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思考

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的水平关键在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和整体素质。随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从完善教学管理人员选聘与考核激励机制、促进观念转变、搭建培训与交流平台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策略。

标签: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G4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教学组织和运行的纽带和核心,因此,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包括教务处正副处长、科长、教务员、系部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等,他们互相配合,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群体,一旦某一个人的工作出了差错,则会影响到全校的教学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实施,要求各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理念、方法等方面均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譬如,在实践教学的实施阶段,容易出现形式化的问题,特别是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主体由学校转向企业,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实施和管理上的同步就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由于目前大部分生产企业出于生产、安全、经济效益、技术保密、管理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不愿意让学生从事关键性岗位,只分配给学生一些附属性工作,致使实习学生实践体验不够全面和深入,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校企合作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更应体现开放性、实践性、柔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等。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而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又是教学管理改革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本文着重探讨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问题。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

1.1 教学管理理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来自非教育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管理理论,又缺乏一线课堂教学经历,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特色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缺乏深入研究,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只是进行简单的事务性的操作,工作重点还停留在保证教学运行的最基本层面上,管理方法机械、简单,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2 缺乏沟通服务意识,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教学管理人员过分看重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而未能认识到教学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且不愿与其他管理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合作,遇到问题互相推诿,也有一些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及其他部门对教学管理工作怨声载道,严重地阻碍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1.3 学校重视不够,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程度远远不及教师队伍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重视程度高,且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适用、晋升等都缺乏明确的相关规定及激励政策。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比较特殊,直接与其他部门、教师、学生打交道,工作责任压力大,任务繁杂,需要比其他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还容易得罪人,但目前各地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岗位津贴制政策多是向一线教师、辅导员倾斜,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与身份明显不对等。除收入上的差距外,教学管理人员每天需行政坐班,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写论文、做项目,甚至不能晋升教学系列职称,个人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工作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称,导致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心理不平衡,逐渐失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有一部分管理人员想方设法离开教学管理岗位,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也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都亟待提高和改进。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应兼顾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两方面的要求,不仅要爱岗敬业,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而且应该懂教学、懂研究、懂管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建设。

2.1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人员选聘和考核激励机制

(1)建立教学管理岗位“准入”制,定期进行考核。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工作,一所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有高效优质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其组织、协调和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从根本上来说也是教育工作,必须同时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原则,它属于专业技术岗位,理应由专业化管理人员承担。学校要改革和完善校内各岗位人员配置机制,重视对教学管理队伍的选拔培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和准入制度,设立教学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明确在岗年限与职责,优先安排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结构,改变传统的高职教学管理队伍随意用人的操作办法。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多种形式的考核。建立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可包括常规工作及临时交办工作的完成情况、政策理论及教学管理理论学习、服务态度、教学管理科研情况及创新举措等;考核方式可采用过程与成效考核相结合、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考核相结合、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考核相结合、学校与部门考核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推行奖惩机制,对考核为“优秀”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工作推诿、不负责任、管理能力差、不适合教学管理的人员进行批评或调离教学管理岗位,从而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荣誉感,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增强教学管理的吸引力,拓展发展空间。

学校应该着眼于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持续发展,高职教学管理体制及各项规章制度都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有利于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的成长机制,使用与培养有机结合。要相应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薪资和待遇,根据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时间和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积极支持教学管理人员校内兼课,以周课时不超过4节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在了解一线教学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化管理能力,又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多元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教学管理岗位的吸引力,以此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2.2 提升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思想素质,促进观念转变

(1)要引导教学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增强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他们热爱教学管理工作,要有奉献精神,不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2)学校要强调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形成人人理解、关心、支持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并通过树立教学管理队伍中的先进典型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教学管理既要服务于教学与指导教学,又要对教学工作进行监控与评估。教学管理人员要以全新的现代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教学管理。传统的管理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