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发酵和存放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它们极易产生在粮食、饲料、食品等食品中,对动物健康和发展带来重大威胁。
本文将针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主要是由于原料、存放环境和制造过程中的不卫生导致的。
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赤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1.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影响饲料的镰刀菌属(Aspergillus)霉菌毒素,它主要存在于玉米、谷粉、糯米、糙米中。
黄曲霉素的长期食用会对猪、鸡、牛等动物的肝脏、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严重的危害。
赤霉素是由赤霉菌( Fusarium)产生的毒素,它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玉米、燕麦等谷类作物中。
传统地,赤霉素主要导致的韧皮癌(粗毛规)病对雌性动物是有危害的。
二、饲料污染预防措施尽管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非常危险,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饲料的品质和保证动物的健康。
以下是防控措施的关键点:1. 采购优质原料饲料生产企业应该要采购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高质量原料。
采购的原料必须被登记并经过检验批准。
同时,不能使用失效、霉变、有毒有害、不能吃的原料作为饲料原料。
2. 合理运输、存储原料的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饲料的完整性和干燥性,以防止霉菌的生长。
它必须在干燥、阴凉、不潮湿的环境下储存。
3. 空气环境和维护设备清洁卫生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应确保空气和设备的清洁,以减少霉菌生长的机会。
4. 审查饲料抽样检测饲料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饲料的抽样检测,以确保饲料中不含过量的霉菌毒素。
如果检测结果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扔掉超标部分或重新制作饲料。
5. 给动物隔离开药三、总结随着饲料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饲料污染导致动物群体病的概率。
因此,饲料企业应重视饲料污染问题,采取更有效的防控策略,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质量,并保护动物的健康。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饲料霉变的原因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温度湿度高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 殖,进而导致饲料霉变。
尤其是在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饲 料容易受潮,进而引发霉变。
饲料存储时间久
饲料存储时间过长,容易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氧化, 导致饲料品质下降,容易引发霉变。
存储时间过长的饲料也容易受到鼠害、虫害等影响,进一步 加剧霉变的发生。
治疗费用增加
由于动物因饲料霉变生病 ,养殖场需要支付额外的 治疗费用。
经济效率降低
饲料霉变还会导致养殖效 率降低,因为动物生长缓 慢,出栏时间延长。
03
预防饲料霉变的措施
控制饲料水分含量
水分是饲料霉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可以促进微生物的 生长和繁殖,从而引发饲料霉变。控制饲料中的水分含量 可以有效地预防饲料霉变。
避免因潮湿、高温等因素导致饲料霉变。
03
在存储过程中,还应当定期检查饲料的品质,及时发
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及时治疗霉变饲料对动物的影响
01
尽管更换新鲜饲料能够有效地 避免动物摄入有害物质,但在 某些情况下,动物已经摄入霉 变饲料,出现了健康问题。
02
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及时采取 治疗措施。
03
可以根据动物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 营养补充等措施,帮助动物恢 复健康。
霉菌毒素会损害动物的免疫系统 ,使动物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
感染。
生理异常
霉菌毒素还会导致动物出现生理异 常,如不孕、流产、死胎和畸形等 。
死亡率增加
严重的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动物死 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
经济损失严重
01
02
03
销售受损
由于饲料霉变,养殖场的 饲料销售会受到影响,因 为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有问 题的饲料。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极具危害的毒素,它会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障动物的健康。
本文将就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1. 对动物的直接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高度毒性的真菌毒素,它会对动物的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动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甚至出现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一旦饲料中含有较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动物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引发严重的疾病,对畜禽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2. 对人类的间接危害除了对动物造成直接危害外,黄曲霉毒素还会通过动物食物链传递到人类体内,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可能会引发肝癌、肾损伤等严重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1. 选择优质原料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所以在选料时,应尽量选择质量好、无霉变的玉米、豆饼等原料,避免使用霉变、变质的饲料原料。
2. 保持饲料库房的清洁饲料库房是存放饲料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干燥、通风,并且经常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灰尘、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从而降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3. 加强饲料加工与存储管理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工工艺,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导致黄曲霉毒素的生成。
同时在饲料储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潮、防霉等工作,避免饲料受潮发霉而造成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4. 定期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了及时了解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情况,可以委托专业实验室进行定期的检测分析,确保饲料符合相关标准,保障动物健康。
5. 科学添加黄曲霉毒素吸附剂可以合理添加一些黄曲霉毒素吸附剂,如活性炭、膨润土等,在饲料中起到吸附黄曲霉毒素的作用,降低毒素的危害。
6. 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养殖场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要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降低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摘要】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家禽饲料污染物,对家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主要包括饲料原料和储藏条件不佳。
黄曲霉毒素会对家禽的免疫系统、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家禽曝露在黄曲霉毒素中的途径有多种,包括食用受污染的饲料、空气中的霉菌孢子等。
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方法包括加强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定期清洁饲料储存设施、注意饲料的保质期等。
最重要的是使用合格的饲料,确保家禽的健康和生长。
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治意识对于保护家禽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家禽、危害、防治、来源、曝露途径、预防、控制、污染、合格饲料、重要性。
1. 引言1.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它可以在饲料中产生并对家禽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家禽一旦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问题甚至中毒死亡。
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家禽曝露在黄曲霉毒素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饲料或饮水。
黄曲霉毒素可以在饲料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并残留,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风险。
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方法包括清洁卫生、控制湿度、及时更换饲料等措施。
使用合格饲料也是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重要措施,只有确保饲料质量符合标准,才能保障家禽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家禽的生产损失,保障家禽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2. 正文2.1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毒素。
这两种真菌通常存在于土壤中,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可以在谷物、豆类、坚果等食物上繁殖并产生毒素。
浅谈饲料的霉变的原因及其预防
浅谈饲料的霉变的原因及其预防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的一些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等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繁殖所产生的霉变物质,一般以霉菌最为常见。
霉变不仅会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和致病菌的滋生,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毒素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做好饲料的霉变预防工作对于保障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十分重要。
引起饲料霉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收环节不规范:一些原料如谷物,采收时间不当、收获过程中存放不善,或者是储藏环境温湿度不合适,都会导致霉变的发生。
另外,储存环境不清洁,设施设备等容易滋生霉菌的病菌,也会给饲料霉变提供土壤。
2.未经处理的原料:原料中携带霉菌孢子或霉菌的饲料未经适当处理(如烘干、杀菌等),会导致霉菌的繁殖生长。
一些含有霉变菌毒物质的植物源性材料,如玉米、豆粕等作为饲料原料常常成为霉变菌的滋生地。
3.收购及贮存环节不严格:采购时如果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容易采购到霉变的或者含有霉变毒素的原料;贮存过程中,饲料堆积过高、通风不良、温湿度不稳定等都容易导致饲料发霉。
饲料霉变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储藏环境注意清洁:保持储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储存设备,确保储存环境无污染。
储存设施设备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原料的采购与检验:选用质量较好、安全的饲料原料,并对采购来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合格的原料应该满足基本质量指标,如含水率、霉变菌数等。
3.原料的处理:对于含有较多霉菌孢子和霉变毒素的原料,应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可以进行烘干、杀菌等工艺处理,减少霉菌的数量和活性。
4.储存方式:在储存饲料的过程中,避免饲料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避免饲料与水直接接触,严格控制饲料的含水率,并定期检查储存环境。
5.使用防霉剂:饲料霉变防控技术中,可以使用防霉剂对饲料进行处理,减少霉菌的繁殖。
防霉剂的选择应根据饲料的类型、用量和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饲料霉变给畜禽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动物的健康,我们需要从采收、储存、使用等环节都要注意相关的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的发生。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产生的一类毒素,它在饲料中的含量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黄曲霉毒素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它们都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动物的肝脏造成损害: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因此对肝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肝功能受损和肝细胞变性,进而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2. 对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黄曲霉毒素还会影响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得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发生凋亡和功能受损,降低了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加了动物患病的风险。
3. 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长期摄入会导致动物的生长速度减缓,体重增长受到限制,甚至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选择: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原料,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原料进行生产。
2. 加强饲料生产的卫生管理: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3. 使用抗氧化剂和防霉剂:在饲料生产中,可以适量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霉剂,能够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减少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4. 加强饲料的检测和监控:在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监控,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动物摄入含有毒素的饲料。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要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管理和监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保障动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的严重问题。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分泌的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对动物、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一旦饲料中出现霉菌毒素的污染,将会对畜牧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高度重视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饲料中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霉菌污染。
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素、玉米毒麦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霉菌毒素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很难被去除,因此容易造成饲料的污染。
而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动物的影响也非常严重,会导致畜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疾病发生率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品质安全。
为了有效防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储存在选购饲料原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避免购买受污染的饲料原料。
在储存饲料原料时,要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发霉,定期清理仓库,防止霉菌滋生。
2. 饲料加工工艺的控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避免因加工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饲料污染。
对于易受污染的饲料原料,应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避免霉菌毒素的扩散和传播。
3. 饲料质量监控和检测对于生产的饲料产品,应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制度,定期进行饲料样品的检测分析,确保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4.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清除和去除针对潜在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清除和去除措施,例如采用化学防霉剂、热处理、光照等方法,有效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引言:霉菌毒素是猪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对猪的生长和健康状态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制措施,为养殖户和畜牧业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1. 生长受限:霉菌毒素摄入会导致猪的生长受限。
这是因为霉菌毒素会破坏猪的肠道黏膜,干扰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猪的发育和生长速度。
2. 免疫抑制:霉菌毒素还可抑制猪的免疫系统功能。
这会使猪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猪在患病时的抵抗力降低,导致兽医费用的增加。
3. 生殖障碍:某些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可引起猪的生殖障碍。
它们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和功能,从而降低繁殖能力,导致产仔率下降。
4. 毒性效应:某些霉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具有强烈的毒性。
摄入这些毒素后,会导致猪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甚至导致死亡。
二、霉菌毒素防制措施1. 良好的饲料储存和管理:饲料的储存和管理至关重要。
应确保饲料的干燥和避免霉菌的繁殖。
饲料的储存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直接阳光暴晒。
饲料容器应保持清洁,定期清理对饲料进行杀菌处理。
2. 饲料中添加阻止霉菌的剂量:在生产饲料时,可以添加一些阻止霉菌的剂量,如吡咯醇、抗生素、吸附剂、酵素等。
这些添加剂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繁殖,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
3. 定期检测饲料和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水平:养殖户应委托专业机构对饲料样品和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水平进行定期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猪的健康和安全。
4. 营养平衡:营养平衡对于提高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确保猪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提高其综合抵抗力。
5. 合理使用药物:在猪群出现疾病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确定病因并规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预防猪霉菌毒素中毒的措施及霉菌毒素中毒症状
霉菌毒素的危害性1、霉菌毒素中毒隐蔽性强有时外观正常的玉米等饲料,其实已经被霉菌所污染,不被我们肉眼所观察出来,如果此时不采取防范措施,就会引起慢性中毒。
2、霉菌中毒的微量性实验室证明,每公斤饲料中含200微克黄曲霉毒素就会引起肝损伤;T-2毒素1微克/公斤饲料就会引起假发情症状。
3、霉菌毒素种类多目前饲料检测到的毒素已超过350种,对猪危害最大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
4、发病症状复杂,易与其他病症发生混淆而出现误诊。
临床症状●机型中毒表现为大量猪发病,食欲下降●发病严重,病死率高●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公猪死精、无精●病猪一般表现体温正常●慢性中毒最常见●母猪发情不正常、假发情、返情率高。
●母猪产死胎和弱仔的比例增加●母猪产仔数明显降低,泌乳量减少●有的母猪子宫脱出●新生仔猪外阴红肿●新生仔猪后腿外翻,呈“八字腿”状●生长猪外阴红肿,脱肛●生长猪皮肤黄染,皮毛粗乱●中毒猪臀部皮肤出血斑●中毒猪耳部皮肤发绀、发红。
●公猪性欲减退,包皮红肿,睾丸萎缩不同阶段猪只霉菌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1、仔猪中毒的仔猪常呈急性发作,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头弯向一侧,头顶猪栏,数天内死亡。
2、生长育成猪病程较长,一般体温正常,初期食欲减退,后期食欲废绝,腹痛,呕吐、下痢或便秘,粪便中夹有粘液和血液;消瘦,背毛粗乱。
猪的面部、耳、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及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迟缓。
由于霉菌毒素能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猪群出现免疫抑制而易受病原体的危害。
最近国外的科研机构还发现,霉菌毒素是引起猪群发生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的主要病因。
3、母猪母猪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时皮肤黄疸,四肢乏力,体温正常,粪便干燥,直肠出血,尿液颜色加深,甚至呈浓茶色(血红蛋白尿)。
(1)怀孕母猪:表现为死胎、木乃伊、流产或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以及产后发情不正常;(2)青年母猪:饲料中含0.1—0.15ppm的玉米赤霉烯酮,即可引起青年母猪阴门红肿,子宫体积和重量增加,表现发情或临产症状;(3)哺乳期母猪:表现为逐渐的拒食,表现持续发情或发情周期延长,影响哺乳期乳猪成活率;(4)当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超过5ppm时,母猪会出现直肠和阴道脱出的现象。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简介饲料是动物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霉菌毒素则是饲料中的常见污染物。
霉菌是一种可以在潮湿环境中繁殖的真菌,它们能够分泌毒素,并且威胁动物健康。
因此,本文将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为养殖业的从业者提供预防方法和措施。
霉菌毒素种类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以下几种: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种来源于黄曲霉的有毒物质,它们对动、植物都具有强烈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会干扰动物身体代谢,引起多种疾病,如肝损伤、免疫抑制和癌症等。
2. 赤霉素赤霉素(Citrinin)是一种能够由赤霉菌分泌的毒素,其特点是能够侵害动物肾脏,使其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肾炎等疾病。
3. 真菌素真菌素(Fumonisins)是一类发酵治疗的真菌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肝毒性。
在动物体内,真菌素会干扰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导致动物出现疾病症状,如瘦肉、肝损伤和药物抗性等。
4. 灰霉酸灰霉酸(Patulin)是一种由霉菌分泌的毒素,对人和家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动物食用存在灰霉酸的饲料会导致多种病症,如肝衰竭、呼吸系统障碍等。
常见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霉菌毒素被污染的饲料来源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湿度没有合适的密封条件和正常的氧化水平,存放在潮湿的地区的饲料将会腐烂并受到霉菌污染。
2. 收割、堆放和储存粮食在收割和后期堆放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温湿度变化、受到物种农村残留物、鸟类和蛀虫、尘土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被污染。
3. 非正常的运输如果饲料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及时的清洗和干燥,它们就容易受到霉菌污染。
常见霉菌毒素的预防措施要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 储存和收割储存和收割时,需要注意饲料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防止受到霉菌污染。
2. 确保饲料清洁干燥储存和运输前,饲料应该清洗并确保在干燥的环境中运输和储存。
3. 减少附着在饲料上的物种附着在饲料上的脂肪、杂质和农村残留物是霉菌生长的适宜环境,因此需要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减少这些颗粒物的附着。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 - 蘑菇种植技术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蘑菇种植技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繁殖和污染。
由于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的来源、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对动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生产、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大量存在,加之都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和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给粮食生产者、畜禽养殖者以及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是多细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2],分别是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污染和繁殖,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桔霉毒素、麦角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350多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为现今普遍认识的几种主要毒素。
所有的霉菌毒素的生物和化学特性皆不同,见表1。
2、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和消费者的普遍学习以及研究者对霉菌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饲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也日益受到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重视。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污染霉菌所生成的有毒代谢产物。
霉菌毒素种类繁多,其中有些对家禽的影响较小不易察觉,有些却可以不同程度地损伤家禽的组织和器官,造成家禽生产性能下降。
目前研究发现对家禽影响较大的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l(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A(OTA)、烟曲霉毒素(FUM)以及T-2毒素等。
1、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霉菌毒素对家禽危害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受污染程度、毒素种类和浓度以及家禽日龄大小等。
饲料污染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家禽发生急性疾病甚至死亡,污染程度较轻时,家禽会表现慢性症状,鸡群生长速度、免疫能力、均匀度、产蛋率和孵化率等下降,有的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引起维生素缺乏症,导致鸡群腿病、羽毛生长不良和蛋壳质量下降。
霉菌毒素常常还会引起家禽的神经系统紊乱、口腔溃疡、脂肪肝、采食量下降、蛋壳变薄、垫料潮湿、肌胃溃烂、羽毛生长不良和免疫抑制等问题。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影响还取决于毒素的种类和浓度,家禽对不同种类霉菌毒素耐受剂量是不同的,例如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仅800Xl(f9就能够使鸡体的细胞免疫受到抑制,给鸡群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单端泡霉烯类毒素饲料中的含量为1〜5X106时,可以引起家禽口腔损伤、生长速度受损、肌胃受损和羽毛生长不佳。
赭曲霉毒素在饲料中浓度为0.5X10-6时,会降低家禽的产蛋率、肾脏损伤、免疫力下降等。
家禽周龄大小不同受霉菌毒素影响也是不同的,雏鸡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往往呈急性状况,主要在2到6周龄易发,有时小于1周龄的也可发生,且病死率非常高。
病雏主要表现出嗜睡,食欲不振,体重降低,双翅下垂,羽毛脱落;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常伴有呼噜声或者发出尖叫声;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或者混杂血液的粪便;鸡冠、肉鬃苍白,精神沉郁,步态蹒跚,共济失调,角弓反张,肌肉痉挛,快速发生死亡。
成年蛋鸡通常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出机体消瘦、贫血,生产性能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病死率提高,往往是零星死亡。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1. 引言1.1 黄曲霉素毒素的定义黄曲霉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主要存在于谷类、豆类、油料等粮食作物中。
黄曲霉素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常见的饲料污染物质。
它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黄曲霉素毒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饲料中,如收获、加工、贮藏等环节中黄曲霉菌的生长及毒素的产生会导致饲料受到污染。
毒素的危害性非常大,对动物和人类都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主要包括种子贮藏、豆粕、玉米、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中的霉变等多种途径。
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法非常重要,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字数200】1.2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1.原料来源: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往往源自于饲料原料中的谷物、豆类、油料等。
这些原料在生长、收割、贮存和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黄曲霉的侵染,从而产生毒素。
2.贮藏条件:饲料在贮存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控制湿度、温度和通风条件,就容易产生霉菌并产生黄曲霉素毒素。
3.生产加工: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和质量控制,可能导致饲料中黄曲霉素的超标。
4.交叉污染:饲料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环节中,可能会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导致黄曲霉毒素的传播和积累。
要保证饲料的安全性和质量,必须从源头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加强原料的筛选、贮存和加工管理,避免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和传播,确保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2. 正文2.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累积后,会通过食用受污染的动物产品(如肉、乳制品等)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也会造成危害。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增加患癌症、肝脏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不仅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构成威胁,也会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保障动物生产的安全和人类健康,必须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监测和管理,做好预防工作,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霉菌毒素对牛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 a. 降低繁殖率:霉菌毒素可导致母牛发情期延长,受孕率下降,甚至不孕不育 ● b. 增加流产风险:霉菌毒素可引起母牛流产,增加繁殖失败的风险
● 预防霉菌毒素对牛繁殖性能的策略: a. 饲料管理:合理储存饲料,避免潮湿和霉变,定期清理料槽和 水槽,减少霉菌滋生 b. 饲料添加剂:使用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等添加剂,降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 c. 疫苗接种:对母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对霉菌毒素的抵抗力 d. 定期检查:对母牛进行定期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霉菌毒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及时清除饲料和饮水中的霉菌毒素 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和通风 保证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避免污染 及时发现和处理中毒的牛只,防止病情恶化
霉菌毒素对牛的潜 在危害及预防策略
● 霉菌毒素对牛繁殖性能的负面影响: a. 降低繁殖率:霉菌毒素可导致母牛发情期延长,受孕率下降, 甚至不孕不育 b. 增加流产风险:霉菌毒素可引起母牛流产,增加繁殖失败的风险
● 诱发免疫疾病:霉菌毒素还可能诱发免疫疾病,如乳腺炎、子宫炎等,给牛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 增加治疗成本:由于霉菌毒素对牛免疫系统的破坏,牛在感染疾病后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增加了治 疗成本。 霉菌毒素对牛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 霉菌毒素对牛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 霉菌毒素对牛的危害
● 预防措施
● 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预防霉菌毒素危害的疫苗可以接种给牛,提高牛的免疫力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感染霉菌毒素的牛,可以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
国际瞭望GLOBAL NEWS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张振玲(编译)(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6)霉菌毒素是某些种类的真菌所产生的有毒化合物,若谷物和动物饲料受到污染则会对动物的生长以及人类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一定要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霉菌毒素污染谷物。
谷物霉菌毒素污染率可高达60%~80%,霉菌毒素含量超标的谷物约占全部谷物的1/4左右(高于欧盟和美国食品法典的标准)。
为免受或减轻动物饲料及人类食物中的霉菌毒素污染,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常见措施:1)良好的农艺措施:正确的农艺措施有助于防止真菌生长及霉菌毒素的产生。
如播种经认证的种子,适当轮作以及适当的土壤和作物管理等农艺措施。
2)田间监测:对作物进行定期监测以及早发现真菌感染及霉菌毒素污染的迹象。
如目视观察、使用遥感技术监测以及田间抽检谷物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水平等措施或方法。
3)适时收获:适时在有利条件下收获谷物有助于减少真菌污染问题。
延误收获则会增加谷物在田间产生霉菌毒素的机会和风险。
4)及时干燥和储存:干燥是减少谷物中水分含量和防止真菌生长的关键措施。
良好的储存条件(比如适当通风和控制贮藏温度)有助于防止谷物储存过程中霉菌毒素的产生。
5)进行分级和清洁:去除发霉或明显受到污染的谷物颗粒及谷物碎片有助于降低最终谷物产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水平。
6)合理使用杀菌剂:作物感染真菌病害时,审慎地使用杀菌剂有助于杀死或抑制真菌的生长,从而降低或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
7)饲料或食品的全程及定期检测:在动物饲料或人类食品的生产及整个供应链中定期进行霉菌毒素的检测,以确保最终的谷物类产品符合法规和安全标准。
上述这些措施既有预防措施,也有治理措施(剔除受污染的颗粒)。
即使有少量谷物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大量谷物也会将之稀释到符合限量规定的水平,另外亦可将轻微污染谷物做成动物饲料或生产乙醇。
虽然既耗时又费钱地监测和治理谷物真菌毒素,但是在全球范围内霉菌毒素仍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存在于各种谷物和饲料中。
由于其毒性很强,能够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危害
黄曲霉毒素能够对饲料中的动物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
以下是黄曲霉毒素带来的主要危害:
1. 免疫系统
黄曲霉毒素能够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2. 消化系统
饲料中含有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能够造成动物的消化系统紊乱,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等症状。
3. 生殖系统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生殖系统有很大的影响,阻碍了生殖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生殖能力下降。
预防
1. 保持饲料的干燥
黄曲霉多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繁殖,因此,保持饲料的干燥是预防黄曲霉毒素的一种有效措施。
可以使用干燥剂或对饲料进行干燥处理。
2. 提高饲料质量
通过选择优质的饲料或对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防腐处理,可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3. 控制饲料的保存期限
正确地控制饲料的保存期限,可以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增加。
4. 定期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为了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应定期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预防和控制,保证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正常运转。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摘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饲料中毒素,来源包括饲料原料和贮藏环境。
它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都会造成危害,如消化系统问题、免疫系统抑制和癌症等。
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监测和处理措施,如定期检测饲料中的毒素含量,及时处理受污染的饲料。
加强饲料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加强监管和技术研究,确保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
了解并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危害、预防、动物健康、人类健康、监测方法、处理措施、饲料安全管理、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黄曲霉毒素的定义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毒素,属于霉菌毒素的一种。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很常见,主要通过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污染传播给动物或人类。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毒性,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由于其抗热性和抗酸性较强,很难通过传统的加工和烹饪方式完全销毁,因此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至关重要。
对黄曲霉毒素的严格监测和控制,以及处理受污染饲料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毒素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
在加强饲料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黄曲霉毒素的防控工作,以确保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
1.2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饲料中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于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等谷物及其制品。
这些作物在生长、收获、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黄曲霉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迅速,同时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
除了谷物外,饲料中的豆粕、鱼粉、棉籽粕等也可能受到黄曲霉菌污染,从而导致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标。
在饲料生产和储存中,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和控制措施,黄曲霉菌容易滋生并产生毒素,给动物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还可能通过饲料中的添加剂、防腐剂或混合料等非原料性来源进入动物体内。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存在于饲料中对家禽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危害包括对家禽消化道的损伤、抑制家禽免疫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力等。
为了防止黄曲霉毒素对家禽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消化道的损伤是主要的致病机制之一。
黄曲霉毒素可以导致家禽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和坏死,干扰肠道的正常吸收功能,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良。
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肠道细菌群的平衡,增加有害菌的繁殖,进一步损害家禽的消化功能。
黄曲霉毒素还会抑制家禽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可以影响家禽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干扰免疫细胞的正常活性和功能,降低家禽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
这会使家禽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黄曲霉毒素还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力。
黄曲霉毒素会抑制家禽的蛋白质合成和酶活性,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利用。
这会导致家禽生长缓慢、体重下降、蛋产量减少等问题。
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家禽的生殖系统功能,降低家禽的繁殖能力和孵化率。
为了防止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品质,尽量避免使用霉变、生长不良的饲料原料。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干燥和杀菌处理,以减少霉菌的污染。
还可以添加一些防霉剂或酶制剂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定期检测饲料和家禽体内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家禽长期暴露在高含量的黄曲霉毒素中。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毒素污染问题,它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污染,包括玉米、小麦、大米、谷物饼干等。
一旦动物摄入了受污染的饲料,就会导致中毒症状,严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和污染,对于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1.对动物健康的危害黄曲霉毒素主要对动物的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长期摄入受污染饲料的动物容易出现厌食、消瘦、体重下降、毛色暗淡、脱毛甚至死亡等症状,对于家禽、畜牧业和养殖业来说,这些情况将直接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黄曲霉毒素不仅对动物的健康产生危害,还会通过动物产品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受污染饲料所养动物产生的肉、蛋、奶中也会残留有毒素,进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长期摄入受污染动物产品的人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肝损伤等。
3.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造成了动物健康状况的下降,导致了畜禽养殖业的损失。
由于动物产品的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畜禽产品的销售价值。
这无疑对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1.饲料原料的存储管理保持饲料原料的干燥和通风,防止潮湿和霉菌的滋生。
在存储饲料原料时,箱体或仓库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水分进入堆放的原料,减少霉菌的生长。
2.饲料生产过程的控制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加工设备和生产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霉菌的传播。
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避免加工设备受到霉菌污染。
3.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和抗霉剂是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方法。
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BHT、BHA、硫代乙基二磷酸酯等,可有效防止饲料中油脂和脂肪被氧化而产生毒素。
抗霉剂如丙酸钙、山梨酸钠等,可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作者:达富兰薛万朝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1期摘要: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繁殖和污染。
由于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的来源、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对动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危害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1],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生产、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大量存在,加之都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和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给粮食生产者、畜禽养殖者以及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是多细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2],分别是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污染和繁殖,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桔霉毒素、麦角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350多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为现今普遍认识的几种主要毒素。
所有的霉菌毒素的生物和化学特性皆不同,见表1。
2 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以及研究者对霉菌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饲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也日益受到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重视。
根据调查,全世界每年有25%左右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我国,饲料和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超标比列高达67%~70%[3],从相关的报道中看,我国饲料和原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相当普遍,是霉菌毒素污染的重灾区。
2012年黄广明等[4]从广东、福建、浙江等17个省市共采集了476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进行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霉素、烟曲霉毒素B1、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
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呕吐霉素、烟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配合饲料中3者的检测平均值为607.6微克/千克、808.5 微克/千克、2349.2 微克/千克,超标率达24.6%、24.1%、18.3%。
同时,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梅雨季节污染较严重。
2012年谢云发等[5]对青海部分地区的205份猪饲料样品进行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156份商品饲料中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阳性率分别为7.05%、16.03%、83.39%和69.87%;49份自制饲料中,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阳性率分别为6.12%、28.59%、85.71%和73.4%。
156份商品化饲料中,总单污率为11.54%,总混污率为79.49%;在49份自制饲料中,总单污率为8.16%,总混污率为91.84%。
青海地区饲料霉菌毒素污染严重,且混合污染现象严重,同时自制饲料的污染程度高于商品化饲料。
2013年南京奥迈科技有限公司[6]采集了来自全国的饲料和原料样品338份,其中玉米66份、玉米副产品42份、小麦及其副产品52份、饼粕类28份,配合饲料样品150份,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检测。
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阳性检出率为93.6%,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阳性检出率为100%。
从各种霉菌毒素的绝对含量来看,黄曲霉毒素B1最高含量为31 微克/千克,来源于花生粕,但黄曲霉毒素B1的阳性平均值仅为7.65 微克/千克,中值为8.25 微克/千克,低于国家规定的饲料卫生标准20 微克/千克。
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最高含量分别为790.20和3183.16 微克/千克,分别来源于玉米蛋白粉和玉米皮,平均值分别为276.80和711.95 微克/千克,中值分别为270.78和623.17 微克/千克,远远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3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动物生产的危害霉菌毒素对动物生长和健康产生的危害因饲料中的毒素种类、剂量、毒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动物的品种、日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尤其与剂量有关。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毒性大,通常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抑制免疫机能,使动物患病,进而通过动物的肉、蛋、奶以及内脏进入人的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2]。
3.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特异曲霉和假溜曲霉4种霉菌的代谢产物,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7],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三氧化二砷)的68倍。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极其相似的化合物,根据化学结构和产生衍生物的不同,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毒性大小的顺序为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2。
黄曲霉毒素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是肝毒素,因此主要侵害肝脏并可诱发肝癌。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废绝、运动失调、肝炎、肝脏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和坏死,并伴有严重血管和中枢神经损伤,体重减轻,生产性能下降[8]。
所有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敏感,其中家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最高,据报道,1日龄肉鸡饲喂含0.75毫克/千克黄曲霉毒素的日粮,28天后即可发现鸡的体重和采食量显著下降;给猪饲喂含2~4毫克/千克的日粮即可引起急性致死性中毒,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进一步可发展为贫血、腹水、黄疸和出血性腹泻。
给泌乳牛饲喂120 微克/千克黄曲霉毒素可降低繁殖性能,但换成无黄曲霉毒素的日粮时,产奶量增加25%。
3.2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由玉米赤霉菌、禾谷镰刀菌和三线镰酮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又称F2毒素。
玉米、小麦、燕麦、青贮玉米等易受到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
玉米赤霉烯酮是类雌激素毒素,主要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9],其中毒的典型症状为母猪外阴红肿、乳腺和乳头肿大以及直肠和引导脱垂;公猪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受胎率下降。
除此之外,玉米赤霉烯酮还可导致神经中枢、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给畜牧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危机。
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造成猪生产性能下降以及对疾病抵抗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给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饲喂含1~5毫克/千克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可引起母猪外阴肿胀、阴道水肿,乳房早熟性发育,偶见直肠脱垂。
妊娠母猪日粮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大于30毫克/千克,妊娠后1~3星期出现胚胎死亡及流产[10]。
3.3 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是由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产生的一类结构类似的代谢产物,是异香豆素的一系列衍生物,包括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最大,在霉变谷物、饲料中最常见。
赭曲霉毒素主要毒害动物的肝脏和肾脏,肾脏是第一靶器官。
赭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可视黏膜出血,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
妊娠母猪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
给猪饲喂含1毫克/千克赭曲霉毒素的日粮3个月可引起烦渴、尿频、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厌食和脱水[11]。
3.4 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去氧瓜萎镰菌醇,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相似的有毒代谢产物[12]。
呕吐毒素广泛存在于全球,主要污染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类作物,也污染粮食制品,人和动物在误食被该毒素污染的粮谷类后可以产生广泛的毒性效应。
呕吐毒素的毒性效应包括呕吐、拒食、胃肠炎、腹泻、免疫抑制和血液病。
另外,呕吐毒素还常与其他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共同污染农作物,进入人体后可以相互影响。
呕吐毒素属于剧毒或中等毒物。
研究表明,呕吐毒素在体内可能有一定的蓄积,但无特殊的靶器官,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
人畜摄入了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饲料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但不同的动物对呕吐毒素的敏感程度不一,猪是最敏感的动物。
当饲料呕吐毒素含量≥1毫克/千克时,猪只就拒绝进食[11]。
研究表明呕吐毒素会使已加工食物发生问题,包括使可吃的谷类制品产生臭味、对生面团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4 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的防控4.1 防霉措施4.1.1 培育推广具有抗霉性的作物新品种不同品种的作物对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培育和选择具有抗霉性的作物新品种进行种植,可大大降低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机会,从而达到了从源头上控制霉菌毒素污染的目的,是防止饲料霉变的根本途径。
4.1.2 创造适宜的储存环境环境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80%~90%是霉菌繁殖的最佳环境,饲料中含水量在17%~18%也是霉菌繁殖的适宜条件,是饲料发生霉变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储存时要严把原料的质量关,原料中水分的含量不能高于14%;仓库要通风干燥,并且定期要检查、翻动;对已经发生霉变的饲料原料要及时清除和处理。
4.1.3 添加防霉剂防霉剂通过破坏霉菌细胞壁从而使霉菌细胞失活,达到抑制霉菌生长繁殖和毒素产生的作用[13]。
在储存条件较差或南方多雨季节,为了防止饲料原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可在储存时选择添加防霉剂。
4.2 脱毒措施已经发生霉变的饲料,根据实际霉变程度要进行处理。
严重霉变的饲料及原料,原则上废弃不能再用,以免造成动物中毒,带来经济损失。
霉变程度较轻的,可采取一些脱毒的方法进行脱毒后再使用。
常用的饲料中毒素的脱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2.1 物理脱毒法物理脱毒法有热处理、辐射法、微波法、浸提法、脱胚处理以及添加吸附剂等[14]。
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吸附法,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吸附剂来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原理是吸附剂能与霉菌毒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减少了肠道对毒素的吸收,从而减少了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和动物产品中的毒素残留。
霉菌毒素吸附剂一般包括无机吸附剂和有机吸附剂两类。
常见的无机吸附剂有沸石、硅藻土、膨润土、蒙脱石等硅铝酸盐类;有机吸附剂主要为酵母细胞壁类,主要成分为葡甘露聚糖。
4.2.2 化学脱毒法常用的化学脱毒法有酸处理法、碱处理法、氨处理法及有机溶剂处理法等,主要是利用毒素的化学特性,在强酸强碱或氧化剂的作用下,使之转化为无毒的物质,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