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综述 近现代史

合集下载

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纲要课主要名词上编综述1个:1、买办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2、黄祸论3、三元里抗英4、海国图志第二章6个:1、《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编》3、天京事变4、中体西用5、戊戌六君子6、戊戌政变第三章8个:1、清末新政2、三民主义3、黄花岗起义4、保路风潮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二次革命7、护国运动8、护法运动中编综述1个:四行二局第四章1个:1、北洋军阀第五章5个:1、东北易帜2、八七会议3、井冈山土地法4、赣南会议5、遵义会议第六章8个:1、《论持久战》2、“三光政策”3、一•二九运动4、福建事变5、西安事变6、平型关大捷7、皖南事变8、“三三制”第七章5个: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2、“五四指示”3、第二条战线4、第三条道路5、《中国土地法大纲》第八章2个:1、“一化三改”2、“四马分肥”第九章4个:1、《论十大关系》2、中共八大3、“六又”政治局面4、1959年庐山会议第十章1个:1、“三步走”战略近现代史纲要课考试的主要名词上编综述1个:1、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睇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黄祸论:19世纪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篇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篇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篇综述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B、中国现代史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B、1917年10 月C、1917年11月D、1919年10月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甲午战争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没收地主土地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B、1921年C、1923年D、1927年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C、属于革命力量D、什么都不是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B、高利贷资本剥削C、地租剥削D、苛捐杂税11.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

A.北洋政府 B.南京政府 C.武汉政府 D.广州政府1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13.()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1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党的建设问题 B.军队建设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农民土地问题15.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16,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索()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是值得颂扬B.尽管最终是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C.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D.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17.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A、1919年B、1921年C、1923年D、1927年1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19、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20、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A、属于革命对象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C、属于革命力量D、什么都不是2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22.中国人是从()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综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综述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2009)
综 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主要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辟了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
立 通 过 《 土 地 改 革 法 》 。
二 次 会 议 上 , 毛 泽 东 等 委 员 起
一 九 五 零 年 六 月 , 在 全 国 政 协 一 届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 南京军管会清查没收官僚资 政府中央 银行的命令。 本及敌伪战犯财产的布告。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 面出击》的讲话。
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1981年6月 27日)
2.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一1981年6月) 3.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8日)
林彪合成照片( 平型关时期、东野时期、文革时期。)
毛泽东与林彪在天安门上
飞机残骸
左起: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4.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第三 代中央领 导集体核 心江泽民 同志照片
2002年11月15日, 胡锦涛、江泽民 在人民大会堂亲 切会见出席党的 十六大的代表、 特邀代表和列席 人员并发表重要 讲话。

近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近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


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 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 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 团。他们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 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 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 人士。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 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 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 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中 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 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三)“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战” 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新情况
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 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 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 流强国。欧洲东部、中南部和亚洲东部、东南部出现一系 列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 在多国赢得胜利。 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 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 、人口3 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 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立,殖民主 义体系急剧瓦解。

中国近代史综述 主要综述

中国近代史综述 主要综述

中国近代史综述主要综述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该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前期综述(1840—1919年)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年间的历史。

据教材内容的种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地租。
2.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
的剥削。农民不能按期偿付本息时,不得不把自己
的土地、房屋乃至子女典卖给地主。 3.封建政府对农民的盘剥:
封建政府在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 征收田赋、盐税、各种杂税及服劳役、兵役,对农 民进行掠夺,使中国农村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正因为如此,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 底改革,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 立 (1919——1949)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
和国际环境;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
经济关系和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阐明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讲清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说明必须 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中国才能争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
本主义国家,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
其次,民族资产阶级是真诚地希望中国通过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但它力量过于软弱,没有
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由
于代表这个阶级要求的中间派不敢进行武装斗争,根本不掌 握军队,往往把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让步上。 所以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不但不会对中间势力关于建立民主共 和国的要求作出原则性的让步,而且不断地用暴力对他们施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主张中国 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反帝反封 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共和国,并逐步到达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两种基本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中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中编——综述
• 第五,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道路。
• 第三种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即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湖南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团队 研制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
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 (一)外国垄断资本在华的扩张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反对帝国 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 (二)占优势地位的封建经济
• 地租、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剥 削。农业水平的低下严重限制了中国工业 发展。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反对封建 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国家垄断资本 金融业的垄断:四行二局
邮政储金汇业局 中央信托局
中中交中 国央通国 农银银银 民行行行 银 行
发行法币 发行内债
商业投机及垄断工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反对官僚资本、没收 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 第一,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没有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探索经过:1922年二大提出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 纲领,1925年四大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毛 泽东的理论探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 主专政》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述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运君日期:2007-6-21 点击:1912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

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

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3.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地位P90
构成
上层:由地主、官僚转化而来

中下层:由手工工场主转化而来
本 情
特点
革命性(斗争性)
两重性
妥协性(软弱性)

地位 一定时期能参加革命
另一时期可能背叛革命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 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存在三种政治力量:大 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 小资产阶级。P91
(二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战争)
2.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是世界上首 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的国家
抗日武装
坚持抗战的东北抗联第一路 军警卫旅部
(2)在反法西斯战争 中,中国人民与世界人 民相互配合
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 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 卫滇缅公路,1942年2 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 万远征军奔赴缅甸。
济基础。”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1253页。
2、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P87
• ⑴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 开始的。
• A.建立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 金融垄断体系:
• 四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 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
• 两局是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 托局。
B.滥发“法币”。这是四大银 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 义的步骤。
课堂论剑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 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 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 带来了哪些影响?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无产阶级 马列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并过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社会性质: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对这一概念,不能理解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严格地说,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到60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1949年一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简称为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简称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大矛盾在中国近代的不同历史阶段,其尖锐程度不同,并且互相之间紧密结合,不可截然分开。

1949年一1952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3年一1956年主要矛盾是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以后,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提法)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提法)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由于两大矛盾的作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简言之,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标。

1949年一1952年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1953年一1956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以后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中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中编综述

固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革命也曾历 经曲折。但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正是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 苦奋斗,终于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社会制度,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一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基本上完成 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它为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 开辟了道路。
•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1916-1920
•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 1920-1924 •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1924-1928
4.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垒
大革命时期
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对垒 解放战争时期
二、“三座大山”的重 压 • 外国帝国主义
• 本国封建主义
• 官僚资本主义
1.官僚资本的特征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
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
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
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
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7.23-31)
一大会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2.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革命的一项重要
任务。
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 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 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 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
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
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
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
中国官僚资本的四大家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综述

•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国家图书馆编 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年版 • 任继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 • 李学勤《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 电视政论片《河殇》 • 黄色文化和蓝色文明
•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个民 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 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 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 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 -江泽民
• “这些事实驳斥了西方流行的看法:中国 是一个停滞和颓废的帝国,而更加生机 勃勃和更富有进取精神的欧洲人可以随 时欺侮它。”
(美)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 出版社 1989年出版, 第179.180页
• 第三,要深刻认识殖民主义的本质和特 征,正确了解殖民主义侵略对被侵略国 家造成的后果和产生的历史影响。
• 第二,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 1.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中国的国情。 • 2.认清社会性质,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 3.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 史的出发点。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个过程
•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 成半殖民地和半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 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吕浦等编译:《“黄祸论”历史资料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79年出版,第146、144、151页
• 研究历史“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 要研究失败的历史。只有经过很多痛苦, 才能取得经验。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 一种耻辱,要看作同时是一种财产”
《毛泽东会见日本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志贺义雄一行的谈话》, 1961年6月21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23页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23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中篇综述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45%左右。)
农民的果实 相当一部分 通过不等价 交换被商人 掠走
2.除地租外,农民还 受到商业资本、高利 贷资本的剥削,如 “驴打滚”等。 高利贷逼得农民把自 己的土地、房屋乃至 子女典卖给地主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 者地主、商人、高利 贷者常常是三位一体 的,把农民的血汗差 不多榨干了.
3.政府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
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的仁人志 士为了挽救民族的 危亡,进行了一次 又一次坚苦卓绝的 斗争,但每一次都 以失败而告终,中 国向何处去?成为 20世纪初年中国人 民一再思考的重大 问题。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背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画中的三位皇帝,从左至右 依次是意大利国王温伯特一世、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奥匈帝国 皇帝法兰西斯·约瑟夫一世。 他们于1882年签订了三国同盟
美国垄断资本 和中国官僚资 本的统制,把 国民党统治区 的经济推向了 绝境。
(二)占优势的中国封建经济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残酷剥削农民
1.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 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地
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 基础的。(据1934年统计, 全国22个省区的时期实物地 租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为
1941年,英国首相 丘机吉尔和美国总 统罗斯富在大西洋 的一艘军舰上举行 会晤,签署了《大 西洋宪章》。它促 进了国际反法西斯 统一战线的形成。
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和北非总司令 吉罗德会晤,商讨盟军作战计划。
1945年4月30日, 在猛烈的炮火和 空袭掩护之下, 苏联红军攻克柏 林。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组织内阁。 1934年8月2日希特勒在总统兴登堡去世之后,兼任总统 和总理。希特勒既是纳粹党的领袖,又是国家元首和政 府首脑,统一的头衔为"国家元首兼总理"。

近代史中编综述及第七章

近代史中编综述及第七章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包括:(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一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4)在苏俄的指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直接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5)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日益觉醒。

这些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机日益加深;(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美国和日本的崛起,美国和日本,尤其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

(3)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之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4)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建中国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运动。

(5)中国人民与其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样日益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日益频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则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后的形势密切相关:(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直接全面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计划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了国际格局化的重大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率先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首先投入到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并与法西斯的苏联以及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民主国家联合奋斗终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在反侵略战争中,大批被压迫的民族得到解放中国人民与世界被压迫的人民一样进一步觉醒越来越成为帝国主义难以左右的一致强大力量。

中国近代史中篇综述43页PPT

中国近代史中篇综述43页PPT
中国近代史中篇综述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பைடு நூலகம்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B )。

A.党的五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2.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会议是( D )。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3.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 ) 。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4.1927至1949年,统治中国的是( C )。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政府
5.1840年以来,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 C )等为担保的。

A.田赋徭役
B.关税厘金
C.关税盐税
D.车船税
6.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 C )。

A.国民军
B.东征军
C.国民革命军
D.北伐军
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A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C )。

A.认清革命性质
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
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D.认清革命的发展过程
9.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C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B )。

A. 辛亥革命以后
B. 五四运动以后
C. 北伐战争以后
D. 南昌起义以后
11.近代中国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仍然是( B)。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1919年-1949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A )。

A.资本主义经济
B.封建经济
C.官僚资本的垄断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
13.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最主观原因是 ( B )。

A. 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
B.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 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D. 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革命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B )。

A. 护国战争
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
D. 北伐战争
15.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不包括的是( B )。

A.工人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小资产阶级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D )。

A.封建革命
B.农民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1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是( B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8.中国政府废除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时间是(D)。

A.1919
B.1927
C.1937
D.1943
19.不是三座大山的是(A)。

A.无产阶级
B.外国资本主义
C.本国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0.1919年到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 )。

A.无产阶级
B.封建阶级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2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 )。

A.分清敌友
B.国家政权问题
C.农民问题
D.土地问题
23.新民主主义革命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 D )。

A.农民土地问题
B.资产阶级政权
C.工农苏维埃
D.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官僚资本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

A.是中国的垄断资本
B.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C.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D.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2.中国共产党建国方案系统论述的著作有( A.B.C.D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联合政府》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着的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A.B )。

A.民族资产阶级
B.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C.工农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4.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下列哪些军阀?( A.B.D )
A孙传芳 B张作霖 C段祺瑞 D吴佩孚
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B.C )。

A列强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 B蒋介石等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C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共产党没有发动工农群众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B.D )。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保护民族工商业
7.1921年到1949年中国存在的三中主要的政治力量是( A.B.D )。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资产阶级改良派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8.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包括( A.B.C.D )。

A.垄断金融
B.商业投机
C.垄断外汇
D.垄断对外贸易
9.中国近代的反动势力是( B )。

A.民族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的改良派
10.抗日战争后,取代日本在中国的地位的国家是( B )。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三、思考题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2、为什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3、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走不通?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5、1919年到1949年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