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阳县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卫星班)入学摸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届(高三)上期入学摸底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菜的绝技,一是蒸。蒸菜、蒸馒头、蒸饭、蒸包子等,无所不蒸。蒸菜好像很简单,但其他地方的人不会。比如你到欧洲,在湖边钓了一条鱼,欧洲人一定把鱼头鱼尾剁掉后拿来烤,而不会蒸;我国少数民族也一样。再比如《红楼梦》中有牛奶蒸羊羔,少数民族也不会这一套,只会烤鱼或煮鱼;羊肉就是水煮羊肉、烤羊肉,没有蒸的技术。蒸的技术在中国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但现在包括韩国、日本,蒸的菜都极少,其烹调手段一是生吃,二是烧烤,三是水煮。

另一绝技是炒菜。炒菜更难,就像古代的医书,唐代以前基本上皆是单方,如人参是什么药性,枸杞是什么药性,羊肉又是什么药性等。补益之药,皆是单品。宋以后医书中就很少有单方的药了,多是复方,如现在所说的鸡尾酒疗法,要好几种药配起来,讲究君、臣、佐、使,即什么做药引,什么做主药,什么做烘托。有些药可能有毒,吃了会死,但是在某些时候是可以吃的,如冬天那么冷,渔夫要潜水取珠,需吃点儿砒霜才可以御寒,但也不是直接吃,而是配起来吃。炒菜也一样。不同的菜,怎么样搭配起来,它的温、热、凉、寒大有讲究。例如白菜性寒,我们会在里面配姜丝、配虾米,做成开阳白菜,调节它的寒热。去吃涮羊肉,里面的配菜,如豆腐、粉丝、鸭血、茼蒿、大白菜等,都是寒性的。因为羊肉温热,火锅烧起来更热,所以加的菜都是凉的,使之平衡。炒菜也一样,要会搭配,我们流传下来的做菜之法,都是千锤百炼而成。我们的菜谱、食谱,在唐朝以前都是单品,宋代以后才有多品的菜。

这是做菜方法的变迁,菜的风格也有变化。早期饮食纪录,多是《齐民要术》式的,主要是农家言,是针对老百姓的,老百姓的食材,老百姓的吃法。到了唐代,奢侈了,所以有烧尾宴,流传有王公贵族的食谱。但宋代以后,像《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所记载的就只是市井的吃食了。好比今天若有人记录北京的吃食,告诉你稻香村卖什么,六必居卖什么,这是民众的吃食。这种庶民吃食能反映风俗,但品味不高。品味慢慢改造以后,才出现了文人针对饮食这件事如何求其清雅的做法。食谱慢慢变成文人写作的一种方式,如大家熟知的袁枚《随园食单》之类。食谱,在中国独领风骚的即是这种,庶民风味和王公贵族气派的食谱后来都绝迹了。这是文人所讲究的,这种品味不同于皇公贵族的豪奢,豪奢是吃钱吃排场,不知味。文人食谱当然还包括喝茶,这些都是文人生活所讲究的。

(摘编自龚鹏程《有文化的文学课》中华书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蒸菜、蒸馒头、蒸包子等,中国人无所不蒸,蒸好像很简单,但欧洲人只会烤。

B.炒菜比蒸菜更难,因为炒菜需要搭配,不同的菜,温、热、凉、寒大有讲究。

C.菜品中,姜丝、虾米、鸭血是热性的,豆腐、粉丝、茼蒿、大白菜都是寒性的。

D.稻香村卖的和《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是民众的吃食,虽能反映风俗,但品味不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中国饮食的变迁,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第一个方面的两个绝

技。

B.对于中国菜风格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饮食记录来论述的,突出了文人在变迁中的

作用。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以大量实例举证,阐释了中国菜绝技和风格在唐宋是的发

展变化。

D.对于中国菜,文章先与周边地区做比较,接着以医书类推,最后确定了文人化的

风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蒸这种技术,连我们周边地区都不太会,更不要讲欧洲、非洲这些地方了。

B.韩国、日本,其烹饪手段一是生吃,二是烧烤,三十水煮;基本上不用蒸。

C.唐朝以前我们的菜谱、食谱都是单品,到宋代以后才有炒菜,逐渐奢侈了。

D.王公贵族是吃钱吃排场,不知味;文人针对饮食这件事讲究的是求其清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收获

苏雪林

⑴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国朋友介绍到里昂附近乡村避暑,借住在一个女子小学。因在假期,学生都没有来,校中只有一位六十岁上下的校长苟理夫人和女教员玛丽女士。

⑵我我所在的学校开课本来就迟,我在这里住了一夏,又住了半个秋天;每天享受新鲜的美食,我的体重竟增加了。

⑶到了葡萄收获的时期,村里处处贴了,大家都到田里相帮采摘葡萄。

⑷记得一天傍晚,我和苟理夫人同坐院中菩提树下谈天,一个脚蹬木屐、腰围犊鼻裙的男子到门口问道:“我所邀请的采葡萄工还不够,明天你们几位肯来帮忙么,苟理夫人?”

⑸我认得这位威尼先生,他在村里颇有田产,算是一位小地主。他平日白领高冠,举止温文尔雅,俨然是位体面的绅士,在农忙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个满身垢腻的工人了。

⑹苟理夫人答应他愿意帮忙,又问我愿否加入。她说,相帮采摘葡萄并不是劳苦的工作,一天还可以得六法郎的工资,并有点心晚餐,她自己是年年都去的。

⑺我并不贪那酬劳,不过她们都去了,独自一个在家很闷,不如去散散心,便答应明天一同去。

⑻第二天,太阳的第一缕光线由菩提树叶透到窗前,我们就收拾完毕了。苟理夫人

和玛丽女士穿上围裙,吃了早点,大家一齐动身。路上遇见许多人,男妇老幼都有,都是到田里采摘葡萄去的。这里是产葡萄的区域,几十里内,尽是人家的葡萄园,到了收获时候,阖村差不多人人出场,所以很热闹。

⑼威尼先生的葡萄园,在女子小学的背后,由学校后门出去,五分钟便到了。威尼先生和他的四个孩子,已经先到园里。他依然是昨晚的装束,孩子们也穿着极粗的工装和笨重的破牛皮鞋。另有四五个男女,想是邀来帮忙的工人。

⑽那时候,麦陇全黄,而且都已空荡荡的,只有三五头白色的牛,静悄悄地在那里吃草。无数参差不齐却株距相等的白杨,似一支支朝天绿烛,插在淡青朝雾中;白杨外隐约看见一道细细的河流和连绵的群山,不过烟霭尚浓,辨不清楚,只见一线银光,界住空蒙的翠色。天上紫铜色的云像厚被一样,将太阳包裹起来;太阳却不甘蛰伏,挣扎着要探出头来,时时从云阵缝隙处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银箭。这银箭落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采,金碧灿烂,渲染出一幅奇丽的图画。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莹莹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低低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秋,供给我们的色彩真丰富呀!

⑾威尼先生田里葡萄种类极多,每一球不下百余颗,颗颗匀圆饱满。采下时放在大箩里,用小车载到他家榨酒坊。我们一面采,一面拣最大的葡萄吃;威尼先生还送来装在瓶中榨好的葡萄汁和切好的面包片充作点心;但谁都吃不下,因为每人工作时,至少吞下两三斤葡萄了。

⑿天黑时,我们到威尼先生家用晚餐。那天帮忙的人,同围一张长桌,都是脚蹬木屐、腰围围裙的朋友,无拘无束地喝酒谈天。玛丽女士讲了个笑话;有两个意大利的农人合唱了一阕意大利的歌;大家还请我唱了一支中国歌。我的唱歌,在中学时常常是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

⒀这一桌农家饭,我们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宴还痛快。

⒁我爱我的祖国。然而我在祖国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过去的异国之梦,重谈起来,是何等的教我亲恋啊!

(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北新书局1928年版)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出色的把绘景与抒情结合到一起的散文,开篇几段,近乎平直的叙说,简练明晓,作者闲适的心情却可感。

B.一大段描绘早晨景色的文字,既似一幅立体的油画,又似一幅幅跳动的画页,写尽了绮丽动人、瞬间变化的晨辉景象。

C.作品描写到“我”与当地人的交往情形,感受到他们的真挚情谊及勤朴性格和自己在与他们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心情。

D.文章最后突然一转,记忆中欢快的情形被时下“破灭”感的“痛苦”所替代,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比分明,有力深沉。

5.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收获”的含意。

6.作品中有一大段早晨的景物描写,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