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和电影故事片的“纪录化”——以《探索·发现》和《辛德勒的名单》为例
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与真实性
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与真实性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与真实性导言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以其真实展现和聚焦社会现实而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影制作者开始探索如何将真实的素材以更具故事性的方式呈现,于是故事化纪录片逐渐崭露头角。
在探讨故事化纪录片的纪实性和故事性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故事化纪录片所带来的真实性问题。
一、故事化纪录片的来龙去脉故事化纪录片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纪实电影运动,拍摄者常常将镜头对准美国工人和农民,以真实记录他们的生活。
然而,观众对纯粹的真实记录逐渐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电影制作者意识到将素材进行故事化处理,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关注。
二、故事化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故事化纪录片是以真实素材为基础,通过加强叙事结构、提升情节张力和角色形象的表现,以更具有戏剧性和故事性的方式呈现现实主题。
与传统纪录片相比,故事化纪录片更注重人物塑造、剧情发展和叙事手法,更像一部戏剧作品。
三、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故事化纪录片通过剧情的铺垫和发展,加强情节的紧张感和冲突的对抗性,使得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
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物塑造:故事化纪录片重点展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思考和成长。
通过描绘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身份转变,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经历。
2. 叙事结构:故事化纪录片通常会采用经典的三幕剧结构,包括引子、发展和高潮,通过构建紧凑的叙事结构,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3. 冲突与对抗:故事化纪录片通过良好构建的冲突和对抗,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这些冲突可以是主角与自己、他人或外部环境的斗争,让观众产生共鸣并带来情绪上的反复。
四、故事化纪录片的真实性故事化纪录片的真实性是观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电影制作者应该如何在追求故事的同时保持素材的真实性呢?1. 真实记录:故事化纪录片的底层是真实的素材,制作者不能对素材进行伪造和捏造,应该力求真实记录。
浅谈故事化纪录片的创作
浅谈故事化纪录片的创作摘要: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中期的纪实主义浪潮后,中国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各种电视纪实栏目的收视率也开始急剧下滑。
曾创下36%的收视奇迹的《纪录片编辑室》近几年已降至7%左右。
纪录片萎靡的病根被诊断为“缺乏故事性”。
“好看”是纪录片的“核”。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故事”。
内容的真实是纪录片生存的基础,表现的形象化使它与艺术接壤,而故事性则是其价值体现的最佳载体,缺少了故事性的纪录片是难以成功的。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Abstract: through the eighty s and ninety in the middle of wave of documentary, after the documentary began to decline, all kinds of TV documentary program ratings also began falling sharply. Once set 36% of viewing of the wonders of the documentary himself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reduced to 7%. The trouble diagnosis was flagging documentary for “the lack of story”. “Good” is the documentary “nuclear”. So how can achieve good? This is what we say normally “stories”. The content is true documentary survival found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visual art and make it borders, and the story is its value embodies the best carrier, the lack of the documentary is difficult to success story.Keywords: documentary of the story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每一条小巷,每一片瓦,每一扇门,都隐藏着故事。
纪录片故事化
纪录片故事化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历史、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纪录片往往过于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缺乏故事性和情感共鸣,导致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因此,如何将纪录片故事化,成为了当前纪录片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首先,要故事化纪录片,就需要找到一个具有冲突和转折的故事主线。
这个故事主线可以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特殊的人物,甚至是一个普通人的成长故事。
通过故事主线,观众可以更容易地投入到纪录片的世界中,产生情感共鸣和思考。
比如,纪录片《海洋深处》以一群海洋生物的生存故事为主线,通过它们之间的竞争、合作和生死考验,展现了海洋生态的壮丽和残酷,引发了观众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在故事主线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来增加纪录片的戏剧性和张力。
人物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也可以是代表某种特定类型的人物,通过他们的行为、言语和情感表达,来展现纪录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同时,情节设置也可以通过冲突、转折和悬念的呈现,来增加纪录片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比如,纪录片《人生七年》通过对一群英国人从7岁到63岁的跟踪拍摄,展现了他们的成长、变化和命运,触及了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
最后,要故事化纪录片,还需要在影像语言和叙事手法上下功夫。
影像语言可以通过镜头运用、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增强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手法则可以通过叙述者的讲述、音乐的运用和剪辑的处理,来加强纪录片的叙事性和节奏感。
比如,纪录片《地球脉动》通过精美的自然风景和悠扬的音乐,将地球的美丽和宏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总之,要故事化纪录片,需要找到一个具有冲突和转折的故事主线,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来增加纪录片的戏剧性和张力,同时在影像语言和叙事手法上下功夫,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
只有这样,纪录片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引领观众走进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故事的世界。
浅谈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
浅谈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冯晓峰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
关键在于拥有好的题材,以及对原始的 模型故事进行有效创编。其次,故事化 叙事情节设计至关重要,包括了大情节、 小情节和反情节的设计。而激励事件的 设计,能够打破故事中的平衡,会进一 步引起故事和主人公对此作出反应。结 局的设计不仅要与故事的主旨和开头遥 相呼应,更应做到意料之外与又在意料 之中。 再次, 有效地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 不仅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变化,更体现 了人文关怀,有助于人格的塑造,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3.2 影像技巧 画面语言是纪录片创作的主体语言, 更是故事化叙事的基础。常用的画面语 言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叙述性的画面 语言、描述性的画面语言以及表现性的 画面语言。通过对各种手段和技术的充 分运用,大大增加了纪录片的表现力。 人物述说是故事化叙事的重点,通过讲 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人物的述说, 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使纪录片显得更加真实。细节拍摄是故 事化叙事的丰腴血肉,通过细节来打动 人、感染人,不仅能够深化主题、表达 情意,还可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长 镜头是故事化叙事的必要手段,能够记 录一个完整的动作和事件,提供多元性 的画面结构,表达真实的时间与空间。 情景再现是故事化叙事的补充方式,在 纪录片的创作中,为其找到了自己的生 存空间,应当控制真实与再现的比例, 让受众意识到情景再现的存在,宜虚不 宜实 [3]。 3.3 剪辑技巧 后期剪辑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至关重 要,不仅是其能够确定前期素材内容,更 关系到作品结构框架的建构。对于大多数 故事片而言,通常是在拍摄完成后,由剪
辑师去完成剪辑,并不需要导演过多地参 与和指导。 其本质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之间, 需找其组织结构和意义的关联,通过人为 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剪辑工作往 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要对故 事化叙事的内在节奏做到精心把握,又要 对其外在节奏进行精心组接,还要对其情 绪节奏展开精心营造。在电视纪录片故事 化剪辑中, 常采用蒙太奇组接的艺术手段。 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蒙 太奇不仅是一种剪辑的技术,更是一种独 特的思维模式与创作方法,纪录片自身的 真实性属性实现了有效结合。同时,解说 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与画面的完 美组合, 极大地增强了电视纪录片故事性。 4 结语 纪录片有着真实的属性,遵循着一 定的艺术真实原则,是一种最接近于真 实的艺术形式。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手 法的运用,并不是简单地对故事题材进 行情节化的处理,而是以观众的需求为 出发点,实现对现实的诠释,增强纪录 片的可视性和趣味性。应当正确处理好 故事化叙事与真实属性之间的关系,在 故事化的形式与真实性的内容之间,追 求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在此基础上, 运用合理的故事化叙事策略,进一步丰 富纪录片的结构和内容,使其更加具有 层次感与节奏感,促进纪录片整体质量 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富祥 .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 手法研究 [J]. 中国报业 ,2016(18). [2] 门大泉 . 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 法 [J]. 青年记者 ,2013(11), [3] 孙 景 丽 . 浅 析 电 视 纪 录 片 叙 事 手 法 故 事 化 倾 向 与 表 达 [J]. 电 影 评 介 ,2012(4).
论纪录片故事化创作——以《圆明园》为例
论纪录片故事化创作——以《圆明园》为例
何洪池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9(000)021
【摘要】纪录片<圆明园>采用故事性加三维动画的手法和技术来结构、处理影片,成功地实现了用制作故事片手法制作纪录片,这是当今纪录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片之所以如此爱欢迎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总页数】2页(P35,74)
【作者】何洪池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手法——以《寻找小糖人》为例 [J], 庞艳芳
2.从《圆明园》看纪录片故事化创作 [J], 何洪池
3.浅谈献礼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以《追寻》和《福州记忆》为例 [J], 贺杰
4.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纪录片进入电视栏目后的新特点 [J], 刘春华;鞠勇;李梦琳
5.纪录片《圆明园》的故事化叙事手法 [J], 张欣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故事片的纪录性元素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
浅谈故事片的纪录性元素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摘要] 故事片作为电影自始至终的主流,它的故事性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存在着纪录性。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质的影像,其故事性也引起了关注。
故事片与纪录片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借助式地发展进步。
[关键词] 纪录性故事性真实性一直以来故事片是电影的主要类型,其故事性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是近年来它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纪录性问题。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质的影像,其故事性也引起了关注。
于是故事性的纪录片与纪录性的故事片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
对于纪录片故事性的追寻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是对娱乐性的一种追求,前提是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仍是纪录性。
如今很多的故事片也开始追求这种纪录性。
且不提大名鼎鼎的以“真实美学”为口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单就近几年的电影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找到这样的例子。
被誉为美国电影史上怪才的斯通,他拍摄的《刺杀肯尼迪》成功的把故事性和记录性糅合在一起。
刺杀肯尼迪的现场就引用了当时的纪录片,而剧情描写和人物塑造部分则充分发挥了美国电影长于讲故事的功力。
导演的不拘一格成就了这部影片。
在国内,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虽然是职业演员,但是外景戏部分却来自真实的群众。
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将摄影机隐藏,拍到的外景是真实的外景,完全是纪录片的感觉。
到了《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山村场景,还有非职业化的演员。
地道的方言,质朴的表演,完全是纪录片的元素。
到了第六代导演,这种记录性更加普遍。
从《小武》开始,《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我们在贾樟柯的影片中找不到专业演员,我们看到的是山西的小县城汾阳和大同:嘈杂的人声熙攘的街道,不讲究构图不讲究美感,一切都是真实的纪录,甚至连镜头的运用都显得非专业化。
但正是这种真实纪录的风格成就了贾樟柯。
第六代导演似乎都很喜欢用纪录的手法表现故事。
陆川的《寻抢》、《可可西里》,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都是在故事片中加入纪录性的元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浅议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浅议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作者:殷玉静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7期电视纪录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真实有活力的影像载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从一诞生就受到好评。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单一表现已很难满足需求,而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保持活力的努力方向。
也就是说纪录片好看不好看,取决于节目中有没有好看的故事。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好看呢?笔者认为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环节。
挑选故事。
创作电视纪录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题材的选取决定纪录片的基本价值系数。
选材要在掌握了解历史、文献、人文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把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乃至民族的发展、文明的进程等等作为主要目的。
也就是说选择“有故事的人”以及“有故事的事”来拍摄,是保证“有故事”的先决条件。
选择准了,这个题材就为创作成功打下了基础。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沙特阿拉伯国家馆像一艘月亮宝船,停泊在黄浦江畔,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令人惊讶的是,其设计师并非来自异域,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王振军。
王振军何许人?他为什么能成为阿拉伯国家馆建筑设计的代言人?他又是如何设计出了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呢?荣获河南省2010年度电视新闻一等奖的纪录片《梦泊黄浦江》的编导是个细心人,他通过调查了解,选中了这一独特意义的题材,通过拍摄讲述,解开了宝船建造背后的精彩故事,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民族自豪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寻找故事元素。
确定选题后,我们通常用几个指标来衡量它的故事性。
首先看选题能不能形成矛盾冲突,形成什么样的矛盾冲突。
作为编导,应该发现并设计矛盾冲突,使其为主旨服务。
浅层矛盾如人物矛盾、事件冲突;深层矛盾如心理矛盾、命运冲突、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矛盾等。
其次是明晰故事意义,故事必须能形成主题,故事背后的主题意义才是纪录片最终追求的。
通过讲述故事,达到最终目的。
电视纪录片实现故事化叙事模式的研究
电视纪录片实现故事化叙事模式的研究作者:张雨琦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20期【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电视艺术表达方式,它将真正的生活内容作为素材,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进行必要的创作和艺术化的表达。
本文对于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故事化一、缘起纪录片故事化,是在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拍摄环节中突出故事性,借鉴故事片制作的部分方式和手法,选择情节相对丰富且有矛盾冲突的事件,在故事中突出人物、历史事件,揭示人物的情感并传播其思想,让纪录片在整个叙事环节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分析研究发现,纪录片故事化始于1985年美国的探索频道discovery,该节目从开始其关注的内容就很丰富,包括人文、历史、探险、时事、文化、科技、自然类内容,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数量巨大的纪录片。
制作组将节目定位为知识加娱乐,激发观看人员的好奇心,满足各个层面的需求,该种新形式的纪录片激发了大众的好奇心,提高了收视率,带动了观众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基于此创新理念,各种以往不被重视的题材,经过新颖独特的处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优质电视纪录片的共同之处在于不违反真实的生活,使用影视剧的表达方式,更深层次地挖掘和记录事件背后的故事,让表达更加具体和生动,提高综合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故事化叙事在文艺作品表达环节中,故事性的表达具有更好的感染力、吸引力、连贯性,故事化的纪录片中包含很多的影视剧因素,提高了大众的关注力,该种处理形式让纪录片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纪录片故事性表达形式,吸取影视剧的优势,使观众的认可程度更好、表现效果好。
相同的内容,如果是传统的电视节目形式,播放完毕之后,观众的理解仅仅是一种艺术回味和影评,纪录片形式的故事性具有更加良好的折服人心的效果,造成这种效果的关键原因是由于真实性。
纪录片的选题通常在时空上的跨越度较高,所选择的人物通常具有显著性和独特性,这些都是导致整个节目趣味性提高的原因。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渊源及演进研究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渊源及演进研究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渊源及演进研究摘要: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记录为目的的电影艺术形式,其独特的故事化叙事手法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本文将对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的渊源及其演进过程进行研究,希望能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对纪录片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借助电影技术来还原真实的影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叙事手法。
纪录片既要真实反映现实,又要通过艺术手法来吸引观众,从而影响和启发他们。
近年来,一种将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手法逐渐兴起,它将纪录片和故事电影的叙事方式相融合,使纪录片更富有戏剧性和故事性。
本文将从渊源和演进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
二、纪录片“故事化”的渊源纪录片“故事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纪实电影运动。
在这个时期,电影制片商开始注重以人为本来揭示现实问题,直接反应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摄影机的轻便化和可携带性的提高,纪实电影创作者能够更好地去记录真实的现实,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给观众。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纪实电影创作者开始将真实故事进行改编和重构,以增加观众的興趣和吸引力。
一些纪实电影创作者开始采取“重现”技术,通过舞台重现、演员再现等手法将真实故事“故事化”。
这种“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为后来的纪录片“故事化”奠定了基础。
三、纪录片“故事化”的演进过程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
从最早的重现真实故事到如今的技术融合,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1. 早期阶段:舞台重现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纪实电影创作者开始将真实故事搬上舞台,通过演员的扮演来还原真实情景。
这种“舞台重现”的手法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观众。
2. 中期阶段:故事改编和再造到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纪实电影创作者开始更加注重故事的改编和再造。
他们通过故事精心布局、角色形象的塑造等手法,使纪实电影更具戏剧性和故事性。
浅议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
蔡志刚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故事化叙事的含义,介绍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叙事元素及存在的五对范畴的辩证关系,从素材的甄别与 创编、叙事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几个方面,探讨故事化叙事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
1 故事化叙事的含义 人物、 环境、 情节, 是故事的三要素, 用于表达存在的事件。采用讲故事的方 式,往往能够使故事更加精彩,因此叙 事的方法至关重要。故事对于受众而言, 通常是具有诱惑性的。人们对于故事的 情节,有着一种求知的渴望。故事化属 于动态词语的范畴,将故事中所包含的 元素与特点进行重新组织,能够达到主 动改造目标事件的效果。作为一种叙事 的策略,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叙事,借助 于叙事语言的重新组织、悬念的设置等 手法。不仅增强了事件本身的故事性, 更增加了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1]。 2 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叙事元素及关系 在电视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手段 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纪录片的 可视性和趣味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更应当把握好适度 原则,以避免故事化过度滥用,导致纪 录片的真实性原则被破坏。故事化叙事 的元素之间,主要存在着五对范畴的辩 证关系,在纪录片的真实性与故事性之 间,有效保证了彼此的平衡。 第一层是主题与视角的关系,视角 是作品与内容的切入点,能够引导受众 看待世界,不同的视角往往突出不同的 主题。第二层是结构与现场的关系,创 作者的灵感源于现场的激发,更是结构 形成的基础,考验着编导的现场判断指 挥与协调能力。第三层是情节与细节的 关系,细节与情节的拍摄,源于对生活 的观察和思考,能够丰富故事内容、突 显主题。第四层是悬念与冲突的关系, 在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中,设置悬念与 冲突,使受众产生期待,以此激发受众 的观看兴趣。第五层是写实与写意的关 系,故事化叙事的创作过程,需要对这
电视新闻纪录片故事化呈现研究
电视新闻纪录片故事化呈现研究电视新闻纪录片故事化呈现研究近年来,电视新闻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大部分纪录片依然以传统的记录式呈现,缺乏故事性,给观众带来了一定的枯燥感。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将电视新闻纪录片故事化呈现的方法。
故事化呈现的纪录片可以更好地激发观众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与传统的记录式呈现相比,故事化呈现更注重叙事和角色的塑造。
它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将观众带入其中,让观众能够沉浸在故事的发展中,增加了观看时的代入感。
故事化呈现还可以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有趣的事件来提升观众的视觉体验,使观众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观看纪录片。
然而,故事化呈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纪录片应当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但故事化的手法可能会对事实进行一定的改编和艺术加工。
这就需要制片人在故事化处理中保持基本的诚信和尊重事实的原则。
其次,一些研究者认为,故事化的呈现方式可能会过分夸张和追求娱乐性,忽略了纪录片应有的深度和思考。
他们担心故事化呈现会降低纪录片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无法给予足够的深入探讨。
如何在故事化呈现中保持纪录片的真实和专业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与纪实的真实感结合起来。
通过采访真实的人物和揭示真实的事件来呈现故事,既能保持故事的吸引力,又能保持纪录片的真实性。
此外,多样的叙事形式也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故事呈现,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可以通过在纪录片中加入讲述者的声音,使用不同的音乐和旁白等手法来构建故事的氛围和张力。
在实践中,故事化呈现的纪录片也有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例如,全球知名的BBC纪录片《蓝色星球II》就是一部充满故事性的作品。
它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精美的画面展现了海洋世界的奇妙之处,同时也探索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观众不仅仅是在欣赏精美的画面,更是通过纪录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感受到了自然世界的伟大和脆弱。
浅析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法故事化倾向与表达
浅析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法故事化倾向与表达作者:孙景丽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04期[摘要] 纪录片的故事性及其真实观念的研究是纪录片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方式源于西方,后传播于中国,并成为一种创作潮流。
故事化叙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它只是纪录片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与纪录片内容真实性原则并不矛盾。
[关键词] 纪录片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手法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4.015纪录片在中外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西方的著作和论述中,基本没有对纪录片进行明确的正面定义,往往用“非虚构”non-fiction笼统的进行界定。
在中国,尽管关于纪录片有多重定义和表述,但是真实性和纪实性一直被视为是电视纪录片的两个基本特征。
虽然,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某种程度上撼动了传统电视纪录片的传统理论,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对纪录片的认识,但是毋庸置疑,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它使纪录片具有了较强的观赏性,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扩大了纪录片的民众影响力。
它的引入和广泛运用为纪录片创作和发展,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对纪录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其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电视记录片故事化的缘起所谓纪录片的故事化,就是在拍摄和制作时突出故事性,借鉴故事片的手法,注重选取包含矛盾冲突和丰富情节的事件, 在故事中刻画人物、展示事件、传播思想、揭示情感,使得纪录片在叙述的过程中更具吸引力。
纪录片故事化早期的典型代表是:1985年,美国的探索频道discovery的开播,他们的节目从一开始就注重选题的丰富性,涉猎的题材涵盖了科技、自然、历史、人文、探险、文化和时事等各个领域,为观众提供了源自世界各国题材的大量纪录片,而这些题材的选取一般式观众相对陌生又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将栏目定位在寓知识于娱乐,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并予以满足的层面,这些形式新颖的纪录片很快带动了收视率,并大大激发了观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导言: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
在众多的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可能的局限性,并分析故事化叙事在纪录片制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定义和特点故事化叙事是指将真实事件或主题包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构建情节以及采用戏剧性的叙事方式来吸引观众,并传达纪录片的主题和观点。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和传记纪录片相比,故事化叙事更加注重剧情发展和观众的情感共鸣。
故事化叙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结构化:故事化叙事对于纪录片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安排,呈现出明确的引子、冲突和高潮等传统故事要素。
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方式使得纪录片更具有戏剧性和吸引力。
2. 注重情感共鸣:故事化叙事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化的叙事手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观众往往通过与主人公的情感交流,更加深入地理解纪录片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
3. 强调叙事目的:故事化叙事并非追求纯粹的故事性表达,而是通过叙事手法将纪录片的主题和观点传递给观众。
故事化叙事兼顾了信息传递和故事性的吸引力,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
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优势故事化叙事在电视纪录片制作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观众参与度:故事化叙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纪录片的观看过程中。
观众通过与主人公的情感互动,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纪录片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
2. 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故事化叙事通过叙事手法将纪录片的主题和观点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复杂的信息。
故事化叙事可以将抽象的观点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效果。
3. 扩大纪录片的观众群体:故事化叙事使得纪录片摆脱了以往只能吸引少数特定观众的困境,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关心。
浅析电视栏目纪录片电影化趋势的特征_从_纪事_栏目纪录片分析
新锐视点 电影文学
电影化趋势的特征
——从《纪事》栏目纪录片分析
◆黄 鑫(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电视栏目纪录片是一种新兴的电视栏目类型,它跨越了电影艺术与电视传播艺术两个不同表现形式,具 有叙事特征、结构特征、节奏特征、镜头特征等。
[关键词]电视栏目纪录片;《纪事》;电影化趋势
同样适用于纪录片。 在偷拍的段落中,编导巧妙的把广角镜头藏在一辆出租车的后
面,把乘坐这辆车的每个人的状态都拍了下来,通过出租车司机与乘 客的对话来表现这个城市的状态,在车的行进中用了很多快速镜头, 表现城市的快节奏,轻盈而舒展。
在内蒙古追沙小组实拍的沙尘暴段落中,编导们设计了一个堪 称经典的镜头,把摄像机垂直向上,在镜头前放一个滤片,然后一直 拍摄,直到吹来的沙子把镜头全部盖住。这样的镜头在后期的时候做 成快速,不但加快了影片的节奏,同时真实的表达了沙尘暴可怕的一 面。整个影片结束时慢放处理的镜头加上调色等后期特技,会让人产 生很多升华了的情感,会隐隐的在内心深处做出一个“爱护环境,从 我做起”的决定。
一、叙事特征
越来越多的纪录片电影化趋势首先表现在叙事上,因为故事本身 就是纪录的核心,那讲故事的方式就变的尤为重要。例如:
纪录片《幸福在哪里》 编导:程勇 摄影:魏健 周小力 故事梗概: 编导通过设置“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这两个 可以激起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区 进行随机采访,通过被采访者的精彩回答与他们本身的故事构成一个 反映中国人生活状态、精神面貌的纪录片。 关于叙事手段,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采访: …… 记者:“你好,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幸福吗?” 回答:“我幸福。” 记者:“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回答:“我认为现在生活过得很好,现在走路特别方便,尤其是这 个客车。下着雪,你看司机还在上班,我觉得这就是幸福,你说对吧。” 记者:“你幸福吗?” 回答:“幸福。” 记者:“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回答:“我觉得生活反正就是什么都挺合心意的吧,就觉得很幸 福。” 记者说:“你幸福吗?” 回答:“我也可以说是幸福吧。我媳妇给我生了个丫头,又给我 生了个儿子,儿女都有了。我们家里生活也算是富裕,不愁吃不愁喝, 我一天工作也顺利。跑车也跑了十多年了,一直平安着呢!我感谢我 们的祖上修来这份福分,我感觉还算幸福吧!” 记者说:“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回答:“我认为幸福就是,生活一天下来,高兴就算是幸福。人 高兴也要过一天,不高兴也要过一天。我反正一天出来,抱的念头就 是高兴一点。我每天坐到车上都给大家唱支歌,反正我不唱歌嗓子痒 得不行,我唱个歌就感觉心里舒服得很。自己高兴我就感觉幸福了, 就这个样子。” 这样的叙事会让我们想起法国早期经典的真实电影——让·鲁 什导演的《夏日纪事》。在影片中,导演让·鲁什实验了他把纪录片 与某种故事片因素结合起来的想法,力图使电影成为人们真实生活的 纪录。他们首先对街上碰到的人进行采访,有时深入到他们的家庭中
浅谈故事片的纪录性元素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
浅谈故事片的纪录性元素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作者:秦敏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17期[摘要] 故事片作为电影自始至终的主流,它的故事性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存在着纪录性。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质的影像,其故事性也引起了关注。
故事片与纪录片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借助式地发展进步。
[关键词] 纪录性故事性真实性一直以来故事片是电影的主要类型,其故事性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是近年来它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纪录性问题。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质的影像,其故事性也引起了关注。
于是故事性的纪录片与纪录性的故事片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
对于纪录片故事性的追寻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是对娱乐性的一种追求,前提是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仍是纪录性。
如今很多的故事片也开始追求这种纪录性。
且不提大名鼎鼎的以“真实美学”为口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单就近几年的电影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找到这样的例子。
被誉为美国电影史上怪才的斯通,他拍摄的《刺杀肯尼迪》成功的把故事性和记录性糅合在一起。
刺杀肯尼迪的现场就引用了当时的纪录片,而剧情描写和人物塑造部分则充分发挥了美国电影长于讲故事的功力。
导演的不拘一格成就了这部影片。
在国内,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虽然是职业演员,但是外景戏部分却来自真实的群众。
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将摄影机隐藏,拍到的外景是真实的外景,完全是纪录片的感觉。
到了《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山村场景,还有非职业化的演员。
地道的方言,质朴的表演,完全是纪录片的元素。
到了第六代导演,这种记录性更加普遍。
从《小武》开始,《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我们在贾樟柯的影片中找不到专业演员,我们看到的是山西的小县城汾阳和大同:嘈杂的人声熙攘的街道,不讲究构图不讲究美感,一切都是真实的纪录,甚至连镜头的运用都显得非专业化。
但正是这种真实纪录的风格成就了贾樟柯。
第六代导演似乎都很喜欢用纪录的手法表现故事。
陆川的《寻抢》、《可可西里》,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都是在故事片中加入纪录性的元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的实践与探索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姜涵予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2期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在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持续增加,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形式,其可以带给受众以良好的观看体验,满足其精神化需求。
电视纪录片实现故事化,能够激发受众的收看热情,对促进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实践;探索随着我国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纪录片逐渐受到公众的欢迎与认可,故事化是我国纪录片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纪录片拍摄和制作中,通过故事性的表现手法和情节,提升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通常情况下,纪录片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人文、科技、历史等不同方面,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人们的精神诉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故事化纪录片更加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特点和收视习惯,并且兼具教育性、愉悦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因此,针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进行分析和探究,对促进我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电视纪录片故事化的内涵与发展现状(一)故事化内涵纪录片属于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满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纪录片受到了更多受众的欢迎与认可。
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纪录片中融入故事描写,可以为受众展示更多的生活场景,并且通过故事化和艺术性的方式进行润色,进而提升纪录片的可观赏性。
故事化创作方式将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集中在一起,进而形成特定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艺术色彩让这些场景更具有画面感,受众在观赏记录片中,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其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还可以在画面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将受众更好的带入到故事中。
故事化纪录片可以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内在关系,提升纪录片的生活价值和感染力,满足现代受众听觉和视觉的需求,而将图片、视频和故事化情节充分结合,还可以让纪录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带给受众更加新奇和舒适的观看体验。
论故事片的纪录性和纪录片的故事性
论故事片的纪录性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冯伟【摘要】"故事片的纪录性"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展现的是故事片和纪录片互相补充和互相借鉴的态势,这种发展态势既标示出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诸多共性,也彰显了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原则性区别.认识到什么是"故事片的纪录性"和什么是"纪录片的故事性",有助于我们把握住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度",并在这个基础上促成两者之间的积极的借鉴.这对于指导两者的具体的创作实践、促进两者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1【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故事片;纪录性;纪录片;故事性【作者】冯伟【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成都,6117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4在谈到故事片和纪录片是否有区别时,中国纪录电影评论和研究专家林旭东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电影诞生初期,甚至在弗拉哈迪和维尔托夫的时代,是无所谓纪录片还是故事片的,只有电影。
”“现在,有人故意模糊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界线,而且已经走得很远了。
在 1999年的山形电影节上,我看过美国导演艾里克.莫里斯的最新作品《你好,死亡博士》,这部 91分钟的影片耗资 500万美金,这在纪录片届已是天文数字,很让第二世界的欧洲导演咂舌。
这部影片采用了很多电脑合成技术和再现手法,视听效果非常刺激,颇有美国大片的风范,但是跟传统的纪录片定义相去甚远……”[1]确实,在电影的发展史上,纪录片和故事片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是极深的,我们只需略微回顾一下电影史上对各类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命名诸如“纪录性故事片”、“艺术性纪录片”等,只需仔细观摩一下电影史上经典的故事片或纪录片作品,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者在诸多方面的水乳交融状态,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交融关系的源远流长。
“只有这个现实世界的某个故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电影”——对话世界著名纪录片理论家布莱恩·温斯顿
“只有这个现实世界的某个故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电影”——对话世界著名纪录片理论家布莱恩温斯顿
何萍
【期刊名称】《现代视听》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布莱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英国林肯大学教授,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学者之一,世界著名纪录片理论家,现任英国电影电视研究会主席。
布莱恩·温斯顿自1963开始从事纪录片创作,1985年摘得艾美奖纪录片剧作奖,长期在BBC负责纪录片导演的培训。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何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浅谈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和电影故事片的“纪录化”——以《探索·发现》和《辛德勒的名单》为例 [J], 许鲁平
2.纪录片如何实现\"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对话\r——以国际电影节获奖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为例 [J], 陈巧巧;王庆福
3.纪录片如何讲故事纪录片如何讲故事 [J], 赵欣
4."纪录片讲故事• 2019"中日纪录片学术论坛——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规律与传播价值 [J],
5.探析故事性的表现手法在自然类纪录片中的运用——以电影《子熊故事》为例[J], 赵丹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