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之耕地保护
农田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
农田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农田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农田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田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以下是我对农田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的一些思考:1. 加强耕地资源调查评价首先,农田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农田耕地资源调查评价体系。
只有准确了解农田耕地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等基本情况,才能有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因此,加强耕地资源调查评价是农田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第一步。
2.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其次,需要根据耕地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耕地保护规划。
规划应该明确农田耕地的功能定位,合理规划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田耕地的保护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稳定利用。
同时,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实现农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 强化土地利用管控在实施农田耕地保护规划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控。
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对农田的侵占,确保农田耕地不受非农建设影响。
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田耕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保护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4. 提升农田耕地保护管理水平为了提升农田耕地保护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对农地的监管和保护。
建立健全农田利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农田利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加强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保护耕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5. 推动耕地复垦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田面积逐渐减少。
因此,推动耕地复垦工作是农田耕地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农田复垦,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加强土地整治和改良为了提高农田耕地的质量和产出,需加强土地整治和改良工作。
通过土地复垦、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的肥力和透气性,增加耕地的产出效益。
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措施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以下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保护耕地措施耕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质量保护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一定区域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确保耕地保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耕地保护工作行为,各级人民政府、.护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制度。
自1990年以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到逐步推进。
除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外,还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形式。
目前,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目标责任制,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后,根据各地区情况,分解耕地保护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上级国土部门与下级国土部门分两条线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指标。
由上级政府及国土部门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部将在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地工作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和耕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耕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保护耕地的原因(一)中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之耕地保护
目录前言 (155)1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55)1.1 自然条件 (155)1.2 社会经济条件 (157)2 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 (157)2.1 耕地利用现状 (157)2.1.1 耕地数量特征 (157)2.1.2 耕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158)2.1.3 现状与现行规划目标的对照 (158)2.2 基本农田保护概况 (159)3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0)3.1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0)3.1.1 耕地的动态变化分析 (160)3.1.2 耕地资源的主要流向 (160)3.1.3 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162)4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 (166)4.1 耕地和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166)4.2 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减少 (166)4.3 农业生产中“重产出,轻保护”,耕地质量有所下降 (167)4.4 耕地的管理水平较低 (167)1524.5 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不合理 (167)5 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的预测 (168)5.1 粮食需求量的预测 (168)5.1.1 人口预测 (168)5.1.2 粮食需求量的确定 (169)5.2 粮食耕地单产 (169)5.2.1计算原理 (169)5.2.2 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的预测 (170)5.2.3复种指数的预测 (170)5.2.4粮食耕地单产确定 (170)5.3 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171)5.3.1 粮作比的确定 (171)5.3.2 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171)6 耕地供给量的估算 (172)6.1 耕地减少量的估算 (172)6.1.1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量 (172)6.1.2 灾毁 (173)6.1.3 农业结构调整 (173)6.1.4 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预测 (173)6.1.5 小结 (174)6.2 耕地增加量的估算 (174)6.2.1 土地开发 (175)1536.2.2 土地整理 (175)6.2.3 土地复垦 (175)6.2.4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76)6.2.5 补充耕地预测 (178)6.2.6 耕地占补趋势分析 (180)6.3 耕地供给量的确定 (183)7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6)7.1 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186)7.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6)7.2.1 基本农田保护的内容和标准 (186)7.2.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9)8 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189)8.1 重视规划的作用,严格按照规划办事 (189)8.2 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来保护耕地 (190)8.3 实行耕地发展权与生态价值补偿,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 191 8.4 完善耕地质量与数量的动态监测体系 (192)8.5 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的作用 (192)8.6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 (194)8.7 严格基本农田审批制度 (194)8.8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舆论宣传 (195)8.9 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动态监测 (195)8.10 建立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引导和奖励机制 (196)154前言耕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有效保护耕地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还包括南方宽小于1米,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矿产资源:是指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蕴藏在地壳中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各种矿物。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能源矿产,铁矿、铜矿、锌矿、金矿等金属矿产,硫铁矿、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
用作普通建材的砂、石、砖瓦粘土也是矿产资源。
国土资源:是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全部自然资源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保护区域。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有关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渠、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土地包括荒山、荒坡、荒滩等,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使其改造成为可利用土地的行为。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是指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登记管理机关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方式或以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勘矿权、采矿权时所收取的投资报酬;是指由国土资源部门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或确认的评估结果为依据,由探矿权、采矿权申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缴纳的价款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现象)。
耕地保护与规划讲义 精品
耕地保护与规划讲义第一讲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一)几组概念1、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所做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2)专项规划: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湿地保护规划、风景旅游区用地规划。
等(3)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2、用途管制及土地用途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重要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指标、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标准农田指标、一般农田指标、建设留用地指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生态退耕指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
(二)任务和内容。
1、任务:解决土地分配问题和土地组织问题。
分配问题即解决国家对土地利用各方面的需求问题,这是;组织问题即根据目前政策,如何安排各类用地,满足分配。
2、内容:(1)规划目标、期限、范围和任务;(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3)土地利用分区;(4)各类土地利用指标;(5)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规模;(6)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措施;(7)其他事项。
(三)编制1、为什么要编制规划?光靠市场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合理利用问题。
通过规划,既解决社会化生产和改善环境对合理利用土地的要求,又从宏观上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和完善。
2、目的:一是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二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三是满足土地管理、保护耕地的需要。
3、编制主体:各级人民政府。
4、规划层级:国家、省、市、县、乡五级。
5、编制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耕地占补平衡。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2.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旳程序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以乡为基础划定基本农田,以县 为单位拟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过省、市、县、乡土地总体 规划体系,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施总量控制、 逐层分解落实。
基本农田数量旳最终落实还要结合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般采用本级行政区自己对基本农田保护上报,上一级行政 区综合平衡,再下达给本级行政区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内涵—— 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旳内在肥力差别,即耕地自然
生产力高下; 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旳不同,即农田区位条件
旳优劣; 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情况旳反应,即时段特
征。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而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划和根据法定程序而拟定旳特殊保 护区域。
10.有关划定基本农田实施永久保护旳告知( 国土资发〔2009〕167号)
11.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加强和完善永久基 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旳告知(国土资发 [2010]218号)
12.本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顿规 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
《有关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旳意见》 (国土资发[2023]196号)
2.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控制指标 指经同意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旳主要控制指标,主要涉及
基期年和规划年指标: 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总人口;城乡人口、城乡用地总
规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 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耕地保有量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指标:保护区面积、保护率
规划期内多种原因造成旳耕地增减量
1)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o 规模测算:按照集约和节省用地、优化城乡用地构造与布局研究旳
耕地保护利用措施
耕地保护利用措施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和有效利用耕地资源对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耕地保护和利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耕地保护和耕地利用的相关措施。
一、耕地保护措施1.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家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地的土地利用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实行耕地保护轮作休耕制度。
通过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安排耕地的休耕周期,减少连作连种对土地的侵蚀和疲劳,保持土地的肥沃度和生产力。
3.加强对耕地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农田地力监测体系,定期对耕地的土壤肥力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制定合理的土壤养分平衡措施,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推进耕地精准施肥。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施肥的精准度和效果,减少施肥产生的环境污染。
5.加强对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立农田生态保护工程,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耕地利用措施1.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通过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效益。
2.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种植模式。
鼓励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业,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高耕地的综合效益。
3.发展多林经济。
在耕地周边增加林木种植,发展多林经济,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4.促进耕地的多功能利用。
在耕地上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方式,如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5.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开展农田水土保持工程,改善土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土地的保育和效益。
综上所述,耕地保护和利用措施的实施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共同为构建绿色农业、美丽乡村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800字】。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中耕地保护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中耕地保护作者:王君李博陈丽丽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1期摘要:耕地具有粮食安全保障、社会保障和生态保护的功能,耕地保护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就耕地保护现状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耕地保护形式都不容乐观。
文章对国土空间规划中耕地保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引言自然资源部于2019年5月23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出,耕地保护工作要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标,研究耕地和基本農田变化及其原因,确定耕地保有量的规划目标。
一、国土空间规划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尤其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争地矛盾尤为突出。
耕地保护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立国安邦的大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整体推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求等均对耕地资源产生了巨大挑战。
二、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措施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高效和永续地利用土地资源。
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由众多相应规划组成:从规划任务土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从规划层次土一般可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5级规划。
近年来,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各级政府都将农地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作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果,现阶段耕地数量减幅所有所降低,在2008年甚至还出现一定程度土的增长,但还是与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不相匹配。
因此,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就现阶段而言,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在耕地保护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耕地保护日益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中之重。
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重要目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用地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用地矛盾愈发尖锐,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大,各地建设用地普遍突破了土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制订的指标,这无疑将给粮食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和风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展开探讨。
首先,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保护被视为重中之重。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规划修编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严控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
其次,基本农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本农田是指对农业生产有重要保障作用,并在区域上保持相对稳定的农田。
基本农田保护是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规划修编中,我们应确立基本农田保护的原则,合理划定基本农田的范围,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还需要注重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合理划定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我们应注重农村发展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在规划修编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规划修编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定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和低效农用地资源,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划定保护红线、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综上所述,确立基本农田保护的原则,合理划定基本农田的范围,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
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优化压力加大。
同时,土地利用还存在以下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权属纠纷频发等。
二、耕地保护政策解读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耕地保护政策主要包括: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红线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
三、耕地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占用等因素。
其中,农业结构调整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态退耕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此外,建设占用也是导致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用地的扩张对耕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耕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土地质量下降、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农村劳动力流失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五、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提出以下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建议: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利用;加强土地监管和管理;加强土地法律宣传和教育。
六、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确保补充耕地面积与建设占用面积相平衡;二是加强生态退耕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四是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七、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诸多问题,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同时也要看到耕地保护工作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项目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
项目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项目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是一个详细阐述项目在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方面的规划、实施和预期效果的报告。
下面将介绍如何撰写这样一份报告,并附上一份范文。
撰写步骤1.明确项目背景和目的:在报告开头,简要介绍项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便读者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
2.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收集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3.识别土地利用问题和挑战: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识别出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资源的浪费、破坏和污染等。
4.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策略:针对土地利用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策略,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措施。
5.耕地保护方案:阐述项目在耕地保护方面的具体方案,包括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的内容。
6.实施计划和预期效果:详细描述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包括实施步骤、时间安排、责任主体等,同时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7.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政策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8.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机制,确保项目按照预期目标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9.范文项目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本项目旨在提高某地区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耕地保护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土地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占XX%,建设用地占XX%,未利用地占XX%。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该地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存在部分低效用地和闲置用地。
三、土地利用问题和挑战1.土地资源浪费:部分地区存在低效用地和闲置用地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讨论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讨论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耕地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因此,强化耕地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措施并指出相关问题,最后指出,相关部门要多管齐下,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保护耕地的意识。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问题;对策;讨论引言: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继续实施农业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而奋斗。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耕地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土地资源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在对耕地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社会齐心协力,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实行耕地保护制度,推动耕地分类管理,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耕地保护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1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措施1.1耕地保护制度日趋完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依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我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控制耕地“非农化”占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的“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实施,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总量保护目标的提出与落实,再到“转一补一”的“进出平衡制度”,体现了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细化、深化和强化,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更趋于成熟完善。
1.2农业扶持政策日益加大目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促进了农民增收,并鼓励农民坚持种田、保护耕地。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划清耕地红线,规范非农用地的管理,杜绝“乱占”现象。
土地管理概论-第10讲---土地利用篇(一)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PPT课件
2020/3/24
26
3
土地用途转பைடு நூலகம்审批
二、其他土地用途转用的审批
未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按照土地征用的程序进 行; 征用地面积>70hm2,报国务院批准,其他报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2020/3/24
27
3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一、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一)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概念
2020/3/24
31
3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相关说明: ○经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满1年未使用而又可耕种并收获的,由原耕 种的单位或个人恢复耕种,也可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 ○ 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闲置费; ○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 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交由原集体经济 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 ○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由原发包单位 收回承包经营权。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 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基本农田的规划、划定、保护、监督、管理,以及违反基本农田保 护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2020/3/24
2
本章教学内容
31 土地用途管制 2 耕地保护管理 3 土地用途专用审批 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35 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管理
2020/3/24
3
31
土地用途管制
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措施简介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为了保护耕地,防止耕地的破坏和流失,国家制定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如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法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保护耕地的必要性保护耕地是为了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这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
保护耕地还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高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扶持农村经济等。
保护耕地措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国家对耕地资源的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红线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建设单位或者土地利用者对土地利用要求和规划方案进行阶段性细化,形成的规划文件。
耕地保护红线是指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对于保护耕地的控制线,超过该红线的新项目必须补平耕地指标,避免二次占用耕地。
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质量保护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农业资源的科学管理,保证耕地的质量,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防止农业生产给耕地带来污染。
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是国家为了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土地利用计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提高整个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改善生活环境,促进乡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欧美等国广泛推行的一项农业生产措施,指定期或按照地区状况,实行将某一片地或某些地轮流休耕,有效保护耕地,增加了耕地的种植周期,延长了耕地的使用寿命,并减轻了土地疲劳。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城乡土地利用的统筹是保护耕地的一条重要路径,它旨在调节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农用土地的流失和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节约资源的效果。
结论耕地保护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和监管力度,加大对耕地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宣传力度,使更多人意识到保护耕地的必要性。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耕地保护
⼟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耕地保护
相关法条:
第⼗六条在⼟地利⽤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耕地,以及在⼟地利⽤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地范围外的能源、交通、⽔利、矿⼭、军事设施等建设项⽬占⽤耕地的,分别由市、县⼈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建设单位依照《⼟地管理法》第三⼗⼀条的规定负责开垦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七条禁⽌单位和个⼈在⼟地利⽤总体规划确定的禁⽌开垦区内从事⼟地开发活动。
在⼟地利⽤总体规划确定的⼟地开垦区内,开发未确定⼟地使⽤权的国有荒⼭、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的,应当向⼟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民政府⼟地⾏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有批准权的⼈民政府批准。
⼀次性开发未确定⼟地使⽤权的国有荒⼭、荒地、荒滩600公顷以下的,按照省、⾃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民政府批准;开发600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批准。
开发未确定⼟地使⽤权的国有荒⼭、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产的,经县级以上⼈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长期使⽤,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
第⼗⼋条县、乡(镇)⼈民政府应当按照⼟地利⽤总体规划,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地整理⽅案,并组织实施。
地⽅各级⼈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按照⼟地利⽤总体规划推进⼟地整理。
⼟地整理新增耕地⾯积的百分之六⼗可以⽤作折抵建设占⽤耕地的补偿指标。
⼟地整理所需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地使⽤者共同承担。
土地利用与保护管理
(六)占用耕地与开发复耕相平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特别是全国规 划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中,要体 现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平衡。这不仅是指标 上的平衡,还应在土地利用分区上得到反映, 一是要划出足够面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 般耕地区,二是要划出与耕地占用相匹配的 耕地开发区和土地整理与复垦区,使占地者 知道到哪里去补充耕地。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区界线通过下 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细化,最终反映在县、乡 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经将各项宏观控制指标 落实到了每一地块,非常具体和直观。因此,土地 利用分区对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常重要, 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控制手段, 也是土地用途管制和农用地转用审批的依据。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
1.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 公室,拟定和上报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 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以及进行 业务培训,广泛收集和整理、分析已有的现状规划 资料等。 2.调查研究。在收集和调查有关文件、资料的基础 上,进行专项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外业调查核实。 对专题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区位背景与发展态势分 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城镇化 水平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问题,规划 目标与战略确定等。
(三)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中,要认真分析 城乡各类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潜力,在 此基础上严格控制城镇、村庄的用地规模, 促使土地的集约利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编制中,要通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土地 开发指标以及严格控制城镇、村庄用地规模 来体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要求。
(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是严格控制城市、集镇和村 庄建设用地规模。目前,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 设用地规模偏大的原因,一是人口预测规模偏大;二 是人均用地标准偏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要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发[1996」18号)的精神,按照非农业人口100万以 上的大城市的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上不得扩大;非农业 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建设用地,到2000年应控制 在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近期建设规划规定范围内, 不得扩大;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的建设用 地规模必须体现特别严格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在 认真审查和审核城镇用地的基础上,确定用地规模和 用地指标,并通过土地利用区,体现在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图上。
土地利用保护保证措施
土地利用保护保证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土地利用保护既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的高效合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规划管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土地利用保护的措施。
一、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是土地利用保护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应加强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掌握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等情况,为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
此外,应加强土地使用权管理,落实土地使用权出让、流转等制度,加强对土地使用行为的监管和执法。
二、耕地保护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耕地对于维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土地整治和改良。
对于退化和贫瘠的土地,应进行适当的整治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其次,要严格控制耕地占用。
对于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用地,应遵循“集约利用、高效利用、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先选择非耕地用地,并加强土地利用效率的监管。
此外,还应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三、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保护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加强对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行为的监管和约束。
其次,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应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四、土地执法和监管土地执法和监管是土地利用保护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土地执法力量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能。
加强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加强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对农村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许多农村耕地被非法占用、破坏和污染,造成了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加强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是保障中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政府政策引导、耕地保护、耕地整治、农村土地管理等方面探讨加强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一、政府政策引导1. 制定法规政策:政府应加强农村耕地保护法规政策的制定,对侵占、破坏、污染农村耕地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打击。
同时,积极引导市场化流转,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耕地占有权、经营权、流转权的利益受到保护。
2. 提高农民收益: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市场意识,培育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益和生活水平,从源头上提高农民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
二、耕地保护1. 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政府通过农转非、企业改制等方式鼓励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2. 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耕地保护利用红线,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科学规划耕地,对违规占用、挖掘、填埋等行为严肃打击,保障农村耕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农村耕地面积不减少。
三、耕地整治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使农民更加方便地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劳动力生产率。
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种植、养殖等现代化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量和收益,实现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四、农村土地管理1. 实行统筹规划: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规划,建立统一的土地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土地的利用强度和规模。
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业态的升级和调整,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机会。
2. 建立耕地监测体系:政府应加强耕地监测,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监测农村耕地的利用和破坏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非法占用、破坏、污染等行为,对农村耕地进行有效保护,确保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55)1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55)1.1 自然条件 (155)1.2 社会经济条件 (157)2 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 (157)2.1 耕地利用现状 (157)2.1.1 耕地数量特征 (157)2.1.2 耕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158)2.1.3 现状与现行规划目标的对照 (158)2.2 基本农田保护概况 (159)3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0)3.1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0)3.1.1 耕地的动态变化分析 (160)3.1.2 耕地资源的主要流向 (160)3.1.3 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162)4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 (166)4.1 耕地和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166)4.2 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减少 (166)4.3 农业生产中“重产出,轻保护”,耕地质量有所下降 (167)4.4 耕地的管理水平较低 (167)1524.5 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不合理 (167)5 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的预测 (168)5.1 粮食需求量的预测 (168)5.1.1 人口预测 (168)5.1.2 粮食需求量的确定 (169)5.2 粮食耕地单产 (169)5.2.1计算原理 (169)5.2.2 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的预测 (170)5.2.3复种指数的预测 (170)5.2.4粮食耕地单产确定 (170)5.3 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171)5.3.1 粮作比的确定 (171)5.3.2 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171)6 耕地供给量的估算 (172)6.1 耕地减少量的估算 (172)6.1.1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量 (172)6.1.2 灾毁 (173)6.1.3 农业结构调整 (173)6.1.4 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预测 (173)6.1.5 小结 (174)6.2 耕地增加量的估算 (174)6.2.1 土地开发 (175)1536.2.2 土地整理 (175)6.2.3 土地复垦 (175)6.2.4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76)6.2.5 补充耕地预测 (178)6.2.6 耕地占补趋势分析 (180)6.3 耕地供给量的确定 (183)7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6)7.1 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186)7.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6)7.2.1 基本农田保护的内容和标准 (186)7.2.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 (189)8 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189)8.1 重视规划的作用,严格按照规划办事 (189)8.2 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来保护耕地 (190)8.3 实行耕地发展权与生态价值补偿,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 191 8.4 完善耕地质量与数量的动态监测体系 (192)8.5 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的作用 (192)8.6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 (194)8.7 严格基本农田审批制度 (194)8.8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舆论宣传 (195)8.9 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动态监测 (195)8.10 建立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引导和奖励机制 (196)154前言耕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有效保护耕地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吃饭问题,而且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我国耕地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来看,耕地的生产力仍有一定的增长潜力,但总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人口的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不断的占用以及要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等都对耕地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增长形成巨大压力,人均耕地还将继续减少。
太湖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加快,以及长三角洲地区快速的发展和辐射功能持续的增长,太湖县的经济社会将会加快发展速度。
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建设用地的扩张。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人口不断的增加,人均耕地的减少,使得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
本专题按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标,研究提出确保规划修编中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及建议。
本专题研究以2005年为基期年,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1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1.1 自然条件155太湖县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处东经115°45’-116°46’,北纬30°09’-30°46’。
西北与鄂东英山、蕲春县毗邻,北接岳西,东临潜山、怀宁,东南连望江,南与宿松接壤。
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降雨量1462 mm,年日平均气温16.4℃,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宜水稻、小麦、棉花、油料、茶叶、蚕茧、麻类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太湖县属于大别山区,境内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及水域等多种地貌类型。
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下降,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区地貌差异明显。
太湖县涧深溪多,水资源丰富。
县境内有长河、华阳河两大水系。
长河,发源于岳西多枝山,在杏花村南入县境,纳羊角河、同义河、薜义河、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青石河、小湖河、大湖河、寺前河、罗溪河诸水,入花凉亭水库,下龙山,傍县城,穿新仓,进潜山,汇皖河,再入长江。
长河纵贯全县,境内总长81 km。
华阳河发源于太(湖)宿(松)蕲(春)交界的三面尖,在望江华阳镇以东的雷口入长江。
流域呈三角形,跨皖鄂两省,总面积5511.4 km2。
太湖有城西、江塘、徐桥、大石四个乡镇的西南部约261.6 km2的面积属华阳河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12.88%。
本区地形低缓,地表水发育,雨量较充沛。
自然条件有利于浅层孔隙水的补给,但地下水缺乏。
著名国家“4A”级花亭湖风景名胜区面积达667 hm2,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山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土地利用潜力巨大,生物资源丰156富,各类植物达719种,野生动物种类达百余种。
1.2 社会经济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县发展较快,经济持续增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不过,同发达地区相比,太湖县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区,200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68亿元①,只占安庆市地区生产总值6.44%,在安庆市八县中处于落后地位,需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2005年末,太湖县辖15个乡镇,全县总人口达55.83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7.40%,全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16‰。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有所增加。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52亿元,比1996增长四倍多,年均增长52.80%。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2亿元,比上年增29.1%;一、二、三产业比例为0.8︰52︰47.2。
完成企业综合营销收入315.2亿元,增36.5%;实现利税12.7亿元,增50.1%;完成财政收入11.6亿元,增21.5%。
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自营出口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2002年基数上实现了翻番。
2 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2.1 耕地利用现状2.1.1 耕地数量特征①数据来源于统计局提供的主要经济数据1572005年太湖县耕地面积34594.6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06%,占农用地面积的20.13%。
人均耕地面积为0.062 hm2/人。
耕地结构组成中,绝大部分是灌溉水田,共20299.92 hm2,占耕地面积的58.68%;望天田8149.49 hm2,占耕地面积23.56%;旱地3658.31 hm2,占耕地面积的10.57%;水浇地1862.33 hm2,占耕地面积5.38%;菜地624.60 hm2,占耕地面积的1.81%(图2-1)。
图2-1 2005年耕地结构2.1.2 耕地的空间分布情况从太湖县土地统计簿得知,太湖县的耕地在15个乡镇都有分布,从全县耕地总体分布来说,较为广泛。
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南,如新仓镇、徐桥镇;以大石乡分布较少。
2.1.3 现状与现行规划目标的对照现行规划确定到2010年耕地面积达到37615.9 hm2,根据太湖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2005年耕地面积达到34594.65 hm2,已完成规划目标的91.97%。
158规划要求“全面开展土地整理,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补充所占用的耕地,从而实现规划期内耕地占补平衡。
结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耕地保护制度、占补平衡制度、严格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做到“谁破坏,谁复垦,谁受益”,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耕地进行建设,必须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予以补充,并经省、市土地管理部门确认方可占用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按一定标准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并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签订耕地开垦协议,由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根据“四查清四对照”结果,1997~2004年通过整理复垦增加耕地429.28 hm2,通过开发增加耕地133.70 hm2,1997~2004年共增加耕地562.98 hm2,完成规划目标的31.12%(表2-1)。
表2-1 全县耕地指标落实情况项目规划期间补充的耕地合计整理复垦土地开发1997-2010年规划指标1809.10 677.60 1131.50 1997-2004年实际情况562.98 429.28 133.702.2 基本农田保护概况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保护耕地的基本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必须补划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土地159160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
自从现行规划实施以来,太湖县基本农田保持32400hm 2不变,保护率达到87%以上,超过国家要求的80% 的标准。
3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3.1 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3.1.1 耕地的动态变化分析2005年,太湖县耕地面积34594.65 hm 2,与1996年相比,减少耕地2545.46 hm 2,平均每年减少282.29 hm 2;人均耕地从1996年的0.07 hm 2降到0.06 hm 2。
1996年到2004年,太湖县耕地处于缓慢减少的阶段;2004年到2005年,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9年来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