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民工问题及现状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农民工成为我国城市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农民工就业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展开探讨。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1. 就业机会不稳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面临着就业机会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且工作性质多为临时性、季节性,随时受到市场供需波动的影响,使得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有时断时续。
2. 薪酬待遇低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
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工作强度高,却获得较少报酬。
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的经济困境。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往往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面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缺失,一旦发生意外或身体不适,将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风险。
4. 就业环境困难农民工到城市就业,常常成为社会边缘群体,面临就业环境的困难。
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能不良,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水平低下,缺乏社会交往或归属感。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1. 教育背景差异农民工多数为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他们在受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水平的不足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很难获得高薪酬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
2. 缺乏技能培训机会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培训机会,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多数为体力劳动和简单操作工,这导致了工作机会的有限性和技能培养的不足。
3. 用人单位偏见与歧视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现象,这是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歧视行为可能阻碍农民工改变就业状况以及个人发展。
4. 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农民工缺乏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这使得他们在疾病、意外事故等突发情况下面临较大的风险。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文章1:农民工就业困难及对策建议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然而,农民工的就业市场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就农民工就业困难及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就业困难1.1 学历和技能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工只完成了初中或小学学业,无法获得高薪、高技能的工作机会,仅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1.2 职业发展困难由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农民工很少有机会进入企业的管理岗位。
此外,许多农民工从事的工作性质较为单一,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
1.3 薪资低、工作环境差农民工的薪资普遍偏低,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
以建筑工人为例,通常需要在建筑工地上长时间劳动,容易受到外界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2.1 提高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针对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育水平、多样化职业培训等措施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竞争力。
2.2 加强职业发展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鼓励企业给予农民工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建立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技能要求,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等等。
2.3 提高薪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提高劳动者的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工作环境。
文章2: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与对策建议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但农民工就业市场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与应对建议,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1.1 就业市场结构单一农民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型岗位,而高技术、高薪收入的职业机会相对较少。
1.2 城乡区域分化明显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稳定,而农村地区劳动就业机会一般较少,同时,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
1.3 公平待遇不足一些地区的工资水平仍然较低,劳动者的安全保障也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也存在未及时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工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出路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1. 工资待遇低下中国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一直居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劳动工作多为较为艰苦而低技能的工作,因此,工资水平往往无法与城市居民相媲美。
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低下导致其生活质量难以提高,也使得他们面临着较高的生存压力。
2. 社会保障不完善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远远不够完善。
他们缺乏医疗以及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一旦发生意外或生病,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
这也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更加不稳定。
3. 非法劳动和就业风险为了生存和谋生,一些农民工可能会选择非法劳动或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这些工作不仅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剥削和欺骗,还会面临工作安全风险。
同时,非法劳动也无法得到正当的法律保护,使得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出路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工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工作环境和提供社会保障等措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非法劳动和就业风险的监管,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 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农民工的大部分工作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缺乏专业技能。
政府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和教育等措施,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的合作,为农民工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这也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一个根本因素。
政府应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努力,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等措施,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创业,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需求,从而缓解农民工问题。
4. 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应当逐步取消城乡之间的户籍限制,推动户籍制度的平等化,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益和机会。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分析[5篇]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分析[5篇]第一篇: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分析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分析“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同时相关政策建议也适用于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农民工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走出田间、走出乡村,进入工厂、进入城市,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创造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农民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产生和不断发展。
中国涉及农民工(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政策大致经历了从“自由迁移”到“严格控制”、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从“消极应对”到“积极引导”三个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适应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需要,国家采取了让农村居民向城市自由迁移的政策,大量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转为工人和城市居民。
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没有相应提高,城市就业机会没有相应增加,城市食品供应出现短缺。
以195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采取了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由此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化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农村也丧失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农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
到1978年,全国仍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农产品和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乡镇企业就业,开创了“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
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各类劳动力需求。
然而,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现状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现状1.1 就业环境不稳定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相对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其次,农民工多为临时工,缺乏稳定的工作机会和长期的职业规划,很难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再次,农民工就业往往受限于户籍制度,面临着城市户籍限制、社会保障等问题,给职业发展带来很大困扰。
1.2 教育水平不高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缺乏教育资源和机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农民工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更大的困难。
许多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难以适应城市职业发展的要求,往往只能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无法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1.3 职业培训不足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相对不足,导致他们在职业发展中缺乏竞争力。
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推动农民工职业培训,但培训的覆盖面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二、农民工职业发展的趋势2.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了解决农民工职业发展中的问题,政府将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扶持力度。
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和知识,提升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2.2 职业多元化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将逐渐显现。
除了传统的体力劳动岗位,农民工将有机会进入更多的行业领域,从事更多样化的工作。
例如,服务业、技术工种、创业等领域将成为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新方向。
这将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难题
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难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却面临着就业难题。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难题的现状1.1 薪酬待遇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许多农民工在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如建筑、制造业等工作,但收入却很难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导致生活质量较差。
1.2 缺乏社会保障由于农民工大多没有在城市落户,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一旦生病或老去,农民工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费用自行承担,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3 就业机会不稳定农民工在城市往往从事临时工作或短期合同工作,没有稳定的就业机会,很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和行业波动的影响,一旦经济不景气,他们很可能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同时,由于缺乏技能和专业知识,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二、解决就业难题的措施2.1 加强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力度培训农民工的技能。
通过开办职业培训班、提供岗位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提升其专业能力,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
2.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必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
同时,在保障措施上,应注重简化手续、提升便利性,方便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2.3 促进农民工创业为了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问题,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通过提供创业资金、提供创业指导等措施,帮助他们在家乡发展产业、开展创业项目,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也应在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
2.4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工会作为维护工人权益的重要组织,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组织和服务。
中国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与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他们面临着就业现状不稳定、待遇低下以及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1. 就业机会局限性大由于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有限,农民工主要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体力劳动,而在其他行业的职业机会有限。
2. 待遇低下农民工的薪水通常低于城市居民工资平均水平,长期面临工资拖欠、加班费支付不公等问题,导致他们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3. 缺乏社会保障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处于“流动人口”地位,许多人缺乏身份证明,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4. 职业发展受限农民工通常没有机会接受职业培训或者提升技能,导致他们很难获得更好的职位和工资待遇。
他们的职业发展受限,难以在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二、农民工的发展方向1. 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确保培训的质量。
通过提高技能水平,农民工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位和薪资待遇。
2. 建立农民工工会建立农民工工会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权益保护和服务支持,使他们在与雇主协商、维权、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
3. 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政府应该改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并积极推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社会福利待遇。
4. 鼓励农民工创业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创业资金、税收优惠等支持,促进他们在家乡发展新的经济项目,为农村经济增添活力。
5. 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监管政府应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严惩拖欠工资、违法辞退等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中国的农民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面临着就业现状不稳定、待遇低下以及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问题。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1.引言中国农民工是指从事农村劳动力迁徙至城市地区寻求就业的人群。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问题日益突出,他们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民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农民工现状2.1.规模和分布2.2.产业和领域2.3.收入和工资水平2.4.劳动条件和保障3.农民工存在的问题3.1.就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3.1.1.城乡户籍差异3.1.2.薪资差距和拖欠工资3.1.3.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3.2.生活条件和权益保障3.2.1.住房问题3.2.2.子女教育问题3.2.3.健康保障问题3.3.社会融入和自我发展3.3.1.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3.3.2.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3.3.3.创业和就业机会4.解决方案4.1.政策调整和法律保障4.1.1.建立统一的就业权益保障机制4.1.2.促进城乡户籍平等化4.1.3.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处罚力度4.2.提升收入和工资水平4.2.1.完善工资支付制度4.2.2.鼓励农民工参与股权和利润分享4.3.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4.3.1.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4.3.2.建设农民工集中居住区和公共设施4.4.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4.4.1.提供免费职业培训机会4.4.2.支持农民工技能认证和职业资质获得4.5.促进农民工创业和就业机会4.5.1.设立创业扶持基金4.5.2.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附件:1.农民工相关数据统计报告2.文件和法律法规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乡户籍差异:指城市和农村居民户籍之间的差异,包括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
2.拖欠工资:指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时间和金额支付工资的行为。
3.基本医疗保险:指国家提供给全体职工、居民等参保人的医疗保障制度。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就业市场,其中农民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然而,尽管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就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展开探讨。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1. 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农民工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二线及以下城市就业机会有限。
2. 就业行业局限性:农民工主要从事于建筑、制造、服务业等低技能岗位,缺乏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3. 薪酬待遇不平等: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存在很大的收入差距。
4. 社会保障不完善: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的权益不足,缺乏有效保障。
二、农民工面临的困境1. 就业歧视与不平等待遇:由于农民工的户籍问题,他们常常面临城市居民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包括工资待遇低、工时长、工作环境差等。
2.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农民工技能结构相对单一,缺乏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难以在职业发展上取得长远的进步。
3. 生活条件艰苦:农民工普遍生活在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环境下,居住条件简陋,工地或工厂的生活环境也较为恶劣。
4. 家庭困扰与心理压力:由于农民工与家人分离较长时间,往往面临情感困扰和家庭不稳定问题,同时还面临着生活和经济压力。
三、解决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对策1.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劳动合同违法行为。
2. 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减少城乡差距。
3. 提升农民工技能: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其具备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确保他们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5. 加强农民工服务管理: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社会服务,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务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工作环境恶劣、文化融合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
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在城市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的工作,收入较低,生活压力较大。
其次,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一旦遇到疾病或意外,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不足,容易受到伤害。
最后,由于文化融合不足,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融入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缺乏归属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
大对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
其次,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
农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改
善工作环境,确保其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总之,农民工务工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政府、社会和企业
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相信可以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与困境
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与困境近年来,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备受关注。
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群体,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下面将就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和困境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的工作现状农民工大多从事低技能、体力劳动工作,薪资相对偏低。
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建筑工人、清洁工、服务员等。
这些工作不仅收入低,而且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工作强度大,工时长,存在安全风险。
二、农民工的生活困境1.不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农民工往往没有稳定的职业,工作也没有保障,很多时候是以临时工、零工的形式存在。
他们常常面临着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的情况,无法享受到正式员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2.低福利待遇和贫困生活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很少享受到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此外,他们往往无法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环境单调,居住条件简陋,甚至出现无法正常居住、缺乏必需品的情况,导致贫困生活。
3.家庭离散和心理困扰农民工离乡背井来到城市工作,常年和家人分离,这样的离散状态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困扰。
同时,他们对于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4.社会地位和认同感缺失农民工处于城乡二元结构中的边缘,他们在城市中的地位和认同感相对较低。
他们经常受到歧视、排斥和不公平待遇,无法融入城市社会,缺乏自身的发展空间。
三、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途径1.提高农民工待遇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正当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同时,加强工资支付监管,坚决打击欠薪现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环境的监管,提高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率。
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价值和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
3.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减少农民工流动到城市的需求,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其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然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难题。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断有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这使得农民工的求职工作越来越难找,而且普遍工作不稳定,有时一工作就是几天甚至一天。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生计和家庭生活,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安全的压力。
二、工资待遇普遍偏低。
农民工在城市里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体力活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如建筑工人、清洁工人、保安、服务员等,他们的工资待遇相比于城市居民来说普遍偏低。
这也是农民工在城市里面长时间谋生需要承担的风险。
三、缺乏社会保障。
农民工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很少能够获得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这使得他们承受更大的风险。
很多农民工都是靠着口口相传找到工作的,合同也往往是口头约定,没有任何书面协议,这让农民工失去了应有的保障和权益。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呢?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机会偏少。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岗位需求的增长,但远未达到城市化速度和规模的要求。
城市的发展既要经济发展,也要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就业。
二、工资待遇不均衡。
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工资待遇差距愈发明显,导致了农民工的工作不被重视和文化技能缺失的现象。
城市应制定更为公正、合理的劳动价值规则,承担工作的所有风险并分摊给用工单位,落实民工工资保障及权益保护。
三、社会保障待遇不平等。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城市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对民工社保主体性的落实,保证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
四、文化水平低。
许多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缺乏特定的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导致了他们在工作中所处的劣势地位。
要把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做到培训一人、受益全家,做到让民工技术更加优秀。
当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及职业能力探讨
当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及职业能力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生存现状却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当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及职业能力发展,以期为农民工问题解决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当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1.艰苦的工作条件农民工通常需要承担体力劳动,如建筑工人、清洁工、家政服务等。
这些职业的长期劳动条件让农民工容易出现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而且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劳动保险、职业健康等,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失去。
长期缺少必要的健康保护,不仅让当代农民工的身体状况受到影响,也容易阻碍他们用劳动获得更好生活的愿望。
2.低收入水平当代农民工的收入较低,这是他们生存现状的主要表现之一。
虽然不同职业的农民工工资会有所不同,但整体来看,他们的工资远低于城市居民和知识型劳动者。
对于那些追求更好生活的人来说,低收入水平势必会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3. 家庭困境由于不同的原因,如工作机会、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制约,很多农民工无法在城市享受到稳定、公正的待遇。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分居,很多农民工的家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抚养子女、老人看护等。
这些家庭困境让很多农民工的生存条件愈发艰难。
二、当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发展1.技术技能的提升由于职业技能是农民工获得高收入的关键,因此,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可以通过加强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班的力度,使农民工掌握更多的技术操作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样能够为当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变化的快速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需要拥有一种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思路,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3.职业道德的提升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能够反映出其职业能力因素之一。
农民工的职业道德同样需要我们关注。
农民工能否具备积极进取、勤奋创造、诚实守信的职业标准,有关他们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农民工问题的现状与解决之道
农民工问题的现状与解决之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流动,农民工问题也逐渐浮现。
农民工面临着工资拖欠、社会保障缺失、工伤事故频发等一系列困境。
本文将从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1. 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常常因工资拖欠而陷入困境,他们的艰苦劳动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尤其是一些小型私营企业,往往无法及时支付工人工资,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2. 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强,往往无法获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
例如,他们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一旦遭遇疾病或意外事故,将面临巨大经济压力。
3. 工伤事故频发农民工在承担高风险工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这不仅给农民工本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1.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府应当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应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支付农民工工资,并设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当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农民工能按时获得合法的工资收入。
3.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政府应当推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能够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样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4. 加强工作安全保障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确保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加强对高风险岗位的安全设施建设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工作安全意识。
5. 加强教育与技能培训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农民工获得更多的职业选择和提升机会。
6.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工会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代表农民工维护自己的权益。
工会组织可以与企业进行谈判,促使企业合法支付农民工工资,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服务。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现状与对策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现状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逐渐凸显。
农民工作为农村转移就业的主力军,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支撑。
然而,他们面临着许多就业问题,如低工资、无社会保障、艰苦的工作环境等。
本文将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1. 低工资由于农民工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资的工作。
即使在城市,他们也难以得到与劳动量相匹配的薪酬。
这导致农民工收入稳定性较差,生活负担较重。
2. 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就业普遍缺乏社会保障,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他们在发生意外或需要医疗救助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困难。
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他们在城市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3. 艰苦的工作环境许多农民工从事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他们经常面临着安全隐患和工伤风险。
这既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1. 提高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这将有助于农民工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培训资金和培训机构,为农民工提供机会提升自身技能。
2. 加强社会保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劳动者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参保率和保障水平。
同时,要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享受到相关保险待遇。
3. 加强劳动权益保护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可以建立更加严格的劳动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督检查,对违法用工行为及时进行处罚。
4. 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条件和待遇。
政府可以加强对用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
同时,鼓励企业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农民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力。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工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现状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1. 就业机会不足: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但城市工作机会有限。
许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劳动工作,难以实现社会流动和职业发展。
2. 工资待遇低: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很难获得合理的收入。
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不支付社会保险等问题,严重损害农民工的权益。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往往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保障,然而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4. 家庭分离:为了生计,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家人留在农村,导致家庭分离。
长期的分离不仅对农民工本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也对家庭稳定和子女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案1.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使其具备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投入,开展技能培训班,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提升就业竞争力。
2. 完善法律保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提供法律援助和救济渠道,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 改善社会保障: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政府可以推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的整合和完善,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
4. 加强农村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需求。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吸引农民就业留在农村,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良性循环。
5. 加强家庭服务保障: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家庭服务保障,如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补助制度、提供子女就业指导等措施,减少家庭分离对农民工的影响。
农民工问题的现状与解决办法
农民工问题的现状与解决办法农民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猛,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然而,他们的权益和福利却长期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本文将就农民工问题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1. 薪资低、权益难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各类劳动工作,却往往因为缺乏相关保障机制,面临较低的薪资问题。
不少雇主将农民工当作廉价劳动力,给予他们的薪资非常低,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同时,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使得他们在工作环境、社会保险、退休金等方面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 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农民工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等高风险行业从事工作,安全生产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由于部分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对于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事故频发。
农民工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给他们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损失。
3. 社会融入障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面临社会融入障碍。
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背景与城市不同,常常面临着社会意识和观念的冲突。
同时,由于农民工多为短期工作,没有稳定的社交圈和社交资源,导致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融洽程度较低。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办法1.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加大违法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提高对农民工薪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管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2. 提高薪资待遇建立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机制,确保农民工获得符合其工作付出的薪资待遇。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防止低薪压榨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他们争取更高薪资待遇提供条件和保障。
3.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工安全工作环境。
完善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等重点行业的安全设施,提高用人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
农民工劳动力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民工劳动力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农民工劳动力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劳动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一、农民工劳动力的现状1、数量庞大我国农民工数量众多,他们活跃在建筑、制造、服务等各个行业。
这些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行业分布广泛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
在建筑行业,他们是辛勤的建筑工人,为城市建设高楼大厦;在制造业,他们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为生产各类产品贡献力量;在服务业,他们从事保洁、保安、餐饮服务等工作,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
3、劳动强度大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往往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例如,建筑工人需要长时间在户外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制造业工人可能需要在流水线上长时间站立操作。
4、收入水平偏低尽管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而且,很多农民工的工资常常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5、社会保障不足由于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很多用人单位未能为他们缴纳齐全的社会保险,导致他们在医疗、养老、工伤等方面缺乏保障。
一旦遭遇意外或疾病,他们往往需要自己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
6、教育水平有限大部分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就业选择。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对技能和知识要求不高的工作。
二、农民工劳动力的发展趋势1、技能提升需求增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农民工提升自身技能的意愿日益强烈。
他们开始通过参加培训、自学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2、返乡创业逐渐兴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
他们利用在城市积累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在家乡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创业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1. 引言中国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但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工资低、工时长、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本文将综述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出路。
2. 农民工问题现状2.1 工资问题目前,许多农民工的工资仍然偏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一方面,由于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的不同,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常常遭遇歧视,工资待遇较低。
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力,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导致农民工生活困难。
2.2 工时问题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常常过长,没有正常的工时安排。
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会强迫农民工加班,而且加班费往往未能按照规定支付。
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工厂里往往没有合法的工时管理制度,导致工作时间过长,影响身心健康。
2.3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退休、医疗、意外等风险时常常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目前,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的比例仍然较低,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亟待保护。
3. 出路与建议3.1 提高工资水平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并加强对企业违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鼓励农民工提升技能,增加自身竞争力,以获取更高的工资待遇。
3.2 完善工时管理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农民工的工时管理,禁止强制加班,并保障加班费按规定支付。
同时,完善工时监管机制,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3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包括扩大农民工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待遇,确保他们在面临退休、医疗等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他们按照规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障费。
4.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文件。
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最低工资标准:指国家规定的各地区最低工资收入水平,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农民工权益现状原因及完善对策
农民工权益现状原因及完善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成为支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诸多的权益问题,包括低工资、长时间劳动、缺乏社会保障等。
为了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确保社会的平稳过渡,需要深入了解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一、农民工权益的现状1. 低工资:农民工常常被用于低技术、低薪水的劳动岗位,很少享受到与其辛勤劳动相符的回报。
加之部分雇主无法按时支付工资,或者以各种方式克扣农民工的工资。
2. 长时间劳动:农民工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长。
在一些行业中,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远超过法定工时,长期超负荷工作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3. 缺乏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
他们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或长期疾病,往往无力负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4. 住房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住房问题,很少有机会获得稳定的住房,上下班的路程长,居住环境差,甚至被迫居住在简陋的棚户区或者厂矿宿舍。
二、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原因1. 体制问题: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机制并不健全,使得用工单位易于剥削雇佣劳动者,农民工在这种体制中处于弱势地位。
2. 监管不力: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可以逃避法律法规的约束,侵害农民工的权益。
3. 文化观念: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很多农民工对自己权益的认识和维护意识淡薄。
4. 经济压力:一些农民工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为了生存和生活所迫,无论工资待遇如何,他们只能接受现实。
三、农民工权益完善对策1.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确保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施力度。
同时,提高司法系统的工作效率,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社会“民工荒”的成因及其治理:一个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3刘根荣【内容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而本文利用成本、收益、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受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当前“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三重约束;流动阻力;阻力模型【作者简介】刘根荣,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
厦门:3610051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述评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市场化改革,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民工潮”。
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到1.06亿人(陈劲松,2005)。
但自2004年下半年起,全国大范围内相继出现“民工荒”现象。
有人认为这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缺的只是那些熟练技术工人。
其实并非如此,这次缺工潮不仅缺熟练技术工,也缺一般工种的工人。
过去企业招工写的都是“招收熟练、熟手、高级技工”,而今则增加了不少“大量招工”、“急招、急聘工人”、“有无经验均可”等字眼。
在“民工荒”最严重的珠三角地区,媒体发出“珠三角缺工200万”的惊呼(南方都市报,2004)!而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调研报告《透视浙江“民工短缺”现象》的数据显示,2004年1~8月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统计的单位需求数为283693人,登记介绍数为231847人,民工缺口比重为18.28%;2004年第三季度,该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约134万人,求职人数约88.1万人,缺口比重为34.25%。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浙江省劳动力短缺约50万人,占劳动力总需求量的35%(新浪网,2005)。
在中国农业人口依然过剩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中,“二元经济”理论是现代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流动机制的研究基石。
这一理论认为,劳动力会从低边际用途向高边际用途———或者说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从农业向工商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但不同学者对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具体阐释存在差异,在传统发展经济学中主要有两种典型的劳动力转移模式,即刘易斯(W.A.Lewis )模式(1954)与哈里斯-托达罗(J.R.Harris -M.P.T odaro )模式(1970)。
3 本文系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转轨中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问题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5&Z D033第30卷第6期2006年11月人口研究V ol 130,N o 16N ovember 200647 Population R esearch刘易斯模式的前提条件:农业部门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力趋向于零,人均生产量与该部门的最低生活水平相等。
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样,直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便结束了。
而从哈里斯—托达罗模式来看,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主要是客观存在相对经济利益的驱使。
该模型假定:劳动力的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收入的反应。
因此,该模型可以表示为:M =h (pW u -W t )(洪银兴,2005)。
其中M 表示某一时期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数;W u 为城市收入;W t 为乡村收入;p 为找到工作的概率,此概率取决于城市人口失业率;h (.)为潜在移居者的响应函数,且为增函数。
哈里斯—托达罗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只要工业部门的预期工资高于农村部门的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向工业部门转移;随着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工业部门失业率上升,预期工资随之下降;当预期工资下降到与农业部门的工资相等时,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就停止。
这两种模型都无法对中国当前的“民工荒”现象做出合理的阐释,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劳动力转移模型对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的解释都存在缺陷。
首先,刘易斯模式把劳动力流动机制简单归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差异;而哈里斯—托达罗模式把劳动力的流动动力仅归于城乡预期收益的简单比较,都属于无迁移成本情况下的劳动力流动。
其次,两模型都把劳动力市场同质化,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禀赋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机会不同。
最后,两者没有考虑劳动力作为“人”的特性而不同于其他物质性生产要素的特点,忽视了劳动力流动的心理成本。
基于对刘易斯模式与哈里斯-托达罗模式的内在逻辑缺陷的认识,一些国内学者分别从能力、信息、成本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机制。
周其仁(1997)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就业机会与他们的自身能力密切相关;赖小琼(2004)则从成本约束的角度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修正,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中国劳动力转移模式;而郑英隆(2005)提出农民工弱信息能力导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
但他们的理论都只关注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某一个因素,没有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替代传统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式。
而针对当前的“民工荒”现象,一些国内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其成因与对策。
有学者认为,这是在各种制度短缺条件下民工对权利缺失的一种自主反应,提出只有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才能根本上消除“民工荒”现象(简新华、张建伟,2005);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民工工资待遇长期太低导致的结果(王仕豪、张智勇,2006;李士梅、徐志勇;2005),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工资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局面(王仕豪、张智勇,2006),也可以通过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李士梅、徐志勇;2005);还有学者认为,这是这些年来劳资关系恶化的结果,必须严格执行《劳动法》,保障雇佣双方的权利(刘尔铎,2006)。
对于“民工荒”发生的范围,有学者认为“民工荒”实质是劳动者年龄结构问题(章铮、谭琴,2005),其中以25岁以下女工供不应求为突出特征(章铮,2005),即年轻农民工短缺以及技工荒;然而有学者却认为中国正面临全面性劳动力短缺的现实挑战,现行劳动力的短缺并非是特定区域或特定产业的“民工荒”、“技工荒”,不是市场结构性短缺,而是数量性短缺(王俊祥,2006)。
对于“民工荒”现象的持续时间判断上,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发生的一种劳动力超过劳动力供给的暂时性现象(刘尔铎,2006);而更有学者敏锐地指出,虽然现行劳动力需求市场上显示出来的周期性缺工,并不表明劳动力已陷入长期短缺,但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已孕育着未来劳动力短缺的趋势,必须提前为长期劳动力短缺做好政策准备(蔡,2005)。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民工荒”现象都会对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是涉及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但现有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关键在于缺乏对劳动48 人口研究30卷力流动机制深入的微观分析。
因此,本文认为,必须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在一个有机的逻辑框架下对“民工荒”做出全面的理论阐释,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措施。
2 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下劳动力的流动机制:阻力模型模型假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是基于“经济人”理性假设的个体行为选择,其流动的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效用水平,农村劳动力流动意愿取决于在家务农与进城务工两种就业方式带来的财富效用水平的比较。
效用概念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分析工具,经济人的行为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追求自身财富效用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劳动力流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追求效用最大化,改善其福利水平。
由于劳动力面临在家务农与进城务工两种就业方式的选择,这种抉择导致了劳动力流动的机会成本。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把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就业方式能够取得的最大净收入作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只取决于进城务工的预期效用水平。
若设农村劳动力进城意愿的阀值即最低效用为U o ,而且阀值U o 与农村劳动力的初始财富量(W o )有关;预期效用为U e ,那么只有当预期效用水平U e ≥U o ,农村劳动力才会产生现实的流动。
也就是说,若某个劳动者进城意愿的阀值即最低效用为U o 既定的情况下,则其进城务工的预期效用水平U e 越高,其进城务工的积极性越高。
效用的大小由劳动者的偏好(用效用函数f 表示)以及财富量大小(W )决定,U =f (W ),且f (W )是递增函数。
财富量大小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初始财富量(W o )及其进城务工的预期净收入(∏e ),W =W o +∏e ,则U e =f (W o +∏e )。
我们假设流动人口的初始财富量为零,即W o =0,那么财富的大小主要由劳动力流动的预期净收入∏e 决定,即U e =f (∏e );同时可以推知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意愿的阀值即最低效用为U o =f (W o )=0。
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简化为:U e ≥0;即f (∏e )≥0;也就是只要∏e ≥0即可。
预期净收入∏e 是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预期总收入(TR e )与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总成本TC 决定,∏e =TR e -TC 。
劳动者的收入预期可以看作是年工资收入预期,显然,劳动者的年工资收入预期是基于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判断。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假设劳动者的预期总收入TR e 与劳动者的能力———即人力资本禀赋(H )以函数Φ()形式正相关;且与工资兑付的风险β(即工资被拒付或恶意拖欠的可能性)负相关;由此可得TR e =(1-β)Φ(H )。
而劳动力流动的总成本TC 主要由交通费用(C 1)、工作搜寻成本(C 2)、进城务工劳动力的时间机会成本(C 3)、城乡生活费用差异的成本(C 4)、心理成本(C 5)组成。
即:TC =C 1+C 2+C 3+C 4+C 5。
故:∏e =(1-β)Φ(H )-(C 1+C 2+C 3+C 4+C 5)。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前提条件转化为:(1-β)Φ(H )-(C 1+C 2+C 3+C 4+C 5)≥0,由此可得:定理1:在流动人口的初始财富量为零的条件下,受风险(β)、能力(H )、成本(C )三重约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必须满足以下激励条件:(1-β)Φ(H )≥∑5i =1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