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税务管理(一)
税务行政管理概述PPT(共 49张)
(二)国际税务司
• 参与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 • 研究提出国际间反避税措施; • 参加涉外税收的国际谈判,草签和执行有关协议、协定
; • 承办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及外国
税务机关的合作与交流业务,管理机关的外事工作; • 管理海洋石油税收业务。
(三)稽查局
• 拟定税务稽查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 • 办理重大税收案件的立案和调查的有关事项并提出审理
(三)税务管理机构设置的影响因素
• 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政府级次、行政区域的划分) • 财政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集权/分权 • 管理形式:“条条”、“块块”、“条块结合” • 管理成本 • 税制体系和税收收入归属
二、我国税收管理机构的发展及设置
1. 建国初期,我国税收管理机构的建立 2. 1958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4. 1994年以来的税务机构设置
市级政府
县国家税务局 县地方税务局
县级政府二)政策法规司 • (三)流转税管理司 • (四)所得税管理司 • (五)地方税管理司 • (六)国际税务司 • (七)进出口税收管理司 • (八)征收管理司 • (九)税务稽查司 • (十)财务管理司 • (十一)计划统计司 • (十二)人事司
(二)地方税务司
• 负责地方各税的税收业务管理,制定具体的征收管理办 法;
• 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 • 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执行中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解释和处
理; • 指导地方税收征管业务; • 负责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管理。
(三)征收管理司
• 组织实施综合性税收征管法规及规章、制度; • 指导税务登记、申报工作和税收资料的管理; • 负责税法宣传; • 管理税收发票和票证。
税务管理概述
税务管理概述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税务管理的定义、属性、作用,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税收管理体制的内容、税收管理的原则。
关键概念:税务管理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管理原则第一节税务管理的概念一、税务管理的定义税务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务管理是指相关的主体对其税收事项进行管理的总称,具体包括由征税主体①的税务机关进行的税收管理和由纳税主体的纳税人对本企业涉税事项的管理。
狭义的税务管理仅仅是指税收管理,即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实施的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如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税收计划的制订、税务机构的设置、税务人员的调配、税收工作的协调、对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的监督、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监督等。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税务管理和税收管理存在以下一些差异。
在管理主体上,税务管理的主体可以是税务机关,也包括对自身涉税事务进行管理的纳税人等,而税收管理的主体通常是税务机关。
在管理范围上,税务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税务机关实施税收管理的范围,而且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对自身涉税义务实施的管理,而税收管理仅包括前者。
在管理手段上,税务管理不仅包括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的税收管理,如对纳税人教育、税务机关绩效管理等,而且也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除依法纳税以外的管理手段,如对企业办税人员的激励,而税收管理仅包括前者。
在管理方法上,税务管理不仅包括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的税收管理,如对实施特别纳税调整等,而且也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除依法纳税以外的管理方法,如通过在境外设立控股子公司来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等税务筹划方法,而税收管理仅包括前者。
本教材采用广义的税务管理定义,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传统的税务管①征税主体是经过国家法定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以税务机关为主的征税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理一般都局限于狭义的税务管理定义,即税收管理定义,基本上都是以税务机关这一征税主体作为主线展开的,几乎未涉及纳税主体应该如何管理其涉税业务。
16税收征收管理法
(4)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出借、 涂改、损毁、买卖· 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以2000 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 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行为的处罚
1.偷税行为 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 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 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 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四、税务检查 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以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为 依据,对纳税人等是否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所进行 的审核监督活动的总称。税务机关在检查中既有权 利,也有义务,其权利主要有: 1.查账权 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 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代扣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 收代缴税款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
答案:否
(二)账薄、凭证管理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 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 置账簿。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 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 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备案制度 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必须将所采用的财务、 会计制度和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按税务机关 的规定,及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解析: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 其应纳税额: ①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 的; ③擅自销毁账簿的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④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人凭证、 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⑤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 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⑥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税务管理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一、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规范公司税务管理行为,确保税收合规,提高税务管理效率,降低税务风险,根据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税务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公司等所有涉及税务管理的业务活动。
1.3 管理原则(1)合法性原则:税务管理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合规性原则:税务管理活动应遵循税收政策,确保税收合规。
(3)效率原则:税务管理应注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风险控制原则:税务管理应关注税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二、税务管理组织机构2.1 税务管理领导小组公司设立税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税务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税务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2.2 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公司税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公司税务管理的日常工作。
财务部门应设立税务专员,负责税务申报、税收筹划、税务咨询等工作。
2.3 各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关业务数据,确保税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税务申报管理3.1 税务申报基本要求(1)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容和程序进行税务申报。
(2)确保税务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税务申报应使用规定的报表格式和计算方法。
3.2 税务申报程序(1)财务部门根据税收政策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税务申报方案。
(2)税务专员收集、整理相关税务申报资料,编制税务申报报表。
(3)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税务申报报表,确保无误。
(4)公司总经理审批税务申报报表。
(5)税务专员按照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税务申报资料。
3.3 税务申报资料管理(1)财务部门应建立税务申报资料档案,保存税务申报报表及相关资料。
(2)税务申报资料应定期进行整理、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税收筹划管理4.1 税收筹划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税收筹划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税务管理一及答案
税务管理模拟题(一)一、名词解释税务登记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法定制度,也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续。
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它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也是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
选择复议必经复议的对称,指当事人可以自行决定向税务机关提起复议或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我国税法规定,当事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之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采用选择复议方式。
包括:(1)责令纳税人提缴纳税保证金或提供纳税担保;(2)实施税收保全措施;(3)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当事人出境;(4)实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5)实施行政处罚;(6)拒绝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或不予答复等。
关联企业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
相互之间具有联系的各企业互为关联企业。
关联企业在法律上可表现为由控制公司和从属公司构成。
而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的形成主要在关联公司之间的统一管理关系的存在。
这种关系往往籍助于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实质上的控制而形成。
顺查法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
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现在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1.各类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日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
A. 10日 B. 15日 C. 20日 D. 30日2.符合个体经营户复式建帐条件的是()。
A、请帮工3人(含3人)以上B、请帮工5人(含5人)以上C、请帮工8人(含8人)以上D、请帮工10人(含10人)以上3.除法律、行政法律另有规定的外,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当保存()年。
税务管理制度按税种
税务管理制度按税种一、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指政府按照居民个人取得的各种收入,依法征收的一种税收。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分为综合征收和分类征收。
综合征收是指居民个人的各种收入按年度汇总计算纳税,所得额是指一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从各种收入中实际取得的税前收入的总和,减去个人在本纳税年度内法律规定的各项费用,再减去每月减免数(即每月扣除的部分)。
分类征收是指对个人的各项收入按照类型予以分类,分别纳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依赖于个人自觉申报和主管税务机关的查验核定。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主要包括征收对象、征收标准和征收程序。
征收对象是指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其范围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征收标准是指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和税率等。
征收程序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过程,包括纳税申报和申报确认等。
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的预扣、预缴和年度结算等。
预扣是指在支付个人工作、劳务报酬时,由支付人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法定税基预先扣缴个人所得税。
预缴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预算税基,由纳税人在取得个人所得后主动缴纳个人所得税。
年度结算是指在每年实际发生的个人所得税应税事项,由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税。
二、增值税增值税是国家对商品销售、劳务、技术转让等生产经营纳税人的增值税收取一种税收,是我国最重要的一种税收。
增值税主要包括普通增值税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两种。
增值税的征收主要包括增值税的缴纳、增值税发票管理和增值税退税等。
增值税的缴纳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和计税方法,计算和缴纳增值税。
增值税发票管理是指纳税人在销售、劳务和技术转让等交易中,应当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退税是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纳税人退还增值税。
增值税的征管要求纳税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履行增值税的纳税义务。
增值税的征管主要包括增值税的征税主体、征税范围和征税方式。
增值税的征税主体是指增值税的纳税人,主要包括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服务企业、进口企业和转口企业等。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
特定目的税类
•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 • 筵席税(大部分省份已停征)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土地增值税 • 耕地占用税 • 车辆购置税 • 烟叶税
7
财产和行为税类
• 房产税 • 城市房地产税 • 车船税(新改) • 印花税 • 屠宰税 • 契税 • 遗产与赠与税(将来可能开征)
8
1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1)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 中央75%,地方25%
(2)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 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 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地方政府按 比例分享。分享比例为中央60%,地方40%
(3)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 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县、县级市、旗国家税务局
县、县级市、旗地方税务局
征收分局、税务所
国税系统
征收分局、税务所
国税系统
11
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
1.国家税务局系统: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中央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等;
2.地方税务局系统:营业税、城建税、地方企业所 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除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的 税种。
16
地方政府固定收入
• 主要指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具体包 括:
•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 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 照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农业税类
• 农业税(对农民个人已停征) • 牧业税
9
税务机构的设置与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
(一)税务机构的设置 (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
10
国家税务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管理办法
背景介绍
国家税务管理办法是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定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法定职责,保障税法的执行和社会公平正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税收系统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税务管理办法也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
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税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 征收税收
国家税务管理部门根据税法规定,依法征收税收。
2. 监督纳税人
国家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监督纳税人的税收行为,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减少税收损失。
3. 维护税收秩序
国家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发布税收政策法规,维护税收秩序和税收安全。
4. 改革税收制度
国家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评估税收制度,提出改革建议,推进税
收制度改革。
实施效果
通过国家税务管理办法的实施,我国税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国家税务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的规定,加强了对纳税人和税务从业人员
的监督,防范了各种类型的税收违法行为,保证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和
质量。
国家税务管理部门还依据税收制度和税法的变化,多次进行修订,加快了税收改革步伐,提升了整个税收制度的效率和公平程度。
总结
国家税务管理办法在我国税收管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纳税人来说,尊重税法、遵守税法、合法减税是应尽的义务。
对
于国家税务管理部门来说,加强管理、高效执行、公正处理才能有效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和国家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建立一个
健康、公平、透明的税收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税务管理的原则
税务管理的原则
税务管理的原则主要是指税务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准则,它是由国家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性质特点和任务
决定的,体现了客观规律的要求。
一般认为,我国税务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项:
1. 有效管理原则:税务管理需要确保税收的有效征收和合理分配,以满足国家的财政需求,同时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统一领导,即国家制定统一的税收政策和制度,各级政府和税务机关依照执行。
同时,也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管理,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3. 从经济到财政原则:税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从经济到财政,即通过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分配。
4. 依法办事,以率计征原则:税务管理必须依法办事,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征收和分配。
同时,应按照规定的税率和计征方式进行计征,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5. 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税务管理应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既要依靠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管理,也要广泛听取纳税人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一、概念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纳税人和纳税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程序、制度和办法的总称。
它包括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执行程序、征纳管理办法和税收征收制度等内容。
二、内容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税法法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基础是税法法规。
税法法规是规范税收征收的基本依据,包括税收法律、税收政策、税收政令、税收条例、税收规章等。
(二)税务管理机构:税务管理机构是实施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机构,负责征纳管理、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等工作。
税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是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执行程序:税收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税收征收进行管理的一套规范和程序,包括征纳登记、计税核定、征收征管、风险管控、信用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和程序。
(四)征纳管理办法:征纳管理办法是指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包括纳税申报、纳税申报确认、纳税申报核定、纳税申报处理等工作流程和方法。
(五)税收征收制度:税收征收制度是指国家对税收征收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包括纳税人管理制度、税收执法制度、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税收信用管理制度等。
三、重要性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税收征收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制度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是税收征收的基本保障,它规范了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保障了税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是保障税收征收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重要制度保障。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是保障税收征收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重要保障,它规范了税务管理机构的行为,保障了税收的公平和公正。
(三)是保障税收征收的高效、便利和便民的重要手段。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是保障税收征收的高效、便利和便民的重要手段,它规范了税收管理的流程和程序,保障了税收的高效和便利性。
四、影响因素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到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
税务管理的工作流与控制流程
税务管理的工作流与控制流程《篇一》税务管理的工作流与控制流程税收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税务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在确保税收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维护税收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税务管理的工作流程与控制流程是税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税务管理的工作流程与控制流程主要包括税收计划的编制与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税收统计分析等工作。
这些工作流程与控制流程的实施,旨在确保税收法律法规得到有效遵守,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效率,减少税收流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重点税务管理的工作流程与控制流程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根据国家财政预算和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编制税收计划,并确保税收计划的顺利实施。
(2)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
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指导和帮助纳税人正确进行纳税申报,确保税收征收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税款征收。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征收,减少税收流失。
(4)税务检查。
对纳税人的税务情况进行检查,查处税收违法行为,维护税收秩序。
(5)税收统计分析。
对税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依据。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税务管理的工作流程与控制流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计划编制科学合理,执行力度加大,税收收入稳步增长。
(2)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工作规范有序,纳税人满意度提高。
(3)税款征收效率提高,税收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4)税务检查力度加大,税收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
(5)税收统计分析工作得到加强,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了有力支持。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1)强化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
税务管理制度全解
税务管理制度全解一、税务管理制度的概念税务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纳税人纳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套规范体系。
税务管理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内容,是国家对纳税人征税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安排。
税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税收的公平、公正、高效征收,维护国家税收秩序,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税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税法法规:税法是国家对纳税人进行征税管理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税收法律、税收法规和税收管理规范等内容。
税法法规规定了纳税人的纳税义务、税收的征收管理办法、税务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等重要内容,是税务管理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2.征税政策:征税政策是国家对纳税人纳税行为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调控政策等内容。
征税政策是税务管理制度的灵活部分,可根据国家财政和经济形势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
3.税务组织机构:税务组织机构是税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主体,包括税务总局、地方税务局等税务管理机构。
税务组织机构负责具体执法检查、税收征缴、纳税申报审核等工作,是税收征收的具体执行者。
4.税务人员素质:税务人员素质是税务管理制度的保障和支撑,包括税务干部的专业知识、职业操守、勤勉敬业等素质要求。
税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税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税收的公平征收。
5.纳税人权利保护:税务管理制度要求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纳税人的知情权、申诉权、复议权等权利。
纳税人权利保护是税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税收征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税务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税务管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的演变过程。
在我国古代,税收主要依靠户籍口粮、赋税的征收方式,税收管理比较粗放。
到了清朝时期,税收管理逐渐规范化,设立了专门的税务机构,建立了税收管理制度的雏形。
近代以来,我国税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了税收管理机构建设,提高了税务人员素质,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务管理--名词解释、简答题(推荐文档)
税务管理----名词解释、简答题名词解释:税收征管模式:报验税务登记:电子申报:又称数据电文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通过与税务机关接受办理纳税申报、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申报的电子系统联网的电脑终端,按照规定和系统发出的指示输入申报内容,以完成纳税申报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申报的方式。
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纳税义务人应当缴纳的税款组织征收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查帐征收: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依据财务会计核算资料和报表,依照使用的税率自行计算并交纳应纳税额的一种方式。
查验征收:是指纳税人将其应税商品拿到主管税务机关或者税务机关指定的地点报验登记,税务机关查验后征收税款,发给查验和完税证,并据此运、销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
自报核缴:即纳税人自行计算申报应纳税款后,税务机关进行审核并开具缴款书,纳税人据以向当地银行缴纳入库。
自报自缴:即纳税人自行计算申报应纳税款、自行填写缴款书、自行向当地银行缴纳税款。
定期定额征收:定期定额征收是指对一些营业额和所得额难以准确计算的小型工商户,经其自报评议,由税务机关调查核实其一定期限内的营业额、利润额,按照核定的营业额、利润额确定应纳税款的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账证不健全,难以提供完整的纳税资料的小型工商业户的税款征收。
代收代缴:是指持有纳税人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缴其应纳税款并向税务机关解缴的征收方式。
税收保全措施:是指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税款的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情况,依法要求纳税人将一定数量的商品、货物置于税务机关的控制之下,纳税人如果不能按期缴纳税款或罚款,税务机关将其从控制下的安睡人的财产中扣取,使国家收入的得到保障的措施。
纳税保证措施:税务机关为使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保证履行纳税义务所采取的一种控制管理措施。
离境清税:是指欠税纳税人离开国境前,必须向税务机关缴清所欠税款,否则税务机关可以通知边防或海关限制其出境的措施。
税务双重管理制度
税务双重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税收法规日益复杂,税务管理的难度也日益增加。
为了确保税收的及时、公平、合法、有效征收,并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双重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一、税务双重管理制度的概念税务双重管理制度是指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管理的制度。
在税收管理中,国家税务局主要负责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税收管理的统一,而地方税务局则负责实际的税收征管和服务。
二、税务双重管理制度的背景税务双重管理制度的出现是由于税收管理的复杂性和地方发展的要求造成的。
在我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税收有着不同的征管范围和对象。
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的经济基础和实际需要,地方税务局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实行分税种税务管理制度,这就使得税法成为国家税务管理的组成部分。
三、税务双重管理制度的原理(一)统一性原则。
国家税收征管是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国家税务机关统一管理。
国家税务机关应承担对全国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税收管理的统一工作。
(二)地方性原则。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本身的特点和区域性的需求,地方税收管理应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的要求,实行地方税收管理。
(三)合作原则。
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应相互配合,互相协调,促进税收管理的顺利进行。
四、税务双重管理制度的体系(一)国家税务局体系。
国家税务局体系由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法律、税务机关组织和税务管理部门组成。
国家税务局负责全国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管理的统一及重大税收案件的审核和调查等工作。
(二)地方税务局体系。
地方税务局体系由税务机关组织、税务管理部门和税务侦查部门组成。
地方税务局负责制定地方税收政策、税收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五、税务双重管理制度的作用(一)促进税收管理的规范。
税务双重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督和管理,促进税收管理的规范,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调动税务机关的积极性。
税务双重管理制度有利于地方税务机关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税收管理第一章
100% 税收收入总额-税收成 本 100% 2.税收净收益率= 税收总收入额
3.征税成本率=
4.纳税成本率=
税收征收成本 100% 税收总收入额 纳税成本 100% 税收总收入额
返回
作业:
1.分税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将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进行划分 B.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C.分设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套税务机构 D.合理划分税种,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 2.确立税收管理体制的原则( )。 A.节约原则、经济原则 B.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C.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 D.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体制保持一致的原则 简答题: 1、原生性税收遵从的表现 2、无知性税收不遵从的表现 3、故意性税收不遵从的表现
第一章
税收管理概述
第一节 税收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税收管理是税务机关针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 行的专门管理 税收管理的必要性取决于原生性纳税人行为
返回
一、原生性纳税人行为
含义 分类 1、原生性税收遵从 2、原生性税收不遵从
返回
原生性税收不遵从 1、含义 2、表现 3、类型 无知性
自私性
(2)分享税源式分税制(指可以对同一税源征收不同级别政 府的税种,如联邦个人所得税、州个人所得税)
何为税源?何为税本?何为税基?
A.分征式;B.附加式;C.上解式。
概念范畴解释:何为税源?何为税本?何为税基?
税源:税收收入的源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征税对象;2.税 收收入的经济内容。 税本:形成税收收入的经济基础(如人力、财力、土地、技术等 要素,即生产力。) 税源与税本的关系:税源是果,税本是因。国家的税收只能征自 税源,不能征自税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税务管理(一)——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税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培养纳税人的自愿依法纳税的习惯,尽量提高依法纳税水平。
一般而言,影响依法纳税水平的因素主要有:(1)税收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引致的税务管理的复杂化。
一般认为,简化税收结构可以减轻税收征管的负担,提高照章纳税的水平。
但税收结构的简化并不等于税制简单,后者要求扩大税基、简并税率、减少税制中的税式支出条款。
事实上,现代税收结构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决定的,它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
在向工业化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发现,要借鉴发达国家税制改革方面的经验,模仿其现代化的税收结构并不困难,但要达到其税收管理水平就难了。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税收增加,人们逃税和避税动机增强,税务管理就更困难了。
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一问题。
首先,税收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工具,必须要求政府制定优惠性的税收政策和惩罚性的税收政策,这样就会存在主观性的税收行为,使税收管理复杂化;其次,工业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经济结构的演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逐步提高,而对服务业的税务管理的难度通常很大,这要求税务部门付出更大的努力。
(2)税收体系法制化的程度。
较高的法制化要求较高的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程度结合起来。
就立法而言,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宪法中虽然规定公民有纳税义务,但对税收法律原则等重大问题并无明确规定;没有一部系统而完整的税收基本法;各类税收法规大多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的,没有通过规范的立法程序,缺乏法律应有的明确性和权威性。
在税务执法过程中,地方和部门在本位主义的驱动下,利用行政权力干预税收执法,使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在税收司法上,我国目前还缺乏独立的税务司法机构,这大大地限制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能力。
1992年颁布的《征管法》虽然有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条款,但实际中难以有效实施,如对于纳税人报销纳税款或故意拖延纳税,税务机关可以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从其帐户上直接划拔,扣缴税款。
实际工作中金融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拒绝配合执行。
对此税法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条文和制裁措施,从而弱化了税收执法的严肃性。
(3)税务组织结构的设置。
税务组织结构是组织税务处理信息、解决税务问题所要求的基本框架。
科学的组织结构,要求明确地界定构成组织各部门的权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现行税务组织结构存在着纵向分割和横向分割两方面的问题。
前者是指税务部门上下机构不对口:省、市两级税务部机关按税种设置机构(处、室),而市(县)以下税务分局则按征管职能(税政、征收、稽查等)机构,不能与上级决策部门与执法部门进行对口管理。
后者是指分税制后,地方税务机构既受上级税务机构领导又要向地方政府负责,形成双重领导、双重监督问题。
此外,税务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缺乏横向的联系和应有的交流,各职能部门基本上象一个独立的机构以自己的方式工作,比如税款的征收与纳税检查在业务上是相互依赖的,在机构设置上宜于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设立,但实际上两者是分设的。
(4)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人力资源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如何根据个人的能力、知识、技能和经验来“量才用人”。
税务管理的经验表明,报酬及工作岗位所提供的发挥个人能力的机会这两个因素影响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从而决定是否能够人尽其才。
在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①人力资源的短缺,即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
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基层征收单位比较突出;税务人员素质问题则较为普遍,且对税务管理的制约更为明显,影响到对税收政策和国家税法的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征收人员不是依据法律而是根据上级和领导下达的税收计划去完成征收任务;②人力资源配置的错位。
税务部门中也不乏具有较高学历、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但在工作安排上却存在“错位”现象:如让那些完成大学学习的人去从事征收、会计、统计工作,而没有受过专业教育者去从事决策、审计检查工作等等。
这就使得个人难以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个人的最大能力,造成有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5)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一般而言,纳税人是否主动申报纳税取决于其纳税意识;纳税意识与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以及对政府能否妥善地使用税款的预期密切相关。
影响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的因素很多,包括一国的税收历史、文化背景,税务机关对税法的宣传等;对政府能否妥善使用税款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一个政府问题——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程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努力及其效果;政府官员是否廉洁;纳税人的需求是否得到重视等。
目前,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纳税文化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君主往往横征暴敛,以致古人有“苛政(实为苛税)猛如虎”之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更有“民国万税”之讽,由此而造成了纳税人对税收的一种潜意识里的“厌恶”心理。
这种心理反映在纳税的行为上就表现为对税收的消极抵制或明目张胆地抗拒。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受“无税论”、“非税论”影响,纳税不但没有得到正面宣传,反而在一个时期之内被当作封建残余和“管、卡、压”的工具而加以批判。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税务部门加大了税收宣传的力度,但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是因为:①传统赋税文化“恶税”心理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已深入到纳税人的潜意识里,要改变这种心理影响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②税务管理部门并未真正认识到税收宣传对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在税收宣传上投入不足。
宣传形式过于单一。
在西方国家,中小学教育中就有税收教育的内容(我们的情况是甚至非财经类的大学毕业生也不知税收为何物);税收宣传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报刊、杂志、特殊的税务出版物、大众传媒、免费电话咨询、广告等等,简直可以和企业的广告宣传相媲美;③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的某些决策失误以及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造成“政府在浪费纳税人的钱”‘的不良印象,影响了一些纳税人的纳税行为。
(6)税收征管模式。
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的核心,是搞好税收征管的关键。
一般而言,税收征管模式要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税收的管征活动中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明确界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二是税务部门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我国曾经采用过的“征管查一体化模式”和“征管查分离模式”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保姆式”的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包揽税收征管中所有的事务(其中包括有些应由纳税人承担的事务),纳税人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况。
很难想象,一种缺乏被管理者参与和配合的管理活动会是高效的。
“征管查一体化模式”的另一个问题是税务部门内部缺乏必要的分工,权力过于集中,没有监督制约机制,专管员工作负担过重,难以做好征管工作。
“征管查分离模式”虽然强调了税务部门的内部分工与制约,但由于征管人员的权威和素质均未发生变化,加上内部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又出现了工作上职责不分和人员配置的紧缺等新问题。
(7)征管技术手段。
税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税务信息的搜集、储存、分类处理和提取使用,对提高管理效率特别重要。
税务部门要提高照章纳税水平,必须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哪些人必经申报纳税;哪些人没有申报纳税;哪些人没有依法纳税;哪些人是税收审计和检查的重点对象等。
这些信息是进行成功决策的基础,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结构的复杂化,税务管理对先进的技术手段的依赖加强了,征管技术手段对提高税务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了。
我国目前的税务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税务部门的计算机设备目前在增多。
但未能充分发挥储存、分类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计算机往往是作为打印税收报表的工具,大量的管理工作处于手工操作状态。
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我国税务管理面临以下几个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①从短期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税收执法的刚性,树立税法的绝对权威;②从较长的时期来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需在逐步解决:第一,纳税人的纳税意识问题;第二,税务人员的素质问题;第三,税务代理问题;第四,税务管理计算机化问题。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管理完善(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树立税法和税务部门的权威)依据纳税人知法、懂法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将纳税人分为以下三大类:①知法且愿意守法者;②想守法但不知法者;③不愿意守法者。
对于第一类纳税人,税务管理部门要尽量为其履行纳税义务提供方便;对于第二类纳税人,税务管理部门要加强税法宣传,让纳税人了解税法或者为其提供社会中介服务;对于第三类纳税人,税务管理部门要严惩违法者,让逃者得不偿失。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第三类纳税人占的比重较高,但惩罚不力,使得逃税的“收益”大于逃税的“成本”,因为后者取决于逃税被发现的概率和被发现之后所受的处罚。
由于税收执法不完善和执法中的随意性,逃税一来难以被发现;二来即使被发现,其处罚的力度也不够。
因此,以追求收入(税后)最大化为目标的纳税人的逃税就成为必然。
发达国家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无法避免的”。
这是星条旗下人们信奉的一句格言。
在美国,不缴税或不主动申报纳税是比杀人放火更难逃脱惩罚的,因为杀人放火等刑事犯罪,律师尚可以肇事时当事人神经错乱或精神一时失常为借口为之辩护,但却找不出借口为偷税者开脱罪责。
美国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美国不但有一套完整的税法,而且还有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税务机构。
税法赋予税务当局冻结其存款、没收其财产等广泛的权力,以确保其征税权的行使。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要树立我国税法与税务机构的权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完善税法体系。
一般而言,税法体系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我国目前尚无税收基本法,税收原则和一些重大的税收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如税务机关的权力、义务界定等重大问题往往只见诸于学术讨论之中,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就弱化了税法的权威性。
为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一部税收基本法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其次,我国的税收实体法目前仅有两个(《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是人大通过规范的立法程序制定的,其他大部分税(包括增值税)都是以暂行条例、条例形式出现。
《税收征管法》的核心应该是要确立基本的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条款;对于需要由其他部门配合执行的税收强制措施,要在此法中明确其法律责任,以加强对配合执行部门的法律约束力,增强税法的刚性。
——设置独立的税收司法机构。
我国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同税务部门缺乏独立的执法机构有关。
现行的《税收征管法》虽然规定税务机关可以查封纳税人的财产、货物,但实际上由于缺乏足够的警力作后盾而难以执行;许多恶性逃税事件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