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_调查报告完整篇.doc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_调查报告完整篇.doc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_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篇一: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篇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班别:1201展示与广告设计学号:20xx26190130姓名:赵嘉雯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化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 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功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功能比由70%下降到61%。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3309g,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cm。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cm,女性平均低4.2cm。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未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优质消费量由1992年的37g 增加到44g,脂肪功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仍然存在。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人类膳食的变迁历程远古时代(50万年前)人类的主要食物是野生植物旧石器时代中晚期(3--5万年前),人类开始经营采集和狩猎(包括捕鱼)经济.主要食物仍为野生植物,但也食用少量肉类.这种食物的特征是低脂肪,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C,有足够的蛋白质.这种饮食结构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前期(约1万年前)1万年前开始了新石器时代,随之而来的第一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类发明了谷类耕作和饲养动物,生产和储存食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了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的转变,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一直到2000年前人类绝大多数过着以素食为主的生活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及紧随的第二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革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食物的数量和种类极大丰富,人们开始远离素食和谷类食物,肉类食物的多少成为老百姓的追求目标和炫耀财富的标志.此外,人类的居住,交通,卫生和医疗条件也大大改善,传染病和损伤引起的死亡大大减少,人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200年内(而我国发生这种改变的时间更短),与人类的进化史相比,这种变化显然太快了.这样不适应导致了许多新的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最为典型的是毛里求斯,新加坡和太平洋岛国瑙鲁瑙鲁原为一个贫穷的小岛,60年代末发现了稀有矿产,使该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不幸的是几年以后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大流行,50岁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为世界之最.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和富有并不等于健康和幸福.经济发展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健康和幸福. 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是有因果联系的三步曲.这一规律不断被重复和证明,无一例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流行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发展导致不健康的生活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完全可以改变和避免的.当今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动,植物比较均衡;2,高动物,低植物;3,高植物,低动物动,植物比较均衡第一种类型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以日本人的膳食为代表.有以下几个特点:(1)粮食消费逐年下降,1960年人均谷物消费410g/d,1980年降至312g/d,下降了24%,但到1984年仍达298g/d ,加上薯类,人均口粮(折合原粮)则达484g/d;(2)动物食品消费增加较多,但并不过量,而且水产品食用量较大.1984年,人均肉类消费量62g/d,牛奶及奶制品168g/d,鸡蛋39g/d,鱼贝类95g/d,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占蛋白质摄入量的45%,水产品蛋白质又占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50%(3)能量摄入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984年2594kcal,近几年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蛋白质83g/d,无大变化,脂肪增加较多,为81g/d,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59.2%,12.8%,28.0%,膳食结构总体上仍是比较合理的.高动物,低植物第二种类型谷物消费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大.谷物消费量人均仅160~190g/d;动物性食物,肉类约280g/d,奶及奶制品300~400g/d以上,蛋类40 g/d左右.能量摄入3300~3500kcal,蛋白质100g左右,脂肪130~150g,属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所谓"三高一低"膳食模式,以欧美发达国家膳食为代表.尽管膳食质量比较好,但营养过剩.高植物,低动物第三种类型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膳食质量不高,蛋白质,脂肪摄入量都低,以发展中国家的膳食为代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人均能量摄入量为2000~2300kcal ,蛋白质50g左右,脂肪30~40g,能量勉强满足需要,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基本上属于发展中国家膳食模式,但自上世纪末叶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在大城市变化最为明显.变化的特点是粮食在膳食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 以上海市为例,动物性食物消费量1985年与1950年相比,肉类增加2.8倍,蛋类增加4.9倍,水产品增加2.8倍.由肉,蛋,水产品提供的能量1950年仅占总能量8.5%,1985年增至17.5%,至上世纪90年代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据1992年调查上海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消费植物性食物792g,其中谷类388g,薯类17g,豆类12g,蔬菜331g,水果44g,比1982年减少了77g,其中谷类减少114g(23%);平均每标准人消费动物性食物258g,包括肉类73 g,禽23 g,奶及奶制品43 g,蛋29 g,鱼90 g,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比1982年增加155g(2.5倍),其中奶及奶制品增加6.1倍,肉和禽增加2.1倍,蛋增加1.7倍,动物性食物增长加速,肉类消费量已超过日本,蛋类和水产品与日本相近,唯奶及奶制品仅相当于日本的1/4,这与我国经济增长状况是一致的.随着膳食结构的变化,能量来源分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特点是: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逐年下降,来源于脂肪的能量逐年上升.上世纪50年代初期,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70%~75%,80年代降至60%~65%,90年代降至59%;来源于脂肪的能量50年代为15%~20%,80年代为25%,90年代增至28%,市区高收入居民已达31.2%,超过3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1982年为蛋白质总量的15.5%,1992增至36.0,膳食蛋白质质量有所改善.维生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相比,维生素A仅达推荐摄入量(RNI)的57%,核黄素达RNI的67%,两种维生素摄入仍显不足.钙摄入量,50年代初为227mg,1992年增至502mg,但也仅达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钙适宜摄入量(AI)的50%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饮食合理膳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①能保证供给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且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平衡;②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③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使其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④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不受污染,不含对机体有害物质,食之无害;⑤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2002)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七,如饮酒应限量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我国的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拟订了适合中国人的饮食推荐方法一,一个水果,每天一个水果,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及纤维素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早上的水果是金,中午的水果是银,晚上的水果是铜二,两盘蔬菜其中一盘是叶绿素丰富的茎叶类蔬菜,另一盘是块根类,瓜果类三,3勺素油四,4碗粗饭每天吃4碗杂粮粗饭(或馒头)五,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豆浆,一盘鱼或虾类,贝类,一盘肉,一盘黄豆芽或豆腐六,6种调味品每天少量酸,甜,苦,辣,咸,香等主要调味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制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在制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活动.概要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DA的基础.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 = 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 = 1.2 ×EAR.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UL依据这些来源来制定. 营养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对健康影响因素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依靠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近年来在我国前三位死因的分析中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的比例为45.7:29.0;脑血管病为43.3:36.0;恶性肿瘤则为43.6:45.9.目前这三类疾病占全部死因的67.6%.换句话,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上海市对一组250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进行2年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后,使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下降20%与18%根据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结果,发现下列7项生活方式与长寿有关:(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经过5.5年的观察,发现遵守6—7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我国学者对100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也与此相似,这100位老年人平均年龄95.3岁,其中11人超过100岁.他们的经验是除以上7项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知足常乐,有自己的爱好;二是有美满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谐的性生活.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类健康十大危险因素(Lancet 2002, 360: 1347)①营养不良.在贫穷国家,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饥饿和贫困所造成的营养不良.②不安全性行为.在非洲,超过99%的人由于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以撒哈拉沙漠和以南地区最为严重.③不洁水源或环境和个人卫生.每年约有170万人死于使用劣质水源,以及生活在恶劣环境下或不良的卫生习惯导致的肠道传染病或与此有关的疾病.④室内烟雾(如烹调油烟,燃料烟尘).研究发现,室内烟尘可导致35.7%的人发生呼吸道感染,22%的人长期患肺部疾患,有1.5%的人发生各种类型的癌症.⑤饮(酗)酒.酒精中毒可导致每年有180万人死亡,酒精还是引发很多谋杀,车祸和自残等事件的一大因素.⑥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每年有710万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⑦吸食烟草及其制品.WHO预测,在2020年前,每年将有840万人因为吸烟而死亡.⑧胆固醇过高.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440万人死亡,并可以诱发18%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⑨由于食入水果和蔬菜不足而引发的体内缺铁,可导致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亡⑩肥胖.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酗酒成为了最大的健康威胁.高血压则是东西欧,中亚及阿拉伯半岛人民的主要敌人.营养与肿瘤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占的权重如下:①吸烟占30%;②饮食因素平均占35%(其变化幅度为10%到70%);③生育和性行为占7%;④职业因素占4%;⑤酒精滥用占3%;⑥地理因素占3%;⑦环境和水污染占2%;⑧药物和医疗因素占1%.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共抽取71 971户(城市24 034户,农村47 937户), 243 479人(城市68 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 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 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 780户),69 205人,体检221 044人,血压测量153 259人,血脂测定94 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 726人,血糖测定98 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 870人.主要结果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1982,1992,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摄入量(克/标准人日) 8.410.66.5_10.715.932.5_9.012.614.2酱油12.413.913.2_10.913.311.4_12.013.912.7食盐4.133.1_5.27.710.7_4.44.75.4糖,淀粉10.58.55.6_3.84.5_8.77.15.3动物油29.917.19.3_40.232.421.2_32.722.412.9植物油24.419.26.6_44.944.221.6_30.127.511.1鱼虾类19.98.83.8_33.229.415.5_23.6167.3蛋及其制品11.23.8_65.836.19.9_26.314.98.1奶及其制品69.937.622.5_104.4 100.562_79.558.934.2畜禽类3.331.7_5.43.43.5_3.93.12.2坚果36.63224.4_69.380.168.3_45.749.2水果11.0 10.8 14.8_8.4812.1_10.39.714腌菜191.3 199.6 238_163.8 221.2 234_183.7 208.3 236.8浅色蔬菜92.8 107.184_88.1 98.168_91.5 102 79.3深色蔬菜11.46.22.9_12.911_11.87.94.5豆制品4.8410.1_2.62.36.1_4.23.38.9干豆类56.2 108228_31.94666_49.5 86.6 179.9薯类25.9 40.9 137_16.31724_23.3 34.5 103.5其它谷类141.0 189.1177_132.0 165.3218_138.5 178.7 189.2面及其制品248.4 255.8217_217.8 223.1217_239.9 226.7217米及其制品2002年1992年_1982年2002年1992年_1982年2002年1992年_1982年农村城市城乡合计982.1975.1980.3 1047.6 1077.4 1057.8164415741623.2磷(mg)23.123.823.322.425.523.438.634.237.3铁(mg) 371.8439.3390.6378.2457.9405.4750563694.5钙(mg)92.383.189.8102.695.6100.2138109129.4抗坏血酸(mg) 0.70.90.70.90.80.90.80.9核黄素(mg)1111.21.11.22.62.12.5硫胺素(mg) 450.3552.8478.8409605.5476107.8147.3119.5视黄醇当量(mg) 124.6226.5152.994.2277156.532.7103.953.8视黄醇(mg) 12.411.21214.111.613.36.8_8.1膳食纤维(g) 72.685.676.248.377.758.339.668.348.1脂肪(g) 64.969.166.164.375.16866.666.866.7蛋白质(g) 9614.2 8943.2 9428.8 9598.1 10019 9740.3 10497.7 10250.8 10423.5MJ2297.9 2137.5 2253.5 2294 2394.6 2328.3 25092450 2491.3能量(Kcal)城市全国农村城市全国农村城市全国2002年1992年1982年(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_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二,中国营养不良的现状与特征营养不良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亚洲,有大约1/3的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亚临床表现,从而导致许多死亡和残疾情况的发生(例如失明和夜盲).在过去10年中,仍有近10亿亚洲家庭,没有得到普及食盐倡议的保护,有1/3的亚洲家庭受到缺碘的困扰.缺铁性贫血影响着60%的育龄期妇女,及40-50%的学龄前儿童和一年级学生.此外,世界上有3/4的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者生活在亚太地区.中国同样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和部分儿童人群,其营养元素缺乏问题更加突出.表现为:——碘缺乏碘缺乏(IDD)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一些估计资料,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IDD的危险人群约有4.25亿人.目前,甲状腺肿的患病率估计为19%.——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在我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在某些高危地区的一些年龄组中,此比例可高达60%.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2--5岁儿童的维生素A摄入量为RDA的44.8%--68.7%之间.但在一些最贫困的县,维生素A摄入量仅为RDA的30%.Vitamin-A DeficiencyEarly StageVitamin-A DeficiencyLate Stage——铁缺乏由缺铁造成贫血患病率的估计,是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得出的.在2岁以前贫血的患病率最高,到5岁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在城市地区女性儿童稍多,而在农村地区则男性儿童稍多.怀孕妇女中,贫血患病率为35%.在城市男孩中,仅通过膳食摄入,则所有儿童中大约16%的人会患贫血.这个百分比是和贫血率相一致的,后者估计仅稍高几个百分点.中国怀孕妇女中较高的贫血患病率加上婴儿又极易患贫血.——缺钙和佝偻病中国佝偻病常有发生.3岁以下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为6%--44%.在中国北部和中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约有7%--24%.在中国国内患病率有一个从南向北增加的梯度.而且在2--6个月的婴儿最为常见,好发于每年的冬季和春季.Normal BoneOsteoporotic bone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估计,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率(发育迟缓是中国最主要的营养不良的表现)农村为39.1%,城市为8.9%;低体重发生率农村为17.8%,城市为4.6%;微量营养素缺乏也相当普遍,中国碘缺乏病(IDD)占全世界的40%;估计22%的5岁以下儿童患缺铁性贫血.在中国存在着大量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营养不良症状----由于营养摄入过度而出现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国内一部分高收入阶层,城市以及农村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有资料统计,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也成为各种并发症的诱因.事实上,营养不良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而且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性.根据一项调查,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发生率,北京,上海,辽宁和天津不到10%,而海南和广西超过30%.总体上看,东北,华北地区的发生率最低,西南,西北和一些东南省区的发生率最高.中国存在的营养不良现象,反映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发展带来的收益,包括营养在内,在国家内部并不平衡.这使得有关减轻营养不良,提高整个人口素质的社会发展任务相当繁重.营养不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国外已有资料数据证明,营养不良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未来潜在的影响及其损失.据亚洲开发银行专家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现在世界上30%的人口正面临维生素A,铁或碘缺乏的影响.7.35亿人为这类缺乏导致的临床疾病所困扰,另有20亿人则存在亚临床症状.这类缺乏可以共同危害健康,导致死亡,影响生育,降低智力,教育和学术成就,减少劳动生产力和就业选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微量营养素性营养不良可以干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有时甚至贻害终生.表面上看来,这类损失似乎并没有造成足够的破坏,因此很少有人计算过因营养缺乏导致的残。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全国营养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全国范围内的营养状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全国人民的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营养调查。

调查的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通过对样本的抽取和问卷调查,调查团队获得了大量有关人们饮食习惯、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的数据。

下面将就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部分人的膳食以主食为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不足。

尤其是城市居民更加倾向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而农村居民则偏好高盐、高油脂的食物。

这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人们摄入过多的热量和不健康的营养素,增加了慢性病的风险。

其次,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的肥胖人口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城市居民和中青年人群中的肥胖人口比例更高。

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以及高热量、高油脂食物的摄入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和心理健康,还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调查还揭示了全国不同地区的营养状况差异。

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饮食结构单一,膳食营养不均衡,导致了一些营养缺乏症的出现。

而一些发达地区的人们则存在过度营养的问题,摄入过多的热量和脂肪,导致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针对这些问题,调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首先,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其次,加强营养教育,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推广科学的膳食指南,引导人们合理搭配食物。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营养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膳食选择,确保人们获得充足的营养。

最后,调查报告强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共识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摄入不健康的食物。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对膳食营养的关注逐渐增加。

健康的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居民膳食结构、膳食营养平衡以及膳食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主要由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奶类以及豆类等主要食物组成。

谷类是中国居民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大米、小麦等。

肉类则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脂肪,常见的有猪肉、牛肉和鸡肉等。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豆类提供植物蛋白和纤维素。

奶类则是补充钙质的重要来源。

二、膳食营养平衡膳食营养平衡是指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在膳食中的合理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平衡的指导原则是“五谷杂粮、五菜一汤、适量鱼肉、少盐少油、常喝牛奶”。

这一原则强调了谷类和杂粮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多摄入蔬菜、水果以及奶类,减少盐和油的摄入量。

为了保持膳食营养平衡,需注意以下几点:1. 多样化饮食:摄入多种食物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2. 合理安排主食:以谷类为主,适量摄入杂粮、精细米面和马铃薯等。

3. 多吃蔬果: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4. 适量摄入肉类和豆类:摄入适量的肉类和豆类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但要注意控制总脂肪摄入量。

5. 勤喝牛奶:牛奶是重要的钙质来源,有助于骨骼健康。

6. 减少盐和油的摄入:摄入过多的盐和油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应尽量减少食用含盐和油较多的食物。

三、膳食改善措施为了提高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递膳食营养知识,提高居民的营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增加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3. 多渠道宣传重要食物:重点介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和奶类等。

4. 加强餐饮行业监管: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推动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选择。

5. 家庭健康膳食指导:通过开展家庭膳食指导,引导家庭合理选择食物,制定健康的膳食方案。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和追求也日益多样化、营养化。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特点,探讨其背后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膳食营养建议,以期为我国居民的合理膳食和营养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首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北部等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进行概述,包括主食、副食、蔬菜水果等各个方面的消费情况。

接着,我们将从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针对不同区域的膳食特点,提出具体的营养建议,包括增加某些营养素的摄入、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消费、推广平衡膳食的理念等。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健康、科学的饮食选择。

我们也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营养政策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饮食习惯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各地的膳食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普遍偏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面食、肉类等。

同时,由于北方地区的农业结构以种植小麦为主,因此面食在北方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这种膳食结构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脂肪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更为均衡和多样化。

南方人普遍喜食大米、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海鲜、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也较多。

这种膳食结构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慢性病风险。

在西部地区,尤其是牧区,人们的主食以牛羊肉等动物性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

饮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5篇

饮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5篇

饮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5篇饮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要求愈来愈迫切。

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1.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重建信用规范市场秩序。

也希望让青少年学习并掌握食物与营养,食品与健康等知识,从小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时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引导家庭和社会共同形成“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2.时间:7月15日-------8月1日3.地点:三信超市,银座商城,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

4.对象:食品安全。

5.方式:实地调查,上网调查。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1.过程:(实地调查)(1)三信超市我们小组去了三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7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0%,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6%。

(2)银座商城在银座商城,我们的组员调查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8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6%,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96%。

(3)学校附近的小店而在学校附近的小店,我们惊讶地发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70%,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摊在街旁的地摊上,我们惊呆了。

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5%,有厂方地址的食品是10%。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一)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

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

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降低2.5个百分点。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

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

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

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下降 1.5克。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发病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首先,就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粗粮、杂粮逐渐被大米、面粉所取代,肉类、油脂的摄入量逐渐增加,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却相对减少。

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居民的营养状况出现了新的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普遍存在着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过多、脂肪摄入过多等营养不良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状况。

其次,中国居民的慢性病状况也备受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年龄趋于年轻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这些慢性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改善。

首先,应该加强营养教育,提倡健康饮食,推广传统的粗粮、杂粮,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肉类、油脂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

其次,应该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营养和健康服务。

总之,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发布,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促进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国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成人每月饮食分析与营养评估

成人每月饮食分析与营养评估

成人每月饮食分析与营养评估
一、饮食分析
1.1 膳食指南
- 确保摄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5份。

- 优先选择全谷物和全麦食品。

- 适量摄入蛋白质,包括豆类、鱼类、瘦肉和乳制品。

- 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 控制油脂和糖的摄入,尽量少吃高糖和高脂食品。

1.2 记录饮食
记录每日饮食,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小吃。

这有助于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对营养摄入进行评估。

1.3 营养素摄入量
根据记录的饮食,计算每日摄入的营养素量,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确保摄入的营养素达到推荐标准。

二、营养评估
2.1 评估饮食质量
- 检查膳食指南的遵循情况,对未达标的项目进行改进。

- 分析饮食中的不足之处,如缺乏某些维生素或矿物质。

2.2 评估体重管理
- 根据身高、体重和年龄,计算体重指数(BMI)。

- 评估体重的增减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2.3 制定改进计划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改进计划。

- 考虑增加某些营养素的摄入,如补充维生素 D 或钙。

三、行动指南
- 定期进行饮食分析和营养评估,以监控健康状况。

- 咨询营养师或医生,获取专业的饮食建议。

-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通过遵循本文档提供的框架,您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摄入,从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1.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2.饮奶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预防骨质疏松 3.为什么我国居民要增加饮 奶量 我国城乡居民钙摄入量仅为 389mg/标准人日,不足推荐 摄人量的一半; 钙的主要来源是蔬菜和谷薯 类食物,奶类或其制品提供 的钙不到7%;
我国居民奶类制品摄入量为27g/标准人日(2002年)。
膳食纤维:蔬菜中一般含3%、水果中含2%左右。胡萝卜、芹 菜、荠菜、菠菜、韭菜等高于西红柿、茄子等,根菜类蔬菜膳 食纤维较叶菜低。 菠萝、草莓、荸荠高于香蕉、苹果等。
2)颜色: 一般深色蔬菜的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维生素C含量较浅色蔬 菜高,而且含有更多的植物化学物(如叶绿素、叶黄素、 番茄红素、花青素等,以及其中的芳香物质,它们赋予蔬 菜特殊的丰富的色彩、风味和香气,有促进食欲的作用, 并呈现一些特殊的生理活性),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 菜。 3)部位: 同一蔬菜中叶部的维生素含量一般高于根茎部,如莴笋叶、 芹菜叶、萝卜缨比相应茎根部高出数倍。 同种蔬菜或水果的边缘表皮或果皮的膳食纤维含量高于中 心部位,如果食用时将其去掉,就会损失部分膳食纤维。 所以人们吃未受污染的蔬菜及水果时,应尽可能将果皮与 果肉同食。
1.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2.食物的分类及营养特点
食物多样化才能摄入更多有益的物质。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 键在于平衡
3. 谷类摄入减少 4.谷类摄入低的弊端
食物多样:只每天有五大类 食物: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第三 类为豆类和坚果。第四类为 蔬菜、水果和菌藻类。第五 类为纯能量食物。
(三)营养与健康状况 1.婴幼儿、青少年的营养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2.营养不良患病率大幅度下降 3.营养缺乏和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4.城市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迅速上升 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加 :高血压、高血 脂、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合理营养膳食实验报告(3篇)

合理营养膳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验证合理营养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搭配食物来实现营养均衡。

二、实验时间2024年11月1日至2024年11月7日三、实验对象本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成年人,年龄在20-45岁之间,性别、体重、身高等基本情况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1. 膳食计划制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实验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周的合理膳食计划。

膳食计划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加餐,确保每日摄入各类营养素。

2. 膳食实施:实验对象按照膳食计划执行,同时记录每日食物摄入量、体重变化、身体感受等。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身体感受、体重变化、血液检测等数据,进行分析。

五、实验内容1. 膳食结构:膳食计划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确保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2. 膳食分配:早餐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5%-45%,晚餐占30%-35%,加餐适量。

3. 食物选择: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保持清淡少盐膳食。

六、实验结果1. 体重变化: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体重基本保持稳定,无明显增减。

2. 身体感受:实验对象普遍反映食欲增加,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质量提高。

3. 血液检测:实验对象的血液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各项指标稳定。

七、实验分析1. 合理膳食对体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膳食有助于维持体重稳定,避免过度增减。

2. 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合理膳食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3. 合理膳食对精神状态的影响:合理膳食能够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提高精神状态,使人精力充沛。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合理营养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科学搭配食物,确保营养均衡,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

九、建议1. 重视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解读

• 倡导全民减少餐饮环节 的浪费,提倡饮食文明, 将保持食物的可持续发 展作为引导居民合理膳 食的重要方针和实施策 略。
总结
1、膳食营养作为生命的源泉,平衡膳
2、身体活动可以降低冠心病、脑卒中、
食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多项研究表明适量的 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
全谷物、蔬菜水果、水产品的摄入对于肥胖、
二、肥胖与慢性病 •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膳食结构亟待改善
• 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以畜肉为主,鱼虾类和禽肉类食物的消费比例低;奶类、水果、鱼虾 类、深色蔬菜等食物的摄入量仍明显低于城市居民,由此造成整体维生素A、钙、n-3脂 肪酸等营养素摄入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食物与健康学
增加摄入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膳食因素 经过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据显示,与主要健康结局风险降低相关联的膳食因素有:
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等。
过量摄入可增加慢性疾病风险的膳食因素 经过研究国内外科学证据显示,与主要健康结局风险提高相关联的膳食因素有畜肉、
烟熏肉类、酒、盐、糖和油脂等。
四、居民膳食意见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 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 升,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 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 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解读
• 膳食指日常进用的饭菜。膳食指南是根据食物生产供应及各国居民实
际生活情况,将现有的膳食营养与健康的证据研究,转化为以食物为基础
的“平衡膳食”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帮助人们做出科学的食物选择,合理搭
配膳食,
预防和减少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
目录
1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及改善措施为了进一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每天的膳食营养摄入是否合理,本人做了详细的记录。

结合自身的体质指数与标准数据,作出科学以及详细的改善措施,以使身体更加健康。

1.一日能量消耗情况1.1 6.15-6.16穿衣(1*2.232=2.232)6.16-6.18上厕所(2*2.001=4.002)6.18-6.22洗漱(4*2.323=9.292)6.22-6.28化妆(6*2.801=16.806)6.28-6.29穿鞋(1*2.772=2.772)6.29-6.45走路(16*2.703=43.248)6.45-6.50买早饭(5*0.985=4.925)6.50-7.00走路(10*2.703=27.03)7.00-7.40上自习(40*0.846=33.84)7.40-7.54走到宿舍(14*2.703=37.842)7.54-7.56上厕所(2*2.001=4.002)7.56-10.26睡觉(150*0.78=117)10.26-10.28起床(2*1.422=2.844)10.28-11.02玩电脑(34*0.809=27.506)11.02-11.26买午饭(24*2.601=62.424)11.26-11.41吃午饭(5*1.002=5.01)11.41-11.58看书(17*0.808=13.736)11.58-14.00睡午觉(12*0.781=9.372)14.00-14.25洗漱(25*2.232=55.8)14.25-14.30走路(5*2.703=13.515)14.30-14.45跑步(15*5.302=79.53)14.45-16.10打乒乓(90*4.033=362.97)16.10-16.30走路(20*2.703=54.06)16.30-17.58上微机课(88*0.812=71.456)17.58-18.10走路(12*2.703=32.436)18.10-18.15买晚饭(5*2.703=13.515)18.15-18.25回宿舍(10*2.703=27.03)18.25-19.25上网(60*0.809=48.54)19.25-19.30走路(5*2.703=13.515)19.30-21.10上自习(100*0.846=84.6)21.10-21.17走路(7*2.703=18.921)21.17-21.30洗漱(13*0.786=10.218)21.30-23.30上网(120*0.809=97.08)23.30-23.37收拾(7*2.333=16.331)23.37-6.15睡觉(408*0.781=318.648)一天总消耗量为1742.48kcal1.2女生一天正常的能量总消耗量应为2100kcal,而我为1742.48kcal,表明我一天的运动量并不达标。

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的现状

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的现状

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的现状我国居民对于健康膳食的认识在近年来得到了提高,但是仍有很多人对于合理膳食存在认识的误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的现状。

一. 合理膳食的含义合理膳食是指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数量控制,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素,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需要,同时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二. 我国居民对合理膳食的认识1. 热量意识不足:我国居民大多数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就可以了,忽视了膳食中热量的重要性。

2. 精细加工食品摄入过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喜欢吃快餐或加工食品,这些食品的营养成分很少,而且通常都含有大量的食用添加剂。

3. 水果蔬菜摄入不足:许多人喜欢吃肉和主食,而对水果蔬菜类的食物往往不太感兴趣,这就导致了营养不平衡。

三. 如何实现合理膳食1. 合理的食物搭配:要保证膳食中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均衡,同时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素。

2. 食物的多样性:不要只局限于某一种食物,而应该多元化摄取营养成分。

3. 适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人体健康的敌人,应该适当减少对这两种物质的摄入。

4. 适量控制食物的热量:饮食的热量控制很重要,应该根据身体的需要适当控制热量的摄入。

四. 食品相关的健康问题1. 超量添加调味剂:美食越来越多,然而,许多美食却需要大量添加调味剂才达到口感的完善,这些食品中的添加剂可能会给身体的健康带来风险。

2. 不精益求精的工艺:现代食品工业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不断改良食品工艺,但常常会在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等对身体有害物质,这种现象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 短缺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但是现在许多人都存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肠胃功能不良等各种健康问题。

总之,我国居民在合理膳食方面需要加强认识和实践,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膳食计划,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3年学习资料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3年学习资料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病患病率上升-¥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前相比,患-病率上升31%-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 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洽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前相比有所提高 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 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 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 存-在的问题。
调查主要结果-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 -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 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 能比由70%下降到61%。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 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中-工营神-出神-1992-2002-200Z-1115-图51992-2002年儿策及春年舟 变化.〔乡出?-1992-200z年儿施及商少年分伤安化乡女”

社区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社区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社区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掌握我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订营养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系统性监测和调查社区居民营养状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营养性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住户为基本单位,覆盖500住户,2000人。

结果:相对比2015年营养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居民食物消费品中丰富,水果、畜肉类、奶及其制品分别增加16.5%、23.5%和19.4%;但脂肪与蛋白质摄入明显过剩,脂肪功能已经超过WHO推荐最高上限值的30%,胆固醇全区平均摄入已经达到532.3 mg,超过WHO建议的低于300 mg;粮食谷类食物和蔬菜的摄入明显低于推荐值的20%;所监测的人群中,18岁及以上的居民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6.5%、7.8%和7.3%,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3.6%和34.1%;18~59岁年龄段体育锻炼仅为33.8%。

结论:社区居民的食物消费品中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营养需要,但膳食不均衡现象表现严峻,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锻炼率。

关键词:社区居民;膳食营养;健康状况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为掌握我市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科学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改善居民营养状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居民的生活模式、膳食结构与之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均发生显著性的变化。

本文研究分析社区居民中不同人群营养状况与营养相关疾病,为公共卫生提供科学根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系统性监测和调查社区居民营养状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营养性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住户为基本单位,覆盖500住户,2000人。

抽查对象均是社区居民。

1.2方法利用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

首先,可从整个社区内抽取4条街道;随后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居委会;再次,依据所需的样本数量从居委会中抽取60户家庭调查样本。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引言: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社会始终关注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居民的营养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以及慢性病的发病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善建议。

一、中国居民的营养现状:1. 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饮食结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行,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传统的中国饮食特点逐渐被西式快餐和高糖高脂食品所取代,蔬菜、谷物摄入不足成为普遍问题。

2. 营养失衡:近年来,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由传统的低脂低糖饮食向高脂高糖食品倾斜,导致营养失衡问题突出。

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使得浩繁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健康风险。

3. 膳食结构差异: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膳食结构差异。

城市居民更倾向于高能量、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饮食,而农村居民则更加倚重传统的谷物和蔬菜饮食。

二、慢性病的发病状况:1.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中国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是高血压日益普遍的原因。

2. 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快速进步导致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不健康膳食结构,过度摄入高糖和高脂食物成为糖尿病患病的风险因素。

3.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由于高能量的饮食和缺乏运动,中国居民的肥胖问题日益严峻。

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4. 肝脏疾病:中国居民的肝脏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炎和肝癌等。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度饮酒和烟草,以及乙肝病毒感染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改善建议:1. 教育与宣扬:通过提供营养教育和相关宣扬,增加居民对于健康膳食的熟识,增强对于慢性病危害的熟识。

2. 改进饮食结构:鼓舞人们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膳食纤维,缩减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06T16:52:36.0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作者:卢军
[导读] 为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减少慢性疾病,需要引导合理的消退,优化膳食结构,培养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膳食理念,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新疆兵团第七师一二四团疾病控制中心卢军 833011
【摘要】目的:分析居民膳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方法:选取1375例居民进行膳食营养和营养状况的调查,了解居民每天营养素和食物的摄入量,然后对调查者的体重、身高、血压,血脂、血糖和血红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本地居民在钙,钾,维生素A 和维生素C的摄取量上明显少于推荐值,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铁物质的摄取上明显高于推荐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体重超标占比为28.8%,肥胖占比为8.4%,高血压占比为23.3%,5糖尿病占比为4.0%,高血脂症占比为19.6%。

结论:为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减少慢性疾病,需要引导合理的消退,优化膳食结构,培养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膳食理念,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居民膳食营养;健康状况;食物摄取量
居民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一个地区卫生保健水平、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素质情况,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较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也是重要目标[1]。

因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疾病谱都出现的变化[2]。

为了解局面目前在膳食方面的营养和健康状况,选取1375例居民进行膳食营养和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其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的关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375例居民进行膳食营养和营养状况的调查,一共为472户居民家庭,男性791例,女性584例。

1.2 方法对所有居民进行膳食调查,选择食物称重法来收据居民3天内调味品的消费量,以24小时膳食回顾法来手机居民食物的摄入情况,以及每天用餐的人数和次数,从而获取没人平均标准的营养和食物摄入量。

在问卷调查中还要调查每户居民家庭的人口、经济收入、身体是否存在慢性病,一般情况以及家抽烟、喝酒、家族史、体力活动方面都要给予详细调查。

1.3 疗效标准高血压的判断标准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或者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Hg;既往已经被确认为高血压,2周内都服用降压药物,只要满足一项,就属于高血压。

血脂紊乱诊断标准:甘油三酯大于等于1.70 mmol/L,或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等于3.88 mmol/L;或者总胆固醇大于5.72 mmol/L。

糖尿病判断标准空腹的静脉血糖超过6.1 mmol/L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1375例居民(472户居民家庭),其中成年人为1229例。

平均年龄为:(40.18±5.36)岁。

2.2居民的食物摄入量
每天平均每人消费351.8g谷类食物,4.3g杂粮,331.8g蔬菜,16.7g薯类,58.6g水果,87.1g鱼虾类,125.3g禽畜肉类,20.7g奶类,14.7g豆类及豆制品,26.1g蛋类,50.6g食用油,8.1g酱油,14.8g食盐。

2.3居民主要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量
居民每天摄取2413Kcal能量,75.2g蛋白质,98.7g脂肪,309.1g碳水化合物,497.2mg钙,322.8mg镁,7135.6mg钠,1007.8mg 磷,1743.9mg钾,24.3mg铁,11.8mg锌,617.8ug维生素A,1.0ug维生素B。

75.8ug维生素C。

其中推荐居民每天摄取营养物质的情况为。

2400Kcal能量,80g蛋白质,800.0mg钙,350.0mg镁,2200mg钠,700.0mg磷,2000.0mg钾,15.0mg铁,15.0mg锌,800ug维生素A,1.4ug维生素B。

100.0ug维生素C。

本地居民在钙,钾,维生素A 和维生素C的摄取量上明显少于推荐值,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铁物质的摄取上明显高于推荐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营养相关疾病
有396例居民存在体重超标的情况,占比为28.8%,115例为肥胖,占比为8.4%,320例居民患有高血压,占比为23.3%,55例患有糖尿病,占比为4.0%,270例患有高血脂症,占比为19.6%。

3 讨论
我国目前在居民膳食结构的转变时期,需要对居民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完成对膳食结构改变,不良的膳食结构还会诱发慢性疾病,健康物质基础为合理营养,为达到合理营养必须采取平衡膳食这一方法[3]。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本地居民在钙,钾,维生素A 和维生素C的摄取量上明显少于推荐值,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铁物质的摄取上明显高于推荐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体重超标占比为28.8%,肥胖占比为8.4%,高血压占比为23.3%,5糖尿病占比为4.0%,高血脂症占比为19.6%。

因此要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活动,做好公众的营养宣传,告知居民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其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意识[4]。

综上所述,为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减少慢性疾病,需要引导合理的消退,优化膳食结构,培养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膳食理念,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汤红梅,苏华林,方红,黄俊. 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1:1119-1121.
[2] 缪国忠,赵荣兴,陆红达,章剑. 江阴市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医学动物防制,2011,08:705-707.
[3] 黄李春,章荣华,顾昉,张荷香,何青芳,孟佳,黄恩善. 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11,12:1-4+12.
[4] 刘淮玉,刘红,吴建华,徐俭,袁利民,陈晓珍,戴元明,冯丽亚. 社区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05:437-4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