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笔者和导师于2005年至2007年先后5次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进行了野外考察。

并在后两次考察中,笔者在山体的东南方向坡面和西北方向坡面的32个海拔梯度上设置了64个垂直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5m×5m。

目的是研究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研究结果显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44科、106属、329种(包含8变种)。

其中巢形轴鳞蕨Dryopsis nidus和刺齿假瘤蕨Phymatopterisglaucopsis 为贵州新记录种。

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分别占贵州蕨类植物科的81.5%,属的69.7%和种的42.2%。

蕨类植物区系丰富度较高。

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了该区区系的主体。

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通过对本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的分析,探明蕨类植物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规律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本区蕨类植物种类随海拔升高数量迅速下降,两者呈强的负相关关系。

在本区海拔的升高对蕨类植物种类的数量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通过水热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蕨类植物的物种数量。

二是通过影响蕨类植物上方的乔木及灌木间接影响影响蕨类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对本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在根据海拔梯度分成的四
个区段中:第一区段受热带亚洲成分影响较大,区段种蕨类植物多为热带亚洲分布种类;第二区段受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日本成分共同影响,随着水热环境的变化这一区段的范围变化较大:第三区段受中国—日本成分影响,区段中蕨类植物多为中国—日本分布种类;第四区段为本区在海拔上的最高区段,受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影响较大,区段中蕨类植物多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