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4我国居民膳食模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4我国居民膳食模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于2024年首次发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于近期出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旨在为居民提供科学、健康、全面、适量的膳食指导,以改善居民的饮食结构,促进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024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在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后,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
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首先,饮食结构更趋于平衡。
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了膳食结构的平衡性。
膳食需要包括五大类食物,即谷物、蔬菜、水果、乳类和豆类、禽、鱼、肉类,以及少量的油脂和坚果。
这样的饮食结构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其次,推崇多样化的膳食。
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膳食的多样性,鼓励人们多种食物的搭配食用,以确保能够获得更多的营养。
比如,在主食中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谷物,如稻米、小麦、玉米、薯类等;在蔬菜中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蔬菜,如绿叶蔬菜、红色蔬菜、黄色蔬菜等。
再次,注意适量消费。
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适量消费各类食物,以确保膳食的均衡。
对于肉类、禽类和鱼类的摄入量,建议每天摄取量在适量范围内,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对于高热能、高糖、高脂的食物,建议适量摄入,并注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最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有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的进食、嚼食细致等。
同时,也提倡减少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的摄入,降低饮食中过多的盐分、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量。
总结起来,2024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着重强调了膳食结构的平衡性、膳食的多样性、适量消费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样的膳食模式有助于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居民可以根据这些指南来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趋势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趋势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仍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虽向富裕型膳食结构的方向转变,但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由此导致的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仍需高度关注。
根据多年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变化趋势,可见居民膳食结构主要有以下变化:(1)中国城乡居民的谷类食物摄入量符合膳食推荐值,但薯类摄入量急剧下降,杂粮摄入量也未达到推荐值下限。
(2)中国居民植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量却不断上升。
城乡居民对于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均达不到推荐值,且农村居民的新鲜蔬菜摄入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低,可能会引起膳食纤维和部分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不足,导致营养缺乏症以及肥胖、2型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上升。
(3)中国城乡居民奶类摄入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农村居民奶类摄入量尽管有所增加,但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与城市居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由于奶类蛋白质利用率高,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摄入不足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需引起重视。
(4)中国居民对畜禽肉和鱼虾类食物的摄入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论城乡,畜禽肉类摄入量均高于推荐值,而鱼虾类摄入量远低于推荐值。
动物性食物主要以畜肉为主,鱼虾类的比例较低,这对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肿瘤的预防不利。
(5)中国城乡居民烹调油摄入量明显上升,并超出25~30g的推荐日摄入量范围,中国城乡居民烹调盐摄入量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但摄入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油和盐的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综上,中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普遍存在,膳食结构趋向“高能量密度”,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造成脂肪摄入过高以及健康食物摄入减少,可能增加各类营养缺乏症和慢性病的患病风险。
因此,针对目前的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优化膳食结构,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膳食相关的营养缺乏症和慢性病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是指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所摄入各种食物的比例和搭配方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供应逐渐丰富,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下面将从主食、蛋白质、蔬菜水果、油脂和糖盐的摄入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现状。
首先,主食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米、面、粮为主的主食在我国的日常饮食中仍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人们常常将主食作为提供能量和营养的首选食物,并且在用餐时大量摄入。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多样化越来越受到青睐,人们对主食的需求开始下降。
其次,蛋白质的摄入也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是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肌肉、骨骼、血液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普遍偏低。
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蛋白质主要来自于肉类和豆类,而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则常常被忽视;另一方面,一些人为了减肥或特殊饮食习惯,可能选择了低蛋白质的饮食方式。
此外,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人在日常饮食中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不足。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蔬菜和水果不如肉类或主食重要,因此摄入量较低;另一方面,一些人出于便利或经济的考虑,选择了便宜的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
油脂和糖盐的摄入量也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一个亟待改变的方面。
油脂和糖盐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但摄入过多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通常摄入的油脂和糖盐超过了身体的需求量。
例如,高油、高糖的快餐食品在年轻人中普遍受欢迎,但却给健康带来了风险。
总的来说,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在近年来发生了变化,主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蛋白质、蔬菜水果以及油脂和糖盐的摄入情况需要加以改善。
饮食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需要重视并加以引导。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对膳食营养的关注逐渐增加。
健康的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居民膳食结构、膳食营养平衡以及膳食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主要由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奶类以及豆类等主要食物组成。
谷类是中国居民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大米、小麦等。
肉类则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脂肪,常见的有猪肉、牛肉和鸡肉等。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豆类提供植物蛋白和纤维素。
奶类则是补充钙质的重要来源。
二、膳食营养平衡膳食营养平衡是指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在膳食中的合理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平衡的指导原则是“五谷杂粮、五菜一汤、适量鱼肉、少盐少油、常喝牛奶”。
这一原则强调了谷类和杂粮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多摄入蔬菜、水果以及奶类,减少盐和油的摄入量。
为了保持膳食营养平衡,需注意以下几点:1. 多样化饮食:摄入多种食物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2. 合理安排主食:以谷类为主,适量摄入杂粮、精细米面和马铃薯等。
3. 多吃蔬果: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4. 适量摄入肉类和豆类:摄入适量的肉类和豆类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但要注意控制总脂肪摄入量。
5. 勤喝牛奶:牛奶是重要的钙质来源,有助于骨骼健康。
6. 减少盐和油的摄入:摄入过多的盐和油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应尽量减少食用含盐和油较多的食物。
三、膳食改善措施为了提高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递膳食营养知识,提高居民的营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增加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3. 多渠道宣传重要食物:重点介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和奶类等。
4. 加强餐饮行业监管: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推动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选择。
5. 家庭健康膳食指导:通过开展家庭膳食指导,引导家庭合理选择食物,制定健康的膳食方案。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及改善措施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主食(如米、面、粮食)在中国居民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水果、豆类等摄入量较少。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转变。
大量的人开始增加肉类、奶制品、油脂、糖等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量,并且西式快餐等高脂肪、高糖食品逐渐流行。
这种转变导致了居民膳食结构的不平衡,缺乏膳食多样性。
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变迁与膳食结构的变迁相对应,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许多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不良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与此同时,营养过剩和肥胖问题也逐渐加剧。
据统计,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三、改善措施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提高营养教育的普及率:加强对居民的营养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引导他们合理选择食物,避免过度依赖高能量、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
2. 加强食品监管: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减少食品中的盐、糖、油脂等摄入量,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
3. 提倡膳食多样性:引导居民摄入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豆类等,保证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4. 加强学校食堂的营养改善:改善学校食堂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豆类等的供应,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5. 鼓励健康饮食习惯:提倡居民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习惯,鼓励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
为了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需要加强营养教育、加强食品监管、提倡膳食多样性、改善学校食堂的营养以及鼓励健康饮食习惯等措施的综合推进。
健康饮食结构发展趋势

健康饮食结构发展趋势第一,蔬菜摄入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蔬菜对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未来的饮食结构中,蔬菜的摄入量将会增加。
蔬菜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人们可能会更多地选择以蔬菜为主食或者增加蔬菜的摄入量,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第二,精细加工食品减少。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关注,精细加工食品的消费量将逐渐减少。
精细加工食品往往富含糖、盐和添加剂等不健康的成分,对身体健康有害。
未来人们可能会更加偏好新鲜、天然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第三,植物性蛋白摄入增加。
传统的饮食结构中,动物性蛋白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关注,植物性蛋白的摄入量将会增加。
豆类、坚果和谷物等植物性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有助于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减少对动物性食品的依赖。
第四,少食多餐的饮食模式。
研究表明,过度进食和长时间的空腹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未来的饮食结构可能会更加注重合理分配能量,采取少食多餐的模式。
这样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控制体重,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第五,餐桌文化的重视。
餐桌文化在健康饮食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已经开始关注饮食环境、饮食氛围以及进餐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未来人们可能更加重视饮食的仪式感,重视与家人或朋友一同分享餐桌的乐趣和健康。
总的来说,健康饮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新鲜、天然的食品为主,增加蔬菜和植物性蛋白的摄入量,减少精细加工食品的消费,采取少食多餐的模式,并重视餐桌文化。
这些趋势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改变,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中国人二十年来饮食习惯的变化

中国人二十年来饮食习惯的变化
中国人二十年来饮食习惯发生了许多变化。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观察:
1.肉类消费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收入的增加,肉类消费在过去二十年中大幅增加。
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从主要以粮食为主转变为更加富含肉类和蛋白质的饮食。
2.西式快餐的流行:随着城市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西方快餐在中国的流行度急剧增加。
许多西方快餐连锁店如肯德基、麦当劳和必胜客在中国开设了大量分店。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多人选择快速、方便的饮食方式。
3.更多的外来饮食文化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许多城市迎来了更多的外国人和外来文化。
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人开始尝试更多的国际美食,如日本料理、意大利面食和墨西哥玉米卷等。
4.乳制品消费增加:过去二十年来,中国人对乳制品的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许多人开始喝牛奶和酸奶,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这种变化主要归因于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
5.健康饮食的崛起:随着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许多人开始更加注重健康饮食。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机食品、素食和天然食材,并减少对油腻、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过去二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受到了经济、城市化和全球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论述我国目前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我国营养现状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体来说,我国的人民消费能力增加,饮食结构逐渐优化,膳食种类逐渐增加,大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然而,我国的营养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膳食结构不合理尽管饮食结构在逐渐改善,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饮食结构仍然存在问题。
大多数人的主食依然是米饭和面食,肉食摄入量不足,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也不够,造成了膳食结构的不合理。
2. 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消费能力,但是营养不良问题在一些地区和裙体中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不高以及食物资源有限,营养不良问题比较严重。
3. 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缺乏运动,导致了很多人的超重和肥胖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于我国饮食习惯的传统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主食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肉食摄入量也不够。
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
2. 营养不良问题营养不良问题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由于生活水平不高以及食物资源有限,导致了这些地区和裙体的营养不良问题长期存在。
3. 超重和肥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肥胖和超重问题愈发严重。
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加上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加剧。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 宣传健康饮食理念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健康饮食理念的宣传,指导大众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优化膳食结构,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确保膳食的均衡和多样性。
2. 提高营养信息的普及率提高全民的营养知识和素养,加强学校等场所的营养教育,培养人们对营养的重视与认知,避免因为无知而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
3. 加强贫困地区的营养补助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营养补助力度,确保这些地区和裙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改善营养不良问题。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变迁及政策建议_翟凤英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变迁及政策建议_翟凤英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营养不均衡、儿童肥胖、老年人营养不良等。
本文将探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变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增加,居民饮食日益多样化,红肉、动物油脂等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摄入量增加,而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量却相对较低,导致了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此外,大部分人不注重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导致了营养摄入不足或过高的情况。
其次,中国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研究表明,中国儿童肥胖率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近3倍。
这主要是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摄入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过多,同时缺乏体育锻炼。
肥胖会导致儿童体重过重、成长发育不良、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对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中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也值得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的膳食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口腔功能减退、胃肠功能下降等老年常见问题,老年人往往存在摄食不足、吸收不良的情况。
而且,老年人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较大,但摄入量却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老年人体内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加强膳食指导和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居民膳食营养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普及健康膳食知识,引导居民形成合理的饮食结构。
此外,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政府应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增加健康食品的生产,提供更多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类食品。
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防止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过度推广。
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政府应鼓励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推广。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化。
营养不良和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解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营养现状1. 营养摄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总体膳食结构偏高热量、低蛋白质、低膳食纤维,摄入脂肪、糖和盐过量。
成年居民每天蔬菜摄入量为300g左右,肉类摄入量不足。
平均每日咖啡因摄入为82.0 mg/person。
营养不良已经不再是我国居民的普遍问题,但过度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2. 营养不良在我国居民中,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贫困人口是营养不良的高风险人群。
据全国农村和城市妇女及儿童营养状况监测,儿童慢性营养不良发生率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较高。
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营养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健康现状1. 健康饮食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日益西式化,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
长期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品会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据国家卫生部公布数据,中国肥胖人口已超过2亿,肥胖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建议大家坚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加工肉类和糖果。
2. 健康生活方式久坐和缺乏锻炼是导致健康问题的另一大原因。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体卫情况报告》,我国居民运动锻炼率偏低。
女性55.3%、男性67.4%的城市居民不存在进行中等以上强度体育锻炼的行为。
建议大家多参加运动、到户外活动。
3. 慢性病慢性病是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也是导致我国主要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癌症协会2019年度中国肺癌报告》,我国肺癌患病率处于增长态势,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建议大家定期进行体检,减轻生活压力与理性安排工作和休息。
结论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在不断发生变化,营养不良的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慢性病、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饮食健康:健康饮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饮食健康:健康饮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饮食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上一个重要的话题,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在我国的饮食健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面笔者将结合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国的饮食健康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1、日益丰富的餐饮市场市场上现有各类餐厅、快餐店以及外卖平台等供给餐品,人们接触到的美食种类日益增多。
饮食的多样性也引发了人们的健康问题。
2、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成本考虑大于健康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味偏好和需求,一部分餐饮店和食品生产商用更多的油、盐、糖和调味品来提升菜品售卖的口感。
此类做法虽然能够增加销售额,但长期来看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人们对营养知识缺乏了解大多数人对于营养搭配、食材选择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缺乏较全面和系统的知识储备,也缺少意识到饮食对健康的实际影响。
二、发展趋势:1、推广饮食健康知识,引导选择正常饮食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政策引导、公众教育和营养咨询等方面发力,主动加强饮食健康与公众教育宣传,有力推广饮食健康知识和丰富多样的营养食材及健康膳食标准,引导大众可能选择正常饮食的饮食习惯。
2、健康饮食产品的不断涌现未来越来越专业和多样化的保健品、生态食品和保健饮品,成为了自然健康生活的代表,有助于引领人们更加健康地饮食。
3、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更高品质饮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更为重视可持续发展、地域特色、新颖、个性化、营养丰富等方面,饮食日趋年轻化、时尚化。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健康饮食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
政府、企业和全社会都应该为促进饮食健康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积极推进饮食健康的发展,共同为人民的健康幸福出力。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饮食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饮食健康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首先,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的主食为主、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样化、均衡化的转变。
过去,中国人的日常膳食以大米、面条等主食为主,蔬菜和肉类则是配菜。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饮食观念的变化,中国人的膳食结构逐渐变得多样化,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豆类以及奶制品等,并追求更加均衡的营养。
其次,中国居民膳食结构还在发生着高油、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饮食的问题。
人们的生活快节奏和便利化导致了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快餐、方便食品和外卖等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
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增加,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另外,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发展还存在着城乡差异。
城市居民的膳食结构相对较好,有更多选择并注重均衡的饮食。
而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种植结构、生活习惯等原因,往往还停留在粮食为主的传统模式,膳食结构相对较单一、这种城乡差异不仅导致了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增加,也造成了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的问题。
为了改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均衡饮食的认识。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提供健康食谱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多样化、均衡饮食的重视程度。
其次,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为,减少不健康食品的供给。
例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对高油、高盐、高糖食品征收高税收等。
此外,农村地区的膳食结构转变也需要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供给,提高蔬菜和水果的种植比例,促进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的多样化。
描述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特征

描述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特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传统的主食为主导到多样化、均衡的膳食结构,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从食物种类、食物比例、饮食习惯等方面,描述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特征。
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化是我国膳食结构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过去,我国的膳食主要以米、面、粗粮为主食,蔬菜、水果等食物的种类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食的需求,我国的餐桌上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现在,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地特色的菜肴,如川菜、粤菜、鲁菜等,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美食。
此外,包括海鲜、肉类、禽类等高蛋白食物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
食物比例的合理调整是我国膳食结构变化的另一个特征。
过去,主食在膳食中占据了绝对的地位,而蔬菜、水果等其他食物的比例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人们更加注重膳食的均衡,将主食、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食物的比例进行合理搭配。
例如,膳食指南建议每餐的主食占三分之一,蔬菜占三分之二,适量摄入肉类、豆类等食物,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饮食习惯的改变也是我国膳食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过去,人们普遍以家庭为单位进食,餐桌上的食物种类相对较少,往往只有主食和一两个菜肴。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快餐、外卖等便捷的饮食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总的来说,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特征包括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化、食物比例的合理调整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也是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膳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食物,保持均衡营养的摄入,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总让人们为如何健康生活伤透了脑筋,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因此,人们在确定膳食营养结构时,既要考虑传统膳食结构中那些有益的方面,也要孝虑目前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便使我们的膳食营养结构更趋于合理和个性化。
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改善提高中国居民饮食结构质量的思路及发展模式等。
关键词:中国膳食结构,饮食质量,国外膳食结构,意见及发展模式合理膳食首先要处理好各种食物的配比关系。
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均有其特点和相应的营养价值,故在人们组织膳食的时候,必须将各种食物进行合理的调配才能符合人体的需要,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能的需要才能保持平衡。
一、中国居民平衡膳食结构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为辅;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都存在差异;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比例逐渐增大,优质蛋白质比例上升,糖类的供能呈下降趋势。
存在的问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脂肪摄取量大;奶和豆制品摄取量小;不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存。
以高谷物膳食类型为主的居民主要反映在住校的学生群体、大部分农村地区等。
高谷物类型的特点为总体营养水平低,以粮谷类食品为主,而动物性食品和蔬菜及水果食品摄入不足。
从营养成分分析,高谷类膳食结构造成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
蛋白质是维持肌体正常运转的主要营养素,是构成肌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造成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的物质保证,这是糖和脂肪不能代替的。
如果优质蛋白质长期缺乏就会导致记忆力障碍、抗病力减弱等。
高谷类膳食结构也是造成矿物质元素如铁、钙、锌等缺乏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铁的缺乏对人体会造成极大危害,因为膳食铁是以血红素铁和离子铁形式存在的,其中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尤其以瘦肉、动物血、肝脏中含量高,而高谷类膳食结构提供的血红素铁少,所以造成了铁营养状况低下,最终给人体带来一定疾病。
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的现状

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的现状我国居民对于健康膳食的认识在近年来得到了提高,但是仍有很多人对于合理膳食存在认识的误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的现状。
一. 合理膳食的含义合理膳食是指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数量控制,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素,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需要,同时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二. 我国居民对合理膳食的认识1. 热量意识不足:我国居民大多数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就可以了,忽视了膳食中热量的重要性。
2. 精细加工食品摄入过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喜欢吃快餐或加工食品,这些食品的营养成分很少,而且通常都含有大量的食用添加剂。
3. 水果蔬菜摄入不足:许多人喜欢吃肉和主食,而对水果蔬菜类的食物往往不太感兴趣,这就导致了营养不平衡。
三. 如何实现合理膳食1. 合理的食物搭配:要保证膳食中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均衡,同时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素。
2. 食物的多样性:不要只局限于某一种食物,而应该多元化摄取营养成分。
3. 适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人体健康的敌人,应该适当减少对这两种物质的摄入。
4. 适量控制食物的热量:饮食的热量控制很重要,应该根据身体的需要适当控制热量的摄入。
四. 食品相关的健康问题1. 超量添加调味剂:美食越来越多,然而,许多美食却需要大量添加调味剂才达到口感的完善,这些食品中的添加剂可能会给身体的健康带来风险。
2. 不精益求精的工艺:现代食品工业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不断改良食品工艺,但常常会在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等对身体有害物质,这种现象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 短缺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但是现在许多人都存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肠胃功能不良等各种健康问题。
总之,我国居民在合理膳食方面需要加强认识和实践,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膳食计划,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中国营养报告2023

中国营养报告2023引言中国营养报告是由中国营养学会定期发表的一份综合性研究报告,旨在评估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并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公众提供科学的营养建议。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营养报告2023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1. 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根据2023年的调查数据,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主食消费下降:与过去相比,中国人民对主食的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
这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快餐文化的流行有关。
•蛋白质来源多样化:中国人民在蛋白质摄入方面,越来越注重多样化的来源,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
•蔬果摄入不足:尽管中国以农业大国闻名,但中国人民的蔬果摄入量仍然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变化、农田资源的不足以及人们对蔬菜水果的重视程度不高所致。
2. 中国人民的营养状况通过对中国人民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一部分人民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包括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营养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与营养不良相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面临营养过剩的问题,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增加。
•营养教育亟待加强:营养教育对于改善中国人民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的营养教育措施还不够普及和有效。
3. 中国营养报告的建议基于对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分析,中国营养报告2023提出了以下建议:•提倡均衡饮食: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倡导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包括合理摄入主食、蛋白质、蔬果、乳制品等,避免任何一类食物过度摄入。
•加强蔬果推广:应当加大力度推广蔬菜和水果的消费,培养人们的健康饮食习惯。
同时,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蔬果的供应充足。
•加强营养教育:营养教育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覆盖到成年人和老年人,以提高人们的营养知识和意识,帮助他们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结论中国营养报告2023对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描述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特征

描述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特征
1)全民膳食水平总体增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膳食总量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加,传统膳食发展也非常迅速,这种总体增长表现在每一个膳食时间段,以及特定膳食结构的形式中;
2)膳食结构多元化:传统中国膳食结构发生了多次转变,不同的膳食习惯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地区混叠出现,与此同时,西餐文化的流行也在日益增加,以及混合膳食文化也正在兴起;
3)食物消费量有所增加: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原因,膳食消费水平明显增加,膳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例如,米面、肉禽蛋类消费量增加,蔬菜水果消费也明显提高;
4)健康食物消费量有所增加:在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情况下,消费者对健康食物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从而改善了整个膳食结构;
5)膳食结构受地域因素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习惯、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膳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膳食结构受到地域因素的差异性;
6)对膳食油脂消费量的关注:在膳食消费中,人们逐渐关注饮食油脂的消费,并逐渐减少摄入量,以免引起肥胖等疾病;
7)对膳食安全问题的关注:由于食品质量问题的出现,人们也在日益关注膳食安全问题,特别是就近市场消费、家庭自给自足等;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膳食消费水平的改善,以及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关注,我国膳食结构明显变化,也成为时下社会讨
论的焦点,这说明了膳食结构这个话题的重要性。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现状及发展
首先,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现状是由传统饮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相
结合的结果。
传统的饮食文化注重五谷杂粮的摄入,以米、面、粗粮为主食,搭配各种蔬菜、肉类、豆类等食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
的进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倾向于快餐、外卖等方便快捷的饮食
方式,导致传统饮食习惯逐渐弱化。
其次,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食物多样性不足,许多人的饮食结构单一,偏向于高能量、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如大米、
面条、肉类等;其次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较低,导致便秘等健康问题的增加;再者是营养不均衡,一些人的膳食结
构缺乏营养平衡,容易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营养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
其次,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民种植和销售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健康食材,提高人们的膳食多样性。
此外,还应加强食品监管,严格控制
加工食品中的盐、糖、脂肪等成分的使用量,推动食品行业向更加健康的
方向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学校食堂和工作单位餐厅的管理,提供均衡营养的
餐饮服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另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
手段引导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更加健康的食品,推动食品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和改进食品产业,我们可以逐渐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
的营养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健康的饮食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
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总让人们为如何健康生活伤透了脑筋,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因此,人们在确定膳食营养结构时,既要考虑传统膳食结构中那些有益的方面,也要孝虑目前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便使我们的膳食营养结构更趋于合理和个性化。
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改善提高中国居民饮食结构质量的思路及发展模式等。
关键词:中国膳食结构,饮食质量,国外膳食结构,意见及发展模式
合理膳食首先要处理好各种食物的配比关系。
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均有其特点和相应的营养价值,故在人们组织膳食的时候,必须将各种食物进行合理的调配才能符合人体的需要,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能的需要才能保持平衡。
一、中国居民平衡膳食结构
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为辅;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都存在差异;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比例逐渐增大,优质蛋白质比例上升,糖类的供能呈下降趋势。
存在的问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脂肪摄取量大;奶和豆制品摄取量小;不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存。
以高谷物膳食类型为主的居民主要反映在住校的学生群体、大部分农村地区等。
高谷物类型的特点为总体营养水平低,以粮谷类食品为主,而动物性食品和蔬菜及水果食品摄入不足。
从营养成分分析,高谷类膳食结构造成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
蛋白质是维持肌体正常运转的主要营养素,是构成肌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造成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的物质保证,这是糖和脂肪不能代替的。
如果优质蛋白质长期缺乏就会导致记忆力障碍、抗病力减弱等。
高谷类膳食结构也是造成矿物质元素如铁、钙、锌等缺乏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铁的缺乏对人体会造成极大危害,因为膳食铁是以血红素铁和离子铁形式存在的,其中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尤其以瘦肉、动物血、肝脏中含量高,而高谷类膳食结构提供的血红素铁少,所以造成了铁营养状况低下,最终给人体带来一定疾病。
膳食中若以高谷类食品为主,果蔬类食品明显不足,也是导致体内维生素A、C及B 族维生素缺乏症的主要原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如果食物中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会使肌体引发代谢紊乱和出现病理状态,如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食欲差、齿龈出血、伤口不易愈合等,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眼球内视紫质的合成和更新,使视紫质再生过程受到抑制或完全停止,引起夜盲症、暗适应能力减弱,同时发生干眼病、角膜溃疡等。
而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膳食中的蔬菜和水果,粮谷类含量极少,满足不了体内的需求
二、中国膳食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植物性食物食用过多,以蛋白质等营养素为主要来源的动物性食物食用不足。
因此,要保证我国人民膳食的合理化,满足平衡膳食的要求,就必须使膳食中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保持平衡,应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适合人体的需要,便于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赖氨酸含量一般较丰富,可以补充植物性食物中赖氨酸的不足。
动物性食物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铁,是血红素铁,有很好的吸收利用率。
鱼类特别是海产鱼,含有N-3系列a—亚麻酸及其一般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B2,叶酸等。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膳食中动物性食物食用量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居民(主要是城市居民)开展出现动物性食物食用过多,导致“文明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
因此,应注意保持膳食结构的平衡和合理,
提倡经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情况极为不均衡。
⑵大多数城市脂肪供能比已超过30%,且动物性食物来源脂肪所占的比例偏高。
中国城市居民的疾病模式由已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居首位转化为以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为主,膳食结构变化是影响疾病谱的因素之一。
⑶城市居民主要是调整消费比例,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过量消费,主要是应减少猪肉的消费量,脂肪供热比控制在20-25%为宜。
⑷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已趋于合理,但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的消费量还偏低。
⑸奶类食物的摄入量偏低。
⑹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是我们当前膳食的主要缺陷,也是我们建议食物消费量时应当重点改善的方面。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应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在贫困地区还应努力提高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
此外,食盐的摄入量要降低到每人每日6g以下。
三、国外的膳食结构
《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忠告大家:你可能吃了足够的食物,但是这些食物并不一定能给你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以保持你的身体健康。
你每天都在生活,但可能没有进行足够的体育运动以保持体形并燃烧多余的热量。
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正确的饮食、积极的运动、安全的食品,它们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
1、以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三高型膳食结构
三高型膳食结构即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
他们的食物种类主要是:年粮食食用量仅为50—75公斤,肉类则禽、蛋、蔬菜、水果等。
奶是100—150公斤。
此外,还有大量的克以上,脂肪在130—150克,热能高达3300—3500千卡(13807—14644千焦耳)。
但美国人做菜时的烹调油用量较少、放盐少;动物内脏食用量较低,这
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2、日本的膳食结构
日本的膳食结构比较合理,它融合东西方膳食精华,取长补短。
其中植物性食物占较大比例,但动物性食品仍有适当的数量,膳食中的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搭配的较为合理,动物蛋白质约占蛋白质总量的50%。
平均营养水平每人每天摄入热能大约2600千卡,蛋白质和脂肪均达到了80克以上。
比较符合人体的正常需要。
但日本
人喜欢吃精米面和咸鱼的习惯不应借鉴。
3、“地中海式膳食结构”
“地中海式膳食结构”主要以淀粉类食品和菜糊状调料,少量肉食,加上大量的绿叶和新鲜水果。
他们常用的食物是;橄榄油、大蒜、鱼、蔬菜、野菜、谷物、水果、红葡萄酒等。
从国外的膳食结构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类的食物多种多样,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
除母乳外,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平衡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构成,才能满足人体营养所需,达到营养均衡、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因此,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四、提高中国居民饮食结构质量新思路
1.膳食结构要平衡
平衡的膳食结构为:A粮食类:主食,占40%。
B富含蛋白质类:瘦肉、鱼、禽、蛋等。
荤类,占20%。
C蔬菜水果类:素类,占30%。
D烹调油类:调味品,占10%。
以上四类食物每天、每餐都应适当兼顾。
2.膳食制度要合理
根据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规律,一般食物在胃内停留3-5个小时,再结合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每天以一日三餐较为适宜。
一日三餐的比例为:A早餐占全日量的30% 左右;B午餐占全日食量的40%左右;C晚餐占全日食量的30%左右。
3.减少烹调处理时营养素的损失
A使用冷水淘米,淘米次数不要太多。
防止米粒表面营养素的破坏。
B油炸食品不仅破坏营养素,还会致癌,应少吃。
C蔬菜要先洗后切,不要浸泡时间过长,会破坏维生素。
D炒菜要急火快炒,损失的维生素会少些。
4.食物应色、香、味俱全
合理的膳食不仅要考虑营养丰富,做出来的菜肴还要色(好看)、香味(蚊香)、味(味好)俱全,才能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才会增进食欲。
5.食物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合理的膳食不仅营养要好,还要清洁卫生,做到无毒、无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另外,肥肉和荤油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是高热能、高脂肪食物,若摄入过多就会引起脂质代谢失调、血脂升高,继而发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
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脂肪酸,因此日常膳食中提倡少吃肥肉和荤油,而食用一定量的植物油。
综上所述,虽说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
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导致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膳食纤维就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
为了身体的健康,人们必须从小就注意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做到不偏食、营养均衡,才能达
到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道.世界谷物问题[J].世界农业,1989,(10).
[2] 翟艳丽,张印红.膳食平衡指数法对医学生膳食结构调查和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02).
[3] 赵霖,鲍善芬.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和优势[J].中国食品学报,2004,(04).
4] 李好.城镇贫困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5] 翟凤英,葛可佑,阎怀成,胡健,贾凤梅,徐青梅.中国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J].卫生研究,1996,(S1).
[6]李哲敏.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