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7、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七、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一、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 1、舒婷《致橡树》(《诗刊》79-1);林子《给他》(《诗刊》 ( 81-1);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收获》81-6); 王安 忆《荒山之恋》(《十月》86-4),《小城之恋》 (《上海文学》86-8),《岗上的世纪》(《钟山》89-1); 申爱萍、伊蕾、徐虹的诗…… 2、伊蕾《裸体》、林祁《浴后》、唐亚平《黑色洞穴》等的诗; 叶 梦《生命中辉煌的时刻》、《创造的快乐》、《生死之门》等散 文;林白、陈染、铁凝、卫慧、王心丽、万芳、赵凝等的小说。 二、从父权解构到主体建构 1、舒婷《神女峰〉、伊蕾〈处女湖〉、蒋子丹〈贞操游戏〉等 2、遇罗锦〈春天的童话〉等。 三、从女权理论到文学实践 1、朱虹《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前言》(《世界文学》81-4) 2、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3、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4、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5、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三联书店》1995) 6、徐坤《双调夜行船》(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既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呼唤。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以期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首先,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出现,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偏见和不公平。
女性被视为柔弱、依附、从属的对象,而男性则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对这种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并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就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和反抗。
其次,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呼唤。
在当代中国社会,尽管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性别歧视和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歧视,妇女权益保护仍然不完善。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呼唤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
比如,王安忆的散文《长恨歌》中,通过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和反思社会现象,揭示了女性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
此外,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也是对女性自我认同和自我解放的呼唤。
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经验,探讨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通过文学的表达和呈现,女性主义作家试图为女性赋予更多的话语权和主体性。
例如,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我追求的重要性,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思考性别问题的视角。
通过对女性的经历和体验的揭示和表达,女性主义文学呼唤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为女性自我认同和自我解放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对《中国女性文化》课程的感悟
对《中国女性文化》课程的感悟经过一个学期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课程的学习,个人觉得受益匪浅。
不仅获取了很多理论知识和概念,也接触了很多与女性文学、影视有关的作品,并开始学着在保持客观的基础前提下,又能站在女性立场上,从女性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为出发点去欣赏并评论这些作品。
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国女性文学思潮”这一概念有了比较整体性和体系性的了解,也丰富了价值观,从而能更全面的看待文学艺术作品甚至生活。
首先我想说的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对“女性主义”的理解。
实际上“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在英文里是同一个单词“Feminism”,但是我认为在中国的语境里,或者说在现代的文化大背景下,二者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我的理解下,这门课教会了我要有“女性主义”的意识,并将其作为理论和思想上的武器去利用它、用好它。
女性主义不激进,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强调的是与男性平等的自由和权力,不是特殊性的。
而女权主义则极端强调女性的地位,可能会造成权力的极端化。
女性主义多以理性变革的姿态出现,而女权主义则更多的以对抗斗士的姿态出现。
可以说,女性主义的内容是“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而女权主义的内容是“女人不仅是人,还是女王”。
由此说来,中国的女性主义就可以理解为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男女平等是女性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体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魅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女性话语权的争取与利用。
而女权主义则比较偏重于“男性是女性的附属”这一极端的概念。
女性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公平,而女权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翻身”并“做主”的状态,实际上还是一种社会的不公平,只不过是一种与之前反向的性别阶级和性别阶级间的不平等。
这门课让我感受到了这种理智的女性观,意识里不将“女性”主动看做弱势群体,同时又要认清偏激的“女王情节”并与之保持距离。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 林白:作为一名女性写作者,在主流叙事 的覆盖下还有男性叙事的覆盖,这两重的 覆盖轻易就能淹没个人。我所竭力与之对 抗的,就是这种覆盖和淹没。 ——《记忆与个人化写作》
• 20世纪中国女性自觉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 一、 1920-1940年代,争取妇女与男性平 等的人格权利,侧重于“女权”抗争。 • 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做人”与 “做女人”之间挣扎,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 二、20世界90年代,从男权话语的宏大叙事 中转向女性的性别意识与内心世界,倾向于 “女性”体认。
• 呈现女性内心生活“潜意识场景”,具有 私人化、私语话特征。
• 翟永明:在女子气——女权——女性这样三 个高低不同的层次中,真正具有文学价值 的是后者。 • 西苏:我们一直被摈弃于自己的身体之外, 一直被羞辱地告诫要抹杀它,用愚蠢的性 谦恭去打击它……妇女必须通过她们的身体 来写作,据此创造无法攻破的语言。 • 凯洛琳:女人的写作由肉体开始,性差异 也就是我们的源泉。 • 女性躯体及其所凭藉的女性叙述与自我体 验,是对抗男性世界与菲勒斯中心话语的 核心所在。
• 新女性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 标志着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潮流的形成,从此, 批判男权文化中心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写作从无意识场 景走向历史场景,从边缘切入中心,与后殖民主义、 新历史主义等形成一股解构思潮。
• 当代文学中男性中心主义规范下的妇女写 作: • 1、否定女性写作的差异: • 从主题、题材、情感、风格等方面,将女 作家的写作纳入男性的话语秩序,以男作 家的标准予以臧否。 • 2、限定女性写作的风格: • 在男性的批评意识中,将女性的写作风格 规定在若干种特殊的样式之中,如女性特 有的细腻、敏感、温柔等,并以此作为肯 定性的评价方式固定下来。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在当代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也在这个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为中国女性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使得女性作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首先,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传统的文学中,男性视角占据主导地位,女性的形象往往被边缘化或者被刻板地描绘。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女性作家们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探索女性的价值和存在。
她们用自己的笔触塑造了更加真实、立体和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使得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女性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新的视角使得女性文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其次,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文学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女性主义思潮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呼吁女性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压抑。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作家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身体、性别、婚姻、职业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思和探索。
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来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以及她们对于自我解放的渴望和努力。
这种深层次的探索使得女性文学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而是能够引发读者们对于女性地位和女性权益的思考和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带来了更多的创作题材和风格。
女性作家们开始涉足各个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生活和情感表达。
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关注社会的不公和性别的歧视,探索女性在政治、职场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同时,女性作家们也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使得女性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面貌。
她们通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不同的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女性文学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表现力。
然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反对声音。
有人认为女性主义过于偏激,过于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忽视了男性的权益和需求。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于女性身份和权益的关注所形成的一种流派。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背景、相关理论与代表作品,并对其在社会变革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背景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源于对男权社会不平等待遇和剥夺的抗议,它同时也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和自由表达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就几个重要背景因素进行介绍:1.社会历史变革:20世纪初至今,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妇女参政权、教育普及和经济地位提高方面。
这些变化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2.第二波 feminism 运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波 feminism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大量启蒙运动者开始重新思考性别和社会权力的关系,女性主义文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3.文学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不公正描绘以及男权体制对于女性创作空间的压迫。
此种启发导致了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断发展。
二、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与观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融合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方向:1.性别建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致力于揭示和解构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并探索人类存在中的抑郁和奋进。
2.女性意识觉醒:这一观点认为,女性需要通过探索内心世界来找到真正的自我,并表达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声音。
3.自我故事述说:这一流派强调个人经历和亲身经历,并通过叙述个人经验来回应普遍化问题。
三、代表作品与作家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作品和作家,下面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达洛维夫人》等作品,通过展示女性角色复杂而多样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社会剥夺对于女性身份认同带来的影响。
2.阿兰娜·芒塞特(Alana Massey):代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声音之一,《三季华尔街股市日返索引》,关注现代女性在职场、爱情和自我认同方面的挑战与反思。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在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认知和意识,是女性身份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综合体现。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研究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研究方向,旨在探究当代中国女性的身份认知与意识,以及女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角色。
一、女性身份认知的历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长期根深蒂固。
女性常常被定位为妻子、母亲、媳妇等传统家庭角色,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创造的空间。
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身份认知逐渐发生了转变。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开始勇敢地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和价值观念,表现出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思和解构。
例如,《莲花》一书中的女主人公兰花,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
她从小被父亲教育成一个性格独立、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因而她没有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男性身上。
当她在与男友分手之后,家人和社会对她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她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内心和选择。
小说中的兰花固执地坚持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展示了一种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觉醒。
二、女性角色的反思和解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中的自我解构作品,主要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并对传统女性角色提出了批判。
女性开始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开始反思和解构性别和身份的定位,进而探索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活着》中的凤霞,是一个强烈的女性形象。
小说中,凤霞虽然是传统家庭的女儿,但是她的内心世界却是复杂的。
她渴望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自由的空间,不希望像传统女性那样被动地等待婚姻和家庭的到来。
她愿意自己去拼搏和争取,不愿意被安排和束缚。
凤霞代表了当代女性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思和解构,她在传统价值观和个人追求之间进行了选择和权衡。
三、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随着女性身份认知和角色反思的持续深入,女性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开始兴起。
女性主义思潮最早由西方国家引进中国,其基本精神是追求性别平等、尊重女性人权、关注女性自由和发展。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理解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
潮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指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学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不同的文学潮流和思想趋势。
这些思潮的兴起与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一、鲁迅主义思潮:鲁迅主义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鲁迅主义强调文学要以现实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感性主义思潮:新感性主义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是对前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新感性主义强调个体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追求对生活的直观感知和情感共鸣。
代表作家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情感深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1990年代,强调对权威和传统的怀疑,对语言和叙事形式的颠覆,以及对现实和历史的多元解读。
代表作家如莫言的《檀香刑》、巴金的《家》等,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象,探索了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四、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强调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和经验为创作出发点,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
批判和反思。
代表作家如王安忆的《红高粱》、张弓的《干校兄弟》等,通过女性的生命历程展现了对性别歧视的抗争和探索。
90年代文学思潮[1]
90年代文学思潮
3.后殖民理论:“后殖民主义”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在“二战”之后的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对“落后”民族和 国家进行文化围剿和文化渗透的一种侵略政策,因而在 理论上常常表现为一种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和 文化帝国主义。
代表作: 萨义德《东方学》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认为当前文学危机的表现有两种:
一是媚俗,如王朔;
一是自娱,如张艺谋 。
呼吁作家进行“灵魂救赎”
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文学思潮
讨论的主要文章:
《人文精神: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人文精神寻踪》 《道统、学统与政统》《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 危机?进步?》《人文关怀:一种知识与叙事》
《诗人,你为甚么不愤怒》《选择的自由与文化态势》《 人文精神偶感》
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 1.对科学和技术的压倒一切的信仰和信任; 2.推崇技术的正面效果; 3.认为发展是必然的,是现代思维希望的结果。 后现代主义:
是对现代主义景象的怀疑,最极端的是整个地排斥现 代性观点。
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文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 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 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 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弗里丹《女性的神话》、米利特《性政治》、
格里尔《女太监》
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文学思潮
女性主义文学:指那些具有女权主义色彩,以自觉的女性 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的文学。
在中国,“女性文学” 则比“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更广 泛的含义,更多一些文学意义,更少一些政治意义。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摘要:在当代文学教学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女性文学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女性主义文学的写作延展开来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潮流中的私人化写作、欲望化写作、身体写作等一系列紧密关联的重要现象和命题。
关键词:当代文学;新女性文学;身体写作一、女性主义写作的意义指向女性主义写作与女性身份认同以及女性话语表达之间的关联性,使得女性主义文学在欲望写作与身体写作的层面上有强烈的表达。
因为整个人类书写的历史都浸透了男性中心主义,所以女性书写理念倡导者坚持开创一种全新的女性书写,即让写作回归女性身体,从描写女性身体的独特经验开始,让女性重建对世界的认知,让世界正视女性的存在。
商品市场经济时代,女性更多地被贴上了商品的标签,或者成为各种商品的附属物,如豪车与美女,而男性成为消费者,尤以“成功’’的男性为主。
商品经济取代男权文化成为女性新的主宰,在这种背景下,女性主义写作不无现实地具有批判意义。
女性主义写作与女权主义思想之间紧密相连,它从一开始便以其对男权文化以及相关的思想观念的强烈质疑而显示着自己的价值。
20世纪20年代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及庐隐的《海滨故人》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显示出了西学东渐之后在现代思想启蒙下女性意识在文学写作中最初的自觉。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表达,一方面十分注重对深深地镶嵌在封建专制体系中的男权文化思想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努力地展示觉醒了的知识女性决绝抗争的勇气及其所承受的伤痛与孤独感。
从长久的男权文化压制下所苏醒了的女性解放意识,具有一种强烈的对抗与批判要求,它与“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个性解放、人的觉醒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思想解放力量,体现出了一种具有现代转型意义的价值取向,成为那个时代宏大叙事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20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写作中,20年代的女性写作虽然数量有限,但却是最为醒目的,它激起的社会反响也是最强烈的,同时也使得女性意识的自觉与解放诉求成为三四十年代女性写作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有“性别”的思想
有“性别”的思想[摘要]倡导性别平等,追求男女平权,致力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和自我人格的完善,是女性主义文学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内容。
在全球化视野下,特别在中国当代创新图变的性别文化语境、性别文学创作及性别理论研究的整体格局当中,这种久被忽略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涵越发体现出毋庸置疑的意义与价值:其一,它从鲜明的女性立场出发突入陌生的“性别”禁地,开启了一片有助于性别教育和性别研究的性别文学新天地,极大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其二,它以锐利的女权意识对传统男权观念及其价值体系进行全面解构和批判,用文学审美和性别审美的方式实施最基本的女权启蒙;其三,它以两性的和谐、平等发展为价值理念和终极目标,积极建构没有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的健康良好的性别新生态。
[关键词]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想价值作为一种边缘化的文学存在,女性主义文学不同于一般我们所习见的各种凸显政治意识、阶级意识、革命意识、民族意识以及宗教意识等诸多形态的文学现象,而注重凸显性别意识。
它立足于坚定的女性性别立场,专以各种性别问题和性别现象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其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无不打上了鲜明而深刻的“性别”色彩和“性别”烙印,因此,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有“性别”的性别文学,其文学思想必然也是一种有“性别”的思想。
女性主义文学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内容是倡导性别平等,追求男女平权,致力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和自我人格的完善,这也是其最鲜明的价值取向。
在全球化视野下,特别在中国当代创新图变的性别文化语境、性别文学创作及其性别理论研究的整体格局当中,这种久被忽略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涵越发体现出毋庸置疑的意义和价值:其一,它从鲜明的女性立场出发突入陌生的“性别”禁地,开启了一片有助于性别教育和性别研究的性别文学新天地,极大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其二,它以锐利的女权意识对传统男权观念及其价值体系进行全面解构和批判,用文学审美和性别审美的方式实施最基本的女权启蒙;其三,它以两性的和谐、平等发展为价值理念和终极目标,积极建构没有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的健康良好的性别新生态。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一曲关于女性角色权利与平等的壮丽乐章。
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女作家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文坛中心舞台,用文字书写着女性身份的探索与解放。
她们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社会现实的触动以及对个体情感的挖掘,塑造了一幅真实而立体的女性形象。
一、风起云涌:女性主义的崛起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与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密不可分。
女性主义的兴起为女性作家提供了独立发声的平台,也为她们赋予了从女性视角出发剖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第一次热潮,众多女性作家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创作,其中包括金宇澄、冯骥才等人。
她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传统婚姻观念和家庭模式的质疑,探讨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现实主义的真实写照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探讨女性问题的同时,也着眼于社会现实的揭示与反思。
许多女性作家以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通过细腻入微的故事情节和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代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挣扎。
其中代表性作家蔡骏创作的《离婚》以离婚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婚姻和家庭的问题;亦舒的作品《爱情转移症》则揭示了女性在追求爱情与事业的过程中的挣扎与得失。
这些作品反映了现代女性在爱情、事业、家庭等层面的纠结与抉择,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困境。
三、个体情感的挖掘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还体现了对个体情感的细腻触动和深入挖掘。
女性作家运用独特的叙述手法,以内心独白、自我思辨的方式,深入展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变化。
作家张抗抗的《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以情感为线索,通过讲述女性角色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抉择,展现了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迁。
作家王海燕的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则展示了女性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感受力,以及对生活与人性的洞察力。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女性形象的描绘,也使读者深入感受到女性独特的情感与思考方式。
四、身份认同的探索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也伴随着个体身份认同的探索与建构。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
如王蒙、王安忆、张洁、冯骥才等。
在她们的作品中,均深刻地体现了她们对女性意识的理解与感悟,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揭示和追求。
但是,随着女性文学的不断发展,女性作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80年代中期出生的许多女作家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私人世界,而是把关注对象转移到了社会现实之中。
例如李娟等人写下了大量关于新疆农村生活的作品,她们开始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风俗等进行观察与探索,并且在作品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女性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创作类别。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发展到了如今的勃兴状态,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但是,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不足,本文从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切入点,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笔者认为,女性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已经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也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行研究的背景出发,进而分析其崛起与特征。
“女性文学”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由女性作家群体所创作的一种文学作品,其所体现的是特定历史阶段之下社会女性群体的生活状况、审美情趣以及思想感情等。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女性文学也呈现出了独特的特征。
女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男作家”与“女作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性别化倾向。
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女性文学史编撰的问题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思潮分析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思潮分析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思潮分析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化领域逐渐发展壮大。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正是这一思潮在文学领域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探索和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世界、生活经验和社会角色。
她们以自身的身份和经历,探索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的处境,揭示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她们通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展现了女性的力量、智慧和勇气,同时也传递了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女性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作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框架,使她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女性问题。
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关注女性的独立和自主。
因此,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独立、坚强、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她们通过塑造这些形象,传达了女性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女性主义思潮为当代中国女性作家提供了一种批判和反思的视角。
女性主义强调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存在,呼吁对此进行批判和改变。
在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现实,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反思。
她们通过描写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探讨了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社会中所经历的压力和不公平待遇。
她们通过文学作品向读者传递了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女性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还产生了一种文化启蒙的作用。
女性主义思潮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鼓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
在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传递了这种思想,激励女性追求自我实现和人生价值。
她们通过塑造积极、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向读者传递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思潮的关系紧密而复杂。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96:;<=7 6> ?@A<B@A< C<DEA;FDGH - I:J=<DGDAF K ?6LD=7 ?LDA<LAF /
567( ’" 86( % 86E( ’$$.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金文野
( 深圳大学文学院, 广东 摘 深圳 !"#$%$)
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
女性写作中的性 ’$ 世纪 )$ 年代末 #$ 年代初, 别意识在沉寂了 1$ 多年后的再度复苏, 掀开了中国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序幕。"0)0 年, 舒婷发表 《 》 《 》 于 诗刊 第 . 期的 致橡树 像一只报春的燕子, 呼
收稿日期: ’$$1 + $0 + ")
作者简介: 金文野 ( , 男, 辽宁大连人, 深圳大学副教授, 文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女性主义文 "0%’ — ) 学研究。
志, 从“ 性别复苏” 到“ 话语自觉” , 表征着当代女性主 义文学思潮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一个基本走向。 “ 话语自觉” 主要指在女性写作中, 创作主体从自觉 的女性立场出发, 努力摆脱对男性话语的依附关系, 以女性独有的表意方式,建构性别色彩鲜明的女性 “ 主义性别诗学。 其基本理论前提是, 已有的文化、 语 言无不打上了男权的印记, 男权通过语言—— — 即‘ 菲 勒斯中心主义’ 的产物来压抑和统治女性, 而要反抗 这一切,女性就必须摆脱它,并建构自己的言说方 !)# ” 式。 因此, 女性建构自己的话语方式, 其实质就在 于对男权文化的挣脱和对抗,正如作家林白所指出 “ 的, 作为一名女性写作者, 在主流叙事的覆盖下还 有男性叙事的覆盖 ( 这二者有时是重叠的) , 这二重 的覆盖轻易就能淹没个人。 我所竭力与之对抗的, 就 !*# 是这种覆盖和淹没。” + ,*$ - .% / 当代女性写作的 “ 话语自觉” 最早出现于 $% 年代后期, 以伊蕾的 《 裸 体》 和《 我的肉体》 、 林祈的《 浴后》 、 唐亚平的《 黑色洞 穴》 、 申爱萍的《 裸体艺术之过错》 、 翟永明的《 年轻的 褐色植物》 、 葛根图娅的《 体验》 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 《 诗歌, 以及以叶梦的 《 灵魂的劫数》 、 生命中辉煌的 《 《 时刻》 、 创造的快乐》 、 生死之门》 等为代表的女性 主义散文, 都带有鲜明而深刻的女性印迹, 体现出女 性写作相当程度的话语自觉。进入 (% 年代以后, 前 期以林白的 《 一个人的战争》 和《 守望空心岁月》 、 陈 染的 《 私人生活》 和《 破开》 、 徐小斌的 《 双鱼星座》 和 《 》 《 》 《 》 羽蛇 、 徐坤的 狗日的足球 和 厨房 、 张抗抗的 《 》 《 》 情爱画廊 、 海男的 我的情人们 、 蒋子丹的 《 桑烟 为谁升起》 等创作为代表, 后期以铁凝的《 玫瑰门》 和 《 大浴女》 、卫慧的 《 上海宝贝》 、格子的 《 迷情的日 子》 、 王心丽的 《 陌生世界》 、 万芳的 《 我是谁的谁是 谁》 、 缪永的《 我的生活与你无关》 、 赵凝的《 一个分成 两瓣的女孩》 、 林雪的 《 我要富贵》 和马枋的 《 生为女 人》 等创作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小说, 构成了女性写作 的强大阵容, 其话语自觉已臻成熟、 完善的境地, 几 可与台湾乃至欧美的女权叙事比肩。一般而言, (% 年代女性写作的话语自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 况。 其一是诗性写作,即女性叙事尽量保持和发挥 女性所特有的感性、 细腻、 阴柔的话语特点和抒情风 格, 从而使得其作品从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诗性, 体 现出女性写作所独具的诗意和美质,这无疑是对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中国到80年代初,已正式推行改革开放,有机会提供多层结构性话语空间,但要获得合法性,还是有条件的。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的完全政治化的一元话语受到质疑。
在1977-1979年三年中出现了中共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通过对“两个凡是”的反思,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
1978年4月25日《光明日报》上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春天,北京的西单出现了“民主墙”。
这些意味着言论自由的空间出现了,后者也体现出中国民间话语权的要求。
1978年已出现了“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女性说出她们真实的体验提供了必要前提。
因为,伤痕经验也可以说是一种女性化的经验。
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起步
80年代初,也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第一阶段。
标志是:在中国当代文学通常的三大体裁小说、诗歌和散文领域中,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说出的是女人受压抑的经验,并喊出了对这种经验的不满,发出了要求改变女人受压抑处境的呼声,小说家张洁、张辛欣,散文家叶梦,诗人翟永明在当时因发出这种女性的声音而引人注目。
“为了女人,干杯!”这句象征性的话,出现在张洁的中篇小说《方舟》中。
有意思的是,说这句话的女主人公荆华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
张洁《方舟》中塑造的三个女人“寡妇俱乐部”实则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的第一个“女性性别群体”。
张洁在小说中喊出“为了女人,干杯”后不久,诗人翟永明在她1984的《女人》组诗前,专门写了一个“黑夜意识”的序言。
提出女人生来就与男人不同,有自己的黑夜意识。
她的诗歌就是这种意识的体现。
她们的宣言体现出中国女性文学思潮特色:它在根本上是代表了中国中国妇女一次话语权力的觉醒和表述。
换句话说,中国近代以来一直没有独立身份的女权主义运动,关于妇女问题每一次不过是民族或政治问题的一部分。
这一次很不相同,似乎与民族或政治问题没
有什么关系,而是女人有“黑夜意识”要表达。
通过文学的方式,妇女问题被独立提出来了。
谌容的《人到中年》小说,通过象征性的医院场景和医生病危情景,更有想象力地表现了国家和人民面临“中年危机”,需要全面惩治的心理诉求,因而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共鸣,并因作者及时地改编为电影而获得广泛传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作者巧妙地将日常生活理想寓于人物形象中,通过女主人公渴望拥有幸福的日常生活,也对女性经验进行了充分调动。
这一切,使得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与人的解放思潮同步涌现,并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心理。
二、发展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80、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引人注意的地方在话语权上的独立述说。
话
语权的觉醒和女性话语建构带来了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连续性,这也是中国女性文学思潮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这使它从社会学层面和文学层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赢得女性读者特别是知识妇女读者群的欢迎。
1985-1995年长达10年之中,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处于持续发展,女性话语建构尤为丰富。
称这个10年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持续发展时期,及至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版和影响使之达成高潮,已是批评界
的定论。
和前5年相比,持续发展的10年,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尝试了更多可能,提供了更多话语实验,丰富多彩的女性文本也体现了女性写作的多方面成就。
集中于中国日常生活重建,把女性经验和思想充分发挥。
中国女作家以“性别之声”的发出为使命,自觉探求女性解放之路,重新审视历史、现实,重新看待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并重新反思关于妇女解放的承诺与事实情形。
这一切努力抵消或对抗着现实与文化领域中男权思潮的回潮。
由于这种努力天然的正义性,我们可以从女性文本中读到对抗的痛苦与理想激情,以及寻求解决冲突的理智之思。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与人道主义思潮同步涌现之时,男权中心思想回潮。
贾平凹的《废都》可说是男权思潮回潮的高峰。
就《废都》而言,它也反映了中
国男性处境与现代进程的严重冲突,及国家一元话语分化之后,男性文化心理的严重失调。
男主人公取名庄之蝶,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虚无意义的指称。
由此可知男权话语文本的复杂性。
某种意义上,男权话语文本不够强大,它们不足以影响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进程,也未能构成与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平分秋色的势力,倒是促成了女性写作的信心。
这里面根本的原因,在于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对于日常生活重建的价值目标,使得女性主义话语重在建设,能够调动一切女性经验,使得女性主义话语生产持续增长,形成话语谱系,产生价值归属。
1985年女作家残雪写了《山上的小屋》,从存在意义上反思中国政治及日常生活,不久她的《黄泥街》以彻底否定旧政治话语的形态出现,其中用梦魇的表达讽刺了政治一体化的荒谬,这样的写作标明中国女性话语对历史事件的界入与评判,应该说是女性文学思潮在话语建构上的全面出击姿态。
重要的是,是带着新的价值建设姿态、日常生活重建的愿望和意义被设立。
智力因素的生长也是女性文学思潮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女性话语呈现了理性的力量,也就可以反思和重新叙述历史,包括反思和重新叙述妇女解放的历史。
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可说是全面反思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解放妇女实践的重要作品。
三、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成熟
9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呈现了向女性文化运动转型的特点。
这个特点也是它与世界女性主义运动接轨必然会呈现的。
一些女作家不仅写作文学作品,也主动界入女性主义批评,她们企图将文学中传达的女性话语现实化,成为人们的理论,成为一种观物方式,从而达到改变文化环境,改变女性现实处境的目的。
以徐坤为例,她的短篇小说《厨房》,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女强人的故事,这个女强人枝子离家出走,独身下海,在商场经过无数拚搏,取得了事业成功,然而她希望人生更完美,希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可是,她不能如愿,现实
的男人不喜欢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女人,也不希望承担婚姻的责任。
小说集中写的场面是这个女主人公在厨房中为自己所爱的男人做饭菜,她认真而投入,而男主人公却应付了事。
小说当然是批判了男人的委琐,但是,更有力地批判了女人的不切实际,小说在结尾的时候,让枝子手里提着一袋垃圾,这就像是警告女主人公,要求得彻底的解放,自己必须面对现实并且不怀非份之想。
历时30多年,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以上大致的三大阶段,目前处于多样化的分化期。
也许是在它分化之时,将要结出很多不同的果实,有些与它的初衷一致,丰硕而美,有些可能背道而驰,然而也有其存在意味。