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

就业环境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就业起激励、约束、导向作用的主客观和社会发展因素的总和。大学生就业总是受到社会客观环境、个体长大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客观环境

社会客观环境是指由政策设置、经济状况所形成的就业社会氛围。

(二)个体长大环境

对于大学生来说,个体长大环境主要是指所受教育的环境。教育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诸方面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学校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事实上,社会上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会给受教育者产生某种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切教育形式所产生的结果,大都能反映在学生的素质以及他们的择业意识、择业行为上。我们这里着重探讨家庭教育、大学前教育、大学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家庭教育来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家庭气氛对儿童的长大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安妮·罗欧,从1951年开始,采用谈话、测验和了解个人生活史等方法来研究杰出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个人发展史及其人格特征,发现他们早期所受的不同养育方式的教育,影响其追求的职业类型以及在所选择的领域中可能达到的水平。罗欧把家庭抚养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即情感关注型、回避型、接受型。情感关注型的抚养方式又分为溺爱型和严格型两种。溺爱型父母对子女娇养,他们充分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鼓励其依靠和限制其探索行为,把子女看作或设想为“天才”;严格型家长,对子女要求严格,通常按完美的计划对其严格练习,激励子女的成就感。回避型的抚养方式又分为拒尽型和疏忽型。拒尽型的父母对子女的生理需要是关心的,但对其内在的情感要求不能满足;疏忽型的父母,在一定的限度内忽视子女生理的要求。接受型的抚养方式又分为随意接受型和抚爱接受型。随意接受型的父母对子女需要的接受具有随意的性质;抚爱接受型的父母不干涉而且促进儿童的才能和独立性的发展。在职业选择上,在情感关注型家庭中长大的人,没有形成自我集中的人,经常意识到别人的态度和意见,这类人往往需要定向于人的工作;在回避型家庭中长大的人,可能发展到一种对别人强烈的防御意识,他们可能不愿与人打交道,往往需要定向于物的工作;在接受型家庭中长大的人,可能定向于人,也可能定向于物。罗欧的观点,固然是以杰出人才为研究对象而提出的,具有不完整性,但仍有一定的代表性。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子女性格、爱好、爱好等的培养和熏陶,直接影响到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从大学前的学校教育来看,大学以前的教育,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几个阶段。大学以前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亦是素质教育。但在我国由于高考的指挥棒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把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牢牢围绕考试来设置教育内容和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以应试的学习方式来接受教育,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公道,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养成了一种依附性的学习习惯,这种结果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发展。在我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较大。由于多数农村的教学条件较差以及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的知识面、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对事业的期看同城市的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别。大学前的

教育所形成的差异性,在大学阶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改变。

从大学教育来看,大学教育是按照专业门类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使学生从某一专业的逻辑出发点达到能够解决该专业一定题目的理论和技术修养水平,从而形成适应某类或某种职业需要的专业特长。也就是说,大学生所受的专业教育直接制约着其职业适应的范围。假如大学生所学的专业面较窄,其职业适应的范围就小;反之,职业适应的范围就相对宽广。因此,高校也要不断地根据社会职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或对业已形成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增强适应能力。近年来,针对毕业生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公道、动手能力不强、组织治理能力不高等题目,我国高校努力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来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文理交叉、工管相兼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也相应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如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这些都为有效地扩大学生的专业面,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进和学分制的实行,满足学生专业志愿和扩大其职业适应领域等方面的情况,会得到更好的改变。

教育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还有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等。我们应该熟悉到,大学生所受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和大学期间不同内容的教育诸如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指导等,都具有互补性。前一阶段所受教育的欠缺,可能得到后一阶段的补充;各种教育内容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可以促进整体素质的进步。因此,大学生应当自觉熟悉自己长大的家庭环境与受教育的条件对其个性形成的影响,并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自己的不利因素,全面进步素质,为求职择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心理一般反映的是人们的日常意识,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流行的精神状态,包括人们的要求、愿看、情感、情绪、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等。传统的就业理论和现时流行的就业意识形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心理环境,有诸如社会时尚、父母及亲友的意见、老师的顾问作用、传统的性别观念等。

1社会时尚

社会时尚就是在社会中流行一时的风气或风尚,它是一种非常规的集体行为模式。时尚在人们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领域,如衣着、衣饰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接触交往中,如语言、娱乐等方面;还有的发生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以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方式表现出来,如政治、道德、宗教、教育等。由于时尚表现出的时髦性、时热性、时狂性等特点,人们崇尚的行为取向就会表现出社会时尚运动,这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大学生择业中出现过的大城市热、合资企业热、“孔雀东南飞”以及现在盛行的公务员热、考研热等。时尚又与社会***有关。社会***能够引导时尚运动,时尚也能形成较为集中的***和热门话题;反过来,***"或热门话题又促进或阻滞时尚运动。时尚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会造成行为结果的不同。健康的时尚,会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向行为导向;非健康或带有偏见的时尚,会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偏狭和行为取向的偏差,在大学生择业中易于形成从众、攀比、自卑等灰色心理倾向和盲动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