链的折叠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二类。

一种模型认为多肽链的折叠是逐步进行的,先形成一种稳定的二级结构作为核心,然后二级结构的氨基酸侧链进一步发生交互作用,扩大成天然三维结构;另一种模型提出,多肽链可能由于其疏水侧链的疏水交互作用而突然自发折叠,形成一种含二级结构的紧密状态,最后调整成天然结构。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①基因: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及控制性状的功能单位。

它包括编码蛋白质和RNA的结构基因以及具有调节控制作用的调控基因。

②基因组:含有一个生物体生存、发育、活动和繁殖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整套核酸。

即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③C值:真核生物单倍体基因组所包含的全部DNA含量称为该生物的C 值。

用皮克表示(1pg=10-12g, 属于质量单位)④C值矛盾(C值悖理):C值矛盾指真核生物中DNA含量的反常现象。

即DNA含量与进化复杂性不呈线性关系,表现为:●C值不随着生物的进化程度和复杂性而增加。

●关系密切的生物C值相差很大。

●真核生物DNA的量远大于编码蛋白等物质所需的量。

⑤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它含有RNApol特异结合和转录起始所需的保守位点,但启动子本身不被转录。

原核启动子分两类:RNApol能直接识别并结合的核心启动子;启动子上游部位,即UP元件,是在RNApol作用时需要的辅因子及其结合的位点。

原核启动子结构有4个保守特征:即转录起始点、-10区、-35区以及-10区和-35区之间的间隔序列-10区(-10box),是DNA解旋酶的重要部位,突变导致解链速率降低。

-35区(Sextama box),是σ因子识别的重要部位,突变降低了RNA聚合酶的结合速率。

⑥复制叉:在复制起点,已解链形成的单链模板与未解链的双链DNA之间形成的“Y字形”连接区域,称为复制叉。

它是和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组装成复合物和新链合成的部位。

⑦复制眼: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和质粒都是环状双链分子,复制从Oric(复制起点)开始以顺时针和逆时针双向进行,DNA在复制叉处两条链解开,各自合成其互补链,中间产物形成θ形结构,在电镜下可看到形如眼的结构,即复制眼。

⑧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产生的每个子代双链DNA中都含有一条亲代DNA链和一条新合成的互补链,这就是半保留复制。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对于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

一、DNA 的结构与功能1、 DNA 的化学组成了解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包括碱基(腺嘌呤 A、胸腺嘧啶 T、鸟嘌呤 G、胞嘧啶 C)、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

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2、 DNA 的二级结构熟悉 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如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构成骨架;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等。

3、 DNA 的高级结构理解超螺旋、核小体等概念。

知道真核生物 DNA 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核小体,进而折叠压缩形成染色质的过程。

4、 DNA 的功能明确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基因的表达。

二、基因与基因组1、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的经典概念和现代概念。

经典概念认为基因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现代概念认为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 RNA 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基因组了解不同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和特点。

比如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结构简单,通常为环状 DNA;真核生物基因组较大,结构复杂,包含大量的重复序列和非编码序列。

3、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包括基因不连续性(内含子和外显子)、大量重复序列、存在多基因家族和假基因等。

三、DNA 复制1、复制的基本特征清楚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和双向复制的概念。

2、复制的酶学掌握参与 DNA 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如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引物酶、DNA 聚合酶、连接酶等的作用。

3、复制的过程熟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过程,了解两者的异同点。

四、转录1、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分子生物学 期末重点

分子生物学 期末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浙江万里学院第一讲绪论1.分子生物学含义广义来讲,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就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当然,也涉及到与这些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了解重要的人物做了什么事,客观题)1944年,Avery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证实了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1953年,Watson和Crick在Nature杂志(171:737~738)上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模型,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Kornberg在大肠杆菌的无细胞提取液中实现了DNA的合成;1958年,Crick提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即著名的“中心法则”;同年,Meselson与Stahl 用实验证明了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1959年,Uchoa发现了细菌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成功地合成了RNA,研究并重建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RNA中间体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1961年,Nirenberg和Matthaei破译了所有三联体密码子;同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著名的乳糖操纵子模型;1977年,Robert和Sharp在研究腺病毒的mRNA合成时,首次发现了断裂基因的存在;1977年, Sanger和Gilbert分别提出了两种DNA测序技术-酶法(或双脱氧链终止法)和化学修饰法;1981年,Cech和Altman首次发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1983年,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同时先后开展多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

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基因组学”时代;1994年,Wilkins和Williams等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组的概念;1997年,Wilmut等首次成功地从体细胞中克隆出羊-Dolly;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完成包括人和水稻等重要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退火(annealing):两条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下,分别依据碱基互补结合在模板DNA 扩增区域两端,称为退火。

2、表达载体:指用于在受体细胞中表达(转录和翻译)外源基因的载体。

除了具备复制起始位点、筛选标志和多克隆位点3个基本元件外,还需带有外源基因在真核或者原核细胞中表达(转录和翻译)所必须的DNA构件,如:启动子、终止子、阻遏蛋白结合位点、核糖体结合位点等。

3、多克隆位点:(MCS,multiple cloning sites)载体上含有的一个人工合成的DNA片段,其上含有多个单一酶切位点,是外源DNA的插入部位。

具备条件:是载体中的一段碱基序列,由数个酶切位点组成。

这些位点在载体上都是单一位点。

4、非融合性蛋白: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一段外源基因导入细菌后,自身单独表达的、不与细菌中表达的任何蛋白质或多肽相融的外源蛋白产物。

5、目的基因:指要研究或应用的基因,也就是要克隆或表达的基因或者基因的一个片段。

6、Genomics:基因组学,是阐明整个基因组结构、结构与功能关系以及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而分为3个不同的亚领域:1.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整个基因组的遗传制图、物理制图及DNA测序。

2.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认识、分析整个基因组所包含的基因、非基因序列及其功能。

3.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比较不同物种的整个基因组,增强对各个基因组功能及发育相关性的认识。

7、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在人群中SNP的发生频率至少大于1%,SNP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基因组中最为稳定的变异。

其最大程度地代表了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因而可作为研究多基因疾病、药物遗传学及人类进化的重要遗传标记。

8、假基因:(pseudogenes,ψ)是指与某些有功能的基因结构相似,但不能表达产物的基因。

假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功能基因发生突变或cDNA插入所致。

由突变而引起的功能缺失通常是在编码区引入了终止密码子,这种假基因称为重复假基因或传统假基因。

由插入了mRNA反转录生成的cDNA而造成的假基因称为加工假基因或返座假基因。

9、杂合子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 是指从亲代遗传而来的受精卵开始就带有某等位基因突变的杂合子个体再次发生遗传损伤,导致野生型显性基因突变或缺失形成突变纯合子,失去原有的杂合状态。

举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二次打击理论”认为:亲代遗传而来的一个rb基因或生殖细胞已经遭受一次打击(RB变为rb),此RB/rb杂合子再次发生损伤可使得原有的正常RB也丢失,由此引起癌变。

10、Oncogene:癌基因,指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它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以引起细胞癌变。

广泛存在于从单核细胞到人类在内的基因组中,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表达产物对细胞的正常生长、增殖与分化发挥着精密的调控作用,异常活化往往促进细胞恶性转化,诱导肿瘤发生。

包括所有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与生长相关的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的基因。

11、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DNA/RNA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体内致病基因的存在、变异和表达状态,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过程。

12、基因治疗(:是通过将外源性正常基因导入病变细胞中、或将特定的基因导入非病变细胞、或向功能或生物学特性异常的细胞中导入细胞本不表达的基因等,使导入基因表达产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或采用适当的技术抑制细胞内过度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3、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的前沿交叉学科,采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理解和组织与生物分子相关的信息。

目前的研究重点和关键突破主要是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两方面,是人们能够从核酸和蛋白质的序列数据开始,经一系列分析手段归纳和预测其中所蕴藏的关于结构与功能的信息。

14、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

其特征可概括为DNA序列不变,可遗传,具有可逆性。

在分子角度也可定义为“在同一基因组上建立并将不同基因表达(转录)模式和基因沉默传递下去的染色质模板变化的总和”。

15、染色质重塑:染色质和单个核小体内发生的任何可检测到的变化。

重塑的染色体表现为对核酸酶高度的敏感以及组蛋白结构和位置改变等特点。

目前已知有两类复合体调节染色质重塑: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复合体和染色质共价修饰复合体。

16、CpG island:CpG 岛,CpG指“CG”核苷酸对,其中G在DNA链中紧随C后。

在脊椎动物中,CpG二核苷酸是最重要的甲基化位点,它在人类基因组中呈不均匀分布。

但在一些区域CpG常成簇存在,人们将这段富含CpG的DNA称为CpG岛,通常长度在1-2kb左右。

CpG岛常位于转录调控区附近,在基因组中,约有60%以上基因的启动子含有CpG岛,它的甲基化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

17、RNAi:RNA interference, RNA干扰,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 (dsRNA)诱发的、有特定酶参与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特异性基因沉默)的现象。

它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表达。

18、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又称转录因子(TF),指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使基因开放或关闭的一组序列特异性的DNA结合蛋白。

TF一般具有三个功能结构域: DNA识别结合域,转录激活域,蛋白质-蛋白质结合域;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后通过促进或抑制转录起始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各步反应,以激活或阻遏下游基因的表达。

问答题:1.试述PCR技术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引物设计原理。

(1)基本工作原理:在体外模拟体内的DNA复制的过程,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用2个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分别在拟扩增片段的DNA两侧与模板DNA链互补结合,提供3‘—OH末端;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

PCR反应的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2)过程:在反应管中加入反应缓冲液、dNTP、DNA模板和DNA聚合酶,混匀后加石蜡油封盖液面防止反应液的挥发。

然后将反应管置于PCR仪中开始以下循环反应。

1、变性:加热使双链DNA模板解旋成单链(T:95℃左右)。

模版DNA在95℃左右的高温条件下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DNA解链成为单链DNA并游离于反应液中;(解链)2、退火:降温使引物与DNA模板互补区域结合形成杂交链(T:55℃左右)。

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下,分别依据碱基互补结合在模版DNA扩增区域两端,DNA聚合酶开始合成新链;(引物与模版连杂交,新链开始合成)3、延伸:温度升至72℃左右,Taq DNA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5'→3' DNA 链延伸反应,形成新生DNA链。

在4种dNTP底物及Mg2+存在下,DNA聚合酶在最适作用温度下将单核苷酸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引物的3`-端掺入,使引物沿着5`→3`方向延伸合成新股DNA。

每一循环的产物再继续作为下一循环的模版。

(合成新链)每一循环的产物再继续作为下一循环的模板。

循环次数:25~35,不超过40次(3)引物设计总原则:提高扩增的效率和特异性。

一般原则:1、长度:16~40个核苷酸,以18-24个为最佳。

2、引物末端:3′端的碱基最好选T、G、C而不选A。

3、引物内、引物间不应有互补序列4、引物应位于基因组DNA的保护区,且与非特异扩增区无同源性5、引物的GC含量和Tm值:G+C碱基含量应保持在40%-75%之间,以维持Tm在56-62℃范围内。

6、3′端必须与模板DNA互补配对,3′端的碱基最好选T、G、C而不选A。

7、5′端可游离,添加修饰位点。

(3)引物设计原理:引物设计的总原则就是提高扩增的效率和特异性。

①引物的位置:用于基因组DNA的引物序列应位于基因组DNA的保守区,且与非扩增区无同源序列。

若以cDNA为模版,则首先应尽力使引物和产物保持在mRNA的编码区内,其次尽量将引物放到不同的外显子上,以便使特异的PCR产物与从污染DNA中产生的产物在大小上相区别;②引物的长度:每一条引物长度(与模版DNA序列互补的部分)以18~24mer为最佳;③引物末端:3`-端碱基最好选T、G、C而不选A,5`-端碱基无严格限制。

一对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每一个引物内部也应避免形成二级结构;④引物的GC含量和Tm值:G+C碱基含量应保持在40%~75%之间,以维持Tm在56~62℃范围内。

2.制备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重组DNA的基本过程。

制备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有:酶切法直接获得目的DNA片段;体外扩增合成目的DNA片段;筛选文库获得目的DNA片段;化学合成-PCR搭接法获得目的DNA片段。

也可用计算机克隆法:首选对拟克隆的DNA序列在种属间进行同源性或相似性比较,找出目的DNA的保守序列并作为引物合成靶序列以减少盲目性。

重组DNA基本过程包括:①欲进行重组的DNA片段(目的基因)的获取;②载体的选择及准备;③目的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④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⑤含重组DNA宿主细胞的克隆化及鉴定。

五大环节。

一、(1)构建基因组DNA文库后从中筛选目的基因(2)构建cDNA文库后从中筛选目的基因(3)设计一对目的基因引物,用PCR或RT-PC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片段(4)化学合成已知序列的长度不是太大的DNA片段(5)直接用限制酶从基因组DNA、或cDNA片段,或含目的基因的重组体上切取。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①制备目的基因和相关载体。

②将目的基因和有关载体进行连接③将重组的DNA导入受体细胞④DNA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⑤DNA重组体的扩增、表达和其它研究(或)1、载体的选择和制备——分;2、制备目的基因片段——切3、DNA片段的重组连接——接;4、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导5、转化子的筛选——筛;6、重组子的筛选——筛;7、重组子的鉴定——鉴8、克隆扩增或表达——扩/表;9、基因工程的后处理——分3、简述表达载体和克隆载体在结构上的异同。

(1)克隆用质粒载体的结构简单,其主要功能是可携带目的DNA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扩增,从而经过克隆筛选获得克隆筛选获得重组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