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标准》气象参数标准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600g气象气球1600gMeterological Balloon200 --发布200 --实施中国气象局发布QX/T ××××—××××前言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株洲橡胶塑料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迪娥、范行东、和丁红、肖诗和、张望、邓一志。

本标准首次发布。

IQX/T ××××—××××1600g气象气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自然条件下探测35000m以上高空气象要素而使用的天然胶乳气球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包装、运输、标识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胶乳制造的1600g气象气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28—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JB179A—96 计数检查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JB987A—98 气象气球试验方法3技术要求3.1质量气球的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气球的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

3.3.1物理性能气球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1QX/T ××××—××××3.3.2 气球的爆破直径:不小于950 cm。

3.3.3气球的残余氯化钙含量:不大于0.10%。

3.3.4气球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建筑节能是当前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气象参数在建筑节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展开讨论,探讨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首先,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设计和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通过合理利用气象参数,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次,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的朝向、采光、通风、隔热、保温等方面。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这些参数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寒冷地区,建筑物需要更好的保温性能,而在炎热地区,则需要更好的通风和隔热性能。

因此,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以确保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

此外,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结构和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对建筑节能的影响也需要纳入标准的考量范围之内。

只有不断更新和完善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建筑节能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总的来说,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合理利用气象参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才能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建筑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建筑节能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现行气象国家标准列表

现行气象国家标准列表
2008-06-03
2008-11-01
020
GB/T 22164-2008
公众气象服务天气图形符号
2008-07-02
2008-11-01
021
GB/T 27956-2011
中期天气预报
2011-12-30
2012-03-01
022
GB/T 27957-2011
冰雹等级
2011-12-30
2012-03-01
北方牧区草原干旱等级
037
GB/T 29457-2012
高温热浪等级
2012-12-31
2013-05-01
38
GB/T 31153-2014
小型水力发电站汇水区降水资源气候评价方法
2015-01-01
39
GB/T 31154-2014
太阳Hα耀斑分级
2015-01-01
GB/T 19202-2003
热带气旋名称
2003-06-17
2003-12-01
004
GB/T 19565-2004
总辐射表
2004-06-22
2004-12-01
005
GB/T 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2006-08-28
2006-11-01
006
GB/T 20480-2006
沙尘暴天气等级
44
GB/T 31159-2014
大气气溶胶观测术语
2015-01-01
45
GB/T 31160-2014
地磁暴强度等级
2015-01-01
46
GB/T 31161-2014
太阳质子事件强度分级
2015-01-01

气象参数

气象参数

1.工程项目和地点
工程内容是湖州XXX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央空调系统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空调总面积约XXX平米。

工程地点在浙江湖州XXX。

2.设计依据
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c<<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43-97
d<<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7
e<<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3.设计标准
3.1室外气象参数:
地区:浙江省城市:湖州市
冬季大气压力(HPa):1025.9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m/s):2.3
冬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4
主导风向:NNW 16%
夏季大气压力(HPa):1000.6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m/s): 2.2
夏季通风室外设计干球温度(℃):33.0
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湿球温度(℃):28.5
夏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35.7
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31.5
主导风向:SSW 18 %
3.2室内设计参数
3.3空调供回水温度:夏季7-12℃,冬季45 - 40℃。

中国气象标准

中国气象标准

中国气象标准中国气象标准是对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方面的规定和指导标准,是气象事业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气象工作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中国气象标准的内容。

一、气象观测标准气象观测标准是指对天气、气象灾害等自然现象的观测规范,包括观测要求、观测方法、观测设备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观测要求包括观测内容、观测时间、观测频度等;观测方法包括观测方式、观测顺序、观测时序等;观测设备包括观测仪器、感应器等。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观测规范》(GB 19201-2015),天气观测内容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能见度、云量、天气现象等,观测时间、频度也有明确规定。

二、气象预报标准气象预报标准是指气象部门针对未来天气情况,通过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规范,包括预报对象、预报内容、预报方法、预报精度等方面的规定。

在我国,中国气象局发布了相关的气象预报标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预报规范》(GB 19202-2016),对气象预报的科学性、及时性、客观性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三、气象服务标准气象服务标准是指气象部门为社会提供专业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等方面的规定,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气象部门应该建立统一的气象信息发布平台,提供详细的气象信息;气象产品应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如为公众提供天气预报、紧急天气预警;为航空、海洋等行业提供特色气象服务等。

综合来看,中国气象标准是对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方面的规范和指导,它对于确保气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气象标准来观测天气、预测气象灾害、获取气象产品等,因此我们的生活中也离不开中国气象标准的支撑。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光盘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光盘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光盘建筑节能是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目标。

在建筑节能中,气象参数是确定建筑能源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象参数,制定一份关于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光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是光盘制作的详细内容。

一、背景介绍建筑节能在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参数是影响建筑节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地利用和应用气象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质量。

本光盘旨在为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以指导他们在设计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和操作。

二、内容概述1. 概述建筑节能气象参数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介绍气象参数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3. 提供各种常用气象参数的标准数值和计算方法,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

4. 提供建筑节能气象参数的历史数据,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进行实际工作中的气象参数分析和决策。

5. 提供建筑节能气象参数的应用案例,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象参数。

6. 提供建筑节能气象参数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7. 提供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更新和维护机制,确保光盘内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光盘制作流程1. 收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的相关标准和研究资料。

2. 制定光盘的内容和结构。

3. 编写和整理光盘的各个模块和章节。

4. 设计光盘的界面和导航结构。

5. 制作光盘的多媒体内容,包括图表、音频、视频等。

6. 进行光盘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功能和用户体验的稳定性和优良性。

7. 制作光盘的光盘图标和封面设计。

8. 复制和分发光盘。

四、光盘使用指南1. 插入光盘后,根据光盘的导航提示选择要访问的内容。

2. 阅读各个模块和章节的内容,并参考提供的标准数值和计算方法进行实际应用。

3. 运用光盘提供的历史数据和案例进行气象参数分析和决策。

4. 更新光盘内容时,下载和安装更新包,确保使用的是最新的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

数据中心(自然)蒸发冷却气象参数标准

数据中心(自然)蒸发冷却气象参数标准

数据中心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数据中心的运行离不开高效的冷却系统,以保证大量数据的安全存储和稳定运行。

在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中,蒸发冷却技术被广泛应用,而气象参数的标准对于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在谈论蒸发冷却气象参数标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蒸发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重要性。

蒸发冷却是一种利用水蒸发带走热量实现空气冷却的技术。

在数据中心中,大量的服务器和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需要被及时散去,否则会危及设备的稳定运行。

而蒸发冷却技术正是通过利用水蒸发带走热量的原理,为数据中心提供了高效的冷却方式。

与传统的制冷系统相比,蒸发冷却技术具有能耗低、运行稳定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中。

在蒸发冷却系统中,气象参数的标准对于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象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蒸发冷却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制定合理的气象参数标准,对于保证蒸发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1. 温度标准在蒸发冷却系统中,温度是影响冷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蒸发冷却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比较宽泛的,但是在特殊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下,系统的运行会受到影响。

制定合理的温度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2. 湿度标准湿度是另一个影响蒸发冷却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干燥的环境下,水蒸发的速度会加快,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冷却效果;而在潮湿的环境下,水蒸发的速度会变慢,影响系统的冷却效果。

在制定气象参数标准时,湿度的因素也需要被充分考虑。

3. 风速标准风速对于蒸发冷却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气的对流速度上。

合理的对流速度可以加快水蒸发的速度,提高系统的冷却效果。

制定适当的风速标准对于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蒸发冷却气象参数标准对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至关重要。

合理的气象参数标准可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未来在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气象参数标准的制定,并根据具体环境和需求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蒸发冷却系统的有效运行。

标准气象条件

标准气象条件

标准气象条件一、概述气象条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下,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一系列气象要素的状态。

标准气象条件是指在气象观测和数据通信中所使用的一套固定的参考气象条件。

标准气象条件的建立和应用对于气象学、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气象条件的要素标准气象条件的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气压。

下面对每个要素进行详细的介绍。

2.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的度量。

在标准气象条件下,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C)。

标准气象条件中规定的温度是20°C。

2.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在标准气象条件下,湿度的单位是相对湿度(%RH)。

标准气象条件中规定的相对湿度是50%RH。

2.3 风速风速是指气体流动的速度。

在标准气象条件下,风速的单位是米每秒(m/s)。

标准气象条件中规定的风速是3m/s。

2.4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在标准气象条件下,气压的单位是帕斯卡(Pa)。

标准气象条件中规定的气压是101325Pa。

三、标准气象条件的意义标准气象条件的建立和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3.1 气象观测和数据通信的统一标准在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通信时,使用统一的标准气象条件可以确保不同观测站点和通信系统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这对于气象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2 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参考标准气象条件是航空航天领域中重要的参考标准。

航空器的起飞和降落、航线的规划等都依赖于准确的气象条件。

标准气象条件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提高航空航天活动的安全性和效率。

3.3 环境科学的重要依据标准气象条件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时,需要将观测到的数据转换为标准气象条件下的数据,以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比较。

标准气象条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环境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3.4 工程设计和规划的重要参考标准气象条件在工程设计和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行气象国家标准列表(更新日期:2020-11-18)

现行气象国家标准列表(更新日期:2020-11-18)

现行气象国家标准列表47GB/T 31163—2014太阳能资源术语2014-9-32015-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48GB/T 31164—2014森林火险气象预警2014-9-32015-1-1采用日常预报工作49GB/T 31165—2014降水自记纸记录数字化2014-9-32015-1-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0GB 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2014-9-302015-1-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1GB 31222—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高空气象观测站2014-9-302015-1-1采用备用52GB 31223—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天气雷达站2014-9-302015-1-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3GB 31224—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大气本底站2014-9-302015-1-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4GB/T 31705—2015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2015-6-22016-1-1采用备用55GB/T 31707—2015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一氧化碳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处理方法2015-6-22016-1-1采用备用56GB/T 31709—2015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处理方法2015-6-22016-1-1采用备用57GB/T 31724—2015风能资源术语2015-6-22016-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58GB/T 32136—2015农业气象干旱等级2015-10-132016-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59GB/T 32752—2016农田渍涝气象等级2016-8-292017-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0GB/T 32779—2016超级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等级2016-6-142017-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1GB/T 32934—2016全球热带气旋中文名称2016-8-292017-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2GB/T 32935—2016全球热带气旋等级2016-8-292017-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3GB/T 32936—2016爆炸危险场所雷击风险评价方法2016-8-292017-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4GB/T 32937—201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2016-8-292017-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5GB/T 32938—2016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2016-8-292017-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6GB/T 33666—2017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7GB/T 33669—2017极端降水监测指标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8GB/T 33670—2017气候年景评估方法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9GB/T 33671—2017梅雨监测指标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70GB/T 33672—2017大气甲烷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71GB/T 33673—2017水平能见度等级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2GB/T 33674—2017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73GB/T 33675—2017冷冬等级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4GB/T 33676—2017通信局(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5GB/T 33677—2017太阳能资源等级 直接辐射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76GB/T 33678—2017VLF—LF三维闪电定位网技术规范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7GB/T 33679—2017人工影响天气用燃烧剂和致冷剂的存储技术条件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8GB/T 33680—2017暴雨灾害等级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9GB/T 33691—2017杯式测风仪测试方法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80GB/T 33692—2017直接辐射测量用全自动太阳跟踪器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81GB/T 33693—2017超声波测风仪测试方法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82GB/T 33694—2017自动气候站观测规范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3GB/T 33695—2017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4GB/T 33696—2017陆—气和海—气通量观测规范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85GB/T 33697—2017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6GB/T 33698—2017太阳能资源测量 直接辐射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87GB/T 33699—2017太阳能资源测量 散射辐射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88GB/T 33700—2017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水汽观测规范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89GB/T 33701—2017长波辐射表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90GB/T 33702—2017光电式日照传感器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1GB/T 33703—2017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2GB/T 33704—2017标准总辐射表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93GB/T 33705—2017土壤水分观测 频域反射法2017-5-122017-12-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94GB/T 33706—2017标准直接辐射表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95GB/T 33707—2017气象太阳模拟器2017-5-122017-12-1采用备用96GB/T 33865—2017光合有效辐射表校准方法2017-7-122018-2-1采用备用97GB/T 33866—2017太阳紫外辐射测量 宽带紫外辐射表法2017-7-122018-2-1采用备用98 GB/T 33867—2017光合有效辐射测量 半球向辐射表法4292843132采用备用99 GB/T 33868—2017紫外辐射表校准方法2017-7-122018-2-1采用备用100 GB/T 33869—2017绝对直接辐射表比对方法2017-7-122018-2-1采用备用101 GB/T 33872—2017太阳能资源观测站分类指南2017-7-122018-2-1采用备用102GB/T 33903—2017散射辐射测量用遮光球式全自动太阳跟踪器2017-7-122018-2-1采用备用103GB/T 34048—2017紫外辐射表2017-11-12018-5-1采用备用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平台与终端管理平台接口规范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04GB/T 34283—2017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2017-9-72018-4-1采用备用105GB/T 34286—2017温室气体 甲烷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2017-9-72018-4-1采用备用106GB/T 34287—2017107GB/T 34291—2017应急临时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08GB/T 34292—2017人工防雹作业预警响应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09GB/T 34293—2017极端低温和降温监测指标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0GB/T 34294—2017农村民居防御强降水引发灾害规范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1GB/T 34295—2017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等级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2GB/T 34296—2017地面降雹特征调查规范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3GB/T 34297—2017冰冻天气等级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4GB/T 34298—2017暴风雪天气等级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5GB/T 34299—2017大气自净能力等级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6GB/T 34301—2017龙卷灾害调查技术规范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7GB/T 34302—2017地面臭氧预警等级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8GB/T 34303—2017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检验规范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9GB/T 34304—2017人工防雹作业预警等级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0GB/T 34305—201737mm高射炮防雹作业方式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1GB/T 34306—2017干旱灾害等级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2GB/T 34307—2017干湿气候等级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3GB/T 34309—2017登陆台风近地边界层增强观测技术指南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4GB/T 34312—2017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5GB/T 34325—2017太阳能资源数据准确性评判方法2017-9-7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6GB/T 34412—2017地面标准气候值统计方法2017-9-292018-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7GB/T 34415—2017大气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2017-9-292018-4-1采用备用128GB/T 34808—2017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大豆2017-11-12017-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9GB/T 34809—2017甘蔗干旱灾害等级2017-11-12018-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0GB/T 34810—2017作物节水灌溉气象等级 玉米2017-11-12017-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1GB/T 34811—2017作物节水灌溉气象等级 小麦2017-11-12018-5-1采用备用132GB/T 34812—2017作物节水灌溉气象等级 棉花2017-11-12017-11-1采用备用133GB/T 34813—2017作物节水灌溉气象等级 大豆2017-11-12017-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4GB/T 34814—2017草地气象监测评价方法2017-11-12018-5-1采用备用135GB/T 34815—2017植被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指数2017-11-12018-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6GB/T 34816—2017倒春寒气象指标2017-11-12018-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7GB/T 34817—2017农业干旱预警等级2017-11-12018-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8GB/T 34818—2017农田水分盈亏量的计算方法2017-11-12018-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9GB/T 34965—2017辣椒寒害等级2017-12-292017-12-29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0GB/T 34967—2017北方水稻低温冷害等级2017-11-12017-11-1采用备用141GB/T 35139—2017光合有效辐射表2017-12-292018-7-1采用备用142GB/T 35219—2017地面气象观测站气象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43GB/T 35220—2017地面基准辐射站建设指南2017-12-292018-7-1采用备用144GB/T 3522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总则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45GB/T 35222—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云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46GB/T 35223—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气象能见度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47GB/T 35224—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天气现象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48GB/T 35225—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气压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49GB/T 35226—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空气温度和湿度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0GB/T 35227—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风向和风速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1GB/T 35228—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降水量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2GB/T 35229—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雪深与雪压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3GB/T 35230—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蒸发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4GB/T 3523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辐射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5GB/T 35232—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日照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6GB/T 35233—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温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7GB/T 35234—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冻土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8GB/T 35235—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电线积冰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59GB/T 35236—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状态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60GB/T 35237—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自动观测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61GB/T 35562—2017气温评价等级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2GB/T 35563—2017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3GB/T 35573—2017空中水汽资源计算方法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4GB/T 35663—2017天气预报基本术语2017-12-292018-7-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5GB/T 35664—2017大气降水中铵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7-12-292018-7-1采用备用气降水中甲酸根和乙酸根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2017-12-292018-7-1采用备用166GB/T 35665—2017167GB/T 35968—2018降水量图形产品规范2018-2-62018-9-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8GB/T 36109—2018中国气象产品地理分区2018-3-152018-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9GB/T 36542—2018霾的观测识别2018-7-132019-2-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70GB/T 36742—2018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2018-9-172019-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1GB/T 36743—2018森林火险气象等级2018-9-172019-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2GB/T 36744—2018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2018-9-172019-4-1采用日常预报工作173GB/T 36745—2018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2018-9-172019-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 2018-12-282018-12-28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4GB/T 37274—2018175GB/T 37301—2019地面气象资料服务产品技术规范2019-3-252019-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6GB/T 37302—2019天气预报检验 风预报2019-3-252019-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7GB/T 37411—2019天气雷达选址规定2019-5-102019-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8GB/T 37467-2019气象仪器术语2019-6-42019-6-4采用备用179GB/T 37468-2019直接辐射表2019-6-42020-1-1采用备用180GB/T 37523-2019电场气象观测资料审核、插补与订正技术规范2019-6-42020-1-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81GB/T 37525-2019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导则2019-6-42020-1-1采用备用182GB/T 37526-2019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2019-6-42020-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3GB/T 37527-2019基于手机客户端的预警信息播发规范2019-6-42020-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4GB/T 37529-2019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2019-6-42019-6-4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5GB/T 37744-2019水稻热害气象等级2019-6-42020-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6GB/T 37926-2019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2019-8-302020-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7GB/T 38308-2019天气预报检验 台风预报2019-12-102020-7-1采用日常预报工作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规范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020-4-282020-6-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8GB/T 38757-2020189GB/T 38950-2020凉夏等级2020-7-212020-7-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0GB/T 38951-2020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2020-7-212020-7-21采用备用191GB/T 38957-2020海上风电场热带气旋影响评估技术规范2020-7-212020-7-21采用备用现行气象行业标准列表47QX/T 5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3部分:地温观测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48QX/T 5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4部分:冻土观测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49QX/T 59—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0QX/T 60—1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6部分:地面状态观测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1QX/T 6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2QX/T 6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3QX/T 6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4QX/T 64—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0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5QX/T 6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6QX/T 6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57QX/T 67—2007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 非色散红外法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58QX/T 68—2007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 光学衰减方法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59QX/T 69—2007大气浑浊度观测 太阳光度计方法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60QX/T 70—2007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 热光分析方法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61QX/T 71—2007地面臭氧观测规范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62QX/T 72—2007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普分布 电迁移分析法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63QX/T 73—2007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64QX/T 74—2007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65QX/T 75—2007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2007-6-222007-10-1采用备用66QX/T 76—2007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2007-6-222007-10-1备用67QX/T 77—2007森林火险气象等级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8QX/T 78—2007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69QX/T 79—2007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1部分 技术条件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0QX/T 79.2—2013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2部分:观测方法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1QX/T 79.3—2013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3部分:验收规定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2QX/T 81—2007小麦干旱灾害等级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3QX/T 82—2019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2019-4-282019-8-1QX/T 82—2007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4QX/T 83—2019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2019-9-182019-12-1QX/T 83—2007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5QX/T 84—2007气象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2007-6-222007-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6QX/T 85—2018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2018-11-302019-3-1QX/T 85—2007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7QX/T 87—2008紫外线指数预报2008-3-222008-8-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8QX/T 88—2008作物霜冻害等级2008-3-222008-8-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79QX/T 89—201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2018-6-262018-10-1QX/T 89—2008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0QX/T 90—2008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2008-3-222008-8-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1QX/T 92—2008湿度检定箱性能测试规范2008-3-222008-8-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2QX/T 93—2017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气象辐射2017-10-302018-3-1QX/T 93—2008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3QX/T 94—2008寒露风等级2008-3-222008-8-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4QX/T 96—2008积雪遥感监测技术导则2008-3-222008-8-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5QX/T 97—2008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2008-3-222008-8-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6QX/T 98—2008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2008-3-222008-8-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7QX/T 99—2019人工影响天气安全 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要求2019-12-262020-4-1QX/T 99—2008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8QX/T 100—2009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2009-6-72009-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89QX/T 102—2009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2009-6-72009-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0QX/T 103—2017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2017-10-302018-3-1QX/T 103—2009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1QX/T 104—2009接地降阻剂2009-6-72009-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2QX/T 105—2018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规范2018-12-122019-4-1QX/T 105—2009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3QX/T 106—2018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2018-9-202019-2-1QX/T 106—2009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4QX/T 107—2009冬小麦、油菜涝渍等级2009-6-72009-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5QX/T 109—2009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2009-6-72009-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6QX/T 111—2010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条件等级2010-1-202010-6-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7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2010-1-202010-6-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8QX/T 115—2010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2010-1-202010-6-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99QX/T 116—2018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2018-12-122019-4-1QX/T 116—2010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00QX/T 117—2020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地面气象辐射2020-4-142020-8-1QX/T 117—2010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01QX/T 118—2020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地面2020-4-142020-8-1QX/T 118—2010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02QX/T 119—2010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2010-1-202010-6-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03QX/T 120—2010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2010-1-202010-6-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04QX/T 121—2010高空压、温、湿、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2010-1-202010-6-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05QX/T 122—2011船舶自动气象观测数据格式2011-4-72011-9-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06QX/T 123—2011无线电探空资料质量控制2011-4-72011-9-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07QX/T 124—2011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类与编码2011-4-72011-9-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08QX/T 125—2011温室气体本底观测术语2011-4-72011-9-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09QX/T 126—2011空盒气压表(计)示值检定箱测试方法2011-4-72011-9-1采用日常观测工作110QX/T 127—2011气象卫星定量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估报告要求2011-4-72011-9-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1QX/T 128—2011浮标气象观测数据格式2011-4-222011-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2QX/T 129—2011气象数据传输文件命名2011-4-222011-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3QX/T 130—2011电离层突然骚扰分级2011-4-222011-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4QX/T 132—2011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2011-6-72011-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5QX/T 133—2011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2011-6-72011-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6QX/T 134—2011沙尘暴观测数据归档格式2011-6-72011-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7QX/T 135—2011太阳活动水平分级2011-6-72011-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8QX/T 137—2011气象卫星产品分层数据格式2011-8-162012-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19QX/T 139—2020极轨气象卫星大气垂直探测资料L1C数据格式辐射率2020-1-212020-5-1QX/T 139—20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0QX/T 140—2011卫星遥感洪涝监测技术导则2011-8-162012-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1QX/T 141—2011卫星遥感沙尘暴天气监测技术导则2011-8-162012-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2QX/T 142—2011北方草原干旱指标2011-8-162012-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3QX/T 143—2011潮塌等级2011-8-162012-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4QX/T 144—2011东亚冬季风指数2011-8-162012-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5QX/T 145—2011气象节目播音员主持人气象专业资格认证2011-8-162012-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6QX/T 146—2019中国天气频道本地化节目播出实施规范2019-12-262020-4-1QX/T 146—2011未采用本市无此任务127QX/T 147—2011基于手机客户端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发规范2011-12-212012-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8QX/T 148—2020气象领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测试与评估规范2020-7-312020-12-1QX/T 148—20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29QX/T 149—2011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2011-12-212012-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0QX/T 150—2011煤炭工业矿井防雷设计规范2011-12-212012-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1QX/T 151—201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2QX/T 152—2012气候季节划分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3QX/T 153—2012树木年轮灰度资料采集规范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4QX/T 154—2012露天建筑施工现场不利气象条件与安全防范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5QX/T 155—2012飞机气象观测数据归档格式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6QX/T 156—2012风自记纸数字化文件格式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7QX/T 157—2012气象电视会商系统技术规范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8QX/T 158—2012气象卫星数据分级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39QX/T 159—2012地基傅立叶变换高光谱仪大气光谱观测规范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0QX/T 160—201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雷电防护安全评价技术规范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1QX/T 161—2012地基GPS接收站防雷技术规范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2QX/T 162—2012风廓线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3QX/T 163—2012空盒气压表(计)温度系数箱测试方法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4QX/T 164—2012温室气体玻璃瓶采样方法2012-8-302012-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5QX/T 165—201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炮安全操作规范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6QX/T 166—2012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常用图形符号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7QX/T 167—2012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8QX/T 168—2012龙眼寒害等级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49QX/T 169—2012橡胶寒害等级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0QX/T 170—2012台风灾害影响评估技术规范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1QX/T 171—2012短消息LED屏气象信息显示规范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2QX/T 172—2012Brewer光谱仪观测臭氧柱总量的方法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3QX/T 173—2012GRIMM 180测量PM10、PM2.5和PM1的方法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4QX/T 174—2012大气成分站选址要求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5QX/T 175—2012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6QX/T 176—2012遥感卫星光学辐射校正场数据格式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7QX/T 177—2012中尺度对流系统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2012-11-292013-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8QX/T 178—2013城市雪灾气象等级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59QX/T 179—2013船舶气象导航服务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0QX/T 180—2013气象服务图形产品色域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1QX/T 181—2013行业气象服务效益专家评估法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2QX/T 182—2013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3QX/T 183—2013北方草原干旱评估技术规范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4QX/T 184—2013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整理规范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5QX/T 185—2013人工影响天气藏语术语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6QX/T 186—2013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7QX/T 187—2013射出长波辐射产品标定校准方法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8QX/T 188—2013卫星遥感植被监测技术导则2013-1-42013-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69QX/T 190—2013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0QX/T 191—2013雷电灾情统计规范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1QX/T 192—2013气象服务电视产品图形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2QX/T 193—2013玻璃钢百叶箱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3QX/T 194—2013系留气艇气象观测系统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4QX/T 195—2013电离层垂直探测规范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5QX/T 196—2013静止气象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故障等级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6QX/T 197—2013柑橘冻害等级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7QX/T 198—2013杨梅冻害等级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8QX/T 199—2013香蕉寒害评估技术规范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79QX/T 200—2013生态气象术语2013-7-112013-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0QX/T 201—2013气象资料拯救指南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1QX/T 202—2013表格驱动码气象数据传输文件规范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2QX/T 203—2013涉农网站信息分类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3QX/T 204—2013临近天气预报检验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4QX/T 205—2013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5QX/T 206—2013卫星低光谱分辨率红外仪器性能指标计算方法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6QX/T 207—2013湖泊蓝藻水华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7QX/T 208—2019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遥测遥控数据格式规范2019-9-302020-1-1QX/T 208—2013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8QX/T 209—20138025-8400MHz频带卫星地球探测业务使用规范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89QX/T 210—2013城市景观照明设施防雷技术规范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0QX/T 211—2019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2019-9-182019-12-1QX/T 211—2013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1QX/T 212—2013北方草地监测要素与方法2013-10-142014-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2QX/T 213—2013温室气体玻璃采样瓶预处理和后处理方法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3QX/T 214—2013卤代温室气体不锈钢采样罐预处理和后处理方法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4QX/T 215—201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标气制备方法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5QX/T 216—2013大气中甲醛测定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6QX/T 217—2013大气中氨(铵)测定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7QX/T 218—2013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采样罐采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8QX/T 219—2013空气流速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199QX/T 220—2013大气压力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0QX/T 221—2013气象计量实验室建设技术要求 二等标准实验室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1QX/T 222—2013气象气球 浸渍法天然胶乳气球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2QX/T 223—2013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3QX/T 224—2013龙眼暖害等级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4QX/T 225—2013索道工程防雷技术规范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5QX/T 226—2013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技术规范2013-12-222014-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6QX/T 227—2014雾的预警等级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7QX/T 228—2014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等级划分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8QX/T 229—2014风预报检验方法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09QX/T 230—2014中小学校雷电防护技术规范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0QX/T 231—2014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1QX/T 232—2019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2019-9-182019-12-1QX/T 232—2014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2QX/T 233—2014气象数据库存储管理命名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3QX/T 234—2014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探空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4QX/T 235—2014商用飞机气象观测资料BUFR编码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5QX/T 236—2014电视气象节目常用天气系统图形符号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6QX/T 237—2014风云极轨系列气象卫星核心元数据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7QX/T 238—2019风云三号B/C/D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规范2019-9-182019-12-1QX/T 238—2014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8QX/T 239—2014地磁活动水平分级2014-7-252014-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19 QX/T 240—2014 光化学烟雾判识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0 QX/T 241—2014 光化学烟雾等级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1 QX/T 242—2014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2 QX/T 243—2014 风电场风速预报准确率评判方法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3 QX/T 244—2014 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短期预报方法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4 QX/T 245—2014 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5 QX/T 246—2014 建筑施工现场雷电安全技术规范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6QX/T 248—2014固定式水电解制氢设备监测系统技术要求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7 QX/T 249—2014 淡水养殖气象观测规范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8 QX/T 250—2014 气象卫星产品术语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29 QX/T 251—2014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L0和L1数据质量等级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0QX/T 252—2014 电离层术语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1 QX/T 254—2014 气象影视资料编目规范2014-10-242015-3-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2QX/T 255—2015 供暖气象等级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3 QX/T 256—2015 37 mm 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4 QX/T 257—2015 毛发湿度表(计)校准方法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5 QX/T 258—2015 荔枝寒害评估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6 QX/T 259—2015 北方春玉米干旱等级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7 QX/T 260—2015 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8 QX/T 261—2015 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规范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39 QX/T 262—2015 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0 QX/T 263—2015 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1 QX/T 264—2015 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2 QX/T 265—2015 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3 QX/T 266—2015 气象卫星光学遥感器场地辐射校正星地同步观测规范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4 QX/T 267—2015 卫星遥感雾监测产品制作技术导则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5 QX/T 268—2015 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方法2015-1-262015-5-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6QX/T 269—2015气溶胶污染气象条件指数(PLAM)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7QX/T 270—2015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规程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8QX/T 271—2015光学衰减法大气颗粒物吸收光度仪维护与校准周期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49QX/T 272—2015大气二氧化硫监测方法 紫外荧光法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50QX/T 273—2015大气一氧化碳监测方法 红外气体滤光相关法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51QX/T 274—2015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 工作流程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52QX/T 275—2015气象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范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53QX/T 276—2015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54QX/T 277—2015气象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55QX/T 278—2015中国气象频道安全播出规范2015-7-282015-12-1未采用本市无此任务256QX/T 279—2015电视气象新闻素材交换文件规范2015-7-282015-12-1备用日常业务工作257QX/T 280—2015极端高温监测指标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58QX/T 281—2015枇杷冻害等级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59QX/T 282—2015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枸杞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0QX/T 283—2015枸杞炭疽病发生气象等级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1QX/T 284—2015甘蔗长势卫星遥感评估技术规范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2QX/T 285—2015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格式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3QX/T 286—2015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数据文件格式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4QX/T 287—2015家用太阳热水系统防雷技术规范2015-7-282015-12-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5QX/T 288—2015翻斗式自动雨量站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6QX/T 289—2015国家基准气候站选址技术要求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7QX/T 290—2015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8QX/T 291—2015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方法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69QX/T 292—2015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文件格式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0QX/T 293—2015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作物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1QX/T 294—2015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2QX/T 295—2015空间天气短期预报检验方法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3QX/T 296—2015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项目转业务运行流程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4QX/T 297—201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5QX/T 298—2015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柑橘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6QX/T 299—2015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冬小麦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7QX/T 300—2015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马铃薯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8QX/T 301—2015林业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量观测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79QX/T 302—2015极端低温监测指标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0QX/T 303—2015极端降水监测指标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1QX/T 304—2015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监测指标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2QX/T 305—2015直径47mm大气气溶胶滤膜称量技术规范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3QX/T 306—2015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观测 积分浊度法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4QX/T 307—2015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 锥管振荡微天平法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5QX/T 308—2015分散式风力发电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导则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6QX/T 309—2017防雷安全管理规范2017-12-292018-5-1QX/T 309—2015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7QX/T 310—2015煤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8QX/T 311—2015大型浮顶油罐防雷装置检测规范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89QX/T 312—2015风力发电机组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2015-12-112016-4-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0QX/T 313—2016气象信息服务基础术语2016-2-32016-6-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1QX/T 314—2016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2016-2-32016-6-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2QX/T 315—2016气象预报传播规范2016-2-32016-6-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3QX/T 316—2016气象预报传播质量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2016-2-32016-6-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4QX/T 317—2016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2016-4-202016-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5QX/T 318—2016防雷装置检测机构信用评价规范2016-4-202016-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6QX/T 319—2016防雷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2016-4-202016-10-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7QX/T 320—2016称重式降水测量仪2016-5-31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8QX/T 321—2016温度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2016-5-31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299QX/T 322—2016湿度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2016-5-31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300QX/T 323—2016气象低速风洞技术条件2016-5-31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301QX/T 324—2016花粉过敏气象指数2016-5-31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302QX/T 325—2016电网运行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2016-5-31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303QX/T 326—2016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指南2016-5-31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304QX/T 327—2016气象卫星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2016-5-3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305QX/T 328—2016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弹药保险柜2016-5-312016-11-1采用日常业务工作。

气象标准体系

气象标准体系

气象标准体系
气象标准体系是一套用于规范气象工作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设施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气象标准:
1. GB/T 17406-1998《气象数据收集、传输和交换》: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数据收集、传输和交换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2. GB/T 19205-2003《气象预报》: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预报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3. GB/T 19206-2003《气象服务》: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4. GB/T 19207-2003《气象设施》: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设施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5. GB/T 19208-2003《气象观测》: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以上这些标准都是中国国家标准,所有的气象工作都必须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气象工作提供了参考。

标准气象条件

标准气象条件

标准气象条件
标准气象条件是指在海平面上,温度为15℃,气压为1013.25毫巴,相对湿度为50%的大气状态。

这种状态下,空气密度为1.225千克/立方米,声速为340.29米/秒。

标准气象条件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气象学研究的基础。

在标准气象条件下,各种气象参数的测量值是标准的,可以用来比较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气象数据。

同时,标准气象条件也是气象预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参考标准。

标准气象条件下的温度为15℃,这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温度,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

在这个温度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也比较适中,相
对湿度为50%,不会过于潮湿或干燥。

同时,标准气象条件下的气压
为1013.25毫巴,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气压值,也是大气压力的基准值。

标准气象条件的空气密度为1.225千克/立方米,这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

空气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空气的流动、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

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空气密度的大小对于飞行器的设计、性能
计算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标准气象条件下的声速为340.29米/秒,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声速值。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有关。

在气象学中,
声速的大小对于声波的传播、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标准气象条件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为气象学研究提
供了基础和参考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气象条件也为气象预报、
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

气象执行标准清单(国家、行业标准)

气象执行标准清单(国家、行业标准)

气象执行标准清单(国家、行业标准)136雷电灾害防御QX/T 245—2014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137雷电灾害防御QX/T 246—2014建筑施工现场雷电安全技术规范138雷电灾害防御QX/T 262—2015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139雷电灾害防御QX/T 263—2015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140雷电灾害防御QX/T 264—2015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141雷电灾害防御QX/T 265—2015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142雷电灾害防御QX 4—2015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143雷电灾害防御QX/T 287-2015家用太阳热水系统防雷技术规范144雷电灾害防御QX/T 309-2015防雷安全管理规范145雷电灾害防御QX/T 310-2015煤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146雷电灾害防御QX/T 311-2015大型浮顶油罐防雷装置检测规范147雷电灾害防御QX/T 312-2015风力发电机组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148雷电灾害防御QX/T 317-2016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149雷电灾害防御QX/T 318-2016防雷装置检测机构信用评价规范150雷电灾害防御QX/T 319-2016防雷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151雷电灾害防御QX/T 330-2016大型桥梁防雷设计规范152雷电灾害防御QX/T 331-2016智能建筑防雷设计规范153雷电灾害防御QX/T 384-2017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方案编制导则154雷电灾害防御QX/T 398-2017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处罚规范155雷电灾害防御QX/T 399-2017供水系统防雷技术规范156雷电灾害防御QX/T 400-2017防雷安全检查规程157雷电灾害防御QX/T 401-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158雷电灾害防御QX/T 402-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监督检查规范159雷电灾害防御QX/T 403-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年度报告规范160雷电灾害防御QX/T 404-2017电涌保护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规范161雷电灾害防御QX/T 405-2017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162雷电灾害防御QX/T 406-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163雷电灾害防御QX/T 407-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164雷电灾害防御QX/T 430-2018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防雷技术规范165雷电灾害防御QX/T 431-2018雷电防护技术文档分类与编码166雷电灾害防御QX/T 450-2018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气)装置防雷技术规范167大气成分QX/T 380-2017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等级168气象影视QX/T 145-2011气象节目播音员主持人气象专业资格认证169气象影视QX/T 180-2013气象服务图形产品色域170气象影视QX/T 192-2013气象服务电视产品图形171气象影视QX/T 236—2014电视气象节目常用天气系统图形符号172气象影视QX/T 254—2014气象影视资料编目规范173气象影视QX/T 268—2015电视气象信息服务节目综合评价方法174气象影视QX/T 279-2015电视气象新闻素材交换文件规范行标气象执行标准清单(地方标准)。

《建筑风环境设计气象参数标准(征求意见稿)》

《建筑风环境设计气象参数标准(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风环境设计气象参数标准Standard for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f Building WindEnvironment Design(征求意见稿)XXXXXX发布I目录1.总则 (2)2.术语 (3)3.一般规定 (4)4.风参数 (5)附录A 上海市各气象台站地理位置分布图 (12)附录B 上海市各风气候分区风参数 (13)1.0.1为规范本市建筑风环境设计气象参数选取,基于本市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1.0.1建筑风环境分析是提升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风环境不仅影响着室外人员活动舒适性和污染物消散,对室内自然通风、冷风渗透等也具有较大影响。

建筑设计需根据风环境分析确定总平面布局,并在建筑策划中正确的选用绿色建筑对策,而风环境分析中的主导风、季节划分等气象参数的选取关系到建筑风环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上海具有16个行政区划,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上海的建筑发展日新月异,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以及建筑密度也随之增多或加大,新建筑的诞生不但改变了城市面貌,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环境,尤其带来了风环境气象参数的较大变化,中心城区的风环境更是与新城区差异很大。

国内虽有相关建筑风环境的气象参数标准,但因其包含内容需顾及全国范围,且气象资料参数取值年代较早,难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本市建筑所处风环境的状况,为了更科学、更精准的分析本市建筑项目所在位置风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让建筑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风环境改善并提升建筑室内外的舒适环境,节约资源,规范本市建筑风环境设计气象参数选取,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上海行政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建筑风环境设计与评估,及其他需要进行建筑风环境分析的场所。

【条文说明】1.0.2本标准既适用于新建建筑的风环境设计与分析,也适用于改建、扩建建筑通过风环境分析确定改建、扩建的设计对策,还可适用于绿色建筑评价中的风环境评估。

气象三级指标

气象三级指标

气象三级指标主要是指气象观测中的三个基本指标,包括温度、湿度和气压。

这三个指标用于描述大气状态的基本特征,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温度:指空气的热度。

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是气象观测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变迁。

气温的高低对人们的生活、农田种植、工业生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湿度: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通常以相对湿度(RH)的形式表示,即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来表示。

湿度对气象现象,如降水、云的形成等有重要影响。

同时,湿度也会影响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

气压: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通常以帕斯卡(Pa)或百帕(hPa)来表示。

气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大气的稳定程度和变化趋势。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风的形成和风的强弱。

气压的知识对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航空等有重要影响。

这些气象三级指标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气状况和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气象三级指标

气象三级指标

气象三级指标(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气象三级指标的定义与分类1.气象一级指标2.气象二级指标3.气象三级指标三、气象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1.温度2.湿度3.风力4.气压5.云量6.能见度四、气象三级指标的应用1.天气预报2.气候分析3.农业生产4.环境保护五、气象三级指标的展望正文【引言】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通过观察和分析大气现象,人们可以预测天气、了解气候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在气象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气象三级指标。

本文将从气象三级指标的定义与分类、具体内容、应用以及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气象三级指标的定义与分类】气象指标是对大气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的参数。

根据气象学的研究,气象指标可分为气象一级指标、气象二级指标和气象三级指标。

气象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力、气压等基本气象要素。

这些要素是描述大气现象的基本参数,对于了解天气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二级指标是由气象一级指标衍生出来的,如温度的变化、湿度的分布、风力的强度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分析大气现象。

气象三级指标是根据气象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分的,如温度的日变化、湿度的月分布、风力的季节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更细致地反映大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气象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气象三级指标包括温度、湿度、风力、气压、云量、能见度等。

下面对这些指标进行具体介绍:1.温度:反映大气的冷暖程度,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2.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湿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趋势。

3.风力:反映风的强度和方向,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重要因素。

风力的变化可以反映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4.气压:反映大气的压力大小,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气压的变化可以反映气旋和高压脊的活动。

5.云量:表示云层覆盖的程度,是影响光照和气温的重要因素。

云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第三章 气象参数的测定

第三章  气象参数的测定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测定第一节概述气象参数(meteorological parameter)属于自然环境的物理因素,是描述空气物理性状和特征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气温、气湿、气流和气压等。

气象参数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气象参数的剧烈变化可引起多种疾病;适时测定气象参数有利于指导人们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空气理化检验工作中,气温、气压对采样体积的影响很大,采样时必须测定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气流对空气污染情况的影响非常大,烟雾强度系数就是用来评价气流对污染源周围区域环境受污染程度的指标。

气流对空气理化检验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空气流动缓慢时,污染物扩散慢,被空气稀释的程度小,检验结果数值大,污染严重;空气流动较快时,检验结果数值小,有时甚至检测不出污染物。

因此,空气理化检验工作中有时还必须测定气流,了解空气流动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程度,对检验结果进行补充说明。

一、测定地点的选择地理位置不同,气象参数可能不同。

尤其在一些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中,不同地点的气象参数差异可能很大。

进行空气污染监测时,应选择采样点为气象参数的测定地点。

单独测定工作环境的气象参数时,必须根据生产过程、热源分布、工作场所和建筑物的特征等实际情况确定测定地点。

为了应用现场气象参数和卫生检验结果共同说明现场卫生条件情况时,常选择工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如休息场所和生产岗位)测定气象参数;测定点的高度与人的呼吸带相近,1.5 m高左右。

当现场有热源存在时,应在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分别测定热辐射强度。

二、测定时间的选择空气理化检验工作中,采样时间就是气象参数的测定时间。

单独测定工作环境中的气象参数时,应根据生产周期、劳动特点和测定目的选择测定时间。

调查工作环境气象参数对人体的影响时,应该在不同的季节测定室内外的气象参数。

对环境气象参数变化小的工作场所,可以选择在冬夏两季进行测定,变化大的则应在不同的季节测定工作场所的气象参数。

《气象标准》气象参数标准

《气象标准》气象参数标准

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W5°C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建筑节能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气象参数在建筑节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展开讨论,分析其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首先,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参数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保温、隔热等性能,合理的气象参数标准能够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建筑节能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必然选择。

通过制定科学的气象参数标准,可以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参数。

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制定。

例如,炎热地区的建筑需要考虑降温和隔热问题,而寒冷地区的建筑则需要考虑保温和防冻问题。

因此,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需要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因素。

不同的建筑材料对气象参数的影响不同,因此在制定气象参数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热传导系数、透光性等因素。

此外,建筑结构的设计也会影响建筑的节能性能,因此在制定气象参数标准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气象参数标准,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

气象数据标准

气象数据标准

气象数据标准气象数据标准是指在气象观测、气象服务、气象科研等各个领域中,规范和统一气象数据的表示格式、内容、质量,以确保数据的可靠、准确、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气象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

第一步,气象数据标准的重要性气象数据标准对于全球气象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大大提高气象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气象预测、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科研、气象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更加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支持,为提升国家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气象数据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可以促进气象业务系统性、连续性和自动化,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气象数据标准还可以促进国际气象事业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气象全球化服务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挑战,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第二步,气象数据标准的应用情况目前,各国和地区均已建立相应的气象数据标准体系。

如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of the United States)发布的气象数据标准文档集,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六版。

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气象数据标准的规范文件。

在气象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领域,各种规范和标准不断涌现。

如ISO 19156:2011《水文信息服务——观测数据交换的编码规则》、ISO 19115:2014《地理信息——元数据》等,覆盖了气象数据的所有方面。

同时,有关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标准,如W3C发布的XML、JSON等电子数据交换格式,在气象数据共享和交换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气象数据标准是广大气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行业规范,也是推进气象现代化、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为社会各领域服务的必要条件。

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重视,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和深化标准体系,推动气象事业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可以直接引用。

2.超过上款数值时,则应使用与建设地点相邻的二个以上气象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气象资料,按内插法取值(内插法可视情况采用直线内插或平面内插)。

二、地势崎岖的区域气候受山脉的走向、总体高度、长度、地形形态(山顶、河谷、盆地、山坡)、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性差异较大,选取参数值时宜依据邻近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长年代资料和工程现场的观测数据对比取值,或与当地气象部门共同商定。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第一节统计方法第3.1.1条历年值的统计历年即逐年、每年。

历年值是指统计气象资料时,针对所用记录年代中的每一年求得的不同时段(年、月、日)的统计值(平均值、总量、极值)。

一、平均值1.日平均值:由每日三次(或四次)定时观测值的和,除以观测次数所得的商。

2.月(旬)平均值:某月(旬)逐日平均值的和,除以月(旬)内所含的日数所得的商。

3.年平均值:逐月平均值的和,除以12所得的商。

二、总量1.日总量:一日内某要素的累计值。

2.月总量:某月逐日日总量的总和。

3.年总量:逐月月总量的总和。

三、极值1.日极值:一日内出现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2.月极值:某月逐日日极值之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3.年极值:逐月月极值之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第3.1.2条累年值的统计累年即多年。

累年值是指统计气象资料时,针对整个记录年代求得的不同时段(年、月、日)的统计值(平均值、总量、极值)。

一、平均值1.月平均值:历年月平均值(总量、总数)的和,除以年数所得的商。

2.年平均值:历年年平均值(总量、总数)的和,除以年数所得的商。

二、极值1.月极值:历年月极值中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2.年极值:历年年极值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第二节大气压第3.2.1条年平均大气压历年年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3.2.2条夏季平均大气压累年6、7、8三个月的月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3.2.3条冬季平均大气压累年12、1、2三个月的月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三节干球温度第3.3.1条全年年平均干球温度历年年平均干球温度的平均值。

第3.3.2条干球温度年较差累年最热月月平均干球温度减去累年最冷月月平均干球温度所得的差值。

第3.3.3条干球温度全年平均日较差累年年平均最高干球温度与累年年平均最低干球温度之差。

第3.3.4条极端最高干球温度累年各月极端最高干球温度中的最高值。

第3.3.5条极端最低干球温度累年各月极端最低干球温度中的最低值。

第3.3.6条最热月月平均干球温度累年各月月平均干球温度中的最高值。

第3第3.7条条最热月14时平均干球温度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干球温度的平均值。

第3.3.8条最冷月月平均干球温度累年各月月平均干球温度中的最低值。

第3.3.9条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期、日数、度日数及平均温度。

一、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期及日数:以累年逐旬平均干球温度内插得出干球温度≤5℃的起止日期,及其间的日数。

二、度日数:上款的起止日期之间各天日平均干球温度与室温18℃之间温差值的总和。

三、平均温度:起止日期之间的日平均温度。

第四节相对湿度第3.4.1条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中最高值出现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第3.4.2条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3.4.3条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中最低值出现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第五节降水第3.5.1条平均年总降水量历年年降水总量的平均值。

第3.5.2条一日最大降水量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数列中的最大值。

第3.5.3条最大积雪深度及其对应密度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数列中的最大值及出现此雪深时所测的积雪密度。

第六节风第3.6.1条风速一、全年平均风速: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二、夏季平均风速:累年6、7、8三个月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三、冬季平均风速:累年12、1、2三个月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四、30年一遇最大风速:对历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数列采用极值Ⅰ型分布配置曲线后,根据曲线确定的重现期为30年的最大风速。

如无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时,可将历年不同高度定时观测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换算成离地10m高、10钟平均最大风速。

第3.6.2条风向一、年(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累年全年(某月)平均各风向频率中的最大值及其相应的风向。

二、全年最小风频:累年年平均各风向频率中的最小值及其相应的风向。

三、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年、季16个方位的风向频率构成的封闭折线图。

第七节日照第3.7.1条年(月)日照时数历年年(月)实有日照时数的平均值。

第3.7.2条年(月)日照百分率历年年(月)实有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百分比的平均值。

第3.7.3条冬季日照时数累年12、1、2三个月月平均日照时数之和(即参数表中第37项三个数据之和)。

第3.7.4条冬季日照百分率累年12、1、2三个月月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即参数表中第38项三个数据的平均值)。

第3.7.5条冬至日、大寒日正午入射角冬至日、大寒日中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第八节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第3.8.1条冬季太阳辐射强度取各地采暖期的累年(1、2、3、4、10、11、1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和平均直射辐射总量,通过计算分别列出各月南、北、西(东)垂直面及水平面逐时(当地太阳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昼夜平均值。

第3.8.2条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取各地历年7月份最大的总辐射、直射辐射日总量的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列出南、北、西(东)各垂直面及水平面上逐时(当地太阳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昼夜平均值。

第九节地温第3.9.1条某深度的月平均地温历年某深度月平均地温的平均值。

第十节冻土第3.10.1条最大冻土深度历年冻土深度最大值中的最大值。

第3.10.2条某深度土壤的冻结、解冻日期历年某深度土壤冻结、解冻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十一节天气现象第3.11.1条大风日数一、全年大风日数:历年大风(风速≥17m/s或风力≥8级)日数的平均值。

二、最多(最少)年大风日数:历年大风日数序列中的最大(最小)值。

第3.11.2条年(月)积雪日数及初终期历年地面积雪日数的平均值,以及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之间出现积雪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3.11.3条年(月)降雪日数及初终期历年年(月)降雪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降雪即作为降雪日计),以及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之间出现降雪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3.11.4条全年雷暴日数历年出现雷暴总日数的平均值(闻雷声即作为雷暴日计)。

第3.11.5条年(月)冰雹日数历年年(月)冰雹总日数的平均值(凡有降雹现象之日即作为冰雹日计)。

第3.11.6条年(月)沙暴日数历年年(月)出现沙暴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沙暴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即作为沙暴日计)。

第3.11.7条年(月)雾日日数历年年(月)雾日总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雾的现象即作为雾日计)。

第3.11.8条年(月)雨凇日数历年年(月)雨凇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雨凇现象即为雨凇日计)。

第3.11.9条年(月)雾凇日数历年年(月)雾凇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雾凇现象即作为雾凇日计)。

附录一建筑气象参数全国城镇定点示意图及附表附录一附表续表共计132 7763% 37%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续表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续表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续表续表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续表附录四名词解释一、春、夏、秋、冬四季:本标准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翌年2月为冬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