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运动训练学题库
运动训练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运动训练学期末重点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89c92c98bd63186bcebbc63.png)
(一)、体育分类: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二)、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四)、竞技体育的成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2、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认识到了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五)、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的趋势(六)、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情绪(七)、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转向竞技的过程之中。
(八)、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
(九)、体能的影响因素:身体形态:指机体外部(身高、臂长、腿长、肩宽……)内部(肌肉形状,横断面积)身体机能: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身体素质: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十)、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十一)力量素质: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十二)、力量训练要注意的因素: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神经系统1注意不同肌肉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掌握儿少发育趋势,科学的安排力量训练;不能进行大强度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立性练习,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不宜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练习(十三)、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十四)、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2、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3、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实现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时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5、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的训练原则(十五)、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十六)、运动技术的构成:动作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技术结构:动作基本结构、技术组合(十七)、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1、主体因素:人体结构力学特征、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协调能力2、客体因素: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十八)战术观念:是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的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十九)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二十)战术的分类:1、按战术的表现特点: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2、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个人战术、小组战术、集体战术3、按战术的攻防性质: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4、按战术的普适性:常用战术、特殊战术(二十一)、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确定战术原则、己方的战术行动、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应变措施、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二十二)、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竞赛规则、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战术意识:这一特殊思维活动过程由战术信息选择与战术行为决策两个部分组成(二十三)、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fa4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6.png)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过程C. 运动训练方法D. 运动训练效果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身体训练B. 技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营养训练3.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A. 训练后的短暂疲劳B.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暂时下降C. 训练负荷超过身体适应能力D.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提高超过原有水平4. 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 反复练习B. 观察学习C. 理论知识学习D. 生理适应5. 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目的是()A. 避免过度训练B. 提高运动技能C. 增加训练负荷D. 减少运动损伤6.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控制?()A. 训练强度B. 训练量C. 训练频率D. 训练环境7.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技能训练不包括()A. 目标设定B. 放松训练C. 动作技术分析D. 自我谈话8. FITT原则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是指()A. 频率、强度、时间、类型B. 灵活性、强度、时间、类型C. 频率、个体差异、时间、类型D. 灵活性、个体差异、时间、类型9. 运动训练中,耐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肌肉速度D. 肌肉协调性10. 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循序渐进B. 个别对待C. 持续时间D. 合理恢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12.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诊断和评价。
13. 阐述运动训练中营养补充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运动训练中如何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5. 分析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 D3. D4. A5. A6. C7. C8. A9. B10. C二、简答题11. 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在于通过有计划的训练阶段安排,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运动训练学完整答案版[试题]
![运动训练学完整答案版[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5d8cc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1.png)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版权归2011体教二班所有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2.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本源性学科、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学科3. 1913年,美国学者墨非著《体育训练》一书。
主要针对单项体育运动(身体素质)4. 1964年,前民主德国,莱比锡体育学院哈雷博士主持编写《训练学》函授教材,第一次把有关训练方面的各种问题系统地汇集到一部专著之中,含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标志系统的训练理论的形成,1969年,哈雷《训练学》一书正式出版。
5. 6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三从一大”训练指导思想6. 1983年,过家兴编著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专著。
7.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内容细化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部分6.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8.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9.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10.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合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1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12.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集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13.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4.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运动训练学选择题
![运动训练学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e370064a7302768e99391a.png)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_B___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A、运动训练B、竞技比赛C、身体活动D、体育教育2、以下哪个不是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__D__?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素D、生产力因素3、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的特点是:__C__。
A、规范性B、公平性C、竞争性D、观赏性4、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_D__。
A、心理训练B、身体训练C、技术训练D、竞技体育管理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以下哪个项目属于体能主导速度性项群?DA.跳水B.跳远C.举重D.400米跑2、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该包含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和_D_诊断。
A、机体机能B、心理素质C、运动技术D、训练负荷3、以下哪个不属于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DA.竞技能力B.运动成绩C.训练负荷D.训练年限4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DA.竞技状态B.训练水平C.竞技能力D.竞技水平1、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是:B A.竞技需要原则B.动机激励原则C.有效控制原则D.系统训练原则2.以下哪个不是训练控制应具备以基本环节和条件?CA.施控主体B.控制信息C.测试系统D.反馈信息3、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____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DA.突出重点B.合理控制C.系统统一D.循序渐进1、周期安排原则是指_D__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A. 严格要求B. 不间断C. 认真严肃D.周期性2、相对于竞技状态形成过程的保持阶段,在划分训练大周期时对应时期是:BA、基础训练期B、竞赛期C、准备期D、恢复期3、以下哪一个增加运动负荷的方式只适宜在优秀运动员增加运动负荷时采用?BA. 波浪式B. 跳跃式C. 阶梯式D. 直线式1、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_A__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18ab00c52d380eb62946dfa.png)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训练学试题 -
![运动训练学试题 -](https://img.taocdn.com/s3/m/2defe22683c4bb4cf7ecd152.png)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学》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内,保持特定的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5.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7.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指根据运动训练的结构特点。
经济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8.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指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0.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1.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以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601f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1.png)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肌肉力量训练的说法?A. 肌肉力量训练只能通过举重来进行。
B. 肌肉力量训练主要通过有氧运动来增强。
C. 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D. 肌肉力量训练对心血管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2.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训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以下哪种效应?A. 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龟裂。
B. 降低脉搏和呼吸频率。
C. 加快胆固醇代谢,导致动脉硬化。
D. 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3. 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一般会使用以下哪种能源?A. 脂肪酸。
B. 葡萄糖。
C. 蛋白质。
D. 纤维素。
4. 以下哪种是正确的关于伸展训练的说法?A. 伸展训练可以减少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
B. 伸展训练只适用于柔软性运动项目。
C. 伸展训练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减少。
D. 伸展训练只需进行5分钟即可达到效果。
5. 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关于心肺有氧耐力训练的效益?A. 提高身体的柔软性和灵敏度。
B. 改善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C. 减少运动中的哮喘发作。
D.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问答题1. 简述静态和动态柔韧性训练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效益。
答:静态柔韧性训练指的是保持一种姿势,通过肌肉的拉伸使柔韧性增加。
静态柔韧性训练可使肌肉更加柔软、关节更加灵活,减少运动中的肌肉拉伤等损伤风险。
动态柔韧性训练指的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动态柔韧性训练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减少因运动而引起的肌肉不适。
2. 举例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
答:有氧运动是指能够提供足够氧气供应的低至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有氧运动主要通过氧化脂肪和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无氧运动是指高强度强迫性运动,如举重、冲刺等。
无氧运动主要通过解磷酸肌酸来提供能量,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三、问题解答1. 为什么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期末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2c9ab5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9.png)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期末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A. 运动员个体B. 运动员的训练方法C. 运动场地和器材D. 运动员的体育成绩答案:A2. 高强度训练对运动员的哪方面能力提高最为显著?A. 肌肉力量B. 柔韧性C. 心肺耐力D. 协调能力答案:C3. 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一般占到总训练量的百分之几?A. 10% - 20%B. 30% - 40%C. 50% - 60%D. 70% - 80%答案:C4. 下列哪项属于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训练?A. 技术训练B. 理论知识学习C. 心理训练D. 体能训练答案:D5. 长期持续地进行心肺功能训练可以提高:A. 肌肉耐力B. 肺活量C. 柔韧性D. 动作速度答案:B6. 以下哪项运动训练内容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A. 技术训练B. 体能训练C. 心理训练D. 战术训练答案:A7.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 累积性原则B. 个体差异原则C. 多样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答案:D8. 下列哪项不是运动员进入稳定训练期的条件?A. 独立掌握基本运动技能B. 体能素质达到一定水平C. 已经取得一定的竞技成绩D. 心理状态稳定答案:C9. 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控制是指:A. 控制训练强度B. 控制训练频率C. 控制训练时间D. 控制训练方式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运动员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A.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B. 保持良好的营养C. 频繁参加比赛D.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
答: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训练至关重要。
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成绩。
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包括负重训练、弹跳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等。
负重训练通过增加外部负荷,如举重、哑铃等,来增加肌肉力量和体能素质。
运动训练学练习题
![运动训练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6d5d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1.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
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一一的特征。
A竞技体育B群众体育C学校体育D大众体育2、篮球、足球属于一一项目。
A耐力性B对抗性C周期性D速度性3、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一一之一。
A作用B特性C方法D手段4、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一一起着决定作用。
A负荷和身体B负荷和心理C负荷和恢复D身体和心理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一一学者提出来的。
A苏联B原民主德国C中国D原联邦德国6、超量恢复规律是一一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B区别对待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D系统不见断性7、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一一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B120次/分之下C 130次/之下D140/次之下8、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一一。
A40-60%z 之间 B60-80%之间 C80-90%之间 D90%以上9、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一一。
A方法B手段C本领D途径10、动作连贯流畅、和谐有弹性反映了练习的一一。
A动作节奏B动作的精确性C运动学特征D动力学特征11、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一一。
A途径B方法C手段D基础12、篮球过人的动作属于一一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13、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一一A负荷强度B负荷量C练习方式D练习方法14、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一一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15、一一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
A及时性和可靠性B有效性和客观性C连续性和阶段性D阶段性和变化性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一一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B负荷量C负荷组数D负荷次数1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一一岁。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3a1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3.png)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哪方面内容的学科?A. 运动生理学B. 运动心理学C. 运动训练方法学D. 运动生物力学2. 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B. 增强身体素质C. 预防运动伤害D. 促进健康发展3. 下面哪个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个体差异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适应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4. 下面哪个不是运动训练的方法?A. 高强度间歇训练B. 微循环训练C. 冻结训练D. 技术训练5. 运动训练的周期是由哪几个阶段组成的?A. 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转化期B. 准备期、基础期、竞争期、恢复期C. 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恢复期D. 准备期、基础期、竞争期、转化期二、判断题1. 运动训练只关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其心理状态无关。
(×)2. 运动训练学是指运动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技术。
(×)3.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并且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4.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5. 运动训练的周期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三、简答题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训练评价学等方面。
2.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简要介绍。
答: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个体差异性原则认为每个运动员都有其个体差异,需要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训练计划;适应性原则强调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刺激适应机体,使运动员适应更高强度的训练;多样性原则指运动训练应该有多样性的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全面发展;持续性原则强调运动训练应该是连续和持续的,不能中断。
3. 运动训练的周期是如何划分的?答:运动训练的周期一般由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和转化期组成。
大一运动训练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一运动训练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d1bf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5.png)
大一运动训练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一运动训练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方法C. 运动训练规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是什么?A. 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B.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C. 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渐进性原则C. 个体差异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4. 运动训练计划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训练目标B. 训练内容C. 训练方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运动训练中,周期性训练的目的是?A. 避免过度训练B. 保持训练的连续性C. 促进运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
(对/错)答案:错2.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运动技能的培养。
(对/错)答案:错3.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了系统性、渐进性、个体差异性,但不包括周期性。
(对/错)答案:错4.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不需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特点。
(对/错)答案:错5. 周期性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对/错)答案:对三、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学的基本任务。
答案:运动训练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运动训练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同时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2. 描述运动训练中周期性训练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周期性训练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和比赛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专项训练阶段重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能和战术水平,比赛阶段则侧重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调整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3. 解释运动训练中系统性原则的重要性。
答案:系统性原则要求运动训练是一个有序、连贯的过程,包括训练目标的设定、训练内容的安排、训练方法的选择等,都需要系统化、科学化,以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0d3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0.png)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主要包括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运动能力的提高与保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等内容。
2. 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使一系列动作或技能形成自动化、稳定的反应模式。
3. 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训练后,机体的能量储备、物质代谢和功能状态不仅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来的水平。
4. 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运动表现。
5. 比赛策略:比赛策略是指在比赛中,运动员或教练员根据对手的情况、比赛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出的争取胜利的行动计划和方法。
二、填空题:1.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个体化原则、______(渐进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2. 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______(心理训练)和战术训练。
3. 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______(相对力量)四种类型。
4.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三大基本要素是运动员、教练员和______(训练条件)。
5.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运动员训练)的规律及其应用。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D)A. 系统性原则B. 周期性原则C. 个体化原则D. 随机性原则2. 下列哪种力量素质主要反映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B)A. 最大力量B. 快速力量C. 力量耐力D. 相对力量3. 在运动训练中,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直接训练法?(C)A. 完整训练法B. 分解训练法C. 模拟比赛法D. 加难训练法4. 下列哪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A)A. 间歇训练法B. 持续训练法C. 循环训练法D. 渐增负荷训练法5. 下列哪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素质?(C)A. 大重量训练法B. 爆发力训练法C. 中小强度持续训练法D.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ABCD)A. 运动员的选材B. 训练方法与手段C. 运动能力的提高与保持D.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2. 下列哪些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因素?(ABCD)A. 技术水平B. 体能状况C. 心理状态D. 比赛策略3. 下列哪些是力量素质的类型?(ABCD)A. 最大力量B. 快速力量C. 力量耐力D. 相对力量4.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BCD)A. 系统性原则B. 周期性原则C. 个体化原则D. 全面性原则5.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ABCD)A. 技术训练B. 体能训练C. 心理训练D. 战术训练五、判断题: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训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运动训练学 (1)
![运动训练学 (1)](https://img.taocdn.com/s3/m/30ffb9e3f61fb7360b4c654a.png)
运动训练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动运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既是竞技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最重要的途径。
2、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3、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有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里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4、(运动)训练规律: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本质联系在运动训练活动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或决定着运动训练的进程。
5、训练原理:训练规律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训练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由可称为训练原理。
6、(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竞技需要原则: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广泛、手段和负荷因素的训练原则。
8、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员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9、运动训练手段: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0、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11、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12、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训练的方法。
练习时平均心率在130-170之间。
13、一个训练的大周期:指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的训练循环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004f7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3.png)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过程C. 运动生理学D. 运动心理学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技术训练B. 战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娱乐活动答案:D3. 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什么能力?A. 身体素质B. 运动技能C. 竞技能力D. 心理素质答案:C4. 运动训练学中的“周期化训练”是指什么?A. 按照运动项目的特点安排训练内容B. 按照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安排训练内容C. 按照年度比赛计划安排训练内容D. 按照运动员的个人偏好安排训练内容答案:C5. 在运动训练中,如何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A. 随意安排B. 根据运动员的个人偏好安排C. 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安排D. 根据教练员的心情安排答案:C6. 运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的恢复训练,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恢复训练是训练过程的一部分B. 恢复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C. 恢复训练就是让运动员休息D. 恢复训练包括营养补充和心理调整答案:C7. 运动训练学认为,运动员的训练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个人偏好B. 教练员指导C.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D. 随意性答案:C8. 在运动训练中,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耐力?A. 增加训练强度B. 减少训练量C. 延长训练时间D. 增加训练频率答案:D9. 运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B. 力量训练应该多样化C. 力量训练应该只使用自由重量D. 力量训练应该结合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答案:C10. 运动训练学中,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心理训练是不必要的B. 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C. 心理训练只对某些运动员有效D. 心理训练会增加运动员的负担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
运动训练学题库
![运动训练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e1596f379563c1ec4da71a2.png)
一、单项选择题1.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适用于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工作。
(D )A.磷酸盐系统供能B.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C.有氧代谢系统供能D.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2.在赛前中短期集训中,技能主导类个人对抗性工程应重点抓好,以及通过各种配对练习提高实战能力。
(A )A.技术绝招的训练B.主要技术环节的熟练和完善C.技术细节的训练D.运动素质的训练3.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发动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A.运动素质B.专项技术C.专项战术4.根底训练阶段训练的首要任务是(B )A.协调能力和根本技术的训练C.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D.传授训练理论知识5.周期安排原那么是依运发动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
( CC.竞技状态形成及开展的周期性D.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6.开展磷酸盐系统的供能能力的训练,可选用训练方法。
( B)A.短时间持续C.强化性间歇D.法特莱克7.运发动竞技能力构造具有非衡特征及效应。
( D)A.整合B.泛化C.木桶8.及运发动竞技状态开展过程的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一个训练大周期划分为三个时期。
(B )A.准备时期、恢复时期、比赛时期B.准备时期、比赛时期、恢复时期C.比赛时期、准备时期、恢复时期D.比赛时期、恢复时期、准备时期9.开展糖酵解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可采用训练方法。
( A)A.中时间重复B.长时间持续C.中时间持续D.短时间重复10.某运发动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发动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称之为(C )A.技术特长B.技术规格C.技术风格D.技术差异11.比赛周训练负荷安排的一般模式是( A)A.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B.比赛前一天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C.比赛前一天提高训练负荷量D.比赛前一天训练量和强度到达顶峰12.优秀运发动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到达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D )A.成绩障碍现象B.竞技能力停滞现象C.竞技能力延迟反响现象13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0cefe27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4.png)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一、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运动生理学B. 运动心理学C. 运动训练的科学与艺术D. 运动生物力学答案:C2. 运动训练中,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负荷的组成部分?A. 强度B. 持续时间C. 频率D. 运动项目答案:D3.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 循序渐进原则B. 个体化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目的是?A. 增加训练的趣味性B. 避免过度训练C. 提高运动表现D. 减少运动损伤答案:C5. 运动训练中,恢复训练的重要性是什么?A. 提高训练强度B. 促进身体恢复C. 增加训练的难度D. 减少训练时间答案:B二、填空题6.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________。
答案:运动表现7. 运动训练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认知阶段、________和自主阶段。
答案:联合阶段8. 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三个基本要素是量、强度和________。
答案:时间9. 运动训练中,运动恢复的方法包括积极性恢复和________。
答案:消极性恢复10. 运动训练中,运动技术训练的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________和系统性原则。
答案:全面性原则三、简答题1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基本原理。
答案:周期化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运动员的训练目标和比赛日程,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重点和负荷,以确保运动员在关键比赛时期达到最佳状态。
12.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培养。
答案:运动技能的培养通常遵循以下步骤:首先,通过示范和讲解使运动员对技能有初步认识;其次,通过分解练习和逐步引导帮助运动员掌握技能的各个部分;然后,通过反复练习使技能动作变得熟练;最后,通过综合练习使运动员能够在实际比赛中自如地运用技能。
四、论述题13. 论述运动训练中如何实现个体化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三个方面。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第二章
1.按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项群。
2.儿少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
3.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
第七章
1.所谓技术流派,指不只一个运动队,而是若干运动队都具有(相似的技术风格)。
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生物学、(社会学指标和质量与数量指标)。 2.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性遗传途径获得,一部分由(后天性训练与生活)途径获得。
,((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活动的核心。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第一章
1.竞技体育由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部分构成。(×) 2.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3.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独立指导下完成的体育活动。(×) 第二章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想象训练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能过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表象。
第九章
1运动员心里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里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科学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集群训练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4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与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的训练原则。 第五章
1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章
1运动训练原则: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4.赛前训练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第四章
1.训练过程的负荷―恢复―提高循环往复是系统性训练原则的重要依据之一。(×)
2.获得经济效益是现代运动员训练的原动力,传统的教育手段意义已经不大。(×)
3.运动负荷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生理负荷。(×)
4.机体的适应性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
[重点]运动训练学题库
体育科学学院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第一章
1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搞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称为(战术指导思想)。
3.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取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称为(战术行动)。
第九章
,(依心理训练的内容与专项训练的关系可将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专项心理训练)。
,(运动员心理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意念、(诱导和模拟)。 ,(情绪消极是运动员在激烈竞争的刺激下,对(超限心理负荷)所产生的一种失常的心理体验。
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3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5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四章
1.(成功动机)是激励运动员长期、艰苦参加竞技运动训练的内部原动力。
2.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的。 第五章
1.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心率强度应该在(170左右),长时间持续训练法的心率强度应该在150左右。
2.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定量化)等特点。
第六章
1.提高移动速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力量训练;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习)。
2.依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4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400米游泳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第三章
1.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2.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与对手的发挥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与比赛条
件)。
3.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一般从技术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两方面给与判定。
1.运动技术对标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2.田径运动中的所有项目,都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 3.体能主导类项群的项目同时也都属于测量类项群。(?) 4.排球既属于多元动作结构项群,又属于评分类项群。(×) 第三章
1.运动训练过程的始发点是确定训练目标。(×) 2.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能力。(×) 3.人体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竞技能力。(×)
第五章
1(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技术。(×) 2. 分解练习法多用于简单动作的训练,而完整训练法则更多的适用于复杂的技术动作。
(×)
3. 重复训练法对于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氧及有氧混合供能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的促成作用。(?)
第六章
1.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