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专题四长效考点与易错点共52页
经济生活易错点

《经济生活》易错点总结第一单元1、判断是不是商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捐赠物资不是商品;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知识产权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不能说因为有使用价值就是商品;假冒伪劣商品不是商品是因为它们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2、外汇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4、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5、人们对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较大,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影响较小;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它的替代品需求量下降,互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6、从货币的产生看,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货币的含义看,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本质看,它是一般等价物。
7、国家能够决定纸币的面值,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国家不能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国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决定纸币的发行量8、选择题出现根本原因时答案尽量往生产力、经济发展上靠9、价格变动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决不能说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价格变动也不会背离价值规律;不能说供求关系影响价值10、买方市场往往对应通货紧缩时期,卖方市场往往对应通货膨胀时期11、货币在充当支付手段职能时往往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一般表现在利息、地租、税款和工资等。
第二单元1、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
2、债券时稳健的投资,按照收益从大到小排列是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是不能说是避免风险的投资;国债又叫金边债券,有的国债是可以买卖的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等作价出资,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注册资本最低3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的方式加以表现,最低资本500万4、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5、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所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债券时一种债务证书6、公有制经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7、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但股份制并不一定都是公有制,要看股份制中谁控股多,股份制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第三单元1、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与私营、外资经济相适应,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完整版)《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
(×)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
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根底,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需要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当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不变)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未必)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商品经济)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经常不一致)10.价格由购置力决定。
(购置力只能影响价格)11.随着生产力的开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生存资料消费是最根本消费,……开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底。
(公有制经济)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达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比照)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18.通过购置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当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商业保险)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根本原那么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那么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根本原那么)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表达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表达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点

《经济生活》易错点第一单元货币、价格与消费1.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有用性。
2.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4.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5.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6.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7.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纪念币是纸币。
8.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10.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也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11.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12.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1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14.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15.质量决定价格,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16.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17.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大幅减少。
18.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19.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
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
20.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21.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或供过于求)。
22.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时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
23.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
24.重大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25.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26.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27.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应多发行纸币。
28.物价水平越低,说明消费水平越高。
29.扩大内需就是鼓励超前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节制消费。
【高一】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一】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回顾一、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既可以指价值总量,也可以指单位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既可以指社会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指个别劳动生产率。
要进一步理解,读下表:钢笔制造业该部门一个工人原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个别劳动生产率再提高一倍一定时间内8小时8小时8小时使用价值量8支16支32支劳动生产率每小时1支每小时2支每小时4支单位商品价值量1元(价格)0.5元0.5元商品价值总量8元8元16元根据表格,总结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下:①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②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越多。
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关系;③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着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
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关系;④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意味着这个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所以,一个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他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关系;二、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类别关系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减少(反比)不变(无关)减少(反比)不变(无关)增加(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变(无关)减少(反比)不变(无关)增加(正比)增加(正比)三、跟踪训练: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 A 正比反比 B 正比正比 C 反比正比 D 反比反比 2、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就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商品的价值总量就会-------。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点大汇总(最全)强力收藏帖!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点大汇总(最全)强力收藏帖!专题一商品、货币、价格与消费1、商品的基本属的易错点(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前对,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2)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
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3)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它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人的服务是劳动产品,劳动服务用于交换,也可以成为商品,也有价值)(4)商品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5)所有物品都是劳动产品,所有劳动产品和物品都是商品。
(物品不一定都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要用于交换才是商品)(6)劳动产品凝结了人类劳动,具有价值;或者凝结了人类劳动的东西都有价值。
(前对,但并非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只有需要交换时,才需要比较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这种劳动才形成价值。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无需比较劳动量的大小,这种劳动不形成价值)(7)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
(不可同时拥有)(8)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和统一的,因此,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也一定有价值。
(二者可以分割,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9)企业只关心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只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企业不仅关心商品的价值,也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消费者不仅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关心商品的价值,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两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点)(10)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1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点2020版

理解: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食品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比例相对越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低。
4.恩格尔系数降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减少。(×)
9.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
理解: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要限制人们的消费需求,而是要求人们在消费时不挥霍浪费,要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扩大消费需求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完全一致的。
7.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理解: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但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因此,可以说通货膨胀引起了物价上涨,但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8.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理解:使用银行信用卡能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但“十分安全”的说法不妥,使用信用卡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理解: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另外,供求平衡的时候,价格与价值也是相符的。
5.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理解: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但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变化,因为价格还受供求关系.货币发行量.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1、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2、无价值的一定无使用价值。
3、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
4、无使用价值的一定无价值。
5、货币是伴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的。
6、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7、任何人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8、质量好的商品一般都贵,这说明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9、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无价值一定不是商品。
10、商品交换的基础(为什么能交换)是使用价值,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
11、一切商品都能充当价值尺度。
12、货币作为财富在国家之间转移,充当支付手段的功能。
13、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
14、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15、抑制通货膨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6、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17、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18、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19、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20、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21、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22、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24、通货膨胀必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25、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26、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27、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2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29、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30、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3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
32、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
33、某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会赚钱。
34、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35、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36、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第二单元1、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信息服务等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形成说明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经济生活易错点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点总结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7、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9、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在我国,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农村集体经济与城镇集体经济。
10、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的三级所有,土地、林木、水利设施等为集体所有,农民盖房的宅基地为无偿划拨。
它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形式。
11、城镇集体经济又分为“大集体”与“小集体”,其中“大集体”企业受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领导,参照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管理与员工待遇;“小集体”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劳动者集体所有是指按劳动者的人数平均、共同所有。
12、个体经济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二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建立在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条件基础上,本身具有不稳定性,总是依附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作为一种附属和补充的经济形式存在。
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排查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点拨: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2、“物以稀为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4、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是矛盾的。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7、商品价格上涨,消费需求一定会减少。
()8、水价提高,会使居民用水量大幅减少。
()9、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无关。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发展资料、3、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4、恩格尔系数降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减少。
经济生活历年备考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历年备考发现的易错易误问题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纠错: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2.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纠错:只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才能成为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因此商品和货币是同时产生的;纠错: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只有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纠错:价值尺度是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能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但并非只有货币才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只要是商品,有价值,都具有价值尺度职能;5.纸币发行越多越好;纠错: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是发行越多越好;6.纸币具有价值,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纠错: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纸币没有价值,因而不具有或不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在纸币发行与黄金脱钩的条件下,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7.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的适用范围广;纠错: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具有制作成本低,易于保存、携带和运输等优点;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纠错: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因素;因此,可以说通货膨胀引起了物价上涨,但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9.信用卡作为一种电子货币,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的职能; 纠错:信用卡作为一种电子货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但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职能;10.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纠错: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加,因此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11.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导致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增加;纠错: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可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会减少对货币的需求;12.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纠错: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的结算,因此非常方便,但也会面临被盗用的风险,因此说十分安全过于绝对;13.“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纠错: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价值,但使用价值并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对同一种商品来说,质量好的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因而价值量比较大,价格也比较高;14.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上下波动;纠错: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5.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价格与价值不可能相符;纠错: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另外,供求平衡的时候,价格与价值也是相符的;16.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纠错:商品的价格是由该商品的价值决定的;17.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大蒜、猪肉的需求急剧增加;纠错:大蒜、猪肉属于生活必需品,人们对其需求不会急剧增加;18.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纠错:水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所以水的价格提高,居民的生活用水量不会大幅减少;19.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该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需求量同向变动,与其互补品需求量反向变动;纠错: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该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需求量反向变动,与其互补品需求量同向变动;20.价格上涨,该商品生产要素投入一定增加;纠错:价格上涨,如果该商品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持续上涨,则该商品生产要素的投入会减少,因此,该观点过于绝对;21.消费支出增加表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纠错:消费支出增加与收入差距无关;22. 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纠错: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食品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比例相对越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低;23.伴随收入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被发展资料消费取代;纠错:伴随收入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比重降低,并非被发展资料消费取代;24.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会提高;纠错: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会降低;25.出国旅游趋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从众心理影响;纠错: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26.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就是限制个人消费;纠错:不是限制,只是消费要与个人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7.消费向明星看齐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纠错:消费向明星看齐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28.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纠错: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29.生产和消费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纠错: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因此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不是相互决定;30.改革,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纠错: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31.多样化的月饼消费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纠错:月饼消费的多样化是由生产的多样化决定的;32.消费能.够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纠错:健康合理的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33.只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纠错: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途径;34.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纠错: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市场竞争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平等的; 35.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纠错: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纠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7.破产和兼并有助于压缩企业规模;纠错:兼并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规模,破产有利于淘汰落后企业;38.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纠错: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得利润; 39.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纠错: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应该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0.所有公司都能向社会发行股票,公开募股集资;纠错: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股份有限公司能向社会发行股票,公开募股集资;41.促进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纠错:经济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4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纠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前提;43.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是促进就业的根本措施;纠错:大力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根本措施;44.非管理岗位不去,脏、累、重活不干不符合多种方式就业观;纠错:非管理岗位不去,脏、累、重活不干不符合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是指人们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途径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45.储蓄存款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十分安全;纠错:储蓄存款作为一种投资方式,风险较小,不是没有风险;46.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纠错: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47.利率高低决定银行储蓄存款数量的多少;纠错:利率高低影响银行储蓄存款数量的多少,决定因素在于收入水平和未来收入预期; 48.物价上涨,居民银行存款实际收益增加;纠错:不一定增加;若物价上涨率大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则居民银行存款实际收益减少;反之则增加;49.投资多元化可以降低投资风险;纠错:不一定,投资风险取决于投资结构是否合理;50.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风险,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参加社会保险;纠错: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风险,购买商业保险,投保人可以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从而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社会保险是政府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51.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纠错: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不能降低生产成本,不能确保农民稳定增收;但有利于规避风险,减少损失;52.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所以没有任何风险;纠错: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所以风险小,但不是没有任何风险,也可能会面临国家破产和货币贬值的风险;53.按土地要素贡献分配成为农村的主要分配方式;纠错:按劳分配是农村主要的分配方式;54.实行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纠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经济效益不同,个人收入分配也存在差异,因此,同样是在公有制企业中,不同企业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也可能不同;55.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纠错: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56.公有制经济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纠错: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而福利性分配及社会保障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57.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有利于缩小工资差距;纠错:我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而且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全体社会成员,无法缩小收入差距;58.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纠错: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而非同步富裕;59.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纠错: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这是调节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与个人收入无关; 60.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我国政府采取的再分配措施;纠错: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措施; 61.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纠错: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62.财政赤字越少越好;纠错:财政赤字过多,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通过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63.提高人民幸福程度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纠错:提高人民幸福程度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因为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越多,居民收入会减少,不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64.国家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纠错: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 65.“营改增”积极的效应是拓宽财政收入来源;纠错:“营改增”不是增加新的税种,而是已有税种之间的替换,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66.实施“营改增”有利于强化财政支出约束;纠错:实施“营改增”有利于减轻税负,与财政支出无关;67.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纠错: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减轻中等收入者的负担;个税是用来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与小微企业无关;68.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是对纳税人的约束;纠错:强制性是对纳税人和征税人两者而言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69.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消费;纠错: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偷税漏税;70.营业机构不给消费者发票属于一种骗税行为;纠错:属于一种偷税行为;71.我们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都包含了税,因此每个人都是纳税人;纠错: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一个人能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以及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我们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不一定包含税,即使我们购买的商品中包含税,我们也是负税人而不是纳税人;72.树立纳税人意识就是要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纠错:树立纳税人意识,既包括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也包括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73.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需要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纠错:政府不能限制,应合理引导,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74.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纠错: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讲诚信,因此诚实守信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75.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纠错:价格、供求和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但要想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76.加强法律制裁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纠错: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77.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处置僵尸企业;纠错: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78.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纠错: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79.市场调节要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前提;纠错: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但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80.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形式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纠错: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81. 全面小康是一个同步实现的过程;纠错:全面小康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8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要消除城乡发展差距;纠错: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8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基本实现; 纠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8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基本要求;纠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85.加快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纠错: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86.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纠错:应坚持质量优先,在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适度提高速度;87.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纠错: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转向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88.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纠错:应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三大产业结构;89.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纠错: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而非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90. 经济全球化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纠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9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纠错: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但给经济发展也带来机遇,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9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导者;纠错: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载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导者; 93.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自由贸易原则;纠错:世贸组织的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94.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纠错:对外开放战略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95.为了缓解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纠错: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原则,会激发国际贸易摩擦; 96.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主要是因为美国要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纠错: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免受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经济生活第四课易错点分析

③意义: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 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发展有利于形成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经济格局。 ③有利于利用私人资金,发展生产,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④有利于增加就业、方便人们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⑤有利于增加税收、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012佛山一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所引发 的企业破产、企业主“出走”等浪潮引起 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2011年10 月1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 税政策措施。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国务院出台了“国九条”加以扶持。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 中我国重视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因。 (16分)
8、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
A、在国民经济中二者地位不平等。 (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是国民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在市场竞争中二者地位平等。 (都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市场中公平竞争)
1、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①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决定。
• ④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税收,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转变。(4分)
• ⑤小微企业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 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4分)
• (说明:考生回答到其中任意四小点即可得满分。 若考生回答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等均 可得2分,但本小问最高不得超过16分。)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非常全)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第一课第一框1、使用价值是商品生产者追逐的目的2、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价值3、人们选择商品只关注其有用性4、纸币的使用范围比金属货币广5、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6、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会引起通货膨胀7、纸币的面额和购买力都由国家规定8、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象征9、通货膨胀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造成购买力下降,商品销售困难10、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发生通货膨胀11、通货膨胀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需求萎缩第一课第二框1、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2、使用银行信用卡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3、使用银行信用卡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4、信用卡都是由银行发行和受理的5、支票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6、汇率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第二课1、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2、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的是其质量的优劣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供过于求4、苹果手机价格高的根本原因是其质量好,使用价值大5、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6、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的价格一定要等于其价值7、等价交换是指每次商品交换都是等价的(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个场合中)8、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第三课第一框1、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措施是增加居民收入2、恩格尔系数变小说明家庭的食品支出减少3、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家庭总收入越高4、贷款消费即超前消费5、贷款消费能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6、当前,发展资料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最基本的消费第三课第二框1、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2、勤俭节约就是要求做到抑制消费3、除求实心理外,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都是不可取的4、消费心理决定消费行为第四课第一框1、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2、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互为动力3、消费有时对生产起决定作用4、我国重视扩大内需是因为消费水平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第四课第二框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要确保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4、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制约公有制经济的发展5、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体现平等竞争6、非公有制经济将获得与公有制经济相同的地位7、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8、在各地区、各行业中,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都占优势第五课第一框1、企业应把满足消费需求作为其经营目的,以社会效益为根本出发点2、各类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3、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一定比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小4、股份有限公司一定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5、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6、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7、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8、企业只要加强技术创新就能盈利9、企业兼并是规模大的企业兼并规模小的企业10、企业破产是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第五课第二框1、就业是民生之本,只能靠政府解决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放弃3、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的第六课第一框1、储蓄存款没有任何风险2、存款利率上调,意味着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会增加3、定期存款收益低,但是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4、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因此,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5、商业银行可以调整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6、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增强了人们的储蓄意愿第六课第二框1、购买股票的收益都来自企业的利润2、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因此不适合投资3、国债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的收益比股票高4、保险是没有回报的投资5、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6、商业保险的费用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7、债券是以投资者获得红利为补偿条件的第七课第一框1、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2、按劳分配一定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4、从根本上说,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5、技术人员获得的收入都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6、在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方式一定是按劳分配7、按劳分配指的就是按劳动要素分配第七课第二框1、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3、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4、初次分配中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公平问题5、初次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6、强调公平就是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7、强调公平就是要防止出现(或消除)收入差距8、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应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9、完善分配制度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第八课第一框1、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为解决通货膨胀,国家应扩建公用设施,适当扩大财政盈余3、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的关系4、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财税政策的调整5、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6、税收越多对国家越有利,财政支出越多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7、财政盈余越多,对经济发展越有利8、只要出现财政赤字,就会对经济发展不利(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出现财政赤字)第八课第二框1、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2、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3、提高税收起征点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4、纳税越多权利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5、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有纳税人意识第九课第一框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唯一手段2、市场规则仅仅规范生产经营者3、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4、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5、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6、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7、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是对立的8、加强宏观调控就能消除市场调节的缺陷第九课第二框1、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4、共同富裕即同步富裕第十课第一框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是各地区同步的过程2、全面建成小社会首先要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3、总体小康表现为国家已经不存在贫困现象4、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方针第十课第二框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2、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做法是错误的3、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把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放在首位4、为了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要努力恢复传统农业经济,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采取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的做法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第十一课第一框1、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2、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发展3、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4、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普遍受益第十一课第二框1、中国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意味着中国“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3、公平竞争原则是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4、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减小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对外贸易中出口越多越有利6、中国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_修正版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注: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孪生兄弟。
注: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注:(1)金银纪念币是商品,是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金银纪念币不同于纸币,金银纪念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流通;而纸币没有价值,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2)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两个基本职能。
注:Q币是特殊商品,是虚拟货币,代表一种服务,不是货币,没有货币的职能。
6.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W—G—W)。
注:(1)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观念的货币。
(2)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7.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价格总额/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流通速度。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会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降低)。
注: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国家虽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随意发行纸币,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8.信用卡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方便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注: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缓解通货膨胀无必然联系。
9.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叫外汇。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三、四单元1. 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错 (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错(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3. 决定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对4. 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内, 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前者对, 后者错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公有制经济除了采取按劳分配外,还能采取其他分配方式,如福利分配等。
5. 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错 (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6.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错 (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7. 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
(错 (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8. 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了。
(错(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公平不等于平均。
9.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对10.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11. 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错 (效率是前提, 公平是保证。
12. 财政的作用就是财政支出的作用。
(错 (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13. 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错 (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14. 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增加国债发行量。
(错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