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所需课时
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读课文,把你认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写在课本的空白处,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字词估计: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
2.联系词语盘点学习本课词语。
3.指名同学读课文,进行指导评价。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整体感悟全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指名交流,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几个方面说。
3.其他的人又是怎样劝说的呢?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4-对所有人的劝阻,父亲是怎么回答的呢?
父亲的回答都是类似的一句话:“谁愿意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们说,他是不是真的精神失常了?(不是)那为什么会这样?(他一心就想快点见到儿子啊!信念非常坚定)
拓
展
资
料
或
个
性
做
法
1.小练笔。
难道阿曼达和同学们被埋在废墟底下从没有害怕过?(不是的)七岁的孩子啊,他们可能会——(有的哭、有的尖叫、有的大声喊-)阿曼达呢?(镇定、坚强、乐观)黑暗中,他们虽然看不见彼此的神态,但一定有过许多真实感人的对话。请想一想、写一写吧。写的时候可以模仿课文中父亲与其他人的对话,用上对比和反复的写作手法。
2.随文形成的打油诗:
儿子学校成废墟,父亲挖掘不放弃。一句承诺连两心,这对父子了不起。
教
学
反
思
变化多端的按课文内容填空,让孩子难以对付。教了将近二十年的语文,在基础知识的考察中,我最怕的是按课文内容填空。因为一则要求你要与原文一模一样,二则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填出答案的,许多同学又往往把握不住最主要的。所以在考试的时候,错误率是比较高的。而作为我这样一个不强迫学生去整篇背书的老师来说,这种差距就显得更大了。今天教学的这篇课文,就有好多的按课文内容填空题可以出。如:父亲伟大在哪儿?儿子了不起在哪儿?如:相关句子内容的填写,标点的标注等等。在单位时间的教学中,要对付多如此问题,想想也只有在课堂中多读,多练了。
1.儿子听见瓦砾堆里有挖掘的声音,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因为他坚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他爸爸常常对他说“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2.阿曼达在废墟中又是怎么想的呢?
3. “不!让我的同学先出去吧。我知道,你会和我在一起,我不怕。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里你读出了什么?(阿曼达先人后己。阿曼达对父亲的信任。)
5.父亲又是怎样挖掘的呢?理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什么要分解时间?
6.现在的父亲是什么样的?理解父亲的外貌。
7.他除了用手挖以外,还要干什么?(搬、顶、扛、推)
8.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五、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四、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读:“阿曼达,我的儿子!”从声音中,你听出了什么?
(父亲很爱孩子;父亲伤心欲绝;父亲在苦苦寻找儿子!)
2.再看,谁又在喊呢?他们喊过之后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就不爱孩子吗?
(父亲坚定的去挖,而其他父母是绝望地离开了。这里太危险了。已经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教 学 流 程
环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准备
教 学 流 程
环节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揭题。
1.读题,师生同写课题。
2.2008年的5月12日,是一个值得永久缅怀的日子,就在那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外貌今天的课文讲的也是发生在地震之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六、总结
光明与黑暗两重天,这对父子在灾难降临时,心相连、情相牵,用爱与信任构筑了生命的桥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真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假如让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想用什么做题目?(爱、信任、奇迹、了不起的父与子)
读写结合,设计随文练笔,让学生对窃读的快乐与惧怕有较深的理解与体会,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提高表达能力。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所需课时
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读课文,把你认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写在课本的空白处,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字词估计: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
2.联系词语盘点学习本课词语。
3.指名同学读课文,进行指导评价。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整体感悟全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指名交流,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几个方面说。
3.其他的人又是怎样劝说的呢?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4-对所有人的劝阻,父亲是怎么回答的呢?
父亲的回答都是类似的一句话:“谁愿意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们说,他是不是真的精神失常了?(不是)那为什么会这样?(他一心就想快点见到儿子啊!信念非常坚定)
拓
展
资
料
或
个
性
做
法
1.小练笔。
难道阿曼达和同学们被埋在废墟底下从没有害怕过?(不是的)七岁的孩子啊,他们可能会——(有的哭、有的尖叫、有的大声喊-)阿曼达呢?(镇定、坚强、乐观)黑暗中,他们虽然看不见彼此的神态,但一定有过许多真实感人的对话。请想一想、写一写吧。写的时候可以模仿课文中父亲与其他人的对话,用上对比和反复的写作手法。
2.随文形成的打油诗:
儿子学校成废墟,父亲挖掘不放弃。一句承诺连两心,这对父子了不起。
教
学
反
思
变化多端的按课文内容填空,让孩子难以对付。教了将近二十年的语文,在基础知识的考察中,我最怕的是按课文内容填空。因为一则要求你要与原文一模一样,二则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填出答案的,许多同学又往往把握不住最主要的。所以在考试的时候,错误率是比较高的。而作为我这样一个不强迫学生去整篇背书的老师来说,这种差距就显得更大了。今天教学的这篇课文,就有好多的按课文内容填空题可以出。如:父亲伟大在哪儿?儿子了不起在哪儿?如:相关句子内容的填写,标点的标注等等。在单位时间的教学中,要对付多如此问题,想想也只有在课堂中多读,多练了。
1.儿子听见瓦砾堆里有挖掘的声音,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因为他坚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他爸爸常常对他说“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2.阿曼达在废墟中又是怎么想的呢?
3. “不!让我的同学先出去吧。我知道,你会和我在一起,我不怕。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里你读出了什么?(阿曼达先人后己。阿曼达对父亲的信任。)
5.父亲又是怎样挖掘的呢?理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什么要分解时间?
6.现在的父亲是什么样的?理解父亲的外貌。
7.他除了用手挖以外,还要干什么?(搬、顶、扛、推)
8.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五、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四、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读:“阿曼达,我的儿子!”从声音中,你听出了什么?
(父亲很爱孩子;父亲伤心欲绝;父亲在苦苦寻找儿子!)
2.再看,谁又在喊呢?他们喊过之后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就不爱孩子吗?
(父亲坚定的去挖,而其他父母是绝望地离开了。这里太危险了。已经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教 学 流 程
环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准备
教 学 流 程
环节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揭题。
1.读题,师生同写课题。
2.2008年的5月12日,是一个值得永久缅怀的日子,就在那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外貌今天的课文讲的也是发生在地震之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六、总结
光明与黑暗两重天,这对父子在灾难降临时,心相连、情相牵,用爱与信任构筑了生命的桥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真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假如让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想用什么做题目?(爱、信任、奇迹、了不起的父与子)
读写结合,设计随文练笔,让学生对窃读的快乐与惧怕有较深的理解与体会,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提高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