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课导入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12997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a.png)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背景和意义。
下面,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策略进行浅谈。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或展示历史事件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的导入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有历史背景的场景或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古代市场的场景,布置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商人、农民、手工艺人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古代的生活、经济活动等,从而引起学生对古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情境导入法,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历史知识。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历史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和讨论的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古代中国的各种政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问题导入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从而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三、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指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携带一些与历史事件或人物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讲解二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携带一些二战期间的实物或图片,如军服、军帽、军刀等,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并鼓励学生猜测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如何进行导入
![高中历史课如何进行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c91f2eee524de518964b7dd4.png)
浅谈高中历史课如何进行导入摘要: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教学导入、歌曲导入、漫画导入、影像资料导入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巧妙地导入可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导入;问题;歌曲;漫画;影像资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历史课亦是如此。
良好的导入就是历史课成功的一半,那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导入新课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因此,如何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语,扣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良好情境,成为我们研究的目标。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导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使学生变成“乐之者”,就要给他们创设体验的机会,使其获得情境的体验,促使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空洞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记忆良久。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把生活中一些能够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材料引入课堂,设计出学生既熟悉又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关注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搜寻,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真正体验到从生活到知识再到生活的螺旋式的乐趣,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弊端。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熏陶、完善和体验。
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才能从中感受到最大的喜悦。
二、妙用歌曲,渲染气氛音乐是社会的产物,许多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一首好歌曲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巧妙地把音乐引进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兴奋激动,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3cfe0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72.png)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新教材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
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兴趣”。
兴趣既是学习的开端,又是学习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所以,要提高历史课教学的实效,导入是相当重要的。
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课堂导入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部经典的电影,必有引人入胜的序幕;一首流行的歌曲,必有旋律优美的前奏;一次成功的演讲,必有精彩的开场白。
同样,一堂成功的历史课,离不开设计科学、新颖别致、充满智慧和艺术的课堂导入。
一、复习导入法二、诗词导入法三、故事导入法绝大多数学生都爱听故事,故事对于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上课铃响后,学生匆忙地从课间的吵闹玩耍中回到教室,无法迅速地集中注意力。
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如果说“我先给大家讲一段故事”,学生瞬间就会安静下来,充满期待地听教师讲故事。
如:在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一课时,我用商鞅变法时“南门徙木”的故事导入: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移置北门者赐10金。
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金。
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欺。
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说出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意图、作用。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在五花八门的回答后学生们达成共识:商鞅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为其变法奠定了群众基础。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同时也为本节内容的顺利讲述打下了基础。
四、歌曲导入法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艺术手段,采用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歌曲或者让学生唱歌曲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高中历史课导入法初探
![高中历史课导入法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1814ae0172ded630b1cb657.png)
高中历史课导入法初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可见,要提高历史课教学的实效,就必须抓好导入新课这个环节。
近年来,我做了一些导入方法方面的尝试,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这是很传统的做法,但却是非常有用的导入法。
历史教材往往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每个章节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采用复习导入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明确章节之间的联系,系统的掌握知识,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因此,是历史老师最常用的导入方法。
如在学习《宋明理学》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回顾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然后提问,到了宋代、明代,儒家思想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这样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明确了本课与前课之间的联系,同时,对本单元的知识也有了系统的把握,一举数得,效果较好。
二、悬念导入法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
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这样导入:菲律宾在1522年在麦哲伦遇难地点建造的纪念碑非常独特。
正面碑文写着: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与马里坦岛酋长拉普拉多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返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段碑文中的麦哲伦是一个伟大的航海家。
反面碑文写着: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入侵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麦哲伦又成为一位可耻的侵略者!那么,麦哲伦究竟是“英雄”还是“恶魔”?要揭开这个谜底,让我们来学习《新航路的开辟》。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法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791388d4d8d15abe234e81.png)
21年1 01 0月
浅析高 中历史课 堂导入 法
周蕾娜 安徽省 来安 中学
【 摘 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良 好的课堂导入设计可以快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营造
良好 的课 堂氛围,使学 生能够积极主 动地投入 到学 习中。本文针对高 中生的身心特 点,探讨在高 中历史课 堂上 应用课 堂导入 的
一
史学科 的一个 特性 ,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这一特性 , 利用 历史的典故 、名人轶事 ,通 过讲 故事的形式作为课堂导 入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 的学 习热情 。如 《 金与南宋对峙时的
2 温 故 知 新 导入 法 .
顾名思义 ,这一 导入方法需要教 师能够熟练掌握 整个 教 材 的知识体系 , 以前所学 的知识点 在本课之前做合 理的迁 将 移 ,即对 旧知识起 到有效 的复 习作用 ,对新知识又可 以起 到 承上启下的作用 , 在增 强对 旧知识 印象的同时 ,为新知识 的 学 习打下 良 的基础 。 好 例如 , 秦朝 的统 治 》 《 课例 , 以公元 前 3 6年的秦孝公任命商 鞅变法这一知 识点为切入点 ,引导学 5 生对变法 的内容和影响进行知识性 的回顾 , 其涉及三个方 面: 第一 ,建立县制 ,加 强新兴地主 阶级 的中央集权制 ;第 二 ,
方法 与手段 ,以供参考 。
【 关键词 】 课堂导入
高中 教学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 80(0 1 2 — 07 0 64 4 1 2 1 ) 0 09 — 2
学 的主 旨也就是重 心内容 ,有针对性 、有 目的性 , 切不能离 题过远 。所设 问题 可以采用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的方式 解决问题 ,快速地集 中学生 的注意力 。例如 , 第一次世界大 《 战 》课例 ,教师先在 黑板上写下 “ 趁火打劫”这一成语 ,然 后让学生猜其涵义 。学生们 对成语的解释五花A I ,众说纷 .1 ' 纭 ,教师对此避而不答 ,然后再连续抛出问题 :“ 战后损失 一 惨 重的有哪些 国家 ,趁火 打劫的又是哪些国家 ,他们获得 了 哪些 好处 ?”让学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进入下 面的学 习。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五种设计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五种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2a216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3.png)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五种设计方法新课导入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教科书的内容一一讲解,并没有丝毫新鲜感,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更不能促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
所以,精心设计历史新课的导入是当前历史教学中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实用的方法:一、故事导入法故事往往是最具吸引力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时,教师应先收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用简单的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收集,互相交流孙中山的事迹,使他的形象更加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
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也能增长学生的背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由此,学生会对孙中山本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运用故事导入法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可以用光、声、色等多种功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变枯燥为生动,具有极大的渲染力,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三、温故而知新导入法温故而知新,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学过的和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已经了解的知识为根基,引出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瓜分中国狂潮》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马关条约》的影响”这个问题,自然地过渡到“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部分内容;在教学《国民革命的兴起》之后,学生问:“国民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教师可以用史实说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情况,进而引出“国民运动的发展”的教学内容。
温故而知新,有利于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
四、图片导入法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笔者先展示了两幅图片:①当时画工绘制的圆明园全景图片;②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后的远嬴观残迹。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应用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20fef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6.png)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应用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加以强化。
因此教师就需要依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优化教学方式,采用更具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式,以便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导入;高中生;历史;方式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很多教师会平铺直叙的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
因此教师就需创新课堂导入环节,充分的应用多种导入方式,让历史教学更加丰富。
一、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高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趣味性的内容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通过历史小故事,将学习的内容引出来;引导学生在故事的思考中,探索学习的内容,掌握历史知识并树立出清晰的学习脉络。
比如:在学习“秦—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些与秦国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如:吕不韦、赵高、蒙毅等;或者也可以讲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过程,研究等方面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对秦国的统一有初步的认识,并调动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热情。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融合了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等,如果教师能够将其应用到新课的导入环节中,则能够引导学生将其与历史时间联系起来,降低历史知识的学习难度。
二、借助多媒体引出新课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多媒体具有直观化与形象化的特征,能够将比较枯燥和难懂的知识点,采用小视频以及动态化的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让历史教学更加丰富与多元。
因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图片等,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在学习晚清阶段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中展示圆明园被烧毁之前和烧毁之后的图片对比;播放一些纪录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列强侵华战争的残酷。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7e357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5.png)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是指在课程教学开始前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策略。
一、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1.教师引言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利用一些有趣或相关的故事、绕口令、谚语等进行引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思考性。
例如,对于一堂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课,教师可以用“太平天国说话连篇,黄海铁路修建成梦”,来引导学生预读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问题导入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课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课堂教学的引导和启发的目的。
3.科技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故事、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对于一堂讲述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贡献的历史课,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孙中山先生亲笔信件、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带领学生进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世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选择适合的课堂导入策略1.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课堂导入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讲述历史人物可以选择问题导入法或者科技手段,讲述历史事件可以选择教师引言等方法。
2.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选择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然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兴趣也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策略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有趣的故事来导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事件;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采用科技手段来导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情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de05f1759eef8c75fbfb38a.png)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
精美的导课艺术,像磁石深深把学生吸引住,像金钥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生动地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导课方法。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知识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历史课也不例外。
在上新课之前,我总是将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复习,温故知新,顺势导入。
这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来设计的:“明清两朝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领域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了,产生了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学说儒学进行批判。
那么在此之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学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这样的设问既能使学生回忆并巩固这一专题的前几课知识点,又能使使学生形成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学说在古代发展演变的整体概念。
二、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入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
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
教师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
比如可以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
或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的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
也可以使用拓展材料,提出问题。
例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导语可这样设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叫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要自称是皇帝呢?”这一连串的问句,造成强悬念,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而迅速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摭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与原则
![摭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与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f642801ba1aa8114431d9bb.png)
摭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与原则作者:丁惠荣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3期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便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犹如戏剧的“序幕”,起着创设情境、集中注意和渗透主题的作用。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笔者将“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作为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发现采用如下导入方法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故事导入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仍占中学生思维的主导地位,形象、生动的故事很容易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启迪思维。
如教学《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课时,可以从周幽王为博美人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引出该课的重点内容“分封制”。
二、时事导入法现在的中学生兴趣比较广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当前国内、国际的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教学《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节时,可以针对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参拜供奉1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这一时事发问:“他们为什么要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举动为什么会引起亚洲邻国的愤怒?”这样,就自然导入新课。
三、歌曲导入法音乐能熏陶人的性情,抒发人的情感,通过欣赏歌曲导入新课,往往能使学生身临其境。
如教学《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可以用低沉而悲壮的《松花江上》导入,将学生带入“国破山河碎”的历史情境中;教学《发达的古代农业》时,可以用大家熟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导入;教《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可以用《春天的故事》导入等。
四、悬念导入法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伊始巧布悬念,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有效导入新课。
高中教师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
![高中教师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2e8a13aeaad1f347933ffe.png)
高中教师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一)如何设计好每节的导言: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语时才又丰富的材料。
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言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到入要切合学生时机。
(二)设计导语的一些长见方法:设计导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有时相同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方式。
1、引用对联、导入新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将相;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甲午中日战争》(张颖)2、利用图片、导入新课:*“旅顺大坞“一幅图导入《洋务运动》(曾庆艳)*利用《时局图》导入《瓜分中国的狂潮》(赵明园、王玉小)*利用风景秀丽的《圆明园》和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两幅图比较,导入新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孙昕)3、利用热点、导入新课:*用“20__年4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炮制的新版教科书内容“导入《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课(王雨霖)*用“中国何时加入世贸组织“然后,话锋一转:“有人说中国近代也有一次入世,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导入《鸦片战争影响》一课(曾晓娟)。
4、音像资料、导入新课:*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学生同唱)导入新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李建军)。
*用《国民革命歌》(老师唱)导入新课《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许燕)。
*用《保卫黄河》(听录音)一曲引出新课《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杨杰)*利用电影片段: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一幕导入新课《红军的战略转移》(李阳)5、诗歌诗词、导入新课:用毛泽东的《七律o长征》或《六盘山》导入新课《红军的战略转移》(宋春杰等)6、即兴式导语、导入新课:在讲《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时申华老师利用“班级里关系最好的两位获三位同学是谁“有当事人回答“为什么他们的关系最好“然后话锋一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好比处理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导入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53ee99dd88d0d233d46ac0.png)
作鲜卑打扮 , 就在朝会上责备城王 , 说他奉行命令不力 , 督察不
教法 导航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导入方法
马 杰
( 宁夏育 才中学 , 宁夏
摘 要: 良好 的 开端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 导入 新 课 作 为 一 堂 课
银川
7 5 0 0 2 1 )
级关系特征 , 中朝之间地理上唇齿相依 的特 点和地理事物关系 上 的情形 ;如果不能分析中国 1 9世纪 6 O年代后政坛的变化 、 洋务运动 、 民族工业 的产生 、 中法 战争 的影响 、 清朝官员 的外交
论“ 阔” 。这个分析 的过程 , 包含了政治 、 经济 、 国际关 系、 外交 、 地理等诸多因素 ; 纵横交错 的时空 、 惟妙惟 肖的矛盾 、 盘根错节 的历史 渊源 、 特点鲜 明的阶段 特征等庞大的网络关 系, 在仅有 的课时时间内能够层次分明 、 条理清晰 , 自然而不做作 、 流畅而
问一答 , 环环相扣 , 先“ 温故” 后“ 知新” , 很好地承上启下 , 激
二、 背 景 导 入 法
发 了学生的求 知欲 。
极性, 活跃课 堂气氛 , 另一方 面能 帮助学生加 深理解 , 提 高分
析、 解 决 问 题 的能 力 。
讲历史课 的过程 中, 需要历史教师更像一个文 韬武 略的战 略家 、 政治家 、 评 论家和演说家 , 不能高谈阔论 , 但 需要谈“ 高”
扮? 我们今天就专门要讲到这个问题 。 ” 这样 就顺利地导入了新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探究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e9e344767f5acfa0c7cd0f.png)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探究摘要:课堂导入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师要很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导入方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去指引以后的工作。
高中历史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组织设计一个好的开场,才能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语境中。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高中历史的课堂导入,实际上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充分的利用这门艺术,才能为以下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完美的,具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是集中学生情绪、开启历史知识大门的基础,其对历史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延伸,因此,每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其既定的原则。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唯此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针对性原则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启的部分,其主要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
因此,课堂导入不是天马行空,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进行设计,要从“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引入课堂教学主题”等目的性较强的观点出发,在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中,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课堂导入的目的除了要吸引学生,并引入课堂教学主题外,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在导入的内容中得到启发,并借此进行课堂知识的探索。
无论是从具体的事件,还是从抽象的思想指引进行课堂导入,都必须要让学生在欣赏导入艺术之余,产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导入的情境中思考相关问题。
3.趣味性原则导入虽然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实际上并没有承担太多的教育内容,其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开启的作用。
因此,高中历史的导入,也需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从艺术性的角度去组织具有趣味性的导入,也是课堂导入的一个基本要求,毕竟课堂的开启不能冠以太多严肃性的教学内容,否则就无法起到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引导学生轻松进入课堂教学情境的目的,导入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的导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的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18b8daf4700abb68a982fbc6.png)
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 注意力集 中 、急切想 了解新 课 内容 ,从 而 引导 他们 迅 速锁 定 学 习 目标 。如 :讲 “ 国 美 18 年宪法 ”的时候 ,一 上讲 台 ,教师就大 声 朗读 一段英 77
文 : “ ge hs o s tt n l o sfut B c u eI Iaret ti c n tui .a f t a l … e a s o i o l i s
e p c o b t r a d b c u e I a n tsl h ti i o h x e tn et … n e a s m o l e t a t s n tt e e r
而且在其他方面 ,尤其 是对 学生 的综合发展也有所帮助 。
例 如 ,在 上 高 中 的 第 一 节 历 史 课 即 序 言 时 ,为 了 让 学 生 明 确 “ 么 是 历 史 ” 这 一 学 习 目标 .可 首 先 在 黑 板 上 写 什
例 .介 绍 了 高 中历 史教 学 中课 堂 导入 的 方 法 。
[ 关键 词]历史课
导入
学习 目标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迅 速 地 确 定 和 识 记 学 习 的 目标 ,课 堂 导 人 是 关 键 。 俗 话 云 : 良好 的 开 端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人 对 事 物 感 知 的 印 象 是 先 入 为 主 的 , 强 化 首 次 认 识 对 后 继 学 习 至 关 重 要 。 “ 习 的最 好 刺 激 , 乃 是 对 所 学 学 材 料 的 兴趣 ” ( 鲁 纳 语 ) “ 有 智 力 方 面 的 工 作 都 依 赖 布 , 所 于 乐趣 ” ( 亚 杰 语 ) 因此 ,要 提 高 新 课 教 学 的 效 果 ,必 皮 。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66fe3bd69dc5022aaea00a7.png)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作者:丁香红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6期【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好课堂前几分钟,设置好精彩的导入,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学习课题。
教师应精心设置精彩贴切的导入语,激活历史课堂,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
【关键词】导入语历史课堂有效性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
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那么,怎样设计出新颖别致的导入语呢?我在历史教学中比较多地运用了如下几种导入法:一、悬念导入法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够激人好奇,催人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导入语可以设计悬念:“有一项体育运动,它可以很好地形容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走过的路,你觉得是哪一项?”学生马上提出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最后揭晓答案是三级跳,因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这样一个“三级跳”过程。
学生恍然大悟,顺势进入课程学习了。
二、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就是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
运用情境导入法,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例如我在讲《五四爱国运动》时就运用了一段非常具有诗意的情境导入:“有人说,历史是逝去的流云,是追忆的淡影,是抓不住的真实,是看不透的从前。
有人说,历史是一张单程车票,走过了就不再回来。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3d233cd976eeaeaad1f330ec.png)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同时也对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
因而成功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一、直接导入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在高年级采用。
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直接导入往往收效甚微。
二、温故导入温故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
上课后用三、五分钟将上节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常用的方法。
如在教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语:“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达到了侵略中国的目的;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简单几句话不仅点明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三、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指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
学习源自于疑问。
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景中学习。
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历史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a23b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0.png)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一、引入问题法引入问题法是一种常用的历史教学导入策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或者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
在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贵族与平民的关系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为导入: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社会阶层是如何划分的?你认为这种社会阶层的划分方式是公平的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二、展示图片或视频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氛围和场景,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联想和理解。
在讲述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时,可以播放有关纳粹集会或者犹太人集中营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真实的影像,感受到当时的恐怖和残酷,进一步理解二战的背景和纳粹主义的崛起。
三、游戏化导入通过游戏化的导入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让历史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在讲述古代帝国扩张时,可以设计一个“征服游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帝国,通过策略和资源的管理,争夺领土,最后了解到帝国扩张的原因和影响。
这种游戏化的导入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四、案例分享通过分享历史上的一些真实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分享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案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的策略有很多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探究。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导入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5b74f40242a8956bece481.png)
典故 等方法带领学生深入 历史情 境 , 然后 导人新 课 。这 样做 学生精神振奋 , 思绪活 跃 , 接受 新知识 快 , 而且 易于 实现从感性知识 向理性知识 , 从 形象 思维 向逻辑思 维 的
转化 , 有助于学生 的情感 实 现 由“ 感情 ” 经“ 情感” 向“ 意
这是教学 中最 常用的方法 。利用历史 事件 、 历史 现 象 间的 内在联 系 , 通过 对 旧知识 的 回忆 复 习 , 巧妙 地转
入新课 的讲 授 。这 种方 式 既有利 于对 旧知识 的复 习巩 固, 也有利 于学 生 形 成历 史 概 念 和找 出历 史 发展 的规 律 。比如选修一讲改革史 , 一般都是 第一课 讲改革 的 背 景, 第二 、 第三课 是 改革 的内容 和评 价 , 在 讲第 二 、 第 三 课 时就适合用复 习法导人新课 。
三、 情 境 法
绍其 由来 , 通过 这些 我们看 到 了美 术 的感 染力 , 由此 导
人新课 。
七、 乡 土 法
通过描绘新课 中的历 史事 件发 生 的背 景和 场景 渲 染气 氛 , 或用 与之有 关 的 图片 、 诗歌、 音乐、 视频 作用 于 学 生的感官 , 或讲解 由新课 中的历史 事件所 形成 的成语
课 的时间 , 又能在新课开始便 把教学 目的明确地告 诉学
中外历史 上都有很多的纪念 日, 用纪念 日导入 既便 于学生记忆 , 也加深 了学生对 这些纪念 日的理解 。比如 我在讲 必修三第 2 3 课《 美术 的辉 煌 》 时, 正好是 1 2月 1
日世 界艾 滋病 日, 于是就先 问 : 大 家知道 今天 是什么 日 子 吗?再 问 : 关 注艾滋病 的 国际性 标志是 什么 ?接着 展 示红丝 带的 图片 , 问: 有 同学知 道它 的 由来 吗?然后 介
高中历史教案导入模板及范文
![高中历史教案导入模板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fb421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6.png)
1. 导入方式:情景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
2. 导入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内容。
3. 导入步骤:(1)创设情境:通过设置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导入新课:结合情境,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3)激发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导入总结:对本节课的导入进行总结,强调学习目标。
二、教案导入范文课题:《抗日战争》一、导入方式:图片导入二、导入内容:1. 图片展示: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 提问:同学们,这些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这个时期有什么重要意义?三、导入步骤:(1)创设情境: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内容。
(2)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些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对于我国的发展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3)激发兴趣: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段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悲壮与英勇。
(4)导入总结:通过图片导入,同学们对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主要人物等,进一步了解这段伟大的历史。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主要人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技巧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869140379563c1ec5da71d9.png)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技巧摘要: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传统枯燥的历史课堂,其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要完成高效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应该重视历史课的课堂导入。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导入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铺垫。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最常被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
历史教材往往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每个章节间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采用复习导入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的旧知识,而且能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内容上,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习惯。
例如,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课,我以“中国在近代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复习列强入侵中国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危害。
通过复习穿线的方式,对新旧知识点有效地进行衔接。
不足之处在于,复习导入难免会出现枯燥、没有新鲜感的情况。
2.故事导入法历史学科本身涵盖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历史典故,如果对这些故事进行精心节选,在课前讲给学生们听,马上便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快速把他们从被动的学习氛围中拉出来。
例如,讲到“辛亥革命”这节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孙中山的个人生平,“孙中山一生有三样最爱的事物,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学生的兴奋劲马上就起来了,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顺势娓娓道来,“孙中山一生当中最爱的是‘woman’,男人嘛,都爱美女。
”说得大家哄堂大笑,“他第二热爱的就是他的事业‘revolution’——革命;第三是‘book’。
”最后,我将故事引入到新课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革命事业——辛亥革命。
通过简短的故事将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新鲜生动了,教师便可趁热打铁,顺利开展新课了。
3.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简单明了,针对性强,比苍白的文字更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
例如,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这节课,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凯撒大帝的剧照,让学生猜人物,然后再介绍凯撒大帝与中国丝绸的故事,以展现西方对古代东方的丝绸和瓷器的痴迷,由丝绸之路引入新课内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中历史课导入方法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新教材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
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兴趣”。
兴趣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是学习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授课过程中,所以,要提高历史课教学的实效,导入是相当重要的,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关于高中历史课的导入问题。
1. 悬念性较强的导入方法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追根问底的习惯。
当然,设置的悬念要和授课的内容相互照应,结构浑然一体。
例如在讲述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一课时,可这样导入新课:开始不提历史,而是板书成语“趁火打劫”在黑板上方,然后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并解释成语。
学生解释成语易如反掌,但他们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历史课不讲,而讲起成语来,急待着回答。
在这“玄虚”中话题一转,设问:一战后哪些国家损失惨重?有哪几个国家趁一战之火,“劫”得了哪些好处?带着这些问题,好奇的学子们积极主动地进入了课堂。
2. 谈话导入法上课伊始,教师可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然后师生共同谈论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
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二种。
2.1 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
如《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就可通过对电影《林则徐》的描述来开头。
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历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来加强教学效果。
2.2 概括谈话法。
结合教材重点,先向学生概括展示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学生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如上《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可先简略介绍一下唐朝的全貌:“唐,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等。
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风俗习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
”这样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本课和以后几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谈话法的优点是比较自由,谈话引导,富于启发性和灵活性。
3. 妙用歌曲,渲染气氛音乐是社会的产物,许多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一首好歌曲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巧妙地把音乐引进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兴奋激动,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低沉而悲壮的歌曲很快就把学生带到国破家亡的历史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使学生对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和我们是如何抗日的等问题充满了兴趣,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
4. 剪辑影像资料,生动引导在历史课教学中,通过图片或影像资料来了解历史课更加形象直观,使一些历史知识更加鲜活,因此也是教师们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导入方式。
情境的创设是否巧妙得当,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堂课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直观材料等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并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进入探究作铺垫。
如在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教学时,教师先播放录像《开国大典》,再现新中国成立时的宏大情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置身新课学习的氛围,急切希望在老师带动下回顾那段光辉的岁月。
当然,情境创设不是随意的,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
新课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情境创设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不是每一堂课都适合上述方法。
另外,情境创设必须针对教学中的概念内容,设计的情境形象必须与教学内容的形象一致,“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是不能搬入课堂的。
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课堂情绪。
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设计导语,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除了以上的几种导入法外,还可采用图片文字导入法、时事政治导入法等灵活多变的导入法。
虽然形式各异,但目的都是为了使历史教学由抽象到具体。
当然导入法是一门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以单独使用,有的可以揉合着用。
但导入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
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工作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这个领域的无穷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