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了。当然消费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现象的代名词,它还与各种文化与文学的嬗变一起成了消费社会的“景观”。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嬗变更是这一“景观”中的热门话题。文学“从以往的精神文化建构,演化成为整个社会文化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往居于主流地位的精英文学、雅文学日渐式微,而具有明显商业化倾向的消费文学则异军突起,并以其繁荣的创作和广泛的受众而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甚至具有主流意识的文学景观”。[1]这一景观如今正朝着商业化、娱乐化、通俗化方向的发展这引起了学术界理论界的重视。毋庸置疑,文学的这种嬗变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有使群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的积极方面,也有对社会正能量冲击的消极影响,不管是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影响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本文就将从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文学几个走向入手,阐述该走向对受众群体的影响,从而努力寻找到一条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文学发展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可以欣赏到好的文学作品,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一、消费主义文化的到来

消费主义文化最早产生于西方,最初源于把文化作为商品去生产和销售,其主体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孕育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文化是一个与时代不断发展相结合的有机体,文化也将随着社会的变革做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消费主义文化也开始在我国悄然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离不开两个必然的条件:一是社会必须具备提供批量生产文化商品的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运行机制。二是必须具备支撑消费文化产品的大批消费者。批量生产出来的文化商品为消费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而市场的传播交换媒介为消费者的购买提供了机会上的可能。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消费主义文化可以顺利地进入市场,由于现代传播手段特别是电子传媒的普及,文化产品的生产复制变得更加轻而易举,文化商品已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消费人群也大批量地增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一部分的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购买力,逐渐具备了文化消费的经济水平。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人们身心俱疲,而具有消遣性和娱乐性的消费文化为处于精神需要的人们送来了如春风般的舒适,这也使得消费文化愈来愈全面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由此消费文化也就不断壮大起来。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相应的消费文化必然出现,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所以必须承认这是历史的进步。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消费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说,人们的消费水平与质量如何,恰恰是人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2]

但我们不能就因此夸大消费的作用,如果是不恰当的消费,则有可能反伤人性,阻碍社会的进步。所以消费文化的兴起真的让人喜忧参半,而文学作为文化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和重要表现形式必然引起关注,可以说文化中处处有文学的影子,只有更好地认识文学才能更好地引领整个社会的文化正能量。

二、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走向

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产生了消费主义文化,而消费主义文化几乎使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文学是文化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不可能一成不变,那么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文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文意在从三个方面阐述文学令人深思的走向。

(一)商品化

文学作为一种生产活动从未像现在这样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到文学实现都与经济、商业,金钱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诸多环节收到生产的一般规律的支配,也就是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者是作者,消费者是读者,疏通的渠道和中介是各类文化艺术媒介,产品或商品是文学作品。那么在这样的一条生产链上文学的商品化又有什么特征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作家群体走向市场。与80年代的作家不同,如今的作家大多是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不再是“吃皇粮”的人,不再靠着那微薄的“工资”生存。而是直接与市场相联系,走向市场的作家自然要与市场与时俱进,同步发展,进而必然受市场的制约。作者在受到市场规则制约的同时也享受着市场为其带来的巨大收益,通过市场的流通,他们的作品变成真真正正的消费品在市场上叫卖,进而作家作为供应商也是乐意供应。这样的诱惑对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作家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职业,而作家本身却是普通的人,需要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要,市场就为作家的谋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市场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为作家谋得生存,许多优秀的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实现其价值,传播正能量,不得不依靠市场的力量,这也是很多知名作家经常与市场打交道的原因。

第二、商业手段推销兴盛。曾经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如今更多畅销的作品却是经过隆重的打造包装的。例如郭敬明和他的作品们,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一旦有作品要推出,策划者会先对郭敬明进行一番颇有创意的打造,然后再对作品进行一番曲折的离奇的包装,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非常有吸引力和神秘感的郭敬明,而他的作品也让读者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接下来惊人的销售量便在情理之中了,而如今对作品的成功与否,销售量几乎成为了唯一的评判标准,有了让人满意的销售量也就预示着这场策划的成功。其实这种商业手段的打造在很多领域都进行的如火如荼,

只是将文学也进行商业形式的打造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文学的商品化发展程度罢了。

第三、“复制”的科学技术使文学传播的范围扩大。科学技术对文学的商品化影响是不可小视的,因为科技的进步使曾经的狭小的文学欣赏空间被无限的扩大。例如曾经活字印刷术可谓科技最前沿,但如今的电子复制技术可以瞬间令各种信息传遍千家万户。例如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到场的人数有限可是能欣赏高雅艺术的人却是无限的,而如今那些没有办法进入现场的人们打开电视机都会看到被复制过来的同样美妙高雅的艺术。文学作品的传播也是如此,过去的口耳相传,面对面交流早已被历史湮没,机器的大生产使文学作为商品进入千家万户,普通的民众同样可以在茶余饭后享受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不管受众群体的收获有多大差异,文学的商品化使文学得以普及化是不争的事实。

文学的商品化是随时代应运而生,它存在着积极地影响,也存在着消极的方面,那针对文学的这一变化,作者也好,策划者也好,消费者也罢又该如何去面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二)娱乐化

现如今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文学更加注重的是它的娱乐消遣作用而不是教化作用,熟谙制作之道的老村就放言“畅销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的时代性,它的娱乐功能和消遣功能”。[4]文学的娱乐消遣也几乎成了当下文学创作的唯一注脚。由于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希望得到放松,许多人欣赏文学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一下缓解生活的压力派遣疲劳,获取一些在其他地方被挤占的快乐。读者是文学作品的接受者,更是买主和顾客,正是有了他们文学作品才能卖的出去,文学作品已经商品化必然要尊重商品运营规律,尊重大众的消费需求,否则一但失去销路整个文学运行的流程也将中断。在这样一个类似食物链的关系层上,文学的娱乐化表现为:

第一、文学观念的变化。这里的变化既有作者创作观念的变化,也有读者欣赏观念的变化。从作家的创作心理来看,与曾经备受推崇的严肃文学相比,娱乐文学更能受到读者的青睐,在各种压力下压抑的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轻松愉悦的作品,而不是深沉晦涩的作品,作家们也尽可能地在满足消费者要求,同时也满足自身的利益。于是,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不再是一心只顾针砭时弊,借文学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也要看看观众喜欢什么从而娱乐大众顺水推舟,也让自身的路走得更长远些。从读者的欣赏角度来看,与曾经80年代读者的单纯相比,如今的读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思想活跃,欲望强烈,对未知充满好奇,这样一来作家在创作时就必然会考虑:

一是抓住读者猎奇心理,作者将生活中原本粗糙的故事完整的连贯起来,并用文学的手段营造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个牵人心魂的悬念,再加上暴力的巧妙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