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管县到省管县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市管县"到"省管县"
随着国务院机构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专家指出,这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在管理层面上,推进和完善"省管县"的改革。
"省管县",这项触及中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内容的改革措施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省管县"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说,目前的"市管县"的格局是从1982年开始的。
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过去不少地方地区和市并存问题,希望通过一些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地方的发展。
汪玉凯认为,"市管县"的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一是"市管县"体制扩大了市的行政"势力范围",加之市的权力大于县,造成一些市随意扩张,市与县争资源、争土地、争项目的竞争关系与行政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屡屡发生冲突,行政成本高、效能低。
据记者调查,由于有地级市这一级政府的存在,有的地方每年多支出近亿元的行政成本。
更有甚者,个别地方市县内耗严重,关系相当紧张。
二是由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和传统体制的影响,一些地级市只顾中心城市的建设,有的甚至截留政策、资金与项目,成了县域经济的"抽水机"。
专家分析,管理体制层级越多,行政成本就越大,公共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越难以准确落实。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目前开展的"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改革试验,基本导向是力求实现省以下财政层级的减少。
这些改革如果走通了,会进一步带动中国行政架构的改变,意味着省和市县之间不用再搭建地级市,乡镇可变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从而实现政府层级的改进,有力促使事权划分的清晰化、合理化和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明显降低行政体制的运行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再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加强与完善,将有效地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有利于形成"长治久安"的机制。
两种模式:"财政管"与"行政管"
汪玉凯说,目前"省管县"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浙江模式,一种是海南模式。
浙江模式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财政体制上的"省管县",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管理的权限。
汪玉凯说,這是向"省管县"模式转变最直接也最容易的切入口。
实践证明,实行"省管县"激活了浙江县域经济的活力。
据统计,2007年全省58个县(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均超过了亿元,其中24个县(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均超过10亿元。
但是,由于仅仅在财政上实行管理,浙江模式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省管县"。
而海南从1988年建省开始就没有实行市管县,海南省所有的县、县级市、地级市都是由省直接管理,是独立的经济单元,不存在地级市对县和县级市的行政管理问题,二者之间只有行政级别的差别而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汪玉凯认为,"省管县"改革应该首先从容易的地方即财政管理做起,逐渐过渡到行政的"省管县"。
但是,改革也不一定一刀切,可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汪玉凯说,海南的改革可以进一步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把中央没有明确规定的权限下放到县里,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县域经济的活力。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