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边塞诗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边塞诗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出塞》《从军行》, 王之涣《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维《使至塞上》《老将行》。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 但题材有所扩展。
•6
(3)题材介绍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 或反映戍边的艰辛; 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19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第二首诗亦写戍边将士辞家别亲的怨愁,但末句翻以豪语结之,表现了戍边将士忠勇报国的坦荡胸 怀。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 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 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 更见功力。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 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 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 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
17
(3)李白《从军行》二首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第一首为五律,写战士的作战经历,表达通过征战杀敌来实现和平的愿望。 第二首为七绝,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 军形象。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边塞诗总结资料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边塞诗总结资料

边塞诗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句解:(1)首联: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2)颔联: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3)颈联: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4)尾联: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黑云:厚厚的乌云。

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摧:毁坏。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

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

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临:抵达。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塞上”一作“塞土”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招揽隐士。

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君:君王。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赏析《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后称“乐府诗”。

多介绍战争场景。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 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 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 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 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 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 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 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 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 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其一》)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
委婉清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答案 (昨1)夜夜秋晚、风秋入风汉、关汉关,、朔寒云云、边冷月月满、西西山山,。诗的 前两句更描绘催的飞是将一幅追初骄秋虏边,关阴莫沉遣浓沙重的场夜匹景马,还营造。了紧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2成6了-都7作6尹5者)、作:剑为字南镇季节守鹰度边,使关华,的阴广将(德领今二,属年斗陕志 昂志扬;的第(豪四7迈句64情 写)怀 全秋。 歼率第敌兵三军西句的征写决,部心击署,败显奋吐示力蕃必出军胜击队的,七信显万心示多。昂人扬。的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地名:安西、楼兰、轮台、龟兹、夜郎等 名族名:胡、羌、羯、夷、匈奴等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等 地理区域: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等 乐器:羌笛、胡笳jiā、琵琶等
解读边塞诗歌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是一脉相成的,如果 积累了大量的诗歌,有很好的古诗基础,再加上对边塞诗 歌常见意象、常见情感的了解,高考做好边塞诗是没有大 问题的。
完成:高考真题实践演练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盛唐时期边塞诗派名噪一时的还有
王之涣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翰 崔颢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雁黄门鹤胡楼人歌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导人物王维,同样是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作者。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他们的边塞作品也都是量大质优。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纭,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军。
塞诗诗歌的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塞诗诗歌的鉴赏
2.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情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生活奇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风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风格

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风格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边庭落日骆宾王紫塞流沙北,黄图①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②,万里逐沙蓬。

候月③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⑤,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

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

③候月:观察月相。

《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④积石,山名。

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

1、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①祖咏②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②祖咏:开元十二年进士,因为性格不偶流俗,不被当朝重用。

③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缨:绳。

2、此诗是如何体现边塞诗的特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其二)戚继光清溪谁与濯尘缨?水气常昏海上城。北塞晓烟嘶戍马,西风寒浪吸长鲸①。旗翻紫电皇威远,剑跃青虹阃令②明。骄子莫询周鼎重③,郁葱佳气满神京。【注】①长鲸:比喻巨寇。②阃令:军令。③周鼎:《左传》有“(楚子)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3、此诗深得盛唐边塞诗的神髓,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杨巨源严城①吹笛思寒梅②,二月冰河一半开。

紫陌诗情依旧在,黑山弓力畏春来。

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

旌旆朝天③不知晚,将星④高处近三台⑤。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

精选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一、典型例题1 阅读下边的诗,回答间题。

(5 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 qì)荒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如何的边塞情形?答:长长的驼队前进在广袤的荒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剖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照。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剖析 20** 年诗歌鉴赏题采用了张籍的《凉州词》。

第(1)小题重视从形象方面考察对诗歌的理解,考生要总结出诗句中所表现的情形。

第( 2)小题重视从表达技巧方面考察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织,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

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芜萧瑟的氛围有力地示意出边城的动乱不安、紧张恐惧,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 ,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 ,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打劫取代了贸易,冷清取代了繁华,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此中虚实联合的手法能够从课本中找到答题事例。

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托,交叉在一起表达同同样的感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上片大多数写实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光景由实到虚,下片“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想象分手后情形为虚景。

设题与课内知知趣连接。

2 阅读下边这首清诗,回答下列问题(8 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 [ 注] 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 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停留” ,与本诗对比你更喜爱哪一种?请简要说明原因。

解题思路:诗歌鉴赏第一要从诗歌的主题下手,本诗重点在于后边“出关争得不回头?”一句,写出思乡之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的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的情感

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①旌旗在北门。

行子②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汉将:这里借指唐将。

②行子:出行的人。

1、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秦韬玉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

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

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

2、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歌岑参(唐)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陇头吟①王维(唐)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

②太白:金星。

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测战争。

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

3、《胡歌》《陇头吟》均为边塞诗,在抒发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二首·其二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王门关[注]。

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4、两首边塞诗抒发的感情和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王维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①,归来报天子。

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使客,夜上成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38张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38张
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 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 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四、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主题
(一) 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 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例如:
三、了解边塞诗发展特点 ——体会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 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 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 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二) 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
内 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 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 为题材的诗。
内 容
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 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
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 张、对比、互文、用典
等。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 征人”“塞”“戍”等与军旅 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 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 、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 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 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课件(1)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课件(1)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参军行》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三)保卫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遣傅介子刺杀了楼兰王,改立 其王,还改国名为鄯善。
傅介子——斩杀楼兰王,提首挂京师。 宋代的冯时行直接赞誉傅介子: 愿学北地傅介子,一节出斩楼兰王。
■ 3.用典故: ■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辛弃疾)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温庭筠) ■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
异地诗 ——边 塞 征 战 诗
一、边塞征战诗
以边塞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陈陶等
二、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画边塞雄奇壮丽的特殊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 六、常见典故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辛弃疾)
■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清贫,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 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疆,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 文从武。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征人怨 》柳中庸
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衬将士 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考边塞诗试题及答案

高考边塞诗试题及答案

高考边塞诗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

2. 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思念之情。

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了边塞的雪景。

4. 高适的《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了边塞的苍凉。

5.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气氛。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首诗不是边塞诗?A.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B. 王昌龄的《出塞》C. 李白的《静夜思》D.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案:C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王昌龄C. 岑参D. 高适答案:A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王昌龄C. 岑参D. 高适答案:B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5.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中的“大散关”位于哪个省份?A. 甘肃B. 陕西C. 宁夏D. 新疆答案: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边塞诗的特点。

答案: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描绘边疆风光、战争生活和将士情怀。

其特点包括: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如大漠、长河、雪山等;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2. 边塞诗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如何?答案:边塞诗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边疆战争频繁,边塞诗因此应运而生。

许多著名诗人如王之涣、王昌龄、岑参等都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艺术才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塞下曲(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塞下曲(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塞下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李贺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注释】①蕃甲:番人的甲衣,锁衔细密,状同蛇鳞。

②旄头:星名,即昴宿。

古人以此星特别明亮时,主战事。

③席羁:诗中指塞北草名,可饲马。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选取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自然风物、地名、器具等,意象绵密,营造了萧瑟而紧张的边地生活场景,反映了边患不息给人民带来的深重愁苦。

B.“城头月千里”一句选用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月”,在“千里”这一辽远的空间中给人孤苦冷寂之感,饱含戍边征人乡愁无极的喟叹。

C.诗的中间四句“露下旗漾漾,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正面描写了旌旗招展、金鼓连天、兵戈扰攘的战争场面。

D.“河声出塞流”一句不写黄河水,却写水声,把视觉转化为听觉,将那种奔腾不息的场面转化为令人惊心动魄的声音,使诗的结尾悲壮雄浑、富有感染力。

2.清代马位在《秋窗随笔》中写道:“长吉善用‘白’字,如‘雄鸡一声天下白’‘一山唯白晓’……皆奇句。

”本诗则用了两个“白”字,“白于水”“青冢白”,试分析诗中“白”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李颀黄云雁门郡①,日暮风沙里。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帐下饮蒲萄②,平生寸心是。

【注】①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等地。

②蒲萄:即葡萄,指葡萄酒。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边塞诗,第一、二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用黄云、日暮、风沙营造出一种雄壮苍茫的辽阔意境。

B.第三、四句描写边塞将士,以“黑貂裘”“羽林子”表现了将士们的威武肃穆,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金笳即胡笳,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一种乐器,声音哀婉凄凉,诗中写胡笳,意在表现将士们的征战之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在鉴赏边塞诗歌时,如果我们能关注到这三个思路,那么,面对 鉴赏题目,我们就能准确快速进行分析并解答了。
诗歌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 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 七万多人。
古来战几人回
边塞诗鉴赏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应 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 (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华, 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 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 观的边塞诗派。
适)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 的景物对照,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 空的对照。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抒发将士们 思乡念亲的乡愁。)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一、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分析20**年诗歌鉴赏题选用了张籍的《凉州词》。

第(1)小题侧重从形象方面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考生要总结出诗句中所表现的景象。

第(2)小题侧重从表达技巧方面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

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骚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其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题案例。

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上片大部分写实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景物由实到虚,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分手后情景为虚景。

设题与课内知识相衔接。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诗歌鉴赏首先要从诗歌的主题入手,本诗重点在于后面“出关争得不回头?”一句,写出思乡之情。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

答:(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马后”“马前”是关键,反映将士出关,踏马征程,关内关外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的对比,聚集在“桃花”与“雪”的对比上,运用象征手法,为下文表达主题作好准备。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答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分析第1问考查考生通过比较对诗歌情感内容和艺术水平的总体认识,第2问则要求考生对诗中“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的艺术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前一问以评价为主,后一问以鉴赏为主,两个问题均允许考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就使问题的设置具有明显的梯度感,增大了考生自主答题的空间。

二、知识储备边塞诗大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边防将士为保卫疆土的英雄气概,在其中又融入了山水田园的技法,以刻画描写景物见长。

代表作:《使至塞上》《观猎》。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1>王昌龄:字少伯。

长于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活动,善于揭露征戍者的内心世界,揭露穷兵黩武,同情士卒,不乏慷慨豪气。

《出塞》《从军行》。

<2>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

代表作:《燕歌行》(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矛盾)《塞下曲》(抒发建功边陲的慷慨情怀)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

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

艺术特色:沉雄悲壮。

多慷慨之气,不平之音,风骨凛然,沉雄悲壮,改变了唐初以来婉靡之风。

如《燕歌行》。

质直浑朴,多胸臆语,常用赋法而少有比兴寄情。

如《别董大》。

<3>岑参:曾出为嘉州刺史,故人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诗歌较为集中于边塞题材,西域的奇丽风光,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拓展了边塞诗的内容。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艺术特色:奇情壮丽,节奏多变。

风格壮伟恣肆,富于浪漫气息。

感情真挚自然,一气流注。

尤擅长七言歌行。

<4>其他边塞诗人:李颀:擅长五古河七言歌行,代表作:《古从军行》。

王之涣:代表作:七绝《凉州词》、五绝《登鹳雀楼》。

王翰:擅长歌行和绝句,代表作:《凉州词》。

崔颢:传世名篇:《黄鹤楼》。

2.名家名作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

出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书愤陆游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三、规律特点1、边塞诗取材内容: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烘托。

附:常用词语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4、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花雪月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5、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