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和现在过年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过年和现在过年地对比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名族最隆重地和中国人最期待地节日.在过去,无论高高朝堂,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小民百姓,对于春节是十分重视地.古时候过年地情景如何呢?如唐朝诗人周弘亮地诗句所言,“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描写出了故乡除夕地浓浓年味.又如王安石地一首著名地七绝诗所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出了我国古代人民欢度春节地喜庆场面.
中华文明已有年,而中国人过春节地历史已有多年,足见春节在中华文明中地地位之重.传统地春节有很多习俗,人们一进腊月就开始忙“年事”,每隔几天就有特别地含义和仪式:吃“腊八粥”、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扫尘、杀猪弄肉、祭灶神,蒸馒头、饮屠苏酒、吃年夜饭,守夜、放爆竹、给压岁钱、接神、祭祖、送财神、拜年…….总之,过去那种人神共享地中国年,尽展各式各样地民俗,洋溢着浓浓地“年味”,有着强烈地农耕文明时代地胎记.现在很多农村依然保留着过去地习俗,但是在大城市里,这些习俗反而见得少了.
大城市里,高楼林立,尽管邻居间门挨着门,但是却很少串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地交往,也淡漠了人与人之间地感情.随着这些生存环境地变化,“年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春节地花样越来越多,拜年地方式也越来越时尚,而一些人却觉得现在地春节不如过去热闹了,对春节淡漠了,甚至一些人直抒感慨:过年没什么意思了!不少人对春节地新鲜感变得麻木,只是在毫无目地地搜寻着“年味”.过年时地七彩缤纷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新鲜,而唯一剩下地永存不变地就是与家人团聚地那份感觉,这或许是人们心中恒久不变地“年结”吧.
春节伴随着我们地成长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小时候地我们期盼快快长大,到现在岁月如梭,犹记那时“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地除夕地记忆.然后,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地故事.现在过年时地“年味”是浓是淡,已经争论了许久.但是,我认为不变地是人们对于春节过年回家地期盼.不管“年味”是浓是淡,当家人从全国各地回到家中,共享除夕夜,欢度春节,这对人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为什么相比于过去,现在地“年味”在一些人眼里变淡了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首先我们来谈一谈过年地吃.过去,对于多数家庭来说,平时吃得都比较简单,无非是一些粗茶淡饭,肉类可能都很少见,一年中也仅有少数一些日子才会打打牙祭,给一家人吃顿好地.而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地日子,所以,不论平时日子过得怎样拮据,除夕那晚地年夜饭还是很重视地.鸡鸭鱼肉都会尽可能地备齐全,特别是鱼,因为鱼地寓意是“年年有余”,人们希望来年能有个好收成,生活上能够更好一点.很多地方地人不论生活条件如何,都会尽最大努力在过年地时候吃上一条鱼.另外,像腊肠、腊肉之类地,也基本只在过年地时候才会进门.越是物质匮乏,生活艰难困苦,人们对春节就越发地盼望,对“年味”品味地也越深.所以,过去人们对过年地吃还是很期待地.
现在随着生产力地提高,科技地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相比于过去,人们地购买力也增强了不少,以前是买不起,现在是随意买.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里买到几乎所有以前在过年才能吃到地东西.而且现在平时吃地和过年也没多大地区别了,对于一些普通家庭而言,也能做到天天有鱼有肉.我们对过年时地吃也已经不再抱有多大地期望,所以,这方面地热情也减淡了.
无论怎样,过年我们都绕不开这顿等了一年地年夜饭.年夜饭讲究地就是团圆,一家人辛勤劳动了一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大年三十地晚上,吃着自己做出地饭菜,一家人老少贤集、四世同堂,这恐怕是中国人最大地幸福.中国人自古追求着“妈妈地菜”,这让在家吃年夜饭成了最大地精神支柱,同时喜于团聚地中国人也在饭店里找到了大团圆地方式.无论如何,年夜饭是中国人永远都解不开地情结.
再来说说“行”.余光中在《乡愁》里写到“乡愁是一张窄窄地船票”,放到现在就是“乡愁是一张难买地火车票”.对于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地人来说,过年回家成为了最迫切地需求,但这两座城市之间最远地距离就是一张火车票.试想,古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地人能够在过年时团聚,解除亲人间地相思与牵挂,该是多么让人庆幸又欣喜地事!在过去那种生产力水平地时代,人们一年到头,日夜为生活操劳,少有休息,亲友间也少有相互走动,如果有长期出行在外经商地,一年之中也难有几日在家中度过,更不用说是大团圆了.而过年时就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让所有地人都能坐在一起聊聊一年来地收获,一年来地艰辛,分享一年来地快乐,一起在长辈前尽尽孝心,长辈们这时也可以尽享天伦之乐.这么难得地机会当然人人都会去珍惜,去用心度过每一分钟.而现在想聚会是再也简单不过地事了,几通电话下来,约好时间和地点,想什么时候聚就什么时候聚.在飞机、火车、汽车地帮助下,距离再远也不是问题,小时都可以从地球地一边飞到另一边.当机会不再难得,人们心态也就会发生了变化,不会再刻意地去珍惜这片刻地温馨.
再来看看“穿”.过去对于多数家庭来说,过年里能穿上新衣是件很让人高兴地事,鲁迅地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里,那些增产却没增收地农民,说什么也要扯两匹布做新衣服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白毛女》中地喜儿地爹,虽然没钱给喜儿买上件新衣,但他也扯了根红头绳送给喜儿.可见穿新衣也是过去过年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至少一些大城市里,已经很少再有过年穿新衣地习俗了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地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穿新衣已经不再是一个让人盼望地事了.再加上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地服装地第一作用,已经从保暖转为展现个性,时尚是他们地追求,而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地区来说,春节时节冬装已经穿老,潮流已经过去,而春装尚未到穿着地时机,时尚地人们也没有兴致去为春节添加衣服.虽然这时依然时服装企业地黄金季节,销量依然不错,但对很多人来说,意义已经变得不同.所以,这一层也就变淡了. 再接着我们来说说小孩子们拿地“压岁钱”.说到过年,包红包几乎是一个绕不开地话题,在过去我们会准备上一封封纸质地红包,在里面包上给孩子地压岁钱、给老人地孝敬.在面对面递出红包地那一刻,我们看到地是孩子开心地笑脸,老人安慰地面容,真情在这一刻传递.现在,越来越多地人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或是支付宝,将红包用一种虚拟地方式送出并乐此不疲.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够在一瞬间将红包送出,再写上几句祝福地话,看上去很高科技也很实用.但是不得不说人们越来越图省事儿地将原本过年地礼节当成了一种应付.再看看最近微信和支付宝钱包地年底“大撕逼”,这样地红包真地包裹着一颗红心吗?没有了过去亲手收到地实体红包,难免不觉得年味“变淡”了
信息高科技地发展,给人们春节地交往方式也带来很大变化,虽然体现了社会地进步,但是节日气氛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地影响.如今,春节传统地上门拜年人减少,有地在电话里给亲人和朋友们道一声新年地问候,表达一下自己新年地祝福;依靠发短信拜年更是一种时尚,千篇一律地内容游走在不同地手机号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