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比较文学进化论思想

合集下载

进化论思想对鲁迅先生的影响研究

进化论思想对鲁迅先生的影响研究

28进化论思想对鲁迅先生的影响研究张 蔚[摘 要] 鲁迅先生受到严复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胜,后胜于今”的进化论影响,形成了鲁迅先生“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治学方法,本文着重从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对鲁迅先生的影响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 鲁迅;进化论;达尔文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11-0028-02一、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严复是最早将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于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实际上是杂糅了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进化观和他自己新的诠释。

在其中他介绍了达尔文、赫胥黎“物竞”与“天择”的学说,赞同斯宾塞将进化观运用了人类社会,指出:“存亡之间,间不容发。

其种愈下,其存愈难。

”强调“与天争胜”“自强保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提供了新的救国学说,极大的影响了近代国人对进化学说的理解与接受。

胡适先生在《我的信仰》里就曾描述了当时的国人对于进化论学说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并以运用“进化名词”为时尚:“数年之间,许多的进化名词在当时报章杂志的文字上,就成了口头禅。

无数的人,都采来做自己的和儿辈的名号,由是提醒他们国家与个人在生存竞争中消灭的祸害。

向尝一度闻名的陈炯明以‘竞争’为号。

我有两个同学名杨天择和孙竞存。

”[1]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来推动中国的进步。

“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推动了进化论学说进一步的传播,进化论思想成为当时学者观察世界、研究文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如陈独秀在《新青年》1卷1号上发表文章就明确提出:“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

”以说明进化论思想对“人心社会”的重要影响。

郑振铎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指出“我们要走新路,先要经过接连着的两段大路;一段路叫做‘归纳的考察’,一段路叫做‘进化的观念’。

论进化论在鲁迅启蒙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论进化论在鲁迅启蒙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论进化论在鲁迅启蒙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白海君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
【年(卷),期】2012(028)003
【摘要】鲁迅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原创性思想的智者型的文学家,也是引介西方思想的最有力者之一。

鲁迅改造过的人性进化论思想是其启蒙思想体系的核心,进化论既是其启蒙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又造成启蒙事业及启蒙本身的悖论。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白海君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114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97
【相关文献】
1.个我觉醒、他者启蒙与人国建立的可能与悖论——论个人无政府主义在鲁迅启蒙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J], 白海君
2.从鲁迅小说中“我”的不同作用管窥启蒙者的爱与痛 [J], 肖瑛
3.在启蒙中反思启蒙r——简评鲁迅散文诗《死后》 [J], 彭璟
4.在启蒙中反思启蒙——简评鲁迅散文诗《死后》 [J], 彭璟
5.从鲁迅小说中“我”的不同作用管窥启蒙者的爱与痛 [J], 肖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化在鲁迅启蒙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进化在鲁迅启蒙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2012年第03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3,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79期)Total No .279收稿日期:2011—10—28作者简介:白海君(1980—),男,辽宁阜新人。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沈阳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

论进化论在鲁迅启蒙思想体系中的作用白海君(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114005)摘要:鲁迅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原创性思想的智者型的文学家,也是引介西方思想的最有力者之一。

鲁迅改造过的人性进化论思想是其启蒙思想体系的核心,进化论既是其启蒙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又造成启蒙事业及启蒙本身的悖论。

关键词:鲁迅;进化论;人性进化论;启蒙思想体系中图分类号:I210.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15—03鲁迅作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文学性色彩浓厚的思想家、文学家,将西方的思想理论进行主体化改造,并充分加以中国化与民族化实践,服务于其构建的启蒙事业,而进化论思想作为鲁迅对中国时空的主体性思考的重要武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鲁迅而言,进化论一方面作为其认识自然和社会进化的重要武器而具有改造未来中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时空及其中国人的真正立身立心必得在其内核的主体人的精神文明方面得到改进,即人性进化为核心的启蒙事业是解决问题之本。

一、作为方法论的进化论思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是人类第一次认真地思考作为生物的“人”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是开向西方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和神创论的科学一炮。

其核心思想是遗传与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严复译自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的《天演论》所引进的进化论思想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和“天人合一论”,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历史观。

“中国迩日,进化之语,几成常言”。

论鲁迅的进化观

论鲁迅的进化观
2004 年 3 月 第 28 卷 第 2 期
安徽大学学 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Anhui U niv ersity ( Philosophy and Sciences)
M arch 2004 Vol. 28 N o. 2
论鲁迅的进化观
王永茂
( 徐州师范大学 敬文图书馆 , 江苏 徐州 摘 221116) 要 : 鲁迅在扬弃严 复进化论的基础上 , 通过 自己的价 值实践 、 价值 矛盾 、 价值选 择并
进化论不仅与鲁迅的人性观密切相关 , 与鲁迅的道德伦理思想也密不可分。马克思主 义认为, 道德是社会意识范畴内的一个子概念 , 而人性则是产生道德的第二土壤, 离开人性 的道德 , 则是无 德 之 道 。鲁迅正是从这一层次上立论的。 人性日益进化, 兽性日益减 缩, 从而致人性于全的。[ 6] ( P128) 人, 天赋之善, 是对人性的维护, 即对道德规范的服从 , 从而 成为鲁迅的价值原点。兽性之恶则是对人性本真的破坏, 是对人性的扭曲蹂躏与践踏。 而鲁迅的道德伦理思想, 就是不断的用以人性的自由为总体特色的人道思想抵制反击 以私欲中心为逻辑原点的兽道思想。 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 , 来自生物界的现象 : 一、 要保存这生命, 二、 要延续这生命, 三、 要 发展这生命。( 第三步就是进化 ) 这就是 爱己 的道德原则, 由此出发, 他说: 无论何国何 人, 大都承 认 %爱 己& 是 一件 应当的 事。这 便 是保 存生 命的 要义 , 也 就 是继 续生 命的 根 基。[ 4] ( P1) 这也就是鲁迅由此引发出反对 灭人欲 、 节烈、 坚壁清野主义的原因。他曾说, 要风化好 , 是在解放人性 , 普及教育, 尤其是性教育, 这正是教育者所当为之事。这可谓治 化之本。理想的生活既有物欲、 性 , 也许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倘是不安物质之生活 , 则必有 形上之需求。[ 6] ( P106) 所以鲁迅在其早年写的∀科学史教篇# 中才提出 致人性于全, 不使之 偏倚 。人道主义的人性理想更重视精神生活的满足, 鲁迅在∀破恶声论#中说, 由于人性 恶 喋血 , 恶杀人, 不忍别离, 安于劳作 , 所以健康的人性观应该是 相爱相助 , 平等自由 。 人 是天生平等的, 自由 的, 社会 国家, 又非 单是男子 造成。所 以只好相 信真理 , 说是一 律平 等。[ 7] 在鲁迅的作品中 , 也渗透这种思想。如在∀狂人日记# 中鲁迅就对封建社会兽道的吃 人的道德规则, 把人不当作人的专制主义进行了深入猛烈的鞭挞。 对于 执进化留良之言, 攻小弱以逞欲 的帝国主义分子, 鲁迅则斥为 兽性爱国之士 , 对 两半 社会 ! !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鲁迅批为 二样文明的时代 ! ! ! 暂时做稳了 奴隶的时代与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这都表现了鲁迅深切关注人性进化现状的焦虑意识 与急切心理。 如果说平等自由是鲁迅的人性进化的基本道德原则 , 那么相爱互助应当是最高原则。 中国的社会, 虽说%道德好& , 实际上太缺乏相爱互助的心思。这也就说明鲁迅强调相爱的 重要性。没有相爱作为前提, 便没有真诚的相助。有了的就是 挂了旗子的相助 , 那只不过 是出于私心的工具利用论 , 或者是享受威福子女的放债行为。 真正的平等自由互爱互助原则 , 使鲁迅经过现实生活的种种体验与反思, 得出如下的结 论, 他在∀忽然想到( 五至六) # 中说 : 我们日下的当务之急, 是: 一要生存, 二要温饱 , 三要发 展, 对于阻碍这前途者, 无论是故是今, 是人是鬼 , 是∀ 三坟#∀五典# , 百宋千元 , 天球河图, 金 人玉佛 , 祖传丸散, 秘制膏丹, 全部踏倒他。 不但如此, 鲁迅还崇尚本真的人性, 他曾说 : 世 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 , 就先该敢说 , 敢笑 , 敢哭, 敢怒, 敢骂 , 敢打 , 在这可诅咒的地 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另一道德原则, 是从发展生命的人性出发 , 鲁迅提出 以幼者为本位 反对以长者本位的 132

摩罗诗力说看鲁迅比较文学观

摩罗诗力说看鲁迅比较文学观

摩罗诗力说看鲁迅比较文学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有着深刻文学观的大师。

鲁迅的文学观,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摩罗诗力看来,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尤为突出。

鲁迅认为,文学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产物,另一种是人为的创造。

前者是以现实为基础,后者则是以现实为材料。

而鲁迅更钟爱于后者,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把现实材料发扬光大,而不是按照虚构的世界进行创作。

在鲁迅的作品中,其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就体现了他比较文学的观点。

无论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还是《故乡》,鲁迅都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作为创作素材,通过对现实的反思与揭示,借助文学的力量进行宣泄。

在这种情况下,鲁迅的作品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而这正是根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结果。

同时,鲁迅还是一位具有强烈时代性的作家。

在他生命中的时刻,中国社会经过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作家心灵深处。

在这种背景下,他所创作的作品具有着比较性的含义。

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现实,不仅是时下社会的表象,简单地描述事件和人物,而是深度剖析于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规矩、思想、道德观念及其与外来文化交流的关系.对比是鲁迅比较文学观的核心之一。

正因为鲁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文化与之基因绑定的历史,在一个特殊的现实语境下,就给予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时代的强烈感受。

他采用对比的方法,一方面进行时空上的对撞,即反映当下生活时,亦一概提及历史传统;另一方面对比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人物之间的差距和冲突,让他的作品更有生命力、更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摩罗诗力认为,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现实意义。

从创作素材到社会生活,从文本内部到外部的评价,都可以体现出这种看似简单的思想,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他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基本精神。

比较是一种鲜明的思想倾向,其内涵和地位超越比较本身,也成为鲁迅文学创作的特征之一。

是鲁迅最鲜明的文学特点,而这正是造就鲁迅为世人所称道和怀念的原因之一。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第一篇: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提到《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的文学大师——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终其一生,都在为改变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而奋斗。

年轻的他选择学习医术,救死扶伤。

后来却毅然弃医从文,转而用文字激发和唤醒国人的心灵,环顾中国历史,鲁迅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

契科夫是俄国现实批判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作品硕果累累。

他和欧·亨利,莫泊桑被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鲁迅和契科夫都是在文学史上大名鼎鼎耳熟能详的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但是二人无论是接触和学习的文化,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生经历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是在我们阅读了他们二位大师的作品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上居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这一方面,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就曾经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能了解他们的弱点这一点上,鲁迅和契科夫是极其相似的。

”可以说在很多文学创作的层面上,鲁迅都深受契科夫的影响。

契诃夫小说常从冷静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文章短小精悍、含而不露。

鲁迅的文风与其十分接近,也是对社会中的黑暗面和现实的残酷问题给予一针见血的评价和冷酷无情的分析批判。

他们在语言的简练、擅长于讽刺、善于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等方面,都比较相似。

在由于当时的世界黑暗残酷的大社会背景之下,使得契诃夫和鲁迅在作品都充满了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鞭挞。

.在我对鲁迅和契科夫作品的一些比较分析上,可以看出,鲁迅和契科夫作品的相似之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在鲁迅和契科夫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

这些鲜活的人物大都是当时社会中普通民众的代表和缩影,两位作者在讲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寄予的多是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

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故乡》中的闰土。

谈鲁迅“五四时期”的进化论思想

谈鲁迅“五四时期”的进化论思想

谈鲁迅“五四”时期的进化论思想关于鲁迅“五四”时期的思想,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本文仅就其中一个目前仍有争论的问题,即鲁迅当时的进化论思想,赂拧管见。

“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和主将鲁迅,在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从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左翼的立场出发,怀着为人民大众谋解放的目的,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取同一步调,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彻底的批判,建立了丰功伟绩。

对于鲁迅的这一伟大历史功绩,大家都一致首肯;但鲁迅当时的宇宙双,或者说他使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呢?人们的回答不一。

有的同志认为,主要依靠无产阶级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汗为思想武器。

我们认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鲁迅当时的宇宙观,主要是进化论,虽然进化论并不能概括“五四”时期鲁迅的整个思想。

我们先列举一点事实。

鲁迅“五四”时期的著作、是他实践的产物和思想的结晶,它是我们研究鲁迅思想的最重要的依据。

只要浏览一下鲁迅这时的著作,就会发现,许多篇章十分明显地呈露着作者的进化论思想。

论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主要以进化论作依据,来阐明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

便是依据生物界的观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

生物部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这,读者一看就明白,无需加以分析。

写子“五四”时期的杂文集《热风》,更鲜明地反映了鲁迅当时的进化论思想。

比如《随感录二十五》称赞“人酌萌芽”,“完全的人”,并说“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是只要人之父”。

《随感录四十》颂扬“人之子醒了”,知道爱情,发出了呼声。

作者说:东方发由,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自然也是人之子我们所有的是单是人之子,是儿媳妇与儿媳之;,不能献出于人类之前。

这两篇,实际上邵是根据进化论的宇宙过程和伦理过程理论评论人的。

在《随感录四十一》中,作者说;人获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

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到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残给人看。

进化论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根源——鲁迅早期思想研究

进化论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根源——鲁迅早期思想研究




精神 革命

解 放个

浪 漫 主义


可 以 在 原 理上 贯 通 起 来

鲁 迅 早期 论 述文 学 思 想 的 几 篇 论文 便 颇 能

印 证 这 些 关键 词
不 过有 意 思 的 是

鲁 迅 又 将 自 己 的 思 想 体系 归 结 为

进 化论





似 乎 是 更 为 根 本性 的

这 些 内 容无
疑 是 和 冯 雪峰 回 忆 中 的
精 神 革命




解 放 个性




浪 漫 主义

等 联系 在

起的

尽管
鲁 迅早 年 经 历 了 弃 医 从 文 的 转 向 精 神的 是


我 们 的第

要著

是 在 改变 他 们 的 精 神



而善 于 改 变
我 那时 以 为 当然要 推文 艺


西 方科 学 传 人近 代 中 国 的 方 式 独 特

科 学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始 终被放 置

在 它 与 社会和 政治 的 内 在 联 系 之 中 ③


但 首 先需 要 明 确 的 是
进化论 之 于 鲁 迅 绝 非 以

唯科 学 主 义

的形 态 出 现

其次

倘 若 将 进 化论 作 为 鲁 迅 早期 思 想 的 总 体概 括

鲁迅的进化论观

鲁迅的进化论观

鲁迅的进化论观鲁迅是中国现代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其作为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影响者之一,他的思想观点十分广泛并且充满争议。

其中,鲁迅的进化论观点是他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改革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鲁迅对进化论持有肯定的态度,并将其应用到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之中。

他认为人类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这是一个慢慢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首先,鲁迅认为原始社会是人类最基础的社会形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血缘、部落和氏族等来维系。

在这个阶段,人类还是处于野蛮、低级的状态。

第二阶段是奴隶社会,这是一个以奴隶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阶段,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对立。

经济基础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演进,奴隶劳动的出现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

鲁迅认为,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第三阶段是封建社会,这是以封建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形态。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天子、诸侯、官僚和农民之间的等级关系和权力秩序。

在这个社会中,农民成为了封建主义统治下的阶级,受到各种剥削和压迫。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是指以资本主义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形态。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鲁迅认为,资本主义的出现是由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和崩溃引起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给了人民以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剥削和压迫。

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演化,鲁迅并不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进化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斗争和革命的推动才能够实现。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疯癫的主人公从一种逆反精神中体现出对封建社会的憎恶和对人性的痛苦控诉。

他认为,只有通过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秩序,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

总的来说,鲁迅的进化论观念是他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他的观点认为,人类和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鲁迅生命观中的“进化论”

鲁迅生命观中的“进化论”

鲁迅生命观中的“进化论”作者:张丽华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02期1919年11月,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了随感录(六六),题为《生命的路》。

这是鲁迅“随感录”系列的最后一篇,它以作者“唐俟”与“我的朋友鲁迅”对话的方式,展开了对生命“进化”之路的讨论:想到人类的灭亡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然而若干人们的灭亡,却并非寂寞悲哀的事。

生命的路是进步,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中略)无论什么黑暗来防范思潮,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什么罪恶来亵渎人道,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从死里向前进。

许多人们灭亡了,生命仍然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中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

昨天,我对我的朋友鲁迅说,“一个人死了,在死的自身和他眷属是悲惨,但在一村一镇的人看起来不算什么,一村一镇的人都死了,在一府一省的人看起来不算什么,就是一省一国一种……”鲁迅很不高兴,说,“这是Natur的话,不是人们的话。

”你该小心些。

我想,他的话也不错。

此文在《新青年》的原刊本与后来收入《鲁迅全集》的文本之间,有较大差异。

根据孙用先生的《〈鲁迅全集〉校读记》,其中有几处异文值得注意:一是四、五两段在《全集》中被删减合并成了一段:“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二是倒数第三段末四句被删减合并为“但在一村一镇的人看起来不算什么;就是一省一国一种……”;此外,文中的“Natur”在《全集》本中用括号加注了“自然”。

这些改动看似细小,却对文章的意涵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改动后的文本看上去简洁流畅,却丢失了原刊本因“饶舌”或是“不顺”而带来的凝滞感和陌生感。

如,“生命不怕死,……从死里向前进”这种拗口的表达,删改之后,原文以“死”为媒介对生命进化之路展开的抽象思考,可能会被读者轻易放过;又如,Natur这个德语词汇在原刊本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的,这意味着在当时的汉语中没有确切对应的名词,那么,Natur在文中究竟指称着什么?它的含义是否能够完全等同于后来加注的“自然”?至于倒数第三段的删并情况,则直接带来了句子含义的飘忽,甚至难解。

关于鲁迅的进化论思想

关于鲁迅的进化论思想

作者: 蒙树宏
出版物刊名: 思想战线
页码: 25-30页
主题词: 进化论;达尔文;梁启超;孙中山;康有为;严复;天演论;维新派;复古主义;鲁迅
摘要: <正> 鲁迅在青年时期,就走上了寻找革命真理的道路。

1902年2月2日,他购读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以后,又看了丘浅治郎的《进化论讲话》等书,对进化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进化论是一股时代思潮,影响非常大。

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严复等,受进化论的影响很明显,就是孙中山,他在《答翟永斯教授书》中也谈及“于西学则雅癖达尔文之道”,茅盾则说“进化论,当然我研究过,对我有影响”。

鲁迅说得更明。

鲁迅思想与进化论

鲁迅思想与进化论

鲁迅思想与进化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作为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先驱者,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这些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建树。

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奠基石和纪念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杂文创作,不仅跟他的小说同样是并峙的高峰,而且这种由他所开创的文学体裁,既是深刻理性思维的结晶,却又包含著烈火燃烧般的情感,以及鲜明灵动的形象,璀璨华美的文采,写出了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被压榨和欺淩中间,不断挣扎、抗争、追求和探索一条崭新道路的心灵史、性格史和文化史,从而渗透出异常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经典,同时又是对於整部世界文学史的卓越贡献。

我们知道,“进化论”原本是19世纪英国的生物学家所创立的自然科学学说。

这个学说阐明了生物由于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并发生进化,不适者被淘汰而消灭。

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它彻底摧毁了“神创论”和生物不变化论,因此其意义远远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范围,影响到社会科学和哲学的领域。

进化论在我国的发展是从严复最著名的译作是《天演论》开始的。

《天演论》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

作者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朋友,也是达尔文学说的忠诚拥护者。

《天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

《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比较文学论文(鲁迅与契诃夫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论文(鲁迅与契诃夫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论文(鲁迅与契诃夫的比较研究)第一篇:比较文学论文(鲁迅与契诃夫的比较研究)摘要:比较文学中关于契诃夫和鲁迅的比较之多,笔者从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入手比,试图比较分析两者创作的异同点。

如创作的手法,作品情感的倾向,人物的塑造等等。

关键词:鲁迅契诃夫比较文学狂人讽刺鲁迅文学与契诃夫文学的比较鲁迅,一个为众人皆知的名字,一个近代文学的奠基人。

其作品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从《阿Q正传》到《孔已己》、从《药》到《狂人日记》,从《彷徨》到《呐喊》,再到《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自己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及‚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千古名言‘。

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

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他就是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他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他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裳、心灵、思想;人的智慧上应当是明豁得,道德上应该是清明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明的‛。

他也曾和鲁迅一样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知识分子,偶然遭受一两次痛苦,便会觉得这个刺激过于强烈,便会大叫起来;可是广大的群众,无时无刻不受着痛苦的压迫,即便感便麻木了,他们在大街上或者在住宅中所能看见的,只有沉默的人们,毫无声息地在活着动着他们到了过于痛苦的时候,反而只吹一声口哨。

‛他就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科夫。

-契诃夫与鲁迅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但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人称鲁迅为“中国的契诃夫”.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们的弱点这一点,鲁迅和契诃夫是相似的。

琐忆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

琐忆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

琐忆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鲁迅是中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琐忆进化论》一文中,提出了人类思想进化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的思想是在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会因为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实践等因素而产生差异。

鲁迅认为,人类思想的进化是由社会实践驱动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鲁迅的这一观点受到了较广泛的关注,并在中国现代文学界引起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发了后来的中国作家和思想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国思想的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琐忆进化论》中,鲁迅还提出了人类思想的历史发展应该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他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在不断的辩证性思考和实践中发展的。

人类的思想是由社会实践驱动的,而社会实践又是由人类思想指导的。

因此,人类思想的发展应该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即通过辩证的方法来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指导人类社会的实践。

在鲁迅看来,人类思想的进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辩证思考和实践来推动。

他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要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思考和实践,才能逐步形成人类智慧的积累。

因此,鲁迅提倡人类不断地辩证思考和实践,以推动人类思想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鲁迅看来,人类思想的进化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他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由人类思想的进化驱动的,而人类思想的进化又是由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的。

因此,人类思想的进化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增强的过程。

在《琐忆进化论》中,鲁迅还提出了人类思想的“多元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实践都会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人类思想的发展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

鲁迅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中国文学界引起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发了许多后来的中国作家和思想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国思想的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鲁迅生命观中的“进化论”

鲁迅生命观中的“进化论”

鲁迅生命观中的“进化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界的巨匠,他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其中“进化论”是他生命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鲁迅的“进化论”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反映。

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自然选择,种群中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繁衍,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种群从而逐渐发展进化。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深入描绘了一个普通人随着社会的变化进化的过程,从而表现出了进化论的影响。

他借助进化论的思想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指出无用的人将被淘汰,因此必须努力改变自身,适应社会进化的趋势。

其次,鲁迅的“进化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生命和存在的方式。

鲁迅在“苟且之道”中强调“首先,得生,然后求生命之意义,而不是相反。

”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人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生命的本质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人们发现生命的意义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鲁迅的“进化论”强调了生命中承认真相的必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生命是不断进化的过程,并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进化路线。

最后,鲁迅的“进化论”也对文化、道德、价值观的发展提出了启示。

他指出文化、道德、价值观是社会进化的核心和基础。

只有这些不断进化、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向更先进、更富有人性关怀的方向转化。

然而,他也强调了淘汰落后、不良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必要性,这样才能为社会的进化保持健康的基础和跟上时代潮流的速度。

综合来说,鲁迅的“进化论”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和存在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进化同样是我们经历多方面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的转变所必须的。

这也说明人们在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的观念、态度和价值观,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我们所属的社区、民族、国家的进化增添正能量。

进化论_阶级论及其它_鲁迅社会思想简析_黄忠晶

进化论_阶级论及其它_鲁迅社会思想简析_黄忠晶

2007年2月皖西学院学报Feb.,2007第23卷第1期Jo urnal o f West Anhui U niv er sity Vo l.23NO.1进化论、阶级论及其它)))鲁迅社会思想简析黄忠晶(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鲁迅相信人类、生命在总体上是进化的、向上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也确信,在具体到一个国家、民族,也必定是进化向上的,这要视国民是否努力改革而定。

鲁迅曾寄希望于青年,目睹1927年国民党大屠杀的现状,他的这一希望有所破灭,但这并不能撼动他固有的关于人类和生命总体上是进化的思想。

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鲁迅看待中国社会的前提是,人首先是分为不同等级或阶级的。

鲁迅还有一些十分重要的思想是进化论和阶级论都无法涵盖的,如关于国民卑怯性的思想,如关于吃人社会的思想,等等。

关键词:鲁迅;进化论;阶级论;国民卑怯性;吃人社会中图分类号:I210.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735(2007)01-0001-04y研究鲁迅社会思想的人,通行的一种说法是,鲁迅早年相信进化论,后期改信阶级论。

我觉得笼统地这样说,很容易误解鲁迅社会思想及其发展过程。

我们应该对此作更深入的梳理和分析。

鲁迅确实相信进化论。

他早在5摩罗诗力说6中批判老子的无为而治时说:/而不幸进化如飞矢,非堕落不止,非著物不止,祈逆飞而归弦,为理势所无有。

此人世所以可悲,而摩罗宗之为至伟也。

人得是力,乃以发生,乃以曼衍,乃以上征,乃至于人所能至之极点。

0(5坟6)他在5我们怎样做父亲6中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

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

0(5坟6)他还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0(5华盖集#忽然想到六6)这里的/发展0,也可以理解为进化。

他进一步解释说:/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鲁迅与进化论——鲁迅前期思想研究之一

鲁迅与进化论——鲁迅前期思想研究之一

作者: 郑松生
出版物刊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0-37页
主题词: 庸俗进化论;思想研究;大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帝国主义;民主主义者;
中国革命;社会达尔文主义;共产主义
摘要: <正> 按照一般的划分,鲁迅前期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是从一九○二年到日本留学起直到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前为止的整整二十五年时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鲁迅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跨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思想也是在变化发展中。

这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对鲁迅是有影响的,但它究竟在鲁迅思想中占什么地位,起多大作用?这是个长期争论的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前期思想是以进化论为基本。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比较文学进化论思想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作家与比较文学结缘的,鲁迅是极为重要的一人,受西方哲学、文学的影响,他不但从中外文化比较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而且始终以比较的眼光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文化活动如创作、翻译、批评与研究等。

1、西方哲学对鲁迅的影响
1902年,鲁迅留学日本,作为“西学东渐”的中转站,日本也是中国有志之士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开展进步革命活动的“自由港”。

日本的七年求学生活使鲁迅广泛接触西方的哲学与文学,形成了他以文学救国的思想。

对于西方文化鲁迅奉行的是著名的“拿来主义”原则,在进化论中他接受了历史发展的观点,而摒弃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从而保持了一个思想家的自主与独立。

更重要的是鲁迅将自己接受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实践,在进化论“青年必胜过老年”的观点影响下,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青年的进步,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

可以说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是任何一种思想学说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成为鲁迅世界观的基础,而且为他的中外文化比较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2、西方文学对鲁迅创作的影响
鲁迅非常重视文学比较,对世界文学的介绍、摄取与融化,是鲁迅文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鲁迅独特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因素。

《摩罗诗力说》与《文化偏至论》是鲁迅介绍、评价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的重要论文,也是中国近代比较系统的评价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他认为“国民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

”一个民族能否获得文化上的自觉,关键在于能否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反观自身。

地域的阻隔,农业文明造就的封闭环境使中国人一直以文明古国而自诩,在对西方文明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自大;在被西方列强的枪炮攻破了国门之后又一味的妄自菲薄。

鲁迅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总体上是一个普遍进化的过程,也是各种文化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近代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失败不仅仅是军事、政治、经济的失败,也是文化竞争的失败。

它表明中国文化本身存在着某些缺陷,不仅仅是器物制度上的,更主要是在人的精神层面,即国民精神。

据许寿裳回忆,1902年鲁迅在日本弘文书院读书时,就常常与他讨论“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最缺乏的是什么?”“原因何在?”等问题。

他们一致认为中国人缺乏的是“诚”和“爱”,后来又将劣根性归结为“瞒和
骗”“卑怯”。

认为“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

”徐旭生与鲁迅讨论时认为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听天由命与中庸,大约是惰性的缘故。

鲁迅回答说“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

”“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自我安慰。

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对国民性的批判在创作中是揭示了国人精神的贫弱、人格的萎缩,最显著的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阿Q正传》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伟大代表。

同时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需要“別求新声于异邦”,把那些能够真正纠正中国文化本体偏枯,激发个体精神力量的东西引进来。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精神,而各种报刊和杂志争相译介西方近代的各种文艺理论特别是人道主义,进化论和社会主义思潮,由此刷新了中国旧文化的面貌。

鲁迅认为西方文明的根底在于人的个性与精神,中国要与列强竞争,关键是立人。

“是故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从“人的精神”层面揭示中外文化的本质区别,主张中国人应该在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五四”新文学基于启蒙精神,呼唤人的觉醒,追求个性解放,对国民的愚弱状态进行深刻剖露,鲁迅是其中最重要的奠基人和最杰出的代表。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出走被当时的青年认为是勇敢的反抗,鲁迅对这种反抗无疑是赞美与支持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伤逝》中子君的话曾经风靡一时。

鲁迅的深刻在于他不仅写出个性主义的可贵,而且指出了个性主义的脆弱。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为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做演讲《娜拉走后怎样》时说:“钱,高雅的说吧,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伤逝》中的子君就是中国版的娜拉,她的命运形象地回答了出走的结局,批评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不彻底,鲁迅对于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命运思考比易卜生来得更实际更深刻。

作为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化巨人,鲁迅创造了融民族性与世界性于一体的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文学。

贯通古今,学贯中西的深刻学养使鲁迅的作品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受果戈里、契诃夫、安特莱夫、拜伦的影响,他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手法交互使用,形成了一种融描写、叙述、抒情、讽刺、议论于一体的艺术风
格,因此成为现代文学“散文体小说”“抒情诗体小说”的开创者。

在小说结构方面,也表现出中西皆用的态度,在《呐喊》与《彷徨》中近代西方小说的“横切式结构”约占三分之二,而古典小说的“直缀式结构”则不到三分之一,可以说鲁迅的创作是深受外国文学影响又完全具有民族特点的创作。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学走出封闭奏响世界文学华彩乐章的历史背景下,重温鲁迅对于比较文学研究的贡献具有着现实的意义。

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中外文学交流历史的回望,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现代文学之路的泥泞与艰辛,而且重新认识了西方文化与文学影响下的民族作家与作品,从而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